英语科技论文摘要分析
研究生科研论文英文摘要常见问题分析及写作规范 泸州医学院

我院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常见问题分析李燕,王晓燕,唐小平,唐利,卞铁蓉,杨向东,史小玲,陈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四川泸州,646000〕摘要英文摘要作为科技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是学术论文进入流通和引用的窗口。
本文对随机选取的我院25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进行分析,通过举例说明英文摘要常见问题及书写标准。
为提高作者撰写高质量的英文摘要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医学论文;英文摘要;书写标准学位论文中的英文摘要是对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局部[1]。
一篇论文英文摘要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评审论文时是否能得以通过,也是院校科研学术水平的重要表达。
因此,能写好一篇科研论文的英文摘要越来越重要。
选取我院25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包括根底,临床医学各专业,按照Ei Compendex收录期刊标准[2]对英文摘要的各组成局部的撰写要求逐一进行分析,以利于我院研究生撰写出高质量的英文摘要。
1 题名〔title〕1.1 题名的书写要求题名的根本原那么是准确,简练,清晰,信息丰富,便于索引。
题名通常不用陈述句形式,而是由一个或多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定语和〔或〕后置定语构成,其中冠词可用可不用时均不用[3]。
题名一般可在10个单词左右,最好不超过15个单词。
必要时较长题名可采用副题名,中间用冒号隔开。
题目的书写形式大致有三种:(1)所有的单词均大写。
(2)仅首词的首字母大写。
(3)所有实词的首字母均大写,但介词字母多于4个〔含4个〕时,其首字母要大写。
目前世界上各大检索机构在题名上各有自己特有的要求,因机构不同而有所差异。
1.2题明局部中常见问题分析①表达错误。
例:Experimental Therapy of Disease A Infection with Drug 1 and Drug 2〔药物1作者介绍:李燕〔1984-〕,女,研究实习员,硕士通讯陈庄〔1954-〕,男,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和药物2治疗疾病A的动物实验研究〕改:Experimental Therapy of Drug 1 and Drug 2 on Animal Disease A Model②指代不明,标点使用错误,值得注意的是英文中并无顿号。
英文摘要的时态、语态问题

英文摘要的时态、语态问题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英文摘要写作中时态和语态的使用问题。
英文摘要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撰写质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国际传播和学术影响力。
在英文摘要中,正确的时态和语态使用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研究的核心内容和成果。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英文摘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然后重点分析时态和语态在英文摘要中的应用,以及常见的错误和避免方法。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好地掌握英文摘要写作中的时态和语态问题,提高英文摘要的撰写水平。
二、英文摘要的时态问题英文摘要的时态运用对于准确地传达研究内容和成果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英文摘要主要使用一般现在时,因为摘要旨在描述研究的核心内容、方法、结果和结论,这些都是不受时间影响的客观事实。
例如,当描述研究方法时,可以使用“This study employed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investigate…”(本研究采用定量方法调查…)。
在描述研究结果时,则可以使用“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结果表明…)。
然而,如果摘要中涉及到具体的研究过程或背景信息,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时态。
例如,对于过去进行的研究活动,可以使用一般过去时,如“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
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或建议,可以使用将来时,如“Future research could focus on…”(未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
英文摘要中还应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语态结构,以免增加读者的理解难度。
一般来说,主动语态更为常见且更直接,能够清晰地表达研究的主体和动作。
但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强调研究的对象或突出动作的承受者,也可以使用被动语态。
英文摘要的时态运用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内容来选择,既要确保准确传达研究信息,又要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撰写英文摘要时,作者应仔细考虑时态和语态的选择,以确保摘要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外语类核心期刊英文摘要之语篇分析

外语类核心期刊英文摘要之语篇分析【摘要】英文摘要是介绍或了解科技成就的有效途径,这关系到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的国际交流。
本文用理论分析和统计学的方法,从连接词、语篇结构方面对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的英文摘要作了语篇分析。
并通过对英文摘要的分析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英文摘要要符合具体论文类型等等。
【关键词】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英文摘要语篇分析一、引言论文摘要是置于正文之前,对所随正文语篇内容和结构的预先指示,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论文之前对文章的主题、研究方向、方法及结果有大概的了解。
对摘要文体特征的研究,从理论上拓展添加新的信息。
从实践上,对指导英语学习、英汉互译及其他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语篇层面主要关注衔接机制、连贯机制、话语结构、修辞机制以及角色结构怎样修饰整个语篇。
语篇作为语言架构,是可以用“句子”来定义的,即语篇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句子串。
其本身遵守一定的语言规则,并且构成一个整体,“整体”意味着它的句子之间既通过句法相互联系即形成语篇的衔接cohesion,又以一定的结构发生语义联系。
语篇之所以为语篇,就是因为其内部的连贯性。
因此连贯性是语篇基本特征的总和,是一个有结构的意义整体,是使一个句子串成为语篇的保证。
语篇的连贯性是在语篇的整体层面分析篇章成分,如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
三、摘要的语篇分析1.连接词的使用逻辑连接词,或称过渡性词语(transitional words/phrases)。
科技论文摘要的逻辑性强,论证严密,需要经常表达逻辑思维的各种模式,例如时间与空间、例举与例证、原因与结果、比较与限定、推论与总结等,这正是逻辑连接词与词汇重述(lexical repetition)所要起的作用。
本文统计分析了来自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的30篇英文摘要,大部分都从2007年到2009年发表的论文中随机抽取。
这30篇英文摘要正好提供了在英文摘要中体现衔接机制的例子。
科技论文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的写作要点

科技论文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的写作要点1 摘要的概念和作用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对一篇完整的论文都要求撰写随文摘要。
其作用有二:1)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
科技文献数量大,读者不可能一拿到文章就通读。
是否需要通读某篇论文,从题名上进行判断后,主要的是根据摘要来决定,所以,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介绍文章主要内容的任务。
2)为科技情报人员和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
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从而可避免由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和错误,这就为科技文献的检索和利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 摘要的分类2.1 报道性摘要即资料性摘要或情报性摘要。
它用来报道论文所反映的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
尤其适用于试验研究和专题研究类论文,多为学术性期刊所采用。
篇幅以200~300字为宜。
2.2 指示性摘要即概述性摘要或简介性摘要。
它只简要地介绍论文的论题,或者概括地表述研究的目的,仅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篇幅以50~100字为宜。
2.3 报道—指示性摘要是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则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达。
篇幅以100~200字为宜。
一般地说,向学术性期刊投稿,应选用报道性摘要形式。
3 摘要段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例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倾向性的不同因果模型”摘要借鉴Bcanlan的运动倾向性因果模型及其调查问卷来分析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倾向性的影响因素。
对北京市252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施测结果的分析表明:运动倾向性五因素模型比较符合北京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其中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是主要影响因素,而社会约束几乎无作用。
该文摘表述了研究工作的目的(从“分析我国”至“影响因素”片断)、方法(从“借鉴”至“问卷”片断)、结果和结论(冒号之后至末尾)。
中外作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多维度语步对比研究_肖忠华_看图王

·2 6 1·
2 0 1 4 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2 期
研究数据和方法 3. 的 框 架, 本研究使用的语 料 库 基 于 C 含 两 个 可 比 子 库, 即 a o &X i a o( 2 0 1 3) ) , 和中国作者英文摘要( 涵 盖 数 学、 本族语作者英文摘要 ( 物 理、 化 学、 S S) N NN 力学 、 天 文、 生 物、 地 理 学、 海 洋 学、 地 学、 测 绘 学、 大气学和地质学1 2个理工学 约8 科 。 本族语 作 者 摘 要 取 自 2 共 4, 2 0 0 7 0 0 8 年 出 版 的 科 技 期 刊, 8 5 篇, 9万 3 - 词; 中国作者摘要取自 2 共 6, 约1 2 0 0 8 0 1 0 年出版的科技期刊 , 3 5 6篇, 0 5 万词 。 - 语义特征及类联接型式的频率矩阵进行了因子分析 , 本研究对 1 6 3 个语法 、 共包括七个维度 , 由此建立的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多维度模型 ( a o &X i a o 2 0 1 3) C ( 。表1 列 出 了 每 个 维 度 具 有 统 计 显 著 性 的 语 言 特 征, ) 见表 1 按 照 权 重 排 列。 模糊词 、 强势 需要注意的是 , 维度 1 中的 o t h e r a d v e r b s指的是除了加强性副词 、 词、 弱势词以及地点和时间 副 词 以 外 的 其 他 副 词 。 有 关 MDA 模 型 所 建 维 度 和 ( ) 。 语言特征的详细讨论可参阅 C a o &X i a o 2 0 1 3
中外科技期刊 英 文 摘 要 语 体 的 多 维 对 比 研 究” * 本文系教 育 部 人 文 社 科 研 究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 ( 主持人曹雁 ) 的阶段性成果 ; 感谢教育部新 世 纪 优 秀 人 才 支 持 计 划 项 目 “ 基于语料库的描 0 Y J C 7 4 0 0 0 7; 1 ; ( ) , 主持人肖忠华 述翻译研究 ” 的大力支持 同时感谢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对第五批中国 1 0 C E T 1 4 6 0 N - - ( 主持人曹雁 ) 外语教育基金项目 “ 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语体的多维对比研究 ” 的资助 。 2 0 1 0 0 0 5; WH
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结构要素及语言特点探讨论文

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结构要素及语言特点探讨论文文章在阐明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从写作要素、时态、句子结构和基本句型几个方面对英文摘要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讨论 ,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结构要素及语言特点探讨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结构要素及语言特点探讨全文如下:摘要:摘要是对一篇文献要点的总结和概括,是构成完整论文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信息、帮助读者在最快时间内定位文献的基本内容、还为电子期刊的文献检索提供了便利。
因此,旨在对一些已发表论文摘要的结构要素及摘要的语言特点做出分析及评论,以便能为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规范化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结构要素;语言特点一、摘要的结构要素摘要的结构要素,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主题阐述;(2)背景信息;(3)目的陈述;(4)方法论和语料;(5)研究结果/发现;(6)研究所带来的启示/结论[1]。
我们发现中文摘要在译成英文时,描述往往所占篇幅更大。
因此,英文摘要应简洁明了,对资料进行精心筛选,做到简明扼要。
例1:摘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言信息的编码综合和解码分析并不是绝对机械的反映和转换。
发话人传递的信息和受话人接收的信息不等值的现象时有发生,容易导致交际双方产生误解。
从交际过程中的信道干扰、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以及个体的认知差异等三个方面研究言语信息差产生的原因,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者的言语信息差的调控,从而达到交际语言准确、得体的目的。
Abstract:(1)The integrated encoding of language information and its decoding analysis cannot be mechanically reflected and transformed in inter - cultural communication.(2)Frequently,what the speaker says and what the receiver understands cannot be equalized in its intentional meaning,thus causing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flicts. (3)Three causes for information gap have been analyzed:interference of the information channel,the different cultural factors,and the speakers’different cognitive ability,for the purpose of adjusting information gap to effectuate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这篇英文摘要中的“ information gap” 和“three causes”说明了该研究的领域是信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句(1)中出现的“language information ”和“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则进一步补充说明了该研究的主题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言语信息差的产生原因;前2句都是对该研究背景信息的描述;句(3)则点明了研究的方法并部分预示了语料的可能来源和该研究的目的;但是摘要结构要素的第五、六部分并未体现在摘要中。
科技英文作文70字带提纲

科技英文作文70字带提纲
英文:
As a technology enthusiast, I believe that technology has greatly improved our lives in many ways. For example, the invention of smartphones has made it much easier for u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nd access information on the go. Additionally, advancements in medical technology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fe-saving treatments and improved healthcare for many people. However, it's important to also consider the potential negative impacts of technology, such as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mental health.
中文:
作为一个科技爱好者,我相信科技在许多方面极大地改善了我
们的生活。
例如,智能手机的发明使我们更容易与他人交流并在外
出时获取信息。
此外,医疗技术的进步导致了拯救生命的治疗方法
的发展,为许多人改善了医疗保健。
然而,重要的是也要考虑科技
的潜在负面影响,比如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科技英语论文摘要的时态选择

科技英语论文摘要的时态选择摘要:时态问题是中国学者在科技英语论文写作中很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时态的不恰当使用可能会导致文章意思的变化,使人产生误解,以致影响论文的发表。
本文选取50篇中国理工科学者论文原稿的摘要,统计分析其时态选用情况,揭示当今学者的时态选用趋势。
关键词:科技英语论文摘要时态选择趋势一、引言关于论文时态的讨论,国外早已有之。
heslot在1982年调查了16篇论文中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在各章节中的使用频率,发现引言和结论部分,以及方法和结果部分时态使用惊人得相似。
之后的著名学者swales(1990,2004)和day(1995,2006)也得出了同样的研究结论。
同时,二者也描述了论文中时态的使用原则,成为学者们进行论文写作的时态指南。
其中day提出对客观真理或已发表的成果使用一般现在时,而对作者当前的工作使用一般过去时。
国外其他一些科技论文写作的辅导书也对时态的使用进行了描述,也有学者对时态错用现象进行了研究。
在德国学者joy burrough-boenisch(2003)的研究中,来自8个国家的45名科学家对3名德国生物学家习作的结论部分进行评价并做相应的注释。
该研究发现母语为英语的作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作者都会在时态上犯错误,并总结了三个原因:母语为非英语的作者的英语水平;母语干扰;其他语言报道过去发生事情的时态使用原则。
hinkel (1997)通过对比亚洲学生与母语为英语的国家的学生在使用时态方面的差异,认为亚洲语言与英语对“时间永恒”的理解上存在差异。
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论文的时态进行了研究。
腾真如(2004)抽样统计2001—2003年发表的中外100篇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揭示中外作者在时态上的使用趋势。
张帆(2001)就我国医学期刊英文摘要的时态问题进行了论述。
之后张晓枚(2006)以nwoguo提出的论文十一步分别对各步时态的使用进行了探讨。
此外,国内一些关于科技英语论文写作的书籍也对时态的选择进行了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科技论文摘要分析A review on the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ofecological flow生态流的构成和分析方法研究综述Abstract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and-use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human activity are one of the highlights of the global change research.In complex natural ecosystems, among the various components of material cycles, energy flow and information delivery is usually expressed as a flowing form.Its path, direction, intensity, speed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ecosystem.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flow. The energy flow, material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from the three areas to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flow structure. And it gives a summary and review of relevant theory and analysis methods.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it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flow in a typical half-sown semi-natural farmland ecological system.For example, through ecological indicators, such as network connections and the pur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atural ecosystems and ecological stream flows, paths and intensities of human activity enhances the flexi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s, but disrupt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original.Conventionally, a single conservative medium is allowed as to the quantification of ecological flows, for example materials (e.g., grams of carbon) or energy (e.g., kilojoules), which is the major constraint during network construction.However, more than one kind of flow operates in ecosystem. Ecologists have been focused on applicable methods for a unification of all the eco-flows.Of which,emergy analysis and extended exergy analysis were invented respectively.Emergy analysis was to integrate the value of free environment investment, goods,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 in a common unit of measurement via solar transformity,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evaluate all of the eco-flows (materials, energy, and information) with ecosystem.On the other hand,extended exergy analysis also provides a unified way to measure various flows with solid scientific basis, and provides a wide and clear vision of the use and degrad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ergy.Research foundation of ecological flow quantification have attained,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future studies, which still need to be systematically explored.Key Wordsecological flowemergyextended exergy analyzeecosystemAbstract Transl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and-use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human activity are one ofthe highlights of the global change research.人类活动带来的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In complex natural ecosystems, among the various components of material cycles, energy flow and information delivery is usually expressed as a flowing form. 在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通常以流态形式来表达.Its path, direction, intensity, speed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ecosystem. 其路径、方向、强度、速率等对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flow. The energy flow, material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from the three areas to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flow structure. And it gives a summary and review of relevant theory and analysis methods.文章分析了生态流的起源与发展,从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三方面对生态流进行了解构,并对相关原理和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述评。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it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flow in a typical half-sown semi-natural farmland ecological system.For example, through ecological indicators, such as network connections and the pur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atural ecosystems and ecological stream flows, paths and intensities of human activity enhances the flexi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s, but disrupt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original.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以典型半人工半自然的农田生态系统为例,通过生态网络连接度等指标与纯自然生态系统对比分析生态流的流向、路径和强度等,人类活动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灵活度,但扰乱了原有的稳定性。
Conventionally, a single conservative medium is allowed as to the quantification of ecological flows, for example materials (e.g., grams of carbon) or energy (e.g., kilojoules), which is the major constraint during network construction.通常地,生态流的计算都是以单一的介质对其量化,例如物质流(C-g)或能流(KJ),是生态网络建设中主要的限制因素。
However, more than one kind of flow operates in ecosystem. Ecologists have been focused on applicable methods for a unification of all the eco-flows.然而,在生态系统中不仅仅只有一种流在运转。
生态学家一直专注于研究适用于统一计算生态流的方法。
Of which,emergy analysis and extended exergy analysis were invented respectively. 因此,生态学家分别发明了能值分析法和扩展火用分析法。
Emergy analysis was to integrate the value of free environment investment, goods,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 in a common unit of measurement via solar transformity,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evaluate all of the eco-flows (materials, energy, and information) with ecosystem.能值分析法就是对自然环境中的资金流,物质流,能流和信息流整体分析,通过太阳能值转化率为各种生态系统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共同的度量标准,使统一计算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态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变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