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5.1 物态变化与温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

了解液体温度计构造和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实验探究,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是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2.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三、教学难点

对“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描述

四、教学器材

烧杯、盘子、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碎冰块、湿细沙、热水、冷水等

第十二章_温度与物态变化_单元测试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泉州)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露水晶莹 C .秋天,薄雾缥缈 D .冬天,瑞雪纷飞 2、( 泰州)冬天的早晨,室外物体表面常有白色的霜。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3、( 乐山)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 .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B .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 C .太阳出来雾散了 D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4、( 广州)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桂林)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 .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 .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 .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6、( 东营)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华后升华 D .先升华后凝华 7、( 福州)打开冰箱门,常常能看到冷藏室内壁上有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由食物中的水分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 ) A .升华、凝华 B .汽化、熔化 C .凝华、熔化 D .汽化、液化 8、( 哈尔滨)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 .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 C .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 D .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 9、( 泉州)如图2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10、( 温州) 最近,《自然》杂志刊登了一项电解氢氧化铁的“绿色炼铁”技术,电解之前要加热固态氢氧化铁。使其变为液态,这一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凝固 C.熔化 D.液化 11、( 扬州)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12、(遵义)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汽”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图2

八年级上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归纳检测

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 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五、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沥青,石蜡,松香,玻璃这四种是非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要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要继续吸热); ( 3 )、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 4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 5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 6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

归纳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案.doc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 案 物态变化是什么意思?物态变化包括汽化和液化,八年级的同学需要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第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 3 汽化和液化 4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二. 重点、难点: 1.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 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4. 知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三. 知识点分析 三汽化和液化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沸腾现象: 探究水沸腾的特征: 1观察实验现象: 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沸腾前;二是沸腾中;三是移去火源之后。 具体观察思考内容: ①首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在什么地方形成气泡并考虑气泡是怎样形成的? ②继续给水加热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③当水沸腾时,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大小有什么变化?同

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示数能说明什么? ④撤掉酒精灯,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 2沸腾的特点: ①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②沸点: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③沸点与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关系: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④液体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 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增大减少液体的表面积,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加快减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影响液体的蒸发。 2.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 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 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 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 读数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题】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下各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的示数为,乙温度计的示数为,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 ⑤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 ①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 (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 ②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⑥、体温计: ①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②量程:35℃~42℃;分度值:0.1℃ ③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 (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 ④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通常我们用字母t表示; 3)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平均分 成100份,每一份就是1℃ 4)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的是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 冰水混合物的热力学温度时273.15K T=273.15+t 注意:热力学温度的0 K温度永远达不到; 2.温度计 (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 1)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 2)选: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3)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4)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侧壁。 5)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6)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7)注意:是否需要估读呢? 3.体温计 ①量程:35---42℃;分度值0.1℃ ②使用前要甩一甩,使汞回到玻璃泡内; ③读数时候,可以离开人体; ④注意,不能用温度计当作普通实验用温度计适应, 4.温度与日常生活 ①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 ②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 ③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18~25 ℃. ④洗澡的较舒适的温度时40摄氏度 5.物态变化: 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外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的三种形式,固体、液体、气体;

物态变化是固体、液体、气体的三种状态的相互转变,今天具体学习固态与液态之间的变化: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物体凝固时需要放热。 3.观看熔化实验: a)为什么需要用水浴法进行加热? b)我们得出了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与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不同,能否进行总结? c)能否根据熔化过程,自己反思凝固过程呢? d)对实验的仪器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可以用化学实验的方式进行解答? e)水浴法,能够给物体均匀、间接的加热,并能控制物体温度上升速度的方法; f)图像法:在分析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能够直观的比较出彼此的区别,更好的便于实验结果的撰写; 4.晶体与非晶体的定义: a)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反之称为非晶体; b)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5.图像的意义:平台的意义,是晶体熔化的全过程,处于固液混合状态(并不一定正确), 左侧拐点表示熔化的开始全部是固体, 右侧表示融化的结束全部是液体, 中间部分是固液混合状态; 6.晶体熔化,为什么要持续吸热? 运用化学学习的知识,晶体中的分子是规则排布的,加热是为了让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离开了原来平衡位置。所以在加热过程中,先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并不是用于物体升温; 反之,非晶排布不规则,分子间作用力小,加热直接打破,进而一直升温; 7.熔化与凝固与日常生活 a)降低凝固点;在水中加盐,可以降低凝固点;用于雪天防滑 b)

物态变化教案

学生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1 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 前提测评: 无 .... 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 导学达标: 弓I 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 〕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 (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 T 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 70页试验:图4.4-1示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 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 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 〕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物态变化教案 温度计 4.1-2 示),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C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 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C。低于0C用负数表示例:37 C读作 —45 C读做 0C读做 5、体温计: (1)结构、量程、分度值 (2)使用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 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 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 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 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

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 6.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7.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4.通过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通过对物体温度的估测,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6.通过对体温计的观察,了解体温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与一般液体温度计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3.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的品格。 4.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摄氏温度的定义。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从本节开始,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研究的方法。本节的两个重点容是“物态及其变化”和“温度及其测量”。本节容安排上注意体现了《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主要

九年级物理沪科版)《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江西中考)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 2.(黔西南中考)如图所示为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少,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蒸发 3.(重庆中考B)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 4.(贵阳中考)熬制糖水的时间越长,糖水的味道越甜.这是由于熬制过程中,糖水内的水经过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所致() A.凝固B.升华C.汽化D.熔化 5.(葫芦岛中考)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马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 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6.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A .海波是非晶体 B .海波在AB 段是液态 C .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 min D .海波在BC 段吸热,温度不变 7.炎热的夏季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剥去纸后冰棒就冒出“白雾”.若把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放在嘴里变成“糖水”,这四种物态变化依次是() A .凝固、汽化、液化、熔化 B .凝固、液化、液化、熔化 C .凝华、液化、液化、熔化 D .凝华、汽化、液化、熔化 8.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 合物温度高于0 ℃ B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 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 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10.对如图所示的情形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结霜是升华现象 B .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小水珠汽化形成的 C .结霜是液化现象 D .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梳理: 重点1: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 (2)0℃和100℃之间为100个等分,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总结

重点2:物态变化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3)影响熔点的因素:压强杂质 (4)影响物质熔点的因素:杂质(盐水和水的凝固点)、物质种类(冰和铁的熔点不同)、压力(用细线切割冰块)、压强影响物质的沸点(在平原和高山上烧水) (重点) 2、凝固: (1)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2)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3)凝固放热。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2)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2、沸腾:(1)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2)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沸腾图像各段的涵义(以水为例,如图3) 0A段:不断吸热,水的温度升高 AB段: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3、蒸发: (1)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自身的温度;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物态变化复习课_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 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 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导入部分 师: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对第五 章《物态变化》的学习,今天这 堂课我们一起来对这章的知识做 一个总复习。物态变化与我们的 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是 中考的一个重点部分。我们着重 从三个专题来复习。 对本章知识提起高度 的认识,大致浏览题单上 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 的学习目标。 开门见山的方 式导入,说明 本章的重要 性,可以有效 提高学生的认 识。 专题一:六种物态变化 1.知识建构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题单专题一 的“物态变化三角形”: 2.对应练习 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第1题, 教师来回走动,接收学生练习过 程中反馈的信息。 1.完成题单上的专题 一:“物态变化三角形” 中的六种物态变化以及 相应的能量转化关系,老 师予以指导和纠正。 2.完成对应练习第1题。 对六种物态变 化的讲解基本 到位,但是如 果在加些生活 中的例子辅 助,效果应该 会更好。 所花时间稍 多,可以让学 生分组做,使 课堂更加高 效。

2021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一章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word教案1

2021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一章第一节《物态变化温 度》word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白温度概念,明白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明白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固态、液态、气态三对之间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明白物态变化的定义; 2、把握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 把握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物态变化 1、固态:有一定形状和体积; 2、液态: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气态: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固定体积。 做课本p9做一做实验: 如图1-2所示,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缓慢加热,观看冰块的变化。 现象:冰块融解,连续加热后,水会沸腾并产生水蒸汽。 通过那个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冰能够变成水,水能够变成水蒸汽,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能够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定义: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二)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采纳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开尔文”,(K)。 (2)常用单位采纳摄氏温度(t)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 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检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高压锅的主要作用是() A.坚固耐用B.增大气体压强,降低液体 的沸点 C.缩短水沸腾时间 D.增大气体压强,提高液体 的沸点 2 . 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象中的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段物质在吸热,、段物质没有吸 热 C.水的凝固点是0℃D.段是水的沸腾过程 3 . 生活处处皆物理,如图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0℃以下的环境堆砌的雪人变小一熔化 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一液化 C.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一升华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一汽化 4 . 下面的验证性小实验,不正确的是() A.将等量的两滴水滴在玻璃板上,放在阳光下的一滴比在阴凉处的一滴干得快,说明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B.将酒精抹到手臂上,手臂会感觉发凉,这说明蒸发吸热 C.碘的升华实验需要酒精灯持续加热,说明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D.将闹钟用保鲜膜包好放入水中,仍会听到闹钟的响声,从而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5 . 在下列过程中,一定会吸热的是 A.凝华 B.液化 C.升华 D.凝固 6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 B.北方冬季菜窑放几桶水,水凝固可以使窑内的温度不致过低 C.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 D.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容易结冰花是凝固现象 7 . 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小明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与镜片上小水珠形成过程相同的自然现象是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8 . 有关测量工具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刻度尺测长度时,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B.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弹簧伸长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

九年级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

九年级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 班级:座号:姓名: 一、新知识 1、冰雪消融变成水、冰激凌变软、蜡烛点燃,蜡块变成蜡水、修电器时会用锡焊(锡块变 成锡水)、用玻璃块做玻璃工艺品、把废铁块熔成铁水这些都是现象(填物态变化)。 这一过程要(吸热或放热)。 知识点1:熔化是热过程。 例:融雪时比下雪时更冷,这是因为融雪时要热 利用熔化吸热的例子:用冰保鲜食物 2、动物油(猪油)常温下凝固、水结冰、饮料放进冰箱冻成冰、将钢水浇铸成钢锭这些都是现象 (填物态变化)。这一过程要(吸热或放热)。 知识点2:凝固是热过程。 例:铁在凝固时会热,很容易伤害到在工作的工人。 利用凝固放热的例子: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窑里放几桶水, 可以利用水结冰时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防止菜冻坏。 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水变成水蒸气、棉签的酒精消失、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这些都 是现象(填物态变化)。这一过程要(吸热或放热)。 知识点3:汽化是热过程。汽化的方式:一是;二是。 例: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开水发生现象,这一过程要热。 利用例子吸热的例子:给发高烧病人身体檫酒精 4、雨、云、露、雾、“白气“的形成都是现象(填物态变化)。这一过程 要(吸热或放热)。 知识点4:液化是热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和。 例: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同温度的开水烫伤更严重,为什么? 了解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5、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冬季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会变干、用久了白炽灯的灯丝会变细这些 都是现象(填物态变化)。这一过程要(吸热或放热)。 知识点5:升华是热过程。 例:舞台上的缕缕青云或淡淡的薄雾等特殊效果是干冰升华所致 6、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用久了白炽灯的玻璃泡壁会变黑、霜、雪的形成 这些都是现象(填物态变化)。这一过程要(吸热或放热)。 知识点6:凝华是热过程。 简述人工降雨的道理

【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精品资料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③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②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学具准备】 温度计、体温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器等及多媒体课件。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展示两幅美丽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美丽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雪、雾凇。 设疑:你知道她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物态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现实生活中的雪和雾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体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温度和温度计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程度的物理量。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火柴的温度约800℃,水的凝固点是0℃等。 2.温度单位: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摄氏 温度的单位。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是0 ℃,的温 度是100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口腔温度),读做,-6.8 ℃读做或。 3.温度计原理:温度计是专门测量的仪器,它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1)测量前:①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和。 (2)测量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3)测量后: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②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5.体温计: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使用前要先甩一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实验设计: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验1:学生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 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下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实验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分度值。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下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如图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 探究结论:温度计的结构和读数方法的不同点(有无缩口,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 【典题探究】: 1、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下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及学案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及学 案沪科版 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 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 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如何判断?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A.铜B.玻璃C.冰D.食盐 2.湿毛巾晾晒后会变干,这是因为湿毛巾上的水发生了()A.熔化B.蒸发C.沸腾D.升华 3.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D.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4.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A.熔化吸热B.熔化放热C.汽化吸热D.升华吸热 5.下列措施中,为了使蒸发变快的是()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给墨水瓶加盖 C.将新鲜蔬菜存放在保鲜袋里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6.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的现象属于() A.汽化B.液化 C.熔化D.凝华 7.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7 ℃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 ℃,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 A.36.5 ℃ B.39.7 ℃ C.76.2 ℃ D.无法读数 8.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 9.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48 ℃,则标准大气压下48 ℃的海波()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以上都有可能 10.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阻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1.小科发现浴室的两根水管(如图),甲上布满水珠,乙上完全见不到水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水管是热水管 B.甲水管是热水管 C.甲水管出现的水珠是汽化的结果 D.浴室里看到的大量白汽是水蒸气 12.如图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液化 C.蒸发D.熔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13.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水分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 14.2020年5月7日,我国首次开展太空3D打印试验,成功打印出两个样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打印材料的粉末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15.煮鸡蛋用水,炸油条用菜油,所需温度不同,这是因为油和水的不同。“A.扬汤止沸”和“B.釜底抽薪”两种止沸方式,止沸更彻底的是。 16.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变黑,这一过程发生的物态化有和;废弃的日光灯管根据沈阳市垃圾分类要求应该投入垃圾桶中(填“甲”、“乙”或“丙”,其中甲桶为可回收物;乙桶为有害垃圾;丙桶为其他垃圾)。 17.液化石油气是把可燃气体在一定温度下,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个过程中石油气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知识点与习题 一、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 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五、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沥青,石蜡,松香,玻璃这四种是非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要继续吸热), 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要继续吸热); (3)、晶体熔化的条件:

1-1_物态变化_温度_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物态变化温度》 海原二中 马应华

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冰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3.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4.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摄氏温度的定义。 难点 1.物质处于不同状态的特征。 2.自制温度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从本节开始,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研究的方法。本节的两个重点内容是“物态及其变化”和“温度及其测量”。本节内容安排上注意体现了《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与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关于物质的三种存在状态,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过,但学生对于不同状态物质的特征并不太理解。不过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相信多数学生会很轻松地理解本节内容。 温度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教材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认识到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就可以了。学生对此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至于温度的测量、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使用,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他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温度的测量,掌握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温度及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非常好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 2、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 温度为,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有粗细均匀的 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

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 ⑤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 ①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 ②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相平。 ⑥、体温计: ①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②量程:35℃~42℃;分度值:0.1℃ ③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缩口) (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 ④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⑤使用:使用前甩一下,让水银退回玻璃泡 ⑥“只升不降”解释:体温计遇到比它高的温度会上升到这个高的温度,遇到比它低的温度不会降低而是保持原来的温度。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一、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变成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蜂蜡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 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