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陈独秀“新青年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陈独秀“新青年精神”

陈独秀,作为五四运动的领袖,是时代转型的代表人物;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是当时思想界堪称独一无二的思想领袖;作为中共早期领导人,是党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作为社会工作者,在思想学术界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于1915年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陈独秀的“新青年精神”不仅滋养了二十世纪青年的茁壮成长,对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引领功能依然强大。

标签:陈独秀;新青年;知识分子

①胡明编选《陈独秀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33页。

②胡明编选《陈独秀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10页。

③胡明编选《陈独秀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35页。

④胡明编选《陈独秀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35页。

⑤胡明编选《陈独秀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34页。

2014 — 09 — 20

在读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救亡图存”的中心议题激发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此不懈努力,然而鲜有成果。面对帝国主义瓜分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下国难当头、民心涣散的国情,陈独秀提出通过办杂志的办法启发民智进而提高全民思想素质。在“要救亡首先要启蒙”思想指导下,开始了他的办报生涯,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他于1915年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启蒙运动。他将新文化运动的重心定位在青年群体,同时给出新青年何以成为新青年的标准并对新青年殷切寄语。

(一)新旧青年之区别

“新青年”是相对“旧青年”而言,“新青年” 的提出实则是对“旧青年”的摒弃和否定。陈独秀在《新青年》一文中明确提出新旧青年划分标准:“自年龄言之,新旧青年固无以异;然生理上,心理上,新青年与旧青年,固有绝对之鸿沟,是

不可不指其大别,以促吾青年之警觉,慎勿以年龄在青年时代,遂妄自以取得青年之资格也。”①此标准旨在提醒青年一代必须有别于旧式青年,否则挂青年之名,无青年之实,只能继续停留在散发着陈腐气息的旧青年之列。

(二)新青年六条标准

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一卷第一期发刊词《敬告青年》里为新青年的“新”定出了六条标准:(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顺应民主和科学的时代潮流、立足社会实践,亟盼青年一代在新时代标准前勇敢地做出抉择,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充当社会改造的主力军。

(三)陈独秀对新青年寄望

1. 谈新青年于社会之作用

陈独秀如是谈青年之于社会:“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②

2.对新青年的“两点忠告”:第一当明人生归宿问题。第二当明人生幸福问题

“人之生也,求幸福而避痛苦,乃当然之天则。”③陈独秀从人性的角度阐释了人追求幸福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是人趋利避害的天性使然。所以追求幸福当无可指责。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幸福观”是否正确,对人生归宿、价值、目标定位是否科学。

人生幸福五观。陈独秀关于青年幸福问题,提炼了五种观念:“一曰毕生幸福悉于青年时代造其因;二曰幸福内容以强健之身体、正当之职业称实之名誉为最要,而发财不与焉;三曰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四曰自身幸福,应以自力造之,不可依赖他人;五曰不以现在暂时之幸福,易将来永久之痛苦。”④引导新青年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

做官发财与幸福的关系。“充满吾人之神经,填塞吾人之骨髓,……皆各有‘做官发财’四大字。做官以张其威,发财以逞其欲。一若做官发财为人生唯一之目的。”⑤——陈独秀痛斥将做官发财作为人生目标的腐朽观念,详尽解释幸福之真旨:“金钱虽有万能之现象,而幸福与财富,绝不可视为一物也明矣。幸福之为物,既必准快乐与痛苦以为度,又必兼个人与社会以为量。以个人发财主义为幸福主义者,是不知幸福为何物也。” ①

人生真义。“人生在世,究竟为的甚么?究竟应该怎样?这两句话实在难得

回答的很,我们若不能回答这两句话,糊糊涂涂过了一生,岂不是太无意识吗?”

②陈独秀认为,人生真义在于,创造幸福,为自己、为他人、为后人。唯此,人不枉此生,个人价值实现致尽,社会受益无穷,从而社会得以不断延续,人类永续。

二、“新青年精神”的科学内涵

(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

青年之所以为青年,就是因为处于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的阶段。青年较于少年,少了一份怯懦,多了一份成熟;青年较于中老年,少了一份沉暮,多了一份阳刚。青年恰如太阳升起,即将普照大地。要实现青年的使命,必须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和魄力。陈独秀认为,这样的胆识的培养,首先源于优良的身体素质,若为病夫,何以不怕虎?所以陈独秀大力提倡通过锻炼身体来强健体魄。身体素能具备后,方可谈“大无畏”精神。

(二)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辩证思维“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基群。”

③此乃陈独秀关于个人与社会辩证关系的经典概括。

个人发展,既是个人自身生存的主体需求,也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自古至今,从未有个人未发展而社会发展之状况;凡社会取得较大进步之时代,必然是启于个人之思想启蒙,后群体之觉醒,最后全社会发生翻天覆地之变化。所以,陈独秀不断提醒新青年,切勿把个人发展仅仅当作个人或家庭的私事,个人之强身健体、力图革新无不与社会相关;定要将个人放在社会中来看待、来定义,个人才成为有意义的人。

(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使命感

五四,我们看到一批以天下为己任、胸怀民族和国家、竭力拼搏、奋勇前进的新知识分子全面涌现。陈独秀是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创办《新青年》旨在惊醒青年一代,使其逐步走向自觉,勇担历史重任,最终不辱使命。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陈独秀“新青年”精神的内核。

三、“新青年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现状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竟全方位缺失。之所以出现这种景象,与知识分子的生存土壤和文化生态密不可分。

1.国内市场化和国际全球化的冲击。

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已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我国在这一轮时代变革过程中受益颇多。然而,令人遗憾的发现是,我们陷入到知识分子缺失的尴尬境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