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与新青年PPT
马原演讲PPT《新青年》——百年重回首

宣传马克思主义,相继刊发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 《马克思学说》《马克思学说批评》《马克思研究》《马克思传 略》等文章,全面、深入、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和主要观点。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传播
第七卷第六期
传播
发行《劳动节纪念》专号,表明《新青 年》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把握上,达到了新的历史自觉高 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个里程 碑。
“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 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 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作了题为《“七大”工作方针》的报告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传播
传播
前期的《新青年》注重的是民主改革和文化突 破,思想宗旨是科学与民主。 但自1917年起,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 主义哲学。
孔子,作为君主统治的精神象征,仍受到尊崇。这时,西方自由、 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 特别是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主旨:《新青年》首先号召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
学,鼓励青年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宣传弘扬 新民主思想。
团队:《新青年》给进步人士学习先进思想,如民主、共和、
思考同时我们作为当代青年要清楚意识到诸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类的进步思想不都是灌输式让我们反感的硬性教育不应有对其本身的厌烦和排斥应该去选择真的可以被我们受用的方式去学习接触要围绕进步的思想和正确的发展理念才会了解这个时代创造这个时代
收集资料:冯柯 曹正涛 ppt制作:庄伟 演讲者:周英骏
陈独秀与新青年

讲授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兴起概况 2、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讲授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兴起概况 2、代表人物
刘半农
鲁迅
钱玄同
讲授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兴起概况
3、指导思想
读一读:
材料一: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 世界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 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 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 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己耳。
材料二: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
问难,易养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
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材料三: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易孔白子沙之《本孔身子,平乃议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
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依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讲授新课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历史背景
1915年5月9日, 日本以支持袁世 凯称帝为条件, 与袁世凯政府签 订“二十一条”, 实际上把中国变 为日本的独占的 殖民地。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讲 授
(一)历史背景
1914年12月,袁世凯率领百官, 1916年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在孔庙演出一场“祭孔”丑剧。
——陈独秀《敬告青年》
讲授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介绍PPT

中华民国国父孙文逝世后,亲共的汪兆铭成了中国 国民党中政会主席、国民政府主席,并坚决地支持 联俄容共政策。1925年11月中国国民党部分资深党 员召开西山会议,反对容共。苏联顾问季山嘉和蒋 中正的合作关系因苏联企图使中国共产党化而急速 恶化,也因此季山嘉竭力拉拢亲共的汪兆铭企图联 手推翻掌握军权的蒋中正。 蒋中正作为黄埔军校第一任的校长虽然掌握了实权 和军权,也实在不愿意看到国民政府可能共产党化、 但在中国共产党逐渐坐大、日本和苏联对中华民国 的觊觎之种种不利的情况下,仍勉予支持亲共的汪 兆铭,反对西山派的主张。
在大革命中,多次反对共产国际的国共合作指示(为了保证合作, 共产国际要求共产党员留在国民党内),但是由于缺乏有系统的、 独立的阶级纲领指导,使得陈独秀等一次次被共产国际领导层错误 的行政指令1918年6月北大哲学系毕业照 压下去。最激烈的一次是在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陈独秀在党报上 发表公开信,单方面宣布退出国民党,引起党内外轰动,因为共产 党员留在国民党内服从后者的纪律,是共产国际为确保国共合作的 既定战略路线的中心政策(共产国际领 导层发来的指令,使大多数中共党员继续坚持旧政策,而包括陈独 秀在内的异议分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要与这种路线彻底决裂,另立 独立路线的无产阶级政党,因为他们并没有形成完全有别于共产国 际的另一种国际国内革命纲领,更不了解当时国际领导层内部托洛 茨基一派与斯大林一派正在就同一个中国革命问题进行激烈的纲领 斗争。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陈独秀等少数共产党人的异议外,其他 大多数中共党员(包括毛泽东)都没有对共产国际指令,提出哪怕 一鳞半爪的反对意见和公开质疑。这就导致了中国共产党员虽然是 中国革命的实际领导者,却是为国民党做苦力的政治局面
党史人物PPT课件

陈独秀与新青年
新青年》 新青年》 《新青年》第一卷 《新青年》第三卷 《新青年》封面 新青年》
陈独秀与“五四” 陈独秀与“五四” 运动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 年》吹响了“五四”的 运动的号角。 陈独秀是“五四”运 动中冲锋在前的勇士。 陈独秀为中国人民指 出了前进的方向。 陈独秀把“五四”运 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骨 干带进了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与“五四” 陈独秀与“五四”运动
五 四 运 动 陈 独 秀 扮 演 者
生平两大成就 第一, 第一,他是中国近 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 论家。 论家。他的政论文章 汪洋恣 肆、 尖锐犀
利。
《敬告青年》等很 敬告青年》 多 篇章是中 国近 现 代 历史上少有的、 历史上少有的、杰 出的代 表作,至 表作, 今 仍给人很多发。 仍给人很多发。
10电商 微型党课 10电商
生平简介
陈独秀(1879- 1942), 陈独秀(1879--1942), 名庆同,官名乾生, 原 名庆同,官名乾生, 字仲甫,号实庵。 字仲甫,号实庵。新文 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 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 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 首任总书记, 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 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 袖。
六大历史贡献
第五, 第五,他是中国共 产党第 一代领导集体的 最主要的领 导人。 导人。以陈独秀为代表 的从 中共“一大” 五大” 中共“一大”到“五大”的 领导集体, 领导集体,才是中国共产党 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陈独秀 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 集体的核心。 集体的核心。 第六,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 第六, 上第一个深刻总结、 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 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经验教训的人。 经验教训的人。至今很少有 人能够超越仍闪耀着真理的 光辉,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光辉,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原创2: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的创办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旧址;20世纪初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陈独秀,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新文化 运动领导者。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 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创 建《新青年》杂志,后改名《青年杂 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
民主
科学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新文学,旧文学 新文学就是白话文; 旧文学就是文言文、八股文。
胡 适
鲁 迅
“一、要有话说,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 就怎么写;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 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白话文:“干不了,谢谢。”
后期
(十月革命以后) 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C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B )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内 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提倡
反对
民主 科学
新道德 新文学
专制独裁 迷信盲从 旧道德
旧文学
新道德,旧道德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 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 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青年创刊及主编陈独秀

新青年创刊及主编陈独秀《新青年》(第1卷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
当时,中国正处于深重的内忧外患之中。
在政治上,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了国家政权,进而加紧策划复辟帝制。
在思想文化上,竭力提倡封建道德和尊孔读经的旧文化,鼓吹复古思想,宣扬鬼神迷信,严重阻碍了人民的觉醒。
现实的教训引起先进人士的深思,曾经追随辛亥革命的一部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要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政治,必须首先从思想启蒙着手,广泛开展一个“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运动,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主义思想,来唤起民众。
他们开始从先前热衷于旧政党政治活动转向从事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下创办起来的,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是16开月刊,每出满6号为一卷,从创刊到1922年7月止,共出刊9卷54号。
陈独秀(1879~1942),《新青年》的创办人、主编、主要撰稿人,字仲甫,笔名三爱、实庵、?眼等,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1896年考中秀才,次年又赴南京考举人,落榜。
由于受到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变法的影响,他抛弃了传统的仕宦旧途,转而走向寻求西方新学,从1901年他21岁起的五六年中,多次东渡日本求学考察,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影响。
同时,在国内外组织团体,创办报刊书社,1903年在上海协助章士钊等创办《国民日日报》,担任编辑。
1904年在安庆(后迁芜湖)与人合作创办并主编《安徽俗话报》半月刊,1914年,在日本东京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杂志。
他为报刊撰写时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反对封建专制,激励国民的志气,克服“奴隶根性”。
1915年夏,在袁世凯卖国复辟的危难时局中,陈独秀回国即着手筹办《新青年》,由上海群益书社印刷发行,作为“救国新民”的舆论基地。
1918年与李大别等合办《每周评论》。
陈独秀《新青年》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的创办1915 年盛夏,闷热的天气几乎使人们透不过气来。
5 月9 日政府屈服于日本政府的压力,准备接受最后通牒,签订中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南满、东蒙、山东的“条约”和关于福建、汉冶萍及旅大租借期延长的“换文”(即二十一条)以来,各地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抗议集会、抵制日货运动,在大总统袁世凯的严令敦促下遭到镇压。
不久,报纸上又登出政府聘请的宪法顾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古德诺鼓吹中国宜实行君主制的言论。
紧跟着,那位因写了《君宪救国论》而被袁世凯誉为“旷代逸才”的杨度,联络总统府顾问孙毓筠、国学大师刘师培等发起组织“筹安会”,以筹划“一国之治安”为名,发表鼓吹帝制文章,掀起关于国体问题的争论,并且配合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政府要员,四处组织请愿团。
一时间,帝制风潮沸沸扬扬,政治空气的热度不断上升。
筹安君子们热得发昏,一心想黄袍加身的袁大总统烧得发昏,而那些追求民主的真正爱国志士、知识分子则气得发昏!陈独秀名庆同,字仲甫,1879 年生于安徽怀宁(即现在的安庆)。
因家乡附近有一坐独秀山挺拔屹立,后来他写文章时一度使用“独秀”、“独秀山民”的笔名,久而久之,“独秀”反而成为人们熟知的名字了。
青年时期的陈独秀强烈感受到了大清王朝的衰败不堪,以及列强势力威逼压迫给中国人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屈辱。
他奋起投入反清斗争,办报纸,结交名士,组织革命团体,联络同志进行活动,并数次受到清政府的通缉,有时不得不流亡国外。
辛亥革命以后,陈独秀目睹了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派人刺杀民主斗士宋教仁,废除《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步步走向独裁,而多数国民浑然不知不觉,甚至附和专制、拥护复辟的现实,感到忧心如焚。
1914 年11 月,他在日本协助著名政论家章士钊办《甲寅》杂志时,发表了一篇题为《爱国心与自觉心》的文章,指出真正的爱国应该认识国家的目的和形势,爱人民的国家、民主的国家,而不应该盲目地以忠君思想去“爱”滥用国家威权,残民误国的“恶政府”。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19张PPT)

——鲁迅《狂人日记》
1、内容:(2)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
和民主制度
学精神、科学方法。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1917 年,每期的发行量已达1.6万份,被誉为青年的“良师 益友”。
3、代表人物:
陈独秀
终身以“新 青年”自居
李大钊 胡 适
铁肩担道义 中国自由 妙手著文章 主义之父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北大之父”蔡元培 想一想: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
么? ○ 为什么这样一所充满官僚气息的学校能够转变为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揭露专 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
• A. 反对尊孔和复古 • B. 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 C. 宣传马克思主义 • D. 提倡民主和科学
课堂练习
6、胡适说过:“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 ,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 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
兔)。”这三个“兔子”最早发起的运动是( C )
• A.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⑤毛泽东
A、①② C、①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五四运动思想指 导者。五四运动能够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 发生那么大的影响, 与他的活动、指导、 影响是分不开的。
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 的领导人。事实上,以陈独秀为核心的从中共 “一大”到"五大"的领导集体,才是中国共产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这一代领导集体,对于 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党的" 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 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
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 科学两面大旗
1916年 9月1日,《青年》杂 志从第二卷一号起改名为《新青 年》,他在该期上发表《新青年》 一文,提出20世纪之新青年 :
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 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 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
1915年9月15日创刊
《青年杂志》从 第二卷开始改名 为《新青年》。 而从第四卷开始 改用白话文和新 式标点符号。
《青年》杂志怎么会改名《新青年》 呢?是因为群益的《青年》和他们 的《上海青年》(周报)名字雷同, 应该及早更名,犯冒名的错误。想 不到“因祸得省得福”,《新青年》 杂志和他们的宗教气十分浓厚的周 报更一日日的背道而驰。
缺陷和不足
他之所以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也是因为他犯过严重错误。在大革命 时期,他多次独自、或与少数同志联 名反对共产国际领导层发出的一些明 显的投降政策,但都遭到苏共和共产 国际当权派的政治弹压。
陈独秀之所以会犯错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本质上是 一个书生、学者,而不是一个善于搞政治的人,缺乏搞政治 的经验和手段。搞政治,什么手段都可以采取,甚至无所不 用其极,是一点书生气都要不得的。对于那种错综复杂的政 治斗争,像陈独秀这样的书生、学者是应付不了的,往往会 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他和瞿秋白一样,都是政治斗争的 牺牲品,都是一个悲剧。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误会。
陈 独 秀
近代史
土木1509班
龙艰 性难 岂能 难炼 训骨
—— 陈独秀
陈独秀生平
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 生,字仲甫,号实庵。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 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 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
陈独秀其事
重情重义 誉满天下
事就 均 钊 ,是 私 , 他 传胡 交 张 与 为适 甚 学 张 佳四 笃 良 作 话救 。 , 霖 陈最胡, 独有适章 秀名等士 的的人
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 利。陈独秀认为,文学之文以情为主, 应该华美而不重实用。他曾有“华美 无用之文学”的措辞。
人之生也, 应Biblioteka 胜恶社会, 而不可为恶社 会所征服
提 倡 民 主 ︐ 反 对 独 裁 专
提 倡 科 学 ︐ 反 对 迷 信 盲
提 倡 新 道 德 ︐ 反 对 旧 道
提 倡 新 文 学 ︐ 反 对 旧 文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创刊 号上,发表《敬告青年》。并 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
号。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法迈 辣 体 上个 , 书 陈 深性 章 法 独 厚, 法 均 秀 的当 极 写 书 传然 具 得 统, 作 结 法 功也 者 体 汪 力充 固 开 洋 。分 有 张 闳 显的,肆 示率线、 他直条兼 书豪生备 众
陈独秀其人 陈独秀其文
历史背景
他出生的19世纪80年代,俄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 思主义小组。他成长过程中的中国,正处于变革的十 字路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亚洲人民反 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中日甲午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国内,康有为等人变法失败,洋务运 动破产,各种不平等条约先后签订,孙中山成立兴中 会接着成立中华民国…陈独秀像当时很多有志青年一 样,参加了反清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反袁运动等。 他还多次东渡日本留学,接受了很多先进的思想文化 教育,这些都无形中为他今后的发展成就打下了必要 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