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
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新威胁

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新威胁——政治威胁俄罗斯与西方激烈对抗的关头新军事学说出台。
新版学说指出,俄罗斯人有着捍卫祖国和精神价值观的历史爱国主义传统,而以信息传播手段破坏这种传统,已经成为俄面临的外部危险之一。
这一观点首次出现在国家军事学说中,其涵义是美西方国家可能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通过普世价值“民主自由”的传播瓦解俄罗斯的传统,从而达到颠覆俄罗斯国家的目的。
事实上,通过策动内部反对派以颜色革命的方式颠覆对象国政权,已经被大量用于俄罗斯的地区盟友国家。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新学说将乌克兰动荡以及北非、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列为俄罗斯面临的新威胁。
新军事学说的威胁判断建立在新世纪以来西方在独联体地区及俄罗斯盟友地区策动颜色革命的国际实践基础上,表明俄罗斯对国际范围内的颜色革命和国家政治安全有了特别关注,也正在寻求多种方法加以应对。
一、俄罗斯的国家政治安全担忧(与安全战略的衔接)政治安全是国家综合安全的组成部分,新世纪俄罗斯当局的政治安全意识不断强化。
这种意识产生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排挤的教训。
教训的内涵基于两点,一是国家的统一意志能否得到保证,并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利益在外交中得以呈现。
二是国家的强大,建立在综合国力基础上的军事强大。
在普京新政的基础上建立起确保强国战略的政权架构,以现有的权力架构为主的宪法制度被确认为重要的国家利益。
但是,普京新政被西方认定是民主政治的倒退。
国家的政治安全与大国战略联系在一起,多极化是俄罗斯外交战略的重要一环,独联体一体化和建立欧亚联盟是俄罗斯多极化战略的基础。
美国应对俄罗斯多极化的战略是通过北约东扩和其他手段,阻止俄罗斯主导的地区一体化,进而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这种对立是不可调和的,美西方势必将对俄罗斯的“自由主义”的民主化改造作为应对俄罗斯及其地区盟友的手段。
演变俄罗斯的图谋明显,削弱俄罗斯地区政治地位的做法一贯,俄罗斯军事学说与国家安全战略及外交构想的威胁判断的一致性。
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演变三阶段

2 e tr[ B0L. ia e ot f h rn eo t nuyE / ] Fn l p r o eP ic tn 1 C s R t
(田 甲方 )
i Ho e T t a c r y S r tg ft e o i 【 The W h t us . he Nai n lSe u t tae y o he 7】
U idSa s f mei [B0 】 t :w ww i h ue nt te r a / L. t / w .ht o s. e t oA cE hp / e
出版 社 ,20 . 00
【 [ 】 缪尔 ・ 6】 美 塞 亨廷顿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 的重
建 [ . 琪 . 京 : 华 出版 社 , 19 . M】周 北 新 98
( 责任 编辑
齐琳 )
・学术信息 ・ 源自俄 罗斯 国 家 安全 战 略演 变 三 阶段
薛兴 国在 《 罗斯 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 载《 俄 ( 军事历史研 究) 00 ) 1 年第2 ) 2 期 中指 出, 罗斯建国以后 , 俄
义 【 _ 内基 中国透视 ,20 ( . J卡 ] 0 86 )
t B i r eS ce e ru h u eWol M】 N w o ul F e o it st o g o t h r d i h t d【 . e
Yo k He r l a d C mp n , 0 8 r : n Ho t n o a y2 0 . y
新时代中俄关系的战略定位与发展

环球智库024新时代中俄关系的战略定位与发展2019年,总书记对俄罗斯进行正式的访问,中俄两国元首发表了《中俄关于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声明》的提出,说明中俄两国正式开始协作的关系,即中俄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为了两国的发展,中国和俄国都必须对中俄关系进行战略定位。
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当今世界的秩序已经发生了变化。
以国际力量来分析,当前,世界的格局不再只是一国独霸,或者两国双极的世界。
一方面,与其他的国家相比,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优势正在减少,一方面,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正在崛起。
全新的发展格局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能够继续巩固自己的优势,会利用自己当前的国际影响力,尝试改变当前的秩序,以便他们能够从中获得更多政治、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国家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他们的整体实力还比较弱小,他们难以独立的抗拒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影响。
于中俄两国而言,两国都希望获得一个能够自由发展,不受其他国家干扰的发展环境,这也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希望看到的国际秩序。
中俄两国,都是对世界有着重大影响的大国,在中俄两国有着共同愿望的前提下,两国需要以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维护国际秩序。
关于国际事务,应当各个国家共同商议,和平解决。
中俄两国要共同维护国际秩序,保护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尊重每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能允许任何一个国家强行把自己的价值观凌驾于其它国家价值观之上。
拥有一个和平、有序的国际环境,是中俄两个国家都希望看到的。
共同维护世界安全共同维护世界安全,意味着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中俄两国必须和平共同。
在新的时代,中俄两国都希望尽快的发展经济,于是,两国都希望着着和平的环境,只有和平,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于是在遇到矛盾时,中俄两国要抱着彼此互利,共同发展的思想,应用和平的方法解决两国之间的矛盾。
俄罗斯大国潜力分析

地理科学2班12160201 康艳俄罗斯大国潜力分析大国是指在历史上教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均具有一定高度与强度,并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2003 年,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发表专题报告,称俄罗斯、巴西、印度和中国是未来40年经济发展最快的4个新兴市场国家,俄罗斯将在2020年前超过意大利,2025年前超过法国和英国,2030年前超过德国。
美国经济学家多米尼克·威尔逊最近在接受日本双周刊《追求》杂志专访时也指出,俄罗斯经济将迅速增长,20年后才会减速,30年后将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
本文即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军事能力、经济力量、文化底蕴、俄罗斯人性格进行分析。
一、地理环境优越俄罗斯位于30°~180°E,50°~80°N,地跨欧亚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大陆的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
东接亚太,西连中东欧,将欧盟、北美和东亚三大板块连在一起,成为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
向西,俄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美国则吸引大量的投资。
向东,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印度国家,是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有活力的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面积1709.82万平方公里(占原苏联领土面积的76.3%,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水域面积占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
地势南高北低,西低东高。
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适宜人们居住,俄总人口1.431亿(截止2012年4月1日),广阔的大陆面积,众多的人口,可为以后大国建设提供资源潜力。
二、自然资源丰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俄罗斯强大的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俄罗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
矿产、水能、森林等资源尤为突出度。
其资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21%,其中石油储量占40%、天然气占45%、铁矿石占44%、煤占30%。
俄罗斯如何应对新威胁_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2月/13日/第008版国际视窗美国日前进行了一系列意味深长的战略部署,在欧亚大陆动作连连。
俄新军事学说和2020年前国家核遏制基本政策也于近日出台。
俄罗斯如何应对新威胁?郑兴赵艳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涅斯捷连科2月9日表示,俄方将继续与北约就俄方公布的新军事学说开展对话。
就在其敏感的安全神经一再被触动后,俄罗斯也开始频繁动作。
预警新动作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选择了一个颇耐人寻味的日子——2月5日,批准了俄新军事学说和2020年前国家核遏制基本政策,明确将北约东扩和美国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建设、部署列为本国主要的外部军事威胁。
另一大引人注目之处是此次出台的第三份军事学说还保留了先发制人核打击的条款。
目前,俄美正在进行有关《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协议》的谈判。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2月6日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期间表示,俄罗斯的新军事学说不符合世界现实,并同北约改善与俄关系的努力背道而驰。
而在俄新军事学说公布的前一天,罗马尼亚宣布同意美国在其境内部署反导系统,加入美国在欧洲新的反导体系。
同时,美国还在波兰打下一个“钉子”。
美国士兵和“爱国者”导弹将于今年4月开进波兰。
最终美国还是在俄罗斯的鼻子底下建起了“简约版反导系统”。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日前说,北约东扩对俄罗斯造成严重威胁。
俄方对有关北约东扩将会使俄更安全的说法深表怀疑。
此外,俄将不参加北约驻阿多国部队的行动,但可能会考虑允许北约过境俄运输军事物资。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月6日还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再次呼吁去年11月底俄总统提出的新的欧洲安全架构。
另外,俄总统近日要求加快国内金融市场立法,提振经济。
同时,俄罗斯坚持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系统,极力反对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并不断加强自家装备。
日子不好过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近日举行,却未见俄身影,俄罗斯在大国复兴的道路上又一次受挫。
金融危机后,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2009年缩水7.9%。
俄罗斯军事改革的做法、经验与启示(上)[权威资料]
![俄罗斯军事改革的做法、经验与启示(上)[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9dc7b0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4.png)
俄罗斯军事改革的做法、经验与启示(上)进入21世纪后,世界主要大国进入军事战略全面调整期、军事改革持续深化期、高新武器装备快速发展期,力争通过加速推进军事转型,抢占未来军事竞争的制高点。
俄罗斯作为一个传统军事大国紧紧把握世界军事发展的脉搏,积极推进本国军事深刻变革,初步完成了由“大战动员型”军队向“机动常备型”军队的转变,并表现出非凡的战斗力。
俄军在2014年3月克里米亚“脱乌入俄”过程中的出色表现,今年9月30日以来在叙利亚对“伊斯兰国”实施打击效果超出美国领导的盟军过去一年的战果,向世界展现俄军通过改革打造出来的反应迅速、精干强悍的新型军队,令世界刮目相看。
一、俄罗斯军事改革的主要做法原苏联解体后不久俄罗斯军队即开始不停地改革,探索如何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保持其军事强国地位。
俄罗斯围绕建设“职业化、常备化、精干化”军队,铁腕推进武装力量改革,大幅增加军费预算,大力更新武器装备,全面优化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把陆军师改编为新型常备旅,并重建“远洋海军”,初步实现了从大战动员型军队向常备机动型军队的转型。
其主要做法如下:一是大刀阔斧压缩军队规模,大幅度裁减军官数量。
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一度认为自己已经融入了西方社会,冷战时期来自西方的威胁消失,加上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维持规模庞大的军队力不从心,裁军就成为俄罗斯军队的必然选择。
俄罗斯从苏联继承了280万兵力规模的庞大军队,不得不开始大刀阔斧的裁军。
俄军本着“把军队规模降下来,重点提高质量参数”的原则,军事改革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叶利钦时期、2000年至2008年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时期,以及2008年至2012年期间的“新面貌”改革。
从2012年到现在还在对“新面貌”改革进行纠偏和调整。
1992年裁军22万人、1993年裁军29.99万人、1994年裁军38.55万人、1995年裁军21.74万人、1996年裁军20万人,1997年到1999年,俄军再次大幅裁减30万人,使军队总员额缩至120万人以内。
军事理论试题

军事理论试题军事理论试题填空题(20分,每题一分)1、世界各国的国防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2、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3、目前,世界格局正处于动荡和调整之中,但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方向。
4、美国在全球划分为五个战区,即太平洋战区、欧洲战区、中央战区、南方战区、北方战区。
5、2001年,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先发制人战略,这是美国军事战略的分水岭,将改变二战后美国对外用兵的原则。
6、当前,俄罗斯军队部署的重点在欧洲,大约部署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7、从宏观上讲,高技术主要分为六大技术群: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航天技术。
8、精确制导武器,就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率在50%以上的武器。
9、高技术战争,是指在核威慑条件下,全面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及相应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方式所进行的战争。
10、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就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
1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12、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邓小平以其伟大战略家的眼光,及时洞察了这些重大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论断。
13、目前,我国的军事战略为积极防御。
14、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军事强国之一,是唯一可以和美国军队抗衡的力量。
15、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16、核武器是利用爆炸性核反应放出的能量,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17、国防的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18、现代国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从范围上,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
从内涵上,可分为:生存目标和发展目标。
19、国防教育的方针是: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20、《孙子兵法》共13篇,大致分3个部分。
21、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他带领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刚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普京计划

斥资20万亿,发展核潜艇、第五代战机、反导系统等战略武器普京“吓人”的强军计划近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宣布,将在今后10年投入20万亿卢布(约合6500亿美元)军费,以实现俄罗斯军队的全面现代化。
是什么让普京做出这个惊人的决定?从俄罗斯的外部环境来看,美国遏制俄罗斯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东扩已经在俄罗斯的家门口完成;周边独联体国家的边境战争时有发生;日本在北方四岛和太平洋地区挑战俄罗斯。
普京在东西方两条线上都感受到强烈的不安全感。
从俄罗斯的内部环境来看,苏联解体重创了俄罗斯的军事力量,20世纪90年代又遭遇经济改革失败,导致近20年来俄军无力更新装备。
如今俄军面临兵源不足、战备松懈、军队士气不振等弊端。
重振军队已经是普京的燃眉之急。
从普京的个性来看,他出生于卫国战争老兵家庭,受训于克格勃的军事化学校,有着深厚的军事情结。
斥巨资振兴军队,将为他的政治生涯增添又一笔筹码。
普京20万亿卢布的俄军发展计划能否如期实现?它会改变俄罗斯的命运吗?它将对世界格局带来什么变化?10年来军费首次大幅增长巨资砸向核力量《环球人物》杂志驻俄罗斯特派记者谭武军2010年12月13日是个普普通通的周一,晚上,莫斯科人行色匆匆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然而,一条反复播出的新闻把大家震住了——正在俄北冰洋沿岸主要舰船制造中心北德文斯克出席2011年至2020年俄武器装备采购计划会议的俄罗斯总理普京宣布,“未来10年,我们将为重新装备军队的计划拨出大笔资金。
这个数字大得吓人——20万亿卢布……我们最终必须克服(苏联解体后)那些年带来的恶果……以实现军队现代化”。
伴随这条新闻播出的,是普京在会后顶着纷飞的大雪、踩着厚实的冰面,视察北方机械制造厂和看望核潜艇官兵的镜头。
这一场面,让严寒中的莫斯科激动了。
人们互相询问:是真的吗?这可是10年来俄罗斯军费首次大幅增长!普京定下大框架在普京的规划中,到2020年,俄罗斯将购买1300多件(套)武器和技术装备,其中220种将是最新开发或是对现有武器的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
1140240230
冯志军
冷战时期,为了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人基本上将国家的经济收入全部用于军事发
展,尤其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一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军事强国,但苏联的
经济实力却是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差。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除哈萨克斯坦
外,都没有达到苏联时期的经济水平,也包括俄罗斯,俄罗斯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
继承了苏联军事的主体部分。但是由于苏联的解体,个加盟共和国的军事设施都不齐全,导
致它们的军事实力大打折扣。
虽然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排名世界第二,但与美国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军事设备技术不齐
全,产品更新速度赶不上军事需求。美国为了打垮俄罗斯,对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进行不间断
的压缩,时不时的进行经济制裁,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虽然凭借盘大的
能源产出可以维持国内各行业的运行,但无法拿出更多的精力去搞军事研究产品更新能力差,
近年来美国虽然调整军事分布来实行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但对俄罗斯的军事包围仍旧
没有放松,西边北约扩张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了,东边有日本这一强敌,南边中东和中亚不断
进行着战争,美国的军事已经渗透到了俄罗斯的门口,北边美国在北冰洋上不断扩张,也触
碰到了俄罗斯的利益。一旦发生战争,俄罗斯就面临着和北约的直接军事接触。
为了突破封锁,俄罗斯就必须实行新的军事战略。与以前的军事战略相比,当前俄罗斯
军事战略的变化是很大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新军事战略更加积极并含有一定程度的
进攻性色彩,俄罗斯军事战略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奉行“积极的现实遏制”军事战略(2000年—2003年)
2000 年普京执政后,对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界定。
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对俄罗斯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先后颁布新的《俄联邦国家安全
构想》、《俄联邦军事学说》等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明确了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构建了
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基本框架,使得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极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普京明确
指出:“军事领域威胁的水平和规模日益上升和扩大,俄联邦国家安全在国际领域面临的威
胁表现在,别国企图阻挠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的努力,国际恐怖主义已公开
以破坏俄局势稳定为目的发起攻势。”《俄联邦军事学说》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对俄联邦及
其盟国的军事安全的潜在外部威胁和内部威胁依然存在,其中外部威胁包括:对俄联邦的领
土要求;干涉俄联邦内部事务;在俄联邦和盟国的边境附近建立军事集团。内部威胁包括:
极端民族主义、宗教和恐怖主义活动;非法武装的建立及其活动;破环军事设施及其他非法
活动”。
2000 年俄罗斯颁布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联邦军事学说》等文件中关于安全
威胁的新判断,标志着俄罗斯对于威胁的认识已从叶利钦时期的乐观趋向严峻,从幻想趋向
理性。通过对主要对手、敌我关系、敌方的战略企图以及战争准备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剖
析,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指向性更为清晰。为缓解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俄罗斯有针对性地参
与全球重大安全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同时在国内进一步推进军事改革,研发新一代
的武器装备,极大地增强了俄军应对威胁的能力。
第二阶段:奉行“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2003 年—2008 年)
2003 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俄罗斯高层领导人对于这场战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面对
高度信息化的美军,如何准备未来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成为俄军关注的重点。2003 年 10
月,俄罗斯国防部公布了《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紧迫任务》的构想文件,拉开了俄罗
斯军事战略新一轮调整的序幕。时任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的巴卢耶夫斯基指出:“该构想是
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威胁判断、军事力量的建设等方面做出的补充。”2004 年 2 月俄军举
行了“安全—2004”战略核演习,巴卢耶夫斯基宣称,“我们现在这样表述武装保卫俄罗斯
的主要组织原则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这标志着俄罗斯军事战略已实现从“积极的
现实遏制战略”向“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转变。该战略将“非对称回应”作为战略
方针,用于指导俄军的建设与发展。战略方针作为指导军事斗争全局的原则和纲领,它明确
了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及军队建设的方向。战略方针是战略指导者以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为根本着眼点,以战略环境的清醒认识为基本依据,根据战略目的和任务
而制定的。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方针经历了从“消极防御”到“积极防御”的发展变
化。无论是“消极防御”还是“积极防御”,都是在亲西方战略思维的影响下制定的。军事
战略思维的这一出发点就决定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缺乏自主性,是一个具有多变性
和过渡性特质的军事战略。面对西方国家的战略挤压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迎合西方,而不是在
军事领域内对抗西方,这样的军事战略带有明显的消极性。
普京执政后,受到持续社会危机、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俄罗斯综合国力已经不能支持
普京在军事领域与主要战略对手展开全面较量,而西方对于俄罗斯的围堵并没有减弱。为此,
俄罗斯只能以“非对称回应”的战略方针作为指导,集中有限的资源在俄罗斯占优势的领域
抗衡主要战略对手。在“非对称回应”战略方针的指导下,俄罗斯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
略行动原则,不断增加军事投入力度,调整体制编制,减少俄军数量,优化军兵种结构。同
时,执行武器装备更新计划,组建地区司令部并开始试验跨军种战区指挥体制,以提高俄军
执行军事任务的能力。
通过分析俄新军事学说和军事战略未来发展趋势,可以得出结论,俄罗斯开始回归现实
主义,对自己所处的境况有了一个理性和务实的认识。虽然新学说为俄军未来发展指明了方
向,但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特别是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必将对俄军的改革和建设进程
造成严重束缚和制约,俄罗斯实现全面的军事复兴,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