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诊疗方案样本

鼠疫诊疗方案样本
鼠疫诊疗方案样本

鼠疫诊疗方案

( 试行)

鼠疫是中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原发于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啮

齿类动物之间, 主要经过蚤类相互传播。为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本方案根据已有的临床治疗经验和实验研究资料, 提出对鼠疫的综合治疗措施, 以指导临床

救治。

一、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 一) 病原学。鼠疫的致病菌为鼠疫菌, 其分类学位置为细菌域、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在光学显微镜下为革兰染色阴性、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 菌体长约1-2μm, 宽0.5-0.7μm, 有荚膜, 无鞭毛, 无芽孢; 基因组由一条环状染色体( 约4.6Mb) 和3个质粒( pPCP1、 pCD1、 pMT1) 组成, 含有4000多个编码序列和大量的插入序列, 具有高度的流动性。鼠疫菌最适生长温度为

28-30℃, 最适pH值为6.9-7.1, 对高温和常见化学消毒剂敏感。

( 二) 流行病学。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其自然疫源地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当前存在着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1.传染源。

( 1) 鼠疫染疫动物。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都能够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 据统计, 世界上有300多种) , 包括啮齿类动物( 鼠类、旱獭等) 、野生食肉类动物( 狐狸、狼、猞猁、鼬等) 、野生偶蹄类动物( 黄羊、岩羊、马鹿等) 、家养动物( 犬、猫、藏系绵羊等) 。其中, 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 2) 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 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 1) 经跳蚤叮咬传播。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 最常见的是印鼠客蚤, 该蚤在世界性范围内分布广泛, 主要寄生于家栖鼠类。其次是不同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的主要寄生蚤。

( 2) 经直接接触传播。人类经过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鼠疫菌能够经过手部伤口, 包括非常细小的伤口, 如手指的倒刺等进入人体, 然后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 3) 经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 可经过呼吸、咳嗽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 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 造成肺鼠疫传播。

( 4) 实验室感染。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防护不严、操作不当和实验室事故, 可经过吸入、锐器刺伤等途径感染鼠疫。

3. 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 没有天然免疫力, 在流行病学上表现出的差异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和频次有关。

二、发病机理

当人类被携带鼠疫菌的跳蚤叮咬后, 一般叮咬的局部无明显反应, 鼠疫菌经皮肤进入人体后, 首先沿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 在其中繁殖, 引起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感染的腺体极度肿胀, 充血坏死, 即为”腺鼠疫”, 周围组织亦水肿、出血。鼠疫菌可冲破局部的淋巴屏障, 继续沿着淋巴系统扩散, 侵犯其它淋巴结。鼠疫菌及内毒素, 也可经淋巴循环系统进入血循环, 引起败血症, 出现严重中毒症状, 包括严重的皮肤黏膜出血( 故鼠疫曾被称为”黑死病”) , 然后侵入肺组织引起继发性肺鼠疫。当人类吸入一定数量的鼠疫菌后, 可引发原发性肺鼠疫。

三、临床表现及体征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 一般在1-6天之间, 多为2-3天, 个别病例可达8-9天。其中, 腺型和皮肤型鼠疫的潜伏期较长, 约为2-8天; 原发性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的潜伏期较短, 约为1-3天。

鼠疫的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剧, 高热、寒战、体温突然上升至

39-41℃, 呈稽留热。剧烈头痛, 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呼吸促迫, 心动过速, 血压下降。重症病人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谵语等。

( 一) 腺鼠疫。腺鼠疫是最多见的临床类型, 除具有鼠疫的全身症状以外, 受侵部位所属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特点。一般在发病的同时或1-2天内出现淋巴结肿大, 能够发生在任何被侵犯部位的所属淋巴结, 以腹股沟、腋下、颈部等为多见。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淋巴结迅速弥漫性肿胀, 大小不等, 质地坚硬, 疼痛剧烈, 与皮下组织粘连, 失去移动性, 周围组织亦充血、出血。由于疼痛剧烈, 患侧常呈强迫体位。

( 二) 肺鼠疫。根据感染途径不同, 肺鼠疫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肺鼠疫是临床上最重的病型, 不但病死率高, 而且在流行病学方面危害也最大。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剧, 寒战、高热, 体温达40-41℃, 脉搏细速, 呼吸促迫, 呼吸频率25次/分钟或更快。病人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由于缺氧, 口唇、颜面、四肢及全身皮肤发绀。患病初期干咳, 继之咳嗽频数, 咳出稀薄泡沫痰, 痰中混血或纯血痰。受累的相应肺叶能够叩及到局限性浊音, 而且随着病情加重, 浊音界迅速扩大。肺部听诊有散在罗音(包括干性、湿性或捻发音)。心脏查体常常表现为心界扩大, 心律不齐, 有时可闻收缩期杂音。胸部X线可见多叶段分布的斑片状边缘模糊的高密度阴影。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病人多于发病2-3天后死于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继发性肺鼠疫, 在发病之前, 往往有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的症状。当继发肺鼠疫时, 常表现为病势突然增剧, 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鲜红色泡沫样血痰。

( 三) 败血型鼠疫。败血型鼠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感染鼠疫菌后尚未出现局部症状即发展为败血症的为原发败血型鼠疫, 而继发于腺鼠疫、

肺鼠疫或其它类型鼠疫者则为继发败血型鼠疫。败血型鼠疫的主要表现为恶寒、高热、剧烈头痛、谵妄、神志不清、脉搏细速、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

吸促迫, 广泛出血, 如皮下及黏膜出血、腔道出血等, 若不及时抢救常于1-3天内死亡。

( 四) 肠鼠疫。多因食用未煮熟的鼠疫病死动物(如旱獭、兔、藏系绵羊等)而感染。除具有鼠疫的全身症状外, 还表现为消化道感染的特殊症状。如频繁呕吐和腹泻, 一昼夜可达数十次, 吐泻物中常混有血液和粘液混合物, 排便

时腹痛, 常伴有大网膜淋巴结肿胀, 从肿胀的淋巴结和吐泻物中可检出鼠疫菌。

( 五) 脑膜炎型鼠疫。脑膜炎型鼠疫多继发于败血型鼠疫, 具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剧烈头痛、昏睡、颈强直、谵语、妄动、呕吐频繁, 巴氏征(Babinski)和克氏征( Kernig) 阳性,颅内压增高, 脑脊液中可检出鼠疫菌。

( 六) 眼鼠疫。除具有鼠疫的全身感染症状之外, 具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等重症结膜炎表现。

( 七) 皮肤鼠疫。除具有鼠疫的全身感染症状之外,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 其后逐渐隆起, 形成血性水泡, 周边呈灰黑色, 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四、实验室检查

( 一) 实验室操作生物安全要求。根据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的分类, 鼠疫菌为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对鼠疫菌进行大量活菌操作( 如菌冻干种、离心等) 以及对动物的感染实验应当在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内进行; 对样本的检测, 如对病原菌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核酸提取、涂片等能够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内进行; 非感染性材料的实验, 例如不含病原菌

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实验可在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内进行。在不同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应当在相应等级的设施、设备及个人防护条件下进行。

( 二) 常规检查。

1.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 常达20-30×109/L以上,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还可见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

2.尿常规: 可见蛋白尿及血尿, 尿沉渣中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细胞管型。

3.便常规: 大便潜血可阳性。

4.凝血功能: 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患者在短期即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表现为纤维蛋白原浓度减少( 小于200mg/dl) , 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激酶时间明显延长, 天-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明显增加。

5.血生化: 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乳酸脱氢酶( LDH) 、磷酸肌酸激酶( CK/CK-MB) 、肌酐( Cr) 、尿素氮(BUN)等指标检查, 可了解肝、肾功能和心肌损伤程度。

6.电解质: 血K+、 Na+、 Cl-水平可根据临床情况随时复查。

7.脑脊液: 脑膜炎型病例可表现为压力升高, 外观混浊, 白细胞常大于4000/mm3, 中性粒细胞为主, 蛋白明显增加, 葡萄糖和氯化物明显下降, 脑脊

液鲎(Limalus)试验阳性。

8.心电图检查: 常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ST段下降。有时出现左右束支不完全传导阻滞。

( 三) 胸部影像学。肺鼠疫患者的X线片可随着病程的不同阶段而表现不同。早期可见肺内单一或多发的高密度阴影, 分布在多个叶段; 随着病情进展, 可迅速发展为双肺大片实变, 甚至”白肺”。

( 四) 病原学检查。

1.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方法检测鼠疫特异性基因。

2.鼠疫菌分离培养及噬菌体裂解试验。

( 五) 抗原检查。

1.鼠疫反相间接血凝试验( RHIA) , 检测鼠疫F1抗原。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 检测鼠疫F1抗原。

3.胶体金纸上色谱方法, 检测鼠疫F1抗原。

( 六) 抗体检查。

1.鼠疫间接血凝试验( HIA) , 检测鼠疫F1抗体。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 检测鼠疫F1抗体。

3.胶体金纸上色谱方法, 检测鼠疫F1抗体。

五、诊断

( 一)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

( 1) 患者发病前10天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 2) 在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 3) 患者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具有临床表现( 1) -( 4) 特征的患者, 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

2.临床表现。

( 1)突然发病, 高热, 白细胞剧增, 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 病情迅速恶化, 在48小时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

( 2)急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肿胀, 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 3)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 4)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

( 5)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上下眼睑水肿。

( 6)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 7)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 其后逐渐隆起, 形成血性水泡, 周边呈灰黑色, 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后创面呈灰黑色。

( 8)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3.实验室检查。

( 1) 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 咽部或眼分泌物, 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骨髓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

( 2) 上述样本中针对鼠疫菌caf l及pl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 同时各项对照成立。

( 3) 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反相血凝试验中任何一种方法, 检出鼠疫FI抗原。

( 4)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实验检测, 针

对鼠疫FI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 二) 诊断标准。

1.急热待查。

具有临床表现( 1) ; 或具有接触史1项,同时出现临床表现中( 2) 至( 8) 中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为急热待查。

2.疑似病例。

发现急热待查患者具有接触史( 2) 或接触史( 3) , 或获得实验室检查结果( 3) , 应当作出疑似鼠疫诊断。

3.确诊病例。

急热待查或疑似鼠疫患者获得实验室检验结果( 1) , 或实验室检验结果( 2) 和( 3) , 或者实验室检验结果( 4) , 应当作出确诊鼠疫诊断。

( 三) 临床分型。

1.按临床表现( 2) 诊断的鼠疫病例, 为腺型鼠疫。

2.按临床表现( 3) 诊断的鼠疫病例, 为败血型鼠疫。

3.按临床表现( 4) 诊断的鼠疫病例, 为肺型鼠疫。

4.按临床表现( 5) 诊断的鼠疫病例, 为眼型鼠疫。

5.按临床表现( 6) 诊断的鼠疫病例, 为肠型鼠疫。

6.按临床表现( 7) 诊断的鼠疫病例, 为皮肤型鼠疫。

7.按临床表现( 8) 诊断的鼠疫病例, 为脑膜炎型鼠疫。

( 四) 排除鼠疫诊断。

1.在疾病过程中确诊为其它疾病, 能解释其所有的临床表现, 且针对鼠疫

进行的所有实验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2.在疾病过程中未确诊鼠疫, 发病30天后, 针对鼠疫进行的抗体检查结

果仍为阴性, 或达不到滴度升高4倍的标准。

六、鉴别诊断

( 一) 腺鼠疫应当与急性淋巴结炎、丝虫病、土拉菌病等鉴别。

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总结

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总结 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我市1941年曾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鼠疫细菌战的侵袭,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和鼠间鼠疫的流行,1990年和1991年我市应用放射免疫法,曾从3份褐家鼠血清中检出鼠疫f1抗体。为了掌握我市疫情动向,严防鼠疫历史疫源地死灰复燃和鼠疫的传入,XX年我们根据《湖南省XX鼠疫监测实施方案》和《湖南省鼠疫监测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试行)》,开展了鼠疫监测工作,现将监测工作总结如下: 一、监测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一)监测工作部署与培训 1、健全监测队伍,制定工作计划 中心有领导分管此项工作,流病科、检验科负责具体实施,XX年2月制定了鼠疫监测工作计划。

2、召开工作会议,制定监测方案 为全面落实鼠疫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完成,根据《湖南省XX鼠疫监测实施方案》,中心制订了《常德市XX年鼠疫监测实施方案》。 3、积极参加和举办各种鼠疫防治知识培训 参加上级鼠疫防治知识培训、会议 ①XX年4月20日,参加了省疾控中心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 ②XX年8月27-28日,中心主任参加了省卫生厅召开“第十九届中国南方鼠疫联防工作会议”。 (2)举办有关鼠疫的知识培训、会议 4月29-30日,中心召开了全市疾控业务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鼠疫等重点疾病监测工作;6月初,中心组织专家在石公桥镇中心卫生院主办防保人员和当地群众鼠疫相关知识培训会议,培训知识包括鼠防诊断治疗、消毒防护隔离、

预防控制、疫情报告等,并重点强调了鼠疫预防“三报、三不”,对鼠疫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监测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XX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鼠疫监测专项经费万元已拨付到位,市财政配套拨款2万元,中心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财政部以及省卫生厅和省财政厅的要求,专款专用,保证了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监测内容 (一)人间鼠疫监测 1、监测范围: 以鼎城区石公桥镇为中心,半径5~10km所及范围内的村。 2、监测任务

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pdf

鼠疫诊断标准GB 15991—1995 前言 根据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鼠疫是首位烈性传染病,同时它又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据专 家的估计,鼠疫自第三次世界大流行之后,其自然疫源地在全世界的分布面积至今并没有减 少。由于它的流行有一定的间歇期,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鼠疫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今 后不会再对人类构成巨大的威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但历年来世界各有鼠疫疫源地的 国家(包括我国,特别是云南)不时发生局部地区的暴发流行。而1994年印度鼠疫大流行更提醒人们,如果忽视了对鼠疫的监测控制,它仍然能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危险。b5E2RGbCAP 目前,鼠疫能不能在人间造成大流行,首先取决于对首发病例的准确诊断。只有早期确诊早期控制,才不致于使它在人间流行。为此,目前我国急需一个科学的,文字准确的,由国家 颁发的,具有法令效力的《鼠疫诊断标准》。p1EanqFDPw 本标准在撰写过程中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同时参考了前苏联保健部 的《鼠疫防治手册》,WHO《鼠疫手册》及美国的《鼠疫诊断》。主要参考的资料还是我国 多年行之有效的有关规定。DXDiTa9E3d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曾经过了卫生部鼠疫专家咨询组三次讨论,全国有关专家的书面评审,最后由卫生部传染病消毒标准分委会全体委员评审通过。RTCrpUDGiT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广东湛江鼠疫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5PCzVD7HxA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云鹏、朱锦沁、汪闻绍、俞东征、曾标成、黄坚华。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 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七种类型疫源地内由宿主、媒介和其他染疫动物、动物制品感染的,或与鼠疫实验室及其实验用品接触而感染的鼠疫病例,以及由国外鼠疫流行区进入我国的检疫留 验病例,确定诊断之标准。jLBHrnAILg 本标准适用于鼠疫监测及确定鼠疫动物病。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 能性。xHAQX74J0X GB 15978—1995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 GB 15992—1995 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 3 诊断原则 3.1 患者具有流行病学线索。 3.2 患者除具有鼠疫临床症状和 3.1外,必须具有鼠疫细菌学诊断或被动血凝试验(PHA)血清F1抗体诊断阳性结果方可确诊。LDAYtRyKfE 4 诊断标准

内蒙古自治区鼠疫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

内蒙古自治区鼠疫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 为加强全区鼠疫监测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鼠疫野外监测条件,提高鼠疫监测能力和水平,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选址要求 (一)建站选址应满足生物安全的需要。实验室周围尽可能不要规划建设居民区、工业生产区、农田耕作区等群众生产、生活活动聚集区。 (二)建站地址最好位于鼠疫监测区域内,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如在监测区域内建站工作生活所需无法保障,则建站选址应尽量靠近监测工作区域。 (三)建站选址应当能够提供可靠的工作生活后勤保障和安全保障,具备交通和通讯保障条件,如通电(220v)、通水、通网等。 (四)整个监测站应建防护围墙与外界隔离。 二、基础设施 (一)应急演练培训基地。 1.盟市级鼠疫应急演练培训基地建设面积不少于650㎡。 2.宿舍:满足30人以上住宿,具备卫生间、淋浴设施等基本生活设施。 3.厨房、餐厅: 建设40㎡以上,具备50人同时就餐条件。 4.办公区域:至少30㎡以上,具备6人办公条件,有网络、电脑、打印机。 5.会议室:建设100㎡以上,满足至少50人的会议,具备多媒体等条件。 6.物资储备室:至少30㎡,存放鼠夹、鼠药等物资。

7.污水处理建设:应当在实验室附近建专用排污渗井,实验室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不得排入生活污水管网。 8.垃圾处理建设:选择建焚烧炉、焚烧坑、掩埋坑。 9.实验室:不少于200㎡,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包括捡蚤室、细菌培养室、血清室、核酸检测实验室、普通实验室、高压灭菌室、标本室等。实验室内部结构设施建设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规定执行。 (二)野外监测站。 1.鼠疫野外监测站建设面积不少于350 ㎡。 2.宿舍:满足10人以上住宿,具备卫生间、淋浴设施等基本生活设施。 3.厨房、餐厅: 建设20㎡以上,具备10人同时就餐条件。 4.办公区域:至少30 ㎡以上,具备6人办公条件,有网络、电脑、打印机。 5.物资储备室:至少30㎡,存放鼠夹、鼠药等物资。 6.污水处理建设:应在实验室附近建专用排污渗井,实验室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不得排入生活污水管网。 7.垃圾处理建设:选择建焚烧炉、焚烧坑、掩埋坑。 8.实验室:不少于150㎡,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包括捡蚤室、细菌培养室、血清室、普通实验室、高压灭菌室等。核酸检测实验室与属地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统筹使用。实验室内部结构设施建设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规定执行。 三、基地监测站装备 (一)监测装备:无人机1架,鼠类、鼠洞无人机自动识别系统,GPS定位仪2个,应急照明系统1套,鼠夹。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 一、选择题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E. 以上都不是 2.鼠疫出现过()次世界大流行 3.鼠疫杆菌属于()科、()属 A. 棒状杆菌、棒状杆菌 B. 肠杆菌、沙门氏菌 C. 棒状杆菌、肠埃希菌 D. 肠杆菌、耶尔森菌 E. 棒状杆菌、耶尔森菌 4.有关鼠疫病原学下列描述哪项不正确() A. 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B. 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C. 无芽孢、无鞭毛 D. 早期培养可有荚膜 E. 最适PH值;~ 5.鼠疫大流行的特点是() A. 发病急、病程短 B. 病死率高 C. 传染性强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6.鼠疫属于()传染病 A. 自然疫原性疾病 B. 乙类传染病 C. 病毒性传染病 D. 非传染病 E以上都不是 7.人间鼠疫多发生在() A. 1-3月 B. 4-6月 C. 6-9月 D. 9-12月 E. 以上都不是 8.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 蚊虫 B. 鼠蚤 C. 昆虫 D. 家禽 E. 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的易感人群() A. 鼠疫自然疫源地居住的人群 B. 进入疫区的人群 C. 从事动物屠宰、皮毛运输的人群 D. 从事相关科研的人群 E. 长期卧床的人群 10. 关于鼠疫传播途径的描述哪项最合适() A. 通过带菌的鼠蚤

B. 通过皮肤 C. 通过呼吸道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11.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最高是下列哪个类型()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以上都不是 12.鼠疫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链霉素 D. 红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3.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但不破溃 D.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E. 以上都不是 14.鼠疫分型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皮肤型鼠疫15.下列关于鼠疫诊断依据描述最恰当的是() A. 流行病学依据 B. 临床表现 C. 细菌学诊断 D. 血清学诊断 E. 以上都正确 16. 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告的时限是() A. 城市2小时,农村4小时 B. 城市4小时,农村6小时 C. 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 D. 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 E. 城市24小时,农村36小时 17.预防性服药一般服用()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磺胺药 D. 链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8.鼠疫流行波及中大城市或波及2省,属()级疫情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E. 五级 19.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疫情的法定报告人() A. 个体医生 B. 检疫人员

最新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

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 2010

川疾函〔2010〕45号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发 四川省2010-2015年鼠疫监测方案的通知 各鼠疫监测点: “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2004~2008)”已实施6年,各监测点按照“方案”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监测工作,为制定我省鼠疫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国内外鼠疫流行趋势和我省动物鼠疫疫情特点,为进一步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鼠疫监测工作,我中心对“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2004~2008)”进行了修改,现将《四川省2010-2015年鼠疫监测方案》(见附件)下发给你们,请各监测点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2010-2015年鼠疫监测方案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0

二○一○年三月八日 附件 四川省2010-2015年鼠疫监测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动物鼠疫监测标准》,为使我省鼠疫防治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2004~2008)”进行了修订和补充,重新制定了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鼠疫监测是一项预防性工作,通过系统监测,可尽早发现疫情,掌握疫情动态,评价控制成果,为疫情的预报、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人间疫情监测 (一)工作目标:以人间鼠疫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及时控制为主要工作目标。 (二)工作内容 1.疫情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或实验室确诊鼠疫病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0

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总结范文

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总结范文 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我市1941年曾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鼠疫细菌战的侵袭,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和鼠间鼠疫的流行,1990年和1991年我市应用放射免疫法,曾从3份褐家鼠血清中检出鼠疫f1抗体。为了掌握我市疫情动向,严防鼠疫历史疫源地死灰复燃和鼠疫的传入, 2010年我们根据《湖南省2010鼠疫监测实施方案》和《湖南省鼠疫监测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试行)》,开展了鼠疫监测工作,现将监测工作总结如下: 一、监测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一)监测工作部署与培训 1、健全监测队伍,制定工作计划 中心有领导分管此项工作,流病科、检验科负责具体实施,2010年2月制定了鼠疫监测工作计划。 2、召开工作会议,制定监测方案 为全面落实鼠疫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完成,根据《湖南省2010鼠疫监测实施方案》,中心制订了《常德市2010年鼠疫监测实施方案》。 3、积极参加和举办各种鼠疫防治知识培训

(1)参加上级鼠疫防治知识培训、会议 ①2010年4月20日,参加了省疾控中心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 ②2010年8月27-28日,中心主任参加了省卫生厅召开“第十九届中国南方鼠疫联防工作会议”。 (2)举办有关鼠疫的知识培训、会议 4月29-30日,中心召开了全市疾控业务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鼠疫等重点疾病监测工作;6月初,中心组织专家在石公桥镇中心卫生院主办防保人员和当地群众鼠疫相关知识培训会议,培训知识包括鼠防诊断治疗、消毒防护隔离、预防控制、疫情报告等,并重点强调了鼠疫预防“三报、三不”,对鼠疫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监测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2010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鼠疫监测专项经费10.2万元已拨付到位,市财政配套拨款2万元,中心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财政部以及省卫生厅和省财政厅的要求,专款专用,保证了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监测内容 (一)人间鼠疫监测 1、监测范围: 以鼎城区石公桥镇为中心,半径5~10km所及范围内的村。 2、监测任务

鼠疫培训试题及答案

鼠疫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鼠疫的病原微生物是(鼠疫耶尔森氏菌) 2、鼠疫的传染源是(染疫啮齿动物)(肺鼠疫病人) 3、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鼠疫病例,应(立即)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判定鼠疫或疑似鼠疫疫情后,按规定时限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4、肺鼠疫在临床上常分为(原发型肺鼠疫)和(继发型肺鼠疫)两种类型。 5、我国鼠疫流行有最猛烈的三个疫源地。它们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疫源地地)、(滇粤闽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6、鼠疫被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7、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发现一疑似病例后必须立即以(最快)方式逐级上报。 二、单项选择题 1、腺鼠疫的好发部位是( D) A.肺部B.肝脏 C.脾脏 D.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 2、最凶险的鼠疫临床型是(A ) A.败血型 B.腺型 C.肺型 D.其他型 3、鼠疫在我国传染病法中为哪一类传染病( A ) A.甲类B.乙类C.丙类D.以上都不是 4、最凶险的鼠疫临床型是(A ) A.败血型B.腺型C.肺型D.其他型 5、对鼠疫或疑似鼠疫的患者,只要标本量许可,首先要做哪项检查(B ) A.尿培养B.血培养C.粪培养D.反向血凝试验 6、对鼠疫患者的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 A.对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都要采取严密隔离措施 B.在9天内与鼠疫患者同室工作和生活的人也应该隔离 C.凡已经确诊的各型鼠疫患者可在一室隔离 D.以鼠疫病人的住宅为中心,划定隔离圈进行隔离 7、治疗鼠疫的首选抗菌药物是(B ) A.青霉素B.链霉素C.氯霉素D.磺胺嘧啶 8、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为( D) A.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但不破溃 D.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9、下列哪项是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C )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染病动物

全国鼠疫监测方案

全国鼠疫监测方案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鼠疫流行呈上升趋势。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复杂。特别是近年来,新的疫源地不断被发现,疫源地面积不断扩大,人间鼠疫时有发生。而且,由于经济开发,人群进入存在鼠疫自然疫源性地区的活动不断增加,国际交往频繁,鼠疫对人类的威胁日趋严重,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社会的稳定,要充分认识鼠疫监测工作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必须坚持开展全面、系统地鼠疫监测工作。 一、监测目的 鼠疫监测是为了预防和控制鼠疫发生和流行而开展的一项长期的、连续性的工作。通过主动监测,系统收集人间和动物间鼠疫的相关信息,尽早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与流行,掌握疫情的动态和趋势,为鼠疫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人间鼠疫监测 (一)工作目标:以人间鼠疫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及时控制为主要工作目标。 (二)工作内容 1.建立健全鼠疫监测网络 卫生院、村卫生所设鼠疫监测员,适时对人间鼠疫进行监控。在鼠疫好

发季节,设疫情电话,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 2.实行“首诊医生责任制” 首诊医生,要对病人做出初步诊断,如为疑似鼠疫病人,就地隔离,按照程序及时报告,并根据不同病型采取标本送检。在动物鼠疫流行猛烈,对人群威胁较大时,对动物鼠疫流行区内人群进行巡回检诊。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在发现鼠疫病人、疑似鼠疫病人后,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时限进行报告。并按规定采取隔离病人、核实诊断、疫区处理等措施。 鼠疫的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鼠疫诊断标准》执行。4.在鼠疫好发季节,发现所辖范围内居民可疑病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按规定及时上报,防止疫情的蔓延和流行。 5.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在鼠疫流行季节,鼠疫疫源地区及其毗邻地区,应在辖区内定期组织开展以“三报三不”为主要内容的鼠疫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疫区及其毗邻地区群众防病保健意识。 6.定期进行人员培训 定期对辖区内的人员进行培训,尤其对接诊医生进行培训,以鼠疫诊断、治疗、疫情报告、医院现场及感染控制等鼠疫防治知识为主要培训内容。 三、动物鼠疫监测

鼠疫诊疗方案

鼠疫诊疗方案(试行) 时间:2011-11-17 字体:大中小 鼠疫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原发于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啮齿类动物之间,主要通过蚤类相互传播。为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本方案根据已有的临床治疗经验和实验研究资料,提出对鼠疫的综合治疗措施,以指导临床救治。 一、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一)病原学。鼠疫的致病菌为鼠疫菌,其分类学位置为细菌域、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在光学显微镜下为革兰染色阴性、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菌体长约1-2μm,宽0.5-0.7μm,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基因组由一条环状染色体(约4.6Mb)和3个质粒(pPCP1、pCD1、pMT1)组成,含有4000多个编码序列和大量的插入序列,具有高度的流动性。鼠疫菌最适生长温度为 28-30℃,最适pH值为6.9-7.1,对高温和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自然疫源地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目前存在着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1.传染源。 (1)鼠疫染疫动物。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据统计,世界上有300多种),包括啮齿类动物(鼠类、旱獭等)、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养动物(犬、猫、藏系绵羊等)。其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2)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1)经跳蚤叮咬传播。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最常见的是印鼠客蚤,该蚤在世界性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寄生于家栖鼠类。其次是不同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的主要寄生蚤。 (2)经直接接触传播。人类通过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鼠疫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包

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16882

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 16882—1997 A~'前言 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至1995 年底,已判定的自然疫源地分布于我国17 省(区)234 个县(市、旗)。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通过对鼠疫动物病的监测,掌握疫情动态,考核控制效果,为疫情预测预报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研制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我国在鼠疫监测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现场实践经验,使其在有关章节中得到表达。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参加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病防治研究所、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李书宝、刘纪有、李铁华、李超、马永康。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各类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媒介、病原体及血清学各项监测标准,监测的质量控制及其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喜马拉雅旱獭、灰旱獭、长尾旱獭、蒙古旱獭,达乌尔黄鼠、阿拉善黄鼠、长尾黄鼠,长爪沙鼠,布氏田鼠,大绒鼠及家鼠(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的监测。监测以县(市、旗)为单位。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978—1995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 GB 15991—1995 鼠疫诊断标准 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鼠疫自然疫源地: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通过媒介蚤在宿主和其他动物间传播,不依赖于人类,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并能酿成人间鼠疫流行,这种现象称之鼠疫自然疫源性。有自然疫源性的地方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3.2 动物鼠疫监测:在鼠疫疫源地内定期定量地监测动物鼠疫流行动态,观察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生态,研究动物鼠疫感染、传播、保存规律及地理分布特征。 3.3 主要宿主:能保证鼠疫菌在特定的生态系中长期延续的物种。 3.4 疫区:鼠疫在人群或动物间发生或流行的地区。 3.5 疫点:发生人或动物鼠疫的局部地区。 3.6 疫鼠:自然感染并从其体内分离出鼠疫菌的啮齿动物称为疫鼠。 3.7 聚集性:动物鼠疫在时间、空间或同时在时间与空间上成簇出现。 3.8 最适生境:最适合宿主动物栖息生存的自然环境。 3.9 流动监测点:监测范围不小于2500ha ,主要开展自死鼠检菌及血清流行病学监测,并重点掌握主要宿主及媒介昆虫数量,监测时间一般为20 天。 3.10固定监测点:监测范围为lOOOOha,对地理生境的变化、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的数量

鼠疫诊疗方案

时间:2011-11-17字体:大中小 鼠疫就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得甲类传染病,原发于鼠疫自然疫源地得啮齿类动物之间,主要通过蚤类相互传播。为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本方案根据已有得临床治疗经验与实验研究资料,提出对鼠疫得综合治疗措施,以指导临床救治.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一)病原学。鼠疫得致病菌为鼠疫菌,其分类学位置为细菌域、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在光学显微镜下为革兰染色阴性、两端钝圆、两极浓染得短小杆菌,菌体长约1-2μm,宽0、5-0、7μm,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基因组由一条环状染色体(约4、6Mb)与3个质粒(pPCP1、pC D1、pMT1)组成,含有4000多个编码序列与大量得插入序列,具有高度得流动性.鼠疫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pH值为6、9—7、1,对高温与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鼠疫就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自然疫源地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得60多个国家与地区。我国目前存在着12种类型得鼠疫自然疫源地。 1、传染源。 (1)鼠疫染疫动物。自然感染鼠疫得动物都可以作为人间鼠疫得传染源(据统计,世界上有300多种),包括啮齿类动物(鼠类、旱獭等)、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养动物(犬、猫、藏系绵羊等)。其中,最主要得传染源就是啮齿类动物。 (2)鼠疫患者。主要就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得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1)经跳蚤叮咬传播。人类鼠疫得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最常见得就是印鼠客蚤,该蚤在世界性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寄生于家栖鼠类。其次就是不同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得主要寄生蚤。 (2)经直接接触传播。人类通过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鼠疫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

完善机制 强化监测、切实做好鼠疫防控工作

完善机制强化监测切实做好鼠疫防控工作 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年1月1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 近年来,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鼠疫防治工作会议”和“全区鼠疫防治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宁夏鼠疫监测方案》和《银川市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完善机制,强化监测,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严密监测鼠间鼠疫流行、大力开展灭鼠灭蚤为重点,全体鼠防工作人员以严谨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力以赴做好鼠疫防控工作,有力的保障了银川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将我中心鼠疫防控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中心承担兴庆区月牙湖乡固定监测点和通贵乡流动监测点鼠疫疫情监测任务,监测总面积南北长46公里、东西长6—

10公里,共计386平方公里。固定监测点位于黄河东岸,毛乌素沙漠西缘,北起平罗县高仁镇、南到灵武市临河乡红柳湾村、东与盐池和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接壤,西临黄河。该地区属内蒙古高原长爪沙土鼠鼠疫疫源地。主要鼠种12种,为长爪沙土鼠、子午沙土鼠、五趾跳鼠等。主要蚤类有7种,为同型客蚤指名亚种、迟钝中蚤指名亚种等。流动监测点位于兴庆区通贵乡黄河以西河滩村,已达到稳定控制标准,多年未捕获到长爪沙土鼠。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通贵乡曾经是我国鼠疫的老疫区,近10年来,分别于2005年5月、10月分离出鼠疫菌28株, 2009年4月至8月份,又在该地区不同的疫点发生了3起动物间鼠疫流行。 二、主要做法 (一)切实加强对鼠防工作的组织领导 200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后,将原陶乐县月牙湖乡划归兴庆区管辖,同时将月牙湖乡自治区级鼠疫疫源地监测工作移交银川市,而位于兴庆区的月牙湖乡固定监测点和通贵乡流动监测点的监测任务移交,由银川市疾控中心承担。为切实做好我市鼠疫防控工作,银川市卫生局及时调整充实了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成员,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我中心按照银川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鼠疫防治工作的安排意见》精神,成立了银川市疾病预防控

鼠疫防治手册(定稿)

鼠疫防治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鼠疫防治手册》编辑委员会名单 编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国林王祖陨丛显斌冮森林刘俊刘振才 宋志忠李超吴得强张春华范蒙光林祖华 俞东征高崇华海荣董兴齐樊振亚 编审:齐小秋沈尔礼肖东楼 2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鼠疫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明显回升,人间病例迅速增多。鼠疫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新流行的20种传染病之一。我国鼠疫疫情严峻,在11类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除蒙古旱獭疫源地外,其他10类疫源地都处于不同程度活跃状态,新的疫源县不断增加,四川、贵州已确定为新的疫源省。人间鼠疫也有局部散发和暴发流行,对我国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构成威胁。鼠疫防治工作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鼠疫防治手册》自1956年印发以来,于1965、1983、1991年先后3次修订,为我国鼠疫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经过近10年的发展及实践,国内外涌现出许多新成果、新经验。为适应新形势下鼠疫防治工作的需要,应广大鼠疫防治工作者的要求,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委托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鼠疫防治手册》再次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以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1991年版《鼠疫防治手册》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为指导,以近十年来国家颁布的有关鼠疫法令、法规、标准、工作方案为依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俄罗斯1992年版《鼠疫防治手册》,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手册》有关内容,密切结合我国鼠疫防治实践,力求语言通俗易懂,方法标准可靠,技术全面系统。突出实用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实为广大鼠疫防治工作者、医疗卫生和卫生管理人员必备的工具书,也可供科研、教学参考。 参加本次《鼠疫防治手册》修改的同志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遗漏和不妥之处仍可能存在,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改。 在此,向参加本次《鼠疫防治手册》修订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卫生部鼠疫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有关专家、教授及参加审稿的专家:刘云鹏、汪诚信、李书宝钟宁祥、杨瑞馥、李玉贵等表示衷心感谢。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2001年10月 3

鼠疫防治培训总结

篇一:鼠疫防控知识培训总结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总结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们学习了鼠疫的相关知识,了解到预防鼠疫的重要性,提高了我社区医务人员的鼠疫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及法制化的管理。现将本次学习的内容总结如下: 鼠疫是自然疫原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法定的甲类一号传染病。 一、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骚。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二、鼠疫自然疫源地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骚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和其它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自然界中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自然疫源性。具有这种自然医源性的地区就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三、鼠疫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我国的鼠疫流行情况,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1号传染病,并先后制定了《国家鼠疫控制应急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法防控鼠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四、防控鼠疫的基本原则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密切合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依靠群众,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制定长远防控规划,依靠科学,加强监测,长期预防,坚持不懈。落实以灭鼠灭蚤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大幅度降低主要宿主密度。 五、鼠疫容易发生的季节人间鼠疫的流行季节主要取决于各类疫源地内啮齿动物鼠疫流行季节变动。南方黄胸鼠疫源地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北方一般以4—10月为主要发生季节。 六、鼠疫的传播流行的特点在我国家鼠、旱獭为鼠疫的主要传染源、黄鼠、沙鼠为重要的传染源。野生动物狐、野兔、藏黄羊,家养动物狗、猫等也不容忽视。鼠疫患者也可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人间鼠疫流行前,一般先有鼠间流行,可见鼠类成批死亡。鼠蚤市主要传播媒介。“鼠→蚤→人”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少数人可因直接接触病人的痰液、血性分泌物或并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皮肤或黏膜受染。猎取或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之一。续发或原发性肺鼠疫可以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经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可迅速造成肺鼠疫流行。鼠疫可由疫区借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鼠疫的流行季节多在6—9月份,这和鼠、蚤的繁殖季节有关。 七、鼠疫的防控措施 1、灭鼠、灭蚤:控制鼠疫发生与流行,必须开展经常性灭鼠、灭蚤工作。灭家属时居室要同时灭蚤。对家养猫、狗实施灭蚤,犬要栓养管理。实施灭鼠、灭蚤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保证安全有效。 2、提高警惕,监视鼠疫疫情。在疫源地的群众要做到“三报三不”。 3、鼠疫防控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疫源地的广大群众要在政府领导下积极配合卫生专业人员工作,听从指挥和支持有关处理措施的实施。共同努力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与流行。八、哪些动物会感染鼠疫根据调查我国有85种动物可以感染鼠疫,常见的有牧区草原上数量最多的旱獭、黄鼠及多种鼠类,还有狐狸、狗、猫、猞猁、黄羊及多种动物等。这些动物能把鼠疫传给人 九、鼠疫的传播途径 1、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多为腺鼠疫,鼠蚤吸入病鼠血液后,鼠疫杆菌在蚤的前胃内大

鼠疫诊疗方案试行

鼠疫诊疗方案(试行) 鼠疫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原发于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啮齿类动物之间,主要通过蚤类相互传播。为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本方案根据已有的临床治疗经验和实验研究资料,提出对鼠疫的综合治疗措施,以指导临床救治。 一、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一)病原学。鼠疫的致病菌为鼠疫菌,其分类学位置为细菌域、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在光学显微镜下为革兰染色阴性、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菌体长约1-2μm,宽0.5-0.7μm,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基因组由一条环状染色体(约4.6Mb)和3个质粒(pPCP1、pCD1、pMT1)组成,含有4000多个编码序列和大量的插入序列,具有高度的流动性。鼠疫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pH值为6.9-7.1,对高温和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自然疫源地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目前存在着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1.传染源。

(1)鼠疫染疫动物。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据统计,世界上有300多种),包括啮齿类动物(鼠类、旱獭等)、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养动物(犬、猫、藏系绵羊等)。其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2)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1)经跳蚤叮咬传播。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最常见的是印鼠客蚤,该蚤在世界性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寄生于家栖鼠类。其次是不同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的主要寄生蚤。 (2)经直接接触传播。人类通过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鼠疫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包括非常细小的伤口,如手指的倒刺等进入人体,然后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3)经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可通过呼吸、咳嗽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造成肺鼠疫传播。

新冠鼠疫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记忆口诀及解释

新冠肺炎及鼠疫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记忆 口诀和解释 新冠十四旅确疑聚,发呼正低淋低肺磨, 零三一二疑似病例,鼠疫十天动疫触三, 重染结大败血咳血,眼疫肠疫脑炎皮肤, 重感二八接触二八,隔离上报急热待查。 解释:1、新冠十四旅确疑聚: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史包括14天内有疫区旅居史,14天内接触过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14天内有聚集性发病现象发生(聚集性发病为具有相似临床表现2人以上)。 2、发呼正低淋低肺磨:新冠肺炎临床表现中发热和或具有呼吸道症状第一条算阳性;白细胞正常且淋巴细胞减低为第二条阳性,白细胞减低且淋巴细胞减低也为第二条阳性;胸部影像学提示有磨玻璃影为临床表现阳性的第三条。 3、零三一二疑似病例:具备新冠肺炎流行病学0条,临床表现3条的患者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具备新冠肺炎流行病学1条,临床表现2条及以上的患者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上报指挥部。 4、鼠疫十天动疫触三:鼠疫患者流行病学,患者10天内到过动物间疫区(防疫部门检测有动物间疫情地区)为第一条阳性;患者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为第二条阳性(触一),患者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

疫区的动物制品为也第二条阳性(触二);患者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具有临床表现特征的患者,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触三)。 重染结大败血咳血,眼疫肠疫脑炎皮肤:鼠疫患者的临床表现一共有八条: (1)重症感染症状。(重染) (2)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结大) (3)败血症: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败血) (4)肺鼠疫: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咯血) (5)眼鼠疫: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上下眼睑水肿。(眼疫) (6)肠鼠疫: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肠 疫) (7)皮肤鼠疫:丘疹,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后创面呈灰黑色。(皮肤) (8)脑膜炎: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 脑脊液浑浊。(脑炎) 5、重感二八接触二八:鼠疫病人的诊断,先诊断为急热待查,后经检验F1抗原阳性为疑似病例,进一步通过细菌分离、核酸检测及抗原、抗体检测诊断为确诊病例。鼠疫急热待查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表现1(严重感染表现)+临床表现中2-8的一项(重感二八);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接触史)+

鼠疫监测方案

全国鼠疫监测方案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鼠疫流行呈上升趋势。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复杂。特别是近年来,新的疫源地不断被发现,疫源地面积不断扩大,人间鼠疫时有发生。而且,由于经济开发,人群进入存在鼠疫自然疫源性地区的活动不断增加,国际交往频繁,鼠疫对人类的威胁日趋严重, (区)鼠疫监测中心,市、县级疾控机构为鼠疫监测站;同时要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及各级医疗机构、诊所设鼠疫监测员,适时对人间鼠疫进行监控。在鼠疫好发季节,各级疾控机构均应设疫情电话,并应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 2.实行“首诊医生责任制”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诊所的首诊医生,要对病人做出初步诊断,如为疑似鼠疫病人,就地隔离,按照程序及时报告,并根据不同病型采取标本送检。在动物鼠疫流行猛烈,对人群威胁较大时,应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对动物鼠疫流行

区内人群进行巡回检诊,必要时设立交通卫生检疫站。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在发现鼠疫病人、疑似鼠疫病人后,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时限,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并以最快的方式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报告疫情信息。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按规定采取隔离病人、核实诊断、疫区处理等措施。 标准》 ( 应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宣传国家关于鼠疫疫源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协同铁路、交通、民航、公安、工商管理、动物检疫等部门,严禁非法猎捕、运输、 销售疫源动物和未经动物检疫处理的动物皮张。 三、动物鼠疫监测 (一)监测地区 1.已知鼠疫疫源地及其毗邻地区;

甲类传染病诊断标准

甲类传染病诊断标准 鼠疫诊断标准(Plague)【WS 279-2008】 (2008-02-28发布,2008-09-01实施) 1 诊断依据 1.1 临床表现 1.1.1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8小时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 1.1.2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压迫体位。 1.1.3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1.1.4 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 1.1.5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1.1.6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1.1.7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1.1.8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髓浑浊。 1.2 接触史 1.2.1 患者发病前10天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1.2.2 在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院动物、动物制品、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室用品。 1.2.3 患者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具有1.1.1及1.1.4特征的患者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 1.3 实验室检验结果 1.3.1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骺端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 1.3.2 上述标本中针对鼠疫菌caf1及pl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 1.3.3 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反相血凝试验中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F1抗原。 1.3.4 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监测,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2 诊断原则 2.1 具有1.1.1项临床表现;或具有1.2.1项接触史,同时出现1.1.2至1.1.8中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为急热待查。2.2 发现急热待查患者具有1.2.2或1.2.3项接触史,或获得1. 3.3项实验室检验结果,应作出疑似鼠疫诊断。 2.3 急热待查或疑似鼠疫患者,获得1. 3.1项或1.3.2+1.3.3项,或者1.3.4项检验结果,应作出确诊鼠疫诊断。 3 诊断分型

鼠疫诊断标准

鼠疫诊断标准 鼠疫诊断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鼠疫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鼠疫的诊断、报告。2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鼠疫患者人类受到鼠疫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人类鼠疫;发生人类鼠疫的个体,称为鼠疫患者。鼠疫患者可在鼠疫疫源地内由宿主或媒介感染;或与其他有传染性的鼠疫患者接触感染;或接触染疫动物、动物制品、鼠疫实验室及其实验用品感染。2.2急热(急性热病)待查急性发热的患者,包括需要将鼠疫作为诊断考虑之一的患者。对这种类型的患者,应当按照本标准采取适当的标本,进行针对鼠疫的各种检验。2.3疑似鼠疫怀疑为鼠疫的患者。对疑似鼠疫的患者应予以隔离治疗,并开始对其接触者进行调查。2.4确诊鼠疫确定为鼠疫的患者。患者确诊为鼠疫时,应当按照鼠疫控制应急预案,采取鼠疫控制措施。3诊断依据3.1临床表现3.1.1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8h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 3.1.2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3.1.3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3.1.4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3.1.5重症结膜炎

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3.1.6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3.1.7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3.1.8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3.2接触史3.2.1患者发病前l0d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3.2.2在10d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3.2.3患者发病前10d内接触过具有3.1.1及3.1.4特征的患者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3.3实验室检验结果3.3.1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骺端骨髓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检验材料的采取及分离步骤见附录A和附录B。3.3.2上述标本中针对鼠疫菌caf1及pl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操作步骤见附录C。3.3.3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操作步骤见附录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步骤见附录D)或反相血凝试验(操作步骤见附录E)中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菌F1抗原。3.3.4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检测,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4诊断原则4.1具有3.1.1项临床表现;或具有3.2.1项接触史,同时出现3.1.2至3.1.8中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为急热待查。4.2发现急热待查患者具有3.2.2或3.2.3项接触史,或获得3.3.3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