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兹海默病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AD小鼠模型介绍

AD小鼠模型介绍

AD小鼠模型介绍AD小鼠模型,即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是一种用于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动物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丧失。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研究AD的机制和治疗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AD小鼠模型是研究该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AD小鼠模型通常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根据不同的基因突变或操纵来模拟AD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这些小鼠通常表现出与人类AD患者相似的一些病理特征,如神经元损伤、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磷酸化等。

通过对这些AD小鼠模型的研究,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AD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靶点。

目前,AD小鼠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AD病理生理学研究、新药筛选和临床药物评估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AD小鼠模型及其特点:1.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这是最常见的AD小鼠模型之一,它通过表达人类APP(β淀粉样前体蛋白)和PS1(presenilin-1)基因,模拟AD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损伤等特征。

这种模型通常表现出记忆力损失、神经退化等AD病理生理学特征。

2. 3xTg-AD小鼠:这是一种同时表达人类APP、PS1和tau蛋白P301L基因的三转基因小鼠。

该模型不仅模拟了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AD发病中的作用,还表现出早期记忆障碍和晚期神经元损伤等表型。

3.Tg2576小鼠:这是一种表达人类APP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模型。

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β淀粉样蛋白在AD发病中的作用,通常表现出大量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损伤等特征。

4. 5xFAD小鼠:这是一种表达人类APP、PS1和tau蛋白基因的五转基因小鼠模型。

该模型不仅模拟了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AD发病中的作用,还表现出更加严重的神经元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表型。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AD小鼠模型外,还有许多其他基因操纵小鼠模型被用于AD的研究。

生命科学中的疾病模型构建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疾病

生命科学中的疾病模型构建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疾病

生命科学中的疾病模型构建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疾病疾病一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治疗疾病,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发展出了疾病模型的构建方法。

其中,动物模型在生命科学中广泛应用,成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探讨生命科学中的疾病模型构建和动物模型在研究人类疾病方面的应用。

一、疾病模型的构建1. 细胞模型的构建生命科学中的疾病模型可以通过构建细胞模型来实现。

细胞模型是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特定细胞类型进行体外培养,以模拟人类疾病的病理过程。

例如,研究癌症时,科学家们可以从患者体内提取恶性肿瘤细胞,将其培养在实验室中的培养皿中,观察其生长行为、细胞分裂情况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

2. 生物模型的构建生命科学中的疾病模型还可以通过构建生物模型来实现。

生物模型是利用生物体内的动物或植物,通过基因工程、药物处理等手段来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例如,研究心脏疾病时,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小鼠携带心血管相关基因突变,从而模拟人类心脏疾病的发生过程。

二、动物模型在研究人类疾病方面的应用1. 肺癌研究中的动物模型应用动物模型在肺癌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常常使用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其携带人类肺癌相关基因突变。

这样一来,科学家们可以观察小鼠体内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寻找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法。

2.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动物模型应用动物模型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常常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导入小鼠体内,从而模拟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通过观察小鼠的行为、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等,科学家们可以深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3. 糖尿病研究中的动物模型应用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动物模型在糖尿病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们常常利用小鼠、大鼠等动物模型,通过特定饮食、基因调控等手段诱导动物患上糖尿病。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建立及干预实验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建立及干预实验研究进展
基 底 前 脑 胆 碱 能 神 经 元 大 量 损 伤 或 死 亡 、突 触 前 乙 酰 胆 碱 的
阿尔 茨 海 默 病 ( l e rS i aeAD) 一 种 与 衰 老 相 Az i ’ ds s , 是 h me e
关, 以认 知 功 能 下 降 为 特 征 的 渐 进 性 脑 退 行 性 疾 病 。A 患 者 D 整个 大 脑 弥 散 性 萎 缩 并 出现 明显 的病 理组 织 学 改 变 — — 老年 斑 和 神 经 纤 维 缠 结 (erf rlr tnl, F , 伴 神 经 元 n uo biay a g N T)并 i l e
21 电 损 毁 、 . 外科 损 毁
参 照 动 物 脑 立 体 定 位 图 谱 , 电 灼 用
伤 的 方 法 损 毁 Men ̄基 底 核 , 科 手 术 切 断 海 马 穹 隆伞 。术 ye 外 后 动 物 出 现 了学 习 和 记 忆 功 能 障 碍 。但 病 理 上 未 出 现 老 年 斑 和 N 。 因 此 种 方 法 损 毁 范 围 较 大 , 度 没有 良好 的 干 预 措 F 一
起 。 及 多 种 病 理 机 制 的 多 因 异 质 性 疾 病 , 此 建 立 一 种 理 想 涉 因 的 A 模 型 困难 重 重 , 响 了 A 的 深 入 研 究 , 文 就 近 年 来 D 影 D 本
国 内外 A 动 物 模 型 的 建 立 及 相 关 的 干 预 实 验 作 一 综 述 。 D
N T等 特 征 , 易 死 亡 。 F 且
1 快 速 老 化 小 鼠( nsec ce rtdmos ,A ) 型 . 2 s ecnea cl ae ueS M 模 e e
减 少 , 中 以 基 底 前 脑 核海 马 区 胆 碱 能 神 经 元 最 严 重 。 经 元 其 神

转基因动物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转基因动物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3、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具有重要价值的生 物制品,如药物、工业原料等。
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在政策、技术和社会接受度等方面取得更多 的支持。
三、关键技术
转基因动物应用的关键技术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和合成生物学等。基因编辑技 术可以通过对动物基因进行精确的改造,实现对动物性状的改良。合成生物学则 通过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部件,实现对动物基因组的全面改造。这些技术的不断 发展,为转基因动物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结论
总的来说,转基因动物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虽然仍存在一些技术和社会层 面的挑战,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挖掘,转基因动物将在未来生物 科技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际合作、政策推动和公众教育,我们可 以期待转基因动物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引言
转基因动物研究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前沿课题,旨在通过改变动物的 遗传信息来提高其性能、增强其抗性或用于疾病治疗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 步,转基因动物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提高畜禽生产效率到治疗人类疾病等 方面,转基因动物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演示将介绍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 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科研人员继续深入研究转基因动物的机制和安全性 问题,并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同时,需要制定更加科学、严格的法规和伦 理指导原则,以确保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结论
转基因动物研究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 大的价值。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研人员已经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增强抗性、 构建疾病模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仍需转基因动物的安全性、法规 和社会接受程度等问题。未来,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 转基因动物研究将有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生物碱类植物化学物治疗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生物碱类植物化学物治疗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生物碱类植物化学物治疗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李宝龙;单毓娟;刘旭;贾博宇;周忠光【摘要】Alzheimer disease (AD)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senile dementia,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without effective therapeutic drugs. At present, some phytochemicals with excellent bioactivities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AD have been targeted in the field of new drugs exploitation.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published recently which mainly show the latest and resegrch progress of a variety of alkaloids such as galanthamine, physostigmine, huperzine, vinca -derived alkaloids, nicotin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herapy for AD.%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型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研究与开发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植物化学物是当今医药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加兰他敏、毒扁豆碱、石杉碱、长春花属以及烟碱等生物碱类植物化学物治疗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2(040)003【总页数】3页(P145-147)【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植物化学物;生物碱【作者】李宝龙;单毓娟;刘旭;贾博宇;周忠光【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5植物化学物(phytochemicals)是植物中存在一类生物活性成分,由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组成。

阿尔茨海默病疾病网络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疾病网络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 疾病 网络研究进展
周文 霞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血管紧张素 Ⅳ在认 知功能 中的作用意义
张颖 冬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南京市第一医院 随着对脑内肾素一 血管紧张素系统 ( R A S )的认识深入 ,诸多证据提示血管 紧张素 Ⅳ ( A n g 1 V )作为脑 内 R A S的重要成分 ,能提升或改善正常动物和认知缺损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 。

、 Βιβλιοθήκη 曙Ⅳ及 其 受体  ̄ n g I V 合成途径如下:血管紧张素原在 肾素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 ’再经血管紧张素转化 酶 ( 等系列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Ⅲ,后者再生成六肽的 h  ̄ g v。 i
2 的表达均显著下降,我们推测 I n s R可能是纤维化 A 的一个结合位点 ,纤维化 A 可能通过 改变 I n s R的空间构象进而 自 起始受体阶段对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进行 阻断。而 I n s R及 I R S - 1 表达
的下降可能与  ̄ 1 - 4 o 诱导的细胞内 C a ++失衡有关 ,而其表达下调将会影响对下游 P I 3 K - A k t 途
径的激活作用,造成 B c l _ 2 表达的降低 ,进而引起神经元的活性下降甚至凋亡。其他的有关研究也
显示 ,与非 AD患者相 比较 ,AD患者 海马组 织 Ak t / P KB 、C R E B 、p - C R E B表达减 少 。
另外 ,胰岛素或 I G F还 可在激活 P I 3 K - A k t / P K B信号途径后 ,通过抑制糖 原合成激酶一 3 a ( g l y c o g e n s y n t h a s e k i n a s e - 3 ,G S K - 3 a )的活性而减少 A 的合成,G S K 一 3 a已被证实 可通过调 节 分泌酶的活性而促进 A 、A p 的合成 。有关研究证 明 I D E( 胰岛素降解酶)参与 A 的 降解 ,在调节胞外 A B 水平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而 I D E则可能受胰岛素信号系统调节 。

阿尔茨海默症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症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20-06-13 修回日期:2021-02-02)
阿尔茨海默症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昝志远 综述,王永红 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0042)
[摘 要]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人均寿命显著提升,随着人群平 均 寿 命 的 延 长,与 年 龄 相 关 的 认 知 功 能 障 碍 发 病 数 及 比 例
tionship between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orycytokinesindiabeticnephropathy[J]. Cardiovasc Ther,2012,30(1):49-59.
·综 述·
[20]GNUDIL.A newchancetobeatdiabetickidney disease:innate immunity and MCP-1:a matterofgood and bad macrophages?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5,30(4):525-527.
[21] HAIDET J,CIFARELLI V,TRUCCO M,et
al.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of C-peptide [J].Rev Diabet Stud,2009,6(3):168-179. [22]SCALIA R,COYLE K M,LEVINEBJ,etal.
目前,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 准 上 市的用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的 治 疗 用 药 有 5 种,即 他 克林、多 奈 哌 齐、卡 巴 拉 汀、加 兰 他 敏 和 美 金 刚,前 4 种用药均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类。 1.1 乙酰胆 碱 酯 酶 抑 制 剂 与 N-甲 基-D-天 氡 氨 酸 受 体拮抗剂 目前,临床主要 使 用 的 乙 酰 胆 碱 酯 酶 抑 制 剂有多奈哌齐、卡 巴 拉 汀 及 加 兰 他 敏 等,N-甲 基-D-天 氡氨酸受体拮抗剂仅有美 金 刚,以 上 药 物 均 为 经 典 抗 阿尔茨海默症用药,故在 此 不 过 多 赘 述。 但 需 提 到 的 是最新有文献报道,在使用 多 奈 哌 齐 治 疗 时 有 极 少 数 患者会出现横纹肌溶解。 加 拿 大 一 项 为 期 15 年 队 列 研究分析,服用多奈哌齐与 使 用 卡 巴 拉 汀 或 加 兰 他 敏 的 30d 因 横 纹 肌 溶 解 的 入 院 率 分 析 表 明 ,多 奈 哌 齐 组 患者因横纹 肌 溶 解 入 院 率 (0.06%)明 显 高 于 其 他 药 物组,但所有患者均不 需 给 予 透 析 治 疗 。 [1] 以 上 4 种 基本药物在临床中该如 何 选 择 呢? 一 项 涵 盖 了 36 个 随机对照试验(RCT)的 meta分析对上述4种药物进 行的汇总分析发 现,4 种 药 物 在 治 疗 任 何 阶 段 的 阿 尔 茨海默症时均具有良好的 疗 效 及 安 全 性,可 明 显 延 缓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疾病 进 展 至 少 52 周。 通 过 比 较 其 对相应认知 量 表 的 改 善 情 况 分 析 后 指 出,目 前,加 兰 他敏是最优的选择[2],但 这 仅 对 目 前 所 收 集 的 临 床 数 据得出的结论,在临床选择 时 还 需 要 结 合 患 者 本 身 情 况及经济状况做出最优化选择。 1.2 石杉碱甲 石杉碱甲 是 我 国 率 先 对 蛇 足 石 杉 分 析、提取并分离出来的单 体 化 合 物,化 学 结 构 独 特,易 透过血脑屏 障,口 服 生 物 利 用 度 好,对 脑 内 乙 酰 胆 碱 酯酶的选择 性 高,持 续 时 间 更 长,对 多 种 认 知 功 能 缺 陷的动 物 模 型 均 具 有 改 善 学 习、记 忆 等 作 用。GUL 等 研 [3] 究表明,石杉碱甲(0.4 mg/d)可 明 显 改 善 阿 尔 茨海默症患者认知功能及 任 务 转 化 能 力,提 高 患 者 生 活质量。但 TSAI[4]指出,目前,关 于 石 杉 碱 甲 的 临 床 试验时间较 短,需 长 时 间 的 临 床 试 验 以 了 解 药 效;同 时,有文献指出,0.4 mg/d剂量不能改善患者认知 功 能,而0.8 mg/d才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仍缺少石杉

不同基因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脑组织免疫组化研究

不同基因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脑组织免疫组化研究
的脑组织内嗅皮质及海 马均没有 B淀粉样沉积 、 老年斑出现 ;A P转基 因小 鼠在 9月龄 时有 少量的 B淀粉样 沉积 , hP 出现老年 斑 ;而 h P /A h A Ph C E双表达的转基 因型组小鼠在 6月龄 时就会 出现 B淀粉样沉积 , 9月龄和 1 3月龄 时则出现 明显 的老年斑现 象。因此 , 双表 达 h P /A h A Ph C E的转基 因小 鼠是 一种理想的用于 A D发病机制研究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2 期 20 年 4月 08
J U N L F H N H IIO O GU IE S Y(G IU T R L CE C ) O R A A G A A T N NV R I A RC LU A IN E OS J T S
e a ie y P x m n d b CR, Th r ce h d su y o mmn h s c e i t l i o e e t n g nc mo e c fAlh i r S Di a e e a t l a t d fi i n o it h m sr i b an f rt s r s e i d lmie o z e me ’ s s . o yn h a e
( 国科 学院 上海药物 研究所 , 中 上海 2 10 ) 0 2 3

要: 用单表达 h P A P和 h C E基 因的 2 Ah 个转基 因小鼠交配 , 其后代应用 P R方法检 测得到 4种不 同基 因型 的小鼠。 C 通过脑
组织免疫组化 分析 , 不同基 因 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比较研 究。结果显示 : 进行 型 野生型和单转 h CE型小 鼠在 1 Ah 3月龄 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906年alzheimer首次报道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这一疾病他发现病人的大脑有神经元纤维缠结和血管外的老年斑病理改变近年来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形成老年斑的主要成分ap上ap是易于形成神经毒性的蛋白a13的聚集导致大脑神经元功能障碍相继就出现ad相应临床表现的p淀粉样蛋白假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尔兹海默病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摘 要】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转基因动物模型的脑病理变化与人类
相似,可模拟AD与年龄呈正相关的老年斑的形成、胶质细胞增生和突触减少等部分病理特
征,并表现出与AD相似的行为学障碍。本文就几种常用的AD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做一
概述。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病;转基因动物模型
【中图分类号】R-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7-181-01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和行为障碍为主要临床症
状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目前已成为继心脏病、肿瘤、脑卒中后第四位致死性
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日渐加快,研制出有效的AD防治药物已刻不容缓,建立完善的AD动
物模型则尤为重要。本文就几种常用的AD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性基因引入基因组,并使其得以稳定遗传的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
与AD发病有关的基因包括APP、PS-1、PS-2、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及Tau蛋
白基因[1]。

1单转基因动物模型
1.1 APP转基因模型
正常情况下,APP经由α分泌酶途径代谢。基因突变时,β和γ分泌酶被激活,导致β
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生成增多,Aβ异常聚集和沉积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SP),
从而引发AD。Games将突变APP基因与血小板衍生因子相结合导入到小鼠体内从而获得
PDAPP小鼠。该模型较好的模拟了AD细胞外Aβ的沉积、神经炎斑块、神经元突触丢失等病
理特征[2]。Tg2576小鼠转录了人类APP695基因,是目前最常用的APP转基因小鼠模型之一,
小鼠在6-8个月龄时脑内Aβ开始升高,尤其以Aβ42增加更为明显。10个月左右可见Aβ沉
积,且沉积位置与人类相近,出现认知障碍[3]。

1.2 Tau转基因模型
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是AD的另一个特征性病理改变,过度磷酸
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构成了其主要成分。Lewis等建立了Tau突变转基因小鼠JNPL3,该小
鼠在6.5个月左右出现运动和行为障碍、脊髓出现神经纤维缠结和神经元丢失。10月龄左右,
90%的模型小鼠出现严重的运动损伤[4]。

1.3 ApoE4转基因模型
有大量研究证实ApoE4直接促进Aβ沉积。ApoE4转基因小鼠脑内tau蛋白的磷酸化水
平增加,NFTs表达增加,存在大量SP,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明显降低,6-7月龄时出现学习
记忆障碍[5]。

2 多重转基因模型
研究人员发现,AD单转基因模型的病理改变及行为学异常出现较晚,不能较好的模拟
出AD的病理过程。多重转基因模型能够弥补单转基因模型的不足,模拟出更多与人类AD相
似的病理过程和临床特征,为AD的研究提供更完善的模型。

研究表明小鼠脑内形成Aβ沉积的最快途径是PS和APP杂交。Yao ZG等建立了
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模型,此模型应用较广泛。该模型在4.5月时大脑皮层出现老
年斑,行为障碍。2012年,Zhang QL等利用APP/PS1转基因小鼠和铝建立了一种更接近人类
AD模型,该模型认知障碍和神经细胞的损失程度比野生组加铝和单独的APP/PS1转基因小鼠
更明显[7]。

Oddo等利用APPswe、PS1M146V、taup3013个突变基因系建立了三重转基因AD小鼠模
型,该模型的优势在于可同时模拟出SP和NFTs 两大AD病理特征。Attar证实三转基因小鼠
与野生鼠相比,4月龄即可出现认知障碍[8]。

AD转基因动物模型仍存在难以重复、外源基因表达不稳定等缺点,能否将该模型与中
枢胆碱能损害、自身免疫损伤等其他致病因素相结合建立AD动物模型从而规避上述不足或
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刘红彬,武海霞.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神经药理学报,2013,
3(4):14-22

[2]Games D,Adams D,Alessandrini R,et al.Alzheimer-type neuropathology in transgenic mice
overexpressing V717F 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J].Nature 1995,373(6514):523-527.

[3]蔡志友,晏勇.阿尔兹海默病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J].重庆医学,2007,36(21):2221-
2223

[4]Lewis J,McGowan E,Rockwood J,et al.Neurofibrillary tangles, amyotrophy and progressive
motor disturbance mice expressing mutant(P301L) tau protein.Nat Genet.2000,25:402-405.

[5]Raber J,Huang Y,Ashford J W.ApoE genotype accounts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AD risk and
AD pathology [J].Neurobiol Aging,2004,25(5):641-650.

[6]王莹,刘玉刚,张丹参.阿尔兹海默病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与评价[J],神经药理学报,
2014,4(2):27-38.

[7]柯行,吴铁,刘义.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科教导刊,2013,3:159-161.
[8]赵波,张新宇,付学锋.阿尔兹海默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2,28(1):102-104.

作者简介:周妍妍(1977-),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医治则治法机理研究。
周佳(1990-),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