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管理制度

手术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

手术管理制度范本(精选3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手术管理制度范本(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手术管理制度1

一、各种操作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接送病人,术中器械、敷料、缝针等都要经三人三次核对无误。

二、各项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按操作规程完成各项工作。

三、毒、麻、限剧性药品的标志明确,专人专柜保管。

四、易燃、易爆物品、药品定位存放。

五、手术室电源、贵重物品等交接班,手术间设备检查无误,手术后关闭各种电源。

六、消防设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灭火器材等要定位存放。

七、节日、夜间非值班人员不准进入手术室,关好门窗,外大门上锁,如有紧急情况与部值班取得联系。

八、发生意外情况向护士长及院办报告及时解决。

九、对病人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释,尽量保持与手术医生一致,必要时让主管医生解释,对病人的态度要和蔼。

手术管理制度2

1.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2.定期进行手术室护士安全培训,组织学习有关的安全知识,宣传防护措施,提高安全意识,熟知应急灯、灭火器的放置地点,要求人人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安全通道及安全门的使用方法。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特、防爆工作。

3.加强消防器材和安全设置的使用管理,始终保持手术室消防器

械、安全门灯设置完好无损,保证安全通道畅通,紧急情况下可以快速疏散病人,安全员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

4.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报警,停止洁净空调系统运转,切断电源及易燃气体通路,组织灭火及疏散人员。

5.专人专职保养维修室内电气设备,手术使用的仪器、设备定期检修,专人负责,保证性能良好。

6.使用各种气体时,应严格查对气体插孔是否正确,用毕及时拔下。

7.定期检查和维护平车,安全运输病人,搬运时动作轻巧、规范,防治病人坠床。

8.做好手术室的危险预防管理工作,术前应检查手术室内各类电器的备用状况,术中严格遵守电器使用常规,安全使用电刀;一般情况下不使用可燃性消毒剂,以防术中电刀火花引起燃烧,病人体内已有心电起搏器、心内导管等装置,术中操作应谨慎,预防电击,冲洗时勿使病人躯体潮湿造成电致伤;心电监护电极片粘贴于病人非受压部位。

9.任何手术必须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未签订的不得手术。重、危大手术科主任签字交医务科审批后方可手术。抢救病人除外。

10.术前按手术要求准备体位用物及软垫,要求安全、俱全。术中用约束带固定肢体松紧适宜,固定时防止损伤肌肉及神经。

11.各类手术器械使用前须确保灭菌合格,并检查器械及其附件的完整性,确保功能良好,各类敷料使用前必须确保无破损、无潮湿、灭均合格。

12.术中输血用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所需用物必须按规定进行核对,并认真记录签名,数量无误才能关闭切口;增添物品时及时登记,掉下手术台的物品及器械要妥善保存在固定处

13.严格执行标本管理制度,术中病理标本及时交于巡回护士管理,应有专人负责清点。

14.严禁在手术室使用明火,易燃易爆药品应固定有数并专柜上锁保存,使用氧气时应注意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做到“四防”(防火、防震、防油、防热)。

15.私人贵重物品严禁带入手术室或自行保管好。

17.除本科室值班人员外,其他人不可留宿。有特殊情况,须经领导批准。

手术管理制度3

一、应急预案

一、停电或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1、接到停电通知后,了解停电时间,根据情况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筒、氧气枕、吸引器(蓄电池)等。

2、突然停电后,立即开启照明应急灯,并立即寻找抢救病人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任何人员不得离开手术间及病人。护士长或值班室人员立即与电工组联系,了解停电的原因及时间,根据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

3、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病人,备好氧气枕及简单呼吸器等,使用简单呼吸器维持呼吸。连硬麻醉及麻醉清醒病人,应做好心理安慰工作,手术人员在手术间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引起病人恐慌。

4、设备维修员与护士长要加强巡视,了解各手术间手术进行情况及应急照明情况。特殊情况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对无法使用电刀止血的病人,应备好止血材料和止血药品,以备急用。

二、病人病情突然发生变化的应急预案

1、应立即通知医生、护士长或值班护士,组织人员积极配合医师及麻醉师进行抢救。

2、立即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3、必要时通知相关科室进行会诊。

4、某些重大抢救或特殊病人抢救,应按规定及时通知医务处或院总值班室。

5、做好病情及抢救记录。

三、病人坠床/摔倒的应急预案

1、病人不慎坠床,摔倒,立即奔赴现场,马上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2、首先判断病人意识,并立即测血压、心率、呼吸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医生到场后,协助进行检查,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

4、如病情允许,将病人移至手术床上。

5、遵医嘱开始鼻翼的检查及治疗。

6、向上级领导汇报(夜间通知院总值班室)。

7、认真记录坠床/摔倒病人的经过几抢救过程。

四、病人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1、病人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所输液体,更换输液器,并维持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

2、情况严重时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3、建立护理记录,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4、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部和药剂科。

5、输液器和药液及时封存以备检验。

五、病人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1、病人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2、报告医师及护士长,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验。

3、对病情较重的病人,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师进行紧急救治,并给氧气吸入。

4、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安慰病人。

5、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6、怀疑溶血等严重过敏反应时,保留血袋及抽取病人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7、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

六、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预案

1、接到停水通知后,尽可能多备用水。

2、突然停水时,白天与维修组联系,夜间与院总值班室联系,汇报停水情况,查询原因,并做好记录。

七、遭遇暴徒的应急预案

1、遇到暴徒时,护理人员应保持头脑冷静,正确分析和处理发生的各种情况。

2、设法报告保卫处,夜间通知院总值班室,寻求在场其他人员的帮助。

3、安抚病人家属,减少在场人员的焦虑、恐惧情绪、尽力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及国家财产安全。

4、暴徒逃走后,注意其走向,为保卫人员提供线索。

5、主动协助保卫人员的调查工作。

6、尽快恢复正常医疗护理工作,保证病人的医疗安全。

八、火灾的应急预案

1、发现火情后,立即呼叫周围人员组织灭火,同时报告保卫处及上级领导,夜间电话通知院总值班室。

2、根据火势,使用现有的灭火器材和组织人员积极扑救。

3、发现火情无法扑救,马上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4、关好临近房间的门窗,以减慢火势扩散速度。

5、将病人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稳定病人情绪,保证病人生命安全。

6、尽可能切断电源、撤出易燃、易爆物品并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及科技资料。

7、组织病人撤离时,不要乘坐电梯,可走安全通道。叮嘱病人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可能以最低的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

九、地震的应急预案

1、地震来临,值班人员应冷静面对,关闭电源、水源、气源、热源,尽力保障人员的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

2、发生强烈的地震时,需将病人撤离病房,疏散至广场、空地。撤离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维护好秩序,安慰患者,减少病人的恐惧。

3、紧急情况不能撤离时,叮嘱在场人员及病人寻找有支撑的地方蹲下或坐下,保护好头颈、眼镜,捂住口鼻。

4、维持秩序,防止混乱发生。

5、注意防止有人趁火打劫。

十、发生差错事故的应急预案

1、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应立即通知护士长。

2、控制局面,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抢救,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坏。

3、保留相关的物品或药品,以便化验检查。,

4、事情过后,护士长组织相关人员,详细了解事情经过及发生原因。24小时内当事人写出事情经过、发生的原因。

5、按程序上报护理部。科室根据有关情况写出处理意见及整改措施,上呈护理部。

十一、停气的应急预案

1、突然停气时,消毒人员应立即询问锅炉房停气的原因,了解故障情况,汇报护士长。

2、护士长了解情况后,应立即与总务处联系,了解停气的时间及范围,如系局部故障造成的临时停气,应及时与供应室联系,考虑到供应室物品的灭菌。

3、如停气范围为全院性,了解情况后,应及时汇报医务部,护理部,总务处等上级部门,协商解决手术室物品灭菌问题。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是医院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紧要部分, 它是确保患者手术安全以及手术质量的保证。本文将从手术前、手 术中和手术后三个环节认真探讨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手术前阶段的管理 手术前阶段的管理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阶段重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患者评估 在患者手术前,医生应当对患者进行认真的评估,确定患者是 否适合进行手术。这个评估包括患者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化验检 查等内容。只有充分的评估才能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二)手术准备 手术准备是为了确保每次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都是达到标 准的,手术室也必需保持清洁干净。手术准备包括手术场地的准备、医疗设备的检查、药品储备等。 (三)手术安全会议 为了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手术安全会议应当在手术前召开。在这个会议上,医生应当确定手术所需的设备、人员、药品等,并 审查手术计划的安全性。 二、手术中的管理 手术中的管理是确保手术安全顺当完成的紧要环节。手术中的 管理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术安全核对 在手术开始前,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应当对手术计划进行核对,包括手术病人信息、手术部位、手术目的、手术器械等。确保 每个步骤都得到妥当掌控和布置。 (二)手术记录 每个手术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当记录下来,这有助于手术 后的评估和分析。手术记录不应当只记录手术过程,还应当包括手 术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处理方法等。 (三)手术间无菌掌控 手术间无菌掌控是为了避开有害菌的污染。这里需要掌控手术 区域的温度、湿度、压力、空气流动等参数。同时,需要保证手术 人员的手术衣、手术包、器械等都得到妥当消毒和处理。 三、手术后的管理 手术后的管理是为了反馈手术过程,以便不断完善管理和提高 手术质量。手术后的管理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术评估 手术评估是对手术过程的评估和记录,其中包括手术技术、手 术后患者的情况、并发症等。手术评估的结果应当成为医生和护士 们的改进工作的引导。 (二)医患联系 医生需要与患者保持联系,关注患者的情况。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等。这有助于医务人员总结阅历,提高手术质量。 (三)手术总结

手术管理制度

手术管理制度 手术管理制度(精选5篇) 在现在社会,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手术管理制度(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手术管理制度1 一、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严格区分洁净及污染流线: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 二、手术部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擦拭高度为2-2.5m;工作区域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三、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 四、术前30min打开空调机组,提高空气的洁净度,保证手术质量。 接台手术前应自净30min。急诊手术在接到手术通知单时先开放空调机组然后再做其他术前准备。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有菌和无菌手术分室进行,如不能分室进行原则上先阴性后阳性、先无菌后有菌。 五、接台手术处理:接台手术人员在两台手术之间按要求再次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换无菌手术衣、手套等,两台手术之间,做好空气净化消毒、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 六、手术器械及物品:一用一灭菌,原则上耐高温、耐湿物品首选高压蒸汽灭菌方法。对于不能耐高温首选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在使用前严格检查日期、签名、化学指示卡并判断灭菌效果,以保证手术物品灭菌质量。

七、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 八、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九、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十、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十一、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新灭菌。 十二、每月对各项灭菌项目进行细菌监测,每月对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并做好录 手术管理制度2 1、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规定路线进入手术室。进更衣室前先换拖鞋,然后更衣、戴口罩、帽子。 2、严格划分三个区:非限制区(污染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限制区(无菌区)。 3、手术间物品摆放整齐,清洁无灰尘,无血迹,私人物品及书报一律不准带入手术间,严禁在手术间内做敷料打包。 4、认真执行消毒规范,按规定规格打包,下排气压力灭菌最大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25cm;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50cm.各种敷料包、器械包均放灭菌指示卡,包外贴3M胶带,进行化学监测(胶带长度按要求)。敷料包不超过5Kg;金属包不超过7Kg。 5、灭菌包应储存在无菌物品柜内,有效期为1周,过期应重新消毒,布类敷料包皮无残缺破损及缝补,不潮湿。 6、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及灭菌日期。无菌包打开后虽未使用,视为污染,必须重新灭菌。 7、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无菌操作,静脉输液做到一人一针

手术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一)保证病人接送途中安全措施 1、各种车、床应有安全带或护栏。在转送病人途中需系好安全带或安装好护栏中,防止患者摔伤,担架车上要有暖被盖,避免患者受凉。 2、危急者应有医护人员一起护送放手术室,途中监测生命征,一般患者护士接入手术室。 3、手术结束由术者、麻醉医生、手术护士一起护送回病房或ICU并严格交接签字。 (二)保证患者术中安全措施 1、仔细查对患者:做好“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六查指接病人查(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术前用药及过敏情况)、病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时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指科别、床号、姓名、性别、

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物品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指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2、手术用物准备:手术器械及一次用物、药品、仪器设备应准备完善,要有充足的氧气,有效的吸引,保证手术台上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避免使用过期包及缺少手术物品而延长手术时间,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手术器械包的打包、灭菌要求执行。特殊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手术护士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方法及和术者习惯,备齐用物、提前检查性能是否完好。 3、严格执行医嘱:严格执三查十对、紧急赙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必须口头复述一遍,经麻醉医师或其他护士核对无误后执行,并将药瓶保备查,病情好转后麻醉医师及时补开医嘱。

4、密切观察病情: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坚守在手术间,履行其职责,密切观察手术进展,防止术中意外的发生。 5、防止输措血和保证输液质量。(严格查对制度) 6、防止异物存留于伤口或体腔内(严格清点制度) 7、防止冻伤或灼伤患者 8、预防压疱 9、防止切口感染 10、防止弄错或丢失标本。

手术管理制度

手术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 手术管理制度范本(精选3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手术管理制度范本(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手术管理制度1 一、各种操作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接送病人,术中器械、敷料、缝针等都要经三人三次核对无误。 二、各项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按操作规程完成各项工作。 三、毒、麻、限剧性药品的标志明确,专人专柜保管。 四、易燃、易爆物品、药品定位存放。 五、手术室电源、贵重物品等交接班,手术间设备检查无误,手术后关闭各种电源。 六、消防设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灭火器材等要定位存放。 七、节日、夜间非值班人员不准进入手术室,关好门窗,外大门上锁,如有紧急情况与部值班取得联系。 八、发生意外情况向护士长及院办报告及时解决。 九、对病人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释,尽量保持与手术医生一致,必要时让主管医生解释,对病人的态度要和蔼。 手术管理制度2 1.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2.定期进行手术室护士安全培训,组织学习有关的安全知识,宣传防护措施,提高安全意识,熟知应急灯、灭火器的放置地点,要求人人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安全通道及安全门的使用方法。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特、防爆工作。 3.加强消防器材和安全设置的使用管理,始终保持手术室消防器

械、安全门灯设置完好无损,保证安全通道畅通,紧急情况下可以快速疏散病人,安全员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 4.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报警,停止洁净空调系统运转,切断电源及易燃气体通路,组织灭火及疏散人员。 5.专人专职保养维修室内电气设备,手术使用的仪器、设备定期检修,专人负责,保证性能良好。 6.使用各种气体时,应严格查对气体插孔是否正确,用毕及时拔下。 7.定期检查和维护平车,安全运输病人,搬运时动作轻巧、规范,防治病人坠床。 8.做好手术室的危险预防管理工作,术前应检查手术室内各类电器的备用状况,术中严格遵守电器使用常规,安全使用电刀;一般情况下不使用可燃性消毒剂,以防术中电刀火花引起燃烧,病人体内已有心电起搏器、心内导管等装置,术中操作应谨慎,预防电击,冲洗时勿使病人躯体潮湿造成电致伤;心电监护电极片粘贴于病人非受压部位。 9.任何手术必须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未签订的不得手术。重、危大手术科主任签字交医务科审批后方可手术。抢救病人除外。 10.术前按手术要求准备体位用物及软垫,要求安全、俱全。术中用约束带固定肢体松紧适宜,固定时防止损伤肌肉及神经。 11.各类手术器械使用前须确保灭菌合格,并检查器械及其附件的完整性,确保功能良好,各类敷料使用前必须确保无破损、无潮湿、灭均合格。 12.术中输血用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所需用物必须按规定进行核对,并认真记录签名,数量无误才能关闭切口;增添物品时及时登记,掉下手术台的物品及器械要妥善保存在固定处 13.严格执行标本管理制度,术中病理标本及时交于巡回护士管理,应有专人负责清点。 14.严禁在手术室使用明火,易燃易爆药品应固定有数并专柜上锁保存,使用氧气时应注意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做到“四防”(防火、防震、防油、防热)。

手术室规章制度(必备8篇)

手术室规章制度(必备8篇) 手术室规章制度(1) 手术室病人查对制度 术前 1、将病历首页与柜台手术程序单核对。 2、手术病人的核对,包括:姓名、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禁食、过敏史、血型和术前用药。 3、查对病历卡,包括:x线摄片、术中用药,皮试结果、术前医嘱、告知书、委托书、手术志愿书、用血同意书、自费检查及自费用药同意书、化疗术前谈话、麻醉术前谈话记录单、截肢同意报告(需有医务处盖章)等。 4、查验病人的备皮情况,有无首饰、活动性假牙等到禁带的物品、全身有无感染症状。 5、查环境(内用物、手术用物、功效、无影灯照明情况) 术后 1、将病人送回病房前,要查对带回的物,如:剩余的药、x线摄片、取出结石等,并通知所在的病区及家属。 2、若送往苏醒室,则应与麻醉师详细交班。 手术室差错事故汇报制度 1、在护理工作中,一旦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其当事人应立即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即刻调查核实事故的原因、经过、结果及措施、教训。 2、发生严重护理差错、事故后,经科护士长核实后于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核实后及时报院部。 3、发生严重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当事人应在于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发生原因、经过、结果递交给护士长。 4、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后,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差错或事故对病人造成的人身损害降至最低限度。 5、根据部门规章制度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将事故或差错定性。 6、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后,有关该事件的相关物品如输液瓶、血袋、药品、化验标本、手术器械护理记录应妥善保管,不得销毁、涂改、伪造。 7、根据护理差错、事故性质调查结果及本人的认识,结合差错、事故处理“五不放过”(原因、经过、结果、措施、教训)原则,做出相应处理。 8、建立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本,根据“五不放过”原则,及时记录所发生差错、事故的内容,由护士长负责并安排组织讨论,当事人做口头及书面检讨,并备案归档。 9、科内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加强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的学习与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与奖惩挂钩。 10、实习护士发生差错、事故时,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原因、经过及造成的后果等,由带教老师和护士酌情分别承担一定责任。 手术室管理制度 1、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衣服及口罩,离开手术室时,应更换外出衣及鞋子。 2、院外来参观、学习、实习者,须经医教科或护理部批准,并应有固定地点。 3、各科择期手术,应在手术前一日上午10点半以前送手术通知单,急诊抢救手

手术室管理制度14篇

手术室管理制度14篇 手术室管理制度篇1 一、布局与流程要求 1、布局合理,洁污分开。介入手术室的整体布局要符合手术室的无菌要求,还要有适合_线机工作的环境。 2、按照手术室要求划分三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限制区包括机房、手术室、无菌物品放置间;半限制区包括控制室、洗手间、导管冲洗间、敷料器械准备间;非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办公室、候诊室、污物处理间。 3、设医务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及污染通道。卫生间要远离机房、控制室、计算机室,有利于保持机房的湿度在正常范围内。 二、环境管理要求 1、日常清洁工作:手术室内物品必须保持整洁无尘,地面清洁无污渍。每次手术前后用清水湿式擦拭各种设施物表、地面,局部被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量小于10ml时可用清水擦拭干净,再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量大于10ml时,先将污染物、排泄物吸附掉后再清洁和消毒。辅助用房及走廊每日湿扫2次。

2、不同区域的保洁工作(抹布、拖把)应分开使用,每次用后清洁消毒后悬挂晾干(最好使用不易掉纤维的织物)。 3、接送患者推车每日清洁消毒,车上物品保持清洁,被污染及时更换。 4、配备与手术间大小相匹配的循环风动态空气消毒机,每日 2次消毒,并记录。每周对室内物表、门窗、动态消毒机风口彻底清洁,每月清洗动态空气消毒机滤网和空调滤网。 5、肿瘤患者介入手术最好与心脏介入手术分室进行,不能分室的应分时段进行。 三、工作人员感染管理要求 1、凡进入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换鞋、更衣、戴帽子,进入无菌区戴口罩,要做好自身防护。 2、患者入室应在清洁区换鞋或由推车经患者通道进入手术间。 3、限制其他人员进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4、手术者操作前应严格按照外科洗手法洗手,手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其他人员做好卫生洗手;不应再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用物,坠落在手术器械台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视为污染。 5、手术结束后,脱下手套、手术衣放到指定位置,洗手后离

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7篇)

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7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包括在医院的工作环境,也需要遵守规章制度。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内容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篇1 1.在科主任领导下,护士长全面负责手术室管理。 2.工作人员管理: 2.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 2.2进入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专用的隔离衣、裤、拖鞋、一次性口罩、帽子。有皮肤感染灶或呼吸道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特殊情况呼吸道感染者需戴双层口罩。手术室工作服不能在手术室以外的区域穿着。 2.3进入手术室人员未取得院级管理部门的许可,任何个人、科室及媒体不得携带各种摄影器材进行手术拍照、录像。任何人员不能将移动通讯工具带入手术间使用。 2.4除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见习学生和参观者,需有老师带领或经医务处或护理部批准,并通知手术室护士长和有关科室的科主任。见习或参观者,须在指定的手术间内参观,并接受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导,不得任意游走及进入其他的手术间。然任何违规者,手术室负责人有权拒绝其进入手术室,并通知有关部门。 2.5手术室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以便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由护理人员陪伴,保证患者安全。 2.6手术室工作人员暂离手术室外出时,需向护士长请假,征得同意并安排好工作后方可离开。 3.环境管理: 3.1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严禁吸烟和喧哗,值班人员需要就餐者应在指定地点就餐。 3.2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有接台手术时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两台手术间进行空气消毒。

手术室各类管理制度(共5则)

手术室各类管理制度(共5则) 第一篇:手术室各类管理制度 手术室管理制度 1.手术室必须保持整洁、肃静,禁止吸烟。 2.手术室管理应严格执行无菌管理规定。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衣裤、鞋帽、口罩,用后放到指定地点。无关人员不准入内。按规定要求对手术室内进行定期消毒。 3.手术前,要查对受术者姓名、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 4.手术室的药品、器械、敷料一律不准外借。应由专人负责,固定位置,并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5.手术包及器械应定期消毒、灭菌,并标明消毒灭菌日期,定点存放,禁止使用消毒过期和未消毒的手术包及器械。 6.手术室内麻醉药品及消毒药品须有明显标志,并按规定检查、更换,保证达到合格标准。 7.手术室工作人员均应熟悉各种物品存放地点及使用方法,用后放回原处。 8.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随时做好急诊手术及急诊抢救的准备工作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进入手术室前,必须洗手、更换好衣裤、戴好帽子口罩,贴身衣袖、领不得外露。 2.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定期作细菌培养(包括空气、洗过手、消毒后的物品)。 3.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4.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湿物品灭菌首先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先压力蒸汽灭菌法;油、膏等首先干热灭菌法;不耐热物品可选用化学灭菌法。 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使用中的消毒剂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7.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氧气湿化液应用灭菌水。8.两台手术之间应作好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前一台手术完成后立即用高效消毒液擦拭手术床、物品表面、地面,每台手术前应提前30分钟开启动态消毒仪器至手术结束。9.凡已消毒与未消毒的布类及敷料浆洗时,运送工具应分开使用。 10.体温计用后须用消毒液浸泡。 11.各种医疗用品定期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换,已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分开放置,有明确标记。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过期重新灭菌,不得使用过期物品。 12.手术完成后,应彻底清洁手术间,并在清洁后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手术室物品管理制度 1.有专人全面负责物品的清领、报销、保管使用与维修。 2.贵重仪器有专人管理,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及使用登记按要求存放。 3.电器每月清洁保养一次,防受潮或漏电,以免发生意外。 4.存放物品应分门别类按不同性质和要求,贴标签放置,并有防蝇、防潮、防湿措施。 5.必须正确熟练掌握各类仪器、器械的使用性能及注意事项,避免损坏。 6.物品损坏后应立即修理,以免影响治疗和抢救工作;若不能继续使用的物品,应报损并及时补充。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或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2.密切观察受术对象,做好护理服务,防止受术病人撞伤、坠床或麻醉意外。 3.各项物品、药品、器材应建账,详细登记,定期检查,及时补充。 4.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定期对手术环境、物体表面及手术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测及结果分析。

手术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行为,为了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手术授权管理制度。本文将详细阐述手 术授权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引言 手术授权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进行手术前,向患者明确告 知手术的目的、风险、后果等相关信息,并征得患者或其法定代 理人的同意,确保手术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二、重要性 手术授权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都具有重 要意义。首先,手术授权是尊重患者自主权和知情权的体现,患 者有权了解手术的内容和风险,并自主决定是否接受手术。其次,手术授权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护医 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因此,建立健全的手术授权管理 制度是医疗机构的必要之举。 三、主要内容

1. 信息告知:手术前必须向患者提供关于手术目的、手术过程、手术风险、预期效果和可能的并发症等相关信息,并使用通俗易 懂的语言进行解释,确保患者充分了解手术。 2. 同意取得: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应当明确表示是否同意接受 手术。医务人员应当核实患者的身份,并记录手术同意取得的过 程和结果。 3. 法律知情同意书:医疗机构应当要求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签 署法律知情同意书,明确表示患者已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后果,并自愿接受手术。 4. 风险评估: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评估 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和并发症。 5. 坚持知情同意原则: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坚持知情同 意原则,及时向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说明手术进展和可能的风险 变化,并征得同意。

(完整版)手术室管理制度

(完整版)手术室管理制度 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因为手术是治疗很多疾病的必要手段。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都有可能受到威胁。因此,手术室管理制度应该十分完善和严格,以保障手术的安全和质量。下面就从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这三个方面来说一下手术室管理制度的建立。 一、手术前的管理 1、术前准备:手术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手术室的清洁消毒、手术器械的准备、患者的体征监测等。这些工作必须由专业的人员负责,保证每一个细节都不会遗漏。 2、手术者预检:手术前,手术者要仔细地检查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要求。并对手术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让患者知情且同意。 3、手术室的准入:手术室是一个高度封闭的环境,只有核准的人员才能进入。在手术前一定要对手术室内的人员进行登记,避免外来人员进入手术室从而造成干扰和危害。

二、手术中的管理 1、手术现场的卫生:手术现场的卫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手术前必须做好手术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并严格控制手术室内 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2、操作规范:手术过程中手术者必须遵守手术操作规范,尽 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的安全和准确性。 3、团队合作:手术室是一个紧密的合作团队,手术者、护士、麻醉师等各个环节必须互相配合,确保整个手术过程的协调顺畅。 三、手术后的管理 1、术后的检查和观察:手术结束后,必须对患者进行检查和 观察。更好地掌握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处理手术中遗留下的问题,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手术室的清洁消毒:手术结束后,手术室的清洁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对手术室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保证下一次手术的安全和卫生环境。 3、手术后随访:手术后随访是手术管理制度中重要的一环。及时了解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感受,及时发现和处理出现的问题,保证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手术室管理制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注意到实践与标准、规范对照、计划与预谋这三个方面。尤其是要严格控制手术操作规范,增强手术室内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持续提高手术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水平,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率。对于手术室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科学严格的监管下,才能够保障医疗卫生的质量,最终节约体力和维护重案质量。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目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和加强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结合相关管理规范和标准指南的要求。 定义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为保障患者安全而制定的,根据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基本要求 1.根据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和手术分级管理目录。 3.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建立手术医师技术档案。 4.医疗机构应定期评估手术医师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对手术权限进行动态调整。 具体细则 1.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行政部门或专业学会制定。若未制定手术分级目录或目录外的手术,各医院或科室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目录并公示。 2.手术分为四级,根据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的不同: 一级手术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 二级手术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风险较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医院或科室可确定高风险手术目录,进行动态强化管理。

3.医院可指定或委托专门委员会、专业科室专家组确定本 院所有专业手术的分级目录,并定期更新和公示。 4.涉及手术分级的新技术新疗法项目,由项目组提出申请,经医院审核后确定其手术级别并进行动态管理。 5.实行医师手术资格准入审批授权制度。医师的手术级别 应定期考核,结合考核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医院可结合信息管理手段,实现医师手术资格授权的信息系统权限限制,保障相关分级权限的有效落实。 6.医师的手术资格准入审核根据临床能力、专业特点、医 师实际的专业技术岗位和职称进行审批授权。主任医师可以开展各级手术,重点开展三、四级手术和高风险手术;副主任医师可以开展各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以开展高风险手术;主治医师可以开展一、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以开展三级手术;住院医师可以开展一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以开展二级手术。

手术室管理制度

手术室管理制度 手术室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承担着为患者提供手术服务的重要职责。为了确保手术室的运作有序、高效、安全,制定一套科学的手术室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介绍手术室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并强调其重要性。 一、手术室管理制度的目的 手术室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手术室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通过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手术室工作中的各项流程,并落实责任和权限,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手术室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1. 人员管理 手术室需要组成一支专业的手术团队,包括主刀医生、护士、麻醉师等。管理制度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规定相关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培训要求,以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设备管理 手术室的设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之一。管理制度应规定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标准,明确负责人和操作流程,并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 手术室卫生管理 手术室是一个对环境卫生要求极高的部门。管理制度应对手术室的清洁、消毒、通风等要求进行详细规定,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消毒监测,确保手术室的卫生状况符合标准。 4. 手术室手术管理 手术管理是手术室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管理制度的重点。管理制度应规定手术室的手术安排、手术准备、手术过程等各个环节的要求,确保手术过程的规范和安全。同时,要建立手术风险评估和事后总结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手术中存在的问题。 5. 库存管理 手术室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手术器械、药品等物资。管理制度应规定库存管理的要求,包括库存数量的设置、库存物资的采购和消耗的统计等,以确保手术室有足够的物资供应,并避免过量或缺货的情况发生。 三、手术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室管理制度对于手术室工作的高效、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首先,管理制度能够规范手术室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其次,管理制度能够确保手术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医疗科技的发展和 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医院手术的数量和种类都有了大幅度增长,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手术安全隐患增多、医疗纠纷频发等。因此,建立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规范各类手术的管理与操作,对提高手术质量与安全意义重大。 一、手术分级的意义 手术分级是根据手术的复杂性及危险程度,将手术分为不同的 级别,应用相应的技术和设备,进行规范、安全的管理。手术分级 的主要意义有: 1.避免错误手术:根据手术的不同等级,选派相应的医疗人员 进行操作,降低因不当操作导致的手术事故。 2.减少医疗纠纷:对患者进行明确告知,包括手术目的、病情 风险、手术后拟定的治疗方案等,提高患者知情权和参与度,减少 医疗纠纷的发生。 3.提高手术安全: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及操作方法、设备等, 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手术安全。 二、手术分级的方案 手术分级的具体方案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采用以 下四级分类:

1.第一级手术:诊治性手术,包括低风险手术和中风险手术, 例如皮肤、上消化道、会阴等浅表部位治疗手术。 2.第二级手术:中风险手术,例如内镜、手术切除胆囊、子宫、卵巢等。 3.第三级手术:高风险手术,例如胸腹腔镜手术、心脏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4.第四级手术:特殊手术,例如器官移植、重组DNA手术等。 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建立 1.制度颁布: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对 手术分级、人员要求、手术前、中、后的工作流程等进行规定。并 由专人负责宣传,让医生和护士充分了解和遵守。 2.人员要求:医院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各级手术进行培训和考核,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流程,确保医务人员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 相关手术操作。 3.手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必须要进行充分的术前讨论,包括 手术目的、风险评估、手术前后的麻醉方法、手术过程需要注意的 问题及手术操作计划等。还应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麻醉史等情况,评估手术风险,确定手术计划。 4.手术中操作:医疗机构应根据手术级别制定相应的手术标准 操作流程,并设立相应的手术设备和文献资料,以便医疗人员查阅。医疗机构应对手术操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防止操作中出现意外。

手术管理制度

手术管理制度 (一)凡需施行手术的病人,术前需要完成必要的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对诊断有疑问的病人或诊断依据不够直接、客观的病人,应充分估计诊断出错的可能性。对明确诊断的择期I—Ⅲ类手术,如无禁忌症及特殊要求,应在入院96小时内施行手术。 (二)术前必需的、短时期有变化可能的检查,距手术日期不得超过1周,否则应重新检查。 (三)手术医师在手术前必须亲自诊视病人,检查手术准备情况。(四)各类手术必须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I—Ⅱ类手术由手术者组织讨论记录在病历;Ⅲ-Ⅳ类手术、新开展手术、有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手术、修改重要常规的手术以及老人小孩疑难病例、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必须由科主任组织全科人员共同讨论(手术者、经管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经管护士必须参加),重点讨论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手术方案、麻醉方案、手术参加人员,最后拟定手术方案,提出术中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案、术后注意观察事项、护理要点等,并在病历及病例讨论登记簿上作好详细记录。 (五)手术病人经讨论决定手术后,由经管医师填写手术申请单,按手术审批制度逐级审批。审批者必须详细了解术前准备及术前讨论情况,再作决定 (六)手术前应由手术主刀医师向病人或家属详细说明疾病的性质、诊断、手术日期、手术方案及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手术的预后以及可能的替代疗法,必须用通俗的语言,务必使病人及家

属完全理解。经管医师将与病家谈话内容详细记录在手术申请单上,让病家仔细阅读(或由医生宣读)后,签署姓名、日期与病人关系等.急诊手术如无家属、单位领导,可由医教科、分管院长或总值班签字。(七)麻醉科施术者应在术前检视病人,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将麻醉方法、风险及可能的变更方案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并签署同意书。对未作好充分准备的病人,有权拒绝麻醉。 (八)择期手术,必须在术前一天上午10点前将手术通和单送达手术室。通知单应注明手术时间、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方案、主刀及助手(如系指导手术应注明指导者)、批准人、是否需要器械护士以及有无传染性疾病(如乙肝、爱滋病等)或感染等.如需特殊体位或特殊器械、设备也应注明。急诊手术应在半小时前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及手术室必须在半小时内作好手术准备,接收病人。特殊情况,手术室可先接收病人,手术医生负责观察,抢救病人,以尽可能缩短等待时间。 (九)手术室应规定各病区的手术台数,允许接台手术。各病区根据手术台数安排手术。在手术台有空的情况下,允许各病区增加手术台数。手术应优先保证急诊.对由于急诊而取消预定的择期手术,必要时应加班手术、医院按业余劳务发给补贴。择期手术病人由手术室负责接收。急诊病人由病区护士护送。手术室护士接收前,应做好交接班.并检查术前准备情况。对未做好术前准备者。应协助做好术前准备,对确实无法在手术室补充完成术前准备者,可拒绝接收。(上述二种情况,手术室均应登记,并报告医教科,由医教科根据情节、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医院日间手术管理制度

医院日间手术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鼓励临床开展日间手术,加强日间手术管理,确保日间手术的医疗质量及安全,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发布的《日间手术管理导则(XXXX版征求意见稿)》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定义 根据我院现有条件和相关政策,暂将日间手术定义为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在48小时内完成计划性住院、手术、术后短暂观察并出院的一种手术模式,不包括门诊手术。试行期间临床科室先选择2至3种适宜符合科室实际的手术,待运转成熟后逐步增加病种。建议分散管理(收住于相对应科室),在现有手术室实行,暂不建立单独日间手术室。 二、准入制度 (一)手术准入制度 日间手术项目准入原则为风险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项目。具体标准包含九项: 1、临床诊断明确; 2、为本院已开展成熟的术式; 3、手术时间预计不超过2小时; 4、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小; 5、气道受损风险小;

6、术后疼痛可用口服药缓解; 7、能快速恢复饮食; 8、不需要特殊术后护理; 9、术后经短暂恢复能够达到出院标准。 (二)医师准入制度 手术医生准入原则为能力强、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具体标准包含三个分项: 1、聘任主治医师职称3年以上,具备相应级别手术的操作资质; 2、相关手术操作技能熟练,并已完成一定数量(建议担任手术者100例或担任第一助手200例以上); 3、具备良好的医德及沟通能力。 (三)患者准入制度 患者病情不复杂、无明显心、肺疾病、服务半径小的病人。具体标准包含五个分项: 1、意识清醒,无精神疾病史,围手术期有成人陪伴; 2、愿意接受日间手术,对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理解并认可;患者和家属理解围手术期护理内容,愿意并有能力完成出院后照护; 3、非全麻手术:ASA分级I-II级,ASA分级III级但全身状况稳定三个月以上;全麻手术:ASA分级I-II级,年龄65岁以下;

(完整版)手术室管理制度

(完整版)手术室管理制度 手术室管理制度 手术室是医院内重要的治疗场所,对于病人的手术安全、医护人员 的职业安全以及医疗质量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手术 室的正常运行和管理,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手术室管理制度是必要的。本文将介绍手术室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 一、手术室管理的组织机构 为了有序管理手术室,需要明确相应的组织机构。手术室管理的组 织机构包括以下几个层级: 1. 手术室主任:负责整个手术室的日常运行管理,并对手术室的工 作质量负总责。 2. 手术室副主任:协助主任管理手术室的各项事务,负责调度手术 室的人员和设备,并且负责手术室的安全管理。 3. 手术室护士长:负责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和人员的管理,协助主任 和副主任进行管理工作。 4. 手术室器械护士:负责手术室的器械管理、清洁和灭菌工作。 5. 手术室护士:负责手术室病人的护理和手术过程中的协助工作。 6. 手术室清洁人员:负责手术室的清洁卫生,包括手术室的日常消 毒和垃圾处理等工作。

二、手术室设备管理 手术室内的设备对于手术的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设备管理制度。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设备清单:手术室需要明确列出相关的设备清单,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和更新。 2. 设备标识:手术室应该对设备进行标识,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购买日期、维护记录等。 3. 设备维护:手术室应设立专人负责设备的维护工作,包括定期巡检、检修和保养等。 4. 设备故障处理: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并及时记录故障情况以备查阅。 5. 设备更新:手术室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发展的需要,进行更新和更换,以提高手术效果和病人的安全性。 三、手术室环境管理 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手术室环境管理的相关规定: 1. 温湿度控制:手术室内的温湿度应该调节到适宜的范围,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 空气净化:手术室应采取适当的空气净化措施,确保手术室内空气的洁净程度符合相关标准。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行为,它在治疗疾病和减轻患者痛苦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手术的风险较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情 况和手术的复杂性,以便在手术前做出正确的决策。为了更好地管理 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医疗机构普遍引入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意义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对手术的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减少手 术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通过对手术患者的术前评估,医生可以 更加精准地判断手术的安全性和适宜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同时,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还能帮助医疗机构合理分配手术资源,提高 手术的效率和质量。 二、手术分级管理的原则 1. 风险评估: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要求医生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细致 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年龄等因素,以确定手术 的风险等级。 2. 分级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手术分为不同的级别,并制定 相应的管理措施。一般来说,手术分级可以分为常规手术、中高风险 手术和高风险手术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手术标准和要求。 3. 术前准备:不同级别的手术需要进行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 患者的体检、检查、术前讨论等,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4. 术中管理: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要根据手术的不同等级,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和设备,确保手术的成功。 5. 术后评估: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并跟踪患者的恢复情况。同时,医生还要对手术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 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应用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广泛应用于各大医疗机构和医院。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还能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专业形象,增强患者的信任和满意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还能够促进医院内部的协作与配合。在制度的规范下,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能够形成协同合作的氛围,提高手术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此外,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还有助于医学教育和培训。通过实施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医生和医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安全性,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同时,医学院校也可以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作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技术能力。 总结: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医疗管理措施,它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医疗机构和医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规范手术室工作流程,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手术效率,制定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医院手术室。 三、制度制定程序 1.确定制度起草组成员,制定起草计划。 2.收集、分析医院内外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相关操作 规程及公司提出的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3.进行起草预备讨论,在讨论中确定制度的名称、范围、 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 4.起草完毕后,提交审核部门审查,并公示后收集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5.制度公布实施,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落实、执行、监督与检查。 四、制度内容 1.手术等级划分

手术根据手术难度、风险程度和术前准备情况等因素,分为一级手术、二级手术、三级手术、四级手术。 2.手术人员配备要求 手术人员配备应按照手术等级要求满足。每个手术级别应有相应数量、资历和工作经验的手术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等人员组成的手术团队,保证手术室工作的安全和高效。 3.手术室准备要求 手术室应该具有满足手术等级的条件,包括医用气体供应系统、无菌室、手术灯、手术床、监护仪等设备设施。手术室内部环境要求无菌、洁净,设备设施要做到可靠、精准。 4.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应该充分,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环境内进行手术准备任务。 5.手术过程管理 手术过程应遵循手术规程,减少手术疑点,控制手术风险,保证手术的成功。 6.手术后的管理 要求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手术后进行及时的记录、评估、跟踪和总结,对不合理的或不良的结果进行分析及时解决。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应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做好医疗纠纷的风险控制。

手术室管理制度(15篇)

手术室管理制度(15篇) 手术室管理制度1 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除参与手术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2、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需更换衣裤鞋帽,穿隔离衣戴口罩,严禁佩戴各种饰物,化浓妆。 3、手术人员离开手术室外出时,应更换外出衣鞋,手术完毕后,衣裤鞋帽口罩要交还,保持更衣室环境卫生。 4、手术室内保持清静,不行大声说笑。禁止带私人通讯工具入内,除特别紧急状况外,一般不传私人电话。 5、患呼吸道感染、皮肤病、面部、颈部、手部有感染者,原则上不行入室。若必需入室须戴双层口罩,感染部位要严密封闭。 6、按手术通知单和病历查对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化验单和药物等。 7、手术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护士应清点台上每一件物品两遍,并精确记录。 8、手术室各种物品应定位放置,用后准时归还。手术室一切器械物品未经领导允许,一律不得外借,以确保手术所需,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发生。 9、手术室对手术病人要做好具体登记,按月统计,定期上报领导。 10、每日手术结束后,要严格检查水电,确保医疗平安。

手术室管理制度2 手术室平安管理制度 1、手术病人必需使用腕带标识,精确注明病人信息项目。 2、术前严格执行“五查十八对”,术中落实“三不交接”,“三人三次清点及五数”。 3、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仔细落实“三查七对”,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仔细执行输血制度。 4、病人入室后有专人守护。各种抢救设备及药品做到“四定”、“三准时”、“五到位”。 5、留意环境平安。 6、仔细行接送病人工作流程,并作好交接记录。 7、留意消防平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 手术室查对制度 1、手术室接病人时,应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皮肤预备、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术前用药、配血报告、输血前八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线片〕。评估病人的整体状况及皮肤状况,询问过敏史。 2、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 3、手术护士检查预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病人体位摆放是否正确,尽可能暴露术野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