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医学]抗高血压药研究进展

[医学]抗高血压药研究进展

h
34
三、β受体阻断药
常用药物: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
降压特点: 1.生效缓慢、降压平稳 2.用量个体差异大 3.长期用药可逆转左心室肥厚 4.不致水钠潴留,无耐受性
h
35
降压机理
1.阻断心脏β1-R,↓心排出量 2.阻断肾小球旁细胞β1-R,↓肾素释放,
↓RAS活性 3.阻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膜β2-R,
57
醛固酮受体阻断药
螺内酯(spironolactone) 竞争性阻断醛固酮受体, 可影响雄激素和孕酮受体。
依普利酮(eplerenone) 选择性阻断醛固酮受体,
不影响雄激素和孕酮受体。
h
58
心房肽(ANP)调节药
心房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 ANP ) 排钠、利尿、扩张血管、抑制细胞增殖等。
h
24
h
25
降压特点
1.降压稳定、可靠(↓15%25%) 2.不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 3.不影响电解质和脂质代谢 4.降压时不降低心、脑、肾血流量 5.防止和逆转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重构 6.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h
26
降压机制
1.抑制循环中的RAAS
AngⅡ↓→醛固酮分泌↓→血容量↓→BP↓ →血管扩张→外周阻力↓→BP↓
h
61
内皮素受体阻断药
选择性ETA受体阻断剂有BQl123、PDl47953 等; 非选择性ET受体阻断剂有PDl45065、 PD142893、Ro46-2005、Bosentan(波生坦) 等。
Ro46-2005和波生坦属非肽类,口服有效,其
h
62
5-HT受体阻断药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披露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披露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披露我们需要了解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病变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而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且逐年增长。

因此,高血压的防治至关重要。

在药物治疗方面,过去主要依赖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ARB等抗高血压药物。

然而,这些药物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且长期服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近年来,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一、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内脏抑制素受体拮抗剂)ARNI是一种新型的抗高血压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和内脏抑制素受体的激活,降低血压。

ARNI具有强效、持久、安全的特点,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心衰患者预后。

二、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近年来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且能改善心血管结构和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三、GLP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但研究发现,这类药物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GLP1受体激动剂能增强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同时抑制胃肠道分泌,减少食欲,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一、合理饮食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腌制食品、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二、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5天、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车等。

三、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均会增加血压,应尽量戒烟限酒。

四、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

五、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生活习惯。

我们需要了解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病变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而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且逐年增长。

抗高血压药物盐酸贝那普利的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盐酸贝那普利的研究进展

西南国防医药 ?’’P 年第 &P 卷第 ? 期
!"#$% ,&! 个月血压下降幅度为 &’#’! ( )#$**+,,结论是长 期服用盐酸贝那普利降压效果肯定,同时又是安全的。越来 越多的证据表明,对组织(局部) -./ 的抑制在 -./ 抑制剂 的药理作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组织肾素 0 血管紧张素 系统(1-2)来源于局部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目前认为在心 脏、血管、肾脏、肾上腺存在组织 1-2,这一系统在靶器官 保护 及疾病慢性过程中可能具有比循环 1-2 更重要的意义。 .345 6# 等 就 不 同 -./ 抑 制 剂 对 心、肺、肾、主 动 脉 组 织 -./ 的抑制效力进行了研究,发现盐酸贝 那 普 利 拉 对 组 织 -./ 具有高度的亲和力(苯那普利拉 7 赖诺普利及培哚普利 拉 7 雷米普利拉 7 依那普利拉 7 福辛普利拉) 。 !"# 盐酸贝那普利对心脏的作用 盐酸贝那普利能显著改善 心衰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参数,临床症状和体征,运动耐量和 动脉顺应性。894: ;# 等的研究证明,盐酸贝那普利能够逆转 心肌肥厚。 .:<94 =# 等
heartitsinhibitionvivo1clin1exper1pharm1andphysio30910lij1etal1benazepriltissue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cellularproliferationrestenosisafterexperimentalangioplas2ty1j1cardiovascularpharmacol1199779011张蓓茹翟东川1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中轻度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1辽宁药物与临床200010911012高海青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临床观察1临床心血管杂志199531831913曹卫华盐酸苯那普利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流行病学监测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515214曹卫华盐酸苯那普利药物上市后的流行病监测1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19019115amamotos1etalgeneralpharmacologynovelangiotensincon2vertingenzymeinhibitorbenazeprilhydrochloride1arzneim1forsch1drugres91316孙兴昌张朝阳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1高血压杂志2002666817张厅惠苯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心力衰竭临床分析1潍坊医学院学报200018018118ivenm1b1etal91919沙小宁洛汀新短期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1镇江医学院学报1997232420龚宇盐酸苯那普利治疗36例肾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719920021张振军盐酸贝那普利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8例疗效观察1广西医学1999632633收稿日期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在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方面,近年来科学家们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和突破。

这些进展不仅为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也为预防心血管疾病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研究成果,并探讨它们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1. 靶向RAAS系统抑制剂的开发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但其疗效可能存在局限性。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新的靶点,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表示量子醛固酮中的非经典效应的小GTP酶,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2.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探索在过去,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血压水平进行分类。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意识到每个人的高血压病因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采用统一的治疗策略可能不够有效。

基于此,个体化治疗策略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代谢特征等,医生可以为患者精确选择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3. 药物联合治疗的应用传统上,高血压患者常常需要同时服用不同种类的药物,以控制他们的血压。

然而,药物联合治疗可能增加了不良反应的风险,并且给患者带来了负担。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科学家们致力于寻找新的药物组合或定制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 非药物治疗方法的突破除了药物治疗,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在高血压管理中也有了新的应用,如心理干预、运动疗法、饮食调整等。

这些方法通常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而控制血压。

在未来,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还有望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总结起来,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靶向RAAS系统抑制剂的开发、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探索、药物联合治疗的应用以及非药物治疗方法的突破。

这些进展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并为高血压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迎来更多高血压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新进展(53页)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新进展(53页)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5/152021/5/15May 15,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5/152021/5/152021/5/152021/5/15
2011年以后 阿齐沙坦40-80mg 非马沙坦 30mg 阿利沙坦 80-240mg
• 国内已批准的沙坦类药248个,替米沙坦达到121个;缬沙坦为 36个;最少的是奥美沙坦酯(5个)。
新型ARB---阿奇沙坦酯
药动学特征
阿奇沙坦酯 2011 年 获 FDA 批准上市
Edarbi label. Package insert: 2011.
阿利沙坦酯,上海艾力斯 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 于2013年在中国上市
• 药效学研究:
临床结果提示,阿利沙坦酯降 压疗效不劣于氯沙坦钾,且起 效早,一致性好,波动小;无 特别的安全性问题
新型ARB---阿利沙坦酯
不良反应研究:阿利沙坦酯使用周期治疗中、低危原发性 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Drug Interactions
has no changes in systemic exposure with hydrochlorothiazide or amlodipine, showed large interindividual pharmacokinetic variations
Pharmacodynami cs
改善危险因素等)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152021/5/15Saturday, May 15, 2021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不加控制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目前,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在不断进行关于高血压的研究,以开发更有效、更安全的抗高血压药物。

本文将重点讨论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这两类药物是治疗高血压常用的药物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CEI和ARB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ACEI和ARB对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益处。

2.钙离子拮抗剂(CCB):CCB也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药物之一、最新的研究表明,CCB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显著,并且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外,CCB还可以改善冠脉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3.利尿剂: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的经典药物之一、研究发现,利尿剂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外,利尿剂还可以减轻浮肿和水肿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是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β受体阻断剂在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和预防心脏事件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然而,一些研究还发现,长期使用β受体阻断剂可能增加糖尿病和哮喘等并发症的风险。

5.RAS双抑制疗法:最新的研究显示,将ACEI和ARB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并且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RAS双抑制疗法对心脏病、肾脏疾病等合并症的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益处。

总之,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不断涌现出新的药物和疗法。

科学家们正不遗余力地探索和发现更好的治疗方法,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寿命。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药物面世,给高血压患者带来福音。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一、本文概述高血压,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其有效管理和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抗高血压药物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其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直接关系到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药物的开发、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传统药物的优化等方面。

本文还将重点关注抗高血压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治疗效果、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患者依从性等问题。

通过对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药物研发人员以及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以期推动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提高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抗高血压药物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症的重要药物类别,其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是按照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利尿剂(Diuretics):利尿剂主要通过增加尿量,降低血容量,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这类药物包括噻嗪类、呋塞米、螺内酯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抑制剂,ACE inhibitors):ACE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止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常见的ACE抑制剂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ARBs通过阻止血管紧张素II与其受体结合,达到降压效果。

常见的ARBs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s):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松弛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血压。

这类药物包括二氢吡啶类、苯烷胺类、苯噻氮卓类等。

β受体阻滞剂(Beta Blockers):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和血管上的β受体,减缓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血压。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摘要】高血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并且它是引发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慢性肾病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高血压的治疗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更新非常快速,基于原有药物,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本篇就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高血压药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 Ca2+通道阻滞剂利尿药抑制交感神经【中图分类号】R9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135-02高血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不仅引起心悸,头晕,头痛等症状,而且也是引发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慢性肾病的重要因素。

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比较高,在成人中已达到20%。

人体体内血压的调节受多种机制的综合影响,使用任意相关靶点的药物均可对血压起到调控作用,因此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也是多种多样,并且基于原药,不断有各种创新药的问世,使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

此篇,笔者就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力图为高血压药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1 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分类1.1 肾上腺受体阻滞药1.1.1 α1受体阻滞剂作用于血管平滑肌,α1受体阻滞剂对其突触后膜上的α1受体具有特异性阻滞作用,从而扩张血管,减少血液回心量,使血管的外周阻力下降,起到同时降低血管舒张力和收缩力的作用。

因此α1受体阻滞剂的作用靶点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针对性,尤其对于在小动脉的结构性能没有发生改变之前,只血管平滑肌单纯的张力异常使血管舒张受阻而导致血压升高的患者,作用非常明显。

而且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可以改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也对体内的脂质以及糖代谢有调节作用。

临床使用的α1受体阻滞剂类的药物有特拉唑嗪和哌唑嗪,另还有近年刚研制成功的曲马唑嗪和多沙唑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一:新疆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抗高血压药研究进展题目:姓名: 阿吉古丽﹒吾舒守学院: 药学学院专业: 药学专业班级: 药学061 学号: *********指导教师: 包晓玮职称: 讲师2010年月日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抗高血压药研究进展作者:阿吉古丽·吾舒守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 也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在医学界,把它称为无声的杀手,就是说它“杀人不眨眼”,是非常有害健康的一种疾病。

目前,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正朝着高效长效,高选择性,多器官保护,低副作用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开发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较为活跃, 开发能够降压,改善靶器官损伤、而且有较好效应/价格比的长效抗高血压药, 努力寻找新的抗高血压药物作用靶点是医药工作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年递增,三高是指: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病罪魁祸首“三高”。

而其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大隐患。

在近十几年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几乎增加的近―倍, 由高血压所引发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位。

由于高血压对人类的危害很大,轻者可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重者可以导致病人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

因此人们说:“高血压猛于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

1. 高血压的临床意义1.1 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①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②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15%,>20g/日发病率30%。

③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④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⑤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2]。

1.2 高血压病的分期第一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损害征象。

第二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

②眼底检查,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

③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增高。

第三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或不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3]。

2.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据国际高血压学会发表的新闻公报说,全球大约有9.72亿人患高血压或血压偏高症,相当于世界成年人口的26.4%,高血压又是心、脑血管及心、肾功能衰竭等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一旦发病,一般须终生服药。

因此,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药物非常重要。

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具有以下特点[4]:(1)能有效降压而不产生耐受;(2)不良反应少;(3)不增加(甚至能改善)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4)能逆转靶器官的损害;(5)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服用方便;(7)价格便宜。

目前临床常用高血压治疗药物可归纳为六类[5]: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 受体阻滞剂、a-受体阻滞剂。

2.1 利尿药利尿药是使用最早、最常用的降压药物,降压作用显著。

对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和肥胖的高血压病患者降压尤为适用,但不适宜痛风、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者。

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合用能增加降压效果。

包括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三类。

利尿剂能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输出量,缩减细胞外液容量,使总外周阻力下降,血管对升压物质的敏感性降低。

常用高效代表药为呋塞米,中效为氢氯噻嗪,低效为螺内酯和氨苯喋啶[6] 。

2.2 β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既能降低血压,又能减慢心率,应用很广泛。

包括选择性(β1)、非选择性(β1与β2)和兼有a受体阻滞三大类。

常用有阿替洛尔、卡维德罗、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普萘洛尔等。

此类药物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减少心输出量和抑制肾脏β受体,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缓心律、降低血容量等作用而达到降压目的。

β受体阻滞剂降压安全、有效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对伴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高血压型病人,首推使用β受体阻滞剂。

对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病患者尤为适合,但对心率慢、心脏传导阻滞和有哮喘的高血压病患者禁用[7]。

2.3 钙拮抗药钙拮抗药是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经电压依赖型L电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藕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

钙离子拮抗剂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分三类:①二氢吡啶(DHP)类:代表药物硝苯地平,目前第一代的硝苯地平的短效制剂已较少应用,临床多使用其缓释和控释制剂或二、三代的尼群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等。

②苯烷胺类[11]:如维拉帕米、加洛帕米等。

③苯噻氮唑类:代表药物地尔硫卓。

后两类合称非二氢吡啶(NDHP)类。

按照其作用时间长短分为短效、中效、长效。

短效的有硝苯地平,中效有尼群地平,长效有氨氯地平、拉西地平[8]。

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水平,进而扩张血管,起到降压作用。

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短效的有卡托普利(开博通),中效有马来酸依那普利,长效有培哚普利、福辛普利钠、盐酸贝那普利、咪达普利等。

ACEI常见副作用有刺激性干咳,发生率可达10%-20%[9]。

2.5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阻断药(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是在ACEI 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一类最新的降压药,不会引起咽痒干咳的不良反应,被认为是不良反应最少的降压药[10]。

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最早应用的是氯沙坦钾,以后开发的有缬沙坦、依贝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

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推荐ARB作为一线治疗用药。

其不良反应有血钾升高、血管性水肿[11]。

2.6 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能选择性阻断外周血管α-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

这类药对妊娠、肾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呼吸道疾病及前列腺肥大的高血压病患者尤为适用。

主要有哌唑嗪、乌拉地尔、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12]。

3. 临床上常见的抗高血压中成药3.1 罗布麻叶罗布麻叶降压有效成分主要是槲皮素、总黄酮和碳水化合物[13]。

罗布麻叶中的槲皮素通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双重抑制作用,降低细胞内游离钙水平,这可能是其舒血管降压机制之一[14]。

3.2 黄芪黄芪降压成分是γ-氨基丁酸及黄芪甲甙,具有扩张血管、抗氧、降低大鼠肺动脉中胶原纤维含量及强心利尿作用[15]。

其降压机制可能扩张血管、抑制Ca2+内流、中枢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肽释放与羟脯氨酸有关,在降压的过程可以改善SHR的压力反射敏感性[16]。

3.3 参麦注射参麦注射液源于古方生脉散,由红参和麦冬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敛阴止汗的功效。

人参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大剂量有短暂降压作用,其与麦冬合为制剂,更有安神、益气养阴之效。

参麦注射液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型)有明显疗效,且症状和中医证候改善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

4. 国内抗高血压药市场特点及发展趋势4.1 钙拮抗药占有主流地位 ,肾素类药增长势头较大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中长期占据抗高血压药物市场较大份额的是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药物[17]。

4.1.1 钙拮抗剂是抗高血压用药的主流,占有近一半的市场份额,临床上已应用多年,最为广泛,疗效确切,价格相对偏低。

在众多的钙离子拮抗剂中, 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非洛地平和氨氯地平的用量位居前列,是由于它们具有半衰期长,降压平稳持久,不良反应少, 对伴有冠心病,左心室肥厚,糖尿病的患者更为适宜。

此外, 服用方便, 口服生物利用度高, 且不受进食等因素影响[18]。

4.1.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这两种肾素类药的增长势头较大,市场份额比紧跟钙通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是近几年抗高血压药物中发展最快的品种, 由于其降压平稳且不增加心血管合并症, 对心脑肾有全面的保护作用, 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长期用药不产生耐药性。

具有降压作用增加、毒副作用减少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药物的陆续上市,使得该类药物的医院购药数量和购药金额均处于缓慢但稳步的上升中[19]。

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它具有与ACEI 相似的作用特点, 降压平稳、作用时间长, 且极少有干咳的副作用, 并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也可用于充血性心衰的患者, 但由于价格昂贵, 在国内应用时间尚短, 还需长期考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4.2 α受体、β受体阻滞剂也在逐年增长,幅度偏小,利尿剂及复方制剂呈下降趋势4.2.1 β- 受体拮抗剂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证明了该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美托洛尔作为β- 受体拮抗剂,具有降压安全,有效,价格适中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4.2.2 α1 受体阻断剂目前6 类药物中使用最少的一类。

主要是因为: (1) 嗜睡、乏力、头痛等不良反应常见。

(2) 虽然对血糖,血脂没有不良影响,但逆转靶器官的损害和降低病死率均不理想。

(3) 降压作用不稳定、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20]。

4.2.3 利尿剂因其降压作用温和,副作用小,价廉,目前已较少单独使用与其他降压药联用可减少不良反应,发挥协同降压作用,增加降压效果而成为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故多用于复方制剂中[21]。

5. 抗高血压新型药物尽管目前临床常用的六大类降压药物疗效肯定,但是单药血压达标率不高。

因此世界各国仍在大力研发新型降压药,努力寻找新的作用靶点。

目前已经报道的新型药物包括肾素抑制药,中性内肽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双重抑制药(Omapatrilat,Vanler),醛固酮受体阻断药(Eplerenone),咪唑啉受体激动药(Moxonidine),内皮素受体阻断药(Sitaxsentan),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药(左旋克罗卡林),作用于5 - 羟色胺( - HT) 受体的药物,抗高血压疫苗等[21]。

5.1 肾素抑制药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 由340个氨基酸组成。

在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 )中,肾素催化血管紧张素原形成无生物活性的中间产物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原是它的唯一底物,因此,抑制肾素的活性可使RAAS的限速过程受阻,导致体内血管紧张素I, 血管紧张素II及醛固酮含量下降,进而引起血管舒张,水钠排出量增加,血压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