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

一、 选 择 题

( )1. 下列氧化还原电对中,标准电极电势值最小的是:

a) Ag +/ Ag b) AgCl/ Ag

c) AgBr/ Ag d) AgI/ Ag

( )2. 反应3A 2+ + 2B 3A + 2B 3+ 在标准状态时电池电动势

O E =1.8V ,在某浓度时该反应的电池电动势E = 1.6V ,则该反应的lg O K 值为:

a) 0592.08

.13? b) 0592.06

.13? c) 0592.06

.16? d)

0592.08.16? ( )3. 某氧化还原反应在标准状态下其平衡常数O K =104,其电子转

移数为2,则该反应的标准电池电动势为:

a) 0.059V b) 0.08V c) 0.12V d) 0.24V

( )4.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Cu 2+ + Zn Zn 2+ + Cu 当反应达到平

衡时,则:

a) Cu 2+离子的浓度与Zn 2+ 离子的浓度相等 b)O E (Zn 2+/ Zn) = O E (Cu 2+/ Cu)

c)反应中消耗的Cu 2+ 离子物质的量与生成的Zn 2+ 离子物质

的量相等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O

K = c (Zn 2+)/c (Cu 2+)

( )5. 已知M 3+ 0.30 M + -0.60 M , 则O E (M 3+/ M)为: a) 0.00V b)-0.15V c) 0.075V d) 0.30V

( )6. 下列化学反应中,哪一个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a) Na 2S 2O 8 + 2HCl

2NaCl + S↓ + 2O 2↑ + H 2SO 4 b) 2CCl 4 +K 2Cr 2O 7

COCl 2 +2CrO 2Cl 2 +2KCl +CO 2 c) ClO - +-

2NO -3NO + Cl -

d) (NH 4)2S 2O 8 +3KI (NH 4)2SO 4 +K 2SO 4 + KI 3

( )7. 下列半反应的配平系数从左向右依次为:CuS + H 2O -2

4

SO + H + + Cu 2+ +-e

a) 1,4,1,8,1,1 b) 1,2,2,3,4,2

c) 1,4,1,8,1,8 d) 2,8,2,16,2,8

( )8. 根据下列反应构成原电池,测得电池的电动势O E

=0.445V ,已知O E (I 2/I -)=0.535V ,2-232O S + I 2

-284O S +2 I - 则电对-284O S /-232O S 的O

E 为: a)-0.090V b) 0.980V c) 0.090V d) -0.980V

( )9. 根据下列能正向进行的反应:

2FeCl 3+SnCl 22FeCl 2+SnCl 4

2KMnO 4+10FeSO 4+8H 2SO 42MnSO 4+5Fe 2(SO 4)3+K 2SO 4+8H 2O

判断电极电势最大的电对:

a) Fe 3+/Fe 2+ b) Sn 4+/Sn 2+

c) Mn 2+/-

4MnO d)-

4MnO /Mn 2+

( )10. 关于歧化反应的正确叙述是:

a)同种分子中两种原子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b)同种分子中同种原子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c)两种分子中同种原子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d)两种分子中两种原子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 )11. 由Zn 2+/Zn 与Cu 2+/Cu 组成原电池,在25℃下若c (Zn 2+)和c (Cu 2+)

各为0.1 mol·L -1和10-9 mol·L -1时,则此原电池的电动势较标准态时的变化为:

a) 下降0.48V b) 下降0.24V

c) 上升0.48V d) 上升0.24V

( )12. 已知下列反应Zn(s) + 2H +(x mol·L -1)Zn 2+(1mol·L -1) +

H 2(101325Pa)的原电池的电动势E =0.46V ,且Zn 2+/Zn 的O E =

-0.76V ,则氢电极溶液中的pH 值为:

a) 10.2 b) 2.5 c) 3 d) 5.1

( )13. 已知O E (Fe 3+/Fe 2+)>O E (I 2 /I -)>O

E (Sn 4+/ Sn 2+),下列物质能共存的是

a) Fe 3+和Sn 2+

b) Fe 2+和 I 2 c) Fe 3+和I -

d) I 2和Sn 2+

( )14. 根据公式lg O K =0592.0θnE 可以看出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O K :

a)与温度无关

b)与浓度有关 c)与浓度无关

d)与O E 无关 ( )15. 已知下列反应的O E 都大于零,其中A , B ,和C 均为金属单

质,则标准态时B 2+与C 之间的反应A + B 2+

A 2+ +

B 和A +

C 2+ A 2+ +C

a)自发的 b)正处于平衡状态

c)非自发的

d)不能断定

二、 填 空 题

1. 已知O E ( Sn 4+/Sn 2+) =0.154V ,它和氢电极组成原电池(两电极处于

标准态),则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原电池符号为: ,该原电池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O K 。

2. 电极反应-232O S + 6H + + 4-e 2S + 3H 2O ,若降低溶液的pH

值,电对的E 值将 ,-232O S 的氧化性将 。

3. 铜元素电势图(V )为:Cu 2+ + 0.17 Cu + + 0.52 Cu ,可发生

歧化反应,该反应为: ,O

E (Cu 2+/

Cu )= 。

4. 将铜片插入盛有0.5 mol·L -1 CuSO 4溶液的烧杯中,银片插入盛有

0.5 mol·L -1 AgNO 3溶液的烧杯中,组成电池,电池反应为 ,该电池中的负极是 。

5. 在Fe 3+ +-e Fe 2+ 电极中,加入Fe 3+ 的配位剂F -,则使电

极电势的数值 ;在Cu 2+ +-e Cu + 电极反应中,加入Cu + 的沉淀剂可使其电极电势数值 。

三、 判 断 题 ( )1. 由O E (F 2/F -)=2.87V ,O E (-

4MnO / Mn 2+)=1.45V ,可知F 2的氧化性比-4MnO 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O

E

相差较大,则反应进行的越快。

( )2. 电极电势无加合性。

( )3.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首先发生在电极电势的O E 相差最大的两个电对之间。

( )4. 某物质的电极电势代数值越小,则说明它的氧化性越弱,还原

性越强。

( )5. 由于O E (Fe 2+/ Fe )= -0.440V ,O

E ( Fe 3+/ Fe 2+)= +0.771V ,故Fe 3+与Fe 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6. 在Zn|ZnSO 4(1 mol ?L -1)||CuSO 4(1mol ?L -1)|Cu 原电池中,向

ZnSO 4溶液中通入NH 3后,原电池的电动势升高。

( )7. 标准氢电极的电势为零,是实际测定的结果。

( )8. 电极反应Cl 2 + 2-e 2Cl -,O E = +1.36V ,21Cl 2 + -e

Cl - ,O E = 2

1×1.36V 。 ( )9. 一个原电池反应的电动势E 值愈大,其自发进行的倾向愈大,

所以反应速度愈快。

( )10. 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其两极电动势将发生变化。

四、 配平反应方程式(要有配平过程):

(1)-

4MnO +-23SO MnO 2 +-24SO (离子-

电子法,中性介质) (2) Cu 2S + HNO 3 Cu(NO 3)2 + H 2SO 4 + NO↑(氧化数法)

(3) S + HNO 3SO 2 + NO + H 2O

(4) ClO - + [Cr(OH)4] -

Cl - +-24CrO (碱性介质) (5) Cl 2 + OH -

Cl - + ClO - (碱性介质)

五、 计算题

1. 已知Pb 2++ 2-e Pb ,O E = –0.126V ;Sn 2+ + 2-e Sn ,O E = –0.136V ;则反应Pb 2+ + Sn

Pb + Sn 2+:

1)在标准态时的平衡常数和进行的方向如何?

2)当溶液中c (Pb 2+) = 0.1 mol·L -1, c (Sn 2+) = 1.0 mol·L -1时反应进 行的方向。

3)若反应开始时,c (Pb 2+)= 2.0mol·L -1,平衡时c (Sn 2+)和c (Pb 2+)又

各为多少?

2. 氧化还原反应: Zn + Cu 2+Zn 2+ + Cu 在标准状态下进行

时,其平衡常数的数值为多少?已知:Zn 2+ +2-e Zn ,

O E ( Zn 2+/ Zn ) = –0.763V ;Cu 2+ + 2-e Cu ,O E (Cu 2+/Cu) = 0.337V

3. 已知下列电极反应在酸性溶液中的O E 值:

-

4MnO +4H ++3-e

MnO 2(s)+2H 2O ;O E (-4MnO /MnO 2)= +1.695V -

4MnO + -e -24MnO ; O

E (-

4MnO /-24MnO )= +0.564V 1)画出锰元素在酸性溶液中-

4MnO → MnO 2(s)的电势图;

2)计算O

E (-2

4MnO / MnO 2)的值;

3)-24MnO 能否歧化?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计算O

K 值。 4. 已知:O E (Cu 2+/Cu +) = 0.170V ,O E (I 2/I -) = 0.535V ,O

sp K (CuI) =

5.06×10-12。设Cu 2+和I -都为单位浓度,判断在298K ,反应2Cu 2+ + 4I -2CuI + I 2 在标准条件下能否进行? 5.有一电池:(–)Pt ,H 2(50.0kPa)| H +(0.50mol . L -1)‖Sn 4+(0.70mol . L -1),

Sn 2+(0.050 mol . L -1)∣Pt(+)

1)写出半电池反应;

2)写出电池反应;

3)计算该电池的电动势;

第4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题 1. 分别将元素Mn、N在下列两组物质中的氧化数按高到低顺序排列。 (1) ⑤KMnO4, ③MnO2, ④K2MnO4, ①MnSO4, ②MnO(OH) (2) ②N2,⑦N2O5, ③N2O, ⑤N2O3,⑥NO2, ④NO, ①NH3 2. 试分别写出碳在下列各物质中的共价键数目和氧化数. CH3Cl(-2), CH4(-4), CHCl3(+2), CH2Cl2(0), CCl4(+4)(共价键数目均为4) 3. 指出下列各物质中各元素的氧化数。 Cs+,(+1) F-,(-1) NH4+,(-3,+1) H3O+,(+1,-2) H2O2,(+1,-1) Na2O2(+1,-1), KO2,(+1,-1/2) CH3OH,(-2,+1,-2) Cr2O72-,(+6,-2) KCr(SO4)2·12H2O(+1,+3,+6,-2,+1) 4. 判断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并把错误予以改正。 (1) 3Ag2S + 8HNO3─→ 6AgNO3+ 3S↓+ 2NO↑+ 4H2O√ (2) 4MnO4- + 4H+─→ 4M nO2 + (3)2O2↑+ 2H2O× (3) (2)NO2- + (4)2H+ + 2I-─→(2)NO + I2 + (2)H2O× (4) K2Cr2O7 + 6Fe2+ + 14H+─→2Cr3+ + 6Fe3+ + 7H2O + 2K+× Cr2O7 + 6Fe2+ + 14H+─→2Cr3+ + 6Fe3+ + 7H2O (5) FeS + 4HNO3 ─→ Fe(NO3)3 + S↓+ NO↑ + 2H2O√ (6) (3)Fe2+ + NO3- + 4H+─→(3)Fe3++ NO↑+ 2H2O×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及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 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 2溶液中通入Cl 2 ,首先被氧 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 可判断氧化性:。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氧化性:。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不一定: ⑴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前述的氯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是价 态越低,氧化性超强。H 3PO 4 中+5价的P无强氧化性。 ⑵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⑶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得到或掉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 ⑷得到电子难的元素失去电子不一定容易,例如:第ⅣA族的C,既难得到电子,又难 失去电 子,与其它原子易以共价键结合。 ⑸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是氧化反应,也可能是还原反应。 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Cl 2、Br 2 、O 2 、I 2 、S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CO 2、NO 2 、SO 3 、MnO 2 、PbO 2 等 (3)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浓H 2SO 4 、HNO 3 等 (4)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KClO 3、KMnO 4 、FeCl 3 、K 2 Cr 2 O 7 等

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湖北安陆一中 苏艳玲 【考纲再读】 1、在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基础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反应。 3、能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微课堂】 微课重难点: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技巧 一、高考试题解读 (2012大纲全国卷理综,7)(4)高铁酸钾(K 2FeO 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 3与KClO 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 2FeO 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MnO 2-Zn 电池类似,K 2FeO 4-Zn 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 2FeO 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三个突破点 突破点一: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解题模型 知识要求: 1、熟记常见的氧化剂和对应的还原产物、还原剂及对应的氧化产物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遵循的原则 3、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电子转移的数目,或根据电子转移的数目推导元素的变价或产物 4、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基本步骤:标变价,列变化,求倍数,配系数 5、能正确书写微粒符号 知模用模 1.已知将两种溶液混合,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反应的体系中共有KCl 、Cl 2、H 2SO 4、 H 2O 、 反应物 氧化剂 降,得 还原剂升,失 化合价变化 得失电子守恒 电荷守恒 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实质 1.对于反应2P +4H 2O 2+2NaOH===Na 2H 2P 2O 6+4H 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P 是氧化剂 B .氧化性:H 2O 2>Na 2H 2P 2O 6 C .1 mol H 2O 2反应,转移电子1 mol D .Na 2H 2P 2O 6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3 2.(2018·哈尔滨六中高三月考)新型纳米材料MFe 2O x (3<x <4)中M 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常温下,MFe 2O x 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 2转化为S ,流程如下,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MFe 2O x ――→常温下 SO 2 MFe 2O y A .MFe 2O x 是氧化剂 B .SO 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x

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计划学时数:4)[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的功能基本概念; 2.掌握电极电势的概念; 3.掌握电极电势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次序方面的应用。[教学重点] 1.氧化数等基本概念; 2.电极电势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电极电势的概念。 [每节时分配]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节时 第二节电极电势2节时 第三节电极电势的应用1节时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使用教具] 挂图,投影,多媒体课件 [作业] 74页1、4、6、9

第一节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本节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初中、高中均有涉及,在原有基础上给出更确切的定义,引出氧化数的概念。) [提问] 1.回忆氧化还原的概念。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 2.2Na + Cl2 == 2NaCl H2 + Cl2 ==2HCl 以上两个氧化还原反应有何不同?(HCl形成过程中无电子得失,只是电子的重排,没有发生电子得失,难于判断氧化作用还是还原作用。从而引出“氧化数”。 一、氧化数 1.定义 假设把化合物中成键的电子归电负性更大的原子,从而求得原子所带得形式电荷数。此电荷数即是该原子在该化合物中的氧化数。(有正、负之分) 2.确定元素氧化数的规则 (1)单质的氧化数等于零。 (2)单原子离子的氧化数等于它所带的电荷数;多原子离子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该离子所带电荷数。 (3)通常氢的氧化数为1,只有活泼金属的氢化物中为-1,氧的氧化数为-2,在过氧化物(H2O2 Na2O2)中为-1; NaO2(-1/2); KO3(-1/3) OF2(+2) (4)中性分子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 [例题1]计算Fe3O4中Fe的氧化数 Fe=+8/3 [例题2]计算S4O62-中的氧化数 S=+5/2 3.氧化数与化合价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氧化数是人为规定的概念,不考虑分子结构,是一个形式电荷数,它可以是正、负正数和分数,而化合价(某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数目的原子相化合的性质):分子中原子键相互结合的能力,反映了分子的结构;与分子结构有关系,不会是分数。 (化合价分为离子价和共价。离子价指得失电子的数目,得电子为负,失电子为正;共价指共享电子对数,无正负之分) 联系:氧化数是一个在化合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概念转化: 口诀:升失氧,降得还,若说性,恰相反; 1、在化学反应中,有一种物质被氧化,必定有一种物质被还原,这样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物质得电子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 3、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中的原子得电子,则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变成还原产物,则该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5、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中的原子失电子,则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变成还原产物,则该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二、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表示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 2、双线桥法(了解):表示氧化剂及其还原产物、还原剂及其氧化产物之间得失电子情况。 三、中学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一)常见氧化剂与还原剂 1、氧化剂 (1)非金属性较强的单质:等;、、、、、322222O O I Br Cl F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失 e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还原剂 氧化剂 物 质 产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反应物 生成物 发生还原反应(反应) 具有氧化性(性质) 元素化合价降低 元素化合价升高 具有还原性(性质) 发生氧化反应(反应) 元素失电子 元素得电子 元素被氧化 元素被还原 同时发生 电子转移 变价相等

(2)变价元素中高价态化合物: 、固体硝酸盐等; 、稀、浓、浓、、334272243HNO HNO SO H O Cr K KMnO KClO (3)高价态金属阳离子:等;、、+ ++23e Cu Ag F (4)能电离出H +的物质:溶液等;、、稀稀442NaHSO HCl SO H (5)其他: ()等 、银氨溶液、新制、、、、漂白粉、2222222a OH Cu O H NO O N MnO HClO 2、还原剂 (1)金属性较强的单质:等;、、、、、Zn Fe Al Mg Na K (2)某些非金属单质:等;、、Si C H 2 (3)变价金属中某些低价态化合物: ()及亚硫酸盐等; 及其盐、、、盐、及硫化物、、2222SO HI HBr OH Fe Fe S H CO +(4)其他:单质S 、Sn 2+盐、浓盐酸、NH 3等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常用判断方法(两种题型考法) 1、根据金属活泼性判断 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1)单质的还原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减弱。(强调顺序) (2)离子的氧化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增强(铁指Fe 2+) 如氧化性:++++++>>>>>223Fe H Cu Fe Hg Ag 2、根据非金属的活泼性判断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高三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 一、知识要点 考纲定位: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 理解:氧化剂、还原剂;电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溶解过程及其能量变化,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 1.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七对对立统一的概念) 还原剂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反应物?→表现性质?→本质??→特征?→变化过程?→发生反应?→所得产物 氧化剂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2.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1)常见的还原剂(能失电子的物质) ①金属单质,如K、Na、Mg、Al、Zn、Fe、Cu等; SO、I-、Br-、Cl-等; ②非金属阴离子,如S2-、-2 3 ③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NH3、CO、H2S、SO2、H2SO3、Na2SO3等; ④低价态阳离子,如Fe2+等; ⑤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Si、C等。 (2)常见的氧化剂(能得电子的物质) 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I2、O2、O3、S等; ②含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HNO3、KClO3、KMnO4、MnO2、固体硝酸盐等; ③高价态金属阳离子,如Fe3+、Cu2+、Ag+、Pb4+等; ④能电离出H+的物质,如HCl、H2SO4、NaHSO4溶液等。 (3)某些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既能失电子又能得电子)的物质 ①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S、C、N2、Cl2、H2O2、SO2、H2SO3、Fe2+等; ②阴、阳离子可分别被氧化还原的物质,如HCl、H2S、H2SO3、FeCl3等。 3.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氧化性是指得到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去电子的性质(或能力)。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以程度,而与得失电子数目无关。 从元素的价态考虑: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 可判断氧化性:。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氧化性:。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不一定: ⑴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前述的氯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是价 态越低,氧化性超强。H3PO4中+5价的P无强氧化性。 ⑵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⑶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得到或掉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 ⑷得到电子难的元素失去电子不一定容易,例如:第ⅣA族的C,既难得到电子,又难 失去电 子,与其它原子易以共价键结合。 ⑸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是氧化反应,也可能是还原反应。 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Cl2、Br2、O2、I2、S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CO2、NO2、SO3、MnO2、PbO2等 (3)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浓H2SO4、HNO3等 (4)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KClO3、KMnO4、FeCl3、K2Cr2O7等

氧化还原、离子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判断依据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 。 (2)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 或 。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及相互关系: 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 具体物质 活泼非金属单质 O 3、Cl 2、Br 2、O 2 高价的氧化物 NO 2、CO 2、MnO 2 高价的含氧酸 HClO 、浓H 2SO 4、HNO 3 高价的盐 KMnO 4、KClO 3、FeCl 3 过氧化物 Na 2O 2、H 2O 2等 还原剂 具体物质 活泼金属单质 Na 、Al 、Zn 、Fe 某些非金属单质 H 2、C 、Si 低价的氧化物 CO 、SO 2 低价的酸 HCl 、H 2S 、H 2SO 3 低价的盐 Na 2SO 3、FeCl 2 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产物 转移电子 生成 生成 发生 发生 氧化剂 氧化性 还原 反应 得电子 化合价 降低 被还原 还原产物 还原性 反应物 还原剂 性质 还原性 失电子 化合价升高 被还原 氧化产物 氧化性 反应 变价 过程 性质 氧化反应

注意事项: a.箭头必须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两端对准同种元素。 b.箭头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仅表示 。 c.在“桥”上标明电子的得与失,且得、失电子的总数应相等 (2)单线桥法 氧化剂 + 还原剂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注意事项: a.箭头必须由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 b.箭头方向表示 。 c.在“桥”上标明转移的 。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O H Cl MnCl KCl HCl KMnO 22248522162+↑++=+(常温) O H Cl MnCl HCl MnO 22222)(4+↑+?+浓(加热)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24MnO KMnO > 。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如232Cl Fe + 32F e C l ,S Fe + F e S ,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23+ + Fe Fe ,可判断氧化性:S Cl >2 。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ne -

高中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电子的得失过程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无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历程: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根据氧化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数升高的半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氧化数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共同组成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以下一般规律: 强弱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 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转化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氧化数只接近而不交叉,最多达到同种价态。 优先律:对于同一氧化剂,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时,通常先和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反应。守恒律: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

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判定: 物质的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能力。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得失电子的数量无关)。从方程式与元素性质的角度,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有无与强弱可用以下几点判定: (1)从元素所处的价态考虑,可初步分析物质所具备的性质(无法分析其强 弱)。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H2SO4、KMnO4中的S、Mn元素;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S、SO2等。 (2)根据氧化还原的方向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种还原剂反应时,如氧化产物中元素的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如是否需要加热,是否需要酸性条件,浓度大小等等。 ?电子的得失过程: 其过程用核外电子排布变化情况可表示为: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基本概念 1、四组重要概念间的关系 (1)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或电子转移)的化学变化叫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或者说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或者说是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氧化剂、还原剂是指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 价升高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指生成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得产物叫做氧化产 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得产物叫做还原产物。 关系: 口诀: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还.原剂,氧.化反应;(升失氧还氧)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反应;(降得还氧还)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1.氧化还原中的电子转移表示法 (1)双线侨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表示电子转移结果,该法侧重于表示同一元素的原 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如

注意: ○1线桥从方程式的左侧指向右侧; ○2箭头不表示得失,只表示变化,所以一定要标明“得”或“失”。 (2)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还原剂与氧化剂之间箭头指向氧化剂,具体讲是箭头从失电 子的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如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别为不同的物质,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全部被还原或氧化,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全部发生变化。例如: 2.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或氧化剂只有部分被氧化或还原,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只有部分发生变化,除氧化还原反应外,还伴随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3.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即同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该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同种元素之间,即同一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例如: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课堂笔记

化学笔记(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a、强酸:HCl、H2SO4、HNO3等;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注: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写。例:NaHCO3溶液和稀盐酸反应:HSO4- 是强酸的酸式酸根,要拆开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的实质就是通过反应使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浓度明显减小的过程。 离子反应的特点:离子反应总是向着某种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条件之一:有沉淀生成(难溶物质)条件之二:有挥发性物质生成(放出气体)条件之三:有难电离物质生成(弱酸、弱碱、H2O)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符合反应的客观事实。如铁与稀盐酸反应: 2.物质可否拆写成离子形式? 3.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原理。如铝和盐酸反应: 4.阴、阳离子配比。如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5.定性中有定量,如“足量”、“少量”等。例:1、少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 Ca2++HCO3-+OH-==CaCO3↓+H2O。2、足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6.是否漏写离子等。 小结: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关键(三看)1看反应的可能性:是否符合事实2看反应环境:是否在溶液中进行3看物质的溶解性(四查)1化学符号书写正误,拆的问题2 “=”、“↑、↓”是否运用恰当3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4电子得失总数是否相等 (1)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四、离子共存问题: 1、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一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间便不能大量共存。 ⑴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Ca2+与SO42-等

氧化还原反应综述新课标人教版

氧化还原反应综述 学习目标: 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联系。 2、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规律、观点、方法、能力、题型、态度综合一体化。 3、用科学的方法落实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掌握高考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题型的解题思路。 学习内容: 一、知识与方法 (一)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联系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表现在___________反应前后有变化。 2、联系:回顾下列物质的性质,其中在反应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大约占多

元素化合物只是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ne —失ne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总结规律: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依据元素周期表。(2)依据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在溶液中反应)。 (3)依据反应原理: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4)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剧烈程度。(5)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程度。 (6)依据电化学原理。(7) 依据反应浓度大小 2、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反应先后规律(2)得失相等规律(3)归中规律(只靠近、不交叉) (4)邻位转化规律(5)跳位转化规律。 (四)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箭头由________指向_________,标出电子转移的总数。 2、双线桥法:一个箭头由氧化剂指向_______产物,电子总数前写________(填“得”或“失” );另一个箭头由________指向___________,电子总数前写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错题强化训练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错题强化训练 1.下列哪一个反应表示二氧化硫被还原( ) A .SO 2+2H 2O+Cl 2 H 2SO 4+2HCl B .SO 2+H 2S 2H 2O+3S C .SO 2+2NaOH Na 2SO 3+H 2O D .SO 2+Na 2CO 3 Na 2SO 3+CO 2↑ 2.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Na 2SO 3??→? SO 2 B .HCl ??→? Cl 2 C .H 2SO 4(浓) ??→? SO 2 D .H 2S ??→? S 3.下列物质不能做还原剂的是( ) A.H 2S B.Fe 2+ C.Fe 3+ D.SO 2 4.下列微粒 ①Al 3+ ②Cl - ③N 2 ④MnO 4- ⑤CO 2 ⑥H 2O 2 ⑦Fe 2+ ⑧MnO 42-。既具有氧 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 ) A .①④⑤⑦ B .③⑥⑦⑧ C .④⑤⑥⑧ D .①②③ ⑥ 5.根据反应:2H 2S+O 2=2S ↓+2H 2O 、4NaI+O 2+2H 2SO 4=2I 2+2Na 2SO 4+2H 2O 、 Na 2S+I 2=2NaI+S ↓,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正确的是: ( ) A .O 2>I 2>S B .H 2S >NaI >H 2O C .S >I 2>O 2 D .H 2O > H 2S > NaI 6.在5KCl+KClO 3+3H 2SO 4 3Cl 2↑+3K 2SO 4+3H 2O 中,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 元素的质量比为( ) A .1:1 B .5:1 C .1:5 D .3:1 7.已知M 2O 7x -+3S 2-+14H + 2M 3++3S ↓+7H 2O,则M 2O 7x - 中的M 的化合价为( ) A .+2 B .+3 C .+4 D .+6 8.用0.1摩/升的Na 2SO 3溶液30毫升,恰好将2×10-3摩的XO 4-离子还原,则元素X 在还原产 物中的化合价是( ) A .+1 B .+2 C .+3 D .+4 9.(2000年全国卷)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 0.100 mol·L -1 Na 2S 2O 3溶液 恰好把224mL (标准状况下)Cl 2完全转化为Cl -离子,则S 2O 32-将转化成( ) A .S 2- B .S C .SO 32- D .SO 42 - 10.(2003年广东卷)在一定条件下,RO 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 3n--+F 2+2OH -=RO 4--+2F -+H 2O 。从而可知在RO 3n--中,元素R 的化合价是( ) A +4 B +5 C +6 D +7 11.吸入人体內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 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 )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 2SeO 3),能消除人 体內的 活性氧,由此推断Na 2SeO 3的作用是( ) A 作还原剂 B 作氧化剂 C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 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 12.R 、X 、Y 和Z 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 2+与单质R 不反

4.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概要

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 第4章 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 4.1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板书: 4.1.1 氧化数法 板书: 1. 氧化数:元素原子在其化合态中的形式电荷数 副板书: 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NaCl 共价化合物:共用电子对的偏向,例如:HCl 板书: 2. 配平原则:(1)元素原子氧化数升高的总数等于元素原子氧化数降低的总数; (2)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板书: 4.1.2 离子-电子法 板书: 1. 配平原则:(1)氧化剂所得到的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2)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板书: 例1:在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将亚硫酸氧化。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224342MnO SO H Mn SO H O --++- ++→++ 在此反应中:氧化剂为:7 4 M nO +-→ 2 2M n ++ 还原反应 还原剂为: 4 23 S O +- → 6 24S O +- 氧化反应 还原半反应: 2? 242584MnO e H Mn H O -++ ++→+ 电子转移数5e 氧化半反应: 5? 2232422SO H O SO e H --+ +→++ 电子转移数为2e 取电子转移最小公倍数,相加得:2224342256253MnO SO H Mn SO H O --++- ++==++ 板书: 例2 氯气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的配平 反应式为: 23270 o C Cl NaOH NaCl NaClO H O ? >+???→++ (条件:加热,温度>70℃) 歧化反应: 0 2C l →1 NaCl - 还原反应 0 2C l (5) 3Na Cl O + 氧化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杭信一中何逸冬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3、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2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习题一】 (2018?绍兴模拟)下列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FeCl2+Cl2═2FeCl3 B.ICl+H2O═HCl+HIO C.SiO2+2C高温Si+2CO↑ D.2Na+O2点燃Na2O2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规律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从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此解答。 【解答】解:A.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选; C.C和S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Na和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习题二】 (2015春?高安市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B.工业可采用火法炼铜:Cu2S+O2═2Cu+SO2,每生成2mol铜,反应共转移6mol电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错题强化训练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错题强化训练1.下列哪一个反应表示二氧化硫被还原() A.SO2+2H2O+Cl2 H 2 SO4+2HCl B.SO2+H2S 2H 2 O+3S C.SO2+2NaOH Na 2 SO3+H2O D.SO2+Na2CO3 Na 2 SO3+CO2↑ 2.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a2SO3? ?→ ? SO2 B.HCl? ?→ ? Cl2 C.H2SO4(浓)? ?→ ? SO2 D.H2S? ?→ ? S 3.下列物质不能做还原剂的是( ) A.H2S B.Fe2+ C.Fe3+ D.SO2 4.下列微粒①Al3+②Cl-③N2④MnO4-⑤CO2⑥H2O2⑦Fe2+⑧MnO4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 A.①④⑤⑦B.③⑥⑦⑧C.④⑤⑥⑧D.①②③⑥ 5.根据反应:2H2S+O2=2S↓+2H2O、4NaI+O2+2H2SO4=2I2+2Na2SO4+2H2O 、Na2S+I2=2NaI+S↓,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正确的是:( ) A.O2>I2>S B.H2S>NaI>H2O C.S>I2>O2D.H2O> H2S > NaI 6.在5KCl+KClO3+3H2SO4 3Cl2↑+3K2SO4+3H2O中,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 元素的质量比为() A.1:1 B.5:1 C.1:5 D.3:1 7.已知M2O7x-+3S2-+14H+ 2M3++3S↓+7H 2 O,则M2O7x-中的M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6 8.用0.1摩/升的Na2SO3溶液30毫升,恰好将2×10-3摩的XO4-离子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9.(2000年全国卷)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 0.100 mol·L-1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则S2O32-将转化成( ) A.S2-B.S C.SO32-D.SO42- 10.(2003年广东卷)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11.吸入人体內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內的活性氧,由此推断Na2SeO3的作用是( ) A 作还原剂 B 作氧化剂 C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 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12.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 =X + Z2+ ;Y + Z2+ =Y2+ + 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

九年级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化合价升降(某些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判别的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发展史: 1.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氧被夺去的反应属于 还原反应。 2.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有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对物质的认识存在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隔离开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到从表面上看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与还原统一在一个概念下,再透过现象看本质,化合价的变化是有电子得失或偏移引起的。 ?氧化还原反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不是看得电子的多少,而是看得电子的难易; 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不是看失电子的多少,而是看失电子的难易。 eg:氧化性:浓HNO3>稀HNO3还原性:Na>Al

2、有新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eg:C(金刚石)==C (石墨);3O2==2O3(放电);P4(白磷)==4P(红磷) 3、任何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或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均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4、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 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元素具有最高价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eg.H3PO4、H2SiO3(或 H4SiO4)两酸均无强氧化性但硝酸有强氧化性。 ?氧化还原的表示可用单线桥也可用双线桥: 一、双线桥法: 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或原子团。 标变价明确标出所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价的元素不标化合价。 连双线将标化合价的同一元素用直线加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注意:箭头的起止一律对准各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