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医学院课时教案 儿科护理学. 授课章节.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潍坊医学院课时教案  儿科护理学. 授课章节.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潍坊医学院课时教案  儿科护理学. 授课章节.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潍坊医学院课时教案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学时数:34学时 学分数:2学分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艺术概论》是艺术美术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的: 1)建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基本原理的认识。 2)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 3)培养对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相关课程: 该课程涉及到《大学语文》、《中外美术简史》、《设计史》等相关课程。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坚持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2、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发展的眼光,力除教学中的僵化思想。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1、文字教材:《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

2、录像片:与本课程相关的VCD和经典艺术作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教学法建议 1、教学重点、难点: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的创作过程与创作方法 艺术的风格与流派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2、教学法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面授与配合多种媒体进行的艺术作品赏析。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讲授艺术理论的同时加入必要的艺术实践内容。 七、学时数:34课时 学分:2学分 教材:《艺术概论》孙美兰主编 参考书:《美术概论》王洪建 《美的历程》李泽厚 《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 教学总课时学分及考核方式: 美术教育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期末采用闭卷形式考核。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 教学内容及主要章节安排: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3课时)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第二章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5课时) 艺术的形象特征 艺术的审美特征和情感特征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第三章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课时) 1、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2、艺术的社会作用 第四章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5课时) 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五章艺术的种类(3课时) 艺术的分类 几种主要艺术门类 各种艺术的联系 第六章艺术的创作过程(3课时) 创作过程的实质 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心脏外科教案DOC

第次课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程名称外科学年级专业、层次临床医学本科授课教师职称课型(大、小)大学时3 授课题目(章、节)外科学(第8版)第29、30章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陈孝平. 统编外科学教材. 第8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P300-320, 心脏血管外科学,现代心血管病学 目的与要求: 了解常见先心病(ASD、VSD、PDA、TOF)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时机; 了解风心病的病史特点及手术指征、人工心瓣的基本知识; 了解冠心病的手术指征及CA旁路手术的基本知识; 了解体外循环基本知识; 自学:PS、COA、VSA、CCP;CT; 常见CHD、RHD的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常见先心病ASD、VSD、PDA、TOF(70分钟);风心病MS、MI、AS、AI、人工心瓣(30分钟);冠心病及CA旁路手术(10分钟);体外循环(5分钟)。 临床思维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法; 自学:根据教学中的临床思维方式,归纳总结自学疾病; 只讲授重点。 教学重点及如何突出重点、难点及如何突破难点: 常见先心病(ASD、VSD、PDA、TOF)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时机; 风心病MS、MI、AS、AI的病史特点及手术指征、人工心瓣的基本知识; 冠心病的手术指征及CA旁路手术的基本知识; 体外循环基本知识。 利用拍摄临床的教学资料制作电子课件,理论结合实践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经 过基础知识(解剖、病理生理)以及超声、影像、内科、儿科等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在内容多、学时短,3个学时内突出先心病、风心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时机为重点进行讲解。要巩固掌握的学习知识,还必须在临床见习和实 习中提高。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舞蹈艺术概论教案

舞蹈艺术概论教案 舞蹈艺术概论教案 舞蹈艺术概论教案一、教学目的: 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员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 二、授课地点:舞蹈教室三、内容安排: (一)身体基本能力训练: 1、脚——绷脚、勾脚、半勾脚(1)绷脚:动作做法:脚背绷紧,脚尖用力下压,脚底形成弓型,初学者可以通过外力施压来训练。 (2)勾脚:动作做法:脚背收紧,脚尖向上勾起,脚跟用力前伸。 (3)半勾脚:动作做法:在绷脚的基础上,脚尖勾起,脚背保持原样。

(4)环绕脚:动作做法:(八拍完成)准备姿态,绷脚尖,双腿并拢,直腿坐地,双手体侧扶地。做法①(由里向外环绕):1-2双脚勾起;3-4脚跟不动,脚尖分开;5-6双脚在分开的基础上绷直;7-8双脚尖并拢,还原到准备姿态。做法②(由外向里环绕):1-2双脚尖绷直分开,脚跟靠紧;3-4双脚尖分开勾起;5-6在勾脚的形态上双脚并拢;7-8双脚绷直还原到准备姿态。 ※训练要求: 勾脚要求力量到脚跟。绷脚要求力量到脚尖,并尽力向远处伸展。半勾脚应注意力量到前脚掌,大脚背用力绷直。 2、腿——压腿、抬腿、踢腿(1)坐压前腿:动作做法:准备姿态,绷脚并腿,上身垂直坐地,立腰、挺胸抬头,双手体侧扶地。做法:上身垂直下压贴近腿部,双手经体侧至头顶扶脚尖。 上身抬起后,还原到准备姿态。 (2)坐压旁腿: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坐地右腿体侧伸直,左腿体侧屈腿,右手扶地,左手托掌。做法:上身向右腿下压,左手扶右腿。压左腿时动作相反。 (3)坐压后腿: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跪坐,双手扶大腿。做法:压右后腿时,右腿向正后方伸直,双手体侧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绪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1、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断;2、《中国民乐》片断;3、毕加索油画《格尔尼卡》;4、《中国故宫》片断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理解并掌握艺术的社会本质、历史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艺术生产、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1、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断;2、《中国杂技》片断;3、舞蹈《千手观音》;4、《中国皮影戏》片断5、《中国陶瓷》片断 [教学时数] 6学时 [课外作业布置]论艺术的本质,举例说明1200字以上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儿科先天性心脏病见习教案

先天性心脏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室缺、房缺、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的诊断步骤、临床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的应用价值。 2、熟悉先天心脏病的分类及上述四种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及治疗原则(手术及介入的适应症)。 二、重点难点:常见四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杂音特点 三、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病史采集要点:(5分钟) 1.注意询问与心脏病有关的症状出现的年龄、时间,如劳累后乏力、气促、多汗、心悸、胸痛、青紫、蹲踞现象,病程中有无咯血、浮肿、晕厥及偏瘫等病史,婴儿时期有无喂养困难哭闹时青紫加重。 2.心功能分级: 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 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 般活动下可以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 体力活动后加重 3.既往的健康状况: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是否落后,有无反复心衰症状。 4.母亲妊娠三个月内有无病毒感染,如风疹、流感,有无服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毒物或接受放射线。 (二)体检要点(10分钟) 1.全身检查:发育及营养状况、有无气促、青紫、杵状指(趾),皮肤黏膜瘀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皮下小结、环形红斑(风湿热),注意有无颈动脉搏动、肝颈静脉回流征、肝脾肿大、下肢浮肿等。 2.心脏检查: 望诊:心前区有无隆起,心尖搏动位置、强弱、范围。

②临床表现:缺损小的可无症状,仅有杂音;缺损大者,生长发育落后,体形瘦 长、面色苍白、乏力、多汗,活动后气促,反复呼吸道感染,甚至心衰。 体征:心前区隆起,抬举冲动感,一般无震颤;第1心音亢进,P2亢进,第2心音固定分裂,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2~3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注意杂音形成机制:右心室增大,大量血流通过正常的肺动脉瓣而造成相对狭窄);分流严重时,肺循环血流量超过体循环达1倍以上,舒张期三尖瓣相对狭窄,于胸骨左下第4、5肋间(三尖瓣听诊区)闻及短促、低频的舒张早中期杂音,吸气时更响,呼气时减弱。 注意:ASD时,分流在舒张期,而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杂音在收缩期 ③X线(常为心脏正位、左前斜位):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心胸比例增大,肺 动脉段突出,肺充血,主动脉影缩小;透视下可见“肺门舞蹈”征。 ④心电图:电轴右偏,右心房和右心室肥大,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⑤超声心动图:心脏彩超可以看到房间隔水平的分流,右房室增大,测量房间隔 缺损大小及肺动脉压力等。 ⑥心导管检查及造影:一般不做,当合并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狭窄或肺静脉异位 引流时则考虑。导管可由右心房通过缺损进入左心房,右心房血氧含量高于腔静脉。导管达到右上肺静脉,注入造影剂,造影剂通过房缺由左心房进入右心房。 ⑦治疗:部分小缺损可能自然闭合,缺损大、分流较大者2-6岁手术或介入治疗,

艺术概论第六章教案

艺术概论课程 教案 课程编号: 总学时:36 周学时:2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 开课时间: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使用教材:《艺术概论》 授课教师姓名:张新龙

课题:第六章造型艺术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通过中西绘画的比较,理解中国画的民族特色。2.要求学生通过西方雕塑简史的学习,熟悉和了解西方最重要的雕塑作品。3.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掌握摄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4.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加深对书法艺术审美特征与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和造型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教学难点:不同造型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之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具、教学素材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2………… 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第六章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 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 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第一节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 一、绘画艺术。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一 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 在二度空间 (即平面) 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绘画种类繁多,范围广泛。从体系来划分,绘画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 绘画两大体系。从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来划分,则分为中国画、油画、 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等等。从题材内容来划分,又可以分为肖 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历史画、宗教画、动物画等体裁。从作 品形式的不同来划分,还可以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 样式。 (一)中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原来是泛指中国绘画,是为了区别于明末传 入中国的西画而出现的概念。解放前称中医为“国医”、称中国武术为“国术”、称京剧为“国剧”、称广东音乐为“国乐”,这些冠以“国”字的 名称于解放之后都已改掉,唯有中国画仍保留“国画”的名称(50年代 曾一度改称“彩墨画”) 中国画的艺术特色(1)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 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2)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 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的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 象可以随意列制,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中国画营造的空间最主要的 有三种,全景式空间、分短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3)绘画与诗文、书 法、篆刻四者有机地2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 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4)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文化和丰富的 美学思想。中国画的传统画法有工笔高度概括,洒脱地表现物象的形神和 抒发作者的感情。 中国画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至 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一、教学性质、目的与任务 “艺术概论”是一门陈述艺术文化的本质、价值、范畴、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等基础性知识和原理性的必修理论形态课程。它可以帮助学习者认知艺术文化与艺术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实现意义化生存梦想。奠定专业学习与艺术创造的艺术学理论基础,观察和分析艺术领域的各种现象,研究艺术的发展规律,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养,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三、教学内容: 绪论 课件演示1、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断;2、《中国民乐》片断;

3、毕加索油画《格尔尼卡》; 4、《中国故宫》片断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课件演示1、梁祝小提琴协奏曲;2、《中国杂技》片断;3、舞蹈《千手观音》;4、《中国皮影戏》片断5、《中国陶瓷》片断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 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最新心脏体格检查教案

山西医科大学 教案 单 任课教师姓位:山西医科大学模拟医院名: 王娜 课程名称: 诊断学(物诊实习) 授课时间:2014.12.01 —2014.12.05

心脏查体的注意事项: 1、温暖安静的环境; 2、良好的暴露; 3、检查前嘱被检查者取平卧位。 一、心脏视诊(inspection) 检查者下蹲,以切线方向进行观察。 (一)注意事项:环境安静,光线充足,最好来源于左侧,平静呼吸,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右侧,冬天注意保暖。 (二)内容: 1.胸廓外形、心前区是否隆起与凹陷。 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者。儿童时期即患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者。 2?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范围、强度、速率和节律。 部位:正常在胸骨左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 范围:2 —2.5cm。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生理因素体位、体型、 病理因素:左心室增大一向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一向左移位。 心尖搏动强弱及范围的改变:

生理因素胸壁、肋间隙。 病理因素:左心室增大一抬举样心尖搏动 3.心前区的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一右心室肥大。 (2)、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一肺动脉咼压 (3)、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一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瘤 (4)、剑突下搏动一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二、心脏触诊(palpation) 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剑突下搏动)。 (一)注意事项及方法:手部应温暖,常用右手掌尺侧(鱼际部)或 手指指腹轻放于检查部位,适当调节所用压力以求得到较好效果。 (二)内容: 1.心尖搏动:注意位置、范围(以多少厘米直径表示)、强度、速率和节律。 2.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搏动。 3.心前区各处是否有震颤(猫喘), *发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瓣膜口或关闭不全或异常通道流至较宽广的部位产生漩涡,使瓣膜、心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决定震颤是收缩期或舒张期的方法如下: ⑴利用心尖搏动:紧随心尖搏动冲击手掌之后发生为收缩期震颤,在其前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⑵利用颈动脉搏动:紧随颈动脉跳动后发生为舒张期震颤,在其前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⑶利用心音听诊:紧随第一心音之后发生为收缩期震颤,紧随第二心音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王宏建《艺术概论》思考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23 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 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 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为什么]P38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反映什么样的]P40 艺术以艺术家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以什么方式] P41 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 答: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P44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P46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P46 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P51 6.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答:(1)艺术的形象性①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即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②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64、67 ( 2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①此为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②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P69、70、71 (3)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P73 (4)关系:形象性是高于生活的形象,真实性是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典型性是从这二者中提炼的形象,它们都是为作品服务的。 7.如何认识艺术的审美本质?P78、82、85 答:(1)艺术反映现实美;(2)艺术创造艺术美;(3)艺术是审美对象。 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8.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谈艺术的审美特征。 答: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P100 (1)实践性与主体性;(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3)形象性;(4)形式美与形式感;(5)创造性;(6)情感性。 9.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作用]P105 情感因素是艺术形象具有感染力的主要原因,是艺术区别于哲学或科学的标志P106 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 情感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在审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是人们普遍承认和重视的[地位]P107 10.从社会学、认识论和审美三个层面归纳,谈你理解的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 答:(1)就艺术的社会本质来说 ①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②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艺术形态;③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④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2)就艺术的认识本质来说 ①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②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即:理论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所谓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意思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途径或反映人类社会生活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绪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1、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断;2、《中国民乐》片断;3、毕加索油画《格尔尼卡》;4、《中国故宫》片断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理解并掌握艺术的社会本质、历史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艺术生产、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1、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断;2、《中国杂技》片断;3、舞蹈《千手观音》;4、《中国皮影戏》片断5、《中国陶瓷》片断 [教学时数] 6学时 [课外作业布置]论艺术的本质,举例说明1200字以上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艺术概论》班级课教案

《艺术概论》班级课教案

四川音乐学院班级课教案 [首页] 课程名 称艺术概论 授 课 专 业 传播艺术、 舞蹈、数字 艺术、声乐、 歌剧 年 级 大学 二年 级 课程编 号 课程类 型必修 课 公共课:(√)专业基础 课:()专业课:()选修 课 限选课:()任选课: () 授课方 式课堂讲授(√) 实践(改题)课 () 考核方 式 考试:(√)考 查:(√) 课程教 学 总学时 数 64学时学分数4分 学时分 配 课堂讲授54 学时;实践(或改题)课10 学时 教材名 称《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 术学》 作 者 黄宗贤 主编 出版 社及 出版 时间 湖南美术出 版社,2003

指定参考书书名 作 者 出版 社及 出版 时间 《艺术概论》 王宏建 主编 文化艺术出 版社,2000《文艺美学》曹廷华 西南师范大 学出版社, 1990《西方美学通史》 蒋孔阳 朱立元 主编 上海文艺出 版社,1999 授课教 师庄点 职 称 讲师单位基础部 授课时 间 2012——2013学年星期三1-2 3-4 5-6 7-8节 星期四3-4 5-6 7-8节 星期五5-6 7-8节 四川音乐学院班级课教案 章节名称绪论第 1 次授课,本次 授课时数 2 节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实践(改题)课( ) 其它( ) 教学目的 通过概括描述本课程将要讲授的内容,让学生 对课程有感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什么是艺术,艺术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学的学科组成:艺术原理、艺术史、艺术批评及其相互关系,使学生对该课程有较为理性的认识。 教学重 点与难点 《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 《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艺术概论》教案课程

临沂大学传媒学院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方案 一、课程说明 1、适用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11级专科1班。 3、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 4、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实施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是一门有关艺术的基础理论课。 5、课程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侧重于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讲述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通过鉴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使学生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性情,提高自身自主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6、教学时数分配表

7、使用教材 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8、考试、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开卷考试=总成绩 9、主要参考书目及网址 杨琪的《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杨恩寰、梅宝树的《艺术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刘明亮、刘峥的《艺术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潘红的《艺术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黄宗贤的《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7月版。 金元浦等主编的《美学与艺术鉴赏》 宗白华的《艺境》 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 黑格尔的《美学》 王振复的《中国美学史教程》等 二、课程内容 绪论什么是艺术学 【教学目的】 1、了解艺术学的历史渊源 2、理解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理解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本章重点】 1、艺术学的起源、研究对象及方法 2、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本章难点】 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学时数: 课程英文名称:学分数: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 开课教研室: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执笔人: 先修课程:编写时间: 开课学期:审批人: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课程教学目:通过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系统学习掌握艺术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文化艺术系统以及艺术种类。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力求深入浅出,使学生在艺术的天地里陶冶情趣,提高自身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以及从事艺术研究的引导。 2.课程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认识艺术的创作心理机制,掌握艺术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2)课堂讲授实行互动启发式,激发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3)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艺术理论中艺术的基本规律,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鉴赏。 三、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 绪论艺术总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重点难点】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一、从法国哲学家丹纳(1828——1893)的《艺术哲学》看艺术的发生 二、从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Ernst Grosse,1862——1927)的艺术科学观看艺术的发生。 三、二十世纪美学家们对艺术的看法 四、艺术与人性的和谐 五、艺术在二十一世纪人类生活中的地位——社会生活艺术化,艺术发展大众化。 六、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一章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联系艺术的发展规律认识各种学说,掌握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通过具体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阐述不同学说的特点 【重点难点】 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着重“巫术”学说的解读。 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一、艺术起源于“摹仿”二、艺术起源于“游戏” 三、艺术起源于“巫术”四、艺术起源与“表现” 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的起源 一、艺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二、各种形式的原始艺术点 第二章艺术作品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艺术作品的构成形式,体会艺术意境,使学生在艺术作品的理解上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重点难点】 艺术作品的构成、艺术意蕴的感受 第一节艺术作品的层次 一、艺术语言二、艺术形象三、艺术意蕴 第二节艺术作品的构成 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二、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三、再现与表现的统一第三节典型和意境 一、艺术典型的特征二、意境 第三章艺术创作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艺术创作的三个环节,并从审美感受上认识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艺术家的创作心理。 【重点难点】 艺术创作的过程的三个环节及其关系,艺术创作心理的解析。 第一节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二、艺术家与社会生活三、艺术家的艺术修养与文化修养相辅相承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过程

《先天性心脏病》word版

科目:儿科学

当显著肺动脉高压时,右向左分流,导致艾森门格综合征。 室间隔缺损血液循环示意图 2. 临床表现 (1)一般情况下无青紫,并发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青紫,有时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嘶。(2)肺循环充血:易患呼吸道疾病。 (3)体循环减少:生长发育落后。 (4)听诊:(杂音由室缺缺损处产生) ①LSB3-4可闻3~4/6级粗糙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周围广泛传导,可伴震颤。

②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闻舒张期杂音。 ③右向左分流时,两侧压差减少,杂音减轻,P2亢进。 3. 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衰,肺水肿,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在室间隔右侧面,压差低处)。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 ASD) 1. 血流动力学: 心房之间压力阶差不大(左房压力超过右房几个mmHg),分流量与右室顺应性有关。 新生儿早期,右房压稍高于左房压,可以暂时性青紫。 当肺循环增加时,左房压大于右房压,左向右分流,分流量随缺损大小及两侧心室顺应性而不同。因右室壁薄,顺应性好,故左向右分流量较大。 右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右室、右房大,肺循环血增多。 大量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同上)。 原发孔房间隔缺损伴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室大。 房间隔缺损血液循环示意图

2. 临床表现 (1)一般情况下无青紫,并发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青紫,有时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嘶。 (2)肺循环充血:易患呼吸道疾病。 (3)体循环减少:生长发育落后。 心电图鉴别:继发孔房缺——电轴右偏,原发孔房缺——电轴左偏。 (4)听诊:(杂音来源于相对性RVOT狭窄,而不是来源于房间隔缺损) ①LSB2-3可闻2~3/6级柔和收缩期喷射音,无震颤。 ②P2亢进。 ③P2固定分裂。(心音图) (共同血库学说) ④三尖瓣区可闻舒张期杂音。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动脉导管:位于左锁骨下远端的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根部之间。 1. 血流动力学:一般情况下,主动脉压大于肺动脉压,不论在收缩期或舒张期,均有血流自主动脉流向肺动脉,肺血流量增加,左心舒张期负荷过重,排血量达正常3~4倍,左房、左室大。主动脉血减少致周围动脉舒张压下降,脉压差增加,出现周围血管征。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时,造成下半身青紫,称差异性紫绀。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教案

第四章数字媒体艺术简史 ●教学目的: (1)了解数字媒体发展历程和重大事件; (2)掌握重要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贡献; (3)理解一个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历史; (4)理解数字艺术、媒介与需求的关系; (5)新媒介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重要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贡献; (2)理解一个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历史; (3)理解数字艺术、媒介与需求的关系; (4)新媒介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理解一个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历史; (2)理解数字艺术、媒介与需求的关系。 ●教学计划: 使用8课时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其中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教学4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教案;理论联系实际,以专题的方式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 引言: 计算机与艺术联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随着1946年“爱尼亚克”(ENIAC)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开始在人类艺术活动中扮演角色。1952年,美国爱荷华数学家本?拉波斯基首创了名为《电子抽象》的黑白电脑图像,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幅计算机“艺术”作品。80年代中期苹果公司推出的带有视窗和鼠标的Macintosh 电脑风靡一时。Macintosh电脑和Adobe公司PostScript版的激光打印机成为印刷出版业革命的先锋。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50~60年代:计算机艺术的启蒙时代;70年代:计算机艺术的探索时代;80年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时代;90年代:数字媒体艺术的繁荣时期。 今天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多元化深入时期。其“多元化”在于其独特的跨媒体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多样性和个性化。“深入”则意味着技术与艺术创新有着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深入”也体现媒体和网络艺术新形式美学的新一轮的探索。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艺术概论》教案 一、教学性质、目的与任务 “艺术概论”是一门陈述艺术文化的本质、价值、范畴、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等基础性知识和原理性的必修理论形态课程。它可以帮助学习者认知艺术文化与艺术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实现意义化生存梦想。奠定专业学习与艺术创造的艺术学理论基础,观察和分析艺术领域的各种现象,研究艺术的发展规律,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养,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三、教学内容: 绪论

课件演示1、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断;2、《中国民乐》片断;3、毕加索油画《格尔尼卡》;4、《中国故宫》片断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课件演示1、梁祝小提琴协奏曲;2、《中国杂技》片断; 3、舞蹈《千手观音》; 4、《中国皮影戏》片断 5、《中国陶瓷》片断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课程教案大纲 二、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思考各种复杂的艺术现象,自觉抵制和批判错误的艺术思潮及有害的不健康的艺术作品与活动,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艺术、研究艺术并从事艺术实践的活动,牢固地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审美观。 三、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程是普通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案,使学生对古今中外,特别是对我国历代的优秀艺术理论家及其艺术观一定的了解,并能以各门艺术的共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艺术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进行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以认识和掌握其普遍规律与基本原理,为学习本专业或专修艺术理论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程的教案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赏析相关音像资料、共同探讨相关论题、学生课后作业、期末书面考试等环节和形式,采用教育、教案及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在本课程的教案过程中,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与理念,而不是对立历史上出现过的艺术理论的纯粹的了解与掌握,提倡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马克思主义艺术原理与哲学、社会、历史、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与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品行操守,使该理论课的教案成为让学生科学全面的发展与成长的有效途径。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

层建筑.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制约,所决定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前进服务.这是"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真实含义.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包装工程学分:2.5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 课程编号:030150305 开课单位:食品工程学院包装工程系 课程性质:必修编写人:王晨旭 一、《艺术概论》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艺术概论”是一门陈述艺术文化的本质、价值、范畴、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等基础性知识和原理性的必修理论形态课程。它可以帮助学习者认知艺术文化与艺术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实现意义化生存梦想。奠定专业学习与艺术创造的艺术学理论基础,观察和分析艺术领域的各种现象,研究艺术的发展规律,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 二、《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 艺术概论是一门专业必选课,通过对艺术概论的学习,了解艺术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明确学习艺术概论的意义,正确理解艺术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要求培养学生运用艺术概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艺术活动的现象和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艺术课程打好基础。 三、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艺术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以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多元决定论。要求学生了解关于

艺术起源的五种主要观点,尤其是重点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理解艺术的发生是多元决定的、理解和认识艺术最终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主要内容】: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第六种说法是“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艺术本质与特征 【教学目的及要求】: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艺术的基本特征。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和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基本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 【教学内容】: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第三章艺术与环境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艺术与环境的关系,掌握艺术和环境的循环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