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阳离子离子聚合反应1

聚合反应器技术及应用

聚合反应器技术及应用31 聚合反应工艺及设备分类;郝静祖;摘要:以聚乙烯为例简单介绍了聚合反 应的工艺流程,;1、聚合反应工艺流程及主要控制回路简介;聚合反应机理复杂,是强放热反应,过程具有大滞后、;其一般流程图如下:;图1聚合反应流程图;系统主要由聚合反应器(C4001)、循环汽冷却器;以聚乙烯合成为例[1],聚合反应在硫化床反应器(;温度控制回路,主要依靠进入反应器入口的循环汽 温度 聚合反应工艺及设备分类 郝静祖 摘要:以聚乙烯为例简单介绍了聚合反应的工艺流程,及聚合反应器的一般 分类关键词:聚合反应器聚合反应 1、聚合反应工艺流程及主要控制回路简介 聚合反应机理复杂,是强放热反应,过程具有大滞后、大惯性、非线性等特性。温度、压力、浓度及催化剂的活性与牌号等都对化学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反应器床层温度对产品的质量、产率影响最大。 其一般流程图如下: 图1 聚合反应流程图 系统主要由聚合反应器(C4001)、循环汽冷却器(E4002)和循环汽压缩机组成。反应循环汽体在压缩机的作用下,连续经过被硫化的树脂反应床和冷却器,同时移走反应产生的热量。冷却器是单程壳式换热器,汽体走管程,调温水走壳层。 以聚乙烯合成为例[1],聚合反应在硫化床反应器(C4001)中进行,反应压力为2.1MPa,反应温度88℃左右,具体数值视产品牌号而定。反应用料乙烯、H2、T2、CH及其共聚单体等从反应器底部加入,一部分转化为聚乙烯,大部分单体和共聚单体从反应器顶部作为循环汽又返回到反应器。循环汽冷却器(E4002)的

调温水由水泵加入,从循环器冷却器出来的调温水带出大量的热量。催化剂Cat 来自加料器STC4036。反应器有两套出料循环系统,一 路排出料粉进入出料缸C4101,另一路从塔顶排出,循环反应。 温度控制回路,主要依靠进入反应器入口的循环汽温度来调节,循环汽的温度由冷却水流量控制,而水流量的控制为分程控制。控制系统结构为串级控制,主调节器4001T26,副调节器4001T46。 循环汽流量控制:反应器流量由4001FIC检测并发出调节信号给入口导向阀4003FV,通过调节入口导向阀的开度来控制循环汽流量。 反应器温度400126.PV在负荷平稳、催化剂加料均匀、活性好的情况下基本能维持稳定的正常88℃±1℃。当工况负荷有变化,或其它未知扰动的影响时,会造成温度的大范围波动,甚至出现高高限报警。如:由于产品牌号的变化,操作员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改变催化剂加料量,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聚合反应的剧烈变化,表现为反应器温度的剧烈波动。另外,由于循环汽压泵的故障,常会引发循环汽流量的波动,而流量回路由于时间常数小,短时间即可恢复稳定,但由此而导致的反应器温度波动却迟迟不能恢复稳定,有可能会产生振荡。总的来说,反应器温度控制通道具有大惯性、大滞后、非线性等特征,目前普遍采用的PID 控制有不尽如意之处,有待改进。 2、聚合反应器 以溶聚丁苯橡胶连续聚合工艺为线索,介绍了我国目前应用于聚合反应生产的反应器。 2.1连续聚合用反应釜 采用相向两侧进料的反应釜[2],釜内设有轴向和径向搅拌器,搅拌速度35 0 r/min,4块挡板用来强化混合,适当改善物料在釜内的停留时间分布。单体和引发剂溶液由湍流区相对两侧的入口管线的3个孔进入体系,从而防止新鲜引发剂直接与高浓度的单体接触,以便减轻挂胶及凝胶的生成;另外要在反应物料中加入适量1,2-丁二烯。各种物料的组成(质量份)如下:单体溶液中丁二烯100,环己烷475,THF 0.04,1,2-丁二烯0.04;引发剂溶液中正丁基锂0.065,环己烷

第六章 离子聚合 重点、难点指导

第六章 离子聚合 重点、难点指导 一、重要术语和概念 离子聚合单体、离子聚合的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离子聚合中活性中心形态与溶剂、离子聚合的机理特征、活性阴离子聚合、嵌段共聚物制备 二、重要公式 活性阴离子聚合速率: ]][[][M B k dt M d R p p ?=?= 活性阴离子聚合物的聚合度:][])[]([0C M M n Xn ?= 三、难点 阴离子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活性阴离子聚合 1、阴离子聚合 (1) 阴离子聚合单体 能进行阴离子聚合的单体包括三种类型,即:(1)带吸电子取代基的。α-烯烃;(2)带共轭取代基的α-烯烃;(3)某些含杂原子的化合物(如O 、N 杂环)。 (2) 阴离子聚合的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的引发剂主要有三类:即:(1)碱金属烷基化合物如正丁基锂( LiBu)等;(2)碱金属如Li 、Na 、K 等;(3)碱金属络合物如萘钠、苯基锂等。 (3) 阴离子聚合反应机理 阴离子聚合届连锁聚合反应的一种类型、其反应也包括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三个基元反应。机理特征是慢引发、快增长、无终止、无转移、成为典型的活性聚合,可用来合成分子量窄分布的聚合物和嵌段共聚物。合成嵌段共聚物时,应使pKa 值较大的单体先聚合,再加pKa 值较小的单体后继聚合。 (4) 阴离子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 在阴离子聚合反应中.活性中心离子的存在形态是影响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结构的最重要因素.分析如下: ①溶剂的影响 溶剂对明离子聚合引发剂、单体及活性离子对具有“溶剂化作用”。极性溶剂的溶剂化作用使阴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成为松离子对甚至自由离子,因此在极性溶剂中进行的阴离子聚合反应速率快.但聚合物的结构规整性差;非极性溶剂的溶剂化作用较弱,活性中心多为紧离对、聚合反应速率较馒而聚合物的结构规整性较好。 ②反离子的影响 ‘ 在非极性溶剂中.阴离子聚合链增长速率常数随反离子半径增加而增加.聚合产物的规整性下降;在极性溶剂中。链增长速率常数随反离子半径增加而降低,聚合物的规整性提高。 ③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阴离子聚合反应的影响包括对聚合反应本身的影响和对镕转移副反应的影响。首先温度升高使聚合反应速率升高,同时使聚合物结构规整性降低;其次活性明离子容易与质子性物质发生链转移反应而终止,且链转移反应的话化能又高于链增长活化能,所以升高温度往往使链转移反应加剧。另外,除活性中心为紧离子对外,阴离子聚合的活化能稍低于自

聚合反应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工程基础 1.说明聚合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及其重要性。 研究内容:①以工业规模的聚合过程为对象,以聚合反应动力学和聚合体系传递规律为基础;②将一般定性规律上升为数学模型,从而解决一般技术问题到复杂反应器设计,放大等提供定量分析方法和手段;③为聚合过程的开发,优化工艺条件等提供数学分析手段。 简而言之:聚合反应工程研究内容为:进行聚合反应器最佳设计;进行聚合反应操作的最佳设计和控制。 2.动力学方程建立时,数据收集方式和处理方式有哪些? 收集方式:化学分析方法,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处理方式:积分法,微分法。 3.反应器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提供反应物料进行反应所需容积,保证设备一定生产能力;②具有足够传热面积;③保 证参加反应的物料均匀混合 4.基本物料衡算式,热量衡算式 ①物料衡算:反应物A流入速度-反应物A流出速度-反应物A反应消失速度-反应物A积累 速度=0(简作:流入量-流出量-消失量-积累量=0) ②热量衡算:随物料流入热量-随物料流出热量-反应系统与外界交换热量+反应过程的热效 应-积累热量=0 5.何谓容积效率?影响容积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工业上,衡量单位反应器体积所能达到的生产能力称之为容积效率,它等于在同一反应,相同速度、产量、转化率条件下,平推流反应器与理论混合反应器所需总体积比:η=Vp/Vm=τp/τm。 影响因素:反应器类型,反应级数,生产过程中转化率有关 6.何为平推流和理想混合流? ①反应物料在长径比很大的反应器中流动时,反应器内每一微元体积中流体均以同样速 度向前移动,此种流动形态称平推流; ②由于反应器强烈搅拌作用,使刚进入反应器物料微元与器内原有物料元瞬时达到充分混合,使各点浓度相等且不随时间变化,出口流体组成与器内相等此流动形态称理想混合流。 7.实现反应器的热稳定操作需满足哪些条件? ① Qr=Qc,Qr体系放出热量; ②②dQc/dT>dQr/dT,Qc 除热量; ③③△T=T-Tw

第六章离子聚合

6 离子聚合 6.1 课程的知识要点 离子聚合基本原理;阴(阳)离子聚合的简单机理、引发剂;活性聚合的特点及应用、活性聚合的制备、遥爪聚合物;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6.2 本章习题 1.下列单体选用哪一引发剂才能聚合?指出聚合机理类型。 2、用n-丁基锂引发100g苯乙烯聚合,丁基锂加入量恰好是500分子,如无终止,苯乙烯和丁基锂都耗尽,计算活性聚苯乙烯链的数均分子量。 3、将1.0×10-3mol萘纳溶于四氢呋喃中,然后迅速加入2.0mol苯乙烯,溶液的总体积为1L.假如单位立即混合均匀,发现2000内已有一半单体聚合,计算聚合2000s和4000s时的聚合度。 4、将苯乙烯加到萘纳的四氢呋喃溶液中,苯乙烯和萘纳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和1×10-3 mol?L-1。在25℃下聚合5s,测得苯乙烯的浓度为1.73×10-3mol?L-1,试计算: a.增长速率常数 b. 引发速率 c. 10s的聚合速率 d. 10s的数均聚合度 5、将5g充分纯化和干燥的苯乙烯在5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保持在-50℃.另将1.0g钠和 6.0g萘加入干燥的四氢呋喃中搅拌均匀,形成暗绿色萘纳溶液.将1.0ml 萘纳绿色溶液注入苯乙烯溶液中,立刻变成橘红色,数分钟后反应完全.加入数毫升甲醇急冷,颜色消失,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室温,聚合物析出,用甲醇洗涤,无其它副反应,试求聚苯乙烯的.如所有大分子同时开始增长和终止,则产物应为多少? 6、25℃时,在四氢呋喃中,以C 4H 9 Li作引发剂(0.005mol·L-1),1-乙烯基萘(0.75mol·L-1) 进行阴离子聚合,计算:a.平均聚合度;b.聚合度的数量分布和质量分布。

第七章-开环聚合

第七章开环聚合 一、课程主要内容 开环聚合概述;开环聚合的特征;环状单体的种类及其聚合能力;环醚的开环聚合。 对第七章内容作一般了解。 二、习题与答案 本章试题有基本概念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㈠基本概念题 ⒈开环聚合:开环聚合是指具有环状结构的单体经引发聚合后将环打开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一类聚合反应。 ⒉环醚:环中含有醚键-O-的环状化合物称为环醚。 ⒊环氧化合物:三节环醚又称为环氧化合物或氧化烯,如环氧乙烷又称为氧化乙烯,环氧丙烷又称为氧化丙烯。 ⒋环缩醛:在环中含有-CH2O-基团的环状化合物。 ⒌内酯:环中含有酯基-COO-的环状化合物,称为内酯或环酯。 ⒍内酰胺:环中含有酰胺基-CONH-的环状化合物,称为内酰胺或环酰胺。 ㈡填空题 ⒈环状类单体主要有环醚类、环酰胺类、环酯类和环烯烃等几类。 ⒉环醚单体主要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氧杂环丁烷、3,3’-二氯甲基氧杂环丁烷、和四氢呋喃等。 ⒊环氧化合物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环氧氯丙烷等。 ⒋环缩醛有三聚甲醛和四聚甲醛。 ⒌含硅的环状化合物有1,1’,3,3’,-四甲基-1.3-二硅环丁烷和2,2’,4,4’,6,6’,8,8’-八甲基 -2,4,6,8-四硅氧杂环辛烷(D4) 。 ㈢简答题 ⒈写出开环聚合反应简式、聚合机理,并写出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的聚合反应简式? 答案: 开环聚合反应简式可表示如下 n R [ R Z ]n Z 在环状单体中,R为烷基,Z为杂原子:O,S,N,P,Si或-CONH-,-COO-,-CH=CH-基团等。 绝大多数环状单体的开环聚合是按离子型聚合机理进行的,有少数环状单体的开环聚合是按水解聚合机理进行的。 环氧丙烷进行开环聚合的聚合反应简式为

环硅氧烷开环聚合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支撑计划(2007C21G 2150010)和浙江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基金(2005Z J008); 作者简介:邱化玉(1963-),理学博士,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有机硅化学; 3通讯联系人,E 2mail :hyqiu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4195408.html,. 环硅氧烷开环聚合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吕素芳,李美江,邬继荣,蒋剑雄,来国桥,邱化玉 3(杭州师范大学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有机硅 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12) 摘要:环硅氧烷在亲核或亲电催化剂、温度或辐射作用下,可开环聚合生成线型聚硅氧烷,聚合方法主要有 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本体聚合可分为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就是在碱性催化剂(亲核试剂) 作用下,使环硅氧烷开环聚合成线型聚硅氧烷的过程;阳离子聚合就是环硅氧烷在酸性催化剂(亲电试剂)作用下的开环聚合反应。乳液聚合则是单体和水(或其它分散介质)并用乳化剂配成乳液状态进行聚合,按所采用的乳化剂种类不同,主要有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两种类型。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环硅氧烷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的开环聚合机理及动力学研究情况,并对今后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硅氧烷;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反应机理;动力学引言 环硅氧烷是有机硅工业中最主要的原料,大多数有机硅高分子都是由环硅氧烷开环聚合得到的,强酸或强碱引发环硅氧烷开环聚合是合成线型聚硅氧烷常用的方法。常用的环硅氧烷为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 3)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 4)。环硅氧烷开环聚合的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二者均可分为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两种。本体聚合是单体本身加入少量其它介质聚合;乳液聚合则是单体和水(或其它分散介质)并用乳化剂配成乳液状态进行聚合。 环硅氧烷在亲核或亲电催化剂、温度或辐射作用下,可开环聚合生成线型聚硅氧烷。聚合过程由4 个阶段组成[1]:(1)聚合引发阶段,形成反应中心;(2)链增长阶段;(3)链终止阶段(活性中心消失);(4)链 转移形成新的活性点。 线形聚硅氧烷是有机硅聚合物最基本的形式,研究最多,应用也最广。聚硅氧烷的聚合方法从反应类型上来区分,可分为以两端有活性官能团封端的线形聚硅氧烷为基本原料的缩合聚合和以环硅氧烷为单体的开环聚合两大类。由于开环聚合所用的单体价廉易得、聚合过程简易可行,因此对开环聚合的研究、应用最多,而对环硅氧烷开环聚合的机理及动力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为聚硅氧烷的工程设计及生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旨在近年来国内外对环硅氧烷的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的开环聚合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行综述,分别对本体聚合的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的机理及动力学进行综述,对环硅氧烷的乳液聚合的开环聚合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行综述。 1 本体聚合 111 阴离子催化开环聚合反应 11111 机理研究 阴离子催化开环聚合反应,就是在碱性催化剂(亲核试剂)作用下,使环硅氧烷开环聚合成线型聚硅氧烷的过程。以K OH 催化D 4开环聚合为例,反应开始时,K OH 中OH - 阴离子与D 4硅原子上的3d 轨道配位,导致D 4内电子云密度重新分布,在加热下引起Si —O —Si 键断裂(开环),生成链端含

离子聚合

第六章离子聚合 思考题 6.1试从单体结构来解释丙烯腈和异丁烯离子聚合行为的差异,选用何种引发剂?丙烯酸、烯丙醇、丙烯酰胺、氯乙烯能否进行离子聚合,为什么? 答丙烯腈中氰基为吸电子基团,同时与双键形成丌-丌共轭,能使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减弱,有利于阴离子的进攻,并使所形成的碳阴离子的电子云密度分散而稳定,因此丙烯腈能够进行阴离子聚合。进行阴离子聚合时,可选用碱金属、碱金属化合物、碱金属烷基化合物、碱金属烷氧化合物等作为引发剂。 异丁烯中两个甲基为推电子基团,能使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的进攻,并使所形成的碳阳离子的电子云密度分散而稳定,因此异丁烯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进行阳离子聚合时,通常采用质子酸、lewis酸及其相应的共引发剂进行引发。 丙烯酸、烯丙醇、丙烯酰胺、氯乙烯不能进行离子聚合,因为没有强烈的推电子基团和吸电子基团。 思考题6.2下列单体选用哪一引发剂才能聚合?指出聚合机理类型。 答苯乙烯三种机理均可,可以选用表中5种引发剂的任一种。 偏二腈乙烯,阴离子聚合,选用Na+萘或n-C4H9Li引发。 异丁烯,阳离子聚合,选用SnCl4+ H2O或BF3+H2O。 丁基乙烯基醚,阳离子聚合,选用SnCl4+ H2O或BF3+H2O。 CH2=C(CH3)CO2CH3,阴离子聚合和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选用Na+萘或n-C4H9Li 引发;自由基聚合选用(C6H5CO)2O2作引发剂。 思考题6.3下列引发剂可以引发哪些单体聚合?选择一种单体作代表,写出引发反应式。 (1)KNH2(2)A1C13+HCl (3)SnCl4+C2H5Cl (4)CH3ONa 答(1) KNH2是一类高活性的阴离子引发剂,可以引发大多数阴离子聚合的单体进行聚合。如引发苯乙烯进行聚合 (2) A1C13活性高,用微量水作共引发剂即可。A1C13+HCl配合时,C1-亲核性过强,易与阳离子共价终止,因此很少采用。 (3) SnCl4+C2H5Cl以引发异丁烯、乙烯基烷基醚及共轭烯烃进行阳离子聚合 (4) CH3ONa可以引发高活性和较高活性的单体进行阴离子聚合。高活性单体如硝基乙烯、偏二氰乙烯。较高活性单体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以及环氧烷烃(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的开环聚合。 思考题6.4在离子聚合中,活性种离子和反离子之间的结合可能有几种形式?其存在形式受哪些因素影响?不同形式对单体的聚合机理、活性和定向能力有何影响? 答离子聚合中,活性种离子近旁总伴有反离子。它们之间的结合,可以是共价键、离子对,乃至自由离子,彼此处于平衡之中。如下所示,结合形式和活性种的数量受溶剂性质、温度及反离子等因素的影响。 Bδ-Aδ+,?B-A+ ?B-║A+ ?B- + A+ 极化共价键紧密接触溶剂隔离自由离子

为什么阳离子聚合反应一般需要在很低温度下进行才能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1. 为什么阳离子聚合反应一般需要在很低温度下进行才能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解:因为阳离子聚合的活性种一般为碳阳离子。碳阳离子很活泼,极易发生重排和链转移反应。向单体的链转移常数(421010---≈M C )比自由基聚合(541010---≈M C )大的多。为了减少链转移反应的发生,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所以阳离子反应一般需在低温下进行。 2. 分别叙述进行阴离子,阳离子聚合时,控制聚合反应速度和聚合物分子量的主要方法。 解:进行离子聚合时,一般多采用改变聚合反应温度或改变溶剂极性的方法来控制聚合反应速度。 阴离子聚合一般为无终止聚合,所以通过引发剂的用量可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有时业通过加入链转移剂(例如甲苯)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 阳离子聚合极易发生链转移反应。;链转移反应时影响聚合物分子量的主要因素,而聚合反应温度对链转移反应的影响很大。所以一般通过控制聚合反应温度来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有时也通过加入链转移剂来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 3. 为什么进行阴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反应时需预先将原料和聚合容器净化,干燥,除去空 气并在密封条件下聚合? 解: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的引发剂及活性链均很活泼,许多杂质以及空气中的水,O 2,CO 2 均可破坏引发剂使活性中心失活。因此,对所用溶剂,单体等以及聚合容器必须进行严格净化和干燥。聚合反应必须在密封条件下进行。否则将导致聚合失败。 4.使用Ziegler-Natta 引发剂时,为保证试验成功,须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用什么方法出去残存的引发剂?怎样分离和鉴定全同聚丙烯。 解:由于Ziegler-Natta 引发剂大都是过渡金属卤化物和有机铝化物,它们遇到H 2O 、O 2、CO 等会发生剧烈反应,从而破坏引发剂,所以聚合时体系需保持干燥,所需试剂均需脱H 2O 脱O 2处理。溶剂不能含活泼氢和有害杂质。为防止空气进入,聚合需在高纯N 2保护下进行。残存的引发剂可通过加H 2O 、醇或螯合剂来脱除,随后进行干燥。原则上讲,聚丙烯可用熔点、比重、红外光谱(IR)或溶解萃取来鉴定其立构纯度。其中最常用的是沸腾庚烷萃取法和光谱法。 18.乙烯、丙烯以及TiCl 4/Al(C 6H 13)3在乙烷中进行共聚合,已知r E =33.36,r P =0.032,若欲制得等摩尔比的乙丙橡胶,初始配料比应是多少? 解:由于r B =33.36,r P =0.032,故 r B ×r P =1.067≈1 因此可粗略的人为1/r P =r B 带入共聚物组成方程,整理后得 d[M 1]/d[M 2]=r1[M 1]/[M 2] 已知d[M 1]/d[M 2]=50/50,r 1=r B =33.36 代入后计算得 [M 1]/[M 2]=1/33.36≈3/97 1.何谓竞聚率?它有何物理意义? 解:竞聚率系单体均聚链增长河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即r 1=k 11/k 12,r 2=k 22/k 21 它表征两个单体的相对活性。根据r 值可以估计两个单体共聚的可能性和判断共聚物的组成情况。 19.温度、溶剂对自由基共聚的竞聚率有何影响?r i 、r 2在共聚过程中有无变化?对离子共聚的竞聚率又有何影响?

聚合反应工程复习习题

1.聚合反应工程定义:聚合反应工程以研究工业生产规模进行的聚合反应过程的规律及反应器 最 佳 设 计 和 最 佳 操 作 的 学 科 。 2.聚合反应工程主要讨论:聚合反应器的特性;反应器的设计方法;聚合反应器的型式和结构;反应器的大小;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最优化;聚合反应过程操作条件的稳定性。 3. 进行聚合反应器的最佳设计应从聚合动力学与聚合物系中的传递规律二方面着手,应用化学反应工程的方法使它们结合起来,对聚合反应器进行设计、放大。 4. 聚合反应工程的分析和研究方法:首先掌握“三传一反”理论基础,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化学反应动力学;其次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的常用放大技术,逐级经验放大法、解析法、模型法。 5. 设计反应器数学模型的方法:物料衡算方程、能量衡算方程、动量衡算方程。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6. 反应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单位反应体积中所生成(或消失)的某组分的摩尔数。即 7. 基元反应:如果反应物分子按化学反应式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则称该 反应为基元反应。 8. 反应速率常数k 随温度的变化关系(阿累尼乌斯方程) 9. 反应器停留平均时间t 停留时间又称接触时间、反应时间,用于连续流动反应器,指流体微元从反应器入口到出口经历的时间。 10.空间时间τ(空时) 其定义为反应器有效容积V R 与流体特征体积流率 之比值。即 11. 平推流模型(PFR)亦称活塞流、柱塞流模型或理想置换模型,是一种返混量为零的理想流动模型。特点:沿着物料的流动方向,物料的温度、浓度不断变化,而垂直于物料流动方向的任一截面(又称径向平面)上物料的所有参数,如浓度、温度、压力、流速都相同,因此,所有物料质点在反应器中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反应器中不存在返混。 12. 全混流模型亦称理想混合模型或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 )模型。是一种返混程度为无穷大的理想流动模型。它假定反应物料以稳定流量流入反应器,在反应器中,刚进入反应器的新鲜物料与存留在反应器中的物料瞬间达到完全混合,反应器中所有空间位置的物料参数都是均匀的,与出口处物料浓度和温度相等。特点:⑴各物料微元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不相同⑵物料充分混合,返混最严重 ⑶反应器中各点物料组成和温度相同,不随时间变化 ⑷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 13. 均相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有积分法和微分法,微分法相对精度高,较为常用 14. 物料A 的转化率 15. 一级不可逆反应 16. 二级不可逆反应(等温恒容) dt dCi r ± =1e RT E A k /0-=V t v == 反应器容积 反应器中物料的体积流量0v 0 R v V =τ0 000A A A A A A A C C C n n n x -=-=A A A A kC dt dC dt dn V r =-=-=1A A C C k t 0ln 1=??? ? ??-=A x k t 11ln 1

异丁烯的活性阳离子聚合反应

高分子学报 ACTA POLYMERICA SINICA 1999年 第5期 No.5 1999 异丁烯的活性阳离子聚合反应* 李 梅 曹宪一 摘 要 作者采用2,4,4-三甲基-2-氯戊烷(TMPCl)/TiCl4引发剂体系,在电子给体存在下,对异丁烯(IB)的活性阳离子聚合进行了研究.在TMPCl/TiCl4/IB二氯甲烷/己烷(40/60V/V)/-80℃聚合系统中,以N,N-二甲基苯胺、吡啶及三乙胺为电子给体,对聚合反应速率及产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当N,N-二甲基苯胺或三乙胺的浓度稍高于质子性杂质的浓度时,即能实现异丁烯的活性聚合,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电子给体的主要作用是质子捕捉剂,抑制痕量水的引发,而且对阳离子具有稳定作用. 关键词 异丁烯,阳离子聚合,活性聚合,电子给体 LIVING CARBOCATIONIC POLYMERIZATION OF ISOBUTYLENE IN THE PRESENCE OF N,N-DIMETHYLANILINE OR Et3N AS ELECTRON PAIR DONORS LI Mei, CAO Xianyi (Institut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The living carbocationic polymerization of isobutylene(IB)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the 2-chloro-2,4,4-trimethylpentane (TMPCl)/TiCl4 initiating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N, N-dimethylaniline (DMAB) and Et3N as electron pair donors (EDs) by use of the mixed solvent dichloromethane-hexane (40/60 V/V)/ at -80℃ under conventional laboratory condition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living polymerization can be achiev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electron pair donors such as DMAB or Et3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race water in the polymerization system,and that polymers with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can be obtained.The rate of polymerization is also reduced because of adding EDs which indicates that stabler active centers are formed. Key words Isobutylene,Living polymerization,Cationic polymerization,Electron pair donors 异丁烯(IB)阳离子活性聚合反应由于其在工业应用上的潜在价值而受到广泛重视.用于IB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很多,如叔氯、叔酯、叔醚、叔醇四类引发剂和四氯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