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叶绿素含量的规律性研究
安吉白茶课件

泡茶步骤与品饮方法
1. 温杯洁具
用开水将茶具内外冲洗干净,提高杯 温,为泡茶做好准备。
2. 取茶投茶
用茶匙从茶荷中轻轻拨取适量茶叶投 入杯中,一般3-5克为宜。
泡茶步骤与品饮方法
3. 注水冲泡
将80-85℃的开水沿杯壁缓缓注入杯中,使茶叶在水中翻滚舞动。
4. 静置品饮
待茶叶充分吸水后,静置片刻,即可品饮。
水质要求
选用软水或纯净水,避免使用自来 水,以保证茶汤的纯净度和口感。
水温控制及注水方式
水温控制
安吉白茶原料细嫩,叶张较薄,水温不宜太高,一般掌握在 80-85℃为宜。
注水方式
采用高冲低斟的方法,即提壶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 ,让茶叶在水中翻动,使茶汤浓度均匀。同时,在注水时需 注意水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品种与特点
品种
安吉白茶属于绿茶类,是浙江名茶之一。其品种包括“龙形”安吉白茶和“凤 形”安吉白茶等。
特点
安吉白茶的外形条索紧细显芽,色泽嫩绿;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持久;滋 味鲜醇甘爽;叶底叶白脉翠。其独特的品质特征为“三绿”:干茶绿、汤色绿 、叶底绿。
营养价值及功效
营养价值
安吉白茶富含氨基酸、茶多酚、矿物 质等营养成分。其中,氨基酸含量高 于普通绿茶,茶多酚含量适中。
茶旅融合发展探索
茶旅线路规划
整合安吉白茶产区内的旅游资源,规划出具有吸引力的茶旅线路 ,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茶文化体验活动
开展茶园观光、制茶体验、茶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体验活 动,让游客亲身感受安吉白茶的魅力。
茶旅产品开发
研发具有安吉白茶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满足游客的购 物需求,推动茶旅经济的发展。
湖州市安吉白茶的绿色营销策略研究

湖州市安吉白茶的绿色营销策略研究安吉白茶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一个茶叶品牌,在短短的30年里,它从默默无闻、创立品牌到成为首屈一指的名牌,也堪称我国茶叶史和农产品市场化道路上的佼佼者。
当然,它的发展离不开其正确有效的绿色营销策略。
笔者从绿色营销策略的角度,对安吉白茶进行针对性的剖析,以期总结出若干安吉白茶发展的良好营销策略,为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去”提供建设性意见。
标签:安吉白茶;绿色营销;品牌经营1.湖州市安吉白茶的概况安吉地处天目山和龙王山之间的盆地,它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长年温度较低,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土壤中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镁和钾等微量元素,使得生长在安吉这片土地上的“白茶”有了“清幽沁心,香味浓郁,汁液丰沛”的特点。
安吉白茶自1982年被当地农业局的研究人员发现后,经过4年的探索,通过无性繁殖,栽培出了幼苗。
但由于农民朋友对白茶知识的缺乏及宣传力度的不到位等原因,农民并不都支持白茶的耕种。
最后政府坚持“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则,通过补贴和培训等措施,几经周折,终于使白茶获得了好的发展。
直至2012年,在安吉县的白茶种植面积达到116.6平方千米,年产量786吨,产值7.35 亿元,安吉白茶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935元,增收比重占据了全县农民人均总收入的近30%。
而如今,安吉白茶已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2.绿色营销策略简述随着现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简单的物质享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更健康、自然的生活品质。
基于消费者这种心理,一批批绿色产业应运而生。
那么,对企业而言,绿色营销的概念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它打破了传统的营销格局。
关于绿色营销的概念和模式,许多专家学者都有定论,从他们的定论中,笔者总结出绿色营销策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以环境保护为宗旨,二是以绿色文化为价值导向,三是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营销的出发点。
只有将环保、消费者、文化、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是真正做到绿色营销。
白叶一号安吉白茶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白叶一号(安吉白茶)高产栽培技术分析摘要:近年来,“白叶一号”在我国种植十分广泛。
在春季“白叶一号”新萌发的芽叶呈现白色,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又恢复成绿色。
它具有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特性,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将简单介绍“白叶一号”的特点,对其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安吉白茶;栽培技术;生态控草;日常养护“白叶一号”受到早春低温的影响,白叶一号新发的嫩芽呈现白色,是一种珍稀白化无性系茶树品种。
它发源于浙江省安吉县,从一株百年老白茶树上采摘新梢经组织培养繁育而成,因此又称为安吉白茶。
以安吉白茶作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茶叶,色如白玉,香高清纯,味醇鲜爽,汤色明净,叶底鲜亮,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由于该茶产量较少,相对售价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因此,研究白叶一号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安吉白茶特性安吉白茶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属于一种罕见的“低温敏感型”变异茶种,其敏感温度为23℃。
当安吉白茶处于特定的温度环境下,其茶叶受到温度的影响,叶绿色无法合成,会导致叶片变成白色,同时使得茶树中的可溶性蛋白发生水解,使得氨基酸的含量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
根据有关科学测试,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达6.19%至11.6%,几乎为普通茶叶的3至4倍,其茶多酚含量则为10.7%,大约为普通茶叶的50%。
如果选用安吉白茶春梢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制作的茶叶,茶叶呈现色如白玉,香高清纯,味醇鲜爽,汤色明净,叶底鲜亮,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二、安吉白茶栽培技术贵州省德江县在产业扶贫上,去除玉米高库存的农业供给改革主线,因地制宜的引导农户在非优势区域调减玉米种植密集,重点推进农业中介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等高效益的作物。
结合德江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引入安吉白茶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为了有效的缩短“安吉白茶”幼年期的时间,提升茶叶园区的产量,重点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1.移栽前准备和其他茶树一样,安吉白茶也属于深根作物,不同点在于其属于低温敏感性茶树。
安吉白茶功效有哪些

安吉白茶功效有哪些
安吉白茶内含有的营养成份高于其它绿茶,经生化测定,氨基酸含量高达6%10%左右,比其它绿茶高二至四倍,茶多酚含量10.7%,比其它绿茶低一半,叶绿素含量甚低。
那么安吉白茶功效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坚忍牙齿
茶叶中含氟量较下,那对防备蛀牙,护齿、脆齿,皆是无益的。
2、防辐射
茶叶中的脂多糖具有防辐射成果。
接收放射性物资锶90 和钴60 迫害的本领
3、降血压
茶叶减工构成的a 一氨基丁酸具有降血压的做用。
4、解毒
神农尝百草,逢七十两毒,得茶而解之
5、抗癌
绿茶中的多酚类化开物可以对一种介入特定癌症构成的份子起到抑建造用。
6、肥身
英国一份营养查询拜访成果显现,持久享用下战书茶的女人更修长据领会,茶含有脂肪酸除脂解腻。
7、防口腔异味
茶叶中所露的单宁酸具有杀菌感化,能阻挠食品渣屑繁衍细菌,从而有用天避免心腔同味。
8、中途夭折
茶叶中微量元素锰、锌、硒,维生素c、p、e 及茶多酚类物资,。
安吉白茶科普性论文

安吉白茶,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安吉白茶外形挺直略扁,形如兰蕙;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叶芽如金镶碧鞘,内裹银箭,十分可人。
冲泡后,清香高扬且持久。
滋味鲜爽,饮毕,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
叶底嫩绿明亮,芽叶朵朵可辨。
2004年4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安吉白茶”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茶品特点安吉白茶属绿茶类,按绿茶加工原理并根据安吉白茶自身的品质特性。
安吉白茶外形形似凤羽,色泽翠绿间黄,光亮油润,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叶白脉翠,安吉白茶富含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在5—10.6%,高于普通绿茶3-4倍,多酚类少与其他的绿茶,所以安吉白茶滋味特别鲜爽,没有苦涩味。
历史渊源安吉最早于1930年在孝丰镇的马铃冈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枝头所抽之嫩叶色白如玉,焙后微黄,为当地金光寺庙产”(《县志》),后不知所终。
安吉白茶树为茶树的变种。
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在“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色。
1982年,浙江农业资源普查时,在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800米的高山上又发现一株百年以上白茶树,嫩叶纯白,仅主脉呈微绿色,很少结籽,后育成“白叶一号”品种。
[1]当时县林科所的技术人员刘益民、程雅谷等在4月4日剪取插穗繁育成功。
至1996年已发展到1000亩,可以采制的只有200亩,年产干茶不足千斤。
因其氨基酸含量高出一般茶一倍,为6.19%—6.92%,茶多酚10.7%,在1989年浙江省第二届斗茶会上以“玉凤”茶名获99分的最高分,次年又获99.3分,1991年再获浙江省一类名茶奖。
产地环境安吉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总特征是: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全县年降雨量2003.4毫米,年日照时数1762.5小时,年平均气温17.0℃。
安吉县境内天目山脉自西南入境,分东西两支环抱县境两侧,呈三面环山,中间凹陷,东北开口的“畚箕形”的辐聚状盆地地形。
名茶介绍—安吉白茶

名茶介绍—安吉白茶安吉县,位于浙江省北部,这里山川隽秀,绿水长流,是中国著名的竹子之乡。
安吉白茶,为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
白茶为六大茶类之一。
但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产品性状:安吉白茶(白叶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其阈值约在23℃。
茶树产“白茶”时间很短,通常仅一个月左右。
以原产地浙江安吉为例,春季,因叶绿素缺失,在清明前萌发的嫩芽为白色。
在谷雨前,色渐淡,多数呈玉白色。
雨后至夏至前,逐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叶。
至夏,芽叶恢复为全绿,与一般绿茶无异。
正因为神奇的安吉白茶是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加工和制作的,所以茶叶经瀹泡后,其叶底也呈现玉白色,这是安吉白茶特有的性状历史溯源动植物的白化历来罕见并作灵物瑞兆看待。
佛教中有白雀与白猿听经的故事,白蛇、白龟成为神话故事主角,今有发现也必然报道。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北宋庆历(1041-1048年)年间:“白叶茶,芽叶如纸,民间大重,以为茶瑞。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簿,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
”北宋皇帝在说了白茶可贵之后又说:“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为常品。
”自有这个记载一直到明代的350多年中,没有再发现过白茶。
因此,安吉的白茶,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空白,弥足珍奇。
安吉最早于1930年在孝丰镇的马铃冈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枝头所抽之嫩叶色白如玉,焙后微黄,为当地金光寺庙产”(《县志》),后不知所终。
安吉白茶树为茶树的变种,极为稀有。
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在“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色。
如此珍奇的茶树品种,孕育出品质超群绝伦、卓而不群的安吉白茶,使中国的茶类百花园更为多姿多彩。
1982年,在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800米的高山上又发现一株百年以上白茶树,嫩叶纯白,仅主脉呈微绿色,很少结籽。
不同产地白叶1号茶叶的品质比较

收稿日期:2021-06-01作者简介:骆勇华(1980 ),男,浙江安吉人,农民助理技师,从事安吉白茶生产㊁加工㊁研发工作,E-mail:154878331@㊂通信作者:罗列万(1963 ),男,浙江慈溪人,学士,研究员,从事茶产业管理与技术推广工作,E-mail:34351410@㊂文献著录格式:骆勇华,冯海强,罗列万.不同产地白叶1号茶叶的品质比较[J].浙江农业科学,2021,62(8):1524-1527.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819不同产地白叶1号茶叶的品质比较骆勇华1,2,冯海强3,罗列万3∗(1.浙江安吉骆茗茶业有限公司,浙江安吉㊀313300;2.浙江农艺师学院,浙江杭州㊀310021;3.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㊀310020)㊀㊀摘㊀要:为加速白叶1号品种推广,开展对茶叶不同种植区㊁生产基地朝向㊁采摘茶叶等级等因素的试验,测定对茶叶内含成分㊁感官审评等品质的影响㊂结果表明:白叶1号茶叶品质与氨基酸含量㊁茶多酚含量㊁酚氨比㊁儿茶素含量㊁酯型儿茶素含量呈正相关性;不同茶叶等级㊁不同产地㊁生产基地的朝向影响白叶1号的细嫩度及理化成分,对茶叶品质有一定的影响㊂关键词:安吉;白叶1号;茶叶等级;产地;朝向;内含成分中图分类号:S571.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1)08-1524-04㊀㊀白叶1号是20世纪80年代在安吉县发现的一个白化叶特异品种,因其氨基酸含量高㊁成茶 叶白㊁脉绿㊁香郁㊁味醇 ,在绿茶行业迅速崛起[1],创造了 一个品种成就一个产业(安吉白茶) 的成功案例㊂先后被贵州㊁江西㊁湖北㊁四川等地规模化推广种植,全国种植面积近26.67万hm 2,超过浙江全省茶园总面积[2],成为各地产业助力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㊂随着安吉白茶的崛起和白叶1号品种的广泛种植,对白叶1号的研究日益增多㊂李素芳等[3]㊁王世斌[4]㊁陆建良等[5]分别对白叶1号关键的返白过程中氨基酸㊁叶绿素㊁酶活性和内含成分变化进行了分析,邵济波等[6]对川㊁浙两地白叶1号生化成分进行了比较㊂作者公司多年来种植白叶1号的实践表明,不同产地㊁不同朝向基地茶叶生长速度㊁品质有所不同,因此,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不同茶叶等级㊁产地㊁基地朝向的白叶1号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做精做优安吉白茶提供数据参考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㊀㊀由浙江安吉骆茗茶业有限公司提供㊂在2021年4月1日同日取该等级鲜叶做等级原料分析,当日鲜叶等级为一级到特级,以半级差取特级㊁一级上㊁一级下3个原料;在4月1 3日取湖州白叶1号主要产地安吉县溪龙乡㊁递铺镇(石角村)㊁昆铜乡及长兴市和平镇等4个白叶1号核心产地的原料做产地分析;在4月1日取安吉县递铺镇石角村朝阳㊁背阴典型地块的原料做基地朝向分析㊂1.2㊀方法1.2.1㊀样品处理㊀㊀参照GB /T 20354 2006中凤形安吉白茶工艺,经摊青ң杀青ң理条(二次)ң初烘ң抛光ң焙干方式加工㊂1.2.2㊀鲜叶组分测定㊀㊀取鲜叶50g,人工分拣成单芽㊁一芽一叶㊁一芽二叶㊁一芽三叶及以上㊁单片㊁对荚叶㊁碎杂,分别计算各类组分平均质量及比重㊂1.2.3㊀感官审评㊀㊀感官审评参照GB /T 23776 2018㊂1.2.4㊀理化成分检测㊀㊀水浸出物含量的测定参照GB /T 8305 2013;咖啡碱含量的测定参照GB /T 8312 2013;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测定参照GB /T 8313 2018;氨基酸总量的测定参照GB /T 8314 2013㊂1.3㊀数据分析㊀㊀采用SPSS 21.0作数据显著性差异分析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不同等级原料鲜叶组分与理化成分分析㊀㊀不同等级原料鲜叶组分如表1所示㊂一芽一叶㊁一芽二叶的比重均占90%以上,这是安吉白茶采摘标准要求,表明白叶1号返白现象出现在一芽一叶初展之后㊂三种等级中,呈现特级组分以一芽二叶为主㊁均重显著小于一级原料,一级上以一芽一叶为主㊁一级下以一芽二叶为主,一级上与一级下主要组分间均重无显著差异㊂说明特级与一级原料差距主要在细嫩度,一级原料之间差距主要是组分的变化;而特级原料组成一芽一叶比例显著少于一级上,可能是采摘时间距正式开采(3月22日)已达9d,以一芽一叶为主的前期特级原料已采摘所致㊂表1㊀不同等级鲜叶组分等级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以上单片对夹叶碎杂特级比重/%0.74ʃ0.70ab33.69ʃ13.22b59.05ʃ11.76a 2.61ʃ1.31a 3.36ʃ0.75a0.89ʃ0.00a0.37ʃ0.10a 一级上比重/% 1.71ʃ0.07a59.59ʃ3.28a32.67ʃ1.70b 3.14ʃ0.00a 4.52ʃ0.40a0.76ʃ0.00a0.31ʃ0.24a 一级下比重/%0.58ʃ0.21b41.35ʃ8.69ab50.75ʃ7.92ab 3.34ʃ0.79a 3.48ʃ0.78a0.75ʃ0.34a-特级均重/g0.05ʃ0.02a0.09ʃ0.01b0.13ʃ0.01b0.14ʃ0.02a0.03ʃ0.00b0.06ʃ0.06a-一级上均重/g0.06ʃ0.02a0.11ʃ0.01a0.15ʃ0.01ab0.23ʃ0.00a0.05ʃ0.01a0.11ʃ0.00a-一级下均重/g0.04ʃ0.02a0.11ʃ0.01a0.16ʃ0.01a0.22ʃ0.09a0.05ʃ0.01a0.11ʃ0.07a-㊀㊀注:-指无数据㊂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比重或均重组间差异显著(P<0.05)㊂㊀㊀不同等级原料理化成分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㊂主要成分组成上特级的茶多酚含量㊁儿茶素含量㊁酚氨比显著较低,氨基酸含量显著较高,一级上㊁一级下等之间除一级下黄酮含量显著较低外其他无显著差异;三者间咖啡碱含量无显著差异㊂即特级所制茶叶涩味更轻㊁鲜爽度更好㊂在儿茶素组成上,一级原料EGCG含量显著高于特级;酯型儿茶素约为简单儿茶素的3~4倍;一级原料酯型儿茶素显著高于特级原料,且酯型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的比值也高于特级原料㊂在氨基酸组分上,天门冬氨酸等8种组分无显著差异;茶氨酸等12种组分特级原料显著高于一级,其中仅茶氨酸㊁精氨酸2种一级上等显著高于一级下等㊂表2㊀不同等级原料的理化成分成分特级一级上一级下主要成分水浸出物/%43.3444.4345.14茶多酚/%18.50ʃ0.27b21.56ʃ0.55a20.33ʃ0.58a 氨基酸/% 5.67ʃ0.16a 4.40ʃ0.08b 4.19ʃ0.02b酚氨比 3.27ʃ0.02b 4.90ʃ0.06a 4.86ʃ0.16a 咖啡碱/% 2.71ʃ0.04a 2.78ʃ0.07a 2.76ʃ0.08a 儿茶素/%8.56ʃ0.27b11.05ʃ0.38a10.34ʃ0.6a 儿茶素组成EGCE/(mg㊃g-1)52.50ʃ1.74b70.25ʃ2.58a66.85ʃ4.17a 酯型儿茶素64.42ʃ2.35b86.65ʃ3.22a83.02ʃ5.23a 简单儿茶素22.18ʃ0.53b24.72ʃ0.26a21.11ʃ0.62b 酯型/简单值 2.90 3.13 3.93茶氨酸19.74ʃ1.00a14.96ʃ0.85b11.95ʃ0.57c 精氨酸 3.37ʃ0.36a 1.23ʃ0.05b 3.19ʃ0.16a 谷氨酸 3.90ʃ0.28a 2.80ʃ0.03b 3.20ʃ0.20b 天门冬酰胺0.26ʃ0.08a0.09ʃ0.01b0.09ʃ0.01b 谷氨酰胺 4.57ʃ0.38a 2.56ʃ0.07b 3.18ʃ0.30b 缬氨酸0.59ʃ0.02a0.45ʃ0.02b0.41ʃ0.00b 蛋氨酸0.21ʃ0.00a0.15ʃ0.02b0.14ʃ0.01b 色氨酸0.39ʃ0.04a0.32ʃ0.02ab0.29ʃ0.01b 苯丙氨酸0.67ʃ0.08a0.44ʃ0.01b0.37ʃ0.01b 异亮氨酸0.27ʃ0.00a0.20ʃ0.03b0.16ʃ0.01b 亮氨酸0.41ʃ0.00a0.26ʃ0.04b0.21ʃ0.02b 赖氨酸 2.34ʃ0.22a 1.99ʃ0.08b 2.16ʃ0.18b 天门冬氨酸 2.34ʃ0.22a 1.99ʃ0.08a 2.16ʃ0.18a 丝氨酸 1.56ʃ0.08a 1.56ʃ0.23a 1.37ʃ0.11a 组氨酸0.00ʃ0.00a0.00ʃ0.00a0.00ʃ0.00a 甘氨酸0.56ʃ0.02a0.63ʃ0.04a0.53ʃ0.04a 苏氨酸0.84ʃ0.04a0.76ʃ0.09a0.70ʃ0.07a 丙氨酸0.80ʃ0.05a0.74ʃ0.08a0.69ʃ0.06a 氨基丁酸0.00ʃ0.00a0.00ʃ0.00a0.00ʃ0.00a 酪氨酸0.13ʃ0.02a0.13ʃ0.03a0.10ʃ0.00a ㊀㊀注:同行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㊂水浸出物因茶样不足未做重复㊂表3㊁5㊁7同㊂㊀㊀综上所述,在三种等级中,茶叶越嫩,氨基酸含量越高㊁酚氨比越低㊁酯型儿茶素占比越少,滋味更鲜爽㊁涩味更轻;一级上与一级下等间理化成分差异较小;氨基酸组分含量与氨基酸总量对茶叶品质影响一致,后续比较不再分析氨基酸各组分含量㊂2.2㊀不同产地鲜叶组分、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分析㊀㊀对4个产地鲜叶组分如表3所示㊂比重和均重趋势一致,石角原料一芽一叶为主㊁均重最小;昆铜㊁和平原料次之,且相互间无显著差异;溪龙原料以一芽二叶为主㊁均重最大㊂整体按细嫩排序为石角>昆铜ʈ和平>溪龙,与4地纬度位置不对应,可能为产地小气候和土壤因素㊂对4个产地所制茶样感官审评如表4所示㊂石角茶叶除汤色得分略低外,其余感官品质得分均高于其他3个地块的茶叶,尤其是香气和滋味;溪龙茶叶色泽较深㊁嫩度较差,但香气和滋味较优;长兴和平的茶叶外形和叶底较溪龙茶叶好,但香气和滋味略低于溪龙茶叶;昆铜茶叶的外形和叶底都较好,但有微闷㊁红变㊂表3㊀4个产地不同等级鲜叶组分等级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以上单片对夹叶碎杂安吉石角比重/% 1.80ʃ0.13a51.59ʃ0.13a44.13ʃ0.89b0.62ʃ0.87c 1.71ʃ0.17b0.00ʃ0.00a0.15ʃ0.15b 安吉溪龙比重/% 1.79ʃ0.85a25.20ʃ1.46c61.52ʃ0.06a 4.68ʃ0.81a 5.01ʃ1.48a0.24ʃ0.34a 1.56ʃ1.24a 安吉昆铜比重/% 2.49ʃ0.23a47.95ʃ3.24b45.34ʃ4.51b 1.04ʃ0.02bc 2.83ʃ0.61ab0.10ʃ0.14a0.25ʃ0.26b 长兴和平比重/% 2.05ʃ0.98a44.82ʃ2.45bc46.65ʃ5.22b 2.02ʃ0.46b 3.36ʃ1.30ab0.20ʃ0.28a0.91ʃ0.25ab 安吉石角均重/g0.03ʃ0.01a0.07ʃ0.00b0.11ʃ0.00b0.15ʃ0.00a0.01ʃ0.00c--安吉溪龙均重/g0.04ʃ0.02a0.12ʃ0.01a0.18ʃ0.00a0.30ʃ0.05a0.04ʃ0.00a0.07ʃ0.00a-安吉昆铜均重/g0.04ʃ0.00a0.08ʃ0.00b0.12ʃ0.00b0.23ʃ0.11a0.02ʃ0.00b0.03ʃ0.03b-长兴和平均重/g0.04ʃ0.02a0.09ʃ0.01b0.12ʃ0.01b0.18ʃ0.07a0.04ʃ0.00a0.06ʃ0.00a-㊀㊀注:-指无数据㊂表4㊀4个产地原料制茶叶感官品质比较产地总得分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评语得分评语得分评语得分评语得分评语得分安吉石角93.9嫩绿带鹅黄,鲜润94.5浅嫩绿,清澈明亮93.0清鲜嫩爽,微有花香(细腻)94.0甘和,甜润94.0嫩厚成朵,鲜亮93.0安吉溪龙90.0稍松,翠绿,尚润86.595.0较清高,鲜爽93.0清鲜,甘和,微青90.0尚嫩厚成朵,较鲜亮86.5安吉昆铜89.4嫩绿鲜活,较匀整,嫩绿稍带鹅黄91.092.0较高爽,微闷90.0尚甘醇,较鲜爽,微闷86.0较嫩厚成朵,较鲜亮,略有红叶91.0长兴和平90.3稍松,鲜绿稍带鹅黄,尚润90.094.0清鲜,嫩,爽92.0清鲜,甘和88.0嫩厚成朵,鲜亮90.0㊀㊀对4个产地所制茶样理化成分检测结果如表5所示㊂在主要成分上,石角茶叶的茶多酚含量最低,氨基酸含量略低于昆铜茶叶,但酚氨比仍为最低;溪龙茶叶的茶多酚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较低,酚氨比最高;昆铜茶叶的茶多酚㊁氨基酸含量均较高,酚氨比较低;和平茶叶茶多酚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较低,酚氨比较高;另昆铜茶叶的咖啡碱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㊂在儿茶素组成上,整体呈EGCG含量㊁酯型儿茶素含量石角ʈ昆铜<和平<溪龙趋势;酯形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比值,角石最小,其他3个产地差距很小㊂表5㊀4个产地原料的理化成分项目安吉石角安吉溪龙安吉昆铜长兴和平主要成分水浸出物/%44.7544.6247.6146.59㊀茶多酚/%17.97ʃ0.30b20.23ʃ0.23a20.78ʃ0.68a19.42ʃ0.18ab ㊀氨基酸/% 6.07ʃ0.07ab 4.96ʃ0.08b 6.51ʃ0.20a 5.20ʃ0.82b ㊀酚氨比 2.96ʃ0.07b 4.08ʃ0.09a 3.19ʃ0.03ab 3.79ʃ0.46ab ㊀咖啡碱/% 2.67ʃ0.05b 2.73ʃ0.02b 2.97ʃ0.13a 2.74ʃ0.05b ㊀儿茶素/%8.97ʃ0.39ab9.75ʃ0.09a8.19ʃ0.31b9.37ʃ0.39a 儿茶素组成EGCG/(mg㊃g-1)54.52ʃ2.92bc63.25ʃ0.72a52.47ʃ2.07c60.28ʃ3.35ab ㊀酯型儿茶素EGCG/(mg㊃g-1)66.99ʃ3.22bc76.33ʃ0.91a65.42ʃ2.63c73.54ʃ3.08ab ㊀简单儿茶素EGCG/(mg㊃g-1)24.11ʃ0.89a22.19ʃ0.22ab18.16ʃ0.51c21.03ʃ1.05b ㊀酯型/简单值 2.78 3.44 3.60 3.50㊀㊀综上所述,石角原料最细嫩,高氨基酸㊁低茶多酚㊁酚氨比最低,品质最好;昆铜㊁和平原料细嫩度相近,而昆铜原料理化成分更好,但因制样失误而感官品质不佳;溪龙原料相对最成熟,品质得分最低㊂4个产地原料品质与EGCG含量㊁酯型儿茶素含量呈明显负相关,与酯形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的比值无明显相关性㊂2.3㊀种茶基地不同朝向原料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分析㊀㊀种茶基地不同朝向原料制茶样感官审评如表6所示㊂背阴生长茶叶在色泽和滋味上好于朝阳茶叶,白化表现更多㊁滋味更甘爽,朝阳茶叶更偏绿;朝阳茶叶香气更嫩爽㊂总分上背阴生长茶叶略高于朝阳生长茶叶㊂表6㊀种茶基地不同朝向原料制茶叶感官品质比较产地总得分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评语色泽分形状分嫩度分评语得分评语得分评语得分评语色泽分嫩度分朝阳90.8较紧,绿较润88.092.094.0浅嫩绿,清澈明亮92.0嫩较爽,火工足,微闷91.0较醇爽,微糙,微闷89.0嫩绿鲜亮92.094.0背阴91.1较紧,嫩绿稍带鹅黄(稍偏暗)90.092.094.0浅嫩绿,清澈明亮92.0较高,微闷89.0尚醇厚,较甘爽91.0叶白脉绿,鲜亮93.094.0㊀㊀注:外形总分为色泽分㊁形状分㊁嫩度分的平均分,叶底总分为色泽分和嫩度分的平均分㊂㊀㊀种茶基地不同朝向原料制茶样理化成分检测结果如表7所示㊂朝阳生长茶叶中氨基酸高㊁茶多酚含量低㊁酚氨比低㊁EGCG含量低㊁酯型儿茶素含量低,多项理化成分指标差异均显著于背阴生长的茶叶㊂表7㊀种茶基地不同朝向茶叶原料的理化成分成分朝阳背阴主要成分水浸出物/%46.26ʃ0.25a43.28ʃ1.69a ㊀茶多酚/%19.65ʃ0.27b20.46ʃ0.98a ㊀氨基酸/% 6.45ʃ0.20a 5.87ʃ0.06a ㊀酚氨比 3.05ʃ0.11b 3.48ʃ0.14a ㊀咖啡碱/% 2.82ʃ0.06a 2.82ʃ0.00a ㊀儿茶素/%8.61ʃ0.25b9.31ʃ0.13a 儿茶素组成EGCG/(mg㊃g-1)52.33ʃ0.88b55.59ʃ0.79a ㊀酯型儿茶素/(mg㊃g-1)66.87ʃ1.19b71.23ʃ1.16a ㊀㊀综上所述,结合评语中朝阳生长茶叶火工足㊁微闷㊁微糙评语,推断有制作原因导致了香气滋味的失分;朝阳茶叶优于内质,而背阴茶叶则优于白化与色泽㊂3 小结与讨论白叶1号茶叶品质与氨基酸含量㊁茶多酚含量㊁酚氨比㊁EGCE含量㊁酯型儿茶素含量呈正相关性,不同等级㊁不同产地㊁不同朝向的白叶1号原料,细嫩度及上述理化成分含量不同,对茶叶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㊂3种等级原料中,特级比一级细(均重),上等比下等嫩(成分比重),品质特级优于一级,上等优于下等,即在细嫩度中,细的因素优于嫩的因素㊂4个不同产地中,安吉石角原料最细嫩㊁品质最好;安吉昆铜㊁长兴㊁和平细嫩度相近,但安吉昆铜品质更佳;安吉溪龙原料相对成熟㊁品质得分最低,可能是产地小气候和土壤原因㊂种茶基地朝向不同茶叶品质各异,朝阳茶叶优于内质,而背阴茶叶则优于白化与色泽㊂本文试验结果显示,白叶1号茶叶品质与氨基酸各组分含量㊁简单儿茶素含量㊁酯形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的比值表现无明显相关性㊂参考文献:[1]㊀谢文钢,邵济波,韩楠,等.白叶一号茶叶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J].蚕桑茶叶通讯,2011(5):22-25. [2]㊀李强,项建,郑国杨,等.我国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推广与产业化发展探析[J].中国茶叶,2020,42(9):52-57.[3]㊀李素芳,成浩,虞富莲.白叶一号茶叶阶段性返白过程中氨基酸的变化[J].茶叶科学,1996(2):75-76. [4]㊀王世斌.白叶一号茶叶叶绿素含量的规律性研究[J].浙江农业学,2011(6):1269-1272.[5]㊀陆建良,梁月荣,倪雪华.白叶一号茶叶阶段性返白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9,25(3):245-247.[6]㊀邵济波,唐茜,周晓兰,等.四川引种白叶一号茶叶主要生化成分分析[J].食品科学,2012,33(16):179-183.(责任编辑:袁醉敏)。
认识安吉白茶的专用茶树品种

认识安吉白茶的专用茶树品种文|陈亮
按《地理标志产品 安吉白茶(GB/T 20354)》规定,安吉白茶是浙江省安吉县现辖行政区域内,采自‘白叶1号’鲜叶,经加工而成并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的绿茶类茶叶。
‘白叶1号’是我国第一个珍稀白化茶树品种,因叶白脉翠、相对高氨基酸低茶
‘白叶1号’的选育过程
1979年,浙江省农业厅全面组织开展茶树良种选种繁育工作,安吉县林业局茶叶服务站及乡镇科技人员组成调查组,再次发现原先有记载的安吉“白茶祖”古茶树(时称“大溪白茶”),并提出保护、繁育建议。
安吉白茶 图片来源:安吉发布
1998年无性系品种‘安吉白茶’通过了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浙品认字第235号。
2004年,安吉白茶申报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过程中,因产品名与品种名不能重复,所以将‘安吉白茶’品种更名为‘白叶1号’。
2013-2018年,‘白叶1号’参加了第五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试验地点为浙江、湖北、安徽和河南。
‘白叶1号’品种特征特性生化成分、品质、产量和抗性等重新进行观测记载和测试分析,经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种子站审核后,农业农村部于2022年9月21日第[603]号公告其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茶树(2022)330046。
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
树姿半开张,生长势中,分枝部位中,分枝密度中。
叶片向上着生,叶片窄椭圆形,叶片长9.20厘米,叶片宽3.50厘米;叶色中绿;叶片先端形状
费者对优质茶叶的需求。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蝾
量
0 .8 80 8 2 0 .4 O 1 l . 3 O .4 1 . 3 2 o 7 1 O - 8 0 . 8 9 1 l . 1 1O 1 1 12 1 -5
安 吉 白茶 叶绿 素含量 较低 ,随着 时 间的变化 逐步增
王 世 斌
( 陵科 技 学 院 ,江 苏 南京 金 20 3 ) 10 8
摘
要 :该 研 究 通 过 对 不 同时 期 、不 同 部 位 的 安 吉 自 茶 新 梢 叶 片 的 叶绿 素 含 量 的测 定 ,分 析 1年 中 其 含 量
随 时 间 的变 化 情 况 以及 与 叶 色 、气 温 的 关 系 。 结 果 表 明 , 春 季 安 吉 白茶 各 部 位 叶 片 的 叶 绿 素 含 量 均 较 低 ,随 着
均 温度 达 l 9℃ 以上 时 ,叶色慢 慢及残渣 数次 ,最后 连 同残 渣一起 倒入漏 斗 中 。
用滴 管吸 取 乙醇 ,将滤 纸上 的叶绿 体色 素全部
洗入 容量 瓶 中 ,直至 滤纸 和残渣 中无绿 色为止 ,最 后 用 乙醇 定容 至 2 ,摇匀 。 5mL 把 叶绿 体色 素 提取 液 倒 入光 径 1e 的 比色杯 m 内 ,以 9 % 乙 醇 为 空 白 , 在 波 长 6 5 6 9 5 6, 4,
12 4 ,16 55和 2 0 09m .4 5 .0 . 3 g・ ~,分别 是 3月 g 底 叶片含量 的 2 8 . . ,2 0和 16倍 。 .
从 图 2看 出 ,安 吉 白茶 叶 绿 素 含 量 在 7月 至 1 之 间 ,第 1 0月 ,3和 5叶叶绿 素 含 量变 化 是 缓慢 上 升 ,到 1 0月 1 1日第 1 ,5叶含量 较 高 ,达 到 ,3
图 1 3— 6月安 吉 白茶 的叶绿 素含 量变化
黼
蝾 古
电镜观测 ,进 入返 白期后 ,叶 肉细 胞 叶绿 体 内基粒
王斌安 白叶素量规性究 世 :吉 茶 绿 含 的 律 研
表 3 不 同季节平 均 叶绿 素含 量 变化
争 D
圃
塑
季 节
鲁
咖
抽
{{ 脯
作者简介 :王世斌 (9 3一) 16 ,男 ,高级农艺师 ,从事茶学生产 、教学和科研工作 。E m i s@j.d .f - al b i eu e 。 :w t t
固
12 2 .. 步骤
渺 学 种 21第 期 江 学 0 年 6 1
从 表 1可 以看 出 ,安吉 白茶新 梢第 3叶 叶绿 素 含量增 长幅度 较大 时 的 4月份 ,期 间南京 的 1平均 3
取新 鲜安 吉 白茶 叶片 ,擦净组 织表 面污 物 ,去
掉 中脉 ,剪碎 ,混匀 。 称取 剪碎 的新 鲜 样 品 0 2g . ,共 3份 ,分别 放 人研 钵 中 ,加 少 量 石 英 砂 和 碳 酸 钙 粉及 9 % 乙 醇 5
2~ ,研成 均 浆 ,再 加 乙醇 1 L 3mL 0 m ,继 续研 磨
的多少 受多 种 因素影 响 ,我们 通过测 定安吉 白茶不
同季节 、不 同鲜 叶叶片 叶绿 素含 量 , 旨在探 明其 受 季 节和 叶片影 响 的变 化规 律 ,为提高 安吉 白茶 的加 工 质量 提供 理论依 据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料 与仪器 .
1 1 1 材 料 . .
容量 瓶 、 电子 天 平 棕 色 容 量 瓶 、小 漏 斗 、 定 量 滤
纸 、吸水 纸 、擦 境纸 、滴管 。
1 1 3 药 剂 . .
9 % 乙醇 、石英砂 、碳 酸钙粉 。 5 1 2 方法 与步骤 .
12 1 .. 方 法
生 产能力 ,叶中 的叶绿 素含 量高 ,则可 增强 光合作 用 ,从 而提高 产 量 。但 安 吉 白 茶 的 鲜 叶 叶绿 素
4 0n 7 m下测定 吸光 度 。
Ca = 1 . 5D65— 6 8 4 ; 3 9 6 . 8 D69
表 1 3— 6月安 吉 白茶 的叶绿 素含 量 变化
Cb =24 9 6 , 6 D65—7 3 6 。 . 2 D65
据此即可得到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的浓度 ,二者
无性 繁殖成 活率 高 ,种子繁 殖 。
1 1 2 仪 器 设 备 ..
研钵 、玻璃 棒 、滴 管 、分 光 光 度 计 、 比色 皿 、
素a 、b组成 ,其 含量 是 干重 的 0 2 ~0 8 ,最 .% .%
高可达 1 ,不 同季节 茶树 鲜 叶和 成茶 中叶绿 素 及 % 其 组分 含量存 在较 大差异 ,探 明叶绿 素及其 组分 含 量 随季节 变化 规律 ,对 指 导茶 叶加工 和提 高茶 叶品 质具 有重 要意 义 。叶绿 素是 叶 子 中 的绿 色 色素 , 是植 物 最重要 的色 素 ,它 决定 了植物 的光合 效率 和
含 量及 其变化 规律 的研究很 少见 报道 ,叶绿 素含 量
收 稿 E期 :2 1 -72 t 0 10 -5
采用 比色法 进行 叶绿素含 量 的测定 ,自 21 00年 3月茶芽萌 发起 ,摘取安 吉 白茶新 梢 的第 1叶、第 3
叶和第 5叶进行叶绿素测定 ,每 1 2 0~ 0d测定 1 _ 次。
夏秋 茶为绿 色 ,故 而 安 吉 白茶 生 产 时 只在 春 茶 。 叶 片最 白期 的 日均 气 温 如 果 稳 定 在 1 5℃ 以上 达 1 时 ,之后 叶片便 逐渐 开始 复绿 ,在 早 春气 温 达 0d 1 8℃左 右 ,初 萌 发 的嫩 芽 ,叶 片 带 淡 黄 色 , 日平
呈 玉 白色 ,茎脉翠 绿 ,以 1芽 2叶最 白 ,春茶 后期
至组 织变 白,静 置 3~ i。 5r n a 取滤 纸 1张 ,置漏 斗 中 ,用 乙醇湿 润 ,沿玻棒
把 提取液 倒 人 漏 斗 中 ,过 滤 到 2 L棕 色 容 量 瓶 5m
随气 温升 高 ,光 照 增 强 ,叶 色逐 渐 转 为 绿 白 相 间 ,
澎) J中 21第 期 f - 学 0年 ’ l: 右 1 6
文献 著 录 格 式 :王世 斌 .安 吉 白茶 叶 绿 素含 量 的规 律 性 研 究 [ ] 浙 江 农 业科 学 ,2 1 ( ) 2 9—17 J. 0 1 6 :16 22
固
安 吉 白茶 叶绿 素 含量 的规 律性 研究
中 图分 类号 :S5 1 1 7 .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2 — 1 ( 0 1 0 . 6 . 5 89 7 2 1 ) 6 1 90 0 2 3
安吉 白茶 ( 名 白叶 1号 ) 是 浙 江省 科 技 人 现 员在 上世 纪 8 0年 代 利 用稀 有 的 茶树 品种 资 源选 育 成功 的珍 贵 的茶 叶新 品种 ,19 9 8年 经 浙 江 省 农 植 物 品种 审定 委员 会 认 定 为省 级 良种 。经 生化 测 定 , 氨基 酸含量 高达 6 以上 ,比普 通 茶 高 出 2— % 3倍 , 茶 多酚 含量 1 % 左 右 , 比普 通 品种 低 1倍 ,其 芽 0 叶的 叶绿 素 含 量 甚 低 。近 年 来 安 吉 白茶 投 放 市 场 后 ,深 受消 费者 的青 睐 。
叶绿素是 地球 上最重 要 的光 合 色素 ,它是植 物 体 进行 光合作 用 、进行第 一性 生产 的重要 物质 ,叶 绿 素含 量能 间接反 映植 物 的生 长状 况与光 合作用 能 力 I ,叶绿 素是 构成绿 茶 品质 中干茶 和 叶底 绿 色 3 的主要 色素 ,叶绿 素及其 转化衍 生 物也是 构成茶 汤 绿 色 的色 素 之 一 ,色 泽 是 判 定 名 优 绿 茶 品 质 优
安 吉 白茶 ,种植 于南 京市栖 霞 区金 陵科 技学 院校 内
基 地 ,选 取 安 吉 白茶 新 梢 不 同 时 期 不 同 部 位 叶片 ( 1叶 、第 3叶和第 5叶 ) 作 为试 验 材料 。安 吉 第
白茶茶树 属灌木 型 ,中叶类 ,叶片斜上 生 ,叶呈狭 长椭 圆形 ,中芽种 ,新芽 叶呈 白玉 ,叶质薄 ,脉浅 绿 色 ,芽 叶 内卷 ,形 似 兰花 状 ,开 花 多而 结 实 少 ,
气 温 ( 据 来 自中 国气 象 科 学 数 据 公 享 服 务 网 ) 数
逐 步上 升 ,且 在 2 0℃ 以下 ,叶色 变 化 也 很 明 显 , 4月上 、中旬 呈 白 色 ,4月 底 叶 片 变 为 绿 白 相 间 ,
5月 中旬 叶片呈 绿色 。安吉 白茶 早 春 幼嫩 芽 叶 失绿
份 起相 差较 大 ,之 后相 差数量 相对稳 定 。 2 2 7—1 . 2月安 吉 白茶 叶绿素 含量 变化
从 图 1中看 出 ,随着 时间 的变 化 ,安吉 白茶新 梢第 1 ,3叶 的叶绿素 含量在 4月 1 9日较 低 ,随后 均逐 步增 大 ,而 第 1叶 的 叶 绿 素 含 量 变 化 幅度 较 小 ,第 3叶 的叶绿 素含 量 在 4月份 增 长 幅度 较 大 , 进入 5月 份直 到 6月底 增长 幅度很 小 ,第 5叶相对 较高 ;到 6月底 ,第 1 ,5叶 的叶绿 素含量 达 到 ,3
劣 的重 要 标 准 之 一 ,在 茶 叶感 官 审 评 中色 泽 ( 干 茶 色泽 、汤 色 、 叶底 ) 占 了较 大 权 重 ,而 叶 绿 素 又是形 成绿 茶干茶 色泽 和叶底颜 色 的主要 物质 ,对 茶 叶 品质影 响很大 。茶树 鲜 叶中叶绿 素 主要 是 叶绿
20 0 7年 秋 季 从 浙 江省 杭 州 市 引 进 的茶 树 品种
之和为总叶绿素 的浓度 ,最后可进一 步求出植物组织 中叶绿 素 的含量 :叶绿 素 的含 量/ g・ ~ = ( 绿 m g 叶 素 的浓度 × 取液体 积 ×稀释倍 数 )/4品鲜 重 。 提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