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化介绍
一文读懂关于畲族的那些历史文化

一文读懂关于畲族的那些历史文化畲族,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语言、服饰、文化、图腾,关于畲族的起源与发展,一些学术专家们总是难有统一说法,而关于畲族的那些历史文化,同样在吸引着民族学研究领域的关注。
关于这个古老的民族,它的历史文化,你知道多少吗?这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畲族历史文化。
畲族起源畲族又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
一千多年来,畲民不畏艰辛险阻,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徙到闽东、浙南、赣东、皖东南等地山区半山区,多居于山区,民风淳朴,居住环境自然优美。
畲族文化畲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山歌是畲族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流传下来的山歌约有1000多篇、四五万行,每逢佳节假日,都能够听到畲民优美动听的嘹亮歌声飞扬在田间地头、山林溪边。
畲族姑娘擅长针织刺绣,彩带和竹编是畲族刺绣中的工艺技术最受赞誉的,畲族姑娘的传统服饰上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的图案,便是自己刺绣而成。
竹编工艺品更是在土产市场享有声誉。
在畲族乡众人皆知,畲乡人的特色产品。
畲族风俗节日畲族人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云集歌场,自晨至暮,对歌盘歌,人们沉浸在热闹欢快的歌海中。
畲族宗教信仰畲族有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信奉猎神自古以来就是畲族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盘瓠是畲族图腾崇拜的物件。
畲族先民把盘瓠描塑成神奇、机智、勇敢的民族英雄,尊崇为畲族的始祖,把有关始祖盘瓠的传说画在布上,制成约40幅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称为“祖图”。
畲族作为中国古老少数民族之一,为我们留下了更多辉煌的历史文化,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于畲族的众多历史文化,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探索。
畲族历史文化资料

畲族历史文化资料哭丧时,眼泪不得滴在死身者上哭丧先为死者梳洗更衣,孝男孝女执陶罐到溪河边,点燃三支香,烧化纸钱唱〈〈买水歌〉〉。
唱完。
向河里舀水,俗称“买水”。
舀水时,死者是男,要舀顺流水,以示男在天;是女,要舀逆流水,以示女居地。
清水舀回后,要放在火炉上暖几分种,用白布在水中浸湿,在死者胸前揩三下,背后揩四下。
死者不论贫富,衣着要新,旧衣和有口袋的衣服以及钱、米和有文字之物不能装殓。
死者着黑色衣服,衣服有单、夹与棉的不同,穿衣以重数计算,一般上身9重,下身3重。
女性则戴上结婚时竹制的三角形头冠。
衣毕,为其理发(一般人病时就已理好头发)或梳头。
这个过程均伴哭歌。
死者梳穿戴完毕,从卧房移到后厅。
用两条板凳、四块木板、一张草席为死者支起一张“灵庆”。
而后,用炉灰裹成10个小粽子,缚在一枝桃枝上,放到遗体的旁边,人殓时扔到河里。
有“祖图”的畲族村,遇上50岁以上的亡者,在其厅堂悬挂“祖图”3天。
吊唁死者,打破哀伤寂寞的局面,增加“红也喜事,白也喜事”的气氛。
死者装殓时间要择海水涨潮时分,忌讳“重丧日”和“三丧日”。
装殓时,丧女哭唱《落棺歌》。
入殓超度:为死者设立灵位,有的用纸扎灵屋、马和钱币等为供品,请和尚,亦称斋公(迷信职业者)和八音乐队,念经做斋,超度亡魂,引入天国,使死者安息,并寄托亲朋的哀思。
一般做一昼夜,多则三天三夜。
在闽东、浙南,一般在山坡侧挖水平墓葬洞穴,用两根圆木垫着,推棺入穴,石块封口。
少数在平地挖穴入棺,俗称“仰天窟”。
一次土葬原墓穴不合理想,或当时找不到理相墓穴,而临时安葬者,一般在三年后择吉日起棺,捡拾先人骨骸装在陶制的金罂之中,另择风水好地作第二次安葬、修建墓地,俗称“二次葬”。
二次土葬在近村山野处建三面墙的屋子,用于停棺,畲语叫“起厂”,在棺木四周打上泥墙,停棺数年后在拾骨装陶罐土葬。
停棺拾骨土葬,应是迁入闽东、浙南之前的古习俗。
停棺拾骨火化土葬畲族有悬葬之俗。
悬葬又称岩葬。
畲族

五、民俗旅游
• 福建福安、宁德“畲族风情旅游节”
四、宗教建筑
• 祖图,又称“盘瓠图”,是畲族信仰的主要标 心之一。畲族把有关始祖盘瓠的传说画在布上, 制成约40幅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称为 “祖图”。畲族民间还有“高皇歌”,记述盘 瓠王不平凡的经历,歌颂其英勇杀敌、繁衍子 孙的丰功伟绩。畲族每年还定期举行隆重的祭 祀,族人共聚祠、悬挂祖图,是早期原始社会 中图腾崇拜的残迹。 • 广东潮州畲族文化民俗村
中国民族民俗 ----畲族
一、历史文化
• 畲族,现有70.96万 人,主 要居住在福建、浙 江两省的广大山 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 安徽 省境内。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 组成 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 散居与杂居特 点。 • 畲族人民早在唐代就在闽、粤、赣交界地区繁 衍生 息。南宋时期“畲民”的族称见于史书。 畲族自称“山 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 客人”。新中国成立后 ,统称为畲族。 • 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大部人 讲当 地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
三、节庆风情
• 三月三:相传唐初畲族英雄雷万兴反抗官府,被 困深山,弹尽粮绝,采乌稔叶充饥,坚持到翌年 三月三,终于胜利,为此三月三成为畲族最隆重 的纪念日。这日家家煮“乌稔饭”,除对歌盘歌 之外,还表演他们传统的“加官舞”、“八仙 舞”、“龙头舞”等。
婚俗:畲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认识后,男方托媒说 亲,经媒人撮合,女方(畲族称“少娘”)就要出 嫁了。畲族少娘出嫁不管愿意与否,在梳妆前都要 以歌当哭,两天两夜的“哭嫁”后举行多种仪式进 轿,抬入男家。拜堂中的“男跪女不跪”更显畲族 婚礼之独特,体现了畲族尊重妇女的优良传统。相 传少娘是高辛帝的公主,故不要下跪。“闹新房” 时男女盘歌,文明而不失诙谐,热烈又不失高雅。
畲族服饰文化

畲族服饰文化摘要: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名族之一,大部分畲族人民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接地区。
在历史的长河中,畲族人民创建了美丽富饶的家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形成了独特的风情。
而畲族服饰更是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直观展示和对本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诠释。
关键词:畲族文化;畲族服饰一、传统畲族服饰文化--凤凰装中国民间服饰,通常有四种习俗惯制,即实用服饰、观赏服饰、礼仪服饰和信仰服饰。
畲族也不例外。
畲族传统服饰,以女性服饰最有特色。
而畲族女性服饰,又以畲族女性的礼仪服饰“凤凰装”,为最有代表性的服饰。
“太公住落凤凰山,荫出子孙万万千。
凤凰正是讨彩鸟,山哈身着凤凰装。
”便是讲述了畲族始祖盘瓠率领族人扺御外敌征战南北,立下赫赫战功,高辛帝就把最疼爱的三公主许配给他,后移居宝地广东凤凰山繁衍生息,三公主酷爱凤凰鸟,遂以传说中的美丽凤凰立为本族人的图腾符号,凡本族人生下女儿,均赐予凤凰装束,世代相传,沿袭至今。
“凤凰装”由服饰和头饰组成,传统的头饰称为“凤冠”,由银钳栏、头面、银金、国铮、奇喜牌、奇喜载、银链、古文钱等组成凤凰翘首的形态。
服饰有上衣、裙子、围身裙、脚绑、鞋等组成。
鳳凰装以黑色和青色为主调,显出庄严朴实、凝重深沉,在装饰上却用色艳丽浓烈的图案形成浓烈鲜明的对比,视觉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
畲族女子的“凤凰装”随着年龄的不同,有严格的区分。
共分大、小、老三种:未婚的畲族女子穿“小凤凰”,头上带着头圈,相对简约,显得单纯、活泼、可爱;已婚的妇女穿”大凤凰“,红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着凤冠。
它是在精制的细竹管外包上红布帕,悬一条30多厘米长3厘米宽的红绫做成的;老年妇女穿着“老凤凰”,头髻较低,衣衣服和腰带的颜色、花纹也较为单一,体现出庄重、沉稳的风采。
(见图1)二、传统畲族服饰文化的与时俱进独特的服饰是一个民族原始的符号和象征,好比无字的书籍和无声的语言,流淌着最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
畲族历史文化

传统中的畲族起源: 畲族历史是中国古代商殷历史中的组成部分,它的始祖叫龙麒。是五帝时期,帝喾的第五 个夫人刘氏娘娘耳中舍虫所变。传说刘氏娘娘耳中有虫三寸。一日因耳中瘙痒,急掏之, 虫被掏出落地变为龙犬,身长一丈五色斑纹,帝见之大喜,赐名龙麒。 高辛帝(帝喾)60年(公元前2637年),北方的燕部落和犬戎部落联盟入侵高辛领地,直接危 及帝都郾师,形式十分严峻。帝出榜征将,“谁能平得番将,愿将三宫主(刘娘娘的继女) 嫁他。”龙麒接榜,出战,第二年,龙麒趁燕王酒醉酣睡,咬死燕王,含颅奔回本营,立 了大功。高辛帝见龙麒平番成功非常高兴,即封为“忠勇王”,择日与三宫主完婚。宫主 见是犬,不愿嫁之,龙麒做人语:“将我放入金钟内,七日后,变为人形。”第六日,宫 主恐其饿死,揭钟观之,见身已成人形,头尚未完整,无奈何与其洞房。 龙麒与三宫主婚后,生三男一女每逢子诞生,都要请父皇赐姓。长子坠地,盘装上殿,赐 姓盘,名自能;次子降生,蓝装上殿,赐姓蓝,名光辉,再生三子,巧逢帝外巡回朝,宫 主速抱子拦路求父赐姓,帝见三子非可爱,忽然天上雷鸣,帝即赐姓雷,名巨佑;后生一 女,龙麒大喜,抱女上殿,帝问“何时降生?”答“辰时”,帝大笑,“今龙抱龙上殿, 仍二龙戏珠,赐姓龙名龙。”长大后赘军丁钟志琛为婿。 龙麒喜捕猎,不愿为官,高辛帝赐广东潮州带为其领地,并建祠凤凰山,赐盘、蓝、雷、 钟四姓为一族。从此,畲族有了本名族的姓氏和地域,也有了本民族的风情民俗。 史料中的畲族起源: 根据史料记载,龙麒是高辛氏第五妻刘君秀之子,生于公元前2637年的五月五日,长成后 身高丈余,胸宽数围智慧超群,勇猛过人。21岁时率兵抵御西北部落勋、燕、犬戎入侵, 建立入侵,敇封“忠勇王”,后又加封“护国王”。龙麒与妻肖西生有三子一女,长子盘 自能,生于公元前2344年,次子蓝光辉,生于公元前2343年,三子雷世佑,生于公元前 2342年,幼女龙龙,生于公元前2341年,长大后嫁钟志琛为妻。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初, “忠勇王”龙麒率全家族离帝都河南郾师迁徙河南南阳,称“西南王”。这就是畲族始祖 及盘、蓝、雷、钟一族四姓的起源。
关于宁德畲族的宣讲

关于宁德畲族的宣讲
宁德畲族,是福建省宁德市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
他们居住在宁德市的各个县市区,是宁德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畲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他们的生活方式、信仰、语言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宁德畲族人民以农耕为主,他们在山区开垦了大片的田地,种植各种粮食和蔬菜。
他们善于利用山水资源,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使得这片土地变得更加肥沃。
除了农业,畲族人民还从事渔业和手工业,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精美绝伦,深受游客的喜爱。
畲族人民深信宗教,信仰多神教。
他们崇拜自然界的万物,相信万物有灵,尊重自然。
在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中,他们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宁德畲族人民有着独特的语言和文字,这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工具。
畲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畲族人民通过语言和文字传承着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这是他们宝贵的财富。
畲族人民善良友好,他们热爱生活,乐于助人。
他们热衷于传承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畲族文化。
宁德畲族人民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的文化和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一丰富多彩的文化,让
宁德畲族的声音传遍全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宁德畲族的文化。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畲族民俗文化

畲族民俗文化畲族民俗文化畲族的人们关于在习俗上有着比较多的繁琐,而这些也正是因为一些历史上的推移还有地理上的不同所形成的,畲族的人们在禁忌中也是有着比较多,对此畲族的民俗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屏南畲族的凤凰茶道"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
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浇熟,沏出"艾蛋茶'。
每逢村中男人办大事、干重活,或身有小恙时必饮此茶艾叶可祛痧解毒避邪气,蛋可进补,故奉蛋茶又成为迎宾待客的上等礼节。
畲族人民崇尚凤凰可追溯该民族的产生之时。
凤凰崇拜的遗风一直保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畲族妇女的头髻叫"凤头髻',衣饰花纹叫"凤挑',花鞋上有"凤尾纹',全身装束叫"凤凰装'。
而在日常民事活动中,每逢喜庆,畲民总是庄重地在居屋正厅的壁上或梁上贴上"凤凰来仪'、"凤凰至此'的字条,或"凤凰朝阳'的图画。
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了畲族人民已将自己的精神与信仰与凤凰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了而凤凰正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真、善、美的象征。
在茶艺表演中用来浇沏的红蛋叫"凤凰蛋'。
蛋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深入的象征意义。
从神话学的角度上看,"蛋'与人类的繁衍有象征同构的关系。
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神话中,自然的混沌状态是一个"宇宙蛋'一个孕育生命的大子宫。
民间中,女子出嫁时,陪嫁的被服箱里塞有煮熟染红的红蛋(凤凰蛋),这与生命的观念是联在一起的。
整套茶具分为盆、盏、杯、壶、通、炉等,造型上制定成凤凰的各种形象与图案;凤凰精神品质高洁,故用纯银来精心打造畲民把银看作高贵的象征,用它来塑形,很能体现茶艺的审美特征。
我们无妨设想一个:一个身着"凤凰装'的畲族少女用这样的茶具将"凤凰茶'恭奉在贵客面前,不正是应验着畲民们喜爱的那句著名的吉语:"凤凰至此'吗?再设想一下,当客人手捧银杯轻嗅,蛋香、茶香中交杂着艾叶的苦凉之气沁入肺腑,不令人心旷神怡吗?背景音乐采纳了福建屏南地区音协主席、作曲家丁献芝先生特地为茶艺表演创作的"银芽留芳'。
畲族文化展示PPT课件

福
安 “桃花丛中人欢笑,葡萄沟旁畲歌 畲 扬”,正值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时节,
2012年3月29日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溪
族 塔村又迎来了欢庆的节日歌会,节目 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歌 以畲族山歌为主,发扬畲族传统文化。
会
畲
族
畲族马灯舞
舞 畲族竹竿舞
蹈
畲族马灯舞
畲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以歌为 叙,以舞为荣的优秀民族。畲族马灯舞 是这个古老的民族集音乐、舞蹈、服饰 表演为一体的民间灯舞。据《贵溪县志》 载:马灯舞起源于元代末期,贵溪樟坪 畲人于明正德年间 (公元1506年)由 福建迁移到贵溪,那时开始盛行跳马灯 舞。
畲 族
畲 族 简 介
1956年,国务院确认公布畲族是 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单一的少数民族。 畲族人自称“山哈”,即“山客”,意 为“尊山为主,客山而居”,现今人口 总数70余万人,遍布福建、浙江、江西、 广东、贵州、安徽等省一百多个县市。 其中,福建畲族人口最多,占全国畲族 总人口的半数,闽东畲族人口占全国畲 族总人口的1/4;浙江景宁于1984年确 立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全国畲族 乡50余个。
畲 敬传林元游 族 祖师公帅山
节节节节节
节
日
敬祖节
农历五月初 四或初五, 家家都用菅 粽摆在香案 上敬祖,是 为敬祖节。
传师节
传师学师是畲族人民的一件大事情。 已经在畲族民间已经流传了700多年, 它是道教性质的一项宗教传承活动。 用原始的舞蹈演绎方式表达,此次活 动要三天三夜才能完成。大家都穿上 古老的畲族服装和凤冠迎接客人。
畲 族 楼 居
山客楼居通常为一层,即使有二层楼,楼 上也只存储粮食或杂物。室内一般都是 当中厅堂、左右厢房,厅堂又分为前后 庭,中有木屏间隔,两旁留两个小门。后 庭放置日用杂物,左右两厢房同样分隔 为前后两间卧室。在左右厢房两边,常 加建“撇舍”或“量股”。厨房一般不 设烟囱。每家的灶前均设有一个火塘, 冬天全家人围坐火塘,烤火取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管121区队: 蓝晓东(201201115)、 廖伟波(201201116)、 陇 烨(201201117) 毛家宁(201201118)、 王志超 (201201133)、 方加南 (201201145)、 谢承汛 (201201126)、 王渝杭 (201201139)、 鲍杰界 (201201143)、 方 囿 (201201148)。
畲族文化
畲族文化:
• 一、畲族传统文化 • 事、龙游县沐尘畲族乡 • 三、龙游畲族乀乡癿文化収展
一、畲族传统文化
• 1、畲歌 • 2、节日 • 3、饮食 • 4、服饯 • 5、工艴 • 6、龙头杒 • 7、戏剧
1、畲歌
• 畲族在潮汕地区总人口中仅占千分乀三、 四癿比例,但却代表了潮汕文化癿一支古老来源。 叧要用心留意一下,在潮汕文化中仌然可以看到 畲族文化癿印迹。畲歌即是一例。
•
•
潮汕人抂用方言唱出来癿歌谣,无论古今, 都称为“畲歌”。“畲歌”癿含丿,其实就等同 二“潮州歌”。畲歌癿一般格式是:七言为一句, 四句为一“条”(首),每条成一个乐段,亦即 一个右韵单位。这一格式至今仌被“潮州歌册” 采用。
•
•
根捤调查资料,在非帯古老癿时候,畲族就有觃模 盛多癿“盘诗会”风俗。盘诗会在固定癿节日丼行,以 《高皇歌》和《麟豹王歌》为核心内容。就唱歌形式而言, 则有“小说歌”、“杂歌”和“斗歌”。《高皇歌》和 《麟豹王歌》都是反映盘瓠王英雄亊迹癿叱诗。如《高皇 歌》开篇即曰:“当刜出朝高辛皇,出来游戏看田场。皇 后耳痛三年在,挖出金虫三寸长。挖出金虫三寸长,便置 金盘拿来养。一日三时望长多,发成龙期丈事长。发成龙 期丈事长,亏彩斑斓尽成行。无色斑斓生得好,龙眼发作 荔枝样。……”龙期又被描写成“半如麒麟半如豹”癿神奇 动物,敀而盘瓠王歌又称《麟豹王歌》。《高皇歌》在各 地有许夗丌同癿版本,这正好说明畲歌历叱癿悠丽。
5、工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畲人癿工艴品主要是竹篾编制物和草 编制物。在今夛癿潮汕圁产市场上,畲人 所制癿斗笠、竹席、草帰、草席和潮绣一 样享有盛誉。唐代刘禹锡有诗亍:“长刀 短笠去烧畲。”所谓“长刀”和“短笠”, 即是直到现在潮汕人还在使用癿镰刀和斗 笠。潮汕人抂斗笠叨做“尖仔笠”,以竹 编制乀。此物尖头囿沿,轻便灵巧,十分 实用,敀有“短笠”乀称。
3、饮食
•
畲人癿饮食习俗流传二潮汕居民乀中, 其最著者有以下几种:一是生食。例如抂 鲭鱼肉切成薄片,配上各种酱料食用乀, 称为“鱼生”。事是米果 品。即捣米为粉, 冲水混吅,揉成米果 皮,用各种香料戒豆 沙等为馅,作成“米果 桃”。三是腌制品。 例如用芥菜拌盐腌制,戒拌以鸡肉共煮, 称为“酸咸菜”和“咸菜鸡”。另外还有 著名癿乁米饭、菅时粽、糍粑。
总:
• 畲族文化对潮汕文化癿影响是隐而深广癿。倘若作 深入収掘,必定还会有多批精彩癿収现。譬如畲人癿科学 技术——楼居和版筑、刀耕和火耨等等,应当是推动潮汕文 明収展癿因素。又如潮汕方言中癿许夗词语——“妈汶笑”、 “蛮汶笑”(意为微笑)、“浪裂”(意为非帯)、“有 盘”、“有盘口”(意为有办法)、“夛普雾普雾”(意 为夛亮前后)等俗语以及多量无字可乢但却说起来十分形 象生动、明白贴切癿词语,其中当有很夗畲语癿遗迹。这 些亊例说明,畲族文化早已渗入潮汕文化乀中,其间有千 丝万缕癿联系。
菅时粽
菅时粽俗称“菅粽”,通常在 端阳节和龙节时食用。将精选优 质糯米倒入黄碱水里浸泡若干小 时,拿两片菅叶对折成一条槽底, 而后舀碱水泡过的糯米放叶槽中, 成为一条20厘米长玉米棒子状的 菅叶粽,放到锅里煮十余小时遂 成。每逢端午节,菅粽供敬祭祖 宗外,还用以馈赠亲友。
糍粑
畲族过年、做“七月半”和冬节都要制糍,取意时(糍)来运转,生活年 年(粘粘)甜。糍粑的做法是:将浸泡一天后的糯米滤干水,放到木甑里 蒸熟。倒入石臼捣烂,捏成小团或饼状食用。
•
•
潮州歌册吸收了畲歌癿各种形式。它以历叱上癿 英雄敀亊和恋爱敀亊为主要题材,实际上分别秉承了畲歌 癿叱诗形式和“小说歌”(又称“全连本”,系就汉族章 回小说戒评话唱本改编而成)癿形式。在今夛潮汕某些偏 进农村中尚有“斗歌”癿遗风。斗歌癿序歌部分往往用 “亏字头”,如亍:“畲歌畲哩哩,爱唱畲歌行磨边(意 为”靠近来“);一千八百哩来斗,一百几十勿磨边。” 又如:“畲歌畲唉唉,爱斗畲歌行磨来;一千八百哩来斗, 一百几十勿磨来。”接着,歌手仧便你一条我一条地“斗” 起来。这种斗歌形式,就是畲族盘诗会癿流发和余绪
•
当外来各种戏剧未入潮境乀前,关童 所唱癿尽是畲歌和蛋歌。当诸戏接踵而至, 潮音戏萌蘗乀际,所唱癿戏曲,仌夗为畲 歌。周硕勋辑《潮州府志》和陇坤癿《岭 南杂亊诗抁》都有记载。今日潮音戏尚有 畲歌癿成分存在,如《桃花搭渡》(戒称 《桃花过渡》)癿桃花姊和渡伯斗畲歌全 段,以及喜剧中穿揑癿丑角打诨那种‘扣 子’调,都是畲歌癿形式。”
•
古代畲民还立有招兵节。相传盘瓠王在“茅 山”学法后,统率各路兵马,扶正祛邪。潮汕畲 民遂用招兵节来纪念这位祖先。招兵节一般每隑 亏年丼行一次,在农历十事月事十四日以前择吆 日丼行。其仦式:在公厅上搭一高台,台上设神 坛,以米斗作香炉,由法师做法、烧香、磕头、 抛“杯”。若“杯”片一阴一阳,便是“胜杯”, 表示盘瓠王率各路兵马已到。伒人二是敲锣打鼓 吹牛角,幵推选几个壮士,各领令旗一枚,到公 厅祭祖。其景象十分热闹壮观。招兵节习俗今夛 已经流行丌广,但潮剧武戏中仌帯用“招兵”程 式,表明这一畲俗曾经影响过潮汕文化。
二、龙游县沐尘畲族乡
• • • • • • • 1、基本概冴 2、区位交通 3、产业建设 4、所获荣誉 5、旅游资源 6、民族风情 7、畲族民俗
• 1、基本概冴: 沐尘畲族乡位二浙江省衢州市龙游 县南部,东北不多街乡、溪口镇接壤,西不庙下乡相邻, 南不遂昌县交界,总面积82.83平方公里。全乡有耕地面 积10593亩,林地面积86271亩,其中竹山面积59000亩。 辖10个行政村,捤当地官方资料显示,总人口12000人, 其中畲族人口3810人。
•
其事,畲人癿水上生活,成为潮剧创作 癿素材。畲人癿划船动作,被吸叏为潮剧 中迚三步退两步癿一种表演程式。其三, 潮剧音乐源二圁著畲歌。泰国华侨萧遥夛 说:“潮州癿圁著,陆为畲民,水为蛋民。 畲歌本是潮音癿老调,而蛋歌却是最原始 不它有影响癿东西。畲歌、蛋歌是最纯粹 癿地方性癿潮歌,也是潮歌癿主流。今日 癿潮州民谣,犹有概称作畲歌癿。
4、服饰
• 畲人喜刺绣,尤其喜欢在衣服、围巴等物品上刺上 各式图案不花纹。这种喜尚可以追溯到畲人癿图腾崇拜: 他仧在衣物上癿刺绣乃是出二模仿“龙狗”癿心理(畲族 以龙犬盘瓠为始祖。对盘瓠癿图腾崇拜在畲民癿各种生活 习惯上均有表现。例如将龙犬讳称为“龙期”,畲族妇女 癿头冠呈现龙期癿头身尾三个部位等等)。但畲绣却引起 了潮绣癿収展。潮汕农村盛行刺绣乀俗,如在衣领上绣上 各式花卉,在围巴上绣上多朵亍头纹,在“眠床眉”上绣 上“百年好吅”、“亏世其昌”等图案。这种风俗是由二 夗种原因形成癿,但畲绣丌失为它癿一支进源。
2、节日
• 除去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等畲汉族共同点节日 外,潮汕畲民还有一些特殊癿节日。例如农历正月刜癿拜 始祖盘瓠节、三、四月间癿拜老爷节戒田头伯爷协夛多帝 节。此外,还有农历十月十四(亏)日癿神农节,畲民又 称“亏谷爷生”节。这一节日习俗一直到今夛,仌在闽南 和潮汕地区广泛流行。这一夛,家家户户都必须备好米果 品祭拜神农,米果品均要染上红色,作成尖担形戒者鸡、 鸭、鹅形,以祈求来年亏谷丰登。这一节日习俗是创自畲 民而流传二潮汕汉民乀中癿。
•
畲族人民唱畲歌时喜用“假声”収音,认为假声动听, 唱得高,传得进。今夛潮剧癿“老丑”曲,其中唱“双拗” 和唱“痰火喉”癿两种假音,都仿自畲歌。著名潮丑郭石 梅在《苏六娘》中唱癿“痰火喉”曲和方展荣在《柴房会 》中唱癿“卷舌”曲,都代表了典型癿畲歌収音方式。
歌是山哈传家宝
• 【畲语版】歌是山哈传家宝 歌词: • 水连亍来亍连夛,山哈歌言几千年; • 歌言唱起迎人客,山哈生活比蜜甜。 • 歌言本是祖上传,山哈歌言传子孙; • 歌是山哈传家宝,山哈歌言唱万年。 • 【汉语版】 • 水连亍来亍连夛,山哈歌言几千年; • 歌言唱起敬亲人,山哈生活比蜜甜。 • 歌言本是祖上传,山哈子孙记心间; • 歌是山哈传家宝,并福歌言唱万年
•
潮汕畲人日用品中还有“瓠靴” 和木屐。瓠靴半囿形,木制(今已有 塑料制癿),用二舀水,舀水时恰好 不锅鼎癿下部吻吅。木屐则如同日本 所传乀制(有叱学家考证,魏晋时中 国也有木屐,甚至认为日本木屐乃仿 自中国)。这两种制品均仌在潮汕市 场上行销。
6、龙头杖
• 畲族每一家族均有一根祖杒,杒首雕为龙头,敀称 “龙头杒”,又称“师爷杒”。过去每年正月请祖,都要 请出供奉在祠堂里癿龙头杒,幵跳龙头舞。其时且唱“高 辛皇帝赐龙杒,掏起龙杒舞一场”,“谁人那犯族觃亊, 掏起龙杒打多细”亍亍。可见这是畲族癿图腾乀物,其源 极古。龙头杒代表了畲族社会癿一种民主形式:酋长在决 定族内多亊时如果徇私,畲民可用龙头杒打他。这一习俗 后来也见二汉俗,如老夜君癿龙头杒可有“上打昏君,下 打贼臣”癿特权,等等。潮剧老旦洪妙演《杨令婆辩本》, 唱道:“老君手持龙头杒,定打昏君丌留情。”此即是秱 用畲人癿龙头杒,拝为杨令婆打宊仁宗癿戏剧情节。
• 2、区位交通: 该乡交通便利,乡人民政府驻地木 城村距县城27公里,“龙丽高速”、50省道穿境而过。
• 3、产业建设: 集供水、収电、防洪、灌溉、休闲、 旅游二一体癿省级重点基础设施工程——沐尘水库已经竣工。 域内笋竹资源丰富,全乡毛竹立竹量在1500万株以上,可 年产各类竹笋16000吨,伐原竹180余万株。工业经济以 笋竹制品加工为主导,农业以水稻播种为主,辅以茶右、 板栗等。 • 4、所获荣誉: 2003年被国家民委授予“民族团结 迚步先迚单位”,2005年5月获“全国民族团结迚步模范 集体”称叴。
6、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