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三单元可老有意思啦。
这单元讲了好多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的事儿呢。
咱先说说土地改革吧。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好多农民还在为土地发愁呢。
地主占着大量的土地,农民只能给地主打工,自己没多少地种。
土地改革那可是一场大变革,把地主的土地分给了农民。
这可不得了,农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就像鸟儿有了自己的窝一样。
他们种地可积极了,粮食产量也慢慢上去了。
这一改革,让农民的生活有了盼头,也让新中国的根基更稳当了。
接着就到“一五”计划啦。
这就像是新中国建设的一个大蓝图。
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工业,什么重工业呀,轻工业呀。
好多大工厂建立起来了,像鞍山钢铁公司啥的。
铁路也在不断地修建,火车跑得越来越远。
这一计划,让新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不再是啥都靠进口的。
工人阶级那时候可光荣了,都在努力工作,为了建设新中国发光发热。
还有三大改造呢。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农业走集体化道路,大家一起干活,一起收获。
手工业者也组织起来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不少。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很有特色,公私合营,既让民族资本家能继续发挥作用,又让企业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这三大改造一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就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了。
这就像给新中国换了一身新衣服,整个国家的性质都变了呢。
这单元里还有好多英雄模范人物。
像王进喜,那可是铁人啊。
他在大庆油田那艰苦的环境下,拼命工作。
有那种“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劲头。
还有焦裕禄,心里只想着兰考的老百姓,为了治理兰考的风沙、盐碱地,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这些人都是新中国的脊梁,他们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
在外交方面呢,这一时期也有不少大事件。
万隆会议就是个典型。
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各国之间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也有共同的目标。
这个方针让中国在亚非国家中有了更多的朋友。
中国的外交之路越走越宽了。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里讲的这些内容,那可都是新中国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部分。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
版)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gt;gt;gt;gt;点击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首先,世界人民一天也不要放松警惕性,帝国主义是现代化的策源地,只要世界上存在着帝国主义,就有战争的危险,世界人民要建立有效的全球安全意识,维护世界和平。
其次,世界人民能够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为反对侵略和奴役、捍卫民族独立的正义而斗争。
gt;gt;gt;gt;点击阅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1)(1940年6月)法国败降后,英、美两国随即确立共同军事和政治战略,结成了事实上的反法西斯联盟。
(2)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用于援助反法西斯国家。
(3)苏德战争爆发时,英、美相继表态支持苏联,三国正式携手合作。
(4)1941年8月,美、英两国联合发布《大西洋宪章》,提出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
苏联随即表示赞同。
gt;gt;gt;gt;点击阅读: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的很及时吧,提高学习成绩离不开知识点和练习的结合,因此大家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注重从平时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请关注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这一历程包括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等)、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重要内容。
这些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二、重要知识点。
1. 改革开放的背景。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急切地盼望中国能迅速摆脱困境。
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内容:-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3. 农村改革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背景: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 过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这种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 随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广开来。
- 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背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缺乏自主权,企业没有活力。
- 开始时间:1985年。
- 内容:-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单元知识点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历史事件名称)1、结论/内容: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否定了“两个凡是”。
2、历史意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性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倾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③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2)内容:①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第二代领导核心)(第一代领导核心是:毛泽东)(3)影响:是新中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体现在改革开放)3、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点?答:是改革开放的开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实现拨乱反正;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对内改革)一、对内改革(先农村,后城市)(改革实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农村改革:(1)开始: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特点: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此时土地仍实行公有制,农民仅拥有使用权)(5)意义:激发了农民的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改革:(1)开始:1985年,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八年级第三单元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第三单元历史知识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知识也成为了我们必须要了解和学习的一种知识。
在八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历史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第三单元历史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1. 黄河文明黄河文明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文明之一。
在八年级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黄河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成就。
此外,黄河文明还有其独特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
了解黄河文明对我们理解中国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2. 我国古代思想文化我国古代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八年级历史中,我们需要学习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了解它们的起源、基本思想和影响。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习我国古代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了解它们的发展和成就。
3.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八年级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秦朝的建立、统一战争和统治制度等,了解秦始皇的各项改革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是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之一。
在八年级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
此外,我们还要学习汉朝的外交政策和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
5.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杰作《三国演义》的背景。
在八年级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三国时期各个势力的形成、发展和战争情况。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三国时期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成就。
6.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都很发达。
在八年级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习唐宋八大家、唐诗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
7.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阶段。
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我跟你说啊,这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啊,那可老有意思了。
咱先说说那农业合作化运动吧。
那时候啊,农民们一个个的,都在自己的小田地里忙活。
我就仿佛能看到那些个农民伯伯,戴着个破草帽,脸上黑黝黝的,满是皱纹,就像那老树皮似的。
他们在地里弯着腰,拿着锄头,一下一下地刨着地。
这时候啊,就有人站出来说,咱得合作啊,单干力量小啊。
大家一开始还犹豫呢,互相瞅着,眼睛里满是疑惑。
有的就说:“这能行不?咱祖祖辈辈都是自己干自己的。
”另一个就接话:“我看啊,试试呗,说不定真能有啥大变化呢。
”
再说说这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那些个资本家啊,穿着长衫,戴着个圆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
他们的工厂啊,机器轰隆隆地响着。
刚开始听到要改造的时候,他们可紧张了,脸都白了,在那直搓手。
有的资本家就说:“这可咋整啊,我的产业啊。
”但是啊,咱们国家采取的是和平赎买的政策,慢慢地引导他们。
最后啊,这些资本家也发现,跟着社会主义走,也有不少好处呢。
在这个过程中啊,那可是发生了不少故事。
大家都在适应新的变化,有争吵,有欢笑,有犹豫,也有坚定。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最后啊,都朝着社会主义这个大方向走了。
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啊,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眼前,那些人物啊,都活灵活现的。
这历史啊,可不仅仅是书上的文字,它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故事呢。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
教版
本文档总结了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以供研究参考。
1.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
- 古代文明的定义和特征
- 埃及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 希腊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 罗马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 印度与中国的古代文明
2. 罗马帝国的兴衰与教的传播
-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扩张
- 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灭亡
- 教的起源和传播
- 教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3.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原因
-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起因
-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活动
- 哥伦布的航海事迹和影响
- 大航海时代的意义和影响
4. 西欧资本主义的初步形成
- 西欧资本主义的初步形成
-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要素
- 商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的推动作用
-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5. 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产阶级的崛起
- 封建社会的瓦解原因和过程
- 农奴制度的衰落和农民起义的影响
- 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与斗争
以上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字数:175)。
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主要涉及中国明清两代的政治与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明清政治制度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都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但两者具有一定的差异。
明代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皇帝掌握了朝政大权,地方官员都是由中央任命,形成了官府与民间社会对立的局面。
清代则采用了地方官制度,地方官员由地方推举出来,原则上不得调动其它地方,这样一来,官员与地方民众更容易产生共情,构建了一种互动的政治格局。
二、明清经济制度明清两代的经济制度也有很多共同点。
在农业方面,两朝都采用了农民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增加了农产品的生产,增加了税收。
在手工业方面,明代发展了私人手工业,生产价格等由市场决定,生产量大幅度增加。
清代则实行了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方式,从而导致了经济无法灵活,但是该方式在经济危机时期也有一定的优势。
三、思想文化明清两代的思想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明代的文化主张进一步地深化封建礼教,大幅度的推广了礼仪之邦的思想。
清代则很好地吸取了明代文化的大部分成果,并且大力倡导科学发展、学问地生产和个性化论,这种科技进步与文化的结合,最终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文化发展。
四、科技进步明清两朝的科技进步不同,明代的科技发展主要是在生育制浆、炼铁和造船等方面,工业与船舶制造有很大的提高。
清代则更多地关注了农业方面的发展,他们引进了玉米、马铃薯、甜菜等新农作物,推广了畜牧和种植,使得农业生产和质量都有了很好的提高。
五、历史遗产明清两朝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
明代的文化中心逐渐向南方转移,形成了诸如扬州八怪、南京吴门派和苏州庐山派等文人的艺术流派。
清代则以北京为中心,皇家宫殿、园林和庙宇等建筑群体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一。
综上所述,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主要涉及面广,内容丰富。
对于这些历史知识要认真学习,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为我们更好地铺就未来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2017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的历史转折
1、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内容: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在希望的田野上
(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
(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对外开放的窗口:
(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