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公园里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公园里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浅谈公园里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摘要】:本文公园里项目修建性规划过程中,就如何达到最佳规划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方法。

【关键词】:规划;日照;设计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公园里项目,于2011年6月份举牌拿地,地产公司进过多方论证及策划,产品定位为该地块所在区域内较为高端的楼盘。如何既保证品质,又用足规划指标,经过多家设计公司方案比较,最终于2012年8月份定稿。

项目基本情况:

公园里项目位于长春市高新区,规划用地11.3554公顷,容积率2.0,公共服务设施占总建筑面积的10-15%,日照间距:按照《长春市建筑日照间距规定》执行,并同时满足《城市居住区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多层住宅日照间距1.97h,超强西街北侧待建居住建筑不低于大寒日2小时标准。

规划控制线南北长530米,东西宽278米,地势高差起伏较大,场地南低北高,高差1.8米,东低西高,相差3.2米,东南角与西北角高差达4.0米。

设计需求:最大限度的满足规划容积率2.0的要求,除团购高层外,另做部分外销高层住宅,5万平方米的花园洋房,配套公建

横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横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简介) 一、规划依据——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6.《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7.《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引》 8.《珠海市城市规划条例》 9.《珠海市土地管理条例》 10.《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 11.《珠海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 12.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管理规定——上层次规划: 1.《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3.《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4.《珠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珠海2030)》 5.《珠海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规划》 6.《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7.《横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二、规划范围 东隔十字门水道与澳门相邻,南濒南海,西临磨刀门水道,北与珠海南湾城区隔马骝洲水道相望,规划总面积106.46平方公里。 三、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1.发展定位:“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平台。 2.发展目标: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横琴建设成为连通港澳、区域共建的“开放岛”,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岛”,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智能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 四、发展规模与空间结构 1.发展规模:规划2015年人口规模为12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规模为28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空间结构: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紧凑发展、紧密关联的“三片、十区”的功能布局。“三片”为商务服务片、科教研发片、休闲旅游片。“十区”为商务服务片中的口岸服务区、中心商务区和国际居住社区;科教研发片中的教学区、综合服务

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长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零一二年五月?西安

第1章建设背景10 1.1.区域背景 10 1.1.1.地理位置: 10 1.1. 2.自然条件: 10 1.1.3.人口概况: 10 1.1.4.土地利用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经济与产业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历史文脉 11 1.1.8.环境资源 11 第2章现状分析 (12) 2.1.基地现状综合分析 12 2.1.1.自然条件分析 12 2.1.2.建设现状分析 12 2.1. 3.景观资源分析 12

2.2.外围环境分析 12 2.2.1.留坝县国民经济概况 12 2.2.2.留坝县旅游发展策划 12 2.2. 3.留坝县城市总体规划 12 2.3.旅游市场分析 13 2.3.1.留坝县旅游消费市场综合分析 13 2.3.2.厅城遗址公园客源市场定位 13 2.4.SWOT分析 13 2.5.旅游市场最新发展趋势 14 2.5.1.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14 2.5.2.散客自驾车旅游时代到来 14 2.6.太平山片区开发项目策划与分析 14 2.6.1.市场导向理念 14 2.6.2.城墙遗址公园的研究 14

2.7.规划依据 14 2.8.游人容量计算 14 2.8.1.容量计算标准 14 2.8.2.游人容量估算 15 2.9.规划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 15 2.9.1.规划目标 15 2.9.2.规划指导思想 15 2.9. 3.规划原则 15 第3章规划构思 (16) 3.1.规划思路 16 3.1.1.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16 3.1.2.休闲旅游发展思路 16 3.2.规划定位 16 3.2.1.总体定位 16 3.2.2.形象定位

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及深度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一、修建性详规内容包括: ⑴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⑵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⑶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⑷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⑸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⑹竖向规划设计; ⑺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二、修建性详规文件和图纸主要包括: ⑴修建性详细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 ⑵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规划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 三、修建性详规实施步骤: 1、成立组织机构 2、收集必要规划资料 A、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B、现行规划相应规范、要求 C、现有场地测量和水文地质痪料调查; D、人口资料及本区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E、供水、供电、排污等情况调查; F、居民消费水平调查; 3、根据规范计算出本小区各项规划指标 4、确定路网和排水排污体系 5、确定需拆除及改造项目,并议定赔偿搬迁方案; 6、确定活动中心与绿化位置 7、绘制总平面和坚向设计; 8、各基本原则经济指标分析; 9、编制文本说明 10、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评审; 11、报规划主管部审批; 四、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一)规划说明书 1、现状条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湖南烈士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一、概况 湖南烈士公园位于长沙市中心城区,总用地137.5公顷,是一个以纪念湖南革命先烈为主题,以自然山水风光为特色,集纪念、游憩、休闲于一体,富含地域文化的综合性开敞式现代公园。根据公园总体规划修编,整个公园共分为“二区六园”。 “两区”即纪念区和游览区 纪念区以烈士塔为核心,以纪念湖湘烈士精神和展现湖南百姓文化为主,表达“历史”与“民俗”这一主题,有“烈士纪念园”、“百姓休闲园”两大园。 游览区以年嘉湖为核心,以游览、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营造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气氛,表达人与自然这一主题。有“水域风光园”、“民俗风情园”、“主题娱乐园”、“山林休闲园”四大园。 二、规划设计依据 1. 《湖南烈士公园规划编制要点》2003年 2. 《湖南烈士公园总体规划修编》2004年 3. 《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4.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送审稿) 三、规划原则 以《湖南烈士公园总体规划修编》为指导,对公园规划进行充实、完善与细化,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大的原则下局部进行大胆调整。四、规划布局 (一)百姓休闲园 位于公园西大门临东风路一线。北起知仁园,南到原公园苗圃。根据《烈士公园总体规划修编》,百姓休闲园主要定位于“民俗”与“休闲”之主题,主要作为公园与城市交汇的界面,为城市提供开敞的百姓休闲空间,另一方面它也是一幅展示长沙地域民俗风情的画卷和窗口。 目前,这一区域植被景观良好,但建筑杂乱,主要有造型良好的公园西大门、园林式办公建筑以及破败的电影院、危旧的老建筑、车库、食堂等。规划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用拆除危旧建筑、净化西大门、保护原有植被、增设林下活动铺地空间为主的手法进行规划。 公园西大门主要问题是空间的局促,建筑杂乱,规划保留西大门牌枋,拆除周边建筑,用不同色泽的花岗岩质铺地将内外空间连贯成一体,形成西大门轴线的端头广场,并保留牌枋两侧的大香樟,在广场周边用花池绿带进行分隔与限定,产生良好的空间景观效果。 西大门两侧现已为大众键身休闲之场地,规划主要将水泥场地更换为麻石铺地,在铺地时要注意保留原有乔木,并结合乔木的保护做可坐人树池与花坛,在广场的边角地带适当设置供人休息的桌椅,形成开阔的林下健身与休闲场地。 西大门南侧,根据总体规划,这里要建一个为公园配套服务的综合服务中心。根据地形、地势与周边植被状况,考虑西大门轴线的视觉影响,规划对该建筑的建筑风格、色彩、形式、层数与建筑高度、建筑总面积进行限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

惠州市惠阳经济开发区东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 法定文件 2015年3月

目录 文本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2)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 (2) 第四章建设用地性质控制 (2) 第五章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 (3) 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4)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 (5) 第八章绿地与广场规划 (9) 第九章附则 (9) 附表 (1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原则 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区域协调原则、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原则,东部片区将建设成为生态环境和谐、与周边联动的地区,并保障规划管理易于操作、未来发展适应市场要求。 第2条规划依据 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137-201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2005)、《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7)、《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惠阳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惠州市近期建设规划修编(惠阳中心城区)(2011-2015年)》、《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及其它相关规划编制而成。 第3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以下简称本片区)位于惠阳经济开发区东部的岐山村,西邻惠澳大道(即在建惠大高速),三面环山,西面以沙田河为界,距惠澳大道约1公里,总用地面积为168公顷。 第4条规划效力 本规划经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后,范围内的一切开发建设和土地利用活动,均应符合法定文本和法定图则的规定,并应符合国家、广东省、惠州市的有关政策、法律和规范的相关规定;下一层次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也应遵循本规划的规定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为推动苏州高新区转型发展,实现“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践行科技城“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建设理念,特开展《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的编制。规划在法定要求基础上,提出产业提质增效、自主创新发展、民生设施优化、支撑系统完善、城市设计提升以及智慧生态建设等重要事项,全面引导新形势背景下苏州科技城规划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6年4月份启动,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9月21日——10月20日。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https://www.360docs.net/doc/af6183281.html, 一、规划范围 北至金墅港、东至绕城高速公路、西至230省道、南至高新区行政边界。总规划用地面积26.96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高新区生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示范区,坚持“科技、山水、人文和创新”特色,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智慧城区。 三、建设规模 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约12万人。规划建设用地2221.33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198.59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474.52公顷。 四、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三核两轴、四区多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科技城中心,以太湖大道、科普路、锦峰路、科研路围合的中心区域为主体,包括行政、商业、商务等功能,是科技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科技城最为重要的形象展示窗口。 “一带”:即浒光运河风光带,是科技城内部纵向重要的绿色滨水游憩景观带,通过沿运河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滨水景观的建设,将科技城由南至北的各个功能组团有机衔接,融合两岸片区,塑造“一河两岸”的优美景观。 “三核”:以诺贝尔湖为中心的水核与以五龙山为中心的绿核,是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城市特质的具体表现,是科技城重要的生态公园。围绕诺贝尔湖和五龙山设置文化商业和休闲游憩等功能,打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为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创造优质空间环境。位于五龙山及锦峰山之间的智慧核,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及产业空间优势,打造以创智、创新为主体的智慧引擎,提升科技城未来创新动力。 “两轴”:包括沿太湖大道的城市发展轴和纵向的中心景观轴。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前言 一、导语 1993年10月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首都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总蓝图。依据总体规划确定北京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城市布局、产业结构、发展规模以及建设原则。为了进一步实施深化总体规划,更具体地控制城市的建设,有必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体现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对本区的城市用地范围内的建设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其目标与任务,是通过对用地功能进行再细划,对各类的建筑及道路、市政、绿化等各种用地进行合理的安排,建立符合本区特点的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保护和弘扬古都风貌,为本区域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充分、合理的条件。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报告 一、朝阳区基本概况 1.历史沿革 朝阳区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秦至隋唐,该地区隶属于广阳郡,后属于幽州所辖的蓟县,辽时归属南京(即燕京)道析津府,金时属中都路大兴府,元代将中都路大兴府改为中都路大兴县。明清属京师顺天府,仍为大兴县辖。民国14年(1925)设东西南北四个郊区,此为设区之始,时称北京市东郊区。民国17年(1928)改称北平市东郊区。1945年将东郊区划分为两个区:以朝阳路为界,以北为郊一区,以南为郊二区。同年分别更名为第十三区和第十四区,将原通县所辖的驹子房村划归该区。1950年8月易名第十区,1952年恢复东郊区名,并将原八区所辖的德胜门至清河公路以东地区划入管辖。1954年将安定门外公路以东、转角楼以西、土城以南地区划出,归入东四区。翌年6月,将朝阳门关厢、东便门关厢划归东单区;广渠门关厢、福州义园北墙外土道以北地区划归崇文区。直到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东郊区正式更名为朝阳区。后又经过多次调整,1962年形成现今区域规模。 2.城市区位 朝阳区为北京市近郊区,位于近郊东部和东北部。东与通县毗连,西与海淀、东城、崇文、丰台四区接壤,北隔北小河、温榆河与昌平、顺义两县交界,南邻大兴县。区政府机关驻地神路街。 3.行政区划 朝阳区辖21个城市街道办事处──潘家园、劲松、双井、呼家楼、八里庄、三里屯、麦子店、六里屯、朝外、建外、团结湖、左家庄、香河园、和平街、安贞、小关、亚运村、垡头、管庄、酒仙桥、机场。 辖24个乡──小红门、十八里店、南磨房、王四营、高碑店、平房、东风、将台、太阳宫、大屯、洼里、来广营、黄港、南皋、崔各庄、孙河乡、东坝、楼梓庄、金盏、豆各庄、长营、三间房、管庄、黑庄户。

《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程序》

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程序 目录 1、总则 (2) 2、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编制内容 (4) 3、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编制内容 (6) 4、附件 (11)

1、总则 1.1为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加强城市规划的执行力,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实现规划编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结合武汉市城市发展和规划管理要求,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及远城区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市域其它地区可参照执行。 1.3 为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合理衔接规划管理工作,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分级编制、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分级调整”的原则,以《武汉市城市规划地域划分及编码规则》确定的控规编制单元和控规管理单元两层地域划分为载体,形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以下简称控规导则)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以下简称控规细则)两级规划控制体系。 控规导则是以落实武汉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目标,以控规编制单元为载体,对区域功能、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市、区级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等作出进一步规划控制、直接指导控规细则的编制;控规细则以落实控规导则为目标,以控制管理单元为载体,对单元内主导属性、整体控制指标、居住区级各类设施进行控制,直接指导规划咨询编制,满足规划管理的要求。 1.4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满足规划管理需求为导向,合理解决规划刚性和弹性,控规导则和控规细则的控制内容均分为强制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两部分。强制性内容是刚性内容,审批、调整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可以直接指导规划管理的内容;指导性内容是弹性内容,必须经过进一步规划论证才能指导规划管理,调整必须符合规划合理性的内容。 1.5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采取实线控制和虚线控制的方式进行用地控制。 实线控制是指进行实线控制的用地,在法定文件附图中用实线划定,对地块的位置、边界形状、建设规模、设施要求均不得作出更改。 虚线控制是指进行虚线控制的用地,对地块的位置、规模及设施要求不得作出更改,但其边界形状可根据具体方案略作调整。 1.6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符合本规程以及国家、地方有关标准和

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规划方案)图纸深度

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规划方案)图纸深度(一)修建性详细规划图 区位图(可附在总平面规划图上) (1)图纸为蓝图,不得使用任何彩色线条或色块; (2)标明图纸要素:图名、指北针、图例、图标、图签等; (3)独立于总平面规划图时,盖建设单位的印章、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的出图章。 总平面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图 (1)图纸为蓝图,不得使用任何彩色线条或色块; (2)标明图纸要素:图名、指北针、比例尺、图例、图标、图签等; (3)图纸比例为1/500,制图单位为米; (4)图纸应当清晰、完整反映下列内容: (5)建设用地红线及坐标、绿地、广场、硬地、停车场、水体、体育运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历史文物保护用地及其他特殊用地; ①各类不同类型的用地,除标明范围外,还要用文字清楚标注或用图例 清楚表示; ②不同等级道路的宽度和转弯半径,规划道路中线交点、拐点坐标、中 线转弯半径,规划河涌中线交点、拐点坐标、中线转弯半径,规划高 压线、珠江导治线坐标; ③铁路、高压走廊、规划河涌等各类规划控制线的控制宽度; ④建筑物、构筑物的垂直投影内、外轮廓线,线条应当易于区别并符合 建筑制图规范,.应明确标示建筑首层、外飘裙楼及标准层的外围尺寸。 ⑤保留和规划建筑物的功能性质、层数、建筑高度和编号,其中建筑物 的层数和编号应当易于区别,层数一般标注在建筑物的右上角; ⑥建筑物(包括首层建筑物)与建设用地红线、规划道路边线、规划道 路中线、铁路、高压线或高压走廊、规划河涌和其他规划控制线的距 离、建筑间距(建筑间距以建筑物高度的倍数表示); ⑦配套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在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和楼层,以所在的 建筑标号标示; ⑧各级公共绿地的布置,小游园及居住区公园的出入口、路网;

控制性详细规划_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定义、内容、成果、审批一.定义,内容:控制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和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的依据。主要内容包括:详细确定规划地区各类用地的界限和使用范围,提出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的控制指标:规定各类用地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规划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后退红线等;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的用地界限;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细则。这一阶段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主要依照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景观设计要求,提出各项景观建设标准和用于景观设计的各项控制指标,指导下一阶段景观设计。二.成果:(一)位置图。图纸比例不限;(二)用地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必要时分别绘制;(三)土地使用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画出规划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范围;(四)地块划分编号图。图纸比例1/5000,标明地块划分界线及编号(和本文中控制指标相对应);(五)各地块控制性性详细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图纸标绘以下内容:1.规划各地块的界线,标注主要指标;2.规划保留建筑;3.公共设施位置;4.道路(包括主、次干道、支路)走向、线型、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 5.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必要时4、5 两项可单独绘制)。(六)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标绘各类工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三.审批:应该由市人民政府审批。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的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6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确定的意义、如何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规定性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泊车位及配套服务设施,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指导性指标:入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等,其他环境要求。意义:62. 容积率

香格里拉硕都湖旅游景区入口区修建性详规说明书(2)

一、旅游区入口区前移原因及利弊 硕都湖旅游区是以森林牧场环抱中的高原湖泊——硕都湖为核心,以湖周亚高山草甸、亚高山沼泽化草甸、原始森林、硕都岗河为特色的景观,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但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地区,季风气候明显,气温低,气候寒冷,霜期长,积雪期长,这使得该区域内植物生长速度慢,加上生物生态系统构成类型较为复杂,其物种与生境高度特化,生态阀值小,对外界的干扰十分敏感而表现出十分脆弱,植被、草甸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于恢复。 硕都湖旅游区自1998年开发以来,已建成初具规模的接待设施,包括已建成的旅游区大门、游客接待中心、联系内外的游路、停车场、简易住宿接待设施、餐饮设施及藏品购物中心、简易码头、旅游厕所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对完善旅游区功能、增强旅游区吸引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旅游区现有接待设施靠近硕都湖布置,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从旅游区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重新对旅游区入口区及其接待设施进行规划布局。 (一)旅游区入口区现状存在的问题 1、现有接待设施均处一级保护区范围内,部分建筑体量过大,建筑风格与藏族建筑风格相去甚远,如藏品购物中心体量和风格均过于突出,人工建筑景观对游客视线冲击力较大,影响景观质量; 2、部分设施建于水体附近,如旅游厕所、养鹿场靠近硕都岗河,这些设施将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3、由于入口区靠近硕都湖,游客活动主要集中分布于入口处湖滨区域,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单元上游客活动承载量过大,不利于游客的分流,以致局部地段出现草地退化、沙化现象; 4、旅游区内供游客服务的马匹没有设置统一集中固定的马场,致使游客使用不便,影响服务质量;同时因马匹活动范围随意,马粪等污物随地分布,既影

福州市南台岛烟台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附件3: 福州市南台岛烟台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简介 一、区位及规划范围 烟台山片区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中北部,规划范围西至尤溪洲大桥、南二环,南至南二环,东至则徐大道、连江南路,北至闽江,总面积约13.29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本片区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区内有白鹭岭、长安山、烟台山等低山,港头河、跃进河、洋洽河、下濂河、白湖港等河道水系从区内穿过。现状用地主要由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工业及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村庄建设用地、特殊用地及非建设用地组成。 三、功能定位及规模 1、功能定位 总体功能定位为人文创智区,重点突出文化教育功能,成为南台岛地域文化展示窗口、教育培训基地,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体系,打造低碳宜居社区。 2、规模 (1)用地规模: 本片区规划总面积1328.8公顷,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1284.43公顷。 (2)人口规模: 本片区住宅用地可容纳总人口为30.19万人。 四、规划结构 本片区规划形成“一廊、两轴、三带”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廊”:山体生态廊 该廊串联白鹭岭公园、长安山公园、烟台山公园形成山体生态廊道。 ■“两轴”:康体休闲轴、公共服务轴 康体休闲轴——位于本片区中部-南台大道,通过该轴串联市级体育中心与片区体育中心,打造一条融合健康、生态、宜居为理念的康体休闲轴。 公共服务轴——位于本片区东部-则徐大道,结合上三路与则徐大道轨道交通换乘点形成的商业圈,打造以商业服务为主的生态生活轴。 ■“三带”:闽江景观带、上三路教育科研产业带、跃进河生态景观带 闽江景观带——依托闽江景观资源,形成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生态景观带。 上三路教育科研产业带——依托上三路沿线普教、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形成以教育科研为主的产业带。 跃进河景观带——依托跃进河景观与周边人文景观,形成文化生态景观带。

会昌县岚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目录 一、现状基本情况 (2) (一)自然环境 (二)资源状况 (三)现状建设及居民情况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二、项目背景 (2) 三、规划理念 (2) 四、规划依据 (3) 五、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3)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六、规划定性 (3) 七、结构布局 (4) (一)视觉控制点设计 (二)地形改造 (三)功能分区 八、总体设计 (5) (一)分区设计 (二)建筑及园林小品 (三)游人容量控制 九、组景策划......................................................7 十、游线组织 (7) 十一、植被抚育与绿化规划 (7) (一)植物现状及分析 (二)植被护育规划与绿化设计 (三)苗圃地建设 十二、植物资源保护规划 (10) (一)保护原则 (二)保护措施 (三)分类保护规划 (四)森林病虫鼠害防治 (五)森林防火 十三、园路规划与竖向设计 (11) (一)园路规划 (二)竖向设计 十四、工程管线规划 (11) (一)给水工程规划 (二)排水工程规划 (三)供电工程规划 十五、导游标示设计 (15) 十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5) 十七、分期建设项目实施安排及投资估算 (16) 十八、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与建议 (17)

一、现状基本情况 (一)自然环境 会昌岚山公园位于县城区西北部,为岚山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处于贡江、湘江、绵江交汇之西侧,城市道路从公园东南边缘经过。 其四至范围为东至黄坊石角,南至岚山脚下,西以最高峰(海拔400.6米)往西山脊为界,北以岚山最高峰为界。整个地形东西长、南北短,东西长约2564米,南北宽约853米,总面积为122.68公顷。 园内地貌以低山丘陵和坡地为主,土壤主要由浅变质花岗岩发育的黄壤、黄红壤构成,地势最高处海拔为400.6米,最低海拔为159.3米,最大相对高差241.3米;植被以马尾松、杉木为主,少量针阔混交林及次生灌木丛。中部凹地分布着少量冷水稻田(大多种植一季),靠东侧有一水库。 会昌县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624毫米,月平均气温为19.3℃,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二)资源状况 自然景观以山林植被为主。人文景观主要有粤赣省红军医院旧址、“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会昌战斗遗址(战壕、防空洞)、毛泽东诗词纪念碑、烈士纪念塔、烈士墓及会昌县地震台、书画苑、善园缘、翠竹祠、六祖寺等,山上分布有八个休息亭廊,大部分以毛泽东诗词《清平乐·会昌》里的字、词命名,如独好亭、未老亭、君行亭、欲晓亭等。 (三)现状建设及居民情况 现状分布有县化工厂、县物资公司仓库、县酒厂等工业及仓库建筑用地。山上分布有7户村民,沿山脚居住着少量居民。目前厂房、仓库、居民、农户住宅的建筑质量均较差。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树种单一,缺乏阔叶树; 2、森林遭砍伐、破坏,山体滑坡、裸露较严重; 3、防火道目前修建了上山游步道,无林荫大树; 4、游步道大部分做成水泥制品,城市化色彩太浓; 5、景点小品及其附属设施尚需进一步完善,打通景观视线; 6、沿岚山脚下搬迁或拆除建筑质量较差的厂房、仓库及居民住宅建筑,给公园留出可建设用地。 二、项目背景 会昌,历史悠久,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置县。置县时恰逢县治凿井得砖,有篆文“会昌”二字,遂以“会昌”命县。目前县城保留有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的会昌县古城墙。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八仙文化和盘古文化都是会昌特色文化。同时会昌人基本上属于客家人,是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羊角古城堡是会昌客家建筑的代表。会昌有悠久的米粉制造工艺。 1931—1934中共苏区时期,会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粤赣省治所在地,是会昌、寻乌、安远三县的中心县。毛泽东和一批革命先辈在此进行过较长时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陈毅、贺龙、叶剑英、聂荣臻、林彪八位元帅在这块红土地上纵横驰骋,屡建奇功,先后有7700名优秀儿女英勇献身。 岚山岭原名明山、南山,又叫会昌山,雄峙于贡江河畔,最高峰海拔400.6米,满山林木苍茏,郁郁葱葱。盘山公路由南麓蜿蜒而上半山寺(粤赣省红军医院旧址),东、南麓各有曲径通往山顶,该县具有良好的登山活动传统。登临四顾,湘江古镇与龙光宝塔尽收眼底,远山连绵直奔天际;山下湘江、绵江、贡江蜿蜒而过,山光水色令人留连往返。因当年毛泽东登临并填词《清平乐·会昌》闻名的会昌山(俗称岚山),以其“郁郁葱葱”的满山苍松,给人“风景这边独好”之感。登上这名副其实的“会昌城外高峰”,县城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三、设计理念 岚山公园规划设计将始终坚持和运用以下科学理念: (一)环境生态为根本 当今人类共同目标不仅要有一个基本的生存环境,更需要一个以良好生态为依赖的优美生活环境,正是由于岚山公园位于会昌的西北部,处于岚山森林公园的核心部位,有别

花园湖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花园湖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概况 花园湖公园位于定城西郊,西大街以北,长征路以南地区。景区交通便利,地势起伏,河流交叉,自然形成了“五洲三岛”。景区内树木葱郁,环境幽美,历来是定城人民休闲、娱乐、踏青赏景的好去处。1993年10月完成了部分建园工作,但因机制不新、建设不到位、配套不完善、拆迁不彻底,目前环境较差,急需改造和建设。 二、现状分析 (一)有利因素 1、花园湖公园:现状有较好的水体和可塑性,具较大的地形、地貌。 2、场地内已有生长较好的树木,在规划设计时应加以保护。 3、区位条件优越,花园湖公园占地28公顷,也是皖东乃至全省县城所在地仅有的一块自然条件最好的城市景区。 4、花园湖公园已确定了汉画像石陈列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区块的设计为公园增添了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5、社会各界对建设公园呼声高,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并已列入“十一五”十大重点工程。 (二)不利因素 1、水体和地形脉络不很清晰。尤其是水体,不够完整,水形不够丰富。

2、公园内建筑风格较难统一。现定的二个区块建筑风格一个是仿汉式,一个是现代式,还有现存的子敬亭以及一些石栏杆等又是另一种风格的。再加上规划中商业建筑的风格,将会使一个公园内有多种风格的建筑,会影响公园的整体品位。 三、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2、城市绿化条例。 3、定远县城市总体规划。 4、定远县花园湖公园项目委托书。 四、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定远县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承台,运用现代风景园林造园手法汲取国外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本着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市民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四季鸟语花香的休闲、游憩、娱乐的优美空间。提升该区域的城市品味,加快周边地块的开发和建设。 五、规划设计原则 (一)景观统筹原则 正确地处理好花园湖公园建设和周边地块的开发的关系;处理好公园内商业建筑与公园景观的关系,做到公园建设能拉动两侧地块的升值和开发。商业建筑的开发不但不影响公园的景观,并为市民创造更加优美的商

某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威海市黄家夼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概况 1. 区位与环境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市域三面为黄海环绕,东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的大连市隔海对峙,西与烟台市接壤。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城市结构,蓬勃发展的经济,已使威海成为国内外令人瞩目的城市。1997年威海被联合国命名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范例城市之一”。 本次规划地段黄家夼居住小区位于威海市中心区西南部,东起古寨东路,西至古 寨西路,南抵环山路,北达烟台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70多公顷。小区内地势起伏较大,区内最高海拔70米,最低海拔26米,总体地形趋势南高北低。区位条件较好, 与老城区毗邻,交通便利。小区西南处自然生态保护较好,山林浓密,水体清澈,空 气清新,是一块独具风格,风景宜人的宝地。 随着中环路的建成通车、烟台路改造工程的竣工,该地段的区位条件进一步提升。 本次规划立足城市形象的塑造,擦亮“住在威海”的金字招牌,力求将该小区规划建 设成高标准生态化示范小区。 2.现状分析 黄家夼小区的北、东、西三面的道路均为城市干道;目前已规划确定基地北面烟 台路红线宽度为50米,东面古寨东路红线宽度为30米,西面古寨西路红线宽度为40米;而基地南面道路为威海市内环快速交通性道路环山路,其在本地段中有一处隧道 横穿基地南部山体。基地内部业已形成一定的路网格局。其中,寨田路横贯小区中部, 成为基地内部东西向的主要道路,而南北走向的潍坊路和新寨路两条道路也已经形成, 已规划确定了断面形式。 基地现状用地主要为黄家夼旧村、威海建设集团机械公司、威海玻璃纤维厂、啤

酒集团库区、田村建筑公司、金谷房地产开发公司、鲸园房地产开发公司、孙家滩建筑公司、4809厂仓库、市开发仓库、市房产装饰公司等十几个单位。其中,有相当的保留用地,包括基地中部山脚处以及基地东部沿古寨东路一侧已建成的若干住宅和单位;同时,沿烟台路一侧,由于烟台路的景观建设,现有后退其道路红线不足30米的建筑除少量保留外,大多数均予以拆除;另外,基地西南部沿古寨西路处威海市酿造厂由于为新建建筑,近期内保留,远期考虑将其搬迁。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年版) 4.《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5.《威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威政发〔1999〕66号) 6.《2002年威海市第三次规划委员会纪要》 7.《威海市黄家夼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8.1:500现状地形图及其电子文件。 9.国家、山东省、威海市有关的法律、规范和条例。 三、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住宅建设——人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努力把小区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21世纪新型居住小区。主要创新点和指导原则为: 1.重视城市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 小区规划努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及居民生活模式,使小区融汇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

安顺市虹山湖公园景观生态规划

ANSHUN UNIVERSITY 题目:安顺市虹山湖公园景观生态规划 院别: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地理科学2011级 学生姓名:张达波学号: 201107074036 指导教师:刘青职称:讲师

安顺市虹山湖公园景观生态规划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进而人们对生活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周围的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的城市公园是我们最接近的地方。因此公园的规划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植物景观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美的意念和感受。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加强能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曾强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城市公园园林绿化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生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讲述生态在公园规划中的体现,利用生态型公园提高公园的效益,从而节约能源循环利用。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化设计;人性化设计;发展趋势 第一章引言 1.1城市景观生态化规划的概述: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和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得、和谐的等事物均可以冠以“生态”修饰。当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对生态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多元的世界需要多元的文化,正如自然界的“生态”所追求的物种多样性一样,以此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应,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和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城市公园和绿地如同城市的商业区、生活区、办公区一样,变成城市及其的一个个零件,高速干道和汽车成为这些功能体之间的联接。作为自然元素的公园绿地和城市开放空间,被限制在红线范围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分开。所以人们在不同地块上完成不同的功能:工作、购物、居住、休闲。人的完整生活被切割、被分裂,因此最终也成了一部机器。 虹山湖公园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它们的景观面貌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水平。而在这个崇尚生态的时代,若能在景观设计中透漏出保护环境和重视生态的构思,无疑会为一座城市甚至国家提高姿态。城市公园中得生态设计,不仅其本身是对我们的生活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它当中反射出的设计师理念,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公众的教育作用。 1.2虹山湖公园规划发展历史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2-7-5] 审批依据 审批内容 审批条件 审批程序 申报要求 公开方式 办理部门 审批依据 关于试行“北京市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为更好地执行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调整控规的程序,以及实行社会公众参与,经市政府批准,决定于2002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区范围内试行“北京市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请遵照执行。 二OO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实施<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细则(试行)》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的技术管理要求(试行)》 审批内容 根据《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第七条的规定: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拟改变《市区控规》规定的规划控制指标的,可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审批条件 有土地使用权的、申请调整控规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称申报单位),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综合处申报大厅收件窗口申报。申报前须填写"控规调整审批申报表"。申报时提交由具有甲级和乙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控规调整可行性论证报告,纸文件一式5份,电子文件2份,图示展板1套。论证报告内容必须符合《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的技术管理要求》(试行)中有关要求。综合处经审查后认为可以受理并发给申报单位"控规调整立案表"。 审批程序 综合处在受理申报单位申报后,在1个工作日内,将论证报告转到重点处,进入预审、公示程序。 进入预审、公示程序后,由重点处进行论证报告图纸文件初步校核工作及公示材料准备工作,期限为5个工作日。之后组织论证报告预审工作及公示工作。公示与预审工作同时进行,期限为15个工作日。 预审与公示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重点处将预审意见及公示汇总意见整理后,请示委主管副主任及相关领导安排控规调整审查组审查会议,将预审意见及公示意见与论证报告一并报控规调整审查组审查会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样本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 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以对地块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都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保规定为重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控制和引导。 2.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 2.1承上启下,强调规划延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价值即在于“承上启下”。 2.2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都市规划管理根据。 2.3体现都市设计构想。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将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宏观都市设计构想,以微观、详细控制规定加以体现。 2.4都市政策载体。 3.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特性: 3.1通过抽象表达方式实现规划意图 3.2具备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3综合性

3.4刚性和弹性相结合控制方式 3.5规划性和引导性结合 3.6通则式与判例式结合 3.7动态控制与互相转化也许(兼容性规定) 3.8强制性内容提出 4.控制性详细规划目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目的是指在都市总体规划指引下。 4.1明确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与上位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相应内容相衔接,使之可以进一步分解和贯彻,拟定该地区在都市中分工。 4.2根据上述发展定位,综合考虑现状问题,已有规划、周边关系、将来挑战等因素,制定所涉及地区都市建设各项开发控制体系总体指标,并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配制上贯彻到各地块,为实现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提供保障。 4.3为各地块制定有关规划指标,作为法定技术管理工具,直接引导和控制地块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5.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 是通过指标制定来实现,其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以分为规定性控

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评析要点

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评析要点 1、居住区用地位臵的选择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 2、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是否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 3、居住区的空间结构是否合理,主次结构是否协调。 4、居住区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均衡,是否形成完整的居住生活系统。 5、居住区内的建筑的选型是否经济合理、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是否有利于创造良好居住环境。 6、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完善,服务规模能否达到最优。 7、居住区道路是否满足居民出入方便、安全、便捷,而且有利于组织汽车交通。 8、是否具有完整同意的建筑艺术空间组织。 9、是否具有邻里公共生活的共享空间。 10、是否满足家庭私密性生活要求。

**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规划区位于**经济开发区南区,新丰河两侧,东至育才路,西及金港大道,以丽湖为中心,南北长约990米,东西宽约730米,面积约54.4公顷。 本案有一定特殊性,位于**开发区的特殊区位决定其整体定位;已通过审批的局部地块方案,以及现状村镇边界、厂房边界等因素决定方案平面布局的多方面协调性。 规划区由南、北二区共同构成,北部定位为拆迁安臵区,南部定位为普通居住区。规划由城市的整体空间环境出发,从城市设计角度综合考虑,与周边区域规划建设协调,共同构成完整的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空间形态。 规划布局 将地块明确划分为北部的安臵房用地和南部的商品房用地。北部采用居住小区——组团——街坊三级结构模式,南部采用居住小区——街坊两级结构模式。 北部布局:规划用地面积24.76ha,安臵住户达1500户。分为东西两个片区(西片区方案已审批通过,本案以协调为主),均为多层住宅,建筑朝向基本为正南及略偏东南方向,保证1.4的日照间距。 南部布局:规划用地面积27.95ha,其中水域面积高达4.5ha。自然景观资源优越,为建造高档住宅小区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