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电流法与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结合的M算法研究
一种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在光伏MPPT中的应用

一种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在光伏MPPT中的应用张光明;刘毅力;马龙涛;叶炳均【摘要】针对传统扰动观察法的扰动步长选取无法兼顾跟踪速度和稳态精度的缺陷,对传统扰动观察法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变步长扰动观察法.首先分析光伏电池输出的P-U曲线的特点,然后阐述了基于Boost电路实现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的控制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基于传统算法以及改进算法的光伏发电MPPT仿真模型,并在同一环境下对这2种算法的跟踪效果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有效弥补了传统算法的缺陷,在快速跟踪最大功率点的同时又保证了跟踪的精度,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期刊名称】《西安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3)004【总页数】7页(P433-439)【关键词】P-U曲线;最大功率点跟踪;Boost电路;扰动观察法;变步长;仿真分析【作者】张光明;刘毅力;马龙涛;叶炳均【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铜川供电公司,陕西铜川727000;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6150 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开发研究清洁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由于光伏发电在发电过程中没有污染和噪声等诸多优点,所以目前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2]。
光伏电池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能量提供单元,其功率输出是随着太阳光照强度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下,电池都具有唯一的最大功率输出点,因此为了使电池输出功率最大化,应当实时调节电池的工作点,使其一直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即MPPT技术[3]。
目前实现MPPT技术的算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传统算法有恒定电压法、电导增量法、扰动观察法[4]。
基于模糊变步长算法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基于模糊变步长算法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万庆阳
【期刊名称】《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年(卷),期】2024(51)1
【摘要】针对微生物燃料电池输出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变步长算法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最大功率跟踪算法。
根据满足最大功率的条件,将Boost变换器和微生物燃料电池构成完整系统,通过调节占空比从而实现最大功率跟踪,同时引入扰动观察法(P&O)和电导增量法(INC)组成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器。
常规算法受到步长的影响跟踪效果较差,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固定步长为变步长,有效提高了算法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针对算法产生振荡造成的能量损失,将算法和模糊控制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跟踪系统,有效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减少了能量损失。
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糊变步长算法较3种常规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小的波动幅度和跟踪误差。
【总页数】7页(P41-47)
【作者】万庆阳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9
【相关文献】
1.光伏发电系统模糊分段变步长算法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
2.光伏发电中基于模糊自适应修正变步长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控制策略
3.基于模糊控制的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
4.基于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结合改进天牛群优化算法的三步复合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算法
5.“四导四学”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研究法》教学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短路电流法与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结合的MPPT算法研究

之减少占空比。同样的,如果占空比的减少使得输出 功率增加,则继续减少占空比,反之增大占空比。其 中,占空比的变化量称为扰动步长STEP。然而,步长
一7一
万方数据
总第棚卷第559期 2012年第7期
电测与仪表 Electricad Measurement&Instrumentation
Vd.49 No.559
HE Ting,GONG Ren—xi,LI Ji—yong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t small home PV system.an effective improved MPPT method is
(2)
式中,、,s、厶衫拐0为光伏阵列输出电流、光伏阵列短路
电流和光伏阵列反向饱和电流,,s由日照强度决定;q
为电荷常数;A为光伏电池中半导体器件的P—n结系
数;K为Bohzman常数;劝绝对温度;U为光伏电池输
出电压;助光伏阵列输出功率…1。
由式(1)、(2)在Matlab环境下建立Simulink模型,
荡,造成一部分功率损失。并且在光照强度突变时,有 可能产生误判。作为扰动观察法的改进方法,增量电
法(INC)等。
导法则避免了扰动观察法的误判情况,且输出电压能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GXNSFA013023)
平稳地追随光照变化,但对传感器的精度以及整个系
一6一
万方数据
总第49卷第559期 2012年第7期
来对光伏系统进行初步控制,使得系统近似工作在最 大功率点。此方法避免了传统短路电流法对系统产生
一种应用于光伏系统M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

一种应用于光伏系统M的变步长扰动观测方法1、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光伏系统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转换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传统的固定步长摄动观测方法虽然简单可行,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跟踪速度慢、精度低、易振荡等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光伏系统的变步长扰动观测方法,旨在提高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光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最大功率点跟踪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传统固定步长扰动观测方法的原理和存在的问题。
此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步长策略的扰动观测方法,该方法动态调整扰动步长,以实现对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的快速准确跟踪。
本文还对所提出的变步长扰动观测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跟踪速度快、跟踪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本文还讨论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前景和可能的改进方向,为光伏系统中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光伏系统基础知识光伏系统,又称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系统。
光伏效应是指太阳光照射到光伏材料(如硅)中的光子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电子从原子中逃逸,形成光生电流。
这种无噪声、无污染的发电方式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和推广。
光伏系统主要由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和连接线组成。
光伏模块是系统的核心部件,由多个串联或并联的光伏电池组成,负责将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
逆变器负责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连接到电网或其他电气设备。
支架用于固定光伏组件,确保其能够连续稳定地接收太阳辐射。
在光伏系统运行过程中,光伏组件的性能参数,如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功率点电压和电流,对系统的整体性能有重大影响。
最大功率点(MPP)是光伏模块具有最高输出功率的工作点。
光伏系统的目标之一是使光伏模块尽可能接近MPP工作,以实现最大的能量转换效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光伏系统通常使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
基于功率预测的变步长扰动观测法MPPT研究

吴雷。高兴琳 (江南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针对光伏阵列输出特性,分析了传统扰动观测法的原理和不足。结合固定电压法和基于功率预测的变步长扰动观 测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算法。使用M削ab,simuIink对该控制算法与传统扰动观测法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的动态响应速度和稳态跟踪精度。此外,该算法对光照强度突变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关键词:MPPT;固定电压法;功率预测;变步长;扰动观测法 中图分类号:-rM
ttle
output cha陀clerist沁of
w觞the
cOmbination of
co惜t钔t
Voltage
a190nthm扑d va帕ble ste}p
t随diIionaI
s.亿e
P&O删沛od based伽power pnBdicti∞.
by
111e惜u飚of prop∞ed aIgornhm卸d
[8]ANDERSON
J,PENG F Z.Follr
Quasi一乙∞uI℃e inVerters[C]//ⅢEE
改进光伏并网发电的升压能力和提高电压质量有重要意义。
Power Elec仃0nics Specialist 2749.
Con衙ence.Greece:m髓,2008:2743-
参考文献:
统的h唧,具有跟踪速度快、功率振荡小、日照剧烈变化不会
201 5.3 VOI.39 NO.3
527 万方数据
发生误判等优点。
载特性,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 传统的扰动观测法采用定步长扰动,在跟踪最大功率点 时存在动态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相矛盾的问题。根据光伏电 池输出功率.电压特性曲线可知,在整个电压范围内,输出功 率曲线为一单峰曲线,且在远离MPP时,功率变化较快,跟踪 步长应适当增大,以提高跟踪速度;在MPP附近时,功率变化 较慢,跟踪步长应适当减小,以提高跟踪精度。同时当光照发 生突变时,光伏电池的工作点会从一条特性曲线转移到另一 条特性曲线上,若根据单一的特性曲线进行控制就有可能发 生误判,导致跟踪方向错误,严重时还会导致电压、功率崩溃。 针对以上提到的两点,本文对传统的扰动观测法进行两
一种电流预测控制的自适应变步长最大功率跟踪方法

857
MPPT 算法,产生 PWM 脉冲;4)负载,用来消化
或吸收光伏阵列所产生的能量,在本系统采用二极
管钳位型三相三电平的直流/交流(DC/AC)逆变器
将电能回馈给电网。
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 UPV 和电流 IPV 输入到变 步长自适应 MPPT 控制器中,变步长自适应 MPPT
控制器经过计算产生光伏阵列输出的参考电压
控制能力强、结构简单等优点,本系统采用升压型
变换器来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
3)MPPT 控制器,通过数字控制器实现不同的
光伏阵列
Boost 变换器 L
负载
图 1 为太阳能电池的等效模型。图中:Iph 为太 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其大小反映了光伏电池当下
的光照强度,光照强度越强,Iph 越大;Id 为暗电流, 是指光伏电池在无光照时,由外电压作用下 PN 结 内流过的单向电流;I 为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 Rsh 为并联电阻;Rs 为串联电阻[21]。当光照恒定时, 光生电流 Iph 不随光伏电池的工作状态而变化,此 时等效电路可以看作是一个电流为 Iph 的恒流源与 一只正向二极管 D 并联。
该方法结合自适应变步长控制器和电流预测控制器各自优 点,将此方法应用于中点钳位型三相三电平光伏发电系统。 建立起 10 kW 三相三电平光伏发电系统实验平台,并与传 统最大功率跟踪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 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使系统具有很好的静、动态性能。
关键词:扰动观察法;自适应变步长;最大功率点跟踪;电 流预测控制
0 引言
随着世界环境的恶化和常规能源的枯竭,太阳 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受到国内外的 广泛关注[1-3]。在能够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 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绿色能源。据国际能源机构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估计,到 2050 年, 光伏发电将提供 11%的电力能源,使每年减少相当 于 23 亿吨 CO2 的排放量[4]。
一种变步长扰动观察法最大功率点跟踪在煤矿采空区光伏发电中的应用研究

功率P(k-1),若
,则采样次数
k 清零,即:k=0,∆Uref =∆U,进入下一个计算周 期,P0为k清零门槛功率。改进变步长扰动观察法 流程如图2所示。
改进扰动观察法MPPT控制策略实现的效果:
光伏电池板发电功率未达到最大功率之前,步长
∆Uref较大能够满足MPPT响应速度的要求;光伏电 池板发电功率达到最大功率后,步长∆Uref较小能够 满足MPPT精度的要求。为了验证变步长扰动观察法
3.2 变步长扰动观察法仿真分析
在图3基础上搭建变步长扰动观察法仿真模
型,在图4模块的基础上搭建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
的MPPT控制模块如图5所示。
6LJQ
,Q
0HPRU\
6LJQ 3URGXFW
3URGXFW
2XW
3URGXFW 6LJQ
0HPRU\
可行性,可通过仿真对比来验证改进扰动观察法在
实现MPPT过程中跟踪精度和响应速度的优越性。
⍻䟿6ǃ* ≲࣏⦷1 6*
1 1 L İ1 L <
1 1 L 1 L ı1 <<
1 L 1 1 L ı1
6 L ˚
L ˈ L ˈ
6 L
6 6 6 6
UHI
UHI
<
1
<
6 L ˘ 6 L
率,但其控制器设计较为复杂,成本较高。文献[17]
提出了一种采用PI双层控制的新型自适应扰动观察
法,但控制器的比例系数Kp和控制器的积分系数Ki 需人为来选择。上述方法虽然对定步长问题提出了
相应解决方案,但均存在不同的缺陷。
⍻䟿6ǃ*
≲࣏⦷1 6*
一种适用于单峰光伏曲线的MPPT方法

一种适用于单峰光伏曲线的MPPT方法王一蒙;李玉玲;吴健儿;王管建【摘要】针对传统单峰光伏曲线MPPT方法跟踪速度慢,寻优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抛物线预测的功率闭环最大功率跟踪(MPPT)方法.该方法通过用光伏特性曲线上的3个点来拟合一个二次函数,用函数驻点的实际功率值来迭代地预测和修正最大功率点(MPP)的位置,最终使得光伏系统工作在最大功率点.此外,针对光伏系统采用合理的初始点选取策略,提升了MPPT的速度.给出了光伏系统的MPPT 控制框图,搭建了基于Buck-Boost电路的直流光伏系统硬件平台.使用抛物线预测法进行了光伏电池组件的最大功率跟踪,与变步长扰动观察法MPPT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基于抛物线预测的单峰值MPPT方法具有跟踪速度快,稳态无振荡的优良性能.%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raditional single-peak PV curve MPPT method has low tracking speed and low precision, a para-curve predictive power close-loop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 MPPT) method was proposed. By quadratic fitting, the actual power value at the stationary point of the fitting function was considered to predict and revise the position of maximum power point, making PV system work on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Initial points were chosen reasonably to speed up MPPT. Schematics of photovoltaic control system with MPPT were presented, and the hardware platform of DC photovoltaic system based on Buck-Boost circuit was built. The algorithm proposed was im-plemented in experimental prototype and compared with variable-step 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 method, which proved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chem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ingle-peak MPPT scheme proposed has good performance with high tracking speed and favorable stability.【期刊名称】《机电工程》【年(卷),期】2017(034)009【总页数】5页(P1060-1064)【关键词】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抛物线预测;功率闭环【作者】王一蒙;李玉玲;吴健儿;王管建【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杭州市电力局,浙江杭州310009;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4在正常状况下,光伏电池的功率电压(P-U)输出特性曲线为单峰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课程报告固定电流法与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结合的MPPT算法研究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应用电子工程系任课教师: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一三年五月ABSTRACT:The output power of PV module is a non-linear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solar insolation and loads, so it is necessary to track MPP of the PV array all the time. Whe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rapidly changes,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PV array operating point near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quickly, the online constant-current method to track MPP is utilized at first, and then the variable step P&O is adopted to adjust the PV array operating point to be at the maximum-power point. The simulation of the improved method and common methods show that, contrast to the latter, the former can trace the maximum-power point more quickly,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which is concise and easy to implement, and also can reduce the energy loss caused by the oscillation of the operating point about the maximum-power point, thus enhancing the PV system efficiency.KEYWORDS:Photovoltaic panel characteristics;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stant current method; variable perturb step 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 method摘要:光伏器件输出功率是外部环境、负载的非线性函数,为了充分发挥光伏器件的效能,需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进行控制。
当外界环境突变时,采用在线固定电流法进行初步跟踪,调整光伏阵列的工作点到最大功率点附近。
在此基础上再使用变步长扰动观察法,使得工作点进一步调节到最大功率点,并有效减少了光伏阵列输出功率在最大功率点的振荡。
对该结合方法及相关的MPPT算法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外界环境剧烈变化下快速、有效、准确地跟踪最大功率点,简明易于实现,同时有效减少在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附近振荡所带来的能量损失,提高了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
关键词:光伏电池特性;最大功率点跟踪;固定电流法;变步长扰动观察法1引言光伏电池是光伏发电系统电能的来源,光伏电池输出功率是其所受日照强度、器件结温的非线性函数。
即使在外部环境稳定的情况下,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也会随着外部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当外部负载与光伏器件达到阻抗匹配时,光伏器件才会输出最大功率。
为了实时从光伏阵列获得最大输出功率,需要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实现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控制。
通常的实现方法是需根据外部环境和负载情况不断调节光伏器件的工作点使其输出最大功率,我们将此功率调节过程称为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
MPPT电路常用的控制方法有固定参数法(如固定电压法、固定电流法)、扰动观察法及增加电导法等。
各种MPPT控制方法中,固定电流法和扰动观察法因简单有效而较常用,但各自也存在缺陷。
本文在分析固定电流法和扰动观察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固定电流法结合扰动观察法的MPPT控制。
在外界环境或负载突变时,采用在线固定电流法将光伏阵列的工作点调整到最大功率点附近,以保证跟踪的快速性。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对光伏阵列的利用效率,在最大功率点附近,采用变步长扰动观察法,从而减小系统在最大功率点附近的振荡。
2光伏电池特性光伏电池单元是非线性器件,它的等效电路模型如图2.1所示。
图2.1中的电流源产生光生电流I ph,它的数值由光照强度与温度共同决定。
串联电阻R S与并联电阻R P用来表征太阳能电池内部的功率损耗。
由于太阳能电池表面的材料的电阻率,当电流经过太阳能板流向外部内路时,其必然为产生串联损耗,故引入串联电阻R S。
并联电阻R P表征由漏电流引起的损耗。
I phI图2.1 光伏电池等效电路根据图2.1可得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V 和输出电流I 之间的关系式:()exp 1S S ph sat Pq V IR V IR I I I AKT R ⎧+⎫+⎡⎤=---⎨⎬⎢⎥⎣⎦⎩⎭ (2.1) 其中I ph 代表光生电流,I sat 代表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A 是二极管特性因子,K 为玻耳兹曼常数,T 为外界环境绝对温度,R S 和R P 分别为光伏电池的串联和并联电阻。
虽然式(2.1)给出了准确的光伏电池I-V 关系式,但是等式中用到的参数I ph 、I sat 、A 、R S 、R P 并不由太阳能电池产商提供,因此难以确定其值。
太阳能电池产商只提供标准外界条件下太阳能电池板三个工作点的电压电流值,分别为开路电压V oc ,短路电流I sc 以及最大功率点的电压V MPP ,与电流I MPP 。
为了得到由上述四个参数所表示的太阳能电池I-V 关系式,在等价前提下变换式(2.1)。
在等式变换之前,先对式(2.1)进行两项近似:1.忽略()/S P V IR R +项,因为R P 很大,此项值远远小于I ph2.设定ph SC I I =,因为R S 远远小于二极管导通电阻在上述两项近似的前提下,代入三个工作点的电压电流值,分别为0I =时,OC V V =,0V =时,SC I I =以及MPP I I =时MPP V V =,从而解出121exp 1SC OC V I I C C V ⎡⎤⎛⎫=--⎢⎥ ⎪⎝⎭⎣⎦ (2.2) 其中12121exp 1ln 1MPP MPP SC OC MPP MPP OC SC I V C I C V V I C V I -⎧⎛⎫⎛⎫=--⎪ ⎪ ⎪⎪⎝⎭⎝⎭⎨⎡⎤⎛⎫⎛⎫⎪=--⎢⎥ ⎪ ⎪⎪⎝⎭⎝⎭⎣⎦⎩(2.3) 只要根据光电池厂商提供的I SC 、V OC 、I MPP 、V MPP 等参数就可以确定该型光伏电池的输出模型。
但是由于厂家提供的这些参数一般是在标准温度T ref (°25C )和标准日照功率S ref (21000W/m )下的测试结果,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行补偿。
补偿公式如下:()()11(1)ln()1(1)ln()ref ref SC SC ref OC OC MPP MPP ref MPPMPP T T T S S S S I I aT S V V cT e bS S I I aT S V V cT e bS =-⎧⎪=-⎪⎪⎪'=+⎪⎨⎪'=-+⎪'=+⎪⎪'=-+⎪⎩ (2.4) 其中,a 、b 、c 是常数,通常:0.0025/C a ︒=,0.5b =,0.0028/C c ︒=。
在实际应用中,只需测量出当时环境条件下的上述四个参数值,就可得到光伏电池的I —V 特性方程,这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
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生产的STP0950S-36光伏阵列为例。
其提供的数据手册参数为 4.5A MPP I =、21.7V MPP V =、 4.8A SC I =、24.2V OC V =,且该光伏电池组由36块光伏电池串联组成。
按照上述方法,在不同光强和温度下对该光伏阵列进行Simulink 仿真。
光伏电池的仿真模型及仿真结果如图2.2和图2.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光强的减小,输出最大功率减小同时最大功率点处对应的电压减小。
图2.2 光伏电池仿真模型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V (V)P (W )S=1000W/m 2S=800W/m 2S=600W/m 2S=400W/m 2S=200W/m 2图2.3 不同光强下光伏阵列的P-V 特性仿真曲线据此建立的光伏组件仿真模型可以模拟光伏电池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电气特性,并能模拟在外界环境变化过程中光伏电池的电气特性,为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的仿真提供基础。
3 MPPT控制原理 MPPT 电路常用的控制方法有固定参数法(如固定电压法、固定电流法)、扰动观察法及增加电导法等。
固定参数法利用在最大功率点工作时光伏器件工作电压、电流与器件开路电压、短路电流的近似比例关系进行控制,此方法只需一个检测参数,控制简单易行,但获取开路电压或短路电流要中断系统正常工作,对系统运行存在干扰,此外所采用的控制关系是近似关系,不能实现最优控制,因此该方法控制精度低,仅适用于小功率场合。
扰动观察法是MPPT 控制中的一种常见方法。
扰动观察法控制思路如下:假设增加变换器的占空比,若光伏阵列输出功率增加,则占空比继续增加,反之占空比减少;假设减少变换器的占空比,若光伏阵列输出功率增加,则占空比继续减少,反之占空比增加。
占空比的改变值称为扰动步长Δd ,在选取扰动步长大小时要兼顾光伏发电系统动态特性及稳态特性。
扰动观察法虽然控制简单,控制效果也较好,但是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存在功率振荡现象,且在日照突变的情况下有可能失去对最大功率点的跟踪。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扰动观察法在日照稳定情况下MPPT 控制效果较好,对光伏器件的利用效果较高,但存在最大功率点处功率振荡的现象。
此外,在日照突变情况下会失去对MPPT 的控制能力。
固定电流法控制精度差,但是在外部环境突变情况下,仍能使光伏器件输出功率跟踪日照的变化。
为了使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快速响应日照变化,且能充分发挥光伏器件的作用,本文采用了将固定电流法和扰动观察法结合运用到MPPT 电路控制中的方法:当外部环境变化时,光伏器件的短路电流会发生变化,由于短路电流法利用MPP SC I k I ≈⨯进行光伏器件输出功率的控制,因此只要知道I SC 就能使光伏器件的输出功率重新接近最大功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