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成语

读论语学成语
读论语学成语

六雍也篇

1 不迁怒,不贰过

2 肥马轻裘

3 箪食瓢饮

4 中道而废

5 行不由径

6 文质彬彬

7 因材施教

8 敬而远之先难后获 9 乐山乐水 10 从井救人 11 中庸之道 12 博施广

济能近取譬

1 不迁怒,不贰过bù qiān nù,búar gu?

6.3哀公问:?弟子孰(shú)为好(hào)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qiān)怒,不贰(ar)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wú,同“无”。),未闻好学者也。”

不迁怒,不贰过:即不将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迁:转。贰:重复一次。

2 肥马轻裘

6.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sù)。子曰:?与之釜(fǔ)。?请益(增加)。曰:?与之庾(yǔ)。?冉子与之粟五秉(bǐnɡ)。子曰:?赤之适(往,去)齐也,乘肥马,衣(yì,穿)轻裘(qiú,皮衣)。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接济)富。?

肥马轻裘:乘着肥壮的骏马,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衣。形容生活豪华奢侈(sh ē chǐ)。

3 箪食瓢饮dān sì piáo yǐn dān shí piáo yǐn

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食,一瓢饮,在陋(l?u)巷,人不堪(kān)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zāi),回也!?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汤水。指贫苦的生活。也作一箪一瓢。

4 中道而废

6.12冉求曰:?非不说(yua)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中途,半路)而废(废弃,停止)。今女(rǔ)画。?【释义】

中道而废:比喻事情做了一半就不干了。

5 行不由径

6.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rǔ)得人焉耳乎??曰:?有澹(tán)台灭明者,行(走)不由(顺着,遵循)径(jìnɡ,小路),非公事,未尝至于偃(yǎn)之室也。?

行不由径:指走路只走大道,不走小路。比喻行为端正,不走歪门邪道。也比喻做事或为学遵(zūn)循(xún)正道,不走捷(ji?)径。

6 文质彬彬

6.18子曰:?质(本质)胜文(外在修饰)则野(粗陋),文胜质则史(文雅)。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有文采,又很质朴。后多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彬彬:形容文雅。

7 因材施教

6.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yù,告诉)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因材施教:依照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根据。施:施加,实行。

8 敬而远之

6.22樊(fán)迟问知(zhì,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劳苦)而后获(收获),可谓仁矣。?

敬而远之:尊敬他,但不接近他。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而不愿意接近。

先难后获:先劳苦而后才有收获。指只管自己努力的程度,而不计较得失。

9 乐山乐水yào shān yào shuǐ

6.23子曰:?知者乐(yào,喜爱,爱好)水,仁者乐山。知(智)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a),仁者寿。?

有一天,孔子对他的学生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性格就像水一样活泼,有仁德的人就像山一样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会长寿。”

子贡问:“为什么智者乐于见到水呢?”

孔子说:“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她的德行是多么高尚!水和顺温柔,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不停地奔向低洼的地方,她是多么的谦卑。水面对阻碍,穿山岩,凿石壁,欢唱着前进,她是多么快乐。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变得新鲜洁净,她是多么善施教化。这不就是智者的品格吗?”

子张接着问:“为什么仁者乐于见到山呢?”

孔子说:“山,高大巍峨(wēi,?),山上草木茂密,鸟兽群集,山出产了许多对人们有益的东西,可它自己并不从人们哪里索取任何东西。山还兴风雷做云雨以贯(ɡuàn)通天地,万物得以生长,人民得以饱暖。这不就是仁者的品格吗?”

了贡点点头,高兴地说:“老师,我明白啦!聪明人通达事理,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性情好动,就像水奔流不息,所以把智者用比作流动的水。水无论遇

到什么困难,都不气馁,总是快乐地一往无前。所以说‘智者乐’。仁厚的人依据义理行事,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宁静,所以把仁者比作山。仁者以慈悲之心对待众生,让众生远离痛苦,但不求回报,物我两忘、身心皆空,一念清静,染污自落,把世间的一切都看得很淡。无论是鸿运当头,还是厄运降临,他都不在意。这种平和的心态,当然有利于远离疾病和痛苦,自然就会长寿。”

困境中的柳宗元以“乐山乐水”的情怀在寓言、山水游记以及记叙文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柳宗元参与的永贞革新失败,被贬(biǎn)到永州当了十年司马,他的心情孤寂郁愤,但永州的青山绿水造就了这位古文大家。柳宗元寄情山水,时常流连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寻找人生的真谛(dì)。永州之水,绿波荡漾(yànɡ),垂柳依依;永州之山,苍松翠柏,清秀灵动。徜徉(cháng yáng)于美景之中的柳宗元一洗胸中之郁(yù)气,挥毫泼墨才思勃发,流芳百世的《永州八记》自山水间喷薄而出。

同学们,你还知道那些“乐山”、“乐水”的智者、仁者?

【释义】

乐山乐水: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10 从井救人c?ng jǐng jiù r?n

6.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同“人”)焉。’其从(跟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去)逝也,不可陷(陷入)也;可欺也,不可罔(wǎnɡ,愚弄)也。?

孔子的徒弟宰我实在调皮,上次大白天睡觉被老师大骂一通,“朽木难雕”、“粪土之墙”的臭名无人不知,可宰我一点儿也不在意。这不,这次又问老师一个怪问题:“对一个有仁德的人,告诉他‘有一个人掉到井里啦’,他会跟着跳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这样做呢?君子可能被骗走到井边看看是不是真有人掉进井里,但不会没搞清楚就跳进井里。君子可能被欺骗,却不可能被愚弄。”

孔子说完,不满地看了宰我一眼,想骂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但这次宰我没有犯什么错误啊,不过是故意举例来问问题而已,于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宰我伸伸舌头长舒了一口气,庆幸没挨骂。孔子忍俊不禁,转身偷偷地笑了,

心想:这个捣蛋的臭小子,肯定私下里跟同学反复讨论过“仁”。颜渊问仁,司马牛问仁,仲弓问仁,樊迟问仁,老师的回答各不相同,这次他懒得请教同样的问题,干脆问个绝的,问个老师无法回答的问题。那个仁者如果跳到井中救人,就是个傻冒;如果不救,那还算什么仁者?老师总是把“仁”讲得那么美好,这次看他怎么回答。

孔子当然是看穿了宰我的心思。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君子爱人,如果真有人落水,一定会想办法救,但不会跳井里,做那种没有理智的傻事,因为君子是有志向、有修养、有理智的人,不会做无谓的牺牲。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孔门师徒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认识?

同学们,你对孔子所说的这种可欺而不可罔的君子如何评价?忠心耿耿为汉家天下操劳的晁错被汉景帝腰斩;岳飞是保家卫国的大将,却被秦桧杀害;于谦对明朝忠心耿耿,迎立代宗,迫使瓦剌放回明英宗,英宗却把于谦处死……好人不得善终,难道他们不是君子吗?

【释义】

从井救人:别人落井自己跟着到井下去救他。原意是指主观愿望虽好,但方法不对,既损害自己又不能救助别人。

11 中庸之道

6.29子曰:?中庸(yōnɡ)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xiǎn)久矣。?

大约在2500年前,孔子去鲁恒公庙观礼,看到了一个歪倾的一瓦罐。孔子问守庙人,为什么不把瓦罐扶正?守庙人说:“这是‘佑座之器’——欹(qī),无水时歪斜,装上一半水就正过来了,装满了水,却反而倾倒了。”孔子由此大为感叹,悟出了中庸之道。他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是最高尚的了!人民缺少它已经很久了。”他认为,中就是不偏不倚,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公理、常理。

孔子一生推行仁政和德政,用仁、义、礼、智、信教化民众,追求天下人人能得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大同社会。他的思想基础和世界观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君子之道,是儒家修身的法宝和最高境界。

中庸不是骑墙之道、掺和(chān huo)之道,而是恰如其分,不走极端,坚守原则。“中”就是不偏不倚,既无过头,又无不及,自己有主心骨,不管潮流怎么变,不管生活怎么苦,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也会坚持原则不动摇;“庸”就是一向如此。好比实事求是是一个人的原则,那他无论在哪里都会实事求是,面对鲜花和掌声会实事求是,脖子上架着钢刀也还会实事求是。所以,中庸的人是伟大的人,在社会上是凤毛麟(lín)角,孟子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是真正的中庸!

曾参在地里干活时不小心把禾苗锄掉了,父亲曾点拿起棍子劈(pī)头盖脸地狂揍曾参,曾参恭敬地站在那里,任由父亲打骂,直到晕过去了。曾参醒来,恭恭敬敬地说:“父亲大人,是儿子不孝,惹您生气了。”旁边的人看到曾参如此做法,都夸他是孔子的好学生,切切实实做到了“仁”。没想到孔子知道这事后,气得好长时间不理睬曾参,曾参十分纳闷,难道这样做还不够吗?后来,孔子对曾参说:“孝顺,孝顺,‘顺从’是‘孝’的具体表现。但你的‘顺从’太过了,过分就不符合常理,就是违背了中庸之道。你父亲下狠手打你时,你应该躲避,否则,把你打伤了、打死了,他会伤心,会坐牢。你不躲避就是怂恿(s ǒng yǒng)父亲犯错,其实是最大的不孝。”

你了解哪些坚守中庸之道的故事、名言?

【释义】

中庸之道:儒家的一种主张,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折中调和。中:不偏不倚。庸:平常。

12 博施济众

6.30子贡曰:?如有博(广泛)施(施舍)于民而能济(救济,帮助)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p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一次,子贡问孔子说:“如果有一个人广泛地给人民施舍,并能周济大众,他怎么样呢?可以说是仁人吗?”孔子说:“何止是仁人,那一定是圣人了!尧舜都难以做到。所谓行仁,就是自己想要有所建树,就要帮助别人也有所建树;

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能设身处地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啊!”子贡听了说:“我远远没有做到啊!”

吴清亮被誉为“博施广济,造福梓(zǐ)里”第一人。1927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潮州市大吴村。他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少时聪颖好学,青年时期与人合营油漆业。由于经营有方,成为数家集团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其属下公司300多个,分布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他事母至孝,不忘祖国。1979年,他率先回到北京投资近千万元办企业,又先后在天津、青岛、海南等数十个城市投资设厂办企业。他给家乡捐赠人民币3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修公路、建发电厂、水厂,使大吴村的面貌焕(huàn)然一新。他还注重环境保护,把落后的村庄变成文明之乡。同时,他热心教育事业,捐建中学、小学、幼儿园。10多年来,他先后投资于家乡教育事业达人民币2000多万元。在吴清亮先生的大力帮助下,大吴村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1996年11月新加坡前总统黄金辉等亲临观光。历年来,海内外乡亲和外国友人前往参观者络绎(lu? yì)不绝。

同学们,我们没有能力像吴先生那样“博施济众”,是不是就不能行仁了呢?我们应该怎样行仁呢?

【释义】

博施济众:指广泛地施予恩惠,接济穷困的人。也作博施广济。

能近取譬:能就近以自身作比方,设身处地,推己及人。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可编辑修改word版)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 编者:洪汉友时间:印数:610 班级姓名 1、为政以德 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拱,环线在 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足食足兵:粮食富足,军备齐全。 节用爱人: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后比喻放纵坏人。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来”、“安”都是使动用法。“之”指代 上文的“远人”。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之” 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分崩,破裂。离析,散开。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大动干戈: 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持危扶颠:扶助将要倾倒的。比喻扶持大局。 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攻,声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风行,风吹过。偃,倒伏。化若偃草:形容教 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风吹倒。 2、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抑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礼。 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表示绝不容忍。 名正言顺:原指是名分不正,道理就讲不通。后指做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也指做 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反义词“名正言顺” 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犯上作乱: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 为“犯上作乱”。 4、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和脱离劳动的人。 无人问津:没有人寻问渡口。比喻无人过问,受到冷落。也比喻无人探索、尝试。 深厉浅揭:遇到深水就连衣涉水,遇到浅水就撩起衣服过河。比喻做事要因时因地制宜。 5、仁者爱人 一以贯之:始终如一、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博施济众:广泛地救济困苦的人。形容人广施恩惠,使人们免于患难。 立人达人:帮助人建立功业地位。 能近取譬:能够就近拿自己作例子来比方别人。指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也指能用就近的 事物来做譬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高二选修《〈论语〉选读》中的所有成语

高二选修《〈论语〉选读》中的所有成语 新高考新国学 2009-12-14 1313 5cc149a20100gc6r 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论语》中有很多的成语、熟语,这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需要好好落实。据粗略统计,高二选修《〈论语〉选读》中总共有62个。建议作分散处理,让学生每天或每周抄写、解释,这样掌握起来难度不大。按课文顺序分列如下 众星拱月、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大动干戈、祸起萧墙/ 克己复礼、犯上作乱、是可忍熟不可忍、名正言顺/ 待价而沽、愚不可及/ 往者不可 谏来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知其不可而为之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杀身成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患得患失、乐在其中、富贵于我如浮云、乐以忘忧、老之将至、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任重道远 / 中途而废、逝者如斯、后生可畏、饱食无用、言过其实/ 言不达意、以德报怨、以言废人、以文会友/ 巧言令色/ 文武之道、温良俭让/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举一反三、如切如磋、以退为进、各得其所/ 高山仰止、不知所以、暴虎冯河、死而无悔、升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循循善诱、欲罢不能、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和为贵/ 人言可畏、敬而远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 《论语》选读成语汇编 一、为政以德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来”、“安”都是使动用法。“之”指代上文的“远人”。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之” 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 ⑤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分崩,破裂。离析,散开。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汇编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汇编 《为政以德》 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后比喻放纵坏人。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大动干戈:发动战争。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反义词“名正言顺” 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顽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仁者爱人》 能近取譬:能够就近拿自己比方别人。意思是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披发左衽: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君子之风》 志士仁人: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患得患失: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太重。 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坏事都做绝了。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已,停止。 《周而不比》 周而不比:周:团结、亲密。比:互相勾结。关系密切、团结但不互相勾结。

1读论语学成语——雍也

《读论语学成语——雍也篇》教学设计 潍坊北海学校韩兴娥 教学目的:学习文言文,了解成语出处,能理解运用成语。 1 不迁怒,不贰过 2 肥马轻裘 3 箪食瓢饮 4 中道而废 5 行不由径 6 文质彬彬 7 因材施教 8 敬而远之先难后获 9 乐山乐水 10 从井救人 11 中庸之道 12 博施广济能近取譬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论语学成语——雍也》,先复习放假前学习的几篇文章,开火车读成语读古文。 1 不迁怒,不贰过bù qiān nù,búèr guò 6.3 哀公问:“弟子孰(shú)为好(hào)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qiān)怒,不贰.(èr)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wú,同“无”),未闻好学者也。” 不迁怒,不贰过:即不将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迁:转。贰:重复一次。 2 肥马轻裘 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sù)。子曰:“与之釜(fǔ)。”请益(增加)。曰:“与之庾(yǔ)。”冉子与之粟五秉(bǐnɡ)。子曰:“赤之适(往,去)齐也,乘肥马,衣(yì,穿)轻裘.(qiú,皮衣)。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接济)富。” 肥马轻裘:乘着肥壮的骏马,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衣。形容生活豪华奢侈(shē chǐ)。 3 箪食瓢饮dān sì piáo yǐn dān shí piáo yǐn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食,一瓢饮,在陋(lòu)巷,人不堪(kān)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zāi),回也!”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汤水。指贫苦的生活。也作一箪一瓢。 箪食瓢饮应该读“dān sì piáo yǐn”还是“dān shí piáo yǐn”呢?最权威的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这个词,其他的成语词典都是注明读“dān sì piáo yǐn”。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收了“箪食壶浆”原为:dānsìhú jiāng,《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改用dān shí hú jiāng。 箪食壶浆: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食”读“sì”时,有“拿东西给人吃”,或者“喂”的意思。“箪食瓢饮”是自己吃,从意思看应该读什么? 4 中道而废

论语中的所有成语总结,超有用

1不亦乐乎《学而》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到,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成语义: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地步;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 ④表示十分高兴。 2犯上作乱《学而》 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3节用爱人《学而》 原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候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以要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季节役使人民。 成语义: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4食无求饱《学而》 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成语义:吃饭不要求饱足。 5居无求安《学而》 原文:同上 成语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6 安贫乐道《学而》 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贫穷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7巧言令色《学而》 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8告往知来《学而》 原文:告诸往而知来者 翻译:告诉你过去的事情,你就可以知道未来要发生的事。 成语义: 9慎终追远《学而》 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成语义: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10温良恭俭让《学而》 原文:以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翻译: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 成语义: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11言而有信《学而》 原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翻译:讲信用,要符合于义;只有符合义的诺言才可以去实现。 成语义: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12从心所欲《为政》

(四)《读论语-学成语》试题

2016-2017第一学期新疆师大附中小学部 五年级《读论语学成语》分项测试 二、给画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讷言敏行:(n e n a)不亦乐乎: (yu e l e)箪食瓢饮:(sh① d 6 )后生可畏(w e wei ) 三—成语释义。20分/2分 1、 ________________ :说 话谨慎,办事敏捷. 2、 ________________ :指年轻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越 前辈,令人敬畏。 3、 _______________ :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4、 ________________ :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 奋好学。 5、 _______________ :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 6、 _______________ :专心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形容勤奋好学。 7、 _______________ 不以向学问、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形容虚心求教。 & _________________ :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指追 求进步。 9 、_________________ :比喻许多事物围绕一个中心或众人拥 戴一个人。 10、 _________________ :好极了,美极了,后用以形容事物 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 四、成语运用:20分/2分 1、做学问就应该老老实实,______________ ,绝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2、我们要做到______________ ,才能不断进步。 3、这个十四岁的年轻棋手在全国棋类比赛中获得冠军,真是阿! 4、他寡言少语,做事踏实,是个 _____________ 的实干家。 5、李老师是全校公认的最有学问的老师之一,但他仍然虚心 好学,_______________ 令人钦佩。 6、杜甫到了晚年,漂泊不定,过着__________________ 的生 活, 最后在病困交加中去世。 7、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谁都难免有 ___________________ ■勺时 候。 &要想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 ■勺精神是 不行的。 9、颜回_____________ 面对清贫的生活甘之如怡地修生养性。 10、他掌握了学习规律,所以能做够做到 _________________ 。 五、将文言文补充完整。10分/2分 1、子曰:“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诲人不倦,何有 于我哉?” 2、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为师矣。” 3、子曰:“君子欲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 。” 4、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说 乎?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何有于我哉?” 六、成语积累:自写10个本书中积累的其它成语(不可与卷面出现成语重复)。20分/2分 1、 2 、3、4、 5、6、7、8、 9、10、 一、填写成语:18分/1.5分 ( )言敏行诲人不() 言而有()知错必() ( )与人交见()思齐( )信好学中(>之 道众星 ( ( ( 成绩 )辰 )食瓢饮 )而谈 )而后行 打“/”。12 分/1.5 分 笃信好学:(w u d u) 侃侃而谈:(k岔 k an) 乐山乐水:(I e y d o) 中庸之道:(y tn y e g)级 年

论语选读(5) 中的成语 ( 十)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泰伯》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 (十) 翻译:曾子说:“能够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他,能够把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临重大考验坚守气节不动摇屈服。这是和君子一样的人吗?是君子一类的人呀!” 成语义:尚未长大成年的孤儿。 86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泰伯》 翻译:曾子说:“将要死的时候,它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成语义:人到临死时,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形容临终嘱咐之言。 87 死而后已《泰伯》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曾子说:“有仁德的人,胸怀不能不宽广,意志不能不坚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仁’作为自已的任务,不也是很重要的吗?直到死了才停止,不也是很久的?” 成语义:到死才停止。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常与“鞠躬尽瘁”连用。 88 战战兢兢《泰伯》 原文: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翻译:曾子病重,召集弟子说:“看看我的脚和手,有没有毁伤的地方。《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就像站在深渊的旁边,又像走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不会毁伤了。弟子们!” 成语义:形容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89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泰伯》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好像面对深渊,又好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处于危险的境地,战战兢兢,提心吊胆。 90 不舍昼夜《子罕》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面对奔腾不息的流水说:“时间流逝就像这水一样,日夜不停的地奔流。” 成语义:不分白天黑夜。日夜不停。比喻夜以继日。 91待价而沽《子罕》 原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翻译:子贡说:“有美玉在这里,是把它装在合子里藏起来呢?还是等待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商人呢!” 成语义: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某些人等有了好条件或待遇才肯出来做事。也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出。 92 韫椟待价《子罕》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把玉藏在匣子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93韫椟未酤《子罕》

国学小知识:《论语》中的27个成语典故

国学小知识:《论语》中的27个成语典故 1.【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 '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 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能够入学受教。 2.【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 在当地住了几月,*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 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 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3.【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 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个教育学说。 4.【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清·刘鹗记的第七回也表明: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持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5.【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能够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7.【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

1、为政以德 节用爱人 成语义: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持危扶颠 成语义:扶助将要倾倒的。比喻扶持大局。 分崩离析 成语义: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既来之,则安之 成语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开柙出虎 成语义:原指看管虎的人未尽责任。后也用来比喻放纵坏人。 祸起萧墙 成语义:祸害从内部发生。 2、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成语义:抑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礼。 犯上作乱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是可忍,孰不可忍 成语义: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表示绝不容忍。 名正言顺 成语义:原指是名分不正,道理就讲不通。后指做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也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4、知其不可而为之 。 无人问津 成语义:没有人寻问渡口。比喻无人过问,受到冷落。也比喻无人探索、尝试。 深厉浅揭 成语义:遇到深水就连衣涉水,遇到浅水就撩起衣服过河。比喻做事要因时因地制宜。 5、仁者爱人 安老怀少 成语义:使老年人安逸,使年少者归心,形容使人民生活安定。 立人达人 成语义:帮助人建立功业地位。 能近取譬 成语义:能够就近拿自己作例子来比方别人。指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也指能用就近的事物来做譬喻。 一匡天下 成语义:纠正混乱局面,使天下纳入正轨。引申为统一天下。 6、君子之风 浮云富贵 成语义: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钱、地位看的很轻。

恶衣恶食 成语义: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成仁取义 成语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志士仁人 成语义: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不改其乐 成语义:不改变自己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来快乐。 箪食瓢饮 成语义:一箪食,一瓢水。形容生活贫苦。 乐以忘忧 成语义:快乐的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高兴。 乐在其中 成语义:快乐就在这里。 饮水曲肱 成语义: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死而后已 成语义:到死才停止。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常与“鞠躬尽瘁”连用。 任重道远 成语义: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8、周而不比 周而不比 成语义: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以文会友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2.24) 翻译:曾子说:“君子用诗书礼乐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来培养仁德。 成语义:通过诗文、学术活动来聚会或结交朋友。 以德报怨 成语义:用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他好处。 以直报怨 成语义:用公正报答仇恨。 以德报德 成语义:拿恩惠来报答恩惠。指把恩惠施予对已有恩的人。 群而不党 成语义: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直谅多闻 成语义:为人正直,守信用,而且见识广博。 11、诲人不倦 安贫乐道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举一反三 成语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述而不作

论语中的成语(全)

论语中的成语(全) 《论语》中的成语 《学而篇第一》 1- 1、【学而时习之】一一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 2、【不亦乐乎】一一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 3、【犯上作乱】一一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论语学而》(1 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 4、【巧言令色】一一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论语学而》(1 3 ):巧言令色,鲜矣仁!” 1- 5、【一日三省】一一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论语学而》(1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 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论语学而》(1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 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一一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1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

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1- 8、【行有余力】一一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论语学而》(1 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贤贤易色】一一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论语学而》(1 7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 ------------------------------ 10、【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论语学而》(1 7):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 11、【慎终追远】一一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论语学而》(1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2、【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论语学而》(1 10):失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1-13、【小大由之】一一指用途可大可小。《论语学而》(1 1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1-14、【敏于事慎于言】一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论语学而》(1 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15、【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论语学而》(1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16、【精益求精】一一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论语学而》(1 15):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 17、【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论语学而》(1 15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篇第二》 2- 1、【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

论语中的成语50个

论语中的成语50个 导读:导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关于书中的成语有哪些?小编搜集整理了50个成语及解释,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论语中的成语50个: 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9、【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0、【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1、【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2、【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论语选读》每课的成语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 Maokesheng 1、为政以德 节用爱人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 翻译: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候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以要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季节役使人民。 成语义: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陈力就列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16.1) 翻译: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就担任一定的职务,如果不能,就该辞职。成语义:依据自己的才能担当一定的职务,各就其职位尽力。 持危扶颠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16.1) 翻译:遇到危险却不扶持,摔倒了却不搀扶起来,那么用你辅佐什么呢? 成语义:扶助将要倾倒的。比喻扶持大局。 分崩离析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16.1) 翻译:现在仲由和冉有你们二人辅佐季氏,远处的人不归服,而不能使他们来归服;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全;反而计划在国内使用武力。 成语义: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既来之,则安之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16.1) 翻译:如果这样做了,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礼乐道德来教化他们,使他们来。既然来了,就应该使他安定下来。 成语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开柙出虎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6.1) 翻译:老虎一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祭祀玉器在木盒中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成语义:原指看管虎的人未尽责任。后也用来比喻放纵坏人。 祸起萧墙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 翻译:我担心季孙所应该忧虑的不在颛臾,而在自家内部。 成语义:祸害从内部发生。 足食足兵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翻译: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有充足的粮食,有充足的军备,人民信任政府啊。”成语义:粮食富足,军备齐全。 2、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论语选读(3) 中的成语 ( 八) 乐以忘忧 《述而》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 (八)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接解的知识,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对于我有哪些呢?” 成语义:教导人不知疲倦。形容教导别耐心。 翻译:孔子说:不到冥思苦想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点拔他;不到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点,他不能由此类推出相关三点,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成语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68 乐以忘忧《述而》 原文: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翻译:你为会么不说:“他的为人,发愤时,竟然忘记了吃饭;快乐时,就忘记了忧愁,连衰老就会到来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成语义:快乐的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高兴。 69乐在其中《述而》 原文: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翻译:吃粗食,喝冷水,弯曲着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 成语义:快乐就在这里。 70临事而惧《述而》 成语义:遇到事情而有所惧怕。指遇到事谨慎处理。 原文: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要和老虎搏斗,没有船要趟水过河,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和他在一起。和我一起的必须是遇事小心谨慎,严肃认真,善于筹划谋略的而能争取成功的人71暴虎冯河《述而》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①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②比喻果敢勇猛。 72 求仁得仁《述而》 原文: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翻译:求仁德而得到了仁德,不有什么怨恨呢? 成语义:寻求仁德就得到仁德。比喻理想、愿望都已实现,如愿以偿。 73 三人行,必有我师《述而》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在一块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向他们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改正。 74 述而不作《述而》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翻译:孔子说:只传述旧知识而不创作新知识,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我把自己比作老彭。 成语义:只阐述前人的学说,自己并不创新,指没有新的见解。 75 信而好古《述而》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信奉并爱好古代文化。

出自《论语》选读中的熟语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 风行草偃:《论语?顔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上。后以“风行草偃”比喻有声望者的言行影响世态俗情。 鸣鼓而攻:谓宣布罪状而加以声讨。语出《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龟玉毁椟: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语出《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邢昺疏:“言是典守者之过也,以喻主君有阙,是辅相者之过也。” 道听途说:语出《论语?阳货》意思是没有根据的传说。 发愤忘食:语出《论语?述而》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后用以形容十分勤奋。富贵浮云:语出《论语?述而》。把富贵看得象浮云那样轻飘而流动无定。 后生可畏: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青年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既来之,则安之:语出《论语?季氏》。原意是已经使他来了,就要使他安心。现在多泛用以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安下心来。 述而不作:语出《论语?述而》。用以表示只是阐述前人理论和学说,自己并无创见。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语出《论语?微子》。后用以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善贾而沽:语出《论语?子罕》。比喻怀才不遇,等待有赏识他的人才肯效劳出力,或得到高职位才出来做官。 见危授命:语出《论语?宪问》。指遇到国家有危难,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见义勇为: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见到了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 尽善尽美:语出《论语?八佾》。形容事情完美到没有一点缺陷。 精益求精:语出《论语?学而》意思是好了还要更加好,永无止境。 鸣鼓而攻之:语出《论语?先进》。比喻宣告罪状,加以声讨。 三人行,必有我师: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在一起行走的三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思而行:语出《论语?公冶长》。意思是反复考虑,然后才去做。 色厉内荏:语出《论语?阳货》。形容外表强硬,内心怯懦。 杀身成仁: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危言危行:语出《论语?宪问》。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文质彬彬:语出《论语?雍也》。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 闻一知十:语出《论语?公冶长》,听到一点就能懂得很多。后用以形容非常聪明,善于类推。小不忍则乱大谋: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小事情不肯忍耐就会把整个事情搞乱。 无所措手足:语出《论语?子路》。形容没有办法,不知怎样才好。 川流不息:语出《论语?子罕》。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朽木粪土:语出《论语?公冶长》。比喻不堪造就的人或无用的东西。 是可忍,孰不可忍:语出《论语?八佾》。指事情、事态恶劣到不能容忍的程度。 欲速则不达:语出《论语?子路》。性急图快,超过了客观规律,反而达不到目的。 欲罢不能:语出《论语?子罕》。想停止却收不住,后泛指迫于形势,无法中止。 以直抱怨:语出《论语?宽问》。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 言必信,行必果:语出《论语?子路》。说出的话一定算数,行动起来一定坚决。 循序渐进: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升堂入室】①《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原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的差别。后用以称赞在学问或技艺上的由浅入深,渐入佳境。②谓出入于外??内室

论语选读(10) 中的成语 温良恭俭让 《学而》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 (二) 成语义: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10温良恭俭让《学而》 翻译: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 成语义: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11言而有信《学而》 翻译:讲信用,要符合于义;只有符合义的诺言才可以去实现。 成语义: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12从心所欲《为政》 原文: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七十岁的时候,就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会出现违背规矩。 成语义:①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②代指人的年龄,七十岁。 13而立之年《为政》 原文:三十而立 翻译: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 成语义:指人开始成熟。 14见义勇为《为政》 原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翻译: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那是谄媚。遇到符合义的事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成语义:见到了正义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做。 15 举直措枉《为政》 原文: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翻译: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便信服;选拔邪恶的人,安排的位置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信服了。 成语义: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佞。 16 犬马之养《为政》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子游问孔子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就是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够的,对于狗马也能做到饲养。如果对父母只奉养而不诚心孝顺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没有什么区别? 成语义:比喻供养父母。 1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为政》 原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啦。 成语义:指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8三十而立《为政》 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到事情就不迷惑了;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做出违背规矩。

《论语》成语汇编

《论语》选读成语汇编 一、为政以德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拱,环线在周 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来”、“安”都是使动用法。“之” 指代上文的“远人”。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之”虚化,起 补充音节作用。 ⑤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分 崩,破裂。离析,散开。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⑥大动干戈: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⑦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⑧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攻,声讨。 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风行,风 吹过。偃,倒伏。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风吹倒。 二三克己复礼待贾而沽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反义词“名正言顺” 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待贾而沽:等待好的买主卖出去。旧比喻等待合适的机会出仕做官,现多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条件才肯答应出来任职或做事。 磨而不磷:坚硬之物,磨而不能使之薄。比喻不因外力而有所改变。 涅而不缁:用黑色染料也染不黑。比喻内质秀美的人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匏瓜空悬:比喻有才能的人不能为世所用。 愚不可及:本指国君无道时假装愚笨的本领常人不能及,现多指极其愚蠢。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做事。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顽固。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读论语学成语》读后感

《读论语学成语》读后感 以下是关于《读论语学成语》读后感,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读论语学成语》读后感 政研室崔玉庆 女儿去年上小学了,上个学期老师要求孩子们多阅读课外书籍,于是就给她买了一些国学经典并陪她学习,如《读论语学成语》等,基本上是我先学,然后再用她能理解的方式讲给她听,大半年下来,不知道她的小脑袋装下了多少知识,反正我自己学到了不少感悟。现将自己的一点读后感梳理出来,向领导及同事们汇报交流一下。 《论语》博大精深,古往今来很多有识之士都从中汲取了成长的精神营养,《论语》之所以千年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在某种程度上起着维系社会稳定、和谐、友善、诚信、文明的作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里都积淀着孔子的思想,人们的行为也或多或少、或隐或现地烙印着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越是走进人的心灵,也就越能提升一个人的思想品味与思想人格。但必须承认的是,《论语》有些文本艰涩难懂,有些语句解读起来分歧很大,有些内容也不符合当前的主流价值观,普通读者如果上来就抱着《论语》阅读学习,往往事倍功半。 ·

而编著《读论语学成语》这本书的作者采用了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读,从不做高深的哲学解释与学理剖析,对那些相互抵触的观点也进行了研究分析,摄取了相对合理的诠释,同时剔其糟粕、汲其精华,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成效。《读论语学成语》虽然是为中小学生编著的,但在我看来,成年人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悟到更多的道理。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几句话我特别受启发,如【为政篇】中,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所说的孝,不仅仅是养活父母,在他看来如果仅仅是养活父母,那和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接触到了孝的本质,强调了发自子女内心真诚的"敬"、自觉的伦理意识和道德感。"敬"是孝的灵魂,发自人的内心,也必然表现在神色态度上。联系到我自己,到今年工作已整十年,由于工作后十分忙碌,加上离老家较远,每年只能回去几趟看望他们,虽说每次都大包小包的带很多东西,但我知道父母对这些礼品并不在意,父母在子女孝心需求方面,其精神需求层面更胜于物质需求层面,所谓精神需求是指父母更需要的是儿女们更多的陪伴、关爱以及真情的交流,而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大,精神越来越空虚,常见的病痛也随之而来,这不仅仅是靠药物与保健品就能满足需求的,更需要儿女们的陪伴与悉心照料。而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保障也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