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城市住宅建筑不断采用新的建造技术和工艺。虽然民居装饰元素所依附建筑结构发生了改变,归根结底,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和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才是中式住宅建筑设计的源泉,只有结合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进行的住宅设计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具情感的居住环境。

一、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概念

所谓民居,即与一定的民族、地域、文化、传统等因素相联系的有针对性的非官式的、非专家现象的限于日常生活领域的人类居住环境。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则指依附于传统民居建筑实体上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总体特征,因地域环境的差异,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装饰风格。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反应了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水平,更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哲学观。

二、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内容概述

因不同民族、地域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也各具特色。下面将以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民居和徽州民居来进行论述。

1.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装饰概述

北京四合院民居的典型特征是四合院空间模式,民居建筑等级制度森严,對民居建筑装饰也有严格的要求。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装饰无处不在,疏密得当,主要集中在建筑结构转折处、节点处和结构结束部位。大门、影壁、屋顶、墙身、门窗都是装饰的重点部位,并善于运用石雕、砖雕、木雕的装饰处理技法。

大门的型制各异,装饰也各具特色,彰显了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审美。北京四合院里通常设置影壁,也称为照壁,位于大门里面,起着阻挡视线的作用,也能满足人们的“避祸求福”的心理需求。影壁顶部通常覆筒瓦,采用砖砌框架,中间采用各种吉祥文字或图案的砖雕进行装饰。屋脊的装饰是屋顶装饰的重点,北京四合院屋脊有清水脊、元宝脊、皮条脊、鞍子脊、大脊等,屋脊做法多样,有的用板瓦拼成装饰图案,也有的用雕孔花砖砌筑。墙身装饰较为简单,常用白粉墙或青砖。门窗棂格图案丰富多样,让传统民居变得生动有趣。

2.徽州民居建筑装饰概述

徽州民居典型特色是“马头墙”,马头墙不仅具有防火功能,更具装饰作用。远望徽州民居村落,马头墙高高低低,互相错落,墙面点缀竖向小窗,使徽州民居的外立面变得丰富。徽州民居装饰将“三雕”(木雕、石雕、砖雕)运用的非常娴熟,其题材丰富,与民居建筑的结构构件巧妙进行结合,使民居建筑形成了丰富的装饰效果。徽州民居外墙面多采用白墙,黛瓦,灰窗、白墙的组合,让徽州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传统民居广义可以包括住宅、祠堂、庙宇乃至道路、绿化等整个居住环境。狭义讲可以专指民间传统的居住建筑,也就是住宅,是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非常基本也非常重要的一种。今天说的传统民居是居住建筑。 回顾传统民居的发展简史,远古时候原始人利用天然穴居、巢居栖身居住。新石器时期,农耕生产促使原始人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创建了人造穴居和干阑等建筑的形式。 虽然受到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建筑单体还比较独立分散,但已经开始组织原始的聚落和城市。 夏朝的建筑遗存极少,商周时期建筑遗存开始增多。商周时期我国北方主要发展了在夯土房基上砌筑木柱梁架的建造方式。 空间组织上出现了院落形式。 比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的宫殿遗址考古发现,一号宫殿布局呈周围围墙环绕的院落形式。

再比如陕西岐山凤雏村考古发现的一组西周院落遗址,这是傅熹年先生根据考古资料绘制的复原图,它的平面是一个日字形。沿中轴线上有影壁、门、堂、廊、室,还有两边的塾、厢,是一套非常完整的合院空间组织。这是我国现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文献方面,《仪礼》中也记载了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的平面形制,庭院式住宅门、堂、庭院、左右厢房以及后寝。 这与后来汉族习用的合院住宅平面已有颇多共同之处,所以这个时期的院落组织可以看作是汉族习用的合院式民居院落的雏形。 秦汉时期的民居仍然缺少地面遗存,但根据汉代时期的文献资料以及画像砖石、明器等提供的建筑图像,建筑史学家们已经获得了对汉代民居建筑的一个基本概念。首先,汉代民居多以庭院式的组合出现。如广东出土的明器陶楼,有小型的三合院。 L形院 口字形院

日字形院 湖北云梦出土的东汉陶楼 都是合院的形式。 四川成都出土的庭院画像砖上有组两路两进院的形象。包括主院和侧院,主院分成前后院。 前院比较扁长,有停歇过渡的作用。后院方整开阔,是主要庭院。院北有座堂屋,屋内两人对坐。可以看到庭前翩翩起舞的仙鹤。 侧院也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院做厨房杂务等辅助功用。后院比较狭长,可以用来做农活。院中竖立一个高耸的望楼,可能用作储藏、瞭望、警戒。这幅图像反映出蜀地汉代中型宅院的一个生活场景。 再比如郑州南关曲阜出土的汉画像石上,也有较为复杂曲折的两三进庭院。各地出土的大量图像说明,汉代民居建筑已经普遍采用了庭院布局的形式。

我家乡的传统民居

我家乡的传统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是指那些乡村的、非官方的、民间的、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它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有的建筑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 很多建筑师就认为中国民族传统建筑形式上显得过于陈旧,经济上相对比较低效,功能上也比较落后,尤其是建造速度太慢,因此,不少人基本上放弃了对传统建近年来,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大规模建设越来越追求实用和高效,建筑形式的追求。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传统建筑的改造的必须的,但是也要保留着一定的传建筑的特色和特点。这不仅是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更是对自然科学的一种尊重。 就以我家乡的传统建筑来说。我是一个地道的广东人,知道许多本地的传统民居。但是由于现代化的城市建设,现在的传统民居已经很少了,很多遭到人为的损害,与此同时,许多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现代化的冲击和破坏。传统民居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但很多都被现代化的建设而忽略掉了。我们应该发现我们传统民居的存在价值,真正了解我们的传统建筑,彰显它的作用,体现出我们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广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省份之一,其首府广州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有南蛮,今有广州。广东民居不少保存着古代气息,而且不少华工出国,也就是现在的侨民,这些侨民回国后,就建屋,因此,广东民居除了有中国原有的建筑风格外,还汇集了外国建筑形式和构件。广东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因此有不少侨乡风情建筑。 虽然国内很少有人把广东民居和江浙、徽派、四合院相提并论,但平心而论,从五邑的雕楼到客家的围屋,从西关大屋到东山洋房,从岭南建筑的重要标志骑楼到潮州的九宫格式建筑群,广东民居自成套路,最早把现代住宅和中国传统精神结合起来作为探索。 然而,现代广东民居,已经乏善可陈了。到处都一样,三层或四层或五层的小楼,墙面清一色的马赛克或瓷砖贴面,门窗清一色的不锈钢井子格的防盗网,乡下的有钱人家,还会在楼顶盖一个琉璃瓦顶的八角小厅。总之,看上去就是穿西装又镶金牙,实在是不伦不类、不土不洋、不敢恭维。 那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即将逝去的记忆,对目前的广东民居做一个集体反思吧。 广东最具特色之一开平碉楼。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罕有的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它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也是那个历史时期中国移民文化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促进人类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与审美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 与审美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与审美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最为鲜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其中,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是其重要的一支,且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影响。 在漫长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我国建筑从简单的遮风避雨发展到融入了民族文化审美元素进行装饰,56个民族在民居的建筑装饰形式有不同的特点,形成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份,这是祖先留给我们又一笔丰厚遗产。研究中国民居建筑装饰的整体风貌。是对我国建筑装饰艺术的继承和发扬。 传统室内设计的装饰手法,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人们采用象形、会意、谐音、借喻、比拟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装修造型,图案及雕饰题材,凭借艺术语言来寄托对于幸福、美好、富庶、吉祥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图案和造型丰富而又洗练,朴实而又高雅,使人 百看不厌、玩味无穷。 在传统民居装饰中蝙蝠、鹿、鱼、鹊、梅是较常见的装饰图案。原因是“蝠”与“福”谐音,可寓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寓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则是一种隐喻,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行。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梅、松耐寒,寓意人应不畏强暴、不怕困难。同理,石榴象征多子多孙;鸳鸯象征夫妻恩爱,松鹤表示健康长

寿。传统中国建筑的开间数、踏步数,都有讲究。古人崇“阳数”(奇数),以“九”为尊,九字或九字的倍数是佳选。 北京四合院有优于其它任何住宅形式的居住环境,它有宽绰疏朗、起居方便的中心院落,有高度的私密性和亲合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北京四合院以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及其围合的院落为基本单元,可向纵深和两侧任意发展,适合于各种不同规模的家庭居住。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和空间构成体现着以家长为中心的封建家庭秩序,是中国封建社会人们意识的反映。北京传统住宅装修的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图案是“步步锦”,这种图案的基本线条是横线和竖线,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周围嵌以简单的雕饰。将这种装修花纹冠以“步步锦”的美称,反映出人们渴望不断进取,一步步走上锦绣前程的美好愿望。 在古代,灯笼是光明和喜庆的象征,以抽象的灯笼图案作为装修窗格图案,寄寓了人们对美好光明的生活的向往。以八角或六角几何图形为基调的装修棂条图案,称为“龟锦纹”或“龟背锦”。龟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用龟背纹作装修图案,有希冀健康长寿之寓意。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政治伦理内容,要求它表现出鲜明的性格和特定的象征涵义,为此而使用的手法很多。最重要的是利用环境渲染出不同情调和气氛,使人从中获得多种审美感受;其次是规定不同的建筑等级,包括体量、色彩、式样、装饰等,用以表现社会制度和建筑内容;同时还尽量利用许多具象的附属艺术,直至匾联、碑刻的文字,来揭示、说明建筑的性格和内容。重要的建筑,如宫殿、坛庙、寺观等,还有特定的象征主题。例如秦始皇营造咸阳,以宫殿象征紫微,渭水象征天汉,上林苑掘池象征东海蓬莱。清康熙、乾隆

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六类传统民居简 木构架庭院式住宅(四合院) “四水归堂”式住宅 “一颗印”式住宅 大土楼 窑洞式住宅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称“坎宅巽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进入大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从外院向北通过一座华丽的垂花门进入方正而大的内院,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其左右耳房居住长辈和用作书房。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各房以“抄手游廊”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树。 北京合院,实际就是合院建筑之一种,所谓合院,即是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合院在北京的胡同中,东西方向的胡同,南面一大排,为南面的合院;北面一大排,为北面的合院,一户一宅,一宅有几个院。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作倒座 一家人有钱,人口多时,可建前后两组合院南北相连。再有钱的人家摆阔气,可以建设三个或四个合院,亦为前后相连。在合院中植花果树木,以供观赏。 合院小者,房屋13间,大者一院或二院,25间到40间,房屋都是单层。厢房的后墙为院墙,拐角处再砌砖墙,大四合院从外边用墙包围,都做高大的墙壁,不开窗子,表现出一种防御性。全家人在合院里,院中住的人十分安适,晚上关闭大门,非常安静,适合于以家族为中心的团聚生活。

中国传统民居调研

辽宁工业大学 实习手册 题目中国传统民居调研 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环艺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 11 月 29日

实习时间:11月21日实习地点:锦州北普陀山 实习内容: 今天我调研了普陀山了解到观音道场始建于唐咸通四年(公元863 年),历朝累有兴废,鼎盛时码头香船林立,曾有三大寺,八十八庵, 一百二十八茅蓬,号称“五百丛林,三千僧众”。目前尚有普济、法雨、 慧济三大寺和大乘、梅福、紫竹林等数三十余座禅院供朝圣、观光。“南 海观音”,通高三十三米,佛相庄严慈祥,游人云集瞻仰。山上文物众 多,有元代的多宝塔,南京明故宫拆迁来的“九龙殿”以及建于明朝万 历年间的“杨枝观音碑”,称为普陀山三件宝物。景区对外交通便捷, 海空通达,管理规范,秩序良好,服务设施齐全如图—5。图—5 法雨寺 法雨寺在建筑群的布局上,系用依山取势、分群处 升的格局,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 大雄宝殿,如图—6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气象超 凡。全殿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殿内没有天 花板,也没有柱子,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 图—6 庞大的屋顶全由檐柱支撑,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大雄宝殿是前院的主体建筑,是院内的喇嘛进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殿面宽13米,三开间,进深12.3米。单檐歇山顶,四出廊,前置重檐抱厦,黄琉璃瓦盖顶。 法雨寺寺门不在中轴线上,而在东南角上,建筑为重檐方亭, 也不同于一般寺院山门,匾额表蓝底金字,上题“天花华雨”四字。 寺门亭西是影壁,原是砖雕三龙壁,上书梵文“唵嘛呢叭 ”, 意即神力不可思议,如图—7。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天王殿,重檐歇山,图—8,为两座五 座石经幢塔。天王殿前古 樟厉林,中间甬道两侧竖图—7 有旗杆两根,这也有别于山上其他寺院,据说,其一 根已变换过七八次,而另一根虽常被香客当作神物。 剥皮作药,但仍名巍然高耸,故有“后寺活旗杆”之美称。 图—8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 家无法比拟的,一个国家要想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要 具备强盛的综合国力外,还必须保存和发扬其独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在现代设计的实践中,如果只一味的模仿西方 设计的外在形式,而不注重本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内涵的体现,其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损伤。因此在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中,挖掘传统艺术中的文化内涵为现代所用,是中国现代设计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现代许多成功的设计作品,特别是被国际认可的代表中国风格的现代设计佳作,它们成功的原因,都是与立足本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营养分不开的。我们已经看到许多热爱本土文化,发扬民族风格的设计家,在寻求新的设计元素时,放眼到了这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们成功地借鉴、运用民间文化的精髓形式来丰富自己的设计,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向世界人民显示了我们民族风格的当代性。这样的典范 很多: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分别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五 行中的一种,吉祥物之一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 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 的象征,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欢欢的头部纹饰 采用了敦煌壁画中的火焰纹;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形,反 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鸟两两相对,旋 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 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而中国联通的标志,索性直接采用民间“八宝”之一“盘长”纹样,将传统艺术的图形赋予了崭新的现代意义。 此外,还有很多设计在总体风格上、局部形式上、个体图纹上,借鉴和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理念,并赋予新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世界民众的公认和喜爱。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其表现形式看似无任何联系,其实是一体。出于对未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7847067.html,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闫国艳 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19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城市住宅建筑不断采用新的建造技术和工艺。虽然民居装饰元素所依附建筑结构发生了改变,归根结底,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和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才是中式住宅建筑设计的源泉,只有结合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进行的住宅设计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具情感的居住环境。 一、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概念 所谓民居,即与一定的民族、地域、文化、传统等因素相联系的有针对性的非官式的、非专家现象的限于日常生活领域的人类居住环境。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则指依附于传统民居建筑实体上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总体特征,因地域环境的差异,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装饰风格。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反应了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水平,更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哲学观。 二、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内容概述 因不同民族、地域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也各具特色。下面将以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民居和徽州民居来进行论述。 1.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装饰概述 北京四合院民居的典型特征是四合院空间模式,民居建筑等级制度森严,对民居建筑装饰也有严格的要求。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装饰无处不在,疏密得当,主要集中在建筑结构转折处、节点处和结构结束部位。大门、影壁、屋顶、墙身、门窗都是装饰的重点部位,并善于运用石雕、砖雕、木雕的装饰处理技法。 大门的型制各异,装饰也各具特色,彰显了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审美。北京四合院里通常设置影壁,也称为照壁,位于大门里面,起着阻挡视线的作用,也能满足人们的“避祸求福”的心理需求。影壁顶部通常覆筒瓦,采用砖砌框架,中间采用各种吉祥文字或图案的砖雕进行装饰。屋脊的装饰是屋顶装饰的重点,北京四合院屋脊有清水脊、元宝脊、皮条脊、鞍子脊、大脊等,屋脊做法多样,有的用板瓦拼成装饰图案,也有的用雕孔花砖砌筑。墙身装饰较为简单,常用白粉墙或青砖。门窗棂格图案丰富多样,让传统民居变得生动有趣。 2.徽州民居建筑装饰概述

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 中的应用 姓名:贾重阳 学号:B09110422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设计不断的推陈出新,现代的设计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各行各业都涉及到了设计领域,现代的人们对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同时我们也想在现代设计中体现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说传统与现代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即有传承性,又有超越性。现代设计是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大众传媒形式,它以多元化的形式尤以图形来表达一定的含义,并借助人们的视觉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中国现代设计师可以从中国传统元素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材料、风格等元素融合到设计理念之中,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该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现代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引入到现代设计当中,不是将其简单的再现,而是以传统文化来丰富和拓展现代设计的创作思维,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国际性的现代设计作品。 中国联通的标志是由中国结演变而来的,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寓意着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而又迅达畅通同时也象征着联通公司的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简单的符号语言中包含着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作为企业的标识,在树立品牌形象的同时,不仅传递着一种信息也传承着一种文化。 此款座椅,是以明清家具圈椅为蓝本演变而来,设计者经过对其造型、结构、线条的深入理解,以自己的设计理念表达出来。 在当今的现代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表现及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表现及应用 摘要 近些年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因其成为一种传播民族灿烂文化的使者,吸引了全球众多设计师的目光。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注重对作品神韵、韵味的内心体验,强调艺术品给人的内在感受。这种文化精神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形态是偏重于品位型的。很多国外的设计公司已经把今后几年的设计方向定位在中国元素上,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审视传统文化,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伸其“意”,传其“神”。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把握中国的人文精神、社会道德和时代潮流,结合当代的社会需求,寻求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融合,让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方面中的表现与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字:现代设计,传统文化,设计元素 1 序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作品在设计风格上回归传统。这种传统文化精神在设计中的回归,不是在设计上对传统图案的简单引用,而是升华为对文化艺术精神的继承。中国艺术注重对作品神韵、韵味的内心体验,强调艺术品给人的内在感受。这种文化精神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形态是偏重于品位型的。 1.1元素的寓意 所谓元素,就是被大多数人认同的、凝结着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元素”。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都是传统文化。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传统的道德观念、宗教文化、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模式等。中国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延续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更能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承载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内在和外在的特质,既有形而下的具体物质,也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比如自然风格元素,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等;动物风格元素,熊猫等;建筑风格元素,紫禁城、长城、敦煌、苏州园林等;文化风格元素,国画、脸谱、京剧、印章等;宗教神话风格元素,观音、如来佛、龙、麒麟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 武星宽梁文桂 【摘要】:由于自古受宗法礼制、风土民俗及气候、地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居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想要涵盖所有的民居式样并非易事,因而也就出现了多角度的民居分类方法。 【关键词】:造型构造方式地域行为习俗 建筑起源于人的居住需要,因而,民居几乎是和人类的文明同时发展起来的,它是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泛,形式最多样最基本的建筑样式,是宫殿,祠庙,寺观等建筑类型的基础和源泉。民居作为宁和,朴素的安居之所,既满足了人的居住功能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精神意义,它所形成的文化功能与氛围总是与“家”联系在一起,让人的生活和精神得到休憩与寄托。 我国的建筑起源于一个“防”字,由“防”的理念衍生出向心性的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想的美的构成。1[①]之所以会有这一理念,是与古代中国不断遭受外敌入侵的历史有关。同时,北方中原地区的民宅为了防止寒风与风沙的侵袭也不得不筑起高墙将住宅尽可能地围合起来。从古代新石器时代的住宅群遗址中就可以看到这种向心式的住宅构成。到了夏商,中国已经有了将房屋设置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央设置内(庭)院的平面形式,被称为“四乡之制”。西周时期,出现了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进入汉代以后,四合院住宅已经相当成熟,直至近代,中国民居仍然保留着厚厚的外墙,房屋围抱着中央院子或天井的形式。竖起坚固的墙壁,将住宅、村落、城市包围起来,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最基本的行为。 下面从多个角度对我国传统民居进行大致的介绍。 一. 从造型的角度,分为规整型和非规整型民居。大量的民居造型都很规整,首先表现在平面布局的中轴对称,其中典型的当属北方四合院,它是独立的长方体生活空间。进入四合院之前首先得穿过胡同,胡同是夹于四合院侧面高墙之间的宁静的小巷。叩开两侧点状设置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称为照壁的砖墙,上面通常点缀着一些精致的砖雕。照壁的后面是前院,前院和内院通过垂花门相连,穿过垂花门是位于住宅中心位置的内院,院子四周由四栋房屋相互围合,“四合院”因此而得名。院子正面朝南的主屋称为正堂,东西两侧为厢房,对面是倒座的副房。在主房之后还设有后房。整座四合院以东西厢房、南部倒座和后房的外墙体为外墙,外墙不设一扇窗,空间造型十分封闭,只在四合院外墙的东南一隅开一扇门,以供出入。该四合院具有中轴意识其中纵轴向穿越整座四合院的南北重点,除了设于东南一隅的院门,整座四合院在平面立面上是对称的。 这种四合院形制的空间封闭性,在生理意义上,处于出于中国北方天气较为寒冷之故;在心理意义上,契合一个家族的向心、内敛气质。而基本上的中轴对称可以看作传统儒家思想讲究规矩、规范的特点在建筑上的体现。这类民居形制,可以说是中国民居的常式,即以院落为空间组合的、几重进深的、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 其次,这种规整型民居多见于北方。从文化性格看,北方人相对要比南方人更注重于文化规范。北方天寒,物多收敛,人的心态比较严谨,儒家的实践理性所崇尚的是现实实践、冷静和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伦理规范,所以注重人生秩序与有条不紊的居住空间的出现,是不足为奇的,并且北方古代地广人稀,所以北方四合院等民居的庭院一般比较宽阔,这样也可以接纳更多宝贵的阳光。 非规整型民居以南方为多见。尤其在丘陵地带,地形地理复杂多变,建筑不得不因地制宜。有的民居平面呈“一”字形,有的为曲尺形;有的有院落,呈马鞍形,有的没有院落,这种没有院落的民居,以临街就建的南方民居建筑为多见;有的孤村独特建于山坡之上,室内平面错折多变;有的由多座毗邻的民宅组成一个连续多变的空间序列,平面和立面都可能参差不齐。总之,在文化心理上,南方由于气候趋暖,人的心态活动多变,加以地基条件的限制,尤其是文化传统的不同,其民居的非规范性可能明显一些。 二按建筑构造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由砖土建造的砖墙结构的北方中原地区的住宅;以木结构为主的云南、西南地区的住宅;江南地区内部主体木结构外包砌墙体的砖木混合结构住宅。在此基础上,又可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的典型住宅,住宅室内不铺地板,四周是坚固的土墙或砖墙,再加上小小的屋顶,是一种墙壁型的住宅,四合院就属于这种类型,同时也是内庭型住宅;另一类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典型住宅。在柱子上架上楼板与屋顶,周围几乎没有墙壁的简单围合的屋顶型住宅。为了防御沙尘暴及北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与审美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与审美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最为鲜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其中,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是其重要的一支,且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影响。 在漫长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我国建筑从简单的遮风避雨发展到融入了民族文化审美元素进行装饰,56个民族在民居的建筑装饰形式有不同的特点,形成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形式,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份,这是祖先留给我们又一笔丰厚遗产。研究中国民居建筑装饰的整体风貌。是对我国建筑装饰艺术的继承和发扬。 传统室内设计的装饰手法,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人们采用象形、会意、谐音、借喻、比拟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装修造型,图案及雕饰题材,凭借艺术语言来寄托对于幸福、美好、富庶、吉祥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图案和造型丰富而又洗练,朴实而又高雅,使人 百看不厌、玩味无穷。 在传统民居装饰中蝙蝠、鹿、鱼、鹊、梅是较常见的装饰图案。原因是“蝠”与“福”谐音,可寓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寓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则是一种隐喻,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行。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梅、松耐寒,寓意人应不畏强暴、不怕困难。同理,石榴象征多子多孙;鸳鸯

象征夫妻恩爱,松鹤表示健康长寿。传统中国建筑的开间数、踏步数,都有讲究。古人崇“阳数”(奇数),以“九”为尊,九字或九字的倍数是佳选。 北京四合院有优于其它任何住宅形式的居住环境,它有宽绰疏朗、起居方便的中心院落,有高度的私密性和亲合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北京四合院以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及其围合的院落为基本单元,可向纵深和两侧任意发展,适合于各种不同规模的家庭居住。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和空间构成体现着以家长为中心的封建家庭秩序,是中国封建社会人们意识的反映。北京传统住宅装修的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图案是“步步锦”,这种图案的基本线条是横线和竖线,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周围嵌以简单的雕饰。将这种装修花纹冠以“步步锦”的美称,反映出人们渴望不断进取,一步步走上锦绣前程的美好愿望。 在古代,灯笼是光明和喜庆的象征,以抽象的灯笼图案作为装修窗格图案,寄寓了人们对美好光明的生活的向往。以八角或六角几何图形为基调的装修棂条图案,称为“龟锦纹”或“龟背锦”。龟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用龟背纹作装修图案,有希冀健康长寿之寓意。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政治伦理内容,要求它表现出鲜明的性格和特定的象征涵义,为此而使用的手法很多。最重要的是利用环境渲染出不同情调和气氛,使人从中获得多种审美感受;其次是规定不同的建筑等级,包括体量、色彩、式样、装饰等,用以表现社会制度和建筑内容;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 建筑学082 108054047 葛珏骏中国传统的十大民居按地域可分为东北民居、华北民居、江南民居、岭南民居、客家民居、西北民居、西南民居、蒙古民居、新疆民居和西藏民居等十类。民居的特色形成主要是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在功能、结构、形式上都较为合理的营造方式。 一.东北民居: 东北地区处于寒冷或严寒地区,一年之中夏季短冬季长,居住建筑对保温的高要求是重点。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层高较低,屋盖坡度较大(为了积雪保暖)墙体较厚,且多采用土坯、原木、茅草等取于当地,且孔隙率较大,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作为围护结构。较为典型的有井干式建筑、朝鲜族民居等。 二.华北民居: 华北民居为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经常被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常以四合院形式布置,根据地方气候和文化差异而略有不同,比较典型的有北京四合院、晋中四合院等。北京四合院中间庭院较大,为正方形,多采用硬山和卷棚顶,色彩较为鲜艳;山西四合院中间庭院较小,常采用单坡顶向院内采集雨水,颜色偏灰。 三.江南民居: 江南民居是除四合院外又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布置紧凑,也常以院落形式布置,但院落往往很小,称之为天井;由于建筑成片相连不利于防火,因而有马头墙出现作为隔断之用。江南多雨水,致使形成檐廊,基本上是粉墙黛瓦,卧房常设在二楼以避免室内泛潮。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徽州民居和浙江民居。 四.岭南民居: 岭南民居主要指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是通风良好,且受西方文化影响明显,建筑外观上有明显的西方建筑元素。墙体颜色常常为朱红色,基于风水上的说法。 五.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福建地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传统居住建筑,常被称作“土楼”。一般由土坯做外墙,墙体厚实,整体呈圆形,体量巨大,内部房间众多。中间常有祠堂。 六.西北民居: 西北民居主要指宁夏、山西一带的传统民居,以窑洞最为典型。窑洞是一种穴居的形式,热惰性非常好,冬暖夏凉,日照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室内通风往往不畅。门面根据受力特点和地方文化形成鲜明的特色,基本呈拱形,门口往往是具有名族特色的窗格。 七.西南民居: 西南民居主要指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典型住宅,特征主要体现在材料和造型两方面。由于地区环境十分潮湿闷热,房屋修缮和重建的次数较多,且注重通风和散热,故采用轻质材料作为建材,底层架空,且为及时排挤雨水而将屋顶坡度加大。典型的有杆栏式建筑。八.蒙古民居: 蒙古民居指草原上为了适应游牧民族放牧需要而形成的毡房,俗称“蒙古包”。主要特点是可以自由拆卸便于携带,且由兽皮、毛毡等材料制作,有利于保温。 九.新疆民居: 新疆地区的传统民居称为“阿以旺”,常以土坯作原料,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平屋顶,用以晾晒衣物和风干葡萄。建筑有伊斯兰风格,常出现拱券式的门斗和窗户。十.西藏民居: 西藏传统民居主要有碉楼和帐房两类。碉楼为石木结构,下部敦实,常用作饲养牲口的用房,上部供人居住,利于保暖。帐房分两种,冬帐由牦牛毛编织,夏帐由布料编织。

[民居,艺术设计,传统]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传统民居装饰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传统民居装饰 传统民居装饰就是在传统民居建筑实体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具有五彩缤纷的表现形式、别具一格的造型规律以及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本文从传统民居装饰的来源、特征、风格出发,探讨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民居装饰文化内涵的体现,使现代环境艺术与传统民居装饰相互衔接,深刻体现地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内涵。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造型规律文化内涵民居装饰地域文化 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具有独特的审美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并有着强烈的地域特点,分析传统民居装饰的艺术处理手法,提炼出传统民居装饰的设计语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可以拓宽设计思路,为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发展提供条件。 一、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简述 传统民居装饰就是在传统民居建筑实体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民居是在传统社会下,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来而形成的居住建筑环境。传统民居装饰从装饰题材等相关内容上表现出不同的面貌,它是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载体,如其中的木质是基本建材,强调构架组合方式,具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材质的不同导致装饰处理手法不同,从而体现出丰富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 1 民居装饰艺术的来源 民居装饰的来源基于人类对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满足,为了生活的需要,民居建筑一开始只是用于取暧避寒,以及防止野兽侵害而形成的,随着文化的进步,人们意识到经过装饰后的环境不仅在居住上更舒适,而且更富有精神上的艺术审美。这种基于实用性而产生的装饰艺术激发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而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审美能力,随着历史文化的迈进让我们可以按照美学规律不断升华。如自然中圆形被人类作为美的一种造型形式,因而原始人受到启发,他们使用的器物装饰大多表现出对称、连续的图案,是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来源之一,进而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是美化民居建筑的手段,民居建筑构件的节点是装饰的首要部位。在传统民居中,节点装饰的美学意义主要强调外观造型,如传统民居的屋顶装饰关键在屋脊、檐角与檐口,特别显露屋顶的轮廓,其上面的造型如脊兽、垂花头、柱础是节点装饰艺术的代表,使民居的视觉效果显得多姿多彩。有的民居装饰本身就是民居建筑构件,如撑拱上的装饰,它上面的装饰成为了民居建筑构件的掩饰。有的民居建筑构件考虑功能从而产生了某种造型艺术,装饰也变化多样,虽然随着民居的演变,被其他建筑构件所代替,而它们所形成的造型艺术生成的美感和象征意义却作为传统一直被延续,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斗棋就是典型的例子,已经变成纯粹的装饰艺术品。在传统民居装饰进步过程中,美术作为装饰艺术一直伴随着它具有了历史渊源,并使民居在某种形式上具有一定的表征意义,如在传统民居中的彩绘给额仿、梁架赋予了艳丽的色彩。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城市住宅建筑不断采用新的建造技术和工艺。虽然民居装饰元素所依附建筑结构发生了改变,归根结底,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和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才是中式住宅建筑设计的源泉,只有结合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进行的住宅设计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具情感的居住环境。 一、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概念 所谓民居,即与一定的民族、地域、文化、传统等因素相联系的有针对性的非官式的、非专家现象的限于日常生活领域的人类居住环境。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则指依附于传统民居建筑实体上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总体特征,因地域环境的差异,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装饰风格。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反应了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水平,更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哲学观。 二、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内容概述 因不同民族、地域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也各具特色。下面将以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民居和徽州民居来进行论述。 1.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装饰概述 北京四合院民居的典型特征是四合院空间模式,民居建筑等级制度森严,對民居建筑装饰也有严格的要求。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装饰无处不在,疏密得当,主要集中在建筑结构转折处、节点处和结构结束部位。大门、影壁、屋顶、墙身、门窗都是装饰的重点部位,并善于运用石雕、砖雕、木雕的装饰处理技法。 大门的型制各异,装饰也各具特色,彰显了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审美。北京四合院里通常设置影壁,也称为照壁,位于大门里面,起着阻挡视线的作用,也能满足人们的“避祸求福”的心理需求。影壁顶部通常覆筒瓦,采用砖砌框架,中间采用各种吉祥文字或图案的砖雕进行装饰。屋脊的装饰是屋顶装饰的重点,北京四合院屋脊有清水脊、元宝脊、皮条脊、鞍子脊、大脊等,屋脊做法多样,有的用板瓦拼成装饰图案,也有的用雕孔花砖砌筑。墙身装饰较为简单,常用白粉墙或青砖。门窗棂格图案丰富多样,让传统民居变得生动有趣。 2.徽州民居建筑装饰概述 徽州民居典型特色是“马头墙”,马头墙不仅具有防火功能,更具装饰作用。远望徽州民居村落,马头墙高高低低,互相错落,墙面点缀竖向小窗,使徽州民居的外立面变得丰富。徽州民居装饰将“三雕”(木雕、石雕、砖雕)运用的非常娴熟,其题材丰富,与民居建筑的结构构件巧妙进行结合,使民居建筑形成了丰富的装饰效果。徽州民居外墙面多采用白墙,黛瓦,灰窗、白墙的组合,让徽州

中国传统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 ?第一章传统民居概述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建筑地域性追求 二、相关的研究现状及相关著作 抗战时期:起始阶段刘敦桢、刘致平主要进行收集资料和初步认识的工作,着重于民居的分类和特征描述 解放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南京工学院1957.《徽州明代住宅》 八十年代:民居研究一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地域民居丛书:《浙江民居》《福建民居》《陕西民居》等 村落方面:《建筑历史与理论》单德启三篇有关徽州村落的论文 单项因素对民居形态的作用:张十庆、董西《风水理论对徽州传统村落结构与形态的影响》《宗法制度对徽州传统村落结构与形态的影响》何红雨 《徽州民居形态发展研究》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清华大学的陈志华、李秋香《诸葛村乡土建筑》《浙江新叶村乡土建筑》等几本著作,堪称地域型民居研究的典范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的民居测绘 89年以来,陆元鼎召开“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学术会议,每年都出版 会议论文 建筑界以外的研究: 青年摄影师李玉祥《老房子》系列,包括《徽州民居》《福建民居》《山西民居》《江南水乡民居》《土家吊脚楼民居》 中国人类学家林家书《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温州市规划设计院丁俊清《中国居住文化》 很多港台与国外学者 三、影响传统民居建筑形态的因素 1.乡土环境制约、利用 2.乡土材料就地取材、经验理性的认知结构 3.乡土技术与它所施加的对象——材料息息相关 4.民间工匠技艺传承性、能动随机性 5.乡土民俗物质要求、精神表达 6.乡土经济贫穷阶层的经济制约、 富裕阶层的经济实力 四、居住建筑的历史 原始社会 商周时代 汉代 宋代 明清时期 ?第二章北京四合院 一、北京四合院的历史沿革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艺术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正脊构件鸱吻装饰 摘要:通过对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课程的学习,杨老师精彩的讲解让我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了超乎兴趣的神往。又加之去年参加了陕西省古代建筑实体搭建赛,对古代传统建筑也积累了一些知识,作为艺术设计系的学生我想从我国传统建筑屋顶正脊脊饰构件鸱吻装饰方面展开学习与研究。对这所谓的第五立面从整体及脊饰部分进行浅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正脊脊饰鸱尾鸱吻 一、屋顶式样及其整体特点 被誉为大屋顶建筑的中国传统建筑在形态上最庄严美丽、迥然殊异于西方建筑、为中国建筑博得最大荣誉的,自是他的屋顶部分。“从屋顶式样来说他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 攒尖等几种重要式样。”①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 是“四出水”的无脊四坡式, 俗称“五脊殿”前后坡两侧 的坡面叫“撒头”。庑殿顶 分为单檐庑殿顶和重檐庑殿 顶。单檐庑殿顶的外形与重 檐庑殿顶的上半部相同,有 正中的正脊和四角的垂脊,共五脊,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 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称九脊殿,若加上 山面的两条搏脊,则共有脊十 一条。歇山山尖部分称为“小 红山”,歇山的山面有搏风板、 悬鱼、惹草、是装饰的重点。 歇山顶有尖山式和卷棚式两 种形式,有单檐歇山顶和重檐 歇山顶之分。 悬山顶又叫“挑山”或“厦两头”,在规格上仅次于四阿、九脊殿。其特点是木檩露出山墙外,即所谓“出梢”,悬山屋顶一直延伸到山墙外。两侧的山墙凹进屋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订以搏风板。

硬山顶是两坡顶的一种,屋面不悬出山墙,硬山的山墙不露出木檩,即所谓“封山下檐”。硬山顶亦是五脊二坡的殿顶,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至上将檩头全部封住。 攒尖顶的特点是无论几个坡面,最后 “攒”在一起,四种屋面的坡面在顶部交汇于一处,宋称斗尖。屋面较陡,无正脊数条垂脊交合于顶部,上覆以宝顶多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屋顶,如塔、亭、阁等。 屋顶的样式及其面积的大小在我看来是蕴涵着建筑地位、等级、规模等诸多信息。总的来说中国建筑的屋顶,其基本造型是曲线形。无论是品味最高的庑殿顶,还是歇山顶、攒尖顶等,莫不如此,其曲线及轮廓上部巍然高耸,檐部如翼轻展,使本来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建筑物美丽炫彩的冠冕。 二、正脊装饰鸱吻的神话传说 屋顶式样决定了它的特殊轮廓,在这优美轮廓线上点缀着的是一些出自于动物原形并经过艺术加工的特殊的饰件。这些小动物一般叫做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垂脊吻等,也称为小跑或“走投无路”,因为它们已经“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会掉下 去,真的是走投无路。排列规整,做 工精细的它们有什么作用,它们只为 装饰用吗?一系列问题,使我们不得 不探究到底。 让我们从关于正脊脊饰的一些神 话传说引出这个话题吧,传说中“龙 生九子”,即龙与别的九样灵兽交配 繁衍出九个混血儿,作为九子之一的 鸱吻,住在南海、能喷水成雨关于这一龙子自古有种种传说。“一说是由于这一龙子住在南海,能喷浪成雨,故将它装饰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取镇火之意。二说屋脊两端的兽俗名为“吞

晋商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的三雕艺术资料

晋商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的三雕艺术资料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晋商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的三雕艺术 山西晋商从明清时期至民国初期的五百多年历史长河中,不仅谱写了中国商业金融领域的辉煌,也保留着许多巨商富贾们精心营造的深宅大院,他们不是普通的民居,他们是我国北方民居院落建筑装饰艺术的博物馆,是民居建筑的精华,也是我们研究晋商民俗文化的宝贵财富。 五百年的的历史积淀,为晋商传统民居建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对其传统民居产生了深刻影响,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民间建筑装饰艺术风格。可以说晋商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是多种艺术相互融合的产物,浓缩了山西地域民俗文化,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实用与装饰的统一 晋商人将大量的积蓄用于建造宅院,使得民居整体高大浑厚、墙体结实,防御性强,内外的建筑构件上表现出了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特征。在传统建筑雕刻装饰中,其装饰构件首先是满足其作为建筑整体结构的建筑构件而存在的。其次,再根据其特定的结构造型赋予一定的浮雕、透雕、圆雕等艺术表现形式,对建筑构件进行不同程度的美化,同时体现出了以晋商为代表的的民俗文化内涵。晋商民居中的三雕艺术构思巧妙、手法细腻,在各个建筑装饰构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给人以和谐的整体美感。这些建筑雕刻装饰构件,独具匠心、技艺精湛,它们在漫长岁月的磨砺中,仍然熠熠生辉、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雕刻形式与寓意表达

晋商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主要是以雕刻手段来表现,由于建筑材料的限制,雕刻装饰主要体现在建筑构件上的砖雕、木雕和石雕三方面。 1.砖雕 明清时期,山西的砖窑发展成熟,烧制技术高超,所以传统建筑中的砖雕艺术运用较为广泛。晋商传统民居的砖雕从制作方式上可分为先雕刻后烧制与直接雕刻两种。先雕刻后烧表现的是更加细腻和纤巧;直接雕刻的风格显得粗犷雄浑。这二种方法虽然风格不同,但富有浓厚的民俗装饰性、观赏性以及较高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北方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檐角、屋脊、梁、斗、拱、雀等建筑构件都是重要的连接部位,也是进行装饰艺术表现的重要部位。在这些传统建筑中,屋脊部位是最容易漏雨的地方,所以,在结构上加以覆盖是完全必要的。建筑工匠在解决这个功能问题的同时,更加注意了它的艺术处理,由简单的样式逐渐演变发展成形式多样的各种屋脊装饰,屋脊中间一般会有二方连续的浮雕吉祥图案,两头翘起部分一般都会把构件雕刻成为青龙、凤凰、鸟兽等样式,其造型各具特色并两两相对,很少雷同。砖雕还主要用于门楼、照壁、女墙、墀头、烟囱等部位,图案的取材也颇为广泛,可谓繁花似锦、异彩纷呈,有代表吉祥如意的“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三阳开泰”、“马上封侯”、“凤凰牡丹”、“喜鹊登梅”、“猫蝶秋菊”等图案、有祈求多子的“石榴”、“麒麟送子”、“葡萄百籽图”、“连生贵子”等植物纹样也随处可见,还有象征多福多寿的“福禄寿喜”字样、“五福捧寿”和“松鹤延年”、“灵芝、松、柏”等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