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大厦的基本概念

智能大厦的基本概念
智能大厦的基本概念

智能大厦的基本概念

随着高层建筑的大型化、多功能化和服务项目的不断增加,楼内所采用的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种类不断增多,其管理工作已非人工所能应付。因此,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所谓“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IBMS)”,它是以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分布式信息与控制理论为基础而设计的计算机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Computer System,DCS)。它综合利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和现代图形显示技术(CRT),即4C技术。

国际上智能建筑物研究机构对智能大厦作出了如下描述:“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都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将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技术定位

详细说明

设备方面

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卫星广播电视、闭路电视监控、防盗报警、出入口控制、巡更管理;

商业方面

物业管理、酒店管理、商业财务结算、停车场收费、商业咨询、购物引导;

通信方面

内部通信、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图形图像通信;

办公自动化方面

计算机终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的管理。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综合集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系统应能将建筑物内的设备自控系统、通信系统、商业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具有人工智能的智能卡系统、多媒体音像系统,集成为一体化的综合计算机管理系统。

该系统应能对建筑物内部实施全面的管理、监视和控制。

在国际上,通常将一个综合的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分别是:

F 中央计算机管理系统(Central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CCMS)

F 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

F 楼宇设备自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

F 保安管理系统(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SMS)

F 智能卡系统(Smart Card System -SCS)

F 火灾报警系统(Fire Alarm System-FAS)

F 内部通信系统(Inter-Communication System-ICS)

F 卫星及共用电视系统(Central Antenna Television-CATV)

F 车库管理系统(Carparking Management System-CPS)

F 综合布线网络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 Network-PDS & NET)

这些集成系统为大厦提供了一种高度安全和防御灾害的能力,制造了一个舒适的小气侯,同时可以对于大厦进行科学、高效的综合管理,并且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归纳出,智能化建筑通常具有四大主要特征,即楼宇自动化(Building Auto mation,缩写BA)、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缩写CA)、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 on,)缩写OA)、布线综合化。前三化就是所谓“3A”智能建筑(智能大厦)。

目前有的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更突出某项功能,提出防火自动化(Fire Automation,缩写FA),以及把建筑物的各个系统综合起来管理,形成一个信息管理自动化(Maintenance Automation,缩写MA),加上FA和MA这两个A,便成为5A智能化建筑了。但从国际惯例来看,BA已包括FA,OA已包括MA。因此我们只采用3A的提法。否则难免会进而提出6A或更多,反而不利于全面理解“智能建筑”定义的内涵。

我们在确定了智能大厦的管理内容和相应子系统的组成以后,我们就可以给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IB MS)建立一个概念了,这个概念就是:在现代建筑物内综合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4C技术,建立一个由计算机系统管理的一元化集成系统。从这个概念中引出了三个基本要素,这就是最先进的4C技术,计算机系统模式和系统一体化集成。我们认为采用最先进的4C技术是实现智能大厦的前提手段;选择计算机系统模式是为了适应智能大厦今后管理组织的结构;系统一体化集成是智能大厦的核心和目标。智能大厦的基本概念来源于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的这三个基本要素。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认知: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它是人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题)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认知心理学的起源: ●19世纪心理学的发展 1.冯特:心理学应该使用一种内省的技术,研究心理过程。 2.艾宾浩斯:无意义音节(如“DAP”),重学时的节省。 3.威廉.詹姆斯:更喜欢通俗的途径,他重视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的心理问题。 ●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 1.华生:行为主义。统治美国心理学近半个世纪。 ●认为内省法过于主观,是不科学的,意识太模糊,以至于不能恰当地进行研究。 ●拒绝研究隐含的过程,因此,心理活动的研究当然受到了阻碍。 ●强调概念应该小心地、仔细地进行定义。对当前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格式塔心理学 ●在欧洲大陆产生影响 ●强调人有一种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 ●强烈反对内省技术将经验分析成分开的各种成分这种做法 ●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3.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 ●拒绝艾宾浩斯的实验法 ●使用比较自然的、有意义的材料,如长篇小说 当代认知心理学出现的背景及有什么影响因素: ●背景: 1.把1956年9月11日定为认知心理学的生日。另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67年Ulric Neisser出版了《认知心理 学》。 ●影响因素: 1.对行为主义的观点越来越不满意。 2.乔姆斯基,拒绝语言获得的行为主义途径,而强调心理过程。 3.20世纪50年代末期,人类记忆研究开始兴旺起来。 4.皮亚杰建构了新的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儿童如何发展对概念的鉴别。 5.信息加工途径,即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信息加工途径有两个重要的成分。一是心理过程能过通 过与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当前的认知心理学: 生态学效度是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计算机模拟与纯粹的人工智能的区别: ●纯粹的人工智能是一种探索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的途径。 ●计算机模拟试图将人的局限考虑进去。计算机不能模拟任务,也不能模拟人在语言学习、识别日常情景中的 物体,或者通过类比其它情境来解决问题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能力。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手段: ●脑损伤病人的研究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扫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事件相关电位(ERP) ●单细胞记录技术

护患沟通教案

【授课章节】第七章护患沟通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需要了解护患沟通的重要性;熟悉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掌握护患沟通的基本概念和方式。通过尝试练习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以进一步协调护患关系和真正实践护理伦理的基本理念。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 【教学手段】PPT课件演示 【教学时数】2学时 【课程内容】 第七章护患沟通 沟通是一个互通信息的过程,沟通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手段。护患沟通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语言、眼神的运用、得体的姿态、适时的沉默、恰当的身体接触都是要遵循一定的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护患沟通中的技巧就是对于护理过程中语言与非语言沟通的伦理规范的细化和具体化。 第一节护患沟通的概念 一、沟通的基本概念 沟通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交换信息的方法。(大英百科全书)

护患沟通,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疾患的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间的沟通。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人际沟通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完成护理和治疗目标的重要条件。因而,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可以使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和需求,给病人提供相关信息,有利于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减少护患纠纷,建立和谐的护理人际关系。 沟通的对象包括病人、家属和与病人相关的第三方。 二、沟通的层次 沟通是个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沟通的层次不断深入,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不断反复进行。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Powell所提出的,沟通可以分为五个层次,随着层次逐渐升高,相互信任的程度递增。它们分别是: ①一般性交谈(如“你好”、“今天天气真好”等,护士和病人第一次见面时,可利用这种语言消除陌生感,便于开展以后的更深入的交流。)②陈述事实(报告客观的事实,没有参与个人意见和情感,或牵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此层次,主要让人们叙述,如患者叙述今天的检查或服药情况。)③交流各自的意见和判断(在此层次一般双方都已建立了信任,可以互相谈自己的看法,交流各自对问题或治疗的意见,护士应注意不能流露不同或嘲笑的意思,以免影响病人对你的信任和继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又退回第二层次做一些表面性的沟通。)④交流感情,分享感觉(这种交流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很有帮助的,但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串行通信是指两个功能模块只通过一条或两条数据线进行数据交换。发送方需要将数据分解成二进制位,一位、一位地分时经过单条数据线传送。接受方需要一位一位地从单条数据线上接收数据,并且将它们重新组装成一个数据。串行通信数据线路少,在远距离传送时比并行通信的造价低。但是一个数据只有经过若干次以后才可以传送完,速度较慢。 串行通信时,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双方约定的发送与接受速率(波特率)。 ●约定采用的数据格式(贞格式)。 ●接受方怎样知道一批数据的开始、结束(贞同步)。 ●接受方怎样从数据流中采样每位数据(位同步)。 ●接受方怎样判断接收数据的正确性(数据校验),如何处理收发错误。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大体有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两种。 (1)异步通信 异步通信以字符为单位传送,为了解决贞同步,每个字符都附加了一些控制信息,由4部分组成一位起始位(低电平)、5——8位数据位、一位奇偶校验位、1——2位停止位(高电平)。两个字符之间的间隔是任意的,中间可以填充空闲位(高电平)。 只要接受方检测到数据线上出现了由高电平向低电平的跳变,并且低电平能持续一段时间,就表明已经就收到一桢数据的开始。这时可以按照接受时钟从数据线上采样数据,直到接收到了停止位表明接受完一桢数据。接收方还可以通过奇偶校验位判断数据传送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异步传送控制比较简单,对发送与接收时钟要求不很严格,不会造成错误累积,但是由于每个数据在传送时都要附加控制信息,约有20%的冗余,传送效率并不高,为50——9600波特之间。 (2)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传颂,为了解决贞同步,在每一批数据流之前,附加同步信息(1——2个同步字符),最后以校验字符结束。如果在数据传送过程中,发生数据断流(即发送方没有数据可发送)应以同步字符填充。 接收方检测到协议要求的1——2个同步字符后,就可以认为双方已经取得一致,之后就可以在严格的时钟控制下采样数据线接收数据。当然同步通信可以根据校验字符判断所接收的一批字符是否在传送过程中出现错误。 同步通信的传送速率较高,在1——2个同步字符的带领下,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发送接收。但是同步通信对双方的时钟要求很严格,并且容易造成错误累积。 串行通信中的常用术语 (1)传送机制 穿行传送有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三种传送方向。单工是指发送方与接收方只有一条数据线路,而且这条数据线路永远只能进行余个方向的传输。半双工是指发送方与接收方也只有一条数据线路,但这条数据线路可以在不同时刻进行两个方向的传输。全双工是指发送方与接收方有两条数据线路,同一时刻可以利用这两条数据线路进行不同方向的数据传输。 (2)调制与解调 计算机内使用的是数字信号,要求的频带很宽,而一般的通信线路如电话线路的频带只有

《认知心理学》试题及参考

1、试述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条件并对这一心理学流派进行评价。(10分) 内部条件(4分):(1)早期实验心理学的影响;(2)行为主义的影响;(3)格式塔学派的影响;(4)二战后心理学的发展 外部条件(3分):(1)哲学思潮及方法论的影响;(2)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影响;(3)语言学发展的影响 评价(3分):(1)进步性: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理论贡献大;(2)应用的前景十分广泛;(3)存在缺陷,受到批评。 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是什么?(10分) 用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过程。(1分) (1)经验性原则:相对于哲学思辨而言,认知心理学强调以实验、统计为主,用实证、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3分) (2)分解性原则:分解实验,研究大问题中的小问题,即把复杂的心理活动分解为一个个小的部分来研究,题目小便于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但严格的实验控制带来较低的外部效度,因此要求“分解”之后再“组装”才能形成较完整的理论。(3分) (3)过程性原则:在动态的过程中(作用、交互作用、变化)分析问题。一个过程的理论模型代表了假定的信息加工阶段。过程的研究有利于确定信息加工各阶段的顺序,有利于建立精细的理论模型。(3分) 2.以实验为例评述研究反应时的主要技术。(20分) (1)相减因素法: 理论逻辑:通常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2分)以Donders (1868)实验为例进行分析。(2分)评价:可以分解出大脑内一个完整的认知加工过程各阶段的反应时。但以系列加工为前提,研究者必须对S——R之间的阶段过程有着精确的认识,这很难;减法的观点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矛盾,某一阶段单独加工的反应时不一定等于他放在整体中所占的反应时。(2分) (2)相加因素法: 理论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2分)以Sternberg(1969)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实验为例进行分析。(2分)评价:通过严密地推理,可以间接地确定一个系列加工各阶段的存在。但仍然是一种间接测量,其系列加工假设的合理性有待检验。(2分) (3)开窗法: 一种直接测量RT的方法,在各个加工阶段的转换之际给一个外部指标(如按键),以便直接记录下每个阶段的RT。(2分)以Hamilton(1977)字母转换实验为例进行分析。(2分)评价:能够直接测量RT,但是在认知加工的后面阶段可能存在对前面阶段的复查、提取和整合等,难以区分。(2分) (4)反应时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反应速度和正确率的关系(2分) 3.以实验为例述评模式识别的三种理论模型(20分)。 (1)模板匹配理论: 基本思想:模板是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外部模式(图式)的袖珍复本,当一个外部刺激的编码和某一个模板有最佳匹配时,这个刺激就被确认为和这个模板属于同一类型,于是得到了识别。(2分)实验简析。(2分)优缺点简评。(2分) (2)原型匹配理论:

串行通信技术基础知识

串行通信技术基础 在串行通信中,参与通信的两台或多台设备通常共享一条物理通路。发送者依次逐位发送一串数据信号,按一定的约定规则为接收者所接收。由于串行端口通常只是定义了物理层的接口规范,所以为确保每次传送的数据报文能准确到达目的地,使每一个接收者能够接收到所有发向它的数据,必须在通信连接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由于借助串行通信端口所连接的设备在功能、型号上往往互不相同,其中大多数设备出了等待接收数据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任务,例如,一个数据采集单元需要周期性地收集和存储数据;一个控制器需要负责控制计算机或向其他设备发送报文;一台设备可能会在接收方正在进行其他任务时向它发送信息。因此,必须有能应对多种不同工作状态的一系列规则来保证通信的有效性。这里所讲的保证串行通信的有效性的方法包括:使用轮询或者中断来检测、接收信息;设置通信帧的起始、停止位;建立连接握手;实行对接收数据的确认、数据缓存以及错误检查等。 一、串行通信基本概念 1、连接握手 通信帧的起始位可以引起接收方的注意,但发送方并不知道,也不能确定接收方是否已经做好了接收数据的准备。利用连接握手可以使收发双方确认已经建立了连接关系,接收方已经做好准备,可以进入数据收发状态。 连接握手过程是指发送者在发送一个数据块之前使用一个特定的握手信号来引起接收者的注意,表明要发送数据,接收者则通过握手信号回应发送者,说明它已经做好了接收数据的准备。 连接握手可以通过软件,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在软件连接握手中,发送者通过发送一个字节表明它想要发送数据;接收者看到这个字节的时候,也发送一个编码来声明自己可以接收数据;当发送者看到这个信息时,便知道它可以发送数据了。接收者还可以通过另一个编码来告诉发送者停止发送。 在普通的硬件握手中,接收者在准备好了接收数据的时候将相应的握手信号线变为高电平,然后开始全神贯注地监视它的串行输入端口的允许发送端。这个允许发送端与接收者已准备好接收数据的信号端相连,发送者在发送数据之前一直在等待这个信号变化。一旦得到信号说明接收者已处于准备好接收数据的状态,便开始发送数据。接收者可以在任意时候将握手信号变为低电平,即便是在接收一个数据块的过程中间也可以把这根导线带入到低电平。当发送者检测到这个低电平信号时,就应该停止发送。而在完成本次传输之前,发送者还会继续等待握手信号线在此变为高电平,以继续被中止的数据传输。 2、确认 接收者为表明数据已经收到而向发送者回复信息的过程称为确认。有的传输过程可能会收到报文而不需要向相关节点回复确认信息。但是在许多情况下,需要通过确认告之发送者数据已经收到。有的发送者需要根据是否收到信息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因而确认对某些通信过程是必需的和有用的。即便接收者没有其他信息要告诉发送者,也要为此单独发一个数据确认已经收到的信息。 确认报文可以是一个特别定义过的字节,例如一个标识接收者的数值。发送者收到确认报文就可以认为数据传输过程正常结束。如果发送者没有收到所希望回复的确认报文,它就认为通信出现了问题,然后将采取重发或者其它行动。 3、中断 中断是一个信号,它通知CPU有需要立即响应的任务。每个中断请求对应一个连接到中断源和中断控制器的信号。通过自动检测端口事件发现中断并转入中断处理。 许多串行端口采用硬件中断。在串口发生硬件中断,或者一个软件缓存的计数器到达一个触发值时,表明某个事件已经发生,需要执行相应的中断响应程序,并对该事件做出及时的反应。这种过程也称为事件驱动。

(激励与沟通)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 (一)什么是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是一个古老的课题,早在古希腊就有哲学家研究了沟通的形式。现代信息论出现和信息概念被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后,它又成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人们常用科学的术语去解释人际沟通。人际沟通是指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就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想和感情的过程。这种交流主要通过言语、表情、手势、体态以及社会距离等来表示。 (二)人际沟通的特点 把人的观念、思想、情感等看作信息,把人际沟通看作信息交流的过程,按照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的说法,这种观点可以说是迈出了很有意义的一步,使之可以用信息论的观点来解释人际沟通的整个过程。但是,在方法论上却不能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这种观点忽略了人际沟通的某些重要特点。安德列耶娃指出人际沟通有以下特点: 1.人际沟通不同于两套设备间的简单的“信息传输”,其中每一个个体都是积极的主体。也就是说,人际沟通中的每一个参加者都要求自己的对方具有积极性,不能把沟通伙伴看成是某种客体。因此在沟通过程中,信息发出者必须判定对方的情况,分析他的动机、目的、态度等,并预期从对方的回答中得到新信息。因此人际沟通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传输”,而至少是一种信息的积极交流。 2.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同于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双方借助符号系统相互影响。人与人的交流产生的沟通影响是以改变对方行为为目的一个沟通者对另一个沟通者的心理作用。 3.作为信息交流结果的沟通影响,只有在发送信息和接受信息的人掌握统一的编码译码系统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这个法则用一般的话说,就是要使用双方都熟悉的同种语言说话。

4.人际沟通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这些障碍与某些沟通渠道的弱点以及编码译码的差错无关,而是社会性的和心理性的障碍。 (三)人际沟通的功能 关于人际沟通的功能,社会心理学家有不同的提法,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认为人际沟通有两方面的功能:(1)传达信息;(2)满足个人心理需要。而苏联心理学家洛莫夫则认为人际沟通有信息、思想、情感等三方面的沟通功能。 以上两位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人际沟通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传达信息。美国学者还注意到它在满足人的心理需要方面的作用。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但他们对于人际沟通功能的概括和分析,却不能认为是完满的和充分的。 人际沟通在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无论是个体心理现象或是群体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赖于人际沟通,所以我们认为人际沟通起码有三方面的功能:(1)传达信息一通过沟通,人们交流消息、知识、经验、思想和情感;(2)心理保健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重要的心理需要,正常的人际沟通是心理保健所不可缺少的;(3)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棗人的社会心理正是在人际沟通中形成和发展的。 人际沟通过程 (一)信息沟通的一般模型 沟通过程,无论是通讯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都服从于以下的信息沟通的共同规律。 (1)发送信息者(信源)棗进行沟通的主体。 (2)信息一沟通的内容。 (3)信息通道(信道)棗信息的载体。 (4)接受信息者棗信息到达的客体。

模板匹配

图像模式识别中模板匹配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算法 认知是一个把未知与已知联系起来的过程。对一个复杂的视觉系统来说,他的内部常同时存在着多种输入和其他知识共存的表达形式。感知是把视觉输入与事先已有表达结合的过程,而识别与需要建立或发现各种内部表达式之间的联系。匹配就是建立这些联系的技术和过程。建立联系的目的是为了用已知解释未知。(摘自章毓晋《图像工程》) 1、模板匹配法: 在机器识别事物的过程中,常常需要把不同传感器或同一传感器在不同时间、不同成像条件下对同一景象获取的两幅或多幅图像在空间上对准,或根据已知模式到另一幅图像中寻找相应的模式,这就叫匹配。在遥感图像处理中需要把不同波段传感器对同一景物的多光谱图像按照像点对应套准,然后根据像点的性质进行分类。如果利用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地面拍摄的两幅照片,经套准后找到其中特征有了变化的像点,就可以用来分析图中那些部分发生了变化;而利用放在一定间距处的两只传感器对同一物体拍摄得到两幅图片,找出对应点后可计算出物体离开摄像机的距离,即深度信息。 一般的图像匹配技术是利用已知的模板利用某种算法对识别图像进行匹配计算获得图像中是否含有该模板的信息和坐标; 2、基本算法: 我们采用以下的算式来衡量模板T(m,n)与所覆盖的子图Sij(i,j)的关系,已知原始图像S(W,H),如图所示: 利用以下公式衡量它们的相似性: 上述公式中第一项为子图的能量,第三项为模板的能量,都和模板匹配无关。第二项是模板和子图的互为相关,随(i,j)而改变。当模板和子图匹配时,该项由

最大值。在将其归一化后,得到模板匹配的相关系数: 当模板和子图完全一样时,相关系数R(i,j) = 1。在被搜索图S中完成全部搜索后,找出R的最大值Rmax(im,jm),其对应的子图Simjm即位匹配目标。显然,用这种公式做图像匹配计算量大、速度慢。我们可以使用另外一种算法来衡量T和Sij的误差,其公式为: 计算两个图像的向量误差,可以增加计算速度,根据不同的匹配方向选取一个误差阀值E0,当E(i,j)>E0时就停止该点的计算,继续下一点的计算。 最终的实验证明,被搜索的图像越大,匹配的速度越慢;模板越小,匹配的速度越快;阀值的大小对匹配速度影响大; 3、改进的模板匹配算法 将一次的模板匹配过程更改为两次匹配; 第一次匹配为粗略匹配。取模板的隔行隔列数据,即1/4的模板数据,在被搜索土上进行隔行隔列匹配,即在原图的1/4范围内匹配。由于数据量大幅减少,匹配速度显著提高。同时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误差阀值E0: E0 = e0 * (m + 1) / 2 * (n + 1) / 2 式中:e0为各点平均的最大误差,一般取40~50即可; m,n为模板的长宽; 第二次匹配是精确匹配。在第一次误差最小点(imin, jmin)的邻域内,即在对角点为(imin -1, jmin -1), (Imin + 1, jmin + 1)的矩形内,进行搜索匹配,得到最后结果。

沟通的概念内涵与风格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群体活动和行为,从而产生了管理活动或管理行为,而在一个群体中,要使每一个群体成员能够在共同的目标下,协调一致地努力工作,就绝对离不开沟通。沟通,是人类活动和管理行为中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因此,组织成员之间良好有效沟通是任何管理艺术的精髓。那么,管理沟通与企业文化究竟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何在,这也是需要澄清的问题。 管理沟通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以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为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学科。管理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了协调个人努力沿着组织确定的方向所必不可少的因素。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既然如此,为了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为了使人在群体中能够高效率地工作,就需要沟通。 中国有句俗话:一言能使人笑,一言也能使人跳。这就极其形象地说明:沟通既是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一门艺术。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沟通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日益发挥出强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也为了更好地掌握沟通这门艺术,也为更好地发挥同学们的管理才能,都有必要掌握管理沟通技能和技巧。 管理沟通是企业人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的传递过程。海曼(Ha imann)对沟通的定义是:“传递思想,使别人理解自己的过程。”这暗含着沟通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就是为了活动的启动、协调、反馈及中间流程的纠正等目的而互相交换思想和看法。 优秀的管理者必然有良好的沟通技能。正如巴纳德指出的:“当然,对现代高层管理者而言,一个最重要的限制,也是最为突出的严重困难就是写作或会谈能力的缺乏,不能将复杂情况用明白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对这些情况只有这些管理者有所了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Drucker)说:“一个基本的技能,就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组织和表达思想,你的成功依赖于你通过口头和书面文字对别人的影响程度,这种将自己思想表达清楚的能力可能是一个人应拥有的最为重要的技能。”沟通的技能对所有管理阶层工作的功效都是很关键的。计划和实施的成功程度与沟通技能直接相关。 一、沟通的概念和模式 《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之交换信息的方法”。《韦氐大词典》解释,沟通就是“文字、文句或消息之交通,思想或意见之交换”。拉氐韦尔(HaroldLasswell)解释:沟通就是:“什么人说什么,由什么路线传至什么人,达到什么结果”。著名管理学家西蒙(H.A.Simon)认为:沟通“可视为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一成员,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传送给其他有关成员”。从管理学的角度,特别是从管理者工作职能特性的要求出发,综合各种沟通的定义把沟通定义为: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串口基本常识

串口引脚图.jpg 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串口? 2,什么是RS-232? 3,什么是RS-422? 4,什么是RS-485? 5,什么是握手? 1,什么是串口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不要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或者USB混淆)。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串口同时也是仪器仪表设备通用的通信协议;很多GPIB兼容的设备也带有RS-232口。同时,串口通信协议也可以用于获取远程采集设备的数据。 串口通信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比如IEEE488定义并行通行状态时,规定设备线总常不得超过20米,并且任意两个设备间的长度不得超过2米;而对于串口而言,长度可达1200米。 典型地,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1)地线,(2)发送,(3)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行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a,波特率:这是一个衡量通信速度的参数。它表示每秒钟传送的bit的个数。例如300波特表示每秒钟发送300个bit。当我们提到时钟周期时,我们就是指波特率例如如果协议需要4800波特率,那么时钟是4800Hz。这意味着串口通信在数据线上的采样率为4800Hz。通常电话线的波特率为14400,28800和36600。波特率可以远远大于这些值,但是波特率和距离成反比。高波特率常常用于放置

沟通的基本方法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学习运用倾听的技巧; ●掌握回答的技巧和回应方式; ●懂得如何运用发问的技巧; ●了解不同体态的不同含义。 沟通的基本方法 一、如何运用倾听的技巧 美国《沟通杂志》调查显示,领导人45%的时间在听,16%的时间在看和阅读,30%的时间在问和说,9%的时间在写。所以,听、说、看、写是人们运用的最主要一些沟通方式。而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经理人接收信息的最佳方法是阅读。中国人相对于外国人,在阅读方面没有养成好习惯,所以经理人要做一个很好的学习者,学会阅读。 1.倾听的误区 具体来说,倾听的误区主要包括: 第一,缺少耐心; 第二,急于表白自己; 第三,预设立场; 第四,打断别人的讲话或者急于插话; 第五,仅仅满足于听懂字面含义; 第六,沉不住气; 第七,对于更深的含义则可能没有听懂。 所以,在沟通过程中,人们应当用心、眼睛和耳朵认真聆听,要听出对方讲话的表面含义、言下之意、心理状态、变化过程以及讲话的需求和动机。 2.有效倾听的建议 在倾听时,要注意做到:自身应停止说话,设法让说话的人轻松,呈现出对说话人的话有兴趣的动作,去除涣散的精神,一起融入说话人的说话之中。总之,倾听能够让别人滔滔不绝地讲话,拉近彼此的感情距离,所以倾听非常重要,倾听要有耐性。

如果对方有错误时,批评的态度要好,因为批评不是目的,要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上级对待下级的问题,不仅需要批评,更要启发下级拿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案,而不是直接提供方案。同时,也要能够善于提出问题,良好的建议要让对方听上去很舒服,能够很好地接受建议。 由于大部分人都不是很好的倾听者,听完以后会马上忘记一半以上的内容,两个月后可能最多记得四分之一的内容,所以应该以同理心的状态,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让聆听成为一种好习惯。 3.倾听的体态 具体来说,倾听的体态主要包括: 浅坐,身体前倾 国际标准礼仪中的浅坐是指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二处,不可以靠到后背上。如果是钢折椅,为了防止摔倒,可以坐椅子的二分之一左右,但不可以靠到后背。否则,会给别人一些不好的暗示或错误信号。 微笑的表情 外国人讲究微笑时要露八颗牙齿,微笑的表情要自然。例如,空姐经过长期锻炼就会形成职业化微笑,且是正常的自然表情。 点头附和 倾听时,要一边点头一边附和,并进行适当的口头附和。 目光交流 当对方说话时,要看着对方,专家研究认为目光交流时间以60%~80%为最佳,要把握好分寸。演讲者和台下听众也要有目光交流,不能只盯着某一个人,要和每个人都有目光交流,并掌握好尺度和火候。 记录 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做记录,并适当地不断打断对方,让对方感觉很好,受到感动。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动作要表现得朴素憨厚、本色自然,否则会引起对方的怀疑。 4.倾听的五种境界 一般来说,倾听主要有五种境界: 第一,听而不闻,左耳朵听,右耳朵出; 第二,假装在听; 第三,选择性地听; 第四,专注地听; 第五,设身处地地听。 5.倾听的三大要领

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口基本常识

MCS-51单片机内部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口,即串行接收和发送缓冲器(SBUF),这两个在物理上独立的接收发送器,既可以接收数据也可以发送数据。但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而发送缓冲器则只能写入不能读出,它们的地址为99H。这个通信口既可以用于网络通信,亦可实现串行异步通信,还可以构成同步移位寄存器使用。如果在传行口的输入输出引脚上加上电平转换器,就可方便地构成标准的RS-232接口。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1].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 常用于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有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和多工方式。 单工方式:数据仅按一个固定方向传送。因而这种传输方式的用途有限,常用于串行口的打印数据传输与简单系统间的数据采集。 半双工方式:数据可实现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进行,实际的应用采用某种协议实现收/发开关转换。

全双工方式:允许双方同时进行数据双向传送,但一般全双工传输方式的线路和设备较复杂。 多工方式:以上三种传输方式都是用同一线路传输一种频率信号,为了充分地利用线路资源,可通过使用多路复用器或多路集线器,采用频分、时分或码分复用技术,即可实现在同一线路上资源共享功能,我们盛之为多工传输方式。 串行数据通信两种形式 异步通信 在这种通信方式中,接收器和发送 器有各自的时钟,它们的工作是非同步 的,异步通信用一帧来表示一个字符, 其内容如下:一个起始位,仅接着是若 干个数据位,图2是传输45H的数据 格式。 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格式中,发送器和接收器 由同一个时钟源控制,为了克服在异步 通信中,每传输一帧字符都必须加上起 始位和停止位,占用了传输时间,在要

求传送数据量较大的场合,速度就慢得 多。同步传输方式去掉了这些起始位和 停止位,只在传输数据块时先送出一个 同步头(字符)标志即可。 同步传输方式比异步传输方式速 度快,这是它的优势。但同步传输方式 也有其缺点,即它必须要用一个时钟来 协调收发器的工作,所以它的设备也较 复杂。 串行数据通信的传输速率 串行数据传输速率有两个概念,即每秒转送的位数bps(Bit per second)和每秒符号数—波特率(Band rate),在具有调制解调器的通信中,波特率与调制速率有关。 [2].MCS-51的串行口和控制寄存器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沟通能力训练教学大纲

《商务沟通》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商务沟通课程类型:理论 课程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适用层次:中技 学时:144学时学分: 8学分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本课程是中职/中技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学习本课程可以增强学 生对沟通的基本认识和了解,同时能够运用各种沟通技能熟练应对各种沟通任务。 2、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兼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进行 沟通的各种基本技能。经过课堂教学实践,让学生逐步达到具备熟练应对各种沟通任务的能力。 4、课程类型:专业课 5、先修课程:商务沟通教程、现代商务礼仪、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沟通篇 第1章商务沟通概述 第一节商务沟通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则 重点:商务沟通的基本原则、沟通过程及沟通的要素。 难点:对沟通过程的理解、对沟通的基本原则的理解。 知识点:沟通的重要性与含义、沟通的过程、沟通的要素、沟通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认识商务沟通 重点:商务沟通的特征 难点:对商务沟通的特征的理解 知识点:商务沟通的含义、商务沟通的类型、商务沟通的特征。 第2章商务沟通的一般技巧 第一节有效倾听的技巧 重点:有效倾听的基本技巧 难点:有效倾听的基本技巧 知识点:充分接收信息、适时适度地提问、正确倾听“弦外之音”、克制插话。 第二节交谈的技巧 重点:交谈的技巧 难点:交谈的技巧 知识点:了解对象、说话、社交应对口才。 第三节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重点:非语言沟通的表现形式 难点:非语言沟通的原则

知识点:非语言沟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非语言沟通的形式、非语言沟通的原则。 第四节电话沟通的技巧 重点:电话沟通的有关技巧 难点:对电话沟通的有关技巧 知识点:电话沟通的优点、拨打电话的技巧和接听电话的基本技巧。 第3章招聘与面试 第一节招聘 重点:招聘面试过程 难点:招聘面试过程 知识点:招聘的的准备工作、面试前接待、面试过程、确定面试结果。 第二节如何写好个人简历 重点:个人简历的一般写法 难点:个人简历的写作要求 知识点:个人简历的开头部分、中间部分、结尾部分;个人简历的写作要求。 第三节求职面试 重点:面试三个阶段的应对策略 难点:如何理解面试三个阶段的应对策略 知识点:面试前的心理准备、了解招聘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职位要求、为面试中一些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准备、面试开始阶段的应对策略、面试核心阶段的应对策略、面试收尾阶段的应对策略、面试中的禁忌。 第4章演讲技巧 第一节演讲概述 重点:演讲基本要领 难点:演讲基本概念 知识点:演讲基本概念、演讲的起源、演讲的性质、演讲的手段、演讲基本要领。 第二节商务演讲的基本原则 重点:商务演讲的基本原则 难点:商务演讲的常见错误 知识点:商务演讲的常见错误、基本原则 第三节商务演讲的基本技巧 重点:演讲开场白与结束演讲的技巧、演讲语言的运用技巧及建立演讲自信的技巧 难点:演讲叙述结构的理解、对演讲语言的运用技巧及建立演讲自信的技巧的理解 知识点:选择合适的叙述结构、设计开场白的方式、结束演讲的方式、演讲组织的技巧、演讲语言运用的技巧、恰当运用肢体语言的技巧、建立自信的技巧。 第5章会议沟通技巧 第一节会议主持人的工作技巧

图像匹配程序设计——模板匹配

摘要 模板匹配就是把不同传感器或同一传感器在不同时间、不同成像条件下对同一景物获取的两幅或多幅图像在空间上对准,或根据已知模式到另一幅图中寻找相应模式的处理方法。模板匹配是数字图像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简单而言,模板就是一幅已知的小图像。模板匹配就是在一幅大图像中搜寻目标,已知该图中有要找的目标,且该目标同模板有相同的尺寸、方向和图像,通过一定的算法可以在图中找到目标,确定其坐标位置。 本文主要主要介绍了灰度相关的匹配方法,灰度相关的图像匹配算法是图像匹配算法中比较经典的一种,很多匹配技术都以它为基础进行延伸和扩展。它是从待拼接图像的灰度值出发,对待匹配图像中一块区域与参考图像中的相同尺寸的区域使用最小二乘法或者其它数学方法计算其灰度值的差异,对此差异比较后来判断待拼接图像重叠区域的相似程度,由此得到待拼接图像重叠区域的范围和位置,从而使用MATLAB软件实现图像匹配。 当以两块区域像素点灰度值的差别作为判别标准时,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是直接把各点灰度的差值累计起来。另一种方法是计算两块区域的对应像素点灰度值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大,则两块图像的匹配程度越高。该方法的匹配效果要更好,匹配成功率有所提高。 关键词:图像匹配;MATLAB;灰度相关

目录 1 需求分析 (1) 1.1 问题描述 (1) 1.2 基本要求 (1) 2 设计方案 (2) 2.1 相关概念 (2) 2.2 算法设计 (2) 3 仿真内容 (5) 3.1 相关函数说明 (5) 3.2 模版匹配源代码 (8) 4 仿真结果及分析 (9)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1 需求分析 1.1 问题描述 计算机模式识别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去认识图像和找出一幅图像中人们感兴趣的目标物。在机器识别物体的过程,常需把不同传感器或同一传感器在不同时间,不同成像条件下对同一景物获取的两幅或多幅图像在空间上对准,或根据已知模式到另一幅图中寻找相应的模式,这就叫做匹配。模板匹配是一种最原始、最基本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某一特定对象物位于图像的位置,进而识别对象,这就是匹配的问题。利用模板匹配可以在一幅图像中找到已知的物体。这里的模板指的是一幅待匹配的图像,相当于模式识别的模式。基本要求如下: (1).进行匹配的两幅图像为JPG格式或BMP格式。 (2).能够进行对两幅数字图像的匹配。 (3).采用交互式程序对图像进行匹配。 1.2 基本要求 通过分析题目的基本要求,我将此使用两种方法实现匹配:一个是基于灰度的模板匹配,另一个是基于灰度的快速匹配。在以上两种方法中,用户可以对两张图像进行匹配并显示匹配结果。

串口通信的基本知识

串口通信的基本知识 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串口? 2,什么是RS-232? 3,什么是RS-422? 4,什么是RS-485? 5,什么是握手? 1,什么是串口?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不要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或者USB混淆)。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串口同时也是仪器仪表设备通用的通信协议;很多GPIB兼容的设备也带有RS- 232口。同时,串口通信协议也可以用于获取远程采集设备的数据。 串口通信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比如IEEE488定义并行通行状态时,规定设备线总常不得超过20米,并且任意两个设备间的长度不得超过2米;而对于串口而言,长度可达1200米。 典型地,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1)地线,(2)发送,(3)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行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a,波特率:这是一个衡量通信速度的参数。它表示每秒钟传送的bit的个数。例如300波特表示每秒钟发送300个bit。当我们提到时钟周期时,我们就是指波特率例如如果协议需要4800波特率,那么时钟是4800Hz。这意味着串口通信在数据线上的采样率为4800Hz。通常电话线的波特率为14400,28800和36600。波特率可以远远大于这些值,但是波特率和距离成反比。高波特率常常用于放置的很近的仪器间的通信,典型的例子就是GPIB 设备的通信。 b,数据位:这是衡量通信中实际数据位的参数。当计算机发送一个信息包,实际的数据不会是8位的,标准的值是5、7和8位。如何设置取决于你想传送的信息。比如,标准的ASCII 码是0~127(7位)。扩展的ASCII码是0~255(8位)。如果数据使用简单的文本(标准ASCII码),那么每个数据包使用7位数据。每个包是指一个字节,包括开始/停止位,数据位和奇偶校验位。由于实际数据位取决于通信协议的选取,术语“包”指任何通信的情况。c,停止位:用于表示单个包的最后一位。典型的值为1,1.5和2位。由于数据是在传输线上定时的,并且每一个设备有其自己的时钟,很可能在通信中两台设备间出现了小小的不同步。因此停止位不仅仅是表示传输的结束,并且提供计算机校正时钟同步的机会。适用于停止位的位数越多,不同时钟同步的容忍程度越大,但是数据传输率同时也越慢。 d,奇偶校验位:在串口通信中一种简单的检错方式。有四种检错方式:偶、奇、高和低。当然没有校验位也是可以的。对于偶和奇校验的情况,串口会设置校验位(数据位后面的一位),用一个值确保传输的数据有偶个或者奇个逻辑高位。例如,如果数据是011,那么对

人际沟通的基本礼仪

人际沟通的基本礼仪 人际沟通与礼仪,在现在的社会非常重要。社会中的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必然要相互接触、相互联系,即进行各种各样的沟通和交往。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人际沟通的基本礼仪,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1、做人要谦虚,谦虚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信赖和认可。因为谦虚,同事之间才能够更好的交往,同事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2、淡化自己的成就,老子曾经说过: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是说商人总是隐藏其宝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却显得笨拙。这句话就告诉人们,必要的时候要藏其锋芒,收起锐气,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将自己的才能让人一览无余。 3、千万别想当然地处理自己还不怎么清楚的问题,要多向有经验或内行的领导以及同事请教,如此一来就可以减少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几率,二来还可以加强与团队的密切沟通,快速融入团队之中。 4、在沟通中要学会察言观色,懂得在合适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的观点,或与他人商讨如何解决各种有关工作中的问题。

善于自我表现的人常常既表现了自己,又不露声色,他们与同事交谈是多用我们而少用我,因为后者让人感觉一种距离感,前者较为亲切。 真正展示教养与才华的自我表现绝对无可厚非,只有刻意的自我表现才是愚蠢的。卡耐基指出,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自我表现,使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是而诚挚的朋友。 职场上的沟通能使决策更加准确、合理、科学。行之有效的沟通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来提升自我的判断力,使决策更加完美。 职场上的沟通能使所有人协调有效,目的明确地开展工作。工作中通过沟通达成共识,能使工作不折不扣的完成,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 职场上的沟通使人换位思考,反向思维,化解矛盾,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充分有效的沟通可以使管理者和下属建立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并让决策者站在职工的角度,充分了解员工心声,及时为员工排解困难,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效率。

串行通讯的基本概念

串行通讯的基本概念: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称为通讯。基本的通讯方式有并行通讯和串行通讯两种。 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同时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并行通讯。并行通讯的特点是:各数据位同时传送,传送速度快、效率高,但有多少数据位就需多少根数据线,因此传送成本高,且只适用于近距离(相距数米)的通讯。 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串行通讯。串行通讯的特点是:数据位传送,传按位顺序进行,最少只需一根传输线即可完成,成本低但送速度慢。串行通讯的距离可以从几米到几千米。 根据信息的传送方向,串行通讯可以进一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信息只能单向传送为单工;信息能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双向传送称为半双工;信息能够同时双向传送则称为全双工。 串行通讯又分为异步通讯和同步通讯两种方式。在单片机中,主要使用异步通讯方式。 MCS_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串行口。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只需要一根输出线和一根输入线。数据的输出又称发送数据(TXD),数据的输入又称接收数据(RXD)。串行通讯中主要有两个技术问题,一个是数据传送、另一个是数据转换。数据传送主要解决传送中的标准、格式及工作方式等问题。数据转换是指数据的串并行转换。具体说,在发送端,要把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而在接收端,却要把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的定义 如果在通信过程的任意时刻,信息只能由一方A传到另一方B,则称为单工。 如果在任意时刻,信息既可由A传到B,又能由B传A,但只能由一个方向上的传输存在,称为半双工传输。 如果在任意时刻,线路上存在A到B和B到A的双向信号传输,则称为全双工。 电话线就是二线全双工信道。由于采用了回波抵消技术,双向的传输信号不致混淆不清。双工信道有时也将收、发信道分开,采用分离的线路或频带传输相反方向的信号,如回线传输。 --------> <--------> --------> A---------B A----------B A---------B <--------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串口通讯—全双工和半双工方式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通常是在两个站(如终端和微机)之间进行传送,按照数据流的方向可分成三种基本的传送方式:全双工、半双工、和单工。但单工目前已很少采用,下面仅介绍前两种方式。 1、全双工方式(full duple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