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附20例病例治疗评价

合集下载

腹腔镜治疗肝包虫46例报告

腹腔镜治疗肝包虫46例报告

腹腔镜治疗肝包虫46例报告
唐增杰;朱炳光
【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
【年(卷),期】1997(003)003
【摘要】该文报告经腹腔镜治疗肝包虫共46例,其中单发肝包虫38例,并腹腔包虫2例,多发6例。

单子囊型34例,多子囊型12例。

有胆漏8例,囊肉感染坏死7例,共摘除包虫囊54个。

位于右肝32例,左肝外叶10例,左右肝交界处4便,腹腔或术区有明显粘连6例,均一次手术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5.5min,术后平均住院5.5d,疗效满意。

俄对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认为该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唐增杰;朱炳光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解放军474医院;乌鲁木齐市解放军474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32.32
【相关文献】
1.腹腔镜配合医用胶治疗肝包虫病7例报告 [J], 金辉
2.高原地区应用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11例报告 [J], 索朗次仁;次仁伦珠;扎西加措
3.腹腔镜治疗肝包虫囊肿术中过敏性休克的观察及预防(附7例报告) [J], 谢玉慧;郏治平;张元洲;何英
4.应用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临床经验与体会(附120例报告) [J], 谢金敏;高毅;师龙
生;唐增杰
5.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附120例报告 [J], 谢金敏;高毅;师龙生;唐增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例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的临床分析

20例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的临床分析

20例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的临床分析张鑫;高峰;刘彩霞;宋枫【摘要】目的探讨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在肝包虫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肝包虫病患者采用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剥除的术式,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0例均取得了较好疗效.术后随访20例,时间6~24个月,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肝包虫外囊完整摘除术可以有效防止术中囊液外漏、残腔形成及术后复发,达到了根治肝包虫病的目的.【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0(020)003【总页数】2页(P279-280)【关键词】肝包虫;外囊;剥除术【作者】张鑫;高峰;刘彩霞;宋枫【作者单位】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干部病房外科;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干部病房外科;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干部病房外科;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干部病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32.32肝包虫病是细粒棘球蚴寄生在肝脏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常见于我国西北及西南广大畜牧地区。

肝包虫病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取出内囊,缩小外囊残腔,但存在术后复发、残腔和胆瘘等问题。

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肝包虫囊肿外囊剥除这一新概念〔1〕,该术式解决了内囊摘除术存在的高复发、高残腔并发症两大难题。

2004~2007年我科应用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20例肝包虫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男13例,女7例,年龄13~58岁,平均41岁。

肝包虫囊肿直径7~15 cm,距第一、第二及第三肝门均有2~3 cm距离(术前CT检查提示)。

本组中大部分病例无特殊临床表现,经手术证实为肝细粒棘球蚴病。

1.2 手术方法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根据术前CT定位,一般选择右肋缘下大切口或“人”字形切口,严格按照“无瘤手术操作原则” 〔2 - 3〕。

开腹后,先探查包虫囊肿的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粘连程度、是否能完整摘除,充分暴露肝包虫囊肿。

腹腔镜在肝包虫内囊摘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在肝包虫内囊摘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在肝包虫内囊摘除术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3月~2011年12月应用腹腔镜治疗31例肝包虫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手术成功,2例中转开腹,主要原因是出血较多,暴露困难。

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0min,无手术并发症。

术后平均住院65d。

随访病人25例,失访6例,随访时间为1~8年,随访病人中无肝包虫复发。

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肝包虫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肝包虫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腹腔镜;肝包虫;治疗【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306-01肝包虫病是包虫幼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资料显示[1],它流行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

目前手术依然是肝包虫的主要治疗手段。

我院普外科从2000年3月~2011年12月在腹腔镜下实施31例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效果良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1例肝包虫患者中男19例,女12例。

年龄24~65岁,平均45岁。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经B超、CT、包虫免疫检查证实为肝包虫。

其中肝右叶病变有20例,左右半肝都有病变的有7例,左半肝有病变的有4例。

最大的包虫囊肿为11.0×9.5cm,包虫囊腔最小为4.0×3.5cm。

2例中转开腹,29例通过腹腔镜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治愈出院。

12方法:常规于脐部穿刺建立气腹。

放入鞘卡后,利用腹腔镜来检查肝包虫具体位置,根据情况来再置入一个10mm鞘卡和一个自制的肝包虫鞘卡,操作孔应在有利于操作的位置放置。

本组均在剑突与脐孔中点处穿刺置入10mm鞘卡,右侧腋前线肋缘下置入5mm穿刺套管置入冲洗管(自制肝包虫鞘卡)。

取头高足低右侧抬高20°体位,本组31例均采用上述三孔操作方法。

充分暴露肝包虫囊肿后,用浸泡过20%氯化钠溶液的无菌纱条保护穿刺部位,以防穿刺时囊内容物污染造成种植。

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

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

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摘要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包虫病的手术方式。

该手术通过切除囊腔内的虫囊,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步骤、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手术方法。

介绍肝包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由绦虫的幼虫引起。

在肝包虫囊腔内形成的内囊是包囊的关键组成部分,摘除内囊可以有效防止囊腔内细菌感染和囊腔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是目前治疗肝包虫病的常用手术方式之一。

手术适应症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适用于以下病情:1.囊肿囊壁破裂或合并重复感染引起的囊腔内含液或脓液;2.囊肿位于肝脏主要功能区域,对周围器官和组织造成明显影响;3.囊腔内囊增大,囊腔内液体异常中毒;4.激素治疗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5.患者有明显症状,如上腹部疼痛、压迫感等。

手术步骤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的手术步骤如下:1.患者全身麻醉,取采适当位置,进行消毒铺巾;2.选择适当的切口,切开腹部皮肤和腹壁,暴露肝脏;3.用超声或CT引导,在囊腔内囊最薄的点穿刺,将内囊穿破;4.将内囊抽吸清除,避免内囊液体溅出;5.检查囊腔内壁,如有残余内囊,清除干净;6.切除内囊后,彻底清除囊壁,减少复发风险;7.恢复肝脏形态,关闭切口,术毕。

手术并发症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1.术中出血:操作不当或囊内血管损伤导致出血;2.感染:囊腔内细菌感染,需要抗生素干预;3.脓肿形成:囊腔内感染引起的脓液积聚;4.伤及周围器官:手术操作不慎伤及肝脏周围器官;5.囊腔粘连:术后囊腔内出现过多粘液,影响术后康复。

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术后需遵守以下注意事项:1.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2.注重伤口护理,保持伤口干燥清洁;3.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腹部碰撞;4.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5.按时服用抗生素和消炎药,预防感染;6.如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20例报告

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20例报告

单 孔腹 腔 镜 下胆 囊 切 除术 2 0例 报告
徐爱民 周 宏 瞿 峰 缪 兆林
( 江苏 省 如东县 第 三人 民医 院普 外科
2 60 ) 246
[ 要] 摘 目的 探 讨单孔 腹腔镜 胆 囊切 除术 的方 法和效 果。方法 2 1 00年 1月至 2 1 年 3月如 01 东县 第 三人 民 医院普 外科 完成 2 0例 单孔 腹 腔 镜 胆 囊切 除 术 与 同期 三 孔 或 四 孔 法进 行 比较 分

1 ・ 0
工 企 医 刊
21 0 2焦 rl ersr sci r,0 17 ( )5 7—52 o N uougPyha y20 ,1 5 :7 t 8.
养物 质 和氧 , 除 自由基 , 进 神 经轴 突 再生 和 髓 清 促 鞘修 复 。通过 高 压 氧联 合 激 素 治疗 观察 , 效 疗 肯定 , 得 临床推 广应用 。 值 [ 参 考 文 献]
[ ] ie B H yWF T eTls Hut ydo e J . N u 1 Kn L , ot . h o a— n snrm [ ] J e— o [ 文章编号 ]O 1 lx(0 2 0—0 1—0 1பைடு நூலகம் —8 4 2 1 ) l 00 2
[] 2 李大年. 现代 神经内科学 [ . M] 济南 : 山东 科学技 术 出 版社 , 0 ,6 — 6 . 2 2 6 1 64 0 [] 3 石清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的高压 氧治疗 [ ] 浙江 临 J. 床 医学 ,02 4 1 :4 2 0 , (1 )8 0—8 1 4.
内有 四孔 。置人 一 个 5—1mm 套 管 及 两 个 5 m 2 m 套管 , 连接气 腹 装 置 , 5—1 mm套 管 置 人 普 通 经 2 1m 3 。 腔镜 , 5 m 带 关 节 可 旋转 的把 持 钳 0 m 0腹 经 m 及分离 钳 , 转形 成 曲柄 状协 助 牵拉 胆 囊 , 露胆 旋 暴 囊三 角 区域 , 辨认 胆囊 管 , 总 管及 胆 总 管 。退 出 肝 分离钳 送人 超 声 刀 自胆 囊 底 逆 行 切 除 胆 囊 , 分 充 游离 胆囊管 胆 囊 动 脉后 , 换 5 m 腹 腔 镜 由 5— 更 m 1 m 套管进 1 m 施夹 器夹 胆 囊管 及胆囊 动 脉 。 2m 0m 胆囊 切 除后 同时取 出 SL tp r。三 孔 或 四孑 组 , IS oe w L 采用顺 行性 胆 囊 切 除术 , 腹 压 力 1 气 0~1m g 4 mH , 戳孔 后分别 置人 腹腔 镜 抓钳 , 电凝 钩 , 用抓 钳 提 起 胆囊 颈 , 剖胆 囊三 角分 离 胆囊 管 和 胆囊 动 脉 , 解 分 别 以钛夹 夹闭后 切 断 , 离 胆囊 , 胆 囊 自胆 囊 床 游 将 上剥 离切 除 , 囊床 常规 电凝 , 胆 必要 时 放 置腹 腔 引 流管 。 13观察 指标 按 照切 开皮 肤至 缝合 结 束 记 录手 术 . 时间 ; 统计 7后 到 出院 的 时间 为 7后 时 间 ;f 并 l 亡 } 亡 7后 亡 发症 ,l中胆 管 损 伤 , 漏 ,f 出血 , 绞 痛 , 7 芒 胆 7后 芒 胆 胆 总管 残余 结石 , 胆囊 床积 液等 。 1 4统计 方 法 结 果 采 用 S S 1 . . P S 2 0统 计 软 件 进 行 数 据处 理 , 组 患 者 手 术 时 间 , 院 天 数 , 院 费 两 住 住 用 比较情 况用 t 检验 ; 对计 数 资料采用 x 检验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摘要】:目的:对肝囊型包虫病的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策进行阐述,分析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所需时间。

方法:纳入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开展研究,样本量51例,研究时间2020年7月~2021年7月。

治疗①组(25例):传统开腹手术。

治疗②组(26例):腹腔镜手术。

对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所需时间探寻。

结果:治疗②组并发症发生率7.69%,同治疗①组32.00%比较更低(p<0.05)。

治疗②组住院所需时间(4.37±0.33)d,同治疗①组(8.11±1.57)d比较更短(p<0.05)。

结论:肝囊型包虫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更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腹腔镜;传统开腹手术;肝囊型包虫病;并发症肝囊型包虫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可采用手术方法进行医治[1]。

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可起到根治的效果,但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康复较慢。

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腹部外科手术微创发展的一个趋势[2]。

因此,我院纳入囊型包虫病患者51例,开展本次研究,对肝囊型包虫病的腹腔镜、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策进行阐述,分析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所需时间的差异性。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纳入肝囊型包虫病开展研究,样本量51例,研究时间2020年7月~2021年7月。

治疗①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35岁~57岁,平均(41.25±4.16)岁。

治疗②组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34岁~58岁,平均(41.19±4.22)岁。

组间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确诊为肝囊型包虫病[3];(2)符合腹腔镜、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适应症。

排除标准;(1)精神病患者;(2)其他类型包虫病者。

1.2方法治疗①组方案: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取平卧体位,在患者右侧肋緣处切开,进腹探查肝包虫的位置、数量、形状等,明确穿刺部位,将20%高渗盐水注入囊腔,10min后进行抽吸,重复此步骤3次,将囊液吸尽,彻底清除子囊,处理内囊,将外囊剥离切除并同时充分止血,采用高渗盐水对囊壁进行擦拭,检查是否出现出血、胆漏等情况,若无异常,采用大网膜将囊腔进行填塞,置入引流管,常规关闭切口,术毕予以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

高原地区肝包虫内囊摘除术100例麻醉体会——附3例过敏性休克抢救体会

高原地区肝包虫内囊摘除术100例麻醉体会——附3例过敏性休克抢救体会
肝 右 叶最 多见 。 肝 包 虫病 的发 病原 理是 六钩 蚴 在 肝 内 、 渐 发 育 成 一个 有 包 膜 的 囊 逐 状体, 缓慢 生 长 , 渐 扩 大 , 周 围 组 织 因受 压 而 萎 缩 , 成 一 纤 维 组 织 逐 其 形 层 。囊 的 内壁 向腔 内生 长 出生发 囊 , 发囊 的 内壁 长 出头 节 , 种头 节 到 生 此 达 其它 部 位 , 能发生 继 发性 的包 囊 。 便 3 2 由于肝 包虫 内囊 摘 除术 手术 切 口在 上腹 部 或需 胸腹 联 合切 口 , .
膜 外麻 醉 ( 下简 称连 硬麻 ) 1 o例 中 3例 在摘 除 肝包 虫 内囊 时 发生 过 以 。 o 敏性休 克 , 组 2例 , 1 2组 1例 。现 将 麻 醉及 预 防过 敏 性 休 克 体会 报 道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膜 , 亦 即外 囊 ; 肿本 身 的壁 即称 为 内囊 ; 这 囊 内囊 又发 育成 为 内/ - 层 , ' b 外 层 为 白色 半透 明膜 即角 质层 , 内层 为 生 发 层 , 即棘 球 蚴 的 本 身 , 可 产 生 它 生 发囊 、 节 、 头 子囊 , 囊 又可产 生 子囊 。囊 内含 弱碱性 透 明囊 液 , 量 蛋 子 少 白 , 机盐 和 大量 头节 、 无 子囊 。包 虫 囊 肿 在 肝 内多 为单 发 性 ; 部 位 又 , 醉选 择 以全 麻 气 管 内插 管 为 宜 E , 且 发 生 麻 并 过 敏性 休 克时 便于 及 时 抢 救L 。 肝包 虫 手术 麻 醉要 点 是 术 中要 求 麻 醉 1 ] 平稳, 1组麻 醉应 维持 在 呼吸 肌完 全松 弛 、 自主 呼吸 完 全停 止 的 情况 下 进 行 。摘 除 内囊 时更 应 避 免 呛 咳 、 动 等不 良反 应 E , 别 是 在 病 灶 取 出 体 2 特 ] 前更是 如 此 , 否则 囊肿 突然 破裂 。异 氟 醚 无 刺 激 、 操 作 , 于控 制 麻 醉 易 便 深度, 效果 确 切 ; 同时配 合静 脉麻 醉 , 使麻 醉 更加 安全 , 可 更趋 平 稳 。插 管 成 功后 依 据麻 醉深 度 间断开 启蒸 发 器开 关 。麻 醉深 度在 意识 消 失后 主要 根 据血 压 变化来 判 断 , 当病人 血压 升高 显 示麻 醉变 浅 时 , 开启 蒸 发器 开 关 1 2 缓慢 吸 人异 氟醚 1 m n 关 闭开 关 , ~ 档 ~2 i 后 如果 血 压 明显 下 降显 示 麻 醉过深 时 , 立 即打 开麻 醉机 排气 阀挤 压 贮气 囊 排 出环路 内气 体 , 除 体 应 清 内异氟 醚 以减 浅麻 醉 。如此 反 复开 闭 , 密观 测 血压 控制 麻醉 深 度 , 严 以防

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术中寻找残腔胆漏的体会(附112例报告)

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术中寻找残腔胆漏的体会(附112例报告)

・经 验 交 流 ・
肝 包 虫 囊 肿 内囊 摘除 术 术 中寻 找 残 腔 胆 漏 的 体 会 ( 12 报 告 ) 附 1例
金 自才 周 占平。 丁 玉才 马 东升 , , ,
[ 摘要 ] 目的 探讨肝包虫囊肿 内囊摘除术术中寻找残腔胆 漏的方法 , 预防或减 少术 后胆漏的发生 。方 法
性 包 块病 史 。
会诊 , 力求 明确诊 断 , 减少 误诊 , 同时术 前增加 与家 属沟通 ,
告知其它可能 , 少 纠纷 。主 管 医师知识 面不 宽 , 减 三基 功底 薄弱加之病史 采 集不 全 面, 格 检查 不 仔细 是误 诊 的 主要 体
原因。
2 3 主 管 医师 只注重检 查 腹 部体 征 , . 忽视 咽 、 、 喉 胸 部 、 部其 它体征 :N'L 腹  ̄tJ肠系膜淋巴结炎 , J , 有上呼吸道感
受 民俗影响 , 许多 回族女性 体检 不合作 , 致使体 检遗 漏许 多 阳性体征 。主管医师应 耐心 向病 人解释体 格检查 的重要性 ,
[ 收稿 日期 ]0 9—1 2 2 0 0— 0
[ 责任编辑 ] 李

文章编号: 0 — 99 21)3 06 — 2 1 1 54 (000 — 22 0 0
目前肝包虫囊 肿 内囊 摘除术 仍是治 疗肝包 虫病 的主要 术式 , 我院 自2 0 0 2年 1月一20 0 8年 1月 共施 行肝包 虫囊 肿 内囊摘除术 12例 , 中发 生胆漏 2 1 其 4例 , 2 % , 占 1 我们采 用
胆囊切除术后经胆囊管加压注水寻找残 腔胆漏 的方法 , 使所
3 讨 论
包虫囊肿长期 挤压 肝组织 及免疫反应 , 结缔 组织增生 而 形成纤维组织 的外囊 , 壁厚可达 0 5—10c 随着包虫囊 肿 . .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u r g e r y D e p a r t m e n t ,D i g e s t i v e a n d V c l s c u l r a c e n t e r ,1 s t A f il f i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X i n j i a n g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U r u m q i , X i n j i a n g U y g h , u r A u t o n o mo u s R e g i o n 8 3 0 0 5 4 ,C h i n a
Co r r e s : We n Ha o,E-mai h Dr . we nh c m @16 3. C O l n
a n a l y z e d . T h e c y s t s w e r e s t a g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WHO I WG E( I n f o r m a l Wo r k i n g G r o u p o n E c h i n o c o c c o s i s )
A b u d u r e x i t i , T u e r h o n g j i a n g . T u x u n ,T a i Q i n — w e n , Z h a n g. i f n — h u i ,C c v o J u n , We n Ha o . L i v e r&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s a f e t y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e n d o—
2 0 0 5年 2 0 1 0年 行 腹 腔镜 肝包 虫 内囊 摘 除 木 的 2 0例 患者 的 临 床 资料 。 肝脏 囊 型 包 虫 病 的 分 型 按 照 世 界卫 生组 织 的分 类 方 法 , 并 除外 与 腹 腔 镜 手 术 直 接 相 关 的 不 良病 史 。所 有 患者 术 前 7 d及 术 后 3个 月 均 口服 阿 苯 达 唑 (1 0 m g / k g / d) 。 本 组 患 者 随 访 中位 时 间 为 l 8个 月 。结 果 2 0例 患 者 中 , 男 性
c ys t e c t o my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y s t i c e c h i n o c o c c o s i s . M e t ho ds Th e c l i ni c a l da t a o f 2 0 pa t i e n t s wh o u n de r we n t l a pa r o s c o p i c c n do—c y s t e c t o my i n o ur d ep a r t me n t f r o m 20 0 5 t o 201 0 we r e r e t r o s p e ct i v e l y
! 堕舅 科建 志(  ̄
3 2 0 1 3 年8 月 第6 卷第4 期 C h i n j L a p a r o s e o p i c S u r g e r y(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o n ) , A u g u s t 2 0 1 3 , V o l 6 , N o . 4

论 著 .
经 腹 腔 镜 肝 包 虫 内囊 摘 除术 : 附2 0 例 病 例 治疗 评价
米 尔夏提 ・ 阿不都 热 西提 吐 尔洪 江 ・ 吐逊 邰沁 文 张金 辉 曹俊 温浩
【 摘要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包虫 内囊摘除术的手术安全性及 预后 。 方法 回顾 性分析我 中心
【 关键词 】 腹腔镜; 肝包虫 ; 内囊摘 除术
Cl i ni c al of l ap ar o s c o pi c e n do-c y s t e c t om y f o r 20 pat i e nt s wi t h l i v er c ys t i c e c hi no co c c o s i s Mi e r x i at i .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 P a t i e n t s w h o a r e c o n t r a i n d i c a t e d t o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s u r g e r y we r e e x c l u d e d f r o m t h e s t u d y .A l l
1 1例 , 女性 9例 , 年龄为 4 6± 1 0岁 。 患者 手 术 时 间 5 2±1 1 a r i n, 出血量 3 0± 1 0 ml , 尢 输 血 及 中转 _
歼腹病例, 术 后 住 院 时 间 为 3±1 d , 有 1例 患 者 出现 胆 漏 并 发 症 。 1例 患 者 在 术 后 2 O个 月 出现 复 发 并 行 传 统 开 腹手 术 治疗 。结 论 腹 腔镜 肝包 虫 内囊 摘 除术 是安 全 的 , 严格 的 患者 选 择 和 囊 型 包 虫 病 外 科 手术 特 点 的 把 握 可 以 降 低腹 腔 镜 手 术 后 并 发 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