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检测

酪氨酸检测
酪氨酸检测

化学品资料

英文名:L-Tyrosine

CAS No.:60-18-4

产品描述:白色结晶体或结晶粉末,无味,易溶于甲酸,难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

生产标准:AJI92,USP26,EP4

分子式:C9H11NO3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181.20

【密度】1.456(l)

【熔点(℃)】l:342~344(分解);d:310~314(分解);dl:340(分解)

【性状】

l-体从水中结晶出来者,无色至白色丝光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d-体从水中结晶者为无色晶体;dl-体从水中结晶者为有光泽的针状晶体。

【用途】

【制备或来源】

(1)由含蛋白质的物质(废丝、酪蛋白和玉米等)水解液中提取;

(2)以葡萄糖为原料,经短杆菌出发诱导的l-酪氨酸生产菌发酵而得;

(3)以苯酚、丙酮酸、氨为原料,利用β-酪氨酸酶催化制取。

比旋光度:l-体:-10.6°(c=4.1mol/LHCl,25℃);d-体:

+10.3℃(c=4.1mol/LHCl)。与糖类共热可产生氨基羰基间的反应,而产生一种特殊的香料。非必需氨基酸。

酪氨酸是酪氨酸酶单酚酶功能的催化底物,是最终形成优黑素和褐黑素的主要原料。在美白化妆品研发中,可以通过研究合成与酪氨酸竞争的酪氨酸酶结构类似物也可有效地抑制黑素的生成。

方法名称:酪氨酸—酪氨酸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应用范围:本方法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酪氨酸(C9H11NO3)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酪氨酸的含量测定。

方法原理:供试品加无水甲酸溶解后,再加冰醋酸适量,照电位滴定法(附录Ⅶ A),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12mg的C9H11NO3。

试剂: 1. 水(新沸放置至室温)

2. 冰醋酸

3. 无水甲酸

4. 高氯酸滴定液(0.1mol/L)

5. 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

6. 无水冰醋酸

7. 结晶紫指示液

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 1. 高氯酸滴定液(0.1mol/L)

配制:取无水冰醋酸(按含水量计算,每1g水加醋酐5.22mL)750mL,加入高氯酸(70~72%)8.5mL,摇匀,放冷,加无水冰醋酸适量使成1000mL,摇匀,放置24小时。若所测供试品易乙酰化,则须用水分测定法测定本液的含水量,再用水和醋酐调节至本液的含水量为0.01%~0.2%。

标定: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16g,精密称定,加无水冰醋酸20mL使溶解,加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本液缓缓滴定至蓝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0.42mg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

2. 结晶紫指示液

取结晶紫0.5g,加冰醋酸100mL使溶解。

贮藏:置棕色玻璃瓶中,密闭保存。

操作步骤:取本品约0.15g,精密称定,加无水甲酸6mL溶解后,加冰醋酸50mL,照电位滴定法(附录Ⅶ A),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12mg的C9H11NO3。

注1:“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

要求。

注2:“水分测定”用烘干法,取供试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供试品不超过10mm,精密称取,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二部,p.802-803。

尿液检验技术样本

一、酸碱度: 主要用于了解体内酸碱平衡情况。检测泌尿系统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 同时了解尿PH变化对试带上其它膜块区反应的干扰作用。 二、比重: 主要用于了解尿液中固体物质的浓度, 估计肾脏的浓缩功能。在出入量正常的情况下, 比重增高表示尿液浓缩, 比重减低则反映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注: 当PH≥7.0时, 应在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基础上增加0.005作为碱性尿损失的补偿。干化学尿比重方法多用于尿比重过高或过低的患者; 对于比重范围在1.000—1.004的新生儿尿液不宜使用此法。尿液中蛋白或糖浓度增加将使比重结果增加; 尿素≥10g/L或PH≤6.5时, 致使比重结果减低。 三、尿糖: 主要用于内分泌性疾病及其它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检测等。注: 尿液在低葡萄糖浓度( 14mmoI/L) 时, Vit C与试带中的试剂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 使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反应, 将尿液煮沸几分钟用上清液在做或用带有Vit C模块的试剂做。尿液被过氧化物、次氯酸盐、强氧化性清洁剂污染可使尿糖呈现假阳性结果; 尿液中若含有L-多巴、大量水杨酸盐、氟化钠、 Vit C超过500mg/L、尿酮体超过0.4g/L或尿比重过高, 则将使尿糖呈现假阴性结果。 四、蛋白质: 主要用于肾脏疾病及其它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1、尿液的PH 是影响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论PH值大的变化, 还是尿液本身过酸、过碱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当患者服用奎宁、奎宁丁、嘧啶等药物, 或尿液中含有聚乙烯、吡咯酮、洗必泰、磷酸盐消毒剂等时, 引起尿液呈强碱性( PH≥9.0) 超过了试带的缓冲能力, 使干化学法出现假阳性结果。当尿液PH低于3.0时, 会引起干化学法出现假阴性结果。2、灵敏度干化学法对尿内不同蛋白质成分的灵敏度不一, 主要对清蛋白敏感( 70—100mg/L) 而对球胆白、粘蛋白、本周蛋白不敏感。尿中球胆白浓度为4000mg/L以下时, 干化学法定性为阴性, 只有当达到5500mg/L时, 才出现可疑反应; 白、球蛋白比值为1: 2的蛋白尿, 蛋白浓度高达 mg/L时才会出现阳性反应。干化学法测定球蛋白的灵敏度仅为清蛋白的1/100—1/50。因此, 对于肾病患者, 特别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需要系统观察尿蛋白含量的病例, 最好使用对白、球蛋白灵敏度一致的磺硫酸法或双缩脲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实验。3药物干扰多种药物可使尿蛋白干化学法检查结果呈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如青霉素族药物。250万/U、 2h, 320万/U、 3h, 480万/U、 5h, 可能对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4、标本含生殖系统分泌物或较多细胞成分时, 可引起假阳性。 五、酮体: 主要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的疾病或状态的诊断及其它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酮症, 其酮体成分不一, 同一患者在不同病程, 酮体成分亦会发生变化, 因此干化学检测所得结果可能与实际总的酮体量有所差异。注试带受潮, 呈现假阴性结果; 尿中

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法快速检测饮料和尿液中的γ―羟基丁酸

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法快速检测饮料和尿液中的γ―羟基 丁酸 摘要建立了一种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法(DART-MS)用于饮料(水、碳酸饮料、啤酒)和尿液中γ-羟基丁酸(GHB)快速检测。样品经甲醇-水(1∶1,V/V)溶液稀释后,在负离子模式下,以选择离子扫描(SIR)模式进行直接定量分析。离子化气体温度为350℃,进样速率为0.5 mm/s。针对水样、碳酸饮料、啤酒、尿液样品,本方法的检出限(S/N=3)为1~ 2 μg/mL,定量限(S/N=10)为3~5 μg/mL。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899~0.9980,加标回收率为80.8%~115.2%,相对标准偏差为1.9%~12.8%。本方法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有望在大批量饮料和尿液样品的快速筛查分析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法;γ-?u基丁酸;快速筛查 1 引言 γ-羟基丁酸(γ-Hydroxybutyric acid,GHB)是一种常见的滥用药物,被用作镇静剂和麻醉剂,过度使用会造成暂时性失忆,甚至导致死亡。我国和美国都将其列为管制药物。GHB具有强烈的镇静及健忘效应,易溶于大多数液体基质中,且无色无味,因此常作迷药用于药物辅助性犯罪[1]。对于服

用GHB者,尿液中GHB浓度明显高于内生浓度水平(低于10 μg/mL),因此尿液是检测GHB极具参考价值的生物样本,有必要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饮料和尿液中GHB的方法。 目前,GHB的检测方法有显色法、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离子色谱法及核磁 共振法等。Alston等[2]用化学显色法作为初步筛选药物的方法,但该方法检出限高,且易受干扰;Witkowski等[3]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法(FTIR)用于GHB的快速筛查,但定量分析存在不足;色谱-质谱联用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Lenz 等[4]在酸性条件下将γ-羟基丁酸(GHB)转变为γ-丁内酯(GBL),浓缩后采用顶空进样方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孟品佳等[5]用五氟卞基溴烷基化衍生后,对衍生物进行了质谱解析,然而提取和衍生化的过程复杂且耗时;Busardo等[6]采用HPLC-MS/MS法检测血浆、尿液、脑脊髓液和头发中的GHB,尽管避免了GC-MS中将GHB进 行内酯化或者衍生化的样品前处理问题,但仍然需要耗时的色谱分离,且使用的串联质谱价格昂贵,不利于推广。Liu 等[7]采用二维离子色谱法测定了人尿样品中GHB含量,通过离子排斥色谱柱消除尿液基质干扰,再利用柱切换技术,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柱测定GHB,由于需要对仪器进行改装,且使用实验室自制离子交换色谱柱,不利于推广。 Palomino-Schtzlein等[8]利用核磁共振对尿液和血清中的GHB

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及其抗瘤作用研究进展

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抗瘤作用研究进展 小分子抑制剂作为生命科学领域和干细胞研究、药物研究等诸多领域的有效研究工具,其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可。现在介绍对抗肿瘤的络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相关研究进展。 与肿瘤相关的酪氨酸激酶主要有位于细胞膜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和位于胞浆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酪氨酸激酶的过度激活与肿瘤发生、发展、预后与转归密切相关。其过度激活,导致其下游信号途径的激活,最终导致细胞的转化、增殖和抵抗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生存。因此,现在科研人员努力致力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尤其是从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角度来研究新的抗肿瘤药物,并且已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如针对Bcr-Abl的Gleevec、针对EGFR 受体酪氨酸激酶Iressa,已被美国FDA批准分别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显著。另外还有许多小分子抑制剂正在临床试验中,有些在HER2/neu和VEGFR受体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方面进行的一些研究,也取得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在附件中我们已经为您整理出来相关的信息) 不断的反复的实验才能得到需要的结果,陶素生化现可提供诸多不同信号通路的抑制剂、调节剂以及小分子化合物,并附客户评价、产品相关参考文献、技术支持等助力您的实验研究,且保证产品的高纯度和高活性,交货及时并附带完整的谱图信息。 陶素生化能够提供的118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独特集合,可用于高通量筛选和高内涵筛选 ? 通过前期临床研究和临床实验,生物活性和安全性得到验证 ? 其中一些抑制剂已经得到FDA批准 ? 作用于酪氨酸激酶,如EGFR,VEGFR,SRC,c-Met和JAK ? 结构多样,药效显著,可渗透细胞 ? 具有充分详细的结构说明,IC50值,及客户反馈资料 ? NMR和HPLC技术保证产品高纯度 酪氨酸激酶过度激活,从而导致其下游信号的激活,这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治疗和转归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其信号转导途径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Bcr-Abl的STI571、EGFR的ZD1839已被美国FDA批准在临床应用,分别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非小细胞肺癌。从而使得科学工作者对研究针对肿瘤特异性癌基因的药物研究更具信心,并已有许多药物在临床试验阶段,如针对VEGFR的SU666,PTK787等。从目前的各方面收集的科研结果来看,这些抑制剂可能还不能将肿瘤完成治愈,但这些抑制剂与常规化疗相结合,会明显地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以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通常只有在该信号通路发生异常的肿瘤细胞上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仅仅抑制了某些发生异常的信号转导,则其他一些信号通路仍可能会产生代偿而上调,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抑制信号转导的抗肿瘤治疗还应联合其他作用途径的药物以取得更好的疗效。无论如何,这些针对肿瘤特异性基因改变的药物是消除肿瘤而又无系统毒性的希望。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抗肿瘤药物;信号通路;小分子抑制剂库 下面整理了络氨酸酶小分子抑制剂的药物研发最热门靶点相关信息供您参考 2000年后肿瘤信号网络被逐渐阐释、完善,大量的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临床研究、走上市场,近年针对受体酪氨酸激酶靶点如Bcr-Abl(见1.1)、VEGF/VEGFRs(见1.2)、PDGF/PDGFRs(见1.3)、EGFR/HER2(见1.4)、ALk(见1.5)已有多个药物上市,me-too品种的研发逐渐放缓,但扩展适应症、克服耐药性、优化治疗方案的研究还没有结束。 1.1.Bcr-Abl抑制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第24卷第2期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VOL.24NO.2 2012年JOURNAL OF HEZE MEDICAL COLLEGE2012 oi:10.3969/j.issn.1008-4118.2012.02.4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刘聪,纪晓 (莒南县人民医院,山东莒南276600)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抑制;分子靶向;药物疗法 中图分类号:R73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18(2012)02-0072-0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肿瘤细胞生长因子为靶点,有针对性的阻断这些因子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转移的目的,已在胃肠间质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治疗中显示出高效、低毒等特点[1]。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应用较频繁且疗效确切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从理论到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是一类催化ATP上γ-磷酸转移到蛋白酪氨酸残基上的激酶,能催化多种底物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细胞内与靶点相关联的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作用,从而阻止靶点功能。常见的有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1生长因子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糖蛋白的跨膜受体,也称HER,共四个,分别叫HER-1、HER-2、HER-3、HER-4、一旦特异性配体(EGF)结合上去,就能通过相应的酪氨酸激酶的自身磷酸化作用而激活受体,从而激发了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连锁反应使DNA合成、细胞生长和存活。EGFR在相当一部分肿瘤中都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HER-2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其过度表达见于20%~30%乳腺癌[2],还可见于卵巢癌、肺腺癌[3]、胰腺癌、胃癌[4]、大肠癌。其他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 2Bcr-Abl染色体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5%左右均有第9号染色体ab1和22号染色体bcr长臂的异位,被称之为Ph1染色体。两种染色体的基因重组在一起,产生融合蛋白p-210,定位于细胞膜,为具有较高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致癌蛋白,从而刺激白细胞增值,导致白血病的形成,而这一改变早于血液和骨髓的改变。所以Ph1染色体已经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5]。 3主要几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1)伊马替尼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最成功的范例,还可抑制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和干细胞因子(SCF)受体的酪氨酸激酶,用于CML的慢性期、进展期、急变期。慢性期疗效优于进展期及急变期[6]。另外用于表达c-kit阳性的晚期、转移性胃肠间质瘤(GIST)[7]。2)吉非替尼Gefinib-易瑞沙-IR-ESSA-为强有力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晚期NSCLC一线或铂类失败后二、三线治疗,疗效确切[8]。本品在女性、亚洲、非吸烟、腺癌及肺泡癌患者中由于EGFR基因突变较多,因此疗效也较好[9]。本品联合化疗,优势明显[10]。3)埃罗(厄洛)替尼erlotinib-特罗凯-TARCEVA-(HER1/EGFR)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EGFR阳性和不吸烟的患者中疗效明显。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二、三线治疗[11],同时治疗吉非替尼失败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2],和吉西他滨健择联合作为晚期胰腺癌一线治疗标准方案[13]。4)索拉非尼-多吉美-Nexevar具有双重抗肿瘤作用:一方面通过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另一方面通过抑制VEGF和PDGF受体而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晚期肝癌可获益[14]。5)舒尼替尼Sunitinib-sutent-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VEGF-R1,-R2,-R3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R-β)、KIT、FLT-3和RET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特异性阻断这些信号PDGFR、VEGF 传导途径达到抗肿瘤效应。用于肾细胞癌,与干扰素相比能显著提高PFS(11>6月)及OS[15]。用于格列卫治疗失败的GIST,能显著延长PFS(27.3>6.4周) [16]。6)拉帕替尼(Lapatinib)-Tykerb是一种能同时抑制EGFR(ErbB-1)和HER-2(ErbB-2)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小分子酶抑制剂。Lapatinib可同时作用于 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