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绩效分析及其影响(精)
企业并购与收购中的绩效评价方法

企业并购与收购中的绩效评价方法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企业并购与收购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常见策略。
但是,在并购与收购中,如何评价绩效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企业并购与收购的定义开始,探讨企业并购与收购中的绩效评价方法。
一、企业并购与收购的定义企业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份或资产的方式,将两家公司合并成为一家公司。
这一过程需要通过股份交换、现金支付或债务发行等方式实现。
企业并购主要是通过扩大规模、优化产业链、开拓新市场等方式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收购则是指某一公司通过购买某一公司的股份或某一产业资产等来达到战略目标。
企业收购在过程中,常常采用竞标的形式来确定最终的收购方。
企业收购主要是通过收购某一垂直或水平领域的企业,来弥补自身短板或拓展新事业领域。
二、企业并购与收购的绩效评价方法企业并购和收购虽然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防止这种风险,企业需要对并购和收购进行绩效评价。
下面将从财务分析、市场分析、人力资源分析三个方面来探讨企业并购与收购的绩效评价方法。
1.财务分析在企业并购和收购过程中,财务绩效是最常见的指标。
这包括收购企业的现金流、净利润、财务比率等。
进行财务分析的几种方法如下:(1)NPV (净现值):NPV是衡量公司价值是否增加的最常用的指标。
NPV是将所有项目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到当前的价值,再减去事项的投资所得到的结果。
(2)IRR(内部收益率):IRR用于衡量投资回报率。
具有有前瞻性和独立性,可以解决复杂的投资项目。
(3)DCF(现金流折现法):DCF是将未来现金流折现计算出现在的净现值。
通过PV=CF/(1+r)^t计算。
DCF考虑到了未来现金流对收购企业利润的影响,其结果也能够预测未来的利润情况。
2.市场分析市场分析是企业并购和收购过程中的另一个影响因素。
这主要是因为市场指标的变化会对绩效产生影响。
需要考虑的市场指标包括市场份额、品牌价值、市场渗透率、销售增长率等。
跨国公司海外并购绩效评估与影响因素研究

跨国公司海外并购绩效评估与影响因素研究海外并购是当今全球经济中跨国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
然而,并购的成功与否对公司业绩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对海外并购的绩效评估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绩效评估的角度出发,探讨跨国公司海外并购的绩效评估方法,并分析影响并购绩效的主要因素。
一、绩效评估方法1. 财务绩效评估:财务绩效是评估并购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通过分析收入、利润、资产利润率和现金流量等财务数据,对并购后的公司财务状况进行比较。
同时,还可以考虑经济附加值(EVA)等指标,以评估并购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2. 市场绩效评估:市场绩效是另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可以通过分析并购后公司的市值、股价表现以及市场份额的变化等指标,评估并购对市场竞争地位的影响。
3. 组织绩效评估:组织绩效评估关注的是并购对公司内部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可以通过分析员工满意度、组织效率以及创新能力等指标,评估并购对公司内部运营的影响。
二、影响因素分析1. 并购目标选择:并购目标的选择是影响并购绩效的关键。
应当考虑并购目标的国别、行业、规模与公司战略的一致性。
行业差异性、文化差异性等因素也需要被纳入考虑范畴。
2. 并购整合能力:并购整合能力是决定并购绩效的重要因素。
并购后如何高效整合两个公司的资源和能力,如何实现业务的协同,都将直接影响并购的绩效。
公司应该制定相应的整合计划,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便将并购目标与本身的能力紧密结合。
3. 领导力与管理团队:领导力与管理团队是并购绩效的决定性因素。
具备良好的领导力和管理团队能够有效应对并购过程中的挑战,带领公司实施整合计划,确保并购的顺利进行。
4. 文化融合:公司文化的融合是影响并购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跨国并购往往伴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合文化,可能会导致组织冲突和员工困扰,对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5. 法律与政策环境:法律与政策环境是跨国并购绩效的外部因素。
浅谈连续并购的动因及绩效分析

浅谈连续并购的动因及绩效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并购来实现商业增长和提高效率,建立行业领先地位。
连续并购模式成为当前企业并购的常态,而这也可能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策略之一。
首先,连续并购的动因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市场需求的驱动,即企业在扩大市场份额以及进入新的市场时,为了快速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并购活动。
另一类是企业内部运营的优化驱动,即企业为了实现效率和流程的优化,减少冗余和重复的操作,在并购中整合资源和经验。
在连续并购中,企业通过收购相关公司以获得同行业中更加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加强自身市场占有率,提高售价,降低成本,并获取新技术和新产品。
此外,通过并购,企业还能够扩大自己的商业文件范围,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流通性,取得更多的合作和销售机会等。
然而,虽然并购能够为企业带来一些好处,但是连续并购模式在执行中也存在着实际的挑战。
首先,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持续并购可能导致管理时间和精力分散,造成一定的疲劳和精神压力。
此外,持续并购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风险控制也变得更加复杂。
另外,连续并购的绩效分析也比较复杂。
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应该在并购过程中制定合理的目标,投入合适的资源以提高成功率。
在并购成功后,企业也应运用相关的绩效指标来衡量并购的价值,包括创造收入和盈利、提高效率和成本控制、增强市场竞争力等。
总之,连续并购是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重要策略。
但是持续并购存在一些挑战,因此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策略和采用适当的绩效指标来确保并购的成功并创造最大的价值。
浅谈连续并购的动因及绩效分析

浅谈连续并购的动因及绩效分析引言连续并购是指一个公司在相对短时间内进行多次并购交易的策略。
它在当今商业环境中越来越流行,许多公司选择通过连续并购来迅速扩大规模、获取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
然而,连续并购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连续并购的动因以及其绩效分析。
连续并购的动因1.市场扩张:连续并购可以帮助公司快速进入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并购获得新的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可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2.资源整合:通过连续并购,公司可以整合并优化资源,提高效率。
例如,通过合并供应链、研发团队等,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产能和创新能力。
3.降低风险:连续并购可以降低市场风险。
当一个公司在相同行业内进行多次并购时,它可以通过多元化来减少行业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4.增强竞争力:连续并购可以帮助公司增强竞争力。
通过并购,公司可以获得高端技术、知识产权或品牌等资源,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更有竞争力的地位。
连续并购的绩效分析连续并购的绩效分析是评估连续并购策略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1.财务绩效:财务绩效是衡量连续并购成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评估并购后的财务指标,如销售额、利润率和市值等,可以判断连续并购是否创造了经济价值。
2.运营绩效:连续并购还应评估运营绩效。
例如,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管理等指标可以评估并购后公司的运营能力。
3.战略绩效:连续并购是否实现了战略目标也是评估绩效的重要方面。
例如,是否成功进入新市场,是否实现了资源整合等。
4.员工绩效:连续并购对员工绩效也有一定影响。
通过评估员工满意度、员工流失率等指标,可以了解并购对员工的影响。
连续并购的挑战尽管连续并购有许多潜在的好处,但它也伴随着一些挑战:1.整合困难:连续并购需要整合多个组织和文化,可能面临整合困难。
不同公司的文化差异、内部流程和员工价值观的不统一可能影响整合效果。
2.风险扩大:连续并购会扩大公司的风险。
如果并购失败或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将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公司的风险。
并购重组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并购重组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引言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实现规模扩张和综合竞争优势的提升。
许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来加快成长和实现跨越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并购重组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并购重组的利弊以及应对措施。
一、并购重组对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1. 提高经营规模并购重组使企业实现规模扩张,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化结构,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和规模经济的发挥。
规模扩张可以带来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收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2. 提高盈利能力并购重组可以通过合并资源和整合供应链,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率。
此外,在并购重组后,企业还可以优化产品组合,改善市场结构,实现销售收入的增长。
3. 提高企业风险抗压能力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在多个市场或多个行业分散风险,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此外,随着规模的扩张,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也会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抗压能力。
二、并购重组对财务绩效的负面影响1. 集成难度大并购重组需要整合两个独立的企业,包括人员、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整合,这往往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过程。
如果集成不当,可能导致经营混乱和资源浪费,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2. 融资风险并购重组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融资可能会增加企业财务负担和债务压力,对财务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如果融资没有得到充分的计划和管理,还可能导致长期财务困境。
3. 文化冲突并购重组往往涉及不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整合,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员工士气下降,员工流失和生产力下降。
这将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三、应对并购重组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的措施1. 强化尽职调查在并购重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风险等方面的全面评估,可以降低并购重组风险,确保财务绩效的提升。
2. 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体系并购重组后,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体系是必要的。
关于企业并购绩效分析

关于企业并购绩效分析一一以我国电力企业为例论文摘要:在电力需求高速增长及电力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特殊时期,电力行业如何通过并购必将获得更大的资产重组空间,实现资源整合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是电力行业改革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前后财务状况的分析,研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初步探讨电力行业的并购活动能否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业绩,分析我国电力行业并购的效率效果,为电力行业的深入改革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并购绩效并购是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90年代以来,随着我罔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与规范,公司并购成为业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电力行业的垄断性与特殊性使电力行业的并购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中国的电力资产重组进程中表现出的政府干预色彩较浓、资产流动性较差、重组方式选择及价格制定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导致日前我同的电力资产重组市场化程度偏低,重组行为不够规范。
而国际资本埘中国电力企业的关注.使外资并购成为电力行业改革的一种新趋势。
一、企业并购及其绩效评价综述对于并购绩效问题。
西方_学者主要通过ratf究并购事件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分析并购绩效。
Jetlsen和Ruback(1983)认为,成功的并购会给目标公司带来20%的超额受益。
Dennis和McConnell (1986)分析了 31例大宗股权转让公告的市场反应,发现在公告前一日,股价涨幅达到7_3%,公告前后股价上涨12. 8%»Greggjarrell 和Poulsen(1989)对1960—1985 年间663 例成功的并购案进行分析.发现目标公司的平均超额收益率超过20%。
但收购方仅有1. 14% o Schwert (1996)研究,1975年至1997年问1814个并购事件后得结论: 在时间窗口内,日标公司股东的累积平均超额收益为35%,而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停留在接近T 0的水平上。
企业并购绩效及其评

企业并购绩效及其评价-
企业并购的绩效,通常表现为收购方股东所获得的超常收益率。
从并购后企业实际取得的盈利能力看,一般认为是合并没有显著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并购双方实力是决定双方谈判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双方谈判地位直接决定着目标企业的最终成交价格。
在并购支付方式上,主要采用现金和股权方式。
对并购活动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会因人而异,并购中的股东、管理者和一般雇员的视角会各不相同。
对主并方而言,能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有效市场份额的并购就是成功的;由于主并方的目标具有多元化、分时期和分层次等特征,只要当时符合自己的并购标准、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并购就可视为成功的并购,而不能用单一目标进行简单评判。
并购活动就总体而言应该是利大于弊的。
目前,并购的成功率已经提高到50%左右,各种各样的并购陷阱并没能阻碍并购浪潮汹涌而至,并购方也不会因为有并购陷阱而不敢并购。
作为一种交易行为,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主客观条件相结合,将会产生不同的并购结果。
对并购绩效的评价,也应将并购目的与结果相比较而进行,只要结果达到主体当时的并购目的,就可认为该并购行为是有效的。
并购绩效的概念

并购绩效的概念一、引言并购绩效是指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后,通过一定的指标来评估并购的成果。
并购是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手段,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市场扩张和降低成本等目标。
然而,并购活动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交易本身,更重要的是并购后企业的绩效表现。
本文将详细探讨并购绩效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评估方法。
二、并购绩效的定义并购绩效是指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后,通过一定的指标来评估并购的成果。
并购绩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衡量,如财务绩效、市场绩效、组织绩效等。
财务绩效是指并购后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状况等;市场绩效是指并购后企业的市场份额、销售额等;组织绩效是指并购后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等。
三、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3.1 交易特征交易特征是指并购活动中的一些基本属性,包括交易规模、交易类型、交易时机等。
交易规模越大,风险越高,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也越大。
交易类型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多元并购等,不同类型的并购对绩效的影响也不同。
交易时机是指并购活动发生的时间,对市场环境的把握和交易时机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并购绩效。
3.2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等。
在并购过程中,两个企业的组织文化是否相容将直接影响并购绩效。
如果两个企业的文化相似,有利于员工的融合和协作;如果两个企业的文化差异较大,可能会导致文化冲突和人员流失,从而影响绩效。
3.3 管理团队管理团队是指参与并购活动的高级管理人员。
管理团队的能力和经验对并购绩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管理团队具备丰富的并购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进行整合和管理,那么并购绩效往往会较好;反之,如果管理团队缺乏经验和能力,可能会导致并购失败。
3.4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指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程度。
如果并购前后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较激烈,那么并购后的绩效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需要通过并购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优势,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并购绩效分析及其影响研究 企业并购绩效分析及其影响研究,这个论文我能帮你完成,QQ 四零二八一零七零四(402810704 网址:http://www.lwenwang.cn
【摘要】本文以中粮集团的一系列并购活动为案例分析的对象,采取事件研究的方法,通过计算企业并购前后的超额累计收益率来检验中粮集团并购事件对其长期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中粮集团的一系列的并购行为服从于集团整体战略,基本上提高了企业的长期绩效。
【关键词】并购;超额累计收益率;长期绩效 一、并购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 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靠企业内部资本的积累,实现渐进式的成长;二是通过企业并购,迅速扩展资本规模,实现迅速扩张。企业通过战略重组以适应环境变化或者满足其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用并购活动来进行战略调整的速度要远远快于自身内部发展的调整速度,可以使企业在恰当的时机获得迅速成长的机会。从企业成长的角度来看,企业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绩效的增加。
国外许多学者采取了不同时间阶段和不同规模的样本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多数的实证研究都用超额收益分析法来检验并购发生的动因。Mandelker(1974发现,在相同的风险水平下,并购公司的股东可以像从事其他投资活动一样从公司中获得正常的收益。国外许多经济学家以不同方法对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的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在这些研究中,尽管样本和测量的区间不一致,具体方法上存在一些差异,但都得出了一个相似的结论:即被购并方股东总是并购活动的赢家,不同的仅是收益的多少而已。Jenson和Ruback(1983指出,成功的兼并会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约20%的超额收益率,而成功的收购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的超额收益率则达到30%。Schwert (1996发现,事件窗口内目标公司股东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CAR为35%。Jenson和Ruback(1983指出,在成功的并购活动中,收购公司股东约有4%的超额收益率,被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率则为0。Agrawal等人(1992发现,并购活动在总体上是不利于购并公司股东的。尽管国外近年来的研究普遍显示并购方股东从整体上很难从并购中获利,但Agrawal等人(1992认为,由于有将近一半的购并公司股东的累积超额收益率为正,因此许多公司热衷于并购活动。
运用会计指标方法对企业收购的绩效进行研究的结论不一:Palepu 和Ruback 通过研究发现,目标公司在被兼并后现金流量和其他财务指标均大为提高;Geoffrey Meeks研究了1964-1971年英国233个合并交易的收益,结果表明交易后收购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呈递减趋势。有将近2 / 3的收购公司的业绩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国内学者关于并购的研究也主要使用累积超额收益率等指标研究并购的绩效。陈信元和张田余(1999的研究表明,并购公告前10天至公告日后20天内,购并公司的累积超额收益有上升趋势。张新(2003的研究表明:并购为目标公司创造了价值,目标公司股票溢价达到29.5%;收购公司股票溢价为-16.76%。
二、中粮集团并购分析 (一中粮集团的概况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中粮集团”,于1952年在北京成立,是一家集贸易、实业、金融、信息、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横跨农产品、食品、酒店、地产等众多领域。1992年起,中粮集团加快战略调整,大力实施实业化、
国际化、集团化、多元化经营战略,逐步发展成为一家集贸易、实业、金融、信息、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1999年起,中粮集团实施重组、改制、上市的发展战略。集团开始寻求于全球化发展,在公司内部建立全球视野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组建了“中粮粮油进出口公司”、“中粮国际”、“鹏利国际”、“中粮发展有限公司”和“中粮金融”5大经营中心。其中“中粮国际”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和亚太地区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和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食品工业的主要渠道。“中粮国际”是中粮集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粮集团在国内还拥有“中粮地产(000031”、“中粮屯河(600737”、“丰原生化(000930”等3家上市公司。 (二中粮集团并购分析 1.中粮集团并购历程。 2004年,德隆系资金链危机爆发波及新疆屯河股份,企业运营困难,中粮集团及时介入,为屯河支付原料款4.8亿元,但屯河仍拖欠种植户原料款1亿元左右。随后中粮集团承担了屯河11亿元的债务,并注入5亿元资金,清偿了屯河集团番茄欠款,并使屯河所属10个加工企业重新开工。2005年7月,中粮集团出资2.23亿元将华润生化纳入麾下。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公司——中粮生化投资有限公司于2005年11月25日与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华润集团将所持华润生化
8 697.843万股外资法人股(占总股本的37.03%以协议方式转让给中粮生化,转让价格为每股人民币2.56元,转让价款总额为人民币22 300万元,以等值美元或港币形式支付。2004年12月,中粮集团与深宝恒原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2005年11月,中粮集团以8亿元受让深宝恒27 806.25万股国有股权(占总股本的59.63%转过户手续全部完成,成为第一大股东。2007年4月3日,丰原生化成为中粮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粮集团将把公司打造成集团的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平台。这一系列的并购,形成了中粮集团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的战略局面已经初具雏形。
2.中粮集团并购战略的分析。 中粮集团近几年来实施了对新疆屯河、深宝恒、华润酒精、中谷集团、丰原生化等企业的并购重组,逐步形成多元化战略格局;2005年11月25日,中粮集团收购了37.03%华润生化、100%华润酒精和20%吉林燃料乙醇的股权;2006年12月,中粮购买了丰原集团转让的丰原生化20.74%股份实现控股,并迅速成为这一行业的领导者。通过收购新疆屯河,使中粮集团不仅进入了番茄酱加工和甜菜糖加工产业,从而在服务农业、致富农民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2004年12月31日,中粮受让深保投公司持有的深宝恒59.63%的股权。2006年2月,中粮地产顺利完成股改,持股比例变为50.52%。4月,深宝恒变更为中粮地产。通过对深宝恒的收购,成功进入房地产市场,中粮地产也因此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了中粮地产业务的品牌价值。同时,也为中粮未来的地产业务发展打通了融资平台。通过对三大产业一系列的多元化并购,中粮集团展开了围绕三大核心业务的多元化经营,以期提高集团综合实力。
三、中粮集团并购对其长期绩效的影响分析 (一中粮地产并购的长期绩效分析 本文从大智慧软件上获取中粮地产(原深宝恒自2000年11月至今每天在证券市场的开盘价及收盘价,将每日的收盘价减去开盘价计算得到每一日的股票收益率;并获取同时期的深圳A股指数每一日的开盘价及收盘价,同样将收盘价减去开盘价计算得到每一日的大盘收益率;将每一日的股票收益率减去大盘收益率,就可以得到该股票的超额收益率。由此
计算出中粮地产在并购发生前5年、4年、3年、2年、1年以及并购1年及并购后至今的超额累计收益率,如图1。
中粮集团收购深宝恒后,短期内(1年间的平均超额累计收益率提高很快;从长期来看,并购发生至今的平均超额累计收益率较短期的有所降低。该项收购的发生,使得股东收益大大提高,企业长期绩效也有所提高。中粮集团在对深宝恒进行收购后,其经营业绩不断提高,且上升幅度较大。两种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都可以得知中粮集团收购中粮地产,使得中粮地产长期绩效提高,如表1,同时也使得中粮集团在地产业的发展有了立足之处,渐渐实现了中粮集团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转型。
(二中粮屯河并购的长期绩效分析 新疆屯河自1998年起,从番茄酱加工入手,涉足农产品加工业,成长为以番茄加工、林果加工和制糖为主的综合性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中粮集团的战略规划中,新疆屯河被定位于食品加工和贸易的业务单元,这为公司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中粮集团为新疆屯河不断注入相关的食品加工及贸易业务,使新疆屯河强大的加工制造能力与中粮集团的贸易能力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了协同效应,提高业务运作能力,促使新疆屯河迅速“做到国内农业食品类细分行业上市公司的第一名”如图2所示。
数据显示中粮屯河在并购前五年超额收益率尚为正,但在并购前2年陷入危机;相较于并购前一年,并购发生后平均超额累计收益率反而下降。由于在并购发生一年前即2004年中粮集团为新疆屯河提供4亿元的资金支持,专项用于公司收购番茄以及番茄酱的生产销售。在屯河陷入“德隆危机”之时,就等于昭告天下中粮集团有意入主屯河,导致了屯河在被中粮集团收购前的超额收益率迅速增长。而收购发生后,中粮屯河的超额收益率仍为正,可见中粮集团的收购使得屯河摆脱了“德隆危机”,如表2。
2005年收购完成后,中粮屯河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由负变正,主业利润率也有所提高。中粮集团对于屯河的收购短时间内就扭转了其陷入困境的状态,同样也符合中粮集团发展自身产业的需要。
(三丰原生化并购的长期绩效分析 丰原生化是安徽省唯一一家燃料乙醇供应单位,燃料酒精产能44万吨/年。经此收购,中粮集团获取了国内燃料乙醇四张生产牌照中的三张,拥有目前全国70%的燃料乙醇产能,成功获得行业主导地位。从超额累计收益率的计算可以看到(见图3,在中粮集团收购丰原生化前一年,其超额累计收益率为负数,而在收购后至今其平均超额累计收益率反而降低。并购事件发生后其短期绩效会优于长期绩效,长期绩效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财务指标的数据显示丰原生化的经营业绩并未好转,相较并购前企业的长期绩效,股东收益和经营业绩则是大大降低。2007年中报显示丰原生化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下降很大,其中也有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但仍可以得出并购事件并未改善企业绩效。综合超额累计收益率计算的结果以及财务指标的数据显示,目前看来并购反而降低了企业绩效,并且可以推测此次并购并不能提高企业的长期绩效,如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