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现状述评
中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研究

中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研究中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研究引言:中国钢铁行业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然而在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供需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钢铁企业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往往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规模扩张和优化资源配置。
然而,并购重组的绩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一直是市场和学术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国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绩效,探讨并购重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现状近年来,受到行业了的逐步释放和政府鼓励,中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大型钢铁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等方式加快行业整合,以提升产能,并且完成资源优化配置。
据统计,2015年以来,仅中国钢铁协会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案例已超过100起。
二、并购重组绩效评价指标并购重组绩效评价指标是评估并购重组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
常用的绩效评价指标包括财务绩效、市场绩效和组织绩效。
1. 财务绩效财务绩效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财务绩效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
通过比较并购前后的财务指标,可以评估并购重组对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2. 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评价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指标。
常用的市场绩效指标包括销售额、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市场竞争优势等。
通过比较并购前后的市场指标,可以评估并购重组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3. 组织绩效组织绩效是评价企业内部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效果的指标。
常用的组织绩效指标包括生产效率、资产利用率、人力资源优化等。
通过比较并购前后的组织指标,可以评估并购重组对企业内部运营效率的影响。
三、中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研究结果通过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案例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财务绩效提升不稳定尽管一些并购重组案例中的企业财务绩效出现了短期的提升,但在长期内绩效不稳定。
这可能与行业竞争激烈、周期性波动较大以及资源优化难度较高等因素有关。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述评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述评摘要:国内外不同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企业并购绩效进行了研究,认为企业并购的绩效存在差异。
本文对并购绩效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原因进行综述,并在对综述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控股股东特质、股权性质和所有者财务等理论为基础对并购绩效进行研究的新视角。
关键词:并购绩效控股股东特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曾说过:在当今美国,没有一家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成长起来的。
而如今,不仅是美国,全世界各国的企业并购活动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其中也不乏跨行业,跨国界的并购活动。
所谓并购,是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的统称,经常用m&a表示。
兼并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企业吸收另一家或更多的企业。
兼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
收购指通过任何方式获取特定财产实质上所有权的行为,可以是股权收购,也可以是资产收购,收购后目标公司仍具有法律上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独立的法律地位。
一、国外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的综述企业并购的历史悠久,国外的学者对并购绩效的研究也可以追溯到1913年。
当年代格特和斯特等论述了太平洋铁路公司通过证券市场于1900年对南太平洋公司进行的并购,并对其并购效率和合法性进行了论证。
戴文(1921)对企业的并购绩效进行了研究,因为当时的并购基本采取横向并购,通过同行业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并购,因此得出了并购后企业绩效更好的结论。
利文莫(1935)以1888-1905年期间的兼并企业为对象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是半数的兼并企业是比较成功的,兼并后还能有效继续经营并至少维持了25年;作者还对1915年至1930年间出现了大量的行业兼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是有效率的。
罗纳尔德(1971)探讨了在企业进行并购时应该采用一些新的会计计量方法以确定其并购绩效。
斯特格斯,布雷等(1984)通过对54家英国公共公司的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对横向、纵向和混合并购的绩效进行了比较研究。
《2024年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范文

《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企业间的跨国并购活动日益频繁。
并购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综述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并购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并购绩效评价是衡量企业并购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的绩效评价,可以准确评估并购后的企业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此外,并购绩效评价还能够为其他潜在的并购活动提供经验借鉴。
三、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一)财务指标评价法财务指标评价法是最常用的并购绩效评价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如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效率等。
财务指标评价法具有数据易获取、计算简便等优点,但也可能因会计处理方式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局限性。
(二)事件研究法事件研究法主要关注特定事件(如并购活动)对企业股价的影响。
通过分析并购前后企业的股价波动,可以评估并购活动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
事件研究法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市场对并购活动的态度,但可能受到市场环境、信息披露等因素的影响。
(三)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一种综合运用多种指标和方法的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该方法不仅考虑财务指标,还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
综合评价法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但需要更多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四、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一)财务指标评价法的优点在于数据易获取、计算简便,能够直观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然而,其缺点是可能忽视非财务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且容易受会计处理方式的影响。
适用于需要快速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场合。
(二)事件研究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直观反映市场对并购活动的态度,但可能受到市场环境、信息披露等因素的影响。
适用于需要分析市场反应的场合。
(三)综合评价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但需要更多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分析一、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现状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较2017年有所增加,涉及的行业涵盖了金融、制造、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来获取新的市场空间和资源优势,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如何评价其绩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1. 财务绩效财务绩效是评判并购活动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财务角度来看,企业并购后的盈利能力、资产规模、成本控制等方面是否有所提升,是衡量并购绩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企业在并购后盈利能力的提升幅度并不尽如人意,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在并购后出现了亏损的情况。
这表明财务绩效并不是每次并购都能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对并购活动进行更全面、深入的考量和评估。
2. 管理绩效管理绩效是评价企业并购绩效的另一重要指标。
企业并购后,新的管理团队是否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升运营效率,实现各项指标的良性增长,对企业的绩效有着重要影响。
据研究发现,一些企业在并购后由于管理团队的不稳定以及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企业运营效率的下降和员工稳定性的不足,对企业的绩效造成了负面影响。
3. 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则是评价企业并购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企业并购后,市场份额、市场品牌价值、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表现,直接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在并购后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恢复市场的稳定与信任,部分企业甚至需要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才能够实现市场的增长和拓展。
为了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1. 完善风险评估在进行并购活动之前,上市公司需要充分考虑并评估目标企业的风险因素,以及并购活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述评

司的并购绩 效 。结 果表 明 : 虽然在并 购 当年及 并购后第 一年公 并购风潮之 中,但并购后效果如何 7需要考核其绩效 ,并购绩效 司业 绩得到 了一 定程度提高 .但在此后 几年里 ,业绩 又普遍下 是衡量公司并购成功与否的依 据 . 对公司并购绩效的深人研究有 滑。从短期看 .混合并 购的绩效较 高 :但从 长期看 .横向并购 助于加深对其他方面的认识。本文对已有的中外学者关于企业并 的 绩 效 较 好 。这 表 明 ,上 市 公 司 的 并 购 行 为存 在 较 强 烈 的 投 机 购绩效理论的研究做 了综述和评价 . 以期对我 国并购绩效研究带 色 彩 。
公 司收 购 后 账 面 利 润 与收 购 要 约 前 利 润 的加 权 平 均 值 进 行 比较
的 ,但在并购绩效检验 问题上并没有一个一贯的方法和结论 .有
其研究结果表 明在并购事件发生 3年和 5 以后 .并购公司的盈 的结论甚至相矛盾。在我国 .目前关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 的研究 年 利能力显著下降。在 Mek es以后 .许 多学者都采取了与米克斯相 取得了一些成果 ,对国外的理论进行了创新的尝试 .检验 了并购 同的基于会计的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支持了米克斯 的看法。 二 国内研究现状 对我国企业的短期影 响,对实践具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由于研究
应该说国内外有关并购绩效的文献数不胜数 .无法将其一一
多采用会计指标法进行实证研究 。 Mek 米克斯 )研究了 16 列举 .这里只是挑 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了回顾 。综上 es《 4 9 年 至 17 年 1 4 兼并 事 件 ,以公 司 的 利润 为核心 指 标 .将 每个 所述 .笔者发现在对并购所做的分析 中.国外的文献是比较全面 91 6 例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的综述,分析了并购动机与绩效关系、并购方式与绩效关系、并购领域与绩效关系、并购绩效评价指标和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等内容。
研究发现,并购动机因素、并购方式选择、并购领域特征、绩效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对并购绩效都有显著影响。
并购绩效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两大方面,而绩效影响因素则包括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等。
研究结果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并购政策和策略的制定,提高并购绩效的水平。
结论强调了对并购绩效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未来相关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动机、方式、领域、评价指标、影响因素、结论、综述。
1. 引言1.1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综述在当今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企业通过并购活动,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提高竞争力、拓展市场等多重目标。
并购活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绩效表现。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实证研究,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热点话题。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并购活动发生后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探讨并购动机与绩效关系、并购方式与绩效关系、并购领域与绩效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力图揭示出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
针对并购绩效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为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时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综述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现状和成果,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为企业在并购活动中提升绩效提供理论支持。
2. 正文2.1 并购动机与绩效关系研究并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进行并购往往是基于一定的动机。
研究表明,并购动机对并购绩效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快速扩张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进而带来经济效益。
企业的并购绩效分析报告

企业的并购绩效分析报告一、引言并购是当今企业发展中常见的一种战略决策,通过吸收、整合和优化资源,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并购所带来的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有助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降低成本、拓宽市场份额。
然而,并购也存在着失败的风险,尤其是在整合过程中出现管理困难、文化冲突和经营风险等问题。
因此,对企业的并购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估,对企业的决策者和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对企业的并购绩效进行分析,以评估并购战略的成功与否,为决策者提供参考,进一步优化并购策略,以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的并购绩效进行评估:1. 财务指标分析:通过比较并购前后的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负债率等,来评估并购是否带来了明显的财务改善。
2. 市场份额分析:对并购后企业的市场份额进行测算,以评估并购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3. 客户满意度调查:通过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并购后是否有改善,以及并购是否为客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4. 员工离职率分析:考察并购后员工离职率的变化,以判断并购对员工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以上方法的运用,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财务指标方面:并购后,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并购前有明显的增长。
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说明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了改善。
2. 市场份额方面:并购后,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有率较并购前有所上升,表明并购战略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 客户满意度方面: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与并购前相比,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质量、交付和售后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有所增加。
4. 员工离职率方面:与并购前相比,企业并购后员工离职率有所上升。
这可能是由于并购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和组织结构调整导致了员工的不稳定情绪。
综上所述,尽管并购带来了一些管理困难和员工流失等问题,但从整体上看,企业的并购绩效较好。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现状述评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现状述评论文关键词:并购绩效述评论文摘要:中外学者对并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但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对中外并购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进行简要的回顾与评价。
并购是获得外部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西方国家的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并购的历史。
我国并购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并购的数量、交易量和规模都快速增长。
并购的绩效如何?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探索。
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方法述评国外并购绩研究的主流研究方法是事件研究法与会计研究法。
事件研究法首先计算每家在事件期内每一天的预期没有发生特定事件的正常收益。
第二步:计算每一每天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正常收益之差,即每天的超过常收益。
第三步:计算事件期内各每一天平均超常收益。
最后是计算累积平均超常收益。
会计研究法的基本思路是利用财务报表和会计数据资料,以营业净收入、流动比率和经营绩效等指标为评判标准,对比考察并购前后经营绩效的变化来衡量公司并购绩效。
事件研究法主要缺陷在于:不同的研究者选择分析累计超常收益率的公告期长短不同,而研究结果对此的选择又非常敏感;股票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公司并购双方股东对市场的预期,该预期易受股票市场本身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并购绩效的准确性。
会计研究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忽略了公司并购前后的风险变化,选取哪些经营绩效指标没有客观基准,且难以剔除其它因素对绩效的影响。
研究结论述评并购方公司获益Mandelker(t974)发现,相同风险水平下,并购公司可以像其他投资活动一样从并购中获得正常的收益。
Jensen、Ruback(1983)梳理了13篇关于并购绩效的文献,发现收购公司获得的超额收益率为4%。
Cosh、Hughes和Singh(1980)调查1967~1970年的225桩并购案例后发现,兼并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兼并事件发生后有显着提高并购方公司受到损失Firth(1980)1969—1975年英国发生的486起收购案例为研究样本,发现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绩效述评论文摘要:中外学者对并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但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对中外并购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进行简要的回顾与评价。
并购是企业获得外部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西方国家的企业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企业并购的历史。
我国并购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企业并购的数量、交易量和规模都快速增长。
并购的绩效如何?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探索。
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1研究方法述评国外并购绩研究的主流研究方法是事件研究法与会计研究法。
事件研究法首先计算每家企业在事件期内每一天的预期没有发生特定事件的正常收益。
第二步:计算每一企业每天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正常收益之差,即每天的超过常收益。
第三步:计算事件期内各企业每一天平均超常收益。
最后是计算累积平均超常收益。
会计研究法的基本思路是利用财务报表和会计数据资料,以营业净收入、流动比率和经营绩效等指标为评判标准,对比考察并购前后经营绩效的变化来衡量公司并购绩效。
事件研究法主要缺陷在于:不同的研究者选择分析累计超常收益率的公告期长短不同,而研究结果对此的选择又非常敏感;股票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公司并购双方股东对市场的预期,该预期易受股票市场本身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并购绩效的准确性。
会计研究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忽略了公司并购前后的风险变化,选取哪些经营绩效指标没有客观基准,且难以剔除其它因素对绩效的影响。
1.2研究结论述评1.2.1并购方公司获益Mandelker(t974)发现,相同风险水平下,并购公司可以像其他投资活动一样从并购中获得正常的收益。
Jensen、Ruback(1983)梳理了13篇关于并购绩效的文献,发现收购公司获得的超额收益率为4%。
Cosh、Hughes和Singh(1980)调查1967~1970年的225桩并购案例后发现,兼并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兼并事件发生后有显著提高1.2.2并购方公司受到损失Firth(1980)1969—1975年英国发生的486起收购案例为研究样本,发现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一6.396%。
Limmack(1991)对1977—1986年发生在英国的462例并购事件进行了研究,表明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为一0.2%。
Meeks(1977)以1964~1971年发生的164例兼并事件为研究样本,以公司利润为核心指标,发现在兼并事件发生后,兼并公司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
Kumar(1985)对1967—1970年的241例兼并事件进行研究,结果与Meeks相同。
Healy、Palepu和Ruback(1992)采用经营现金流量报酬的概念,对1979年1月至1984年6月之间发生在美国的金额最大的50件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发现并购后,并购公司现金流量报酬率呈递减趋势。
1.2.3目标公司获益Jensen、Ruback(1983)对13篇关于并购绩效的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成功的兼并给目标公司带来约20%的超额收益,成功的要约收购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30%的收益。
Franks、Harris(1989)以1955—1985年发生在英国的1145例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发现目标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为22%。
Limmack(1991)对1977—1986年发生在英国的462例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发现,目标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为31%。
Schwert(1996)对1975~1991年间的1814个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发现目标公司股东的累积平均超常收益达35%。
J.FredWeston(2000)对1968年至1984年兼并企业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目标企业累积超常收益达35%。
Bruner(2002)对1971~2001年间130篇经典文献进行了分析,发现成熟市场上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股东收益要远高于收购企业股东收益。
[!--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1.2.4并购行业的相关程度与并购绩效关系的研究Maquieire、Megginson和Nail(1998)对1963~1996年发生的260件并购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发生横向或纵向并购的企业,取得了一定的财务协同效应,而混合并购企业使股东财富减少。
Nail等(1998)对兼并的行业相关性进行检验,发现行业相关性兼并比混合兼并更能获得协同效应。
Megginson、Moregan(2000)对t977—1996年间发生的204起战略并购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并购前后企业集中度变化的大小与长期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
在国外研究中,目标公司在并购中获得正的收益,相关性并购绩效好于非相关性并购,而收购公司是否获益,尚未得出一致性研究
结论。
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与国外研究一样,我国主要采用事件研究法与会计研究工作法研究并购绩效,本文将分别按这两种方法进行综述。
2.1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结论综述陈信元和张田余(1999)对1997年上市公司并购进行研究,发现在窗口期内,并购公司的累积超额收益有所上升,但不显著。
檀向球(1998)对1997年沪市进行的198宗资产重组案例进行研究,发现控股权转让、资产剥离以及资产置换显著改善了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而对外并购扩张则相反。
余光、杨荣(2000)研究深、沪两市1993~1995年的一些并购事件后发现,目标公司股东可以在并购事件中获得正的累积超额收益,并购公司股东难以获益。
干春晖(2002)对1999—2000年的59起上市企业并购事件进行分析,发现短期内纵向并购的CAR 均值最高,与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的CAR值相比,有显著差异,但是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的并无显著差异,较长时期内,各并购绩效间无显著差异。
陈玉罡(2002)以1999~2000年深沪两市349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发现并购使收购公司的股东财富显著增加,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影响不显著。
梁岚雨(2002)的研究表明:中国公司并购没有带来效率的提高。
张新(2003)以1993—200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并购重组事件为研究对象,发现并购重组为目标企业创造了巨大价值,收购企业股东的财富有所下降。
李善民、孙铮和李增泉(2003)对1997~1999年间的133起上市公司大股东变更事件进行分析,发现并购期间,上市公司的股东平均获得了18.89%的超常收益。
2.2采用会计研究法研究结论综述朱宝宪、王怡凯等(2002)以净资产收益率与主营业务利润率为核心指标,以1998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6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对其分组研究,发现各组间并购绩效差异较大。
王跃堂(1999)从关联方关系出发,以1998年5月以前发生资产重组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关联方的资产重组绩效并不好于非关联方。
冯根福、吴林江(2001)以1995年至1998年发生并购事件的20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发现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整体上先升后降,混合并购在短期内绩效上升,长期内,并购绩效不显著,而横向并购则相反。
李善民、周小春(2007)以2001~2004年发生并购事件为样本,发现相关并购的公司与无关多元化并购的公司并购前在公司绩效、公司规模、国有股比例以及多元化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朱滔(2007)以20002004年发生并购事件的225家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在并购后1~3年内公司财务绩效得到提升。
[!--empirenews.page--] 3我国企业并购绩效研究评价目前,我国在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选取的样本差异较大,样本集中在1998~2004年之间,其间我国经历了几个并购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并购特征,因此每个阶段的并购样本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使得研究研究结论不一致。
对并购的定义不一致,样本剔除标准不一致,有的研究样本范围宽,有的并购样本范围窄,也导致结论之间没有可比性。
用事件研究法对并购绩效进行研究时,时间窗口的长短不一致,而并购绩效对时间非常敏感,使得各研究结论相左。
用会计研究法研究并购绩效时,选取的时间跨度不一致,衡量绩效的指标体系也不一致,未对报表中的利润进行调相应调整,财务数据间缺乏可比性,使得研究结论间可比性差。
不能保证并购绩效的纯粹性,没有剔除其他因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难以保证绩效的产生是否是因并购引起。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不强,准确性也有一定瑕疵,导致研究结果不能完全反应真实情况。
虽然目前的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但是这正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购绩效,争取对其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