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诸王

太平天国诸王
太平天国诸王

天王洪秀全幼天王洪天贵福东王杨秀清

南王冯云山幼南王冯炳文西王萧朝贵幼西王萧有和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英王陈玉成

忠王李秀成

豫王胡以晃

燕王秦日纲

干王洪仁轩

安王洪仁发(后改封信王)

福王洪仁达(后改封勇王)

恤王洪仁政

巨王洪和元(洪仁发之子)

崇王洪利元(洪仁发之子)

定王洪钰元(洪仁达之子)

请王(威王)林凤祥

求王(毅王)李开芳

辅王杨辅清

赞王蒙得恩幼赞王蒙时雍章王林绍璋

侍王李世贤

勤王林启荣(追封)

顺王李春发

补王莫仕睽

戴王黄呈忠

首王范汝增

正王徐广琛

佐王朱一波

慕王谭绍光

遵王赖文光

勇王罗大纲

纳王郜云官

诸王黄文金

烈王方成宗

宁王张学明

随王杨柳谷

听王陈炳文

庄王(祝王)吉志元

翰王项大英

奖王陶金曾

以王陈金刚

顾王吴汝孝

松王陈得风

慰王朱兆英

扶王陈得才

康王汪海洋

宁王周文康

对王洪春元

襄王刘官芳

奉王谷隆贤

来王陆顺德

护王陈坤书

启王粱成富

导王陈仕荣

孝王胡鼎文

航王唐正财

相王陈潘武

古王蓝成春

比王钱桂仁比王伍贵文从王陈得德康王汪安钧

保王康容海

归王邓光明

会王蔡元隆

谐王谭体元

淮王邱远才

敬王林大居

畏王秦日南

直王林得英

趋王黄章桂

爱王黄崇发

善王陈观意

匡王赖文鸿

循王魏超成

梯王练业绅

金王钟万信

荣王廖发寿

挺王刘得功

佑王李远继

乐王谭应芝

享王刘裕鸠

昭王黄文英

感王陈荣

潮王黄子隆

凛王刘肇钧

拱王杨张安

湘王黄子澄

广王李恺顺

武王汪有维

纪王黄金爱

祥王黄隆芸

贵王陈得胜

扬王李明成

守王方海宗

利王朱兴隆

显王袁得厚

志王陈志书

然王陈时永

粱王凌国钧

邹王周林保

柬王赖桂芳

怀王周春

献王王文发

养王吉庆元

佩王冯真林

跟王蓝仁得

沛王谭星

誉王李瑞生

稽王吴玉堂

陪王谭富幼陪王谭标

赞王赖阿养

报王秦日富

奏王苗沛霖

端王蓝大顺

文王蓝二顺

周王汪麻子

卫王杨雄清

成王陈聚成

贡王粱凤超

穰王黄绍忠

列王黄明厚徐朗林彩新金友顺傅振纲李万才刘得义邱国文萧雅泗黄宗保洪桂芳李清青朱义得

沃王张乐行(捻军)

鲁王任化邦(捻军)

荆王牛宏升(捻军)

魏王李蕴泰(捻军)

粱王张宗禹(捻军)

勇王龚德树(捻军,追封)

太平天国

对太平天国石达开的一点看法 “翼王石达开者,广西贵县人也。世业农,家仅中资。达开幼失怙,无兄弟,自持门户,勤读书,娴武事,力耕作,并货殖。为侠任气,排难解纷,遂为乡里所重。 时万方多难,达开既愤清廷之无道,竟不赴试。有洪秀全、冯云山者慕其名,星夜访之,约举大事。达开慨然允诺,毁家纾难,聚义金田。年弱冠,即受封左军主将。永安建制,复受封翼王,翼者,“羽翼天朝”也。此后统领前军,躬冒矢石,屡建奇功,名震天下。自武昌下金陵,首尾二十八日,疾驰一千二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清军呼为石敢当,所至辄争避之。 及定都天京,达开年二十二,复出巡安庆,循为易制。遍立乡官,慰疾问苦,安抚流亡,访求才俊。未出三月,安庆大治,颂声雀起。旋以湘军水师肆虐,迭陷长江上游诸郡,顺流直下,凶馅大张。达开奉命再总师干,亲御之于湖口九江,连战皆捷。乘胜经略江西,全省传檄而定。后复奉命驰援天京,大破江南大营,京围立解,军威大振。 时上游告急,乃督师湖北,谋复武昌。鏖战方急,萧墙变起,北王韦昌辉屠东王杨秀清及部众两万余,天京城血流漂杵。达开锐身赴难,排解未果,一门反尽为韦昌辉所害。夜遁安庆,乃兴靖难之师。洪秀全不获己,杀韦昌辉而迎达开辅政。达开抵京,众皆悦服,疮痍渐复,大兴有望。 不意洪家私党,忌贤妒能,时加掣肘,阴图陷害。太平天国丁巳七年四月,达开被逼离京,率师远征。转战于皖、赣、浙、闽、湘、桂等省。数年之间,所至之处,皆树太平之旌旗,扬天国之威德,一如既往,不变初衷。 太平天国壬戍十二年初,全军十余万人,由鄂入川,分兵三路,强渡乌江,合围涪州,欲据之以渡江,进,取成都。清涪陵知州姚宝铭、参将徐邦道尽焚城外民居,闭城作困兽斗。达开兵临城下,火犹未灭,百姓流离失所,号泣之声,惨不忍闻。达开檄涪州四民,痛责清吏虐民,谕令效沛子弟杀酷令以归。后连日大雨,攻城不便,清军水师又封锁江面,渡江无望。达开以涪州弹丸之地,城陷则玉石惧焚,而于渡江无补。为惜民命,略一接战,即撤军西上,另觅渡江之地。 达开率军转战于川、黔、滇界,屡欲渡江,皆为清军水师所阻。乃分兵三路,以赖裕新领前军,突入川西;李福猷领后军,回攻川东,以作疑兵;达开自领本军。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春,抢渡金沙,入于宁属。 太平天历四月初一,达开率部三万余人,抵大渡河南岸番族土司王应元所辖之紫打地。对岸尚无守敌,拟征集船筏,一二日内即渡河北上。不意是夜大雨骤降,河水暴涨,受阻河沿。后三日,唐友耕部抵北岸,渡河尤艰。其后数次抢渡,船筏均为洪峰冲没,数千精锐,无一生还。因处蛮荒之地,军粮亦不继。粮尽,食及战马;马尽,食及桑叶。兼之疟痢流行,士卒饥疲己极。然达开振臂一呼,犹奋起死斗。其得士心也如此! 达开知陷绝境,乃自投敌营,欲舍命以全三军。部众四千余遣散而得全。达开解往成都,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曾仕和不胜其楚,惨呼。达开言:“何遂不能忍此须臾?当念我辈得彼,亦正如此可耳。”观者无不动容。敌将亦赞之曰:“真奇男子也!” 达开既殉难,民间犹传其已落发为僧,死者为替身马某云云。是虽无稽,亦见其遗爱也。” 以上是比较常规的石达开的评论。 但我认为石达开不足为将,特赵括、马谡之辈耳! 首先,他的本质是离不开自己农民式教书匠的,于是总有“得四川,取关中,争中原,王天下”的思想。在太平天国攻陷长沙,进逼武汉时,他就给当时的中央军委会即杨秀清等建议取四川。但由于杨等在长沙“获船千艘,水手数千”,又有老渔夫们建议定京金陵,北

太平天国运动概况

太平天国运动概况: 原因 ①鸦片走私猖獗,银价上涨。 ②手工业者破产。 ③巨额赔款使人民负担加重。 ④自然灾害 根本原因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后激化 经过 酝酿组织一发动起义一永安建制一突围北上一定都天京一颁布纲领一北伐、西征一东征(全盛时 期),天京变乱一太平天国助御战一天京陷落 结果及原因 失败。 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力最过于强大,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 ②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新特点 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 洪仁玕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地位 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时间长,规模大,提出了农民阶级的上地革命纲领《天朝田 亩制度》) 意义 ①加速了清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③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④开始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具有深远影响。 ⑤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教训 太平天国的悲剧说明,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的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起义原因新—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 3、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发动农民反封建 4、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5、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7、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8、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 1、反封建: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反侵略:对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 4、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 天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56年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 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教训: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 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1、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是扭转颓势的关键,这两次决定性战役的胜利,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基本上制止了敌人长驱直入的进攻。 2、再破江南大营使天京根本解围,这是太平军正确战略的胜利。此后,清朝统治集团也调整了内部关系,重用曾国藩,借助湘军镇压太平天国。 3、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由

概括太平天国历史过程

概括太平天国历史过程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尖锐——主要原因(引申出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反封建) 2、外国的入侵战争赔款、经济入侵(引申出太平天国反帝性质) 3、自然灾害两广地区严重(太平天国爆发于广西的直接原因) 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社会矛盾发展了,危机加深了,从而导致了以太平天国为中心、以反封建为主的全国人民大起义。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二、酝酿 1、洪秀全创拜上帝教(思想发动) (1)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引出思想特点)(2)著作:《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 (3)教义: ①“皇上帝”唯一真神论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打倒“阎罗妖” 注意比较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思想的不同,从而分析其反封建性。 2、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准备) 三、兴起 1、金田起义1851年 2、永安建制(点出太平天国有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3、攻占武昌 4、定都天京(正式与清朝对峙) 四、高潮 1、《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 ①土地:不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②产品:圣库 ③评价: A、积极: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结晶。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局限:太平天国追求的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生产。平均主义不切实际,是一种空想。平均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革命初期,农民无田无粮,平均主义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在革命初步成功后,农民分得部分田地,它又易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军事全盛 (1)北伐: (2)西征:鄱阳湖口大捷 (3)东征:攻破江北、江南大营 小结: 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不堪压迫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这次农民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 (1)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帝国主义的任务,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具备的。由于其反帝又反封,所以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2)近代的中国农民已经能够放眼世界,从西方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把西方基督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用宗教形式宣扬反封建思想。 (3)颁布了前所未有的土地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尽管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平均主义不可能实现,但明确的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梦寐以求的愿望。 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尽管它有诸多新特点,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有先进的科学的革命指导思想,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因此它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的继续。它最终也不可能给中国指出光明前途.大事年表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基础练习题 岳麓版 )

第十三课太平天国运动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是() ①反映了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探索 ②具有反封建性质 ③推动了太平天国形势的发展 ④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C 2.1853~1855年太平军北伐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外反动军队联合围攻 B.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 C.太平军将领指挥严重失误 D.受到清军和地方武装的围攻

答案:B 3.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 A.领导集团发展严重内讧 B.《天朝田亩制度》没能推行 C.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D.孤军北伐失败 答案:A 4.拜上帝会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社会() A.阶级矛盾尖锐 B.宗教迷信盛行 C.人民渴望平均平等 D.民族矛盾尖锐 答案:A 5.“天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吸收了西方宗教思想 B.《天朝田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秩序 D.《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答案:C 6.对右图所示的军队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属地方团练武装 B.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 C.由曾国潘创建 D.始建于道光帝时期 湘军兵勇答案:D 7.右图所示著作被认为是近代中国最具 进步性的文献之一,主要在于它() A.反映了农民的迫切要求 B.提出振兴太平天国的方案

C.符合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D.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C 8.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B.广西等地连年灾荒 C.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答案:C 9.“长毛(指太平军)造反那时候,老通宝的祖父和陈老爷同被长毛掳去,同在长毛窝里混上了六七年,不但他们俩同时从长毛营地里逃了出来,而且偷得了长毛的许多金元宝”。这段文字不能说明的是() ①多数农民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是被迫的 ②太平天国与以往的农民战争无本质区别 ③组织涣散是天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太平天国习题

1.(南通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天京变乱后流传着一首民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该民谣反映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A.宗教迷信思想的毒害 B.领导集团内部的自相残杀 C.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 D.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作崇 5.(2013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试卷文科综合试题31题)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另一方面,他们又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出现这一矛盾现象的主要原因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B.宣传拜上帝教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C.太平天国指导思想出现混乱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答案】B 【解析】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从反孔到尊孔,手段不同,目的一致(宣传农民起义、维护太平天国政权)。应对“战局逆转”主要是重建领导核心、进行后期防御战,排除A;太平天国政权唯一的指导思想是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排除C;西方势力对太平天国支持与否,关键要看太平天国能否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利益,排除D。 6.(2013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28题)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A.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B.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竞事业C.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 D.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答案】A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材料《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讨胡檄》可以了解到都利用满汉矛盾来进行政治斗争。B项说法错误,湖北军政府斗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没有联系;CD两项说法与材料没有紧密的联系。 8.(2013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10题)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从材料“缔造者们”、“特权的森严”等可知这主要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农民运动,选择B项。 9.(2013年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二模文科综合试题历史26题)

太平天国的封王制度具体是怎么样的

太平天国的封王制度具体是怎么样的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哪个朝代的王爷象太平天国那样多。很难想象一个朝代能同时拥有2700多个王爷,更何况太平天国只是中国历史上短短十几年的地方武装割据,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朝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洪秀全一共有三次大规模封王。最初封王是在1852年的永安,史称“永安封王”,即有名的东西南北王和“羽翼天朝”的翼王,史书上认为这次封王明确了革命的领导核心,对革命的发展壮大是有利的。本人认为,在仍是“流寇”时期就急着封王拜相,表明革命领导阶层有很深的等级观念,同时又现出了他们贪图享乐的的本质,并为日后的争权夺利埋下了种子。 前面我说过,太平天国并不平等,它的等级观念比请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永安封王只封了五个王爷,就分为三等,东西为一等,南北为二等,翼王为三等,而且规定,东王以下具归东王节制,这是很要命的一条,洪秀全当时就犯了一个难以弥补的过错,其他王爷都归东王节制,不就等于把自己架空了么?那还要他干什么?据叛徒洪大全讲,洪秀全当时已经有了16个王娘,可见当时的洪秀全就已经开始贪图享乐了,这正是他本人的本性。既然都封了王,那就应该有王爷的谱,太平天国对于王爷吃什么、穿什么、出门坐什么都有明确的规定,连叫什么都很有谱,如东王杨秀清叫“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

前军主将东王杨”,这里的“禾乃师”“赎病主”都是教中的职务,“左辅正军师前军主将”是军中的主将,“东王”是政治上的职务,用现在的话讲,相当于“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杨秀清同志”。后来还觉得名字不够长,又加了几个字。 杨秀清和肖朝贵都是紫荆山地区的矿工,把他们排在冯云山之前可能也是无奈之举,冯云山的地位类似李大钊这位中共的创始人,李在党内的地位从来没进过前三位。冯云山的传教作用远大于洪秀全,可惜他军事才能有限,否则老洪不会这样委屈他的表弟的。另两位北王和翼王都是当地极有影响的人物,也是“国宗”最多的。除了这六名,还有两名候补委员,一个是与翼王同乡的秦日纲,另一个是胡以晃,这两人与北王相似,但影响较小,定都天京后,被分别封为燕王和豫王,直到天京事变结束,洪只封了七个王爷。王爷之下是侯、丞相、指挥、检点、、军帅等,一个军帅大概指挥一万三千人左右,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军。当时封为侯的有黄玉昆(翼王岳父)、陈承容(英王叔父)等,立下大功的林凤翔、李开芳也只封为丞相,北伐时才封上侯。 有一个该封王而未封的是黄文金,他是除紫荆山地区之外的另一个博白“根据地”创始人,也是元老级的人物,而且此人作战勇敢威望颇高,人称黄老虎,如果不是因为他后来负伤战死,太平天国余部也不会败得那么快。不知道什么原因,连个丞相也没当上。 另外土匪出身的罗大纲,论功劳资历也可封王,但他出身不好,就象贺龙一样难当大任,给个体委主任吧。

高中历史必修1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课程岳麓版教材必修Ⅰ第四单元第二课。由于近代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因而时代也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任务即在反封建的同时反对列强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又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索之一,故本课地位比较重要。 本课第一目“金田起义”,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第二目“天国兴衰”,概述了太平天国的鼎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姿政新篇》、太平天国的失败及其影响。 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兴衰的过程、运动的失败及其意义。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再加上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较多,且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高中教材除了对基本史实的叙述外,增加了理性分析的力度,理论性较强,所以应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深化和扩展,总结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课标的要求,确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历史功绩 确定依据: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走向失败是本课的基本线索,理清线索,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框架;而《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的思想结晶并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即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确定依据:高一学生正处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期,思维能力还不强,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缺乏完整的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经过、纲领等主要史实。分析、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即全面科学地认识太平天国运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学习,掌握识图和用图,学会归纳历史事件或现象

太平天国诸王名单

太平天国诸王名单 1、东王。杨秀清。 初封“秀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后加封“劝慰师圣神风秀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所刻东王印称“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圣神上帝之风雷劝慰师圣师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东王杨秀清”。 1-1、幼东王。洪天佑。 封“殿前统领转奏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王五殿下幼东王九千岁”。 2、西王。萧朝贵。 封“右弼又正军师西王”。所刻西王印称“传救世主天兄基督太子圣旨圣神上帝之雨电右弼又正军师顶天扶朝纲西王萧朝贵”。 2-1、幼西王。萧有和。 封“殿前赍奏节钺右弼又正军师顶天扶朝纲幼西王八千岁”。 3、南王。冯云山。 封“前导副军师南王”。 3-1、幼南王。萧有福。 封“殿前公议前导军师顶天扶朝纲幼南王七千岁”。 4、北王。韦昌辉。 封“后护又副军师北王”。 5、翼王。石达开。 封“左军主将翼王”。后封称“殿前吏部又正天僚开朝公忠又副军师顶天扶朝纲翼王喜千岁”。 6、燕王。秦日纲。 7、豫王。胡以晃。 7-1、幼豫王。胡万胜。 封“殿前礼部正春僚顶天扶朝纲幼豫王强千岁”。 8、安王。洪仁发。 8-1、信王。洪仁发。 由安王改封“殿前京内又正总鉴顶天扶朝纲信王显千岁” 9、福王。洪仁达。 9-1、勇王。洪仁达。 由福王改封“殿前京内副总鉴御林兵马顶天扶朝纲勇王伦千岁” 10、恤王。洪仁正。 封“殿前工部正冬僚顶天扶朝纲恤王利千岁” 11、巨王。洪和元。 封“殿前京内又副总鉴顶天扶朝纲巨王显千岁” 12、宗王。洪利元。 封“殿前京外正总鉴顶天扶朝纲宗王显千岁” 13、元王。洪科元。

封“殿前京外又正总鉴顶天扶朝纲元王显千岁” 14、长王。洪瑞元。 封“殿前京外副总鉴顶天扶朝纲长王显千岁” 15、见王。洪现元。 封“殿前京外又副总鉴顶天扶朝纲见王显千岁” 16、唐王。洪瑭元。 封“殿前正总铸宝顶天扶朝纲唐王显千岁” 17、同王。洪同元。 封“殿前又正总铸宝顶天扶朝纲同王显千岁” 18、次王。洪锦元。 封“殿前副总铸宝顶天扶朝纲次王显千岁” 19、定王。洪钰元。 封“殿前又副总铸宝顶天扶朝纲定王伦千岁” 20、汉王。洪釪元。 封”殿前正开矿顶天扶朝纲汉王伦千岁“ 21、封王。洪春元。 封”殿前兵部又正夏僚顶天扶朝纲封王猛千岁“ 22、请王。李开芳。 封”殿前春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请王合千岁“ 22-1、请王。李永保。袭李开芳爵。 23、求王。林凤祥。 封”殿前夏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求王协千岁“ 23-1、其子袭求王爵。 24、祝王。吉文元。 封”殿前秋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祝王洽千岁“ 25、嘏王。庐六。 封”殿前冬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嘏王让千岁“ 26、勤王。林启容。 封”殿前兵部副夏僚顶天扶朝纲勤王茂千岁“ 26-1、其子袭勤王爵。 27、光王。洪天光。 28、明王。洪天明。 29、瑛王。洪春魁。 30、琅王。洪魁元。天王洪秀全幼天王洪天贵福东王杨秀清 南王冯云山幼南王冯炳文 西王萧朝贵幼西王萧有和 北王韦昌辉

13课太平天国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必修一第四单元制定人:时伦香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第13课) 【复习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知识梳理】 一、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2)直接原因:广西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3起义准备:西方宗教思想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进行抗争 二.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4)军事全盛:①北伐: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但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西征:西征军打败湘军,1856年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③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5)天京变乱:①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上层领导生活腐化;建立森严的等级制度;存有封建思想 ②性质:领导集团的内讧 ③影响: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使天国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6)后期斗争:①军事:重建领导核心。洪秀全起用陈玉成、李秀成、洪仁干等人。组织军事防御战。 ②政治:重建纲领。颁布具有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7)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失败原因: 【拓展】太平天国控制区域 太平天国自1851年起义到1853年定都南京,一路所得城池都是随占随丢(连武昌,安庆这样的名城都是如此),以致建都时就处在清军的围困中。截止天京事变前,天京政权的势力范围大约有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五省。太平天国后期,湖北、江西根据地大规模沦丧,九江失守后,清军开始逐步蚕食安徽根据地,但太平军在1860年又发动了东征,开辟了苏福(苏南地区)、浙江根据地并实施了有效统治,因此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根据地是安徽、苏南、浙江等 三.纲领 相同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①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方案,都是有关太平天国政权建设方面的重要文件。②都没有真正付诸实施, 区别: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关于1851年到1864年的那场历时14载,转战18省,先后攻 占600多座城市的太平天国运动众说纷纭,然而关于这场战争,孰对 孰错,现在都已经不重要了,一方面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另一方面,太平军也对江南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能否认太平天 国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但也无法过分歌颂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 无论如何,洪秀全也算得上晚清衰世中为数不多的大人物,只不 过因为是个令人怀疑的造反者,所以倍受争议。一个取得半壁江山的 人物、一个导致数千万生灵涂炭的人物,其行为的根源当然不能简单 地归结为一种有意无意的大病之后的幻觉,或者某个《劝世良言》中 的“神启”。社会根源和个人的成熟愿望,都是导致起义的重大理由。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洪秀全颁布革 命纲领。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 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 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 愿望。纲领内容的完 备性和深刻性,使太 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 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 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 拥有土地的渴望在 《天朝田亩制度》中 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 来,《资政新篇》则是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 主义的方案。 太平天国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洪秀全两次建立领导核心,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使太平天囯初具规模,加强了领导力量,提高了太平军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期,在“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上,洪秀全选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任命族弟洪仁玕提理天朝政务,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带领起义军英勇地和英、法军队等进行抗争。与此同时,起义冲击了孔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他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这场战争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然而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克止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太平天国诸王为繁华迷惑,养尊处优,专务于声色货利),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诸王彼此暌隔,猜忌日生)太平天国以宗教发动、组织群众,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为太平天囯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但它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梦想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尖锐——主要原因(引申出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反封建) 2、外国的入侵战争赔款、经济入侵(引申出太平天国反帝性质) 3、自然灾害两广地区严重(太平天国爆发于广西的直接原因) 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社会矛盾发展了,危机加深了,从而导致了以太平天国为中心、以反封建为主的全国人民大起义。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二、酝酿 1、洪秀全创拜上帝教(思想发动) (1)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引出思想特点)(2)著作:《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 (3)教义: ①“皇上帝”唯一真神论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打倒“阎罗妖” 注意比较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思想的不同,从而分析其反封建性。 2、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准备) 三、兴起 1、金田起义1851年 2、永安建制(点出太平天国有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3、攻占武昌 4、定都天京(正式与清朝对峙) 四、高潮 1、《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 ①土地:不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②产品:圣库 ③评价: A、积极: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 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结晶。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局限:太平天国追求的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生产。平均主义不切实际,是一种空 想。平均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革命初期,农民无田无粮,平均主义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在革命初步成功后,农民分得部分田地,它又易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军事全盛 (1)北伐: (2)西征:鄱阳湖口大捷 (3)东征:攻破江北、江南大营 小结: 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不堪压迫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这次农民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 (1)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帝国主义的任务,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具备的。由于其反帝又反封,所以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预习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斗争的基本史实;《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与农民阶级局限性。难点: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自主探究]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导致部 分破产;鸦片输入连年激增,外流更为严重;各级官吏趁机征收战费和赔款之机搜刮人民,吏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 2.广西 3.洪秀全创立“”,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 请同学们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经过 1.前期的斗争 (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3)颁布纲领性文件《》。 (4)进入全盛:为了保卫天京,太平军进行了和。 请同学们思考《天朝田亩制度》最大空想是什么?。 2.转折:1856年的,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曾国藩的 和李鸿章的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请同学们思考天京事变发生的原因。 3.后期的斗争:

(1)重建领导集团:天京变乱后,洪秀全起用、指挥军事,任用主持朝政。 (2)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 (3)失败: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请同学们思考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三)影响 1.它扫荡了秩序,冲击了,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检测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 满族与汉族的矛盾 D 儒家思想与拜上帝教的矛盾 2.下列各项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核心思想的是() A.天下人都是兄弟姐妹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D.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3.《资政新篇》中载“倘中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悟吾兄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这是洪仁玕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A.北伐失败B.天京变乱 C.安庆失守D.天京陷落 4.导致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A.太平天国领导者革命进取心的减退 B.太平天国领导者腐朽思想的滋长C.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的尖锐 D.太平天国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5.下列对于《资政新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太平天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B.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产物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和愿望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3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 [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故答案为D项。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体现在(D) 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C.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 D.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解析]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是洪仁玕,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最早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封建制度仍然根深蒂固,故C 项错误;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正确。 3.(2018·浙江学业水平模拟)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C)

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 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 [解析]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具有民族、民权的含义。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相比较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故选C项。 4.(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D)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解析]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只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A项错误。宣统皇帝是在袁世凯逼迫之下退位的,所以B项不正确。C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 5.(2018·河南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他宣誓就职这一事件发生于(D) A.1911年北京B.1911年南京 C.1912年北京D.1912年南京 [解析]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故选D项。 6.(2018·洛阳高一联考)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C) A.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太平天国诸王简介

太平天国诸王简介 王爵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爵位。洪秀全从拜上帝教义出发,认为只有天父上主皇上帝才是帝,人间之主称王足矣,故金田起义时自称天王,托言受天真命,由皇上帝所封。 1851年12月17日在永安发布封王诏令,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而东王有权节制诸王,诸王地位有序,东、西王一等,南、北王二等,翼王三等。1854年5月,封秦日纲为燕王,6月封胡以晃为豫王,燕、豫王四等,二人旋被革爵。前期王爵,除韦昌辉因天京事变被处死削爵外,余皆世袭。天京事变后封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以挟制石达开。石达开回天京辅政,曾被晋封义王未受。旋又削去洪仁发、洪仁达王爵,有永不封王之意。1859年,洪仁玕\来到天京,乃封之为干王,随后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蒙得恩为赞王、李世贤为侍王、杨辅清为辅王、林绍璋为章王。1861年春计有十王。后越封越多,且有王加头上三点以为“小王”之封。至天京失陷前,封王达二千七百多人。滥封王爵破坏了论功行赏的原则,造成朝政紊乱。另据太平军将领,昭王黄文英被俘后供称,太平天国王爵自天王以下分为五等。东西南北四王、翼王、干王等执掌朝纲,是一等王;英王、忠王、侍王等执掌兵权,是二等王;康王、堵王、听王等善战的,是三等王;恤王等为四等王;那五等王一概都叫列王。

李秀成(1823──1864)或作寿成。广西藤县人。原名以文。太平天国后期极其杰出的军事统帅。1848年至1849年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9月参加太平军。1853年定都天京后,为杨秀清所识拔,举为右四军帅,旋升后四监军,随石达开往安徽安庆安民。次年春,调守庐州,擢殿右二十四指挥。后升二十二检点、地官副丞相。1856年2月,随秦日纲赴江苏镇江解围,寻摧毁江南、江北大营。天京事变后,移军镇守安徽桐城,升地官正承相、合天侯。次年春,打退围敌,北上六安、霍丘会合捻军。石达开离京出走后,封副掌率、合天义,与陈玉成同主军政。以奏请严法令、肃朝纲、明赏罚、轻赋恤民、择才而用,罢黜洪秀全长次兄、仍用石达开等,被革爵,经朝臣力谏复职。12月,奉命往镇江救出守军。1858年春,出京至皖调兵,旋升后军主将。7月,在枞阳集会,议决与陈玉成部合兵共解京围。9月,自全椒抵滁州乌衣,与陈部会师击败清兵,进占浦口,再破江北大营,复克扬州。11月,随陈部驰援安徽三河,重创湘军。次年春,因守将叛变失浦口,闻变急返夺回。12月,封忠王,旋入京同洪仁玕\商定围魏救赵之计,以解京围。1860年3月,率部奇袭杭州,清军中计往救,他立即回师天京城外。5月,合数路大军再破江南大营,乘胜攻克江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太仓、松江,直逼上海,但对列强存在幻想,终为所阻。10月奉命西征,执行不力,延至次年6月才到达湖北武昌县,致使会师武汉失期,影响严重。后转攻浙江,年底克复杭州。1

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doc资料

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 过程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尖锐——主要原因 (引申出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反封建) 2、外国的入侵战争赔款、经济入侵(引申出太平天国反帝性质) 3、自然灾害两广地区严重(太平天国爆发于广西的直接原因) 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社会矛盾发展了,危机加深了,从而导致了以太平天国为中心、以反封建为主的全国人民大起义。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二、酝酿 1、洪秀全创拜上帝教(思想发动) (1)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引出思想特点) (2)著作:《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 (3)教义: ①“皇上帝”唯一真神论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打倒“阎罗妖” 注意比较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思想的不同,从而分析其反封建性。 2、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准备) 三、兴起 1、金田起义 1851年 2、永安建制 (点出太平天国有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3、攻占武昌 4、定都天京(正式与清朝对峙) 四、高潮 1、《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 ①土地:不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②产品:圣库 ③评价: A、积极: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结晶。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局限:太平天国追求的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生产。平均主义不切实际,是一种空想。平均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革命初期,农民无田无粮,平均主义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在革命初步成功后,农民分得部分田地,它又易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军事全盛 (1)北伐: (2)西征:鄱阳湖口大捷 (3)东征:攻破江北、江南大营 小结: 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不堪压迫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这次农民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作业

第13课辛亥革命 基础巩固 1“建立民国……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材料应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C、D三项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是政党,均排除。依据“建立民国”等信息,可知此时民国还未成立,故应该是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选B项。 2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这说明中国同盟会( ) A.推动了各个革命团体的“百家争鸣”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使工农运动风起云涌 ,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故选B项。 3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 A.兴中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 C.黄花岗起义

4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取代清朝的国旗——龙旗。其主要意图是( ) A.象征“五族共和” B.反对封建迷信 C.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D.实行分权制衡 ,象征“五族共和”,A项正确。 5“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题眼是“前人所不曾做的事”。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A项正确。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就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C项错误;早在辛亥革命前,维新变法就已经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故D项错误。 6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1_太平天国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_6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功绩。 难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评价。 1853年马克思: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 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这个) 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 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1862年马克思:(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 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 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点拨:马克思对中国即将到来的革命满怀激情,而对清王朝顽固、守旧、腐败 的封建专制统治深恶痛绝,并期待着世界的东方变革的来临和中华共和国的新生;他原认为是革命的太平天国运动,不过是改朝换代的新尝试,清王朝与太 平天国不过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这种局面是当时中国 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自主学习环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主要过程。 兴起: 发展: 全盛时期: 衰落时期: 失败: 【观点辨析环节】(同意、不同意、不完全不同意) 观点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 材料一马克思: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材料二1851年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中国有中国之制度, 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 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 点拨: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程度还不是很深,广大 人民更多感受到的是以增加赋税为表现的专制主义的压迫,而不是西方资本主 义直接的掠夺。 观点2:拜上帝教等同于西方的基督教思想。 材料一:梁发《劝世良言》“上不违逆神天上帝之旨,下不干犯王章法度。”“勿贪世上之福,克己安贫,以求死后用享天堂之真福。” 材料二:洪秀全《原道觉世训》“自秦汉至今一二千年,凡人灵魂被这 阎罗妖缠捉磨害。……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天下间凡我们兄弟姊妹所 当共击灭之,唯恐不速者也。” 材料三: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地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 下同是神国天父,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创开天国是也。” 点拨:《劝世良言》教人忍耐去享天堂之福,宣传的是宗教思想。而洪秀全披 着宗教的外衣,宣传的是创建地上天国的思想,实质上是农民阶级通过革命反 抗清朝专制统治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