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3= 205×3= 25×2=

170×5= 150×3= 125×2=

(2)用竖式计算: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 2 8

× 1 6

7 6 8

1 2 8

2 0 4 8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讨论: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1、2、4题。

第1题:是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口算练习。

第2题: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

第4题: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知识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苏教版四下数学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编排,是整数乘法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十分相似,把它们的教学分开编排,主要是受认数教学的限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会满一万,可以在认识万以内数阶段里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经常会超过一万,只能在认识多位数以后教学。相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而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更容易发生错误,更需要具有良好的习惯,细心运算、及时检验得数。另外,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中,还会出现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没有的情况,如两个乘数的末尾都有0(几百几十乘几十),以及相应的积的变化规律。所以,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编排一个单元,教学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内容的安排如下表: 例1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都没有0) 例2 常见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 例3 常见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例4 积的变化规律 例5 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从上面的表格里可以看到两点:第一,竖式计算乘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先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情况,促进计算法则的完善与应用;再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特殊情况,培养计算的技能技巧。教学积的变化规律,使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竖式有数学原理为依据。第二,常见数量关系也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教材安排很及时。一方面,学生已经解答过许多求总价、求路程的一步计算实际问题,对乘法的意义和常见数量关系已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具备概括常见数量关系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本单元是最后一次教学整数乘法,以后没有结合整数乘法教学常见数量关系的机会了。再一方面,学生一旦掌握常见数量关系,就可以应用于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使解题思路的推理以数量关系为线索,更加简明、严密,有助于解题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与经验,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新的计算 计算教学往往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着这样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方面表现在掌握了算法,能正确地进行有关计算;另一方面表现为能运用已有的计算知识与经验,探索并解决数目更大、过程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是本单元例1计算教学的基本思路。 例1为解决实际问题列出乘法算式128×16,鼓励学生自己计算,主动建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学生已经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立竖式计算练习题300道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300道(立竖式计算)姓名: 286 ×25 = 463 ×30 = 856 ×49 = 524 ×36 = 275 ×55 = 702 ×36 = 183 ×33 = 300 ×29 = 645 ×91 = 164 ×55 = 106 ×54 = 737 ×64 = 604 ×38 = 464 ×14 = 571 ×13 =

660 ×93 = 205 ×63 = 902 ×93 = 423 ×95 = 152 ×42 = 120 ×24 = 454 ×45 = 634 ×34 = 449 ×64 = 138 ×76 = 135 ×13 = 381 ×13 = 234 ×81 = 754 ×89 = 717 ×51 = 464 ×32 = 177 ×22 = 582 ×35 =

169 ×48 = 645 ×11 = 850 ×65 = 911 ×13 = 166 ×73 = 809 ×52 = 262 ×76 = 145 ×11 = 905 ×90 = 928 ×40 = 168 ×92 = 562 ×75 = 709 ×92 = 984 ×22 = 244 ×87 = 901 ×12 = 180 ×71 = 967 ×39 =

304 ×33 = 967 ×63 = 149 ×83 = 519 ×49 = 740 ×65 = 556 ×60 = 195 ×61 = 347 ×58 = 501 ×36 = 810 ×31 = 431 ×22 = 995 ×16 = 125 ×25 = 667 ×99 = 154 ×68 = 451 ×24 = 691 ×15 = 247 ×65 =

(完整)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

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 286 ×25 = 463 ×30 = 856 ×49 = 524 ×36 = 275 ×55 = 702 ×36 = 183 ×33 = 300 ×29 = 645 ×91 = 164 ×55 = 106 ×54 = 737 ×64 = 604 ×38 = 464 ×14 = 571 ×13 =

660 ×93 = 205 ×63 = 902 ×93 = 423 ×95 = 152 ×42 = 120 ×24 = 454 ×45 = 634 ×34 = 449 ×64 = 138 ×76 = 135 ×13 = 381 ×13 = 234 ×81 = 754 ×89 = 717 ×51 = 464 ×32 = 177 ×22 = 582 ×35 =

169 ×48 = 645 ×11 = 850 ×65 = 911 ×13 = 166 ×73 = 809 ×52 = 262 ×76 = 145 ×11 = 905 ×90 = 928 ×40 = 168 ×92 = 562 ×75 = 709 ×92 = 984 ×22 = 244 ×87 = 901 ×12 = 180 ×71 = 967 ×39 =

304 ×33 = 967 ×63 = 149 ×83 = 519 ×49 = 740 ×65 = 556 ×60 = 195 ×61 = 347 ×58 = 501 ×36 = 810 ×31 = 431 ×22 = 995 ×16 = 125 ×25 = 667 ×99 = 154 ×68 = 451 ×24 = 691 ×15 = 247 ×65 =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gt;gt;gt;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4、常见的数量关系 (1)价格问题: 总价=单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2)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gt;gt;gt;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 2、200个18是( ),125的40倍是( )。 3、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6小时可行( )千米. 二、选择题。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 A、不变 B、扩大10倍 C、缩小10倍 2、1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零。 A、2 B、3 C、4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gt;gt;gt;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9990 )。 2、200个18是( 3600 ),125的40倍是( 5000 )。 3、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6小时可行( 960 )千米. 二、选择题。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B )。 A、不变 B、扩大10倍 C、缩小10倍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 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 行计算。 2、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 3、通过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 [教后反思: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定得太高,不应该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情况及 特殊情况全拿到一节课上来研究,还是遵循教材的编排 分成两课时合适。]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 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 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笔算:19×19645×666×308×2057×460 [设计意图:本节新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等旧知的基础之上,唤起学生的旧知可有效迁移到新知的探究中。新知的探究包括多种情况(因数没有0的,因数末尾有0的,因数中间有0的),这与学生已有的旧知恰恰是相匹配的,因此复习时我有意选择了几种不同的情况,为新知的出炉铺路搭桥。] [教后反思:课前设计复习题重点考虑的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所有情况,并没有顾及所用时间的长短。谁知看了视频,发现这段竟用了10分钟之久,原来学生卡在了口算上,他们的乘法口诀及20以内的口算加法不够熟练,笔算方法倒是掌握得还不错。]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笔算乘法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情况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原本想复习之后直接出示一道三位数乘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第四章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用左手手指帮助进位。如13×4,27×9 2、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计算结果末尾先填0,再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180×3,250×5 例1 130的5倍是(),24个8相加的和是() 例2 甲数是430,乙数是甲数的7倍,乙数是() 例3 一个数与零相乘的积是() 例4 如果@÷24=5,#÷@=9,那么#=() 例5 120×4的积是12×4积的()倍,850×6的积是85×60积的()倍。 二、笔算乘法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A、因数中不含“0”的笔算方法:如321×25,789×14 例1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121千米,24小时能行()千米。 例2 某商场占地面积是892平方米,15个这样的商场占地面积将是()平方米。 例3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例4判断:两个整数相乘,积一定比每个整数都大。() 例5判断: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可以是三位数。() B、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如150×84,409×20 C、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那时间=________________, 速度=__________________. 例1 一队探险者去热带雨林探险,他们每天能行进125千米,21天能行进多少千米?用三种方法计算(提示:竖式、乘法分配律、两位数等于两个一位数的乘积) 例2 泉泉骑车去书店买资料,每分钟能行360米,25分钟可以到达书店;丽丽步行去书店,每分钟走108米,50分钟可以到达书店。泉泉、丽丽到书店时分别走多少米? 例3 计算405×37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5×2= 18×3= 250×3= 2、估算 19×5≈ 21×7≈ 398×2≈ 3、笔算 24 ×12 = 从刚才的计算中,你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 4、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并出示课时目标) 二、新授 1、情景导入 同学有没有看过火车呢?那你们有没有坐过火车啊?李叔叔要

坐火车去北京,但是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不好? 2、教学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某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每小时145千米,用了12小时 (2)题析并列出算式:145 × 12 = (千米) (3)估算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把12看成10 ,150×10得1500 估算二:把12看成10,145×10=1450 (4)探索计算方法 先独立计算,再在小组交流算法,最后全班共享。 可能出现: A、口算:先算10小时:145×10=1450(千米),再算2小时:145 ×2=290(千米),加在一起:1450+290=1740(千米) B、口算:145×12=145×4×3=580×3=1740(千米) C、竖式计算 1 4 5 × 1 2 2 9 0 ………2乘145的积 1 4 5 ………10乘145的积 1 7 4 0 (5)讨论归纳 讨论:在这么多的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134×23 2、数学医院(1)134×16 (2)246×34 3、134×12 176×47 425×36 237×82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知 识点 gt;gt;gt;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4、常见的数量关系 (1)价格问题: 总价=单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2)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gt;gt;gt;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 2、200个18是( ),125的40倍是( )。 3、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6小时可行( )千米. 二、选择题。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 A、不变 B、扩大10倍 C、缩小10倍 2、1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零。 A、2 B、3 C、4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gt;gt;gt;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9990 )。 2、200个18是( 3600 ),125的40倍是( 5000 )。 3、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6小时可行( 960 )千米. 二、选择题。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B )。

A、不变 B、扩大10倍 C、缩小10倍 2、125×80的积的末尾有( C )个零。 A、2 B、3 C、4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C )。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就先到这儿了,我会持续为大家更新最新的内容,希望大家学有所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3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14)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3.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48户,小高层楼每幢住144户,高层楼每幢住256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层楼共可住()户 15幢多层楼共可住()户 15幢小高层楼共可住()户 (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 (2)学生用竖式计算256×5和48×15。 (3)讲评:谁来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第2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谁来说一下它的计算过程?48乘1,所得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简评:教材主题图条件是单一的,直接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者对主题图作了处理,出示了多个数据,并自然引出学生已经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两种乘法的笔算都是本课教学的基础内容,通过组织学生笔算和评析,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为本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伏笔。] 2.揭示课题。 这最后一题的144×15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学生尝试。做在练习纸的方框里。

2.重点讲评。 (1)展示学生做的,提问:你们和他做的一样吗? (2)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来算这道题的?算出的720其实是几幢楼的住户数?144乘10的积应该从哪位写起?最后我们把这两部分怎样?(指算式)这个144实际上代表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幢楼的住户数?(根据学生回答完成黑板竖式板书) (3)我们一起来答一下。 (4)刚才是这么算的请举手? (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老师还没有教,你们是怎么会做的?(引导学生说清计算方法)教师再给你们两道题,会做吗? [简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一脉相承的,同样都是三部曲,所不同的是每一步要比以前复杂了一些而已,学生要完成这块的迁移还是比较容易的,故而教者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尝试是可取的。在评析时先利用情境图帮助学生理清算理,再脱离具体情境请学生说说计算方法,这种过渡也是必须的,应该说教者对这块的处理是相当到位的。] 3.试一试。 以竖式呈现的两道题:124×16和248×54 (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二人写在教者准备的纸上。并注意巡视,以发现学生解题中的问题,并有意进行收集。 (2)集体评析。先引导学生看过程,同意吗?这个结果比较大,怎么读?再出示一份错误作业,他错在哪儿了?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小心。 (3)总结计算法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我们都是分几步做的?第一步做什么?所得的结果的末位怎样?接着说下去。 [简评:教者把计算法则的揭示安排在模仿练习之后是有道理的。经过几道题的练习,学生对于这种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步骤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计算法则,学生已经有话可说了。在引导说算理方面,教者先引导学生把第一步说准确,那后面两步学生自然会模仿着说了。而且这种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法则,要远比教者揭示然后记熟的所谓法则容易理解,且印象深刻。当然,这儿可以安排一个同学复述一下,或让同桌间相互说一下,这个说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整理与内化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判断改错。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试题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试题 班级:姓名: 一、直接写出得数。 72×60=250×40=73×20=75×40 75×=500=20043=×15×8150=4 ×=14×30 =50 600×50=×92 =40×70 二、填空。20)倍是(、112的103,31个是(。)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2、根据6216=9920 =÷99216×()=620160062016062×=×= )÷()、路程=(3)×(时间=())÷()速度=(汽车的速小时行驶了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4、2120千米,)。度是( 、一个农场去年收获小麦569731千克,大约是()万千克。,再在积的末尾添()时,可以先算(×16、计算6300)。 、下面算式中,不同的图形表示不同的数,相同的图形表示相同的数,7 =200□如果△+,□=(),那么△=(,□×5=80)。 4/ 1 三、估算下面各题。 59×42 32×61 993×19 701×289 297×185×31 71 ×54

45×99 28四、先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列竖式)。 162×2164×321713×15 308×21130×24135×12 五、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交通工具速度(千米/时)时间/时路程/千米 765 15 汽车 112 火车16 384 48 摩托车六、列式计算。、2倍是多少?15037、1的153是多少?12个 4/ 2 七、解决问题。

1、从甲地到乙地有320千米,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能赶到乙地吗? 2、如果每个箱子装24袋牛奶,135箱能装多少袋牛奶?一个奶站有500袋牛奶,用20个箱子够装吗? 3、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四(1)班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绩见表),为此,班级家长委员会奖励500元给他们购买奖品,下面是中队委员们在商场看到的价目表,你能帮他们设计购买方案吗?并说明理由。 种类单位/元种类单位/元 4 圆珠笔钢笔12 3 卷笔刀计算器22 35 羽毛球拍铅笔盒18 40 橡皮足球1 奖励应照顾到各个层次,同时又50 文曲星应有所差别。 4/ 3 第一名3人 4人第二名 6人第三名12人鼓励奖你打算怎样购买? 4/ 4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以两位数300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 286×25= 463×30= 856×49= 524×36= 275×55= 702×36= 183×33= 300×29= 645×91= 164×55= 106×54= 737×64= 604×38= 464×14= 571×13= 660×93= 205×63= 902×93= 423×95= 152×42=

120×24= 454×45= 634×34= 449×64= 138×76= 234×81= 754×89= 717×51= 464×32= 177×22= 582×35= 169×48= 645×11= 850×65= 911×13= 166×73= 809×52= 262×76= 145×11= 905×90= 928×40= 168×92= 562×75= 709×92= 984×22=

519×49= 740×65= 556×60= 195×61= 347×58= 501×36= 810×31= 431×22= 995×16= 125×25= 667×99= 154×68= 304×33= 967×63= 451×24= 300×55= 189×54= 895×56= 173×49= 577×61=

463×85= 856×17= 466×80= 667×30= 252×61= 861×64= 463×89= 691×15= 247×65= 135×13= 630×13= 994×14= 167×69= 739×30= 387×99= 174×29= 734×39= 247×74= 117×27= 916×55=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知识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知识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先把两位数按数的组成分成几十加几,分别乘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如13×4=(10+3)×4=10×4+3×4=40+12=52 也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减几,分别乘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减. 如 29×3=(30-1)×3=30×3-1×3=90-3=87 口算乘法很简单,几十和几两分散,分别乘上一位数,两积加减是关键. m个n是多少? m×n= m的n倍是多少? m×n= 8是4的多少倍?如:8个4是多少? 8×4=32 如:8的4倍是多少?8×4=32 如:8是4的多少倍? 8÷4=2 2、整十数乘整百数(几十、几百、几千的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中的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如 600×70=先算6×7=42 再在42后加写上000 600×70=42000 3、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可以把两个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另一个因数不变。然后进行相乘。估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结果一定要用“≈”连接,不要用“=”。 乘法的估算,关键在于如何如何对两个因数进行估算,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值,其标准就是符合实际。 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②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与哪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就与哪个数对齐);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④计算过程中有进位的,计算时要把进位加上。 如: 2 1 3 6 8 4 8 2 6 6 0 8 ×25 × 4 5 × 6 7 × 2 8 1 0 6 5 213×5的积 4 2 6 213×2的积 5 3 2 5 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①先把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相乘(写竖式时,将0前面的数对齐);②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③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相应个数的0.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 一、口算 (1)仔细观察,并计算 12×5= 13×6= 27×3= 52×8= 12×50= 13×60= 27×30= 52×80= 120×50= 130×60= 270×30= 520×80= (2)你一定能够快速算一算 250×80= 300×60= 500×22= 400×80= 650×20= 800×60= 900×11= 270×20= 700×21= 700×80= 400×25= 800×12= 730×40= 250×44= 125×80= 107×90= 350×40= 420×50= 43×200= 550×20= 450×30= 150×60= 380×20= 210×60= 308×70= 75×400= 89×100= 64×300= 140×40= 150×60= 125×40= 500×40= 二、估算 603×21≈ 399×42≈ 538×48≈ 798×82≈ 301×38≈ 98×221≈ 151×19≈ 79×502≈ 713×49≈ 321×18≈ 208×47≈ 375×19≈ 248×42≈ 126×79≈ 150×39≈795×51≈ 三、笔算 (1)列竖式计算 783×45= 146×58= 456×37= 752×14= 256×33= 196×19= 542×32= 756×21= 789×35= 753×15= 139×64= 378×23= 524×26= 375×53= 615×34= 369×56= 269×45= 547×12= 695×89= 362×45= 552×13= 453×27= 743×164= 486×54= 468×74=

苏教版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 2月20日 NO:0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题,第1~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准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促进迁移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你能列竖式计算下面的题吗? 出示:144 × 5 44 ×15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提问:上面这两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144 ×5用5和144每一位上的数相乘;44 ×15先要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5去乘44,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44,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追问:为什么用十位上的1去乘44,乘得的数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表示44个十)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1. 提出问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笔算乘法,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读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可以怎样列式?(板书:144 ×15)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就是求15个144是多少) 提问:144 ×15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2.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3. 尝试笔算。 提问:你能用竖式算出144 ×15的得数吗? 学生尝试练习,同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把横式和答句都写完整。 4. 交流总结。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竖式。(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44个10,1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引导: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5幢楼共有720户)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 44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10幢楼共有1 440户)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得2 160,就是求出了15幢楼共有多少户。 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三位数比两位数多了一个百位,乘的时候还要乘百位)。 提问:谁能概括地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应注意些什么? 归纳:(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把第二题309 ×26改成302 ×26) 学生独立练习,并指名板演,校对。 提问:这三道题中,哪道题的乘数比较特殊?为什么?(乘数中间有零) 再问: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为什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6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没有零,而用十位上的2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有零?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做了三道题,做得非常好,小马虎也做了三道题,请同学们帮他诊断一下,他有没有做对,把不对的改正在旁边。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找错改错,再说说错在哪里。 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不过,为了不让小马虎以后犯同样的错误,你想提醒小马虎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2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21×12= 185×25= 193×36= 445×61= 259×64= 128×98= 255×51= 653×88= 665×99= 338×67= 998×72= 236×39= 953×18= 298×86= 126×39= 二、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250×36= 330×90= 990×90= 760×38= 355×60= 550×59= 557×60= 450×86= 250×40= 750×40= 496×30= 870×65= 445×40= 125×80= 680×75=

三、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305×60= 408×58= 603×39= 404×50= 708×77= 803×35= 702×40= 101×33= 905×23= 308×42= 502×88= 803×33= 205×80= 701×28= 502×70= 四、明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 (1)最小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积是9900。() (2)三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 (3)136×11=1360+136=1496() (4)140×50积的末尾有两个“0”() 五、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240×50积的末尾有()个“0”。 A.2 B.3 C.4 (2)因数末尾有“0”的简算是指()。 A.不要末尾的“0” B.末尾只写一个“0” C.省去用“0”乘,但积的末尾还需添上“0”。 (3)740×80进行简算时,“8”应和()对齐。 A.0 B.4 C.7 六、生活中的数学。 ( 1)每节硬座车厢有118个座位,一列火车有15节硬座车厢,这列火车有多少个硬座座位?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练习题(带答案)(汇编)

精品文档 第1排 498×69 = 34362 985×99 = 97515 645×83 = 53535 866×64 = 55424 第2排 741×91 = 67431 594×17 = 10098 902×96 = 86592 966×99 = 95634 第3排 861×19 = 16359 128×93 = 11904 783×59 = 46197 776×97 = 75272 第4排 787×25 = 19675 456×98 = 44688 142×45 = 6390 887×39 = 34593 第5排 786×88 = 69168 601×51 = 30651 484×98 = 47432 566×67 = 37922 第6排 791×11 = 8701 947×48 = 45456 163×78 = 12714 265×41 = 10865 第7排 497×47 = 23359 209×34 = 7106 926×46 = 42596 908×34 = 30872 第8排 223×38 = 8474 294×64 = 18816 916×21 = 19236 487×71 = 34577 第9排 766×62 = 47492 542×66 = 35772 847×54 = 45738 403×23 = 9269 第10排 102×96 = 9792 929×12 = 11148 896×48 = 43008 565×24 = 13560 第11排 526×98 = 51548 621×99 = 61479 379×93 = 35247 439×87 = 38193 第12排 516×34 = 17544 437×75 = 32775 577×16 = 9232 526×39 = 20514 第13排 582×93 = 54126 318×94 = 29892 837×15 = 12555 923×49 = 45227 第14排 965×78 = 75270 602×33 = 19866 656×93 = 61008 477×86 = 41022 第15排 377×22 = 8294 815×39 = 31785 482×94 = 45308 171×17 = 2907 第16排 523×21 = 10983 568×57 = 32376 493×87 = 42891 766×37 = 28342 第17排 862×57 = 49134 883×71 = 62693 472×94 = 44368 539×42 = 22638 第18排 271×66 = 17886 563×25 = 14075 628×22 = 13816 923×51 = 47073 第19排 951×41 = 38991 289×27 = 7803 346×62 = 21452 472×38 = 17936 第20排 488×36 = 17568 885×33 = 29205 672×54 = 36288 263×68 = 17884 第21排 853×68 = 58004 892×81 = 72252 652×14 = 9128 173×42 = 7266 第22排 828×91 = 75348 206×92 = 18952 257×74 = 19018 725×56 = 40600 第23排 174×77 = 13398 273×61 = 16653 493×39 = 19227 464×57 = 26448 第24排 786×59 = 46374 473×23 = 10879 761×36 = 27396 716×46 = 32936 第25排 764×17 = 12988 716×96 = 68736 657×58 = 38106 622×45 = 27990 第26排 103×69 = 7107 937×26 = 24362 706×52 = 36712 197×44 = 8668 第27排 595×91 = 54145 113×37 = 4181 235×11 = 2585 425×32 = 13600 第28排 409×63 = 25767 826×24 = 19824 288×25 = 7200 776×43 = 33368 第29排 974×34 = 33116 626×37 = 23162 783×47 = 36801 545×31 = 16895 第30排 523×79 = 41317 321×66 = 21186 623×47 = 29281 206×37 = 7622 第31排 548×93 = 50964 537×66 = 35442 521×77 = 40117 525×16 = 8400 第32排 408×29 = 11832 371×38 = 14098 292×54 = 15768 764×66 = 50424 第33排 357×23 = 8211 849×92 = 78108 193×72 = 13896 523×61 = 31903 第34排 378×96 = 36288 797×47 = 37459 763×89 = 67907 963×36 = 34668 第35排 697×73 = 50881 205×41 = 8405 178×66 = 11748 689×41 = 28249 第36排 952×94 = 89488 829×48 = 39792 106×64 = 6784 203×59 = 11977 第37排 228×63 = 14364 413×38 = 15694 814×97 = 78958 196×77 = 15092 第38排 416×53 = 22048 963×18 = 17334 836×97 = 81092 178×94 = 16732 第39排 832×73 = 60736 631×91 = 57421 581×15 = 8715 458×76 = 34808 第40排 128×31 = 3968 772×92 = 71024 401×71 = 28471 837×39 = 32643 第41排 114×87 = 9918 971×57 = 55347 312×81 = 25272 355×21 = 7455 第42排 537×43 = 23091 111×52 = 5772 555×96 = 53280 335×82 = 27470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公开课教案资料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公开课教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开课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和学校 沈洋 2016年4月12日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公开课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 1 课时 授课人:沈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3= 205×3= 25×2=

170×5= 150×3= 125×2= (2)用竖式计算: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 (2)尝试计算。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试卷17.7.21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填空 1、365的14倍是()。175是5的()倍。 2、□□×□□=1600,□□×□□=2800。(每题只填一组) 3、125×16=125×()×2,4×6×250=( )×(×) 4、211×39的积大约是( ),498×21的积大约是( )。 5、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 )。 6、750×40积的末尾有()个0。 7、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10倍,积就扩大()倍。 8、在□里填上“<”、“=”、“>”。 609×6□905×5 125×80□250×40 29×504□405×29 9、根据62×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160=620×160=620×()=9920 二、判断: 1、101×99=100×99+99………………………………………()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五位数。………………………() 3、240×50积的末尾有2个0. ………………………………() 4、小明绕250米的跑道跑了4圈,他一共跑了1千米。……() 5、一辆准载4吨的汽车装了22桶油,每桶190千克,这辆车没有超载。() 三、选择题: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A、不变 B、扩大10倍 C、缩小10倍 2、1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零。 A、2 B、3 C、4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4、泰元家园有五十栋楼房,每栋有12户人家,共有()户人家。 A、600 B、500 C、125 5、在145×34的计算过程中,“3”乘“145”的结果是()。 A、435 B、4350 C、43500 四、口算 600×90= 50×90= 600÷30= 20×340= 430×20= 11×600= 13×600= 3×900= 900÷3= 360÷3= 210×4= 70×20= 25×100= 125×8= 25×40= 五、用竖式计算 805×54= 126×37= 48×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