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1)

消费者行为学(1)
消费者行为学(1)

一、1)(狭义)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本书主要从狭义的消费者角度讨论消费者行为。

2)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三类活动:1获取产品的活动2使用产品的活动3处置产品的活动特点:1消费者行为受动机的驱使;2消费者行为涉及到不同的角色;3不同的消费者行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4消费者行为可以被诱导的;5消费者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3)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1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2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3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4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

二、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信息搜集:信息来源1记忆来源2人际来源3大众来源或独立来源4商业或营销来源5经验来源→方案评价与选择→制定购买决策→购后评价)购买冲突:消费者购买商品后,通过自己的使用和他人的评价,会对自己购买的商品产生某种程度的满意或不满意

(六)需要与动机P125 1、消费者需要是指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些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2)需要的分类: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成五个层次或五种基本类型:1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维持个体生存和人类繁衍而产生的需要,如对食物、氧气、水、睡眠等的需要2安全需要(Safety Need)。即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免受伤害,获得保护、照顾和安全感的需要,如要求人身的健康,安全、有序的环境,稳定的职业和有保障的生活等。3归属和爱的需要(Love and Belongingness)。即希望给予或接受他人的友谊、关怀和爱护,得到某些群体的承认、接纳和重视。如乐于结识朋友,交流情感,表达和接受爱情,融入某些社会团体并参加他们的活动等等。4 自尊的需要(Self Esteem)。即希望获得荣誉,受到尊重和尊敬,博得好评,得到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是与个人的荣辱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涉及到独立、自信、自由、地位、名誉、被人尊重等多方面内容。5 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 Actualization)。即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级的需要,它涉及求知、审美、创造、成就等内容。P130 2.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3.早期动机理论:1)本能说:本能性行为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其一,它不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其二,凡是同一种属的个体,其行为表现模式完全相同。。2)精神分析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由三部分构成: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只有相互协调,才能使人有效地与外界环境交往,使人的基本需要与欲望得到满足。反之,会使人处于失常状态,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危及人的生存与发展。3)驱力理论:驱力理论假定,人和动物的行为均是受内部能量源的驱动,是经由学习而不是由遗传所引起的。美国学者霍尔(Hull)提出的E=D·H公式实际上反映了驱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公式中,E表示从事某种活动或某种行为的努力或执着程度,D表示驱力,H表示习惯。霍尔的公式表明,消费者追求某种产品的努力程度将取决于消费者由于匮乏状态而产生的内驱力,以及由观察、学习或亲身经历所获得关于这一产品的消费体验。原始驱力:是由消费者的内部生理需要引发的的驱力,他是无需习得的。获得驱力或衍生驱力:是经由学习、条件作用而获得的驱力。兴奋或唤醒:是指个体的激活或活动水平,即个体是处于怎样的一种警醒或活动反应状态。

4.现代动机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消费者行为分析角度看,这一理论对理解消费者行为动机,对

于企业针对消费者需要特点制定营销策略,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它提醒我们,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可能是出于多种需要与动机,产品、服务与需要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如果认为消费者购买面包仅仅是为了充饥,那将大错特错。其次,只有低级需要获得充分满足后,高级需要才会更好地得到满足。企业在开发、设计产品时,既应重视产品的核心价值,也应重视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的附加价值,因为前者可能更多地与消费者的某些基本需要相联系,后者更多地与其高层次需要相联系,用产品的附加功能取代其核心功能是注定要失败的。再次,越是涉及低级需要,人们对需要的满足方式与满足物就越明确,越是涉及高级需要,人们对满足这类需要越不确定。饿了要吃食物,渴了要喝水和饮料,对此,消费者十分明确和清楚。这实际上也意味着,越是满足高级需要的产品,企业越有机会和可能创造产品差异。最后,越是高级需要,越难以得到完全满足,原因在于,满足需要的愉快体验中又会产生更高的需要。2)双因素理论:是由赫茨伯格提出来的。赫茨伯格将导致对工作不满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将引起工作满意感的一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诸如规章制度、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对人的行为不起激励作用,但这些因素如果得不到保证,就会引起人们的不满,从而降低工作效率。激励因素,诸如提升、提职、工作上的成就感、个人潜力的发挥等,则能唤起人们的进取心,对人的行为起激励作用。要使人的工效效率提高,仅仅提供保健因素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激励因素。一个单位固然要为员工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工资福利待遇和生产、生活条件,但如果这些待遇和条件采用平均分配的办法,不与个人的责任大小、工作业绩或成就挂钩,就只能起一种“保健”作用,起一种减少牢骚和不满的作用,无法激励员工不断进取和努力作出新的成绩。3)麦克里兰的显示性需要理论(习得性需要理论):即成就需要、亲和需要、权力需要。所谓成就需要,是指人们愿意承担责任,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需要。亲和需要是指个体在社会情境中,要求与其他人交往和亲近的需要。权力需要是指个体希望获得权力、权威,试图强烈地影响别人或支配别人的倾向。双趋冲突:指消费者具有二种以上倾向选择的目标而只能从中选择其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双避冲突:指消费者有二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有必须选择其一时面临的冲突。趋避冲突:指消费者在趋近某一目标时又想避开而造成的动机冲突。

(七)知觉P148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感觉与知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知觉以感觉为基础,缺乏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知觉就会不完整。其次,一旦刺激物从感官所涉及范围消失,感觉和知觉就停止了。再次,知觉是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和解释,但它又不是对感觉材料的简单汇总。最后,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则要借助于过去的经验,知觉过程中还有思维、记忆等的参与,因而知觉对事物的反映比感觉要深入、完整。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为绝对阈限。能够使个体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变动量被称为注意点差异或差别阈限。德国生理学家韦伯于1834年发现,个体可觉察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与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即△I/I=K。这就是著名的韦伯定律。韦伯定律中的K在每一种感觉状态下是一个常数,但它随不同感觉状态而变化。

2、刺激物的展露:是指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

3、对刺激物的理解:消费者对注意到的信息进行解释的过程。(1)对刺激物的组织(个体辨认环境中的许多刺激成分,将其组织成一个整体的过程):三条原则是:简洁性原则;形底原则;完形原则。(2)影响理解的个体因素:动机:正象动机会影响个体对刺激物的注意一样,它也会影响对刺激物的理解。知识;期望(3)影响理解的刺激物因素:刺激物的实体特征;语言与符号;次序

4.知觉的信息加工理论:1)数据驱动加工与概念驱动加工(数据驱动的加工又叫自下而上的加工,它是指知觉加工开始于外部刺激,这种加工特别强调外界刺激的作用,强调外部输入信息对加工过程的驱动)2)图式与知觉(图式是一种心理结构,用以表示我们对于外部世界已经内化了的知识。P160 当记忆中的图式是完全依靠对外界刺激信息的分析而被激活时,便是数据驱动加工;而当它被另外的图式激活时,便是概念驱动加工)

5、认知质量: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它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观理解叫知觉质量或认知质量。消费者如何形成对质量的认知: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者是根据产品的内在特性或内在线索形成对产品质量的认知, 或形成对产品质量的总体印象。另一种观念认为,消费者主要是根据产品的外在线索,如价格、原产地、商标或企业声誉等形成对产品质量的整体认知。

6、产生知觉风险的原因:1消费者购买的是新产品或对所要购买的产品以前没有体验;2以往在同类产品的购买与消费中有过不满意的经历;3购买中机会成本的存在;4因缺乏信息而对购买决定缺少信心;5所购买的产品技术复杂程度很高。

(八)学习、记忆与购买行为P169

1、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首先,学习是因经验而生的。其次,学习伴有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最后,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2)学习的分类:一是根据学习材料和消费者原有知识结构对学习分类可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根据学习的效果,可将学习分为加强型学习、削弱型学习和重复型学习。

2.有关消费者学习的理论: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该理论认为,借助于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已有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p175(斯金纳。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相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增加;经由条件作用强化了的反应,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弱,直至不再出现)

3、刺激的泛化:指消费者对某种特定刺激所作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刺激的辨别: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或者说是消费者对相互类似的刺激予以不同反应的学习过程。

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以及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必要的时候又可把它们再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记忆系统与机制(1)记忆的系统人的记忆系统不仅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且还包括感觉记忆。外部信息首先进入感觉记忆系统,信息在感觉记忆系统保持的时间极其短暂,通常在1秒钟左右。其中,一部分信息受到特别注意进入短时记忆系统,若信息给人的刺激极为强烈、深刻,也可能直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那些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则很快变弱直至消失。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一部分来自于感觉记忆,另一部分则取自于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受到干扰就会消失。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一部分经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另一部分则被遗忘。

(2)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它是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其持续时间往往按几分之一秒计算。(3)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如果被注意和处理,就会进入短时记忆,而且,这些信息可以保持在一种(4)长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上,直到数年乃至终生的记忆(5)记忆过程的几个环节1复述(Rehearsal)。

个体在内心对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或刺激予以默诵或作进一步加工努力,称为复述。复述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保持信息在短时记忆中被激活,二是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中。

2编码(Encoding)。3贮存(Storage)。贮存是指将业已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中,以备必要时供检索之用。4提取(Retrieval)。提取是指将信息从长时记忆中抽取出来的过程。

3)遗忘及其影响因素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出现错误。

(1)识记材料对消费者的意义与作用。(2)识记材料的性质。(3)识记材料的数量。(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5)学习的程度。(6)学习时的情绪。

4)遗忘的原因

对于遗忘的原因,有种种解释,影响较大的有三种学说,即痕迹衰退说,干扰抑制说,压抑说。P198

(九)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消费者态度概述: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2.消费者态度的功能其中受到广泛注意的则数卡茨(D.Katz)的四功能说。

(1)适应功能(Adjustment Function),亦称实利或功利功能。它是指态度能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趋利避害。(2)自我防御功能(Ego Defense Function)。是指形成关于某些事物的态度,能够帮助个体回避或忘却那些严峻环境或难以正视的现实,从而保护个体的现有人格和保持心理健康。(3)知识或认识功能(Knowledge Function)。指形成某种态度,更有利于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4)价值表达功能(Value-Express Function)。指形成某种态度,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态度的构成成分(ABC)情感、行为、认知。

3)消费者态度与信念(1)客体-属性信念(2)属性-利益信念(3)客体-利益信念(4)消费者态度与行为

(1)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一般而言,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消费者态度将影响其对产品、商标的判断与评价。其次,态度影响消费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最后,态度通过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进而影响购买行为。费希本(M.Fishbein)和阿杰恩(I.Ajzen)认为,消费者是否对某一对象采取特定的行动,不能根据他对这一对象的态度来预测,因为特定的行动是由采取行动的人的意图所决定的。要预测消费者行为,必须了解消费者的意图,而消费者态度只不过是决定其意图的因素之一。2.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态度强度的改变,一是指态度方向的改变。

1)改变消费者态度的说服模式

霍夫兰德(C.I.Hovland)和詹尼斯(I.L.Janis)于1959年提出了一个关于态度改变的说服模式。这一模式虽然是关于态度改变的一般模式,但它指出了引起态度是否和如何改变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理解和分析消费者态度改变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第一个部分是外部刺激第、二个部分是目标靶、第三个部分是中介过程、第四个部分是劝说结果

(2)恐惧的唤起。恐惧唤起是广告宣传中常常运用的一种说服手段。头皮屑带来的烦恼、蛀牙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脚气患者的不安表情,无不是无用恐惧诉求来劝说消费者。在过去

三十多年里,对于恐惧诉求的有效性的看法,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早期一个关于恐惧唤起的研究试图运用恐惧诉求劝说消费者更频繁地刷牙。结果显示,高恐惧组的被试更少有行为的改变。此一结果使不少学者得出恐惧诉求在劝说中没有什么效果的结论。然而,近些年来,恐惧诉求在改变消费者态度方面越来越多地被视为是有效的。人寿保险公司、防盗器具生产商、汽车制造商日益增多地运用恐惧诉求唤起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兴趣。正如很多研究人员所指出的,如果对上述各方面给予充分重视,高恐惧信息较陈述或事实性信息将产生更好的劝说效果。之所如此,关键性原因是恐惧诉求更易于激发情绪性反应,由此会使消费者更多地集中精力应付问题和在此基础上学会如何对威胁作出反应。

恐怖诉求企业注意问题:1对如何减少恐惧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2恐惧的程度要适度。而且要因目标人群的不同而异3当受众对宣传的内容介入程度很高时,应避免用高恐惧的诉求4信息源应当可信,否则内容很容易遭到反驳和贬损。

幽默的运用:幽默对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刺激受众对信息进行处理非常有效。幽默诉求可以激发正面的情感,比较适用于介入程度比较低的产品和购买上。

(3)单面论述与双面论述。在说服过程中,是陈述一方面的意见或论据好呢?还是同时陈述正、反两方面意见与论据好呢?这是信息传达者或说服方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研究显示,在有些情况下,双面论述是一种有效的说服手段。双面论述给消费者一种客观、公正的感觉,可以降低或减少后者对信息和信息源的抵触情绪。霍夫兰德等人的研究表明:当听众与劝说者的观点一致,或前者对所接触的问题不太熟悉时,单面论证效果较好;如果听众与劝说者观点不一致,而且前者对接触的问题又比较熟悉时,单面论证会被看作是传达者存在偏见,此时,采用双面论证效果将更好。

4)目标靶的特性

研究说服过程或消费者态度改变的过程,除了要研究信息源、传播本身和情境因素之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就是目标靶的特征。

(1)对原有观点、信念的信奉程度或承诺。(2)预防注射。(3)介入程度。(4)人格因素。(5)性别差异

5)情境因素与消费者态度改变:说服过程不是在说服方和被说服之间孤立进行的,而是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进行的。这些背景条件或情境因素对于说服能否达到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1)预先警告。(2)分心。分心是指由于内外干扰而分散注意力或使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现象。(3)重复。

(十)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个性又称人格,决定个体对外界环境反应的比较稳定的一致性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特点:生物性、独特性、社会性、整体性、稳定性、可塑性、可观察(外在性)2)有关个性的理论(1)弗罗伊德的精神分析论(2)荣格的个性类型说(3)新弗罗伊德个性理论(4)特质论P241西方人格五要素模型:1外倾性2随和性3责任感4情绪稳定性5开放性

个性与决策

1认知需要(Need for Cognition):认知需要是指个体进行思考的努力程度,或更通俗地说它是指个体喜爱思考活动的程度。广告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态度的形成与认知需要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高认知需要者更多地被广告的内容与陈述质量所影响,而低认知需要者更多地被广告的边缘刺激如陈述者的吸引力所影响。

2风险承担(Risk Taking):是否愿意承担风险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对诸如新产品推广和目录销售等营销活动的反应。在个性研究中,风险不仅仅是决策后果的不确定性,它也意味着对将要发生的损失的个人预期。一些消费者被描绘成“T型顾客”(Thrillseekers), 这类顾客较一般人具有更高的寻求刺激的需要,很容易变得腻倦;他们具有追求冒险的内在倾向,

更可能将成功和能力视为生活的目标。与此相反,风险规避者更可能将幸福和快乐视为生活的首要目标。

3自我掌控或自我驾驭(Self Monitoring):辛德(Snyder) 将自我驾驭界定为这样一种个性品质,它反映个体是更多地受内部线索(Internal Cues)还是更多地受外部线索(External Cues)的影响。自我驾驭程度低的个体,对自身内在的感受、信念和态度特别敏感,并认为行为主要受自己所持有的信念和价值观等内在线索的影响。与此相反,自我驾驭程度高的个体,对内在信念和价值观不太敏感。凡恩(Fine)和舒曼(Schumann) 发现,消费者与销售人员的自我驾驭特质存在交互影响。当双方自我驾驭水平不同时,互动效果更加正面和积极。

2.消费者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每个人都会逐步形成关于自身的看法,如是丑是美、是胖是瘦、是能力一般还是能力出众等等。自我概念回答的是“我是谁?”和“我是什么样的人?”

那么,哪些产品最有可能成为传递自我概念的符号或象征品呢?一般来说,成为象征品的产品应具有3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应具有使用可见性。也就是说,它们的购买、使用和处置能够很容易被人看到。第二,应具有变动性。换句话说,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某些消费者有能力购买,而另一些消费者则无力购买。如果每人都可拥有一辆“奔驰”车,那么这一产品的象征价值就丧失贻尽了。第三,应具有拟人化性质,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一般使用者的典型形象。象汽车、珠宝等产品均具有上述特征,因此,它们很自然地被人们作为传递自我概念的象征品。

3.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关于生活方式的说法很多。简言之,生活方式就是人如何生活。具体地说,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在与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活动、兴趣和态度模式。生活方式与前面讨论的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受个性的影响。另一方面,生活方式关心的是人们如何生活,如何花费,如何消磨时间等外显行为,而个性则侧重从内部来描述个体,它更多地反映个体思维、情感和知觉特征。可以说,两者是从不同的层面来刻划个体。区分个性和生活方式在营销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活方式的测量:一、活动、兴趣、意见测量法AIO问卷可分为具体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两种P254二综合测量法三VALS生活方式分类系统P255三类:1需求驱动型2外部引导性3内部引导型。。。。VALS2根据两个层面将美国的消费者分成8个细分市场第一层面是资源的多寡第二层面是自我取向(1原则取向2地位或身份取向3行动取向)(十一)文化与消费者购买行为

1)文化的涵义一般认为,文化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活动所创造的成果,如哲学、宗教、科学、艺术、道德等。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由于研究者主要关心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文化是某个特定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所习得和共享、用以指导其消费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惯的总和。

文化具有如下特点:文化习得性、文化的群体性、文化的复合性、文化的符号性、文化的动态性2)亚文化所谓亚文化,是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习惯。每一亚文化都会坚持其所在的更大社会群体中大多数主要的文化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每一文化都包含着能为其成员提供更为具体的认同感和社会化的较小的亚文化。目前,国内、外营销学者普遍接受的是按民族、宗教、种族、地域划分亚文化的分类

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1家族取向2伦理本位3务实精神4整体、直觉思维方式5中庸、尚和的处世态度6模糊委婉的言说方式。

2.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

3.影响非语言沟通的文化因素包括时间、空间、礼仪、象征、契约和友谊等。这些因素上的差异往往也是难以察觉、理解和处理的。

(十二)社会阶层与消费者行为

社会阶层(Social class)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2)社会阶层的特征

(1)社会阶层展示一定的社会地位(2)社会阶层的多维性(3)社会阶层的层级性(4)社会阶层对行为的限定性(5)社会阶层的同质性(6)社会阶层的动态性

社会阶层的决定因素

吉尔伯特(Jilbert)和卡尔(Kahl)将决定社会阶层的因素分为3类:经济变量、社会互动变量和政治变量。经济变量包括职业、收入和财富;社会互动变量包括个人声望、社会联系和社会化;政治变量则包括权力、阶层意识和流动性。下面主要介绍其中与消费者行为研究特别相关的几个因素。(1)职业(2)收入与财富(3)社会互动(4)权利(5)阶层意识阶层意识是指某一社会阶层的人,意识到自己属于一个具有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独特群体的程度。社会阶层的划分:单一指标法1教育2职业3收入综合指标法1科尔曼地位指数法2霍林舍社会地位指数法

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的行为差异1)支出模式上的差异2)休闲活动上的差异3)信息接收和处理上的差异4)购物方式上的差异

(十三)社会群体与消费者购买行为

群体或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社会群体:(1)家庭(2)朋友(3)正式的社会群体(4)购物群体(5)消费者行动群体(6)工作群体

2.参照群体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参照群体及其类型参照群体实际上是个体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人或群体。类型P325 P328表格。。。。。。。。。

2)参照群体的影响方式

(1)规范性影响规范性影响是指由于群体规范的作用而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影响。规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群体对其所属成员行为合适性的期待,它是群体为其成员确定的行为标准。(2)信息性影响指参照群体成员的行为、观念、意见被个体作为有用的信息予以参考,由此在其行为上产生影响。(3)价值表现上的影响指个体自觉遵循或内化参照群体所具有的信念和价值观,从而在行为上与之保持一致。

3)决定参照群体影响强度的因素

(1)产品使用时的可见性

一般而言,产品或品牌的使用可见性越高,群体影响力越大,反之则越小。其中,拜尔顿(Bearden)和埃内尔(Etzel) 的研究从产品可见性和产品的必需程度两个层面将消费情形分类,然后分析在这些具体情形下参照群体所产生的影响。

(2)产品的必需程度

对于食品、日常用品等生活必需品,消费者比较熟悉,而且很多情况下已形成了习惯性购买,此时参照群体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反,对于奢侈品或非必需品,如高档汽车、时装、游艇等产品,购买时受参照群体的影响较大。

(3)产品与群体的相关性

某种活动与群体功能的实现关系越密切,个体在该活动中遵守群体规范的压力就越大。例如,对于经常出入豪华餐厅和星级宾馆等高级场所的群体成员来说,着装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只是在一般酒吧喝喝啤酒或在一个星期中的某一天打一场篮球的群体成员来说,其重

要性就小得多。

(4)产品的生命周期亨顿认为,当产品处于导入期时,消费者的产品购买决策受群体影响很大,但品牌决策受群体影响较小。在产品成长期,参照群体对产品及品牌选择的影响都很大。在产品成熟期,群体影响在品牌选择上大而在产品选择上小。在产品的衰退期,群体影响在产品和品牌选择上都比较小。

(5)个体对群体的忠诚程度(6)个体在购买中的自信程度

参照群体概念在营销中的运用

(1)名人效应

名人或公众人物如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作为参照群体对公众尤其是对崇拜他们的受众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对很多人来说,名人代表了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模式。正因为如此,企业花巨额费用聘请名人来促销其产品。研究发现,用名人作支持的广告较不用名人的广告评价更正面和积极,这一点在青少年群体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运用名人效应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可以用名人作为产品或公司代言人,即将名人与产品或公司联系起来,使其在媒体上频频亮相;也可以用名人作证词广告,即在广告中引述广告产品或服务的优点和长处,或介绍其使用该产品或服务的体验;还可以采用将名人的名字使用于产品或包装上等作法。

(2)专家效应

专家是指在某一专业领域受过专门训练、具有专门知识、经验和特长的人。医生、律师、营养学家等均是各自领域的专家。专家所具有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使其在介绍、推荐产品与服务时较一般人更具权威性,从而产生专家所特有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当然,在运用专家效应时,一方面应注意法律的限制,如有的国家不允许医生为药品作证词广告;另一方面,应避免公众对专家的公正性、客观性产生质疑。

(3)“普通人”效应

运用满意顾客的证词证言来宣传企业的产品,是广告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出现在荧屏上或画面上的证人或代言人是和潜在顾客一样的普通消费者,这会使受众感到亲近,从而使广告诉求更容易引起共鸣。象宝洁公司、北京大宝化妆品公司都曾运用过“普通人”证词广告,应当说效果还是不错的。还有一些公司在电视广告中展示普通消费者或普通家庭如何用广告中的产品解决其遇到的问题,如何从产品的消费中获得乐趣等等。由于这类广告贴近消费者,反映了消费者的现实生活,因此,它们可能更容易获得认可。

(4)经理型代言人

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广告中用公司总裁或总经理作代言人。例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老总李·艾柯卡(Lee Iacocca)在广告中对消费者极尽劝说,获得很大成功。同样,象雷明顿(Remington)公司的老总维克多·凯恩(Victor Kiam),马休特(Marriott)连锁旅店的老总比尔·马休特均在广告中促销其产品。我国广西三金药业集团公司,在其生产的桂林西瓜霜上使用公司总经理和产品发明人邹节明的名字和图像,也是这种经理型代言人的运用。

消费者行为学(1)

消费者行为学 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多选、判断、简答题、案例题(①2006年春节黄金周香港迪斯尼拒客事件②企业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行为,即最后一章,会出案例题) 名词解释 1、面子消费和象征消费(二者选一) 面子消费:指在消费中更重视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更关注戈恩消费的社会群体效应。 象征消费:指的是消费具有符号象征。即消费不仅是物理或物质的消费,而且也是象征的消费。 2、参考群体和意见领袖(二者选一) 参考群体:消费者在个体形成购买决策时,作为参考、比较的个人或群体。 意见领袖:是指那些更频繁或更多地向其他消费者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的消费者。 简答题: 1、简述消费者行为学的演进和发展 (1)萌芽与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是促进企业的产品销售,而非满足消费者需求;1901年,美国斯科特《广告心理学》被任务标志这消费心理学前身的出现。 (2)应用与发展时期:①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商品市场完全转变为买方市场;企业纷纷奉行“市场观念”,研究消费者心理趋势逐渐形成。其中首先取得进展的是消费者动机的研究。一些工程师、制造商发现产品外观、造型、性能等对消费者心理有重要影响,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②20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独立学科正式产生;1968年第一部消费者行为学教材诞生;③1969年每个消费者研究协会诞生。 (3)变革与创新时期: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进入全名发展和成熟的阶段;②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新的研究领域主题,如顾客满意度、品牌、客户关系等。而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研究:不成熟、前景广阔。 2、简述消费者行为学多学科研究视野 学科间的借鉴、沟通、联系、整合,增加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时代感与解释力。消费者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它隐含了心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含义,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 (1)经济学视角:理性的消费者 对于消费者而言,经济学首先假定:消费者具有完全理性,即消费者完全了解自己消费的物品,自觉把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存在消费者主权,即由消费者决定自己的消费,当然也间接决定生产;效用仅仅来源于物品的消费。 (2)心理学视角:感性而又理性的消费者 心理学认为,消费者是一个心理、意识和行为融为一体的个体。消费者行为进行的过程,也是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 ①动力派:需求、动机——马斯洛需求理论 ②行为派:外显行为+内隐行为(黑箱);研究外显,拒绝心理。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扩展型决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的购买决策,它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度较高,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作的购买决策。 2、有限型决策: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信息,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做出较为满意的选择。 3、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及决策,消费者问题被意识到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中马上浮现出某个偏爱的品牌或产品,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4、冲动性购买: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5、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在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6、问题认知: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7、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点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 8、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9、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10、韦伯定律:个体可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 和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 11、学习: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2、经典性条件反射: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已有的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1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经由条件作业强化了的反应,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物的尾随,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弱。 14、刺激泛化:消费者对某特定刺激所作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15、刺激辨别: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 16、认知学习:是学习者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个体的行为并不是有行为结果的奖赏或强化所决定,而是由个体丢目标的期待所引导的。 17、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18、个性:指决定和折射个体如何对环境做出反应的内在心里特征。 19、品牌个性: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是指产品或品牌特性的传播以及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对这些特性的感知。 20、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21、文化:是某个特定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所习得和共享、用以指导其消费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俗的总和。30、亚文化: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同拥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习惯。 二、简答题、 1、简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具体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访问法、投射技术 决策导向研究法、体验导向研究法、行为影响研究法 2、消费者行为学在市场营销战略制定中的地位如何? 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 (1)市场机会分析:从营销角度看,市场机会就是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要。要了解消费者哪些需要没有满足或没有完全满足,通常涉及对市场条件和市场趋势的分析。 (2)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制定大多数营销策略的基础,其实质是将整体市场分为若干子市场,每一子市场的消费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需求或行为特点,不同子市场的消费者在需求和行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3)选择目标市场:深入了解消费者有助于识别哪些个体更多地介入产品的获取、使用等决策。 (4)产品与店铺定位:营销人员只有了解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了解其品牌或商店是如何被消费者所认识的,才能发展有效的营销策略。 (5)市场营销组合:新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分销渠道的选择、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 3、试述消费心理过程——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

消费者行为学第一章最终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消费者对于各种消费品来说不属于(D) A.需求者 B.购买者 C.使用者 D.交换者 2.(B)是一种最终消费,同时也是消费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A.生产消费 B.个人消费 C.物质消费 D.政府消费 3.美国市场营销学会把(A)定义为“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 A.消费者行为 B.消费者心理 C.消费者需求 D.消费者能力 4.(B)是消费者心理活动的集中表现,是消费活动中最有意义的部分 A.消费者群体 B.消费者购买行为 C.消费者的认识过程 D.消费者的意志过程 5.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我国消费心理目前的发展趋势?(A) A.呈现个体化消费观念 B.需求层次升级 C.个性化消费心理活跃 D.投资理财意识形成 二.填空题 1.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消费者行为所反映的心理现象、一般心理规律、心理变化趋势。 3.研究消费心理学应遵循的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联系性原则。

4.消费心理学的学习方法是凹槽型、发散性的链式思维。 5.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诸多方面,请列举三个。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市场营销与消费心理 三.判断题 1.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 2.心理认知和个性心理。(╳) 改正: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如何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对产品怎样命名、包装、定价、调价对消费者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属于研究消费心理活动中的市场营销与消费心理。(√) 4.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采访法、实验法。(╳) 改正:有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 四.概念题 1.消费 答:是一种行为,是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料和非物资资料的能动行为,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两大类。 2.消费心理 答:指消费者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偏好,选择和评价消费对象,在购买、使用及消费商品或劳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 3.个性心理 答:指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五.简答题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题(1)复习课程

《消费者行为学》 第1章 1.消费者行为的定义是什么【P5】 2.什么是人口统计特征给出属于人口统计特征的三个例子【P4】. 3文化与亚文化之间有什么区别 4市场细分的定义是什么【p4】 5.什么是角色理论它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消费者行为的【P5】 6.“交易”在这一章里是什么含义P4 7.商人为什么有必要了解他们产品的频繁使用者P7 8.数据库营销的含义是什么举出使用这一技术的例子P9-P10 9.流行文化是什么这个概念与营销和消费者行为有何关系P13 10.这一章中提到“人们常常购买他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是购买对他们有意义的东西”。请解释这句话并举例。 11.描述消费者与一个产品之间的两类关系。 12.“全球消费文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P11 13.C2C与C2B电子商务之间有什么区别P12

14.为什么信息经济学观点认为广告很重要 15.定义社会营销并举出这种方法的实例.P18 16.定义消费者成瘾并举出两个例子.P19 17请举出被消费者的例子.P20 18耗损??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个问题P20 19定义“反消费??并举出两个例子.P21 20.实证主义范式和解释主义范式在消费者研究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23-24 第2章 1.举例说明享乐型消费者的定义.p41 2.包装的大小对我们吃东西的多少有影响吗举例说明。有---膨化食品 3.触觉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应P46 4辨别并描述知觉的三个阶段。P40 5 绝对限与差别限有什么区别49

6 潜意识知觉有作用吗为什么说有作用为什么说没有作用 P39P51 7 “消费者实践一种…心理经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P52 8 描述两个导致刺激适应的因素的例子。P51 9 定义“图示”并举例说明这个概念与营销的关系。54例 10列出三个广告中的符号学元素并举例说明这三个元素。p55-56 11 超真实的概念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书中例子除外。P56 12什么是定位战略营销者可以用来为产品定位的方法有哪些 P97P98 第3章 1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有何区别P72 2举例说明营销中的“晕轮效应”。 3营销者如何运用重复来提高消费者了解更多品牌的可能性 4为什么在产品广告中用流行歌曲作背景音乐不一定是好主意 5经典条件与非经典条件有何不同P24

消费者行为学选择题

A、强调消费行为的主观性和象征性 B、强调消费者行为的理性 C、其价值在于可以改变或维持消费者行为 D、其价值在于可以洞察、理解消费者行为 2、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A ) A.习惯型B.冲动型C.疑虑型D.理智型 3、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D ) A.自尊的需要B、他人实现的需要C、自我表达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4、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A ) A.刺激的泛化B.刺激的辨别C.刺激的强化D.刺激的重复 5、需求层次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C )提出的。 A.波登B.赫杰特齐C.马斯洛D.温得尔?斯密 2、食品的营养与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要求、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消费着的此类担心均属于(B )风险的范畴。 A 功能风险 B 物质风险 C 社会风险 D 心理风险 3、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A ) A.习惯型B.冲动型C.疑虑型D.理智型 4、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D ) A.自尊的需要B、他人实现的需要C、自我表达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5、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A ) A.刺激的泛化B.刺激的辨别C.刺激的强化D.刺激的重复 6、消费者在购买某些高档商品是,可能会出现对所选的商品爱不释手,但另一方面又嫌商品的价格过高,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哪种冲突?(A ) 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单趋冲突 7、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哪四个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C )。 A.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个人收入B.职业、道德、居住的区域、个人收入 C.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D.职业、道德、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 8、人们的个性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商家的营销战略及决定,那么商家能从消费者的哪三个方面来决定正确营销战略?(B ) A.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调节或者自我控制B.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C.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调节或者自我驾驭D.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 9、动机研究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B ) A.完形填空B.选词填空C.联想技术D.构造技术 10、度假、孩子上学、购买和装修住宅一般是由什么方式的家庭决策来作出决定的?(D )。A.自主型B.丈夫主导型C.妻子主导型D.联合型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学

第一章 1、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需要与欲望而挑选、购买、使用或处置产品、服务、观念或经验所涉及的过程。 3、细分维度(简答) 年龄:例子如功能红牛做法,首先开发一个产品吸引一个年龄段的消费者,然后吸引其他年龄段的人们。 性别:宝洁公司的一个纯女性营销团队向市场推出了佳洁士rejuvenating effects牙膏,这是第一支专以女性为目标市场的畅销牙膏。 家庭结构、社会阶层与收入、民族与种族(锐步推出的RBK鞋系列酒深受流行的城市艺术家的喜爱)、地理位置、生活方式:超越人口统计变量 4、市场细分的定义:按照消费支付欲望与需求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 5、“人们常常购买他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是购买对他们有意义的东西”请解释这句话并举例。 消费者购买行为是复杂的,其购买行为的产生是受到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促进交互影响的。消费者心理是消费者在满足需要活动中的思想意识,它支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心理因素有动机、感受、态度、学习。 相关群体非所属群体是指消费者置身之外,但对购买有影响作用的群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期望群体,另一种是游离群体。期望群体是个人希望成为其中一员或与其交往的群体,游离群体是遭到个人拒绝或抵制,极力划清界线的群体。 企业营销应该重视相关群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作用;利用相关群体的影响开展营销活动;还要注意不同的商品受相关群体影响的程度不同。商品能见度越强,受相关群体影响越大。商品越特殊、购买频率越低,受相关群体影响越大。对商品越缺乏知识,受相关群

体影响越大。 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按照其社会准则将其成员划分为相对稳定的不同层次。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他们的经济状况、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消费特点闲暇活动、接受大众传播媒体等各不相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商品、品牌、商店、购买习惯和购买方式。企业营销要关注本国的社会阶层划分情况,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爱好要求,通过适当的信息传播方式,在适当的地点,运用适当的销售方式,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 家庭状况、社会文化状况等的影响。适当结合营销对消费者的影响。 6、材料分析:网络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即网购分析。 消费者行为分析看成两部分构成,一是消费者的行动,二是消费者的决策过程。 分析可从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网上购物与传统购物的比较。 第二章 1、举例说明享乐型消费者的定义。 喜欢购买能够带来享乐价值的东西,而不只是看重产品的基本功能。如劳瑞和瑞恩发明带有类似黄瓜、薰衣草等奇异香味的清洁器家庭主妇们免于无聊的擦洗,享受每天休闲时光。宝洁公司产品用包装和展示赢得顾客。 2、包装的大小对我们吃东西的多少有影响吗?举例说明 有影响,知觉具有卡路里的作用,当用大盒子包装的食物时,大盒子暗示吃多点是适当的或是可接受的,比如看电影的吃爆米花的人,购买大号包装的人比购买中号包装的人多吃。 3、触觉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应? 4、辨别并描述知觉的三个阶段 知觉是对视觉、听觉和嗅觉等物理感觉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对一种刺激物的最终解释是给它赋予意义。知觉地图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营销工具,用于评价竞争品牌在相关维度上的相对地位。 第三章 1、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将一种能够诱发某种反应的刺激与另一种原本不能单独诱发这种反应的刺激相配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与能够诱发反应的第一种刺激相联结,第二种刺激会引起类似的反应。 2、重复的营销应用 同一信息在不同媒体中定期传播,消费者学会在不同环境中接受同一信息,学会排除干扰,始终记住这一信息。广告研究者认为,一则营销信息只要看到三次就足够,超过了就是多余的。第一次会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知觉,第二次会引起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某种联系,第三次则会提醒消费者有关该产品的益处,因为人们倾向于拒绝或者曲解许多营销信息,所以没有办法确保传播出去的信息到达。如果试图将某种联结变成消费者的条件反射,就必须确保目标消费者能够受到足够多次的刺激,从而使这种刺激黏着消费者。 消费者对听到或看到的某种营销刺激会习以为常,不再注意,这就称为广告疲劳。 3、工具性条件反射 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个体学会那些能产生积极结果并避免负面结果的行为。 4、定义怀旧,并且说明为什么这是一个广泛应用的策略。 对过去的人和事的记忆的再度唤起,即缅怀过去。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时,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因此,我们需要来自往日的一些温暖而模糊的东西。激发怀旧情感。 产品也扮演记忆标志的角色。消费者可以使用产品来提取关于过去经历的记忆,并且重视产品的这种怀旧能力,在营销策略中,这种能力促成了怀旧的使用。 5、材料题:学习的理论分析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学习起到的理论作用

(完整word版)消费者行为学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专门研究,开始于()。 A)19世纪3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40年代 2.在消费者品牌选择规则中,允许品牌中较劣的属性与较优的属性相互补偿的是()。 A)期望值选择规则 B)联结式规则 C)重点选择规则 D)编纂式规则 3.将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运用于消费者动机分析,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下列厂商给消费者提供的各种利益和价值中,不能使消费者对其产生满意感的因素是()。 A)商品具有的独特形象 B)商品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功能 C)商品的外形美观 D)品牌良好的声誉 4. 消费者的绝对感觉阈限值越大,其感受性()。 A)越小 B)因人而异 C)越大 D)不受绝对阈限值的影响 5. 人的大脑对外部信息的知觉,包含相互联系的两种加工:数据驱动加工和概念驱动加工。对于数据驱动的加工形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数据驱动的加工通常是先对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 B)数据驱动的加工特别强调外界刺激的作用,强调外部输入信息对加工过程的驱动 C)数据驱动的加工又称为自上而下的加工,是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 D)数据驱动的加工是从较低水平迈向较高水平的 6. 关于消费者的记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消费者的记忆包括识记、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B)消费者的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在2分钟以内的记忆 C)消费者经过复述,可以将感觉记忆中的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中 D)消费者的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相比,其容量是相当大的,甚至被认为是无限的 7. 下列关于消费者态度测量的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务完成法属于常用的行为反应测量方法 B)生理反应测量法属于常用的行为反应测量方法 C)距离测量法属于常用的行为反应测量方法 D)消费者态度中的情感成分一般用语意差别量表来进行测量 8. 如果一个消费者的教条性倾向较小,他会()。 A)对不熟悉的事物持开放立场 B)更愿意选择已经成名的产品 C)更容易接受带有“权威诉求”的新产品广告 D)对陌生事物非常不安并怀有戒心 9. 消费者对于文化的学习有两种类型,其中文化移入()。 A)指学习外来新文化 B)指学习本民族的文化 C)保持了民族文化的延续 D)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个性 10. 科尔曼社会地位指数法中,采用的测量指标包括()。 A)社会互动 B)价值取向 C)个人业绩 D)居住的区域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1]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 一、名词解释 1、扩展型决策:当消费者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更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几个品牌上时,消费者所面临的决策。 2、意见领袖:较其他消费者更频繁或更多地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别人的购买决策的那些消费者。 3、品牌忠诚: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4、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或群体中占有的位置和被社会或群体所规定的行为模式。 5、动机冲突: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购买动机,其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 六、简答题 1、展示一定的社会地位;多维性(社会阶层由多个因素决定);层级性(由低到高形成一个地位连续体);对行为的限定性;同质性;动态性。 2、购物点陈列、削价与促销、店内布置与气氛、商品脱销、销售人员。 3、购买动机、购买能力、情景因素、测度上的问题、态度测量与行动之间的延滞。 4、处于问题认知状态;时间、环境的改变;产品获取;产品消费;个体差异。 5、时间;识记材料对消费者的意义与作用;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学习的程度;学习时的情绪。 七、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要点: (1)采用针对性强且灵活多样的广告心理策略:借助名人效应,采用多种方式吸引消费者注意;广告宣传采取多样重复的方法,刺激消费者联想,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广告文稿生动简洁吸引消费者注意等等。 (2)提出可行建议并予以说明既可得满分。 2、参考答案要点: (1)气质是个性消费心理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该调查能够反映消费者的部分个性心理特征。(2分) (2)气质四种类型及特点: 胆汁质—抑制能力较差。易于冲动,热情直爽,不够灵活。精力旺盛,动作迅猛,性情暴躁,脾气倔强,容易粗心大意。 多血质—情绪兴奋性高,思维言语动作敏捷,心境变化快但强度不大,稳定性差。活泼好动,富于生气,灵活性强。乐观亲切,善交往,浮躁轻率,兴趣广泛但不持久,缺乏耐力和毅力; 粘液质—情绪兴奋性低,外部表现少,沉着冷静,反应速度慢,深思熟虑,思维言语动作迟缓。交际适度,内心很少外露,坚毅执拗,淡漠,自制力强,不够灵活,易固执己见。 抑郁质—善于察觉细节,不轻易评论,细心谨慎,敏感多疑。内心体验深刻但外部表现不强烈,行动迟缓,不活泼。脆弱孤僻,对事物反应强,办事不果断、缺乏信心。 3、参考答题要点: (1)商品名称具有识别、服务、传播、促销的功能,美妙的名称不仅有助于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特点,还能引发消费者联想,增强对商品的喜爱,打开商品销路。(4分) (2)商品命名的心理策略: 把握命名原则:名实相符、便于记忆、雅俗共赏、激发兴趣。(3分) 采用多种命名方法:效用命名、功能命名、产地命名、人名、外型、译音命名等。(3分) 一、单项选择: 1、需求层次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C )提出的。A.波登B.赫杰特齐C.马斯洛D.温得尔?斯密 2、食品的营养与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要求、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消费着的此类担心均属于(B )风险的范畴。A 功能风险 B 物质风险 C 社会风险 D 心理风险

消费者行为学50道选择题翻译版

1. Perception is a process that begins with consumer exposure and attention to marketing stimuli and ends with consumer _____. (感知是一个过程,开始与消费者接触和关注营销刺激消费____结束) A. Interpretation (解释,说明翻译表演,演绎理解) B. Attitude (态度看法姿势个人风格) C、action 行动 D、acceptance 接受 2. ____ is a series of activities by which stimuli are perceived, transformed into information, and stored. (____是一系列的刺激的感知活动,转化为信息,并存储。) A. Perception (感知) B. Interpretation (解释,说明翻译表演,演绎理解) 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信息处理 D. Perceptual exposure 感性接触 E. Selective exposure 选择性曝光 四个主要步骤是曝光,关注,解释和记忆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step in the 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 下列哪一个不是信息处理模型的一个步骤? A. Exposure 曝光 B. Comparison 比较 C. Attention 注意,注意力; 照料,关怀; 殷勤 D. Interpretation (解释,说明翻译表演,演绎理解) E. Memory 记忆 四个主要步骤是曝光,关注,解释和记忆 4. _____ occurs when a stimulus is placed within a person's relevant environment and comes within range of their sensory receptor nerves. _____时发生的刺激是放置在一个人的相关环境,是在他们的感官受体神经的范围 A. Perception 感知 B. Attention 注意 C. Interpretation 解释,理解 D. Perceptual offense 知觉的进攻 E. Exposure曝光 Exposure provides consumer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pay attention to available information, but in no way guarantees it. 曝光为消费者提供了机会,关注现有的信息,但在任何情况下,保证它

消费者行为学(1)(1)讲课教案

消费者行为学范围 一、填空、选择: 1.消费者以追求产品的时尚、新颖为购买的求新动机。 2.对现实事物的知觉中,需要过去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的解释,说明知觉叫做理解性。 3.在消费者行为规范形成过程中,具有最终决定作用的心理机制是遵从。 4.一个人在现实环境中对各种事物表现出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个性。 5.对购物环境适应能力强,在购物中观察敏锐,反应敏捷,易于与营业员沟通的消费者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类型。 6.消费者会做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全面的直接反应是知觉。 7.使人对某件事物或活动给予特别的注意或关注并具有向往心情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是兴趣。 8.划清感性消费和理性消费界限是消费者的消费目的。 9.在营销活动中,刺激物的强度、新意性、对比度、活动性等客观因素,易于引起消费者的无意注意。 10.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反应的是双驱冲动。 11.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选择性。 12.想象型的消费者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 13.习惯养成理论认为:形成对某类商品的兴趣主要依靠重复消费。 14.消费真受群体规范影响的主要心里原因是仿效心理。 15.由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不断变化是学习。 16.按照我国消费者的行走习惯,pop广告摆布顺序自右向左。 17.研究表明,遗忘的规律是短时间内遗忘较短,以后逐渐迅速。 18.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过程和评价结果,可以评价一个消费者的能力。 19.专营商店店面设计一般采用小店面、大招牌、大橱窗。 20.导致消费者形成彻底拒绝性购买态度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的思维。 21.易于接受导购员介绍和帮助的消费者大多是随意型消费者。 22.消费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的强化和间接学习知识,获得经验的方式,反映的心理学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 23.商业广告最基本的功能是促销功能。 24.人类最初的消费者划分是平均心理。 25.人对外界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注意。 26.在确定了购买目标之后,消费者自觉的支配和和调节自己行动的心理活动是情绪活动。 27.消费者对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是情感。 28.应该把易于把随机购买的商品设置在明显位置。 29.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一样规律是短时间内遗忘比较缓慢,以后则逐渐迅速。 30.消费者知觉得选择性,取决于知觉的防御性。 二、名词解释: 1.差别阀值: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2.决策:指组织或个人识别机会与问题,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依据一定的准则选择出一个方案,以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的过程。 3.意见领袖:那些经常能影响他人的态度或意见的人。 4.亚文化:在一个较大的、更复杂的社会中存在的可识别出来的一个不同的文化群体。 5.信念: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

消费者行为学选择题

第十章文化、亚文化与消费者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选择题一分。) 1、文化具有以下几种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B、文化的影响是有形的。 C、社会文化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 D、社会文化的共享性、规范性。 2、文化对个人行为设置的边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A、社会规范。 B、文化价值。 C、道德规范。 D、法律规范。 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讲究中庸之道,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中庸之道就是做人唯唯诺诺,庸庸碌碌。 B、中庸之道就是对待任何事情都处于中立。 C、中庸之道就是要经常遵守一定的标准,既不“过”也不“不及”,做到不偏不倚。 D、中庸之道保证了民族文化的稳定性,提倡根本性的变革,反对墨守陈规。 4、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 A、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家文化。 B、道教文化。 C、佛教文化。 D、道教和佛教文化的融合。 5、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重义轻利,下面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B、舍利取义。 C、注重哥们义气。 D、大难临头各自飞。 6、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为消费支出中的重积累和计划性,以下符合这一表现的是() A、中国人喜欢贷款买东西,提前消费、提前享受,尤其是老年人。 B、中国人买东西只管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考虑商品的实用性和使用价值。 C、中国人买东西会发生冲动购买和计划外购买,尤其是中老年人。 D、中国人一直提倡勤俭持家的观念,而青少年的观念却在发生改变,敢于超前消费,标新立异。 7、从企业角度看,企业跨国营销的必要性表现在() A、市场趋向的变化。 B、可以接触其他文化。 C、产生原产国效应。 D、使产品生命周期呈现增长趋势。 8、跨文化的消费者分析我们需要注意的有:教育水平、语言文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范文

第一章 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行为主义范式的说法,正确的有(C) A、强调消费行为的主观性和象征性 B、强调消费者行为的理性 C、其价值在于可以改变或维持消费者行为 D、其价值在于可以洞察、理解消费者行为 2、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 A ) A.习惯型B.冲动型C.疑虑型D.理智型 3、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D ) A.自尊的需要B、他人实现的需要C、自我表达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4、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A ) A.刺激的泛化B.刺激的辨别 C.刺激的强化D.刺激的重复 判断 1、消费者行为学以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 学学科为基础。(错) 2、消费生活是人们获取和使用消费物品或服务的行为来构成的。 (错) 多项选择

1、消费者行为具有(ACE )的特点 A 多样性B专业性C可引导性 D 引申性 E 复杂性 2、从消费过程来看,可以把消费者划分为()。 A、需求者 B、现实消费者 C、购买者 D、未来消费者 E、使用者 第二章 单选题 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不包括(D ) A生理需求B爱与归属需求C自尊需求D自我防御需求 2卷入度不包括(C) A情境性卷入度B持续性卷入度 C认识性卷入度D反应性卷入度 3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构成不包括(B ) A意识B下意识C潜意识D前意识 4潜在动机的测定方法不包括( D ) A观察法B问询法C投射法D问卷法 多选题 1 动机的作用有哪些(ABD ) A激励作用B决定行为的方向C决定购买行为D维持与强化作用 2 动机的特征有哪些(ABCD ) A动机的原发性B动机的复杂性C动机的不可观察性D动机的可导性

消费者行为学第一次作业_南大网院

消费者行为学第一次作业_ 南大网院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作业名称消费者行为学第一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19-4-12至2019-5-9 23:59:00 通过分数60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小王是一名外企高层管理人员,最近需要更换手机,他原本看重了一款千元左右的国产H品牌手机,但是由于他的同事和客户全部都使用国外某高价I品牌手机,因此他最终也决定购买该I品牌手机。小王放弃购买L品牌手机主要是由于哪种感知风险? A、功能风险 B、资金风险 C、社会风险 D、心理风险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小王在大学期间就一直有使用香水的习惯,大学毕业工作后,她觉得原来用的香水味道太香甜可爱,因此想换一款更加适合职场白领使用的香水,这是受()的影响。 A、传播情境 B、购买情境 C、使用情境 D、处置情境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人们某种需求的出现或需求量、需求质量的提高,会导致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需求的产生或需求量、需求质量的提高,这称为() A、需求的迁移 B、需求的衍射 C、需求的正相关 D、需求的负相关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当消费者面对一个包装精致高档的产品是,他们往往会认为产品本身也是优质高档的,这是哪种心理定势产生的偏见? A、晕轮效应 B、移情效应 C、首应效应 D、经验效应 标准答案:a 说明:

消费者行为学习题及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专门研究,开始于()。 A)19世纪3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40年代 2.在消费者品牌选择规则中,允许品牌中较劣的属性与较优的属性相互补偿的是()。 A)期望值选择规则 B)联结式规则 C)重点选择规则 D)编纂式规则 3.将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运用于消费者动机分析,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下列厂商给消费者提供的各种利益和价值中,不能使消费者对其产生满意感的因素是()。 A)商品具有的独特形象 B)商品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功能 C)商品的外形美观 D)品牌良好的声誉 4. 消费者的绝对感觉阈限值越大,其感受性()。 A)越小 B)因人而异 C)越大 D)不受绝对阈限值的影响 5. 人的大脑对外部信息的知觉,包含相互联系的两种加工:数据驱动加工和概念驱动加工。对于数据驱动的加工形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数据驱动的加工通常是先对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 B)数据驱动的加工特别强调外界刺激的作用,强调外部输入信息对加工过程的驱动 C)数据驱动的加工又称为自上而下的加工,是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 D)数据驱动的加工是从较低水平迈向较高水平的 6. 关于消费者的记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消费者的记忆包括识记、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B)消费者的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在2分钟以内的记忆 C)消费者经过复述,可以将感觉记忆中的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中 D)消费者的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相比,其容量是相当大的,甚至被认为是无限的 7. 下列关于消费者态度测量的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务完成法属于常用的行为反应测量方法 B)生理反应测量法属于常用的行为反应测量方法 C)距离测量法属于常用的行为反应测量方法 D)消费者态度中的情感成分一般用语意差别量表来进行测量 8. 如果一个消费者的教条性倾向较小,他会()。 A)对不熟悉的事物持开放立场 B)更愿意选择已经成名的产品 C)更容易接受带有“权威诉求”的新产品广告 D)对陌生事物非常不安并怀有戒心 9. 消费者对于文化的学习有两种类型,其中文化移入()。 A)指学习外来新文化 B)指学习本民族的文化 C)保持了民族文化的延续 D)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个性10. 科尔曼社会地位指数法中,采用的测量指标包括()。 A)社会互动 B)价值取向 C)个人业绩 D)居住的区域

消费者行为学

第一讲导论 1、什么是消费者行为?(p4) 是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可引导性)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包括哪些?(p23) 包括:消费者资源、需求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消费者态度、消费者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p24) 包括: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营销因素 4、消费者决策过程(p22) 包括5个主要阶段: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 5、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类型(ppt) (1)定性研究 a) 包括深入访谈、集中小组、隐喻分析、拼图研究以及投影法。 b) 这些方法经过高度训练的访谈-分析,往往带有主观性。 c) 因为样本很小,所以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更大的人群。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关 于促销活动与产品的新观点,而这些内容的具体方面可以通过更广泛的研究来 测试。 (2)定量研究 a) 这种方法被看做实证性的,主要用于预测消费者行为。 b) 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c) 研究的结果是描述性的,如果数据收集是随机的,结果可推广到更大的人群。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a) 利用定性研究的结果来发现新的创意或开发宣传战略,利用定量研究的b) 结 果来预测消费者对各种宣传的反应。 第二讲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1、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类型(p31-35) 三种购买决策类型: a) 扩展型决策:对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也未建立起评价标准,更没有将选择 范围限定在少数几个品牌上。 b) 有限型决策:有品牌有一定了解,建立了一些基本评价标准,但还没形成对特 定品牌的偏好。(追求多样化的决策) c) 名义型决策:某个消费问题被意识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马上浮现 某个偏爱品牌,该品牌随之被购买。(忠诚型购买决策和习惯型购买决策)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选择)

阿塞尔购买行为类型:1、复杂的购买行为。2、减少失调的购买行为。3、寻求变化的购买行为。4、习惯性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决策原则:1、最大满意原则。2、相对满意原则。3、遗憾最小原则。4、预期-满意原则。 消费者决策过程:1、确认问题。2、收集信息。3、比较评估。4、购买行动。5、购后过程。 影响顾客忠诚的因素:1、顾客满意。2、顾客信任。3、转换成本。4、替代者吸引力。5、消费经历。6、购买风险。 消费者需要的划分:1、按照需要的起源,分为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2、按照需要的对象,可以将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按照需要的层次,可以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五层次。 4、按照需要的商品性能不同划分,可以将需要分为对商品使用价值、审美功能、时代特征、社会象征和良好服务的需要。 购买动机功能:1、发动和终止行为的功能。2、指引和选择行为方向的功能。3、维持与强化行为的功能。 购买动机的理论:本能理论、动因理论、诱因理论、唤醒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显示性需求理论。 消费者注意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消费者知觉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社会知觉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 消费者知觉风险类型:资金风险、功能风险、价格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消费者记忆环节: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遗忘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 记忆分类:1、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感记忆、运动记忆。2、保持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气质类型:体液说:胆汁质者、多血质者、粘液质者、抑郁质者。高级神经类型说:强而不平衡型、强而平衡的灵活型、强而平衡的迟缓型、弱而不平衡型。 自我概念构成:詹姆斯: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沃特:真实自我、理想自我、自我形象、镜中自我。 影响学习强度因素:被学习事物的重要性、强化、重复、消退 态度构成要素: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 态度形成和改变的理论:学习理论、诱因理论、平衡理论 价值观衡量指数: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指数(IDV)、权力距离指数(PDI)、不确定性回避指数(UAI)、男性化/女性化指数(MAS) 社会群体类型: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主要群体与次要群体、隶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群体:家庭、朋友、工作群体、非正式的社会群体、购物群体 社会阶层决定因素:职业、个人业绩、社会互动、拥有的财物、价值取向、阶层意识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群体特性: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规模、群体的专场性;消费者性格特征:消费者的自信心、消费者的自我介入水平、消费者对群体的忠诚程度。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方法: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投射法、深度访谈法、在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