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安装说明

钢轨安装说明
钢轨安装说明

北仑电厂三期 斗轮机轨道工程

钢轨配件安装说明书

GANTREX上海代表处

2007年12月17日

目 录

一、基本情况

二、预埋螺栓和钢垫板

三、胶垫板和压板

四、钢轨的安装工艺

五、附件

- 压板底座的焊接说明图

- 胶泥说明书

- 起重机钢轨安装最大允许误差

说明:

- 说明书中所提到的非GANTREX材料,仅供参考。以设计院的设计为准。

- 非GANTREX材料的质量由中国供应商负责。

- 油漆的品牌及颜色可由用户选定。

- 钢轨安装作业(包括钢轨焊接)的施工质量应由施工单位负责。

- GANTREX提供压板、胶垫板的产品质量保证(详见质量保证书)。

一、基本情况

钢轨型号 P50

钢轨顶宽 72

钢轨高 152

钢轨底宽 132

钢轨固定方案

采用GANTREX非连续式的钢轨固定方法

钢轨接口连接

采用焊接式连接方法

钢轨固定件

采用选购GANTREX的产品和中国产品相结合的方法

二、预埋螺栓和钢垫板

1、预埋螺栓规格

规格:M24带弯钩型预埋螺栓

材料:Q235

2、预埋螺栓定位板(或定位框架)

为了保证钢垫板安装位置准确,在定位预埋螺栓时,必须采用预埋螺栓定位板或预埋螺栓定位框架。定位板可由加工钢垫板的厂家制作。

3、预埋螺栓工地施工作业

在施工时,必须保证预埋螺栓定位板位置准确。定位板必须可靠地固定住,确保在浇灌基础混凝土时,定位板不发生移动。基础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定位板才可移走。

4、钢垫板

材料:国产Q235钢板。

钢垫板可由专业生产厂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加工制做。钢垫板的平整度要求为:

钢垫板的防锈处理

在压板底座焊接在钢垫板上后,除尽钢垫板上的锈渍,涂上一层底漆(包括压板底座侧面),钢垫板底部及压板底座顶面不用涂漆。底漆干后,把钢垫板固定在预埋螺栓上。再涂上一层中间层漆(包括压板底座侧面)。全部钢轨及压板安装完成后,涂二层面漆(包括压板)。

三、胶垫板和压板

1、压板总成

每套21/125系列压板由五个小件组成:

①压板夹 ②压板底座

③螺栓 ④平垫圈 ⑤螺母

2、胶垫板

钢轨型号 P50

胶垫板规格:MK6-RF-130

胶垫板宽 :125 mm

胶垫板厚 :7 mm

胶垫板的标准长度:12米/卷

四.钢轨的安装工艺

1、物料储存

施工单位应将施工作业中的所有物料储存在安全和有遮蔽的地方,储存

物料的地方必须保持清洁干爽,避免物料受损及锈蚀。

钢轨和钢垫板的现场堆放必须采用多支点堆放,以免钢轨和钢垫板弯曲变形。

2、安装顺序

- 安装钢垫板

- 测量调整钢垫板的标高

- 焊接压板底座

- 灌胶泥

- 铺设胶垫板

- 按技术要求安装钢轨

- 钢轨接口焊接

- 按规定扭矩上紧压板夹

3、压板底座现场焊接

压板底座焊接可在现场工地进行,建议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 将钢垫板的开孔穿入预埋螺栓并安放到位,采用钢垫板上的调校螺栓做初步的水平调整,不要上紧螺母

② 钢垫板做预热处理并清洁表面

⑧ 将压板底座准确地焊接在钢垫板上(要求详见GANTREX压板的安装)

④ 让钢垫板自然冷却到大气温度

⑤ 钢垫板水平精确调整

注意:绝不允许先灌胶泥,再焊压板底座。

4、钢垫板的安装

- 安装钢垫板之前,应先将基础混凝土表面的松动砼、浮浆等凿去,并清除浮灰,除去积水。

- 依照图纸规定安装钢垫板,如发觉钢垫板底部有锈蚀情况出现应首先予以清除,要注意不可用炔氧焰将预埋螺栓孔加大。

- 用调校螺栓准确地控制钢垫板的标高。每个调校螺栓上可涂上油脂以防

止砂浆渗入。

- 按照《压板的安装说明》(详见附件)的要求将压板底座焊接在钢垫板上,压板的间距详见施工图纸的要求。

- 钢垫板水平调整并初紧螺母。

5、安装胶垫板

胶垫板的凹凸面向上铺设,使其与钢轨底面相接触。胶垫板铺设时,钢垫板的表面应该清洁、无油污、无尖锐的粒子,胶垫板为非连续式的铺设。

胶垫板必须放置于钢轨底部,侧向不得露出钢轨底。

6. 胶泥的灌注

胶泥型号: BY-60

包装:袋装(25 公斤 / 袋)

储存:未开封的胶泥可储存 3 个月,胶泥需储存在干燥的室内。

应按照GANTREX公司提供的施工作业方法进行。必须严格按照GANTREX 提供的配比进行搅拌(详见附件),未经过GANTREX技术人员的同意,不得任意增减加水量。

应特别注意,在灌注前必须再次清除钢垫板与轨道基础之间残留的各种垃圾(可用压缩空气清除),并要用水充分湿润将与胶泥接触的砼表面,并不得留有积水(可用压缩空气清除)。灌注应只从一面到另一面,一端到另一端,从而使钢垫板下的空气泡走出。

在灌注过程中,不可用力敲击钢垫板。

当灌浇砂浆后 48 小时,应将调校螺栓松脱,并上紧预埋螺栓。调校螺栓松脱后所遗留的孔应及时用胶泥砂浆填补。

在灌浆结束后,需保持胶泥湿润至少3天以上。在气温高于21℃时,可采用盖湿草包或湿麻袋养护,时间不得少于3天。在气温低于5℃时,最好不要考虑胶泥的灌注。

7、钢轨定位固定

在焊接钢轨前,钢轨应放在胶垫上小心谨慎地调校至正确的定位线。调

校完成后应立刻把压板夹上紧(上紧扭矩参照每种压板的安装要求),当整条钢轨完成调校后,应重新检查压板螺栓的上紧扭矩。在钢轨焊缝3米的范围内,压板夹则不用上紧,以备焊接时可以将钢轨抬起。

在调整钢轨的同时,需随时检查胶垫板的情况,保证胶垫板不能侧面露出钢轨底面。

当全条轨道完成调校后,需再次检查压板夹位置及压板螺栓的扭矩。

压板底座的定位:平行于钢轨轴线,离钢轨边缘10mm,如下图所示:

钢轨侧缘

焊面

压板底座的焊接:

— 焊面焊缝尺寸为5mm。

— 使用低氢焊条,如J427或J507。

安装:

① 将螺栓置于底座孔内,向前推倒头。

② 装上压板夹,调整压板夹,使压板夹与钢轨边缘紧密接触。

③ 装上平垫圈和螺母,并用手指力上紧螺母。

④ 用手锤敲压板夹,使压板夹紧贴钢轨。然后按275Nm的扭矩上紧螺母。

注意:在安装时或安装后,如需松开螺母,必须使螺栓正确定位后才能重新上紧螺母。

起重机运行200小时后,应重新上紧螺母。

如需要油漆压板总成,不可使用溶解剂进行清洁作业。

普速铁路单根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无缝、普通)

普速铁路单根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无缝、普通)

目次 一、作业介绍............................................ 3 二、作业流程图.......................................... 5 三、作业程序及标准...................................... 6 ⒈作业准备........................................... 6 ⒉防护设置........................................... 6 ⒊作业流程........................................... 6 四、质量标准............................................ 8 五、作业机具材料........................................ 9

一、作业介绍 作业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务段范围内的普速铁路单 根更换钢轨(无缝、普通)。 人员要求: ⒈岗位要求:作业负责人由车间(副)主任担当;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人员经段级单位培训并考试合格人员。 ⒉人员配置:必须设置“三位一体”防护。作业人员不少于6名。 作业条件: ⒈天窗点内:更换钢轨作业。 ⒉天窗点外:严禁利用运行速度160km/h及以上列车与前趟列车间隔进行点外作业。 ⒊作业时间:单线不得少于90分钟,双线不得少于120分钟 ⒋配合要求:车务段、电务进行配合(如有其它部门设备,通知相关部门进行配合)。 作业风险: 1.违章施工作业风险 ⑴配合人员未到场,违章作业造成设备故障; ⑵作业质量不良晃车造成行车事故; ⑶未按放行列车条件放行列车,造成行车事故; ⑷使用工具不绝缘轨道电缆联电造成行车事故; 2. 从业人员伤害风险

钢轨波磨维修规则

钢轨波磨维修规则大纲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钢轨波磨维修工作组织及内容 (1) 第一节维修的组织和计划 (1) 第二节维修工作内容 (2) 第三章钢轨波磨维修要求和标准 (2) 第一节钢轨波磨维修要求 (2) 第二节钢轨波磨维修周期及标准 (3) 第四章钢轨波磨维修设计及预算 (3) 第五章钢轨波磨维修作业的验收标准 (3)

前言 波型磨耗(以下简称波磨)是指钢轨踏面因磨耗而形成的规律性的不平顺,波长30~80mm者称为波纹磨耗,80mm以上者为波浪磨耗。波浪型磨耗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与轨道弹性和钢轨的屈服强度有关。当波浪型磨耗较重时,轮轨之间作用力和轨道振动增大,对轨道的破坏性也增大,不仅加大了养护维修工作量,甚至养护维修十分困难。但对达到什么程度应该更换,尚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故应采用打磨列车适时打磨和更换。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钢轨波磨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减缓钢轨表面缺陷的发展、提高钢轨表面平滑度,改善旅客乘车舒适度、降低轮/轨噪声、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第 1.2 条钢轨波磨维修工作按线路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和钢轨磨损程度,相应地进行计划维修、经常保养,有计划地补偿线路钢轨磨损,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第1.3 条钢轨波磨维修工作,应实行科学管理,开展标准化作业,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改善检测手段,建立和健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改进作业方法和劳动组织,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第1.4 条钢轨波磨维修工作,应遵守本规则的规定。本规则未作规定的,线路公司可根据需要提出,并报运营公司批准执行。 第二章钢轨波磨维修工作组织及内容 第一节维修的组织和计划 第2.1.1条钢轨波磨维修工作按线路技术状态和钢轨磨损程度作好管理工作。 第2.1.2条对钢轨波磨维修所需要的机具、材料及加工,要积极组织有关业务科室进行落实,材料选型及采购需要上级或有关单位解决的应及时报运营公司,安排调节。 第2.1.3条对各种机械设备应制订出检修操作规程,实行专机专人负责

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

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 7.1 作业技术要求 7.1.1 更换钢轨时,换入的钢轨与线路上相邻钢轨的断面应基本一致,换入钢轨与既有轨型不一致时须用异型轨过渡,钢轨接头处轨面及内侧错牙正线及到发线不大于1mm.,其他站线不大于2mm,并确认无伤损。 7.1.2 成段更换25m钢轨时,应在中间轨温tz±30℃范围内进行。 7.1.3 成段更换钢轨时,线路上的两股钢轨接头一般应采用相对式。曲线地段外股应使用标准长度钢轨,内里股应使用厂制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位置,剩余的少量相错量,应利用钢轨长度误差量在曲线内(有困难时可在直线上)调整。直线地段应按钢轨长度误差量配对使用,在每节轨上相差量一般应不大于3mm,并应前后、左右抵消,在两股钢轨上累计差量最大不得大于15mm。钢轨接头采用相错式时,其相错量不得小于3m。线路上个别所插入的短轨,在正线上不得短于6m,在站线上不得短于4.5m,并不得连续插入两根及以上短轨,个别插入短轨线路的允许速度不得大于160km/h。 7.1.4 成段更换钢轨时,应按轨温计算轨缝,并应设置均匀。每千米轨缝总误差:25m钢轨地段不得大于80mm,12.5m钢轨地段不得大于160mm。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6mm。 7.1.5 接头相错量应符合以下要求,新轨时:直线不得超过

20mm,曲线不得超过20mm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再用轨时:在正线及到发线的直线上其误差不得超过40mm,其他站线上不得超过60mm。曲线上的误差不得超过40mm(正线、到发线)、60mm(其他站线)加规定缩短量一半。如因配轨不当,接头相错量较大时,应按第7.1.3条的规定调配钢轨,不得用增减轨缝尺寸的方法调整接头相错量。 7.1.6 钢轨编号、标记正确,字迹清晰。 7.1.7 下列位置不应有钢轨接头,否则应将其焊接、冻结或胶结: 7.1.7.1 明桥面小桥全桥范围内。 7.1.7.2 钢梁端部、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等处前后各2m范围内。 7.1.7.3 设有温度调节器的钢梁的温度跨度范围内。 7.1.7.4 钢梁的横梁顶上。 7.1.7.5 平交道口铺面范围内。 7.2作业条件 7.2.1 须在天窗点内进行。 7.2.2 轨道电路区段须有电务人员配合。 7.2.3 更换带有回流线的钢轨须供电部门配合。 7.2.4 电气化铁路同一地点同时更换两股钢轨须接触网停电。 7.3 作业程序 7.3.1 作业准备

钢轨波磨

钢轨损伤之钢轨波磨 班级:09城轨1班 钢轨波磨是轨道损伤的一种主要类型,它是钢轨沿纵向表面出现的周期性的类似波浪形状的不 平顺现象,有波长和峰谷两种属性。 钢轨波磨分为三种类型: 1、极短波距波形; 2、短波距波形; 3、;坡度 4、 5、,暗坑、 生剧烈振动,促使轨道和机车车辆相关部件伤损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增加维修费用; 由于列车通过波磨地段时引起轨道剧烈振动,致使道碴粉化速率加快,道床翻浆冒泥,轨道扣件松动,螺纹道钉、轨距杆大量折断,轨枕空吊,胶垫损坏等,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工务维修费用。 2、噪声污染 机车车辆通过波磨地段时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对铁路沿线居民带来很大的危害。同时这种噪声也会影响乘客,使他们产生不舒适感。 3、安全隐患 如钢轨波磨严重,车辆通过波峰时冲击力急剧增大,而通过波谷时受力减小,这就容易引起列车减载脱轨,还容易引起钢轨和车轴的断裂,影响行车安全。 4、增加能耗 由于波磨轨面的不平顺,导致轮轨粘着不良,相应地增加了轮轨运行阻力。另外由于轮轨系统振

动加剧,导致部件伤损率增加,消耗大量能量,而这些能量都必须由机车牵引力提供,从而增加能耗。 波磨的预防和减缓措施: 1、减少钢轨接头,降低接头冲击 设焊接无缝线路,尽可能减少接头或铺设冻结无缝线路,将接头冲击降到最低。加强接头处道碴捣固,保持道床丰满并加以夯实,及时清筛接头范围内的板结道床。 2、增强轨道弹性,提高轨道阻尼 增强轨道弹性可有效地减小轮轨系统振动强度,提高轨道阻尼可明显降低波磨发展速率。具体措施为:采用优质道碴,补足道床厚度;及时清筛道床并适当缩短道床清筛周期;对道床粉化、坍塌及翻浆冒泥地段及时整治。 3、减少轨道不平顺 强曲线轨道的养护,提高曲线圆顺度;消除钢轨死弯和轨头掉块。使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线路维修作业 4 5

手工机械切割锯轨作业指导书

手工、机械切割、锯轨作业指导书 1. 目的与要求 目的:截锯缩短轨或非标准长度钢轨,截锯无缝线路重伤钢轨,无缝线路发生断轨时截锯临时处理短轨,成段更换钢轨或轨缝调整作业后配置龙门轨等。 要求:作业人员掌握要领、熟练作业。 2. 适用范围 2.1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钢轨、无缝线路长轨的切割、锯轨作业(淬火钢轨和高强度耐磨钢轨,一般不适合采用手工锯轨作业)。 2.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天窗点内作业。 3. 引用标准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路工务安全规则》、《上海铁路局既有线200-250KM/h线路维修管理办法(暂行)》、《上海铁路局电气化铁路安全实施细则》等。 4. 工具材料 4.1 手工锯轨: 锯弓、锯条、铁丝钳、撬棍、道钉锤、垫木、水桶、30米钢卷尺、钢直角尺、塞尺、卡具、扁锉、石笔等。 4.2 机械锯轨: 切割机、切割砂轮片、电缆线、触电保护器、扳手、工具锤、撬棍、道钉锤、垫木、30米钢卷尺、钢直角尺、塞尺、卡具、石笔等。 5. 作业程序 5.1 点名分工 工班长组织职工列队点名,明确作业分工项目、内容及时间,所有职工均应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5.2 安全预想 5.2.1 在轨道电路及电气化区段作业时,应由电务、供电部门配合,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后方准开工。 5.2.2 长柄工具应有绝缘套,作业中不得将两股钢轨搭接。 5.2.3 严禁坐在钢轨上卸、紧螺栓。

5.3 工(机)具检查 5.3.1 检查工(机)具的安全性能,禁止工(机)具等带病上道作业。 5.3.2 使用的工(机)具必须按照路局文件要求用反光漆(模)进行编号,以防止侵限或遗留在线路上。 5.4 设置防护 5.4.1 驻站联络员提前40分钟到达车站办理登记手续,了解列车运行情况,及时通知现场防护员, 需使用单轨车推运机料具时,施工负责人应通知驻站联络员在车站行车室办理要点手续,并按规定在其前后设置防护。 5.4.2 现场防护员根据要求准备好防护标牌,按要求设置防护。 5.5 人机转移 5.5.1 现场防护员(联系困难地段增加中间联络员)接到驻站防护员通知后,会同作业负责人,组织所有作业人员在就近安全通道或在路肩上行走至作业地点附近的安全地带。 5.5.2 需汽车运输时,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5.6 作业准备 5.6.1 调查准备 5.6.1.1 作业前要备好工具、机具及锯轨用具、检测量具、材料、备品;检查锯轨工具或机具状态是否良好。 5.6.1.2 选择待锯钢轨,用垫木将钢轨垫起,锯口两端各垫两块垫木,然后拨正钢轨,用道钉固定。 5.6.1.3 用钢卷尺在轨面上丈量锯轨长度,划线后要复量一次。在轨底两侧也应丈量长度,然后用卡具由轨面至两侧轨底划出锯线。 5.6.1.4 手工锯轨:锯轨前要上紧锯条,手拧锯条至有绷紧感,并且使锯条与锯弓在同一个平面上。 5.6.1.5 机械切割钢轨:散布电缆线,安装触电保护装置,接通电源;装上切割砂轮片、拧紧,空载试运转。 5.6.2 作业负责人确认防护已到位,并接到施工命令(命令号、施工起讫时间)后,通知作业人员,上道作业。 5.7 上道作业 5.7.1 手工锯轨

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

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更换钢轨作业 1. 目的与要求 目的:及时更换普通线路(道岔)和无缝线路缓冲区的重伤和折断钢轨,确保行车安全; 要求:作业人员掌握要领,熟练操作。 2. 适用范围 2.1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线路养修作业。 2.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天窗点内作业。 3. 工具材料 轨温计、道尺、30米钢卷尺、扳手、剁子、起道机、单轨车、吊轨车、(木枕地段加:钉道锤、撬棍、起钉垫、起钉器、木枕改道工具)、木杠棒、钢轨抬钳、小扁铲、油桶、扁油刷、铜质连接线。 4. 作业程序 4.1 点名分工 工班长组织职工列队点名,明确作业分工项目、内容及时间,所有职工均应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4.2 安全预想 4.2.1 封锁前准备工作必须按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做过头。封锁完毕,放行列车必须符合放行列车条件。 4.2.2 在轨道电路区段作业,撬棍等金属长柄工具,应加绝缘套,工具在使用中要注意防止连电。 4.2.3 在电气化区段作业时,对电气化及信号装置的连接线,必须保持其正常连接;如需临时拆除时,应由设备管理单位配合,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后方准开工。 4.2.4 翻动钢轨或拨钢轨时,要指派业务熟悉、体力较好的人员进行,同时应喊号使动作一致。作业中注意人身安全,除翻轨人员外,其他人不能站在钢轨两侧及附近,防止钢轨及撬棍伤人。 4.2.5 卸、运钢轨时,安放工料具时,应注意轨道电路,不得造成短路、串电,不得损坏电务设备,所使用的撬棍须有绝缘装置。

4.2.6 使用吊(单)轨车须在使用前向段调度进行预报,使用时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手续,设好防护。每次运载不超过500公斤,短轨不超过8米。 4.3 工(机)具检查 检查工(机)具的安全性能,禁止工(机)具等带病上道作业。 使用的工(机)具必须按照路局文件要求用反光漆(模)进行编号,以防止侵入限界或遗留在线路上。 4.4 设置防护 4.4.1 驻站联络员提前40分钟到达车站办理登记手续,了解列车运行情况,及时通知现场防护员; 4.4.2 现场防护员根据要求准备好防护标牌,按要求设置防护。 4.5 人机转移 4.5.1 现场防护员(联系困难地段增加中间联络员)接到驻站防护员通知后,会同作业负责人,组织所有作业人员在就近安全通道或在路肩上行走至作业地点附近的安全地带。 4.5.2 需汽车运输时,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4.6 作业准备 4.6.1 由施工负责人负责复测待换钢轨的长度。同时,测量前后五至六节轨接头轨缝大小,测量钢轨温度,考虑旧轨撤出后两端钢轨的伸长或缩短量。如有连续瞎缝或大轨缝时应调整。对作业地段两端各50M线路进行扣件拧紧或打紧防爬器,锁定线路。检查钢轨接头螺孔的位置及孔径,以确保钢轨更换顺利,保证更换后接头的联结质量。 4.6.2 待换新轨放置于道心或轨枕头上时,应将轨端固定,防止跳动。 4.6.3 作业负责人确认防护已到位,并接到施工命令(命令号、施工起讫时间)后,通知作业人员,上道作业。 4.7 上道作业 4.7.2 基本作业 4.7.2.1 电气化区段按要求设置连接线。

更换钢轨施工组织

更换钢轨施工组织及安全措施 一、编制说明 XX线k130+850-k131+300、k138+450-k139+600、k216+500-k217+100;上股钢轨侧磨及下股垂磨严重,轨距普遍偏大且不易改正,需进行更换。为保证换轨施工期间的行车和人身安全,根据《XX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措施,望施工单位遵照执行。 二、施工概况 1、工程项目:更换侧、垂磨钢轨 2、施工地点:XXX线k130+850-k131+300、k138+450-k139+600、k216+500-k217+100; 3、计划日期: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三、施工条件 1、每次要点180分钟,换轨当天点前点后有慢行,需轨道车配合; 2、慢行条件:点前一小时慢行45km/h,线路开通后第一列慢行25km/h,第二列慢行45km/h,其余常速。 四、施工组织及安排 1、施工领导 (1)施工监控领导:各副段长及段长助理 (2)安全负责人:安全科及车间安全副主任 (3)技术负责人:技术科各主管及车间技术员 (4)现场技术负责:车间技术员 (5)施工安全教育负责人:车间主管教育副主任 (6)施工负责人:各线路车间主任及副主任 2、施工单位:XX线桥综合车间、XX线桥综合车间、XX工电车间; 3、劳力组织:每次施工需劳力87人,施工中分为四个大组。

第一组:施工防护组:6人(路工)。其中驻站防护员1人,工地防护员5人。 防护组负责做好防护用品的准备和施工期间的要点防护工作,施工命令票由施工所在的车间负责落实。 第二组:技术组2人,主要负责换轨技术工作。 第三组:施工组。共六个小组 (1)拆除扣件组15人。 主要负责施工地段弹条、扣件的拆卸工作;新轨上道后扣件的安装及复紧工作。 (2)拨旧轨组20人(含放臵大胶垫人员)。 主要负责拨出旧轨,及做好扣件安装及复紧工作。 (3)拨新轨组20人。 主要负责将新轨拨入承轨槽,配合焊轨组复紧焊轨点30米范围的扣件,然后做好其他地段扣件的安装及复紧工作。 (4)龙口组10人。 主要负责两个龙口拉伸机的使用。 (5)焊轨组12人 主要负责新轨上道后钢轨的焊接工作。 (6)整正轨距、安装扣件组(由拆除扣件组、拨旧轨组及拨新轨组组成) 主要负责换轨后的调整轨距、安装扣件及大胶垫的整理工作。 第四组:线路质量检查组2人。 主要负责线路开通前、后的检查,并详细记录线路几何尺寸值,确认线路达到放行列车条件后向施工负责人汇报,由施工负责人下达开通命令。 五、施工机具(备品)

单根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

单根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

目次 1 作业条件 (2) 2 人员要求 (2) 3 作业料具 (2) 4 配合要求 (2) 5 安全风险构成 (3) 6 防护要求 (4) 7 作业程序 (4) 8 质量标准 (6) 9 作业流程图 (7)

1 作业条件 1.1天窗点内 1.1.1更换钢轨作业 1.2天窗点外 1.2.1其他相关准备工作 1.3作业时间 双线:不少于120分钟; 单线:不少于90分钟; 2 人员要求 2.1 岗位要求 施工负责人职务不低于工长,作业人员经段级单位培训并考试合格人员。 2.2人员配置 防护人员4人,作业人员不少于10人 3 作业料具 翻轨器、撬棍、扳手、扳手、加力杆、拉轨器、各类零配件适当准备、标记刷写用品及材料、信号旗,作业牌、响墩、火炬等。… 4 配合要求 车务段、电务段

5 安全风险构成 5.1违章施工作业风险 5.1.1电务人员未到场配合,造成电务设备故障; 5.1.2作业质量不良造成晃车风险。 5.1.3松取扣件超标或未达到开通条件造成脱线风险。 5.1.4使用工具不绝缘造成轨道电缆联电风险。 5.1.5作业人员不听从指挥,造成作业时自身造成伤害。 5.1.6 作业人员不按照规定要求作业,造成他人伤害。 5.1.7 作业人员使用撬棍进行钢轨翻轨时,违章作业,造成自身与他人受到伤害。 5.1.8 作业质量不良造成晃车风险。 5.1.9 松取扣件超标或未达到开通条件造成脱线风险; 5.1.10 使用工具不绝缘造成轨道电缆联电风险。 5.2 从业人员伤害风险 5.2.1 松开接头螺栓时扳手未卡牢,造成人员伤害; 5.2.2 下道不及时造成机车车辆人身伤害。 5.2.3 锤钉方法不正确造成自身被打伤风险。 5.2.4 锤钉造成他人人身伤害风险。 5.2.5 避车中车辆坠物造成人身伤害风险。 5.2.6 桥上步行板缺失时避车造成坠桥人身伤害风险。

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

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 1. 目的与要求 目的:钢轨伤损检查。 要求:钢轨伤损的判伤作业人员需具备国家无损检测Ⅰ级及以上资格、焊缝伤损需具备国家无损检测Ⅱ级及以上资格。 2. 适用范围 2.1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时速160km/h及以下区段利用列车间隔进行的线路钢轨母材及焊缝探伤作业。 2.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天窗点外作业。 3. 引用标准 《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上海铁路局钢轨伤损检查、监视、处理办法》、《上海铁路局工务施工和日常养修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4. 工具材料 4.1 普通线路作业使用的钢轨探伤仪必须符合TB/T2340-2000标准要求。无缝线路作业使用的通用探伤仪必须符合GB/T10061-1999要求。 4.2 钢轨探伤仪必须用反光漆(模)进行编号。 4.3 防护用品: 4.3.1 上道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着黄色防护服,夜间必须穿着带有反光设施的防护服。 4.3.2 驻站联络员携带对讲机1台、“上海铁路局驻站联络控制表”1本、“上海铁路局安全防护驻站联络派遣单”1份。 4.3.3 现场防护员每人携带对讲机1 台、手信号旗1副、口笛1只、“防护

员工作手册”1本。 5. 作业程序 5.1.点名预想 5.1.1 作业负责人在上道作业前集中人员列队点名,详细交待当天作业的各项内容和安全预想。预想要结合当天天气、作业内容、区段、环境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5.1.2 确定当天作业防护人员,对防护工作提出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 5.1.3 遇有降大雾、暴风雨(雪)、雷电密集、扬沙等恶劣天气时应取消当天上道作业计划。 5.1.4 作业负责人负责对上道仪器状态、防护用品、各类备品数量、探伤日记、现场伤损监控卡和伤损钢轨通知书进行检查,防止仪器带病上道和备品不足,影响探伤质量和信息记录、传递。 5.2 设置防护 5.2.2.1 每作业班组应设3-4名防护员(单线地段:驻站1人、前后防护2人、随机防护1人;复线地段:驻站1人、来车方向防护1人、随机防护1人),遇曲线等瞭望困难地段,长大区间、隧道通讯联系困难以及站内视线不良、噪音较大时,必须根据作业内容及现场实际情况,增派中间联络员。 5.2.2 驻站联络员必须提前40分钟到达车站行车室,经车站值班员在驻站联络派遣单上签认后,及时通知作业负责人和现场防护员。如作业地段在天窗范围内时,应同时将天窗点起讫时间通知作业负责人和现场防护员。 5.2.3 作业人员到达计划进网地点集中列队后,由现场防护员开展进网前安全防护布置并录音(非封闭线路区段为上道前),标准用语为:“我是防护员

成段更换钢轨施工组织及安全措施

施工组织方案及安全措施 施工项目:成段更换曲线磨耗轨 施工里程:XXX工务段管内 编制人: 审核人: 安调科: 职教科: 主管领导: 施工领导: 安全副段长: 段长: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XX工务段XX线XXXX年成段更换磨耗轨 施工组织及安全措施 我段计划于XXXX年X月对段管内XX线K168+175-K168+525、K178+400-K178+950、K155+500-K156+125钢轨磨耗接近重伤钢轨地段进行成段更换施工,为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结合集团公司营业线施工的有关规定,制定施工组织方案及安全、质量措施如下: 一、施工项目 XXXX年计划更换的曲线磨耗轨具体地点以施工电报为准。 1、施工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2、施工技术负责人:XXX 3、安全负责人:XXX 4、材料供应负责人:XXX 5、工地施工负责人:XXX、 施工领导小组督促落实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1)施工前人员、机具、材料的到位及控制准备作业不过头。 (2)封锁前防护工作的落实及配合单位的到位情况。 (3)施工中的质量、进度及人身安全。 (4)开通前放行列车的条件,开通后的保养工作。 (5)次日施工的准备情况。 技术科:负责施工组织、技术工作及、质量、进度、作业流程的监控。 安全室:负责施工中的“两纪一化”、对标检查。 料库:负责施工工具、材料的运送及回收,并指定专人根据方案制订轨道车、汽车的运输计划及安排照明。 综合机修车间:负责施工机具的维修。 XXX线路车间:负责施工队伍的施工工具、材料机具的配备、请领、发放。 上述部门、相关车间及各施工队伍队要听从指挥,做到既有分工又要合作。 2、施工劳力安排: 1)工地负责人由所管辖线路车间主任担任,任工地总负责;技术科派主任领工员担任技术负责、段补充民工30人。 2)防护组:5人(驻站1人、工地电话1人、东西头800米防护2人、工地防护1人),车间指派的防护员必须经考试合格的员工持证上岗。如下图:

换轨方案

作业技术要求 1 更换钢轨时,换入的钢轨与线路上相邻钢轨的断面应基本一致,换入钢轨与既有轨型不一致时须用异型轨过渡,钢轨接头处轨面及内侧错牙正线及到发线不大于1mm.,其他站线不大于2mm,并确认无伤损。 2 成段更换25m钢轨时,应在中间轨温tz±30℃范围内进行。 3 成段更换钢轨时,线路上的两股钢轨接头一般应采用相对式。曲线地段外股应使用标准长度钢轨,内里股应使用厂制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位置,剩余的少量相错量,应利用钢轨长度误差量在曲线内(有困难时可在直线上)调整。直线地段应按钢轨长度误差量配对使用,在每节轨上相差量一般应不大于3mm,并应前后、左右抵消,在两股钢轨上累计差量最大不得大于15mm。钢轨接头采用相错式时,其相错量不得小于3m。线路上个别所插入的短轨,在正线上不得短于6m,在站线上不得短于4.5m,并不得连续插入两根及以上短轨,个别插入短轨线路的允许速度不得大于160km/h。 4 成段更换钢轨时,应按轨温计算轨缝,并应设置均匀。每千米轨缝总误差:25m钢轨地段不得大于80mm,12.5m钢轨地段不得大于160mm。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6mm。 5 接头相错量应符合以下要求,新轨时:直线不得超过20mm,曲线不得超过20mm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再用轨时:在正线及到发线的直线上其误差不得超过40mm,其他站线上不得超过60mm。曲线上的误差不得超过40mm(正线、到发线)、60mm(其他站线)加规定缩短

量一半。如因配轨不当,接头相错量较大时,应按第7.1.3条的规定调配钢轨,不得用增减轨缝尺寸的方法调整接头相错量。 6 钢轨编号、标记正确,字迹清晰。 7 下列位置不应有钢轨接头,否则应将其焊接、冻结或胶结: 明桥面小桥全桥范围内\ 钢梁端部、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等处前后各2m范围内\设有温度调节器的钢梁的温度跨度范围内\钢梁的横梁顶上\平交道口铺面范围内。 2 作业条件 1 须在天窗点内进行。 2 轨道电路区段须有电务人员配合。 3 更换带有回流线的钢轨须供电部门配合。 4 电气化铁路同一地点同时更换两股钢轨须接触网停电。 7.3 作业程序 作业准备 1 工具材料:钢卷尺1把、锯轨机2台、钻孔机1台、仿型打磨机、拉轨器1台、翻轨器3根、内燃机搬手2台、撬棍(含开口撬棍)4根、道钉锤2把、改道扳手4把、丁字套筒2把、活口5把、钢丝刷2把、导线2根、长效油脂、扁油刷、道尺、轨温计、弦线、直尺、起拨道器2台、耙子2把、道镐2把、钢轨、鱼尾板及接头螺栓、活动扳手、防护备品及劳动保护用品等。 2 丈量钢轨及调查轨缝。 3 成段换轨前,应使用钢尺丈量新(连接的)钢轨(组)长度,同时测

单根更换轨枕作业标准及流程

单根更换轨枕作业标准 1、作业条件 ⑴利用维修天窗作业。 ⑵无缝线路按实际锁定轨温计算:-20℃以下当日不连续更换;-20℃~-10℃和+10℃~+20℃之间当日连续更换不超过2根;+20℃以上禁止更换轨枕作业。 2、作业程序 ⑴料具:起道机、冲击镐、道镐、耙子、T型扳手、撬棍、抬杠、抬枕钳、道尺、长效油脂、刷子、石笔和轨温计。 ⑵散布轨枕:将新枕就近抬排至线路外侧,不得侵入限界,防止损坏标志和信号设备。 ⑶扒道床:扒开外侧道床边坡和轨枕盒内道碴,深度以能抽出、穿入轨枕和不碰伤螺栓为度。扒开道床时,将清碴混碴分开对含土量较多的道碴,要进行清筛。 ⑷卸下扣件:卸下螺帽、平垫圈、弹条、轨距挡板、尼龙座、大胶垫等,集中存放在适当地点。 ⑸抽出旧枕:用夹轨钳或绳索顺着道床槽将旧枕抽出,顺放在路肩上。 ⑹整平枕底道床:整平原枕底道床,清理深度一般以较原枕底面低20mm左右,宽度以300mm左右为宜;并使轨枕中部疏松。 ⑺穿入新枕:以四人为一组进行,用抬杠抬起新枕串入。 ⑻安装扣件:摆正轨枕位置,放好大胶垫,安装尼龙座、轨距挡板、弹条,上紧扣件。 ⑼捣固:回填部分道碴至轨枕底平,中部枕盒应低于轨枕20mm,然后在钢轨两侧各450mm范围内进行串碴并进行八面捣固,做到均匀排镐,紧密坚实。根据列车密

度,在2~5日内安排进行一次复捣,复紧轨枕螺栓。 ⑽质量回检:全面检查,整修不良处所,回填与整理好道床,清理旧枕。 3、作业质量 ⑴轨枕应与轨道中心线垂直,位置正确,间距误差和偏斜不超过20mm。 ⑵Ⅰ型混凝土枕中部道床应掏空,其顶面低于枕底不得小于20mm,长度应为200~400mm;Ⅱ型和Ⅲ型混凝土枕中部道床可不掏空,但应保持疏松。 ⑶枕上或枕下离缝不大于2mm。 ⑷高低、水平、轨距符合不同速度等级线路的作业验收标准规定。 ⑸扣件扭矩(扣压力)符合规定或弹条扣件中部前端下颚离缝不大于1mm。 ⑹道床恢复到与原断面尺寸相一致。 单根更换轨枕作业流程 作业条件:利用维修天窗,在车站《运统-46》登记要点,带班人不低于班长,无缝线路按实际锁定轨温计算+20℃以上禁止更换轨枕作业。

钢轨波浪型磨耗概述

钢轨波型磨耗概述 1.钢轨波形磨耗的产生机理 钢轨波浪型磨耗(简为波磨)一般有三类:磨损性波磨、塑流性波磨和混合性波磨。轨头有明显的波浪型磨损痕迹,钢轨上呈显可见的波谷与波峰,但无明显磨损凹陷,属于磨损性波磨,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型磨耗。地铁中产生的主要就是这种磨损性波磨。 根据对波长特征的调查分析,认为磨损性波磨是由于轮对在通过曲线时,轮对扭曲共振导致交替的纵向力,从而在轮对与钢轨间发生纵向滑动而产生波磨。这不仅与轮对的重力角刚度特性有关,而且与曲线曲率及轮轨黏着状态有直接关系,主要是轮轨之间的粘滑振动导致内轨顶面的波磨。当车辆通过曲线半径较小的线路时,由于轮对冲角的改变,轮轨的纵向剪切力超过轮轨黏着极限,轮轨间发生纵向滑动,滑动处形成波谷;滑动后释放了积累的能量,使轮轨又处于黏着状态,轮轨磨损减轻,该处形成波峰。这种粘滑振动不断重复,形成了钢轨表面的波磨。 2.粘滑振动与钢轨波形磨耗的关系 若所有的车辆具有极好的一致性,且运行速度一致,则容易在所经过的曲线上,特别是在圆曲线上形成有规律的振动,这种振动往往使右侧轮子与内轨间发生大的滑动,当轮轨接触面的切向力足以破坏轨道顶面的金属材料时,或使其发生低周疲劳,则波磨就会产生。因此,在一定外界条件共同作用下的粘滑振动是地铁曲线波形磨耗发生的重要原因。任一个外界条件的消失,都能够使波磨消失。 3.波磨容易出现的位置 大量计算分析表明,该粘滑振动的发生规律与现场出现的波磨发生规律相吻合,即这种振动容易出现在曲线内轨的圆曲线上,容易出现在曲线半径较小的区段,容易出现在轮轨粘着条件较好的地下洞内的轨道上,容易出现在轨道刚度较大的整体道床上。 4.钢轨波型磨耗的影响因素(影响粘滑振动的因素) (1)影响粘滑振动的首要因素是蠕滑率和蠕滑力之间的负梯度特性,对粘滑振动形成与否有着决定性作用。 (2)蠕滑力饱和后负斜率不同,可能产生轮对的粘滑振动的频率也不同。蠕滑力饱和后如无下降,无论其他条件如何,均不会发生粘滑振动。 (3)轨道的横向刚度和轮对的扭转和弯曲刚度,轨道的刚度低到一定程度就会使耦合振动消失。调查也发现采用木枕的道岔上没有这种波磨,而整体道床的道岔上有严重的波磨。同样轮对扭转和弯曲刚度的减小也会使耦合振动消失。

铁路工务专业更换轨件作业标准及流程

更换尖轨辙叉基本轨作业标准 1、作业条件 ⑴利用“维修天窗”、“故障修”进行作业。 ⑵由工长带班,车间干部监控;电务人员配合。 2、作业程序 ⑴作业准备 ①防护:设置驻站及现场防护。 ②料具:移动停车信号牌、短路线、起道机、轨缝调整器、撬棍、钢尺、道尺、大锤、扣件、接头螺栓、石笔、长效油。 ⑵检查:检查待换尖轨、辙叉、基本轨有无伤损,型号、长度、断面、刨切、弯折点、趾端和跟端开口宽度是否相符,导线孔是否钻好。 ⑶运放轨件:将准备换入的辙叉稳固放置在侧向线路中,距走行轨不少于300mm,顶面超出走行轨不大于25mm;尖轨、尖基轨稳固放置在线路外侧枕木头以外150mm,顶面不高于走行轨25mm。 ⑷松卸配件:在限速45km/h及以下时,清除轨枕、扣件上的杂物,逐个拧动扣件;对难卸部位的接头夹板螺栓,可先行卸出,但必须符合放行列车条件,其他部位接头夹板螺栓可采取松动或每次卸下一条接头螺栓涂油后加垫圈重新拧紧。同时更换不良螺栓和垫圈。 ⑸设置封锁防护:施工负责人确认给点的起、止时间、命令号后,发布施工命令。按电务要求安设短路线,在距施工地点两端各

20m处的线路中心设置移动停车信号牌。 ⑹卸开接头,全面松卸扣件卸下接头螺栓和夹板,电务人员拆除导接线,卸下扣件。 ⑺拨出旧轨件,拨入新轨件;拨入新轨件调匀两端轨缝。 ⑻摆正新轨件位置,安装扣件,调整好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尖轨开口等几何尺寸;安装扣件、夹板,使夹板与钢轨接触良好,穿入和拧紧接头螺栓,电务人员打好导接线。同时把旧轨件运送至正线道床以外。 ⑼撤出防护,施工负责人确认线路达到放行列车条件,现场防护员撤出防护及短路线,经确认无误后通知驻站联络员开通线路。 3、质量回检 按作业质量要求回检各部几何尺寸及螺栓复紧。 4、作业质量 ⑴轨面及作用边错牙不超过1mm。 ⑵查照间隔不小于1391mm,护背距离不大于1348mm。 ⑶接头螺栓的扭力矩应达到700~900Nm,扣件螺栓的扭力矩应达到80~150Nm。 ⑷尖轨无拱腰、无旁弯,竖切部分与基本轨密贴,有间隙不得大于1mm。 ⑸尖轨轨底与滑床板密贴,有间隙不大于1mm。顶铁密靠轨腰有间隙不大于1mm。 ⑹线路轨向、轨距、高低、水平容许偏差,应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工务系统作业标准汇编

Q/GZT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 Q/GZT05Z-2010工务系统作业标准汇编(一) 2010-03-XX发布 ? 2010-03-XX实施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Ⅲ) 1 线路工作业标准--手工找小坑 (1) 2 线路工作业标准--垫板作业 (3) 3 线路工作业标准--小型液压捣固机捣固作业 (5) 4 线路工作业标准--拨道作业 (7) 5 线路工作业标准--改道作业 (9) 6 线路工作业标准--直轨器矫直钢轨硬弯作业 (11) 7 线路工作业标准--更换道岔尖轨作业 (13) 8 线路工作业标准--更换道岔基本轨作业 (15) 9 线路工作业标准--更换道岔辙叉作业 (17) 10 线路工作业标准--更换道岔护轮轨作业 (19) 11 线路工作业标准--更换道岔滑床板作业 (21) 12 线路工作业标准--更换道岔铁垫板作业 (23) 13 线路工作业标准--更换道岔尖轨跟端间隔铁作业 (25) 14 线路工作业标准--单根更换钢轨作业 (27) 15 线路工作业标准--钢轨钻孔作业 (29) 16 线路工作业标准--锯轨作业 (31) 17 线路工作业标准--更换夹板作业 (33) 18 线路工作业标准--无缝线路胀轨处理作业 (35) 19 线路工作业标准--调整轨缝作业 (37) 20 线路工作业标准--综合整治钢轨接头病害作业 (39) 21 线路工作业标准--钢轨接头冻结作业 (41) 22 线路工作业标准--单根更换轨(岔)枕作业 (43) 23 线路工作业标准--方正轨枕作业 (45) 24 线路工作业标准--混凝土轨枕扣件涂油作业 (47) 25 线路工作业标准--混凝土轨枕线上凿锚作业 (49) 26 线路工作业标准--清挖线路翻浆作业 (51) 27 线路工作业标准--道床边坡清筛作业 (53) 28 线路工作业标准--埋设线路标志作业 (55) 29 防护栅栏作业标准 (57)

工务段线路工更换钢轨作业精细化考核表

编号:SY-AQ-04192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工务段线路工更换钢轨作业精 细化考核表 Refined assessment form for rail replacement operation of track workers in Track Maintenance Depot

工务段线路工更换钢轨作业精细化 考核表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考核 项目 考核 内容 标准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作业标准管理 作业人员仪表 10

①统一服装,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精神状态良好;②解说过程中,要吐字清楚,话语流利,语速适当,声音洪亮,确保考核团成员能听清所介绍的步骤和内容;③作业中应规范作业,并紧张有序。未做到每项扣2分,扣完为止。 作业程序 15 换前准备:①设置现场防护;②联控驻站防护员,申请作业; ③下达现场作业指令。 正式作业阶段: ①检查待换轨伤损磨耗,核对待换轨与旧轨长度、轨型、螺栓孔等是否一致;②紧松螺栓、扣件(道钉)、线路加强设备,车、机、供、电、辆安装的轨上设备;③换轨,恢复各种设备; ④整理作业,检查线路。⑤作业完毕,工具材料下道;⑥撤除现场防护;⑦联控驻站防护员,通知作业完毕;⑧清点回收料具。未做到每项扣2分,扣完为止。 工具材料

基于惯性基准法地铁钢轨波磨检测方法研究

·30· 测量与检测技术 机械 2018年第8期 第45卷 ——————————————— 收稿日期:2018-01-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5461) 作者简介:刘力(1990-),男,四川广元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轮轨摩擦学;赵晓男(1990-),男,山东聊城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轮轨噪声、车辆系统动力学。 基于惯性基准法地铁钢轨波磨检测方法研究 刘力,赵晓男,陈光雄 (西南交通大学 摩擦学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为了检测钢轨波磨,不同于传统波磨检测方法,在MATLAB 环境下处理车辆轴箱振动信号得到钢轨波磨波形。对传统惯性基准法原理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新的信号处理计算方法。在列车轴箱上安装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北京地铁波磨轨道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信号,针对轨道振动信号非平稳、非线性的特点,提出运用EMD 与小波阈值去噪方法相联合对振动加速度进行降噪处理,然后设计积分器对重构振动信号进行积分,为保证检测精度,再将积分结果通过一高通滤波器。结果显示,该检测计算方法能准确有效地计算出钢轨波磨。 关键词:波磨检测;惯性基准法;EMD ;小波阈值去噪;数值积分;高通滤波 中图分类号:U211;TN911.4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006-0316.2018.08.007 文章编号:1006-0316 (2018) 08-0030-05 Research on Detection of Metro Rail Corrugation Based on Inertial Reference Method LIU Li ,ZHAO Xiaonan ,CHEN Guangxiong ( Trib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outhwest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detect railcorrugation, the waveform of rail corrugation was obtained by processing vibration signals of axle box in MATLAB environment.A new method of signal processing was proposed to improve traditional inertial reference method.The acceleration sensor was installed on the axle box of the metro,andthe vertical vibration signals produced by the corrugation of Beijing Metro were collected.In view of the non-stationary an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gnals, EMD and wavelet threshold was combined to denoise the acceleration.An integrator was designed to integrate the reconstructed vibration signals,thenpassed through a high pass fil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detection method can accurately and effectively calculate the rail corrugation. Key words :corrugation detection ;inertial principle ;EMD ;wavelet threshold denoising ;digital integration ;high pass filter 钢轨波浪形磨耗是指存在于钢轨轨头表 面,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征波长的规律性磨耗现 象。当前,我国运营的地铁均有不同程度的波 磨现象出现,尤其是当线路曲线半径R ≤350 m ,几乎百分百会发生钢轨波磨[1]。波磨有两种 属性特征:波长和波深。DnaldR. Ahlbeck 等[2]对城市轨道交通钢轨波磨的研究表明:波磨波长介于50~200 mm 之间;波深与波长相关,短波波磨的波深一般小于0.2 mm ,最大波深达0.9 mm 。如图1为北京地铁波磨现场图。

铁路工务作业指导书

篇一:铁路工务作业指导书 第一章 铁路线路工作业指导书 线路工区一日昨日标准 一、班前准备 1、班组全员按时参加点名分工,思想集中,精神饱满,班前10小时严禁饮酒。 2、班组长布置当日作业,明确作业地点、项目、技术要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 3、备齐当日作业所需工具、材料,并检查机具性能是否良好。 二、前往工地 1、行走路肩,跨越线路、通过桥隧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2、来车时,工地防护及时通知下道,并按标准立岗接车,注意瞭望,工具不得浸入限界,确保安全。 3、乘车时,车未停稳不准上下车,严禁坐在危险处所,人要坐稳,工具、材料放牢不超限。 三、施工作业 1、按照工班长或工地负责人的布置安排,设置好施工防护,准备施工作业。 2、施工作业按单项技术标准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不简化,不漏项。 3、无缝线路地段作业时,严格执行无缝线路作业轨温条件,做到“二清、三测、四不超”制度。 四、下道避车 1、作业时,如有列车开来,应及时下道避车,并将工具、材料撤下道,不得侵入限界。 2、下道后,应面向列车立岗接车,认真瞭望,防止列车上的抛落、坠落或绳索伤人。 五、质量回检 严格执行质量回检制度,不合格要及时返工。 六、结束工作 工完料尽,撤除防护,返回驻地。 七、分析总结 1、总结作业情况。 2、分析安全情况。 3、考评及合理化建议。 施工防护作业 一、劳动组织及防护用品 1、劳动组织 施工防护作业共计需要4人,其中驻站1人,工地1人,两端800m各1人。 2、防护备品(表1—1)

二、作业程序 (一)驻站联络员 1、准备作业 (1)按规定着装,检查、带齐通信及防护用品。 (2)按时参加点名,掌握施工作业地点、作业项目及防护注意事项。(3)带齐施工计划及作业票、记录簿、笔、钟表、上岗证等。 (4)与施工负责人、中间及现场防护员明确联系方法及防护员编号。 2、防护作业(1)按规定时间提前到达车站行车室,负责校对钟表,保证驻站联络员、工地防护员与车站运转室三者时间一致。 (2)询问和记录工地防护员到达时间和防护地点,双方共同确认工地防护员编号情况。 (3)根据当日施工计划,在车站《行车设备施工登记簿》(运统—46)上登记要点。 (4)加强与车站值班员的联系,勤看控制台的信号显示,切实掌握列车运行情况,及时准确地将本线、邻线行车车次、站名、时间通知现场(或中间联络)防护员转报施工负责人。 施工地点距车站较近或施工条件复杂,应提前预报、确报;站内施工作业,应确报列车进路及影响施工的调车作业,通话防护必须执行复诵制度。 预报:车站对施工区间办理闭塞时,驻站联络员应立即向现场防护员发出预报;如系通过列车,则应提前一个车站(即邻站向本站发车时)发出预报。在开行快速列车的区段,旅客列车车次前加t、k、l、x等字母,预报时不得省略。 确报:车站向施工区间发车时,驻站联络员应立即向现场防护员发出确报。 变更通知:预报、确报有变化时,驻站联络员应向现场防护员发出变更通知。 (5)抄录并确认施工命令,通知现场(或中间联络)防护员转报施工负责人。 如有系中断而有列车进入施工区间时,应立即与车站值班员联系,要求车站值班员向机车乘务员告知,通过作业地点时加强瞭望,发现异常立即停车。 (7)做好施工防护预案和日志登记。 3、作业完毕 (1)根据施工负责人的指示,办理销记手续(封锁施工应在线路开通时销记),向车站值班员提出施工车辆返回请示,并告知运行时间,通知工程车(或轨道车)司机、车长。 (2)工程车(轨道车)给点后,通知施工负责人和施工作业人员返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