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GIS的交通可达性分析

合集下载

GIS网络分析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例析

GIS网络分析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例析

GIS网络分析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例析1背景及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园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关心城市公园的数量与质量,更加关注能否方便快捷地到达公园,距离成为影响人们有效利用公园以及衡量城市公园布局合理性的重要因素。

然而传统的服务半径评价体系以直线衡量市民与公园间的距离,过于笼统、机械,不能真实有效的评价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游憩服务能力。

基于GIS网络分析法以矢量数据——道路网络为基础,能更为真实地评价服务设施的可达性。

可达性是指从空间中任意一点到达目的地的难以程度。

反映了人们到达目的地过程所克服空间阻力大小,常用时间、距离、费用等指标来衡量[2],已被广泛用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合理性与服务公平性研究,是评判城市开敞空间设计合理性的重要方面[1];而网络分析是通过研究网络,如交通道路网、供水网、供电网、排水管网、水系网等的状态并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情况,将与网络有关的实际问题抽象化、模型化,通过利用网络元素的拓扑关系来考察网络元素的空间属性,从而对网络结构及其资源配置等进行优化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图论和运筹学。

由于公园开口设计、小区出入口、河流水系山体等空间障碍物等导致直线距离不能反映其实际的行进路径,网络分析法则能够较好地实现行进路径与现实路径的拟合,能反映路网对空间可达性的影响。

本文依据网络分析原理,以现状城市道路网络的矢量数据、城市人口数据与分布状况为基础,借助GIS技术平台在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管理以及数据与图形交互显示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对深圳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旨在为深圳市公园绿地规划以及城市公园空间分布格局的优化提供依据。

2 深圳市公园建设现状概况截止至2012 年2月,根据各区城管局、各街道办相关部门反馈的公园名称、空间位置等信息,结合公园相关审批信息,通过业内核查航拍图、地形图、建筑普查等基础数据和抽样现状踏勘调查的方法,将各区、各街道办反馈公园信息落实在空间范围。

基于GIS的交通网络优化分析

基于GIS的交通网络优化分析

基于GIS的交通网络优化分析在现代社会,交通网络的高效运行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交通规划和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通状况。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出现为交通网络的优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对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交通网络的运行规律,从而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

一、GIS 在交通网络优化中的作用GIS 作为一种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在交通网络优化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实现交通数据的有效整合和管理。

交通数据通常具有空间属性,如道路的位置、长度、宽度,以及交通流量、车速等信息。

GIS 可以将这些分散的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中,方便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

其次,GIS 提供了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例如,通过缓冲区分析,可以确定交通设施的服务范围;通过网络分析,可以计算最短路径、最优路径等,为交通规划和出行决策提供支持。

再者,GIS 能够实现交通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将复杂的交通数据以直观的地图形式呈现出来,有助于交通管理者和决策者更清晰地了解交通网络的现状和问题,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二、基于 GIS 的交通网络数据采集与处理要进行基于 GIS 的交通网络优化分析,首先需要采集和处理相关的数据。

数据采集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交通部门的统计数据、GPS 数据、传感器数据等。

这些数据需要经过筛选、整理和转换,以符合 GIS 系统的要求。

在数据处理方面,需要进行坐标系统的统一、数据格式的转换、数据的清洗和纠错等工作。

例如,对于不同来源的道路数据,可能存在道路位置的偏差、属性信息的不一致等问题,需要进行校正和整合。

三、基于 GIS 的交通网络现状分析利用 GIS 可以对交通网络的现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可以分析道路网络的拓扑结构,了解道路的连接关系和节点分布,评估网络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基于GIS的县域交通网络可达性探讨

基于GIS的县域交通网络可达性探讨

2009年10月第7卷第5期地理空间信息GEOSPATIALINFORMATIONOct.,2009Vol.7,No.5基于GIS 的县域交通网络可达性探讨王先鹏1,戚红年2,曹荣林1,2(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3;2.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3)摘要:利用GIS 技术,以河南省镇平县为例,在评价交通网络可达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可达性的三个因素:是否与高等级干线公路邻接;在区域中的地理位置居中还是偏远;所在区域道路网络的整体连通性。

在这些因素指引下所作的路网调整,明显改善了交通网络的可达性,优化了城镇节点的交通区位。

关键词:GIS ;县域;交通网络;可达性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志码1672-4623(2009)05-0109-04Research on Accessibility of County TransportationNetwork Based on GISWANG Xianpeng 1,QI Hongnian 2,CAO Ronglin 1,2(1.SchoolofGeographicandOceanographicSciences,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93,China;2.NanjingUniversityInstituteofUrbanPlanningandDesign,Nanjing210093,China)Abstract :BasedonGISandtakingZhenpingcountyofHenanprovince,afterestimatingaccessibilityoftranspor-tationnetwork,threefactorswhichaffectaccessibilityarefoundout:Whetheradjacenttohigh-rankedmainroads;Isthelocationintheregioncenteredormarginal?Thegeneralconnectivityoftransportationnetworkoftheareawhichthenodebelongsto.Adjustiontothenetworkundertheguidelineofthesefactorsindicates:theaccessibilityoftransportationnetworkisobviouslyimprovedandtransportationallocationoftownsarenotablyoptimized.Key words :GIS;county;transportationnetwork;accessibility收稿日期:2008-06-17交通网络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城镇节点之间的联系通道。

arcgis解决交通问题案例

arcgis解决交通问题案例

arcgis解决交通问题案例ArcGIS是一款广泛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用于解决各种交通问题。

以下是一个详细具体的案例,说明如何使用ArcGIS 解决交通问题:案例:某城市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希望通过GIS技术来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步骤如下:1.数据收集:首先,收集相关的交通数据,包括道路网络图、交通流量数据、交通事故数据、人口分布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从政府部门、公共机构或商业公司获取。

2.数据预处理: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格式转换、坐标系统统一等。

这些工作可以使用ArcGIS的转换工具来完成。

3.建立GIS数据库: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导入到ArcGIS中,建立GIS数据库。

在数据库中,可以对数据进行组织、查询和分析。

4.交通网络分析:使用ArcGIS的交通网络分析工具,对城市道路网络进行建模和分析。

可以计算出不同路段的通行时间、流量等指标,以及分析交通瓶颈和拥堵区域。

5.路径规划:基于交通网络模型,可以进行路径规划分析。

例如,可以为出行者提供最优路径选择,或者为物流配送提供高效运输路线。

6.交通需求预测:结合历史数据和未来发展计划,使用ArcGIS的预测分析工具,预测未来交通需求和趋势。

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和政策。

7.可视化展示:使用ArcGIS的可视化功能,将分析结果以地图、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

这有助于决策者直观地了解交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8.决策支持:基于分析结果和预测数据,为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提出改善交通状况的建议措施、制定交通规划和政策等。

通过以上步骤,ArcGIS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技术和方法,如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城市交通可达性评价模型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城市交通可达性评价模型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城市交通可达性评价模型一、绪论城市交通是城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交通可达性则是交通系统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可达性评价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不同类型的城市针对不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评价模型也在不断发展。

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交通可达性评价模型备受关注。

二、交通可达性评价模型分类基于交通网络的评价模型该模型通过构建完整的路网,分析路网上的服务设施,通过路径分析的方式,计算服务设施与人口间的距离和交通可达性等指标。

该模型适用于交通网络完整、数据可靠的城市,如发达国家的城市。

基于交通产业链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分为交通供给侧分析和交通需求侧分析。

交通供给侧分析主要研究交通运输企业在不同交通模式下的服务、成本、流量等方面的影响;交通需求侧分析则主要从交通出行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角度出发,综合分析评估各项指标。

该模型适用于资源密集型城市、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基于多场所网络的评价模型该模型以多场所网络为基础,通过对网络中的设施点和区域的交通可达性计算,构建服务网络,从而分析服务区域的空间范围。

该模型适用于服务网络较为分散、不同类型的服务设施需求不同的城市。

三、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可达性评价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可达性评价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将交通路网和服务点等空间数据可视化,直观的展示空间关系和数据分布,便于交通系统评价。

2.交通网络分析通过GIS技术对交通线路进行分析,提取网络特征和交通规律。

通过分析交通网络的连通性和路径长度等指标,评价交通系统的可达性。

3.交通需求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结合社会经济数据、交通调查数据等多种数据,对城市交通需求进行分析,挖掘城市交通潜在需求,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4.空间插值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交通可达性评价中可以通过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将采取的交通服务设施及其服务范围的地理数据,结合人口分布和交通设施的服务范围分析,推断城市其他区域的交通可达性。

基于ArcGIS的广州市综合客运网络通达性研究

基于ArcGIS的广州市综合客运网络通达性研究

基于ArcGIS的广州市综合客运网络通达性研究综合客运网络通达性是指由多种运输方式有机配合衔接构成的、为旅客提供运输服务的路网中节点相互到达的便捷程度。

通达性的高低决定了出行城市与目的地城市之间社会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强烈地影响着这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直观、准确地分析路网通达性成为可能。

在对广州市地铁网络和公路网络数据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大量以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路经查询和分析,归纳旅客出行规律,综合考虑ArcGIS软件数据分析特点,
将旅客出行按目的地的不同划分为两类,即以机场为目的地的出行和以市中心为目的地的出行。

根据两类出行为的特点,确定了构建路网的点、线和面要素,构建了基于ArcGIS的广州市客运网络。

随后,构建基于ArcGIS的网络数据集,选择较为偏远的5个镇共计124个村为出发地,选择机场和市中心地区共计27个节点为目的地,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为成本构建OD成本矩阵,
计算124个节点的最小出行阻抗,将最短出行时间和最短出行距离作为评价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评价5镇出行便捷程度和路网通达性,并将评价结果导入ArcGIS中进行格栅插值分析,绘制通达性示意图。

最后,根据《广州市综合交通
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项目建设要求,评价了规划后路网的通达性,同时与现状路网进行对比分析,并为客运网络发展提供建议。

本文提出的基于ArcGIS的综合客运网络通达性评价方法,为后续评价客运网络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后续客运网
络通达性评价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基于GIS网络分析的兰州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基于GIS网络分析的兰州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基于GIS网络分析的兰州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基于GIS网络分析的兰州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一、引言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绿地逐渐减少,这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幸福感,绿地的可达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使用GIS网络分析技术,以兰州市为例,探讨兰州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

二、方法1. 数据收集首先,收集兰州市的土地利用和交通网络数据。

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土地分类、道路网络、绿地分布等。

交通网络数据包括道路类型、道路长度、交通流量等。

2. 数据预处理利用GI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对于土地利用数据,将其转换为可用于网络分析的网络数据集。

对于交通网络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拓扑修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网络分析使用GIS网络分析工具,计算兰州市各公园到所有居民区域的最短路径和可达性指标。

可达性指标可以包括距离、时间、代价等。

通过网格化的方式,将居民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并计算每个小区域的可达性。

4. 结果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兰州市各公园的绿地可达性差异。

通过对比不同公园的可达性指标,找出影响绿地可达性的主要因素。

同时,将可达性指标与居民人口密度、环境质量等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研究其相互关系。

三、结果与讨论通过网络分析,得出了兰州市各公园的绿地可达性指标。

结果显示,兰州市中心地区的绿地可达性相对较好,而远离市中心的绿地可达性较低。

这与城市规划和交通布局密切相关。

进一步分析发现,绿地可达性与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绿地可达性较差,这可能是由于土地稀缺和规划不足所致。

交通流量大的地区,绿地可达性也较差,这可能是由于交通拥堵导致居民到达绿地的时间延长。

四、结论本研究使用GIS网络分析技术,对兰州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兰州市绿地可达性存在差异,城市中心地区的绿地可达性相对较好。

人口密度和交通流量是影响绿地可达性的主要因素。

ArcGIS交通路网分析

ArcGIS交通路网分析

ArcGIS交通路网分析简介ArcGIS是一套由Esri公司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用于地图制作、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可视化等任务。

而交通路网分析是ArcGIS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它可以帮助我们对交通网络进行分析和优化,从而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ArcGIS中的交通路网分析功能以及如何使用它来进行实际的交通路网分析。

功能介绍ArcGIS中的交通路网分析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路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两个地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或最佳路径。

路径分析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比如寻找最佳驾驶路线、计算货物运输的最短路径等。

2.服务区分析:可以根据给定的设施点和服务范围,计算出这些设施点的服务区域。

服务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服务设施的合理位置以及设施的服务范围。

3.最近设施分析:可以找到离给定地点最近的设施点。

最近设施分析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比如找到离用户当前位置最近的餐馆、找到离目标地点最近的公交站等。

4.网络分析:可以进行高级的网络分析,比如计算路径的行驶时间、计算路径的行驶成本等。

网络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交通路网进行更加详细和深入的分析。

使用方法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ArcGIS进行交通路网分析。

1.准备数据: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交通路网的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包括路段的几何形状、路段的属性信息以及设施点的位置信息等。

可以通过导入现有数据或在ArcGIS中手动绘制路网数据来准备数据。

2.创建网络数据集:在ArcGIS中,我们需要将准备好的路网数据转换为网络数据集。

网络数据集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可以支持网络分析所需的功能。

通过ArcGIS中的工具可以方便地将路网数据转换为网络数据集。

3.设置网络属性:在网络数据集中,我们需要设置各个路段的属性信息,比如速度限制、是否允许左转、是否允许掉头等。

这些属性信息将影响路径分析、服务区分析等功能的结果。

4.进行交通路网分析:在网络数据集准备好之后,我们可以使用ArcGIS中的交通路网分析工具进行具体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ArcGIS的交通可达性分析
摘要:交通可达性(accessibility)可简单地解释为利用特定交通系统,从某一
区位到达指定区位的便捷程度,是评价交通网络和交通区位的常用指标。交通是
区域发展的重要区位因素,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传递纽带。本文运
用ARC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对比韶关市各市县在武广高速铁路开通前后以及
韶赣铁路、韶赣高速公路、深湘高速公路建成后(以下称规划目标年)三个时间
点的可达性,得出过境交通对于区域城镇群可达性的一般影响。

关键词:交通可达性;ArcGIS
Abstract: traffic accessibility (accessibility) can be a simple explanation for the
use of specif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 from one location to designated location and
convenient degree, it is evaluation traffic network traffic location and the common use
of the index. Traffic is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location factor, is poured,
logistics, cash flow,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link.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spatial analysis of ARCGIS, the contrast of each city and county in
shaoguan, wuhan-guangzhou railway opened and compositions of railway, jiangxi and
jiangxi compositions of highway, deep xiang the highways are built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lanning target years) three time points of accessibility, draw the
transit traffic on the regional city of accessibility of general influence.

Keywords: traffic accessibility; ArcGIS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韶关市地处粤北山区,属于广东省相对欠发达的区域。本文试图回答韶
关在过境交通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各市县的交通可达性是如何变化的,又应该如
何利用这种变化规律,实现日常城镇群的整体升级的交通发展策略。

2数据资料与研究方法
2.1基础资料
韶关行政区划图、韶关市交通规划、广东省统计年鉴2006-2010、韶关市
统计年鉴2004-2009年。

2.2研究方法
空间上以韶关市各个市县为内部节点,以最近的大城市或中转站为外部
联系的外部节点,按通过ARCGIS Network Analyst网络分析功能计算出韶关市
各市县的交通可达性,得出过境交通对于日常城镇群的可达性的影响;再结合理
论演绎的方法,推导出日常城镇群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武江区、浈江区、曲江区均属于市区范围,因此全市划分为市区、乐昌
市、南雄市、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县8个次区域,分别选择
其市(县城)中心作为研究的区内可达性节点。考虑到距韶关市最近的主要联结
点和中转站为广州(可转珠海、东莞、深圳等地)、衡阳(可转入株洲、长沙、
柳州、昆明等地)、赣州(可转入梅州、南昌、厦门等地),笔者选择了广州、衡
阳、赣州这三个城市为韶关市的区外可达性节点。

综上,韶关市内某县i的可达性可表示为从该节点出发到区内各节点的
最短通勤时间总和,加上从该点出发到外部节点的最短通勤时间之和。

2.3技术要点
基于韶关行政区划图、韶关市交通规划等基础资料,首先将全市域的交
通线路矢量化为ARCGIS的shape file 格式,建立距离(S)、时速(V)、时间(T)
三个字段,其中T=S/V。其次,将各类道路赋予相应的平均时速(普通铁路为
90km/h,高速铁路为350 km/h,高速公路为100 km/h,国道、省道为60 km/h,
县道为40 km/h),并设置道路间的接驳口是否互通。第三,在Arc Catalog中对
该shape file 文件建立基于时间统计的网络分析new network dataset,在该网络分
析文件中可以计算出区域内任何两点间的最短通勤的路线及运行时间。

3可达性测算结果分析
表1 武广高铁开通前韶关各市县的通勤时间测算表

表2 武广高铁开通后韶关各市县的通勤时间测算表
由表1、表2对比,可以看出武广高铁的开通后,韶关市各节点的综合
可达性均有较大的提高,总通勤时间平均减少了2.11小时,最高达到2.28小时
(市区),最低为新丰县1.59小时。

4 分析结论
综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过境交通线路的建设对于过境区域的交通可
达性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距离线路越近的地区,可达性提高的幅度越明显;2、
过境交通对于过境区域的内部可达性影响较小,对区域外部的可达性影响越大。
过境交通的改善可能导致区域内各节点可达性的重新排序。3、通过ARCGIS的
网络分析功能,可以将可达性的变化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更加准确地得出区域内
各节点的可达程度。

参考文献
[1]曹小曙,薛德升,阎小培.中国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地理学报
[J],2005, 60(6):904~905.

[2]曹小曙,阎小培.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网络演化对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
——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地理研究[J],2003, 22(3):306~30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