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食品中毒及食品源病原微生物说课讲解

第十章食品中毒及食品源病原微生物说课讲解
第十章食品中毒及食品源病原微生物说课讲解

第十章食品中毒及食品源病原微生物(3学时)一、判断题

1.食物中毒指涉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食物中毒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急性食品中毒和慢性食品中毒。

3.沙门氏菌可引起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52.6-60%。

4.饲料、昆虫也可作为沙门氏菌污染食品原料的媒介。

5.沙门氏不产生外毒素,为细菌性食物中毒。

6.由于肠毒素不耐热,牛乳在饮用前经煮沸就能使肠毒素破坏,一般认为含乳食品中菌数达106--107个/克时,就可产生足以引起中毒的肠毒素。

7.多数金色葡萄球菌菌株能产生溶血性毒素,在血平板上,菌落周围有明显的溶血圈。8.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9.肉毒梭菌是专性厌氧菌,不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在血板上具溶血性。

10.因肉毒梭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如鱼、肉、豆制品、乳制品及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蔬菜。

11.对一般可疑食品,在食用前应加热处理,在100℃条件下处理5~10分钟,各型毒素均可被破坏。

12.病原性大肠杆菌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不随粪便排出体外。

13.预防病原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的措施基本上与预防沙门氏食物中毒相同,因特别强调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和熟后污染。

14.黄曲霉毒素性质不稳定,在150℃条件下容易分解,

15.用气调贮藏手段来防霉亦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可以用来防治黄曲霉菌。

16.在黄曲霉毒素中,各种毒素的毒性有很大差别,以B3的毒性最强。

17.黄曲霉毒素是本世纪60年代初首先在英国发现的一类真菌毒素,由于最初是从被黄曲霉污染而发生霉变的玉米中分离出,所以定名为黄曲霉毒素。

二、选择题

1. 食物中毒的定义是()

A. 由于食用含大量活菌及其毒素而引起的急性疾病

B. 食用有化学毒物混入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疾病

C. 食用毒蕈而引起的急性中毒

D. 食用非可食状态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疾病

E. 食用了“ 有毒” 食物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2. 下列哪项不属于食物中毒范围之内?

A. 细菌和细菌毒素污染食品

B. 有害化学物品混入食品

C. 投毒、暴饮暴食,变态反应

D. 某些食品由于贮存方法不当,使之产生有毒成份

E. 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成份

3. 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但易发生的季节是()

A. 冬春

B. 春夏

C. 夏秋

D. 秋冬

E. 春秋

4.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中最耐高温的是()

A. 沙门氏菌

B. 变形杆菌

C. 嗜盐菌

D. 肉毒梭状杆菌

E. 致病性大肠杆菌

5. 除 ____ 外,均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A. 潜伏期短,来势急剧

B. 短时间可能有大量病人同时出现

C. 所有病人都食用过同样食物并都有类似的临床表现

D. 停止食用该食物,发病立即停止

E. 发病曲线呈常态分布并有余波

7. 引起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病原菌有()

A. 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

B. 鼠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

C. 猪霍乱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牛伤寒沙门氏菌

D. 甲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

E. 肠炎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

8. 下列关于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引起中毒食物主要是肉类食品及蛋类

B. 沙门氏菌属所产生的毒素属神经毒

C.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以夏秋季节多发

D. 潜伏期一般 12 ~ 14 小时

E. 使肉块煮熟煮透,是防止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措施之一

9. 引起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

A. 禽畜肉类、蛋类

B. 豆制品

C. 腌菜食品

D. 剩饭、米粉

E. 海产品

10. 易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是()

A. 豆制品

B. 奶制品

C. 海产品

D. 剩饭

E. 蛋类

11. 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有()

A. 生食海鲜

B. 凉拌豆芽,莴苣等

C. 生鸡蛋冲汤

D. 腌鱼、腌菜

E. 罐头

12. 一般在稀释一倍的食醋中经一分钟即可死亡的细菌是()

A. 沙门氏菌

B. 副溶血性弧菌

C. 变形杆菌

D. 大肠杆菌

E. 肉毒杆菌

13. 葡萄球菌肠毒素有多种类型,其中毒力最强,引起中毒最多见的是()

A.A 型

B.B 型

C.C 型

D.D 型

E.E. 型

14. 在沿海地区容易引起的食物中毒是()

A. 肉毒毒素中毒

B. 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C. 毒蕈中毒

D.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E. 亚硝酸盐中毒

15. 我国引起肉毒毒素中毒主要食品有()

A. 腊肉、香肠

B. 蛋类和乳类

C. 海鱼、虾贝类

D. 豆酱、豆豉、臭豆腐

E. 剩饭、米粉

16. 肉毒毒素主要作用于()

A. 胃肠粘膜

B. 肝、脾

C. 心脏

D. 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

E. 脑神经核,神经肌肉和自主神经末梢

19. 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最根本的措施是()

A. 加热彻底杀灭病原体

B. 防止食品受微生物污染

C. 不吃凉拌菜,不吃冷饮食品

D. 控制病原体生长、繁殖

E. 加强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

21.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类型是()

A. 类霍乱型

B. 类伤寒型

C. 类感冒型

D. 胃肠炎型

E. 败血症型

22. 以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A. 防止食品被污染

B. 控制微生物繁殖及产毒

C. 食前彻底加热杀灭病原体及破坏毒素

D. 对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接种

E. 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

23. 中毒后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是()

A.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B.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C. 肉毒中毒

D. 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E. 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24. 有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症状的食物中毒多见于()

A. 肉毒中毒

B.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C. 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D.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E.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25. 细菌性食物中毒引起的主要中毒症状表现为:()

A. 急性胃肠炎

B. 急性肾炎

C. 肝脏水肿

D. 慢性胃肠炎

E. 溶血

26. 混合性食物中毒的概念是

A. 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活细菌合并霉菌污染

B. 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活细菌合并死亡细菌

C. 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活细菌合并细菌所产生的毒素

D. 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死亡细菌所产生的毒素

E. 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所产生的毒素合并真菌毒素

27. 有关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发病急剧,潜伏期短

B. 临床症状基本相同

C. 多数为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D. 有较明显的季节性

E. 有一定的地区性

28. 在我国最主要的食物中毒中,哪种微生物占首位()

A. 沙门菌

B. 副溶血性弧菌

C. 葡萄球菌

D. 肉毒梭菌

E. 大肠埃希菌

29. 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最少活菌数量约为()

A.109cfu/g

B. 107cfu/g

C.105cfu/g

D. 104cfu/g

E.103cfu/g

30. 我国沿海地区夏秋季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由哪种细菌引起()

A. 沙门菌

B. 副溶血性弧菌

C. 肉毒梭菌

D. 葡萄球菌

E. 蜡样芽孢杆菌

31.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是()

A. 罐头食品

B. 剩米饭、米糕

C. 发酵食品

D. 乳及乳制品

E. 海产品及盐渍食品

32.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最低活菌量为()

A.106-108cfu/g

B. 105-106cfu/g

C.104-105cfu/g

D. 103-105cfu/g

E.102-103cfu/g

33.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食物中毒的主要类型是()

A. 感染型

B. 毒素型

C. 混合型

D. 感染

E. 以上都不对

34. 不易引起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食品是()

A. 乳及乳制品

B. 蛋及蛋制品

C. 罐头食品

D. 冰激凌

E. 熟肉制品

35. 肉毒毒素具有的毒性是()

A. 胃肠毒性

B. 肝肾毒性

C. 血液毒性

D. 神经毒性

E. 免疫毒性

36. 针对肉毒毒素对人的致死剂量,可以认为它的毒性是()

A. 无毒

B. 基本无毒

C. 低毒

D. 中等毒

E. 剧毒

37.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中哪项是错误的()

A. 彻底加热

B. 加强动植物饲养的管理

C. 定期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体检

D. 防止食品被微生物污染

E. 紫外线快速照射食品表面

38. 耐热性最强的食物中毒病原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沙门菌属

C. 链球菌

D.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

E. 致病性大肠杆菌

三、填空题

1.食物中毒按病原分类的方法可分为、、、食物中毒4大类型。

2. 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细菌种类有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3.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治措施为 ____ 、 ____ 、 ____ 。

2.一些溶血性菌株能产生引起急性肠炎的外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3.在葡萄球菌属中,又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及细胞结构成分的不同将此属分为三种:、、。

3.肉毒梭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可产生一种强烈的外毒素——。4.在我国发现的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大多数是型引起,型和

型较少。

5.大肠杆菌在分类地位上属于科,属。为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一般是不致病,

6.在伊红美兰平板上形成的菌落,在麦康凯平板上形成的菌落。7.预防黄曲霉毒素危害的最根本的措施是。

8.在基质含水量为,环境的相对湿度以上,温度为,最适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9.试验证明黄曲霉能诱发哺乳动物的及。

四、名词解释

混合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感染型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品的腐败变质食物中毒

五、简答题

1.食物中毒有什么特点?

2.金色葡萄球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有哪些?

3.预防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措施有哪些?

4.肉毒梭菌污染来源及途径是什么?

5.大肠杆菌引起中毒的机制及中毒症状是什么?。

6.消化道传染病是传染病中的一大类疾病,其病因是什么,由哪些细菌引起。

六、论述题

1.导致食品中毒的病原微生物有哪些?该如何采取哪些措施防止这些病原菌危害到我们的健康?

请你从禽流感的感染源、微生物特性、传播途径、致病性以及预防和防治等方面谈谈对其认识。

怎样预防食物中毒教案(1)

《怎样预防食物中毒》教案 熊村中心小学吴晋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华文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我的安全我知道》一书中,第二章第5课《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其主要内容是:先以教师食物中毒为案例,引出重视食品安全的必要性,最后对怎样预防食品中毒的几个基本方面详细讲解列举。旨在让学生加强卫生和饮食常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个性正处于逐渐形成,并追求独立的阶段,他们对周围事物仍然充满好奇,以至急于探索和体验,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安全。特别对于与之生命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学生们在生活中缺乏认知,更别说食品中毒问题。因而,对他们进行怎样预防食物中毒知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讨论,学生能明白食物中毒的危害,以及掌握怎样预防食物中 毒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中实物展示和情景剧表演留下的深刻印象,学生能将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运用生活实践。 3、情感目标:学生能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辨中毒食品的基本常识,懂得如何预防食品中毒,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一些多媒体画面,形成表象,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 其人。 2、提问启发法:教师有针对性地及时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3、讨论分析法: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情境教学法:情景剧的表演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四、教学准备 变质过期的包装笋干、多种安全食品和不安全食品、食物中毒真实案例 五、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拿出一包有明显腐败过期的笋干,诱导性地提出问题:“今年吃早饭时,老师从冰箱里拿 了一包笋干准备下饭。可是,后来我却没有吃,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原因吗?” 2、学生自己说出此笋干不能吃,吃后会导致身体各方面的不适,甚至导致中毒。 3、顺势揭示主题:“对了,食品安全有了问题,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大打折扣,生命健康就会收 到严重威胁,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以自身相关的生活事件为案例,既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流讨论,课题深入 1、“在生活中你们是否也听到,看到甚至亲身经历国类似这样由于使用了不当的食物而影响身体健康,甚至进发为食物中毒的情况呢?他们都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症状呢?”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集体交流课前搜集,调查食物中毒的案例。之后教师也播放自己收集的食物中毒真实案例、图片,与学生一同分享。 (强化学生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意识,侧面反映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复习过程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要求 1.学生做实验前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做好实验预习,无实验预习报告者 不许进入实验室。每大组实验人数28人,4人一小组。 2.实验试剂的配制,现场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完成。学生在试剂配制过程 中,掌握试剂配置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验室所有设备都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器皿要小心使用,按规范要求操 作,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4.卫生要求:每次试验完毕小组成员务必将本试验台及地面收拾整洁,器皿 摆放整齐有序,如哪组成员发现没有搞好自己组的环境卫生,这次试验的所有组员的实验报告都会扣分。 一、10食品科学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项目表 1. 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4学时) 2.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4学时) 3. 牛奶中酪蛋白等电点测定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4学时) 4. 或果胶的提取(4学时) 5. 酶的性质实验(4学时) 实验总课时:16学时

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淀粉的性质及淀粉水解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淀粉水解的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方法。 3、淀粉的老化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淀粉与碘的反应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纺织工业上用它来衡量布匹退浆的完全度,它还可以用来测定水果果实(如苹果等)的淀粉含量。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在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中,每个碘分子跟6个葡萄糖单元配合,淀粉链以直径0.13 pm绕成螺旋状,碘分子处在螺旋的轴心部位。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

六年级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

防食物中毒安全教案 六年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2、使学生懂得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和自救的方法,强化安全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预防食物中毒”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我们在党的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成熟。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新苗。 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学生飞来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请看小品—— 二、小品一(学生表演) (表演内容:主要是讲去买零食的同学,由于贪小便宜,三无产品也买来吃,后来中毒送医院治疗) 小品二(学生表演) (表演内容:在路边的小档很多学生津津有味地吃,但旁边却是苍蝇满天飞) 主持人问:同学们,看了小品后,你们从中学到什么?说说你的体会。(指名让多名学生说)

小结:以后去买东西要注意有没有厂家、厂址,有没有生产日期,有没有保质期的产品;去路边的小档吃东西时,要留意它的卫生情况。 三、知识竞赛(回答合理即可) 主持人: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进行比赛。 1.去买零食时,要注意什么? 2.到外面的店去吃快餐时,去哪些快餐店? 3.如果吃了食物,出现了中毒的症状,应该怎么办? 四、主持人介绍食物中毒的情况和一些预防食物中毒知识 同学们每天都要吃许多食物。但当我们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时,就会发生腹泻、肚子痛、甚至更重的病症。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通常是由于饮食不洁或食物中含有毒性成分而引起的。发病和食物有直接的关系,如果集体或家庭进食同一食物,则可同时发病,而且多数在进食后约几小时至1~3天内发病。发病通常以急性胃肠炎为主,兼有神经系统症状,少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胃肠炎或其他有关症状。但是同学们也不必担心,如果发病后采取适当措施,病情会很快得到控制。 食物中毒可分为四种类型: 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由于吃了隔夜或腐败食物、加热不够的食物、生食和不新鲜食物等引起的,这种类型食物中毒通常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以消化道症状为主,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植物性食物中毒。主要由于吃了有毒植物而引起的。如毒蕈、发

《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200048 学时:48 学分:3 授课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教材:何国庆.食品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资料: 1. James M.Jay.现代食品微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 沈萍.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W.F.Harrigan.李卫华等译.食品微生物实验室手册(第三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 Bibek Ray . Fundamental Food Microbiology (third edition) . CRC Press,200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为必修课。本课程向学生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概念、分类、形态结构、营养、代谢、及生长繁殖),使学生理解微生物与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食品质量、食品腐败、食品保藏及食品生物加工的关系。(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give student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s of microorganisms to foodborne illness and intoxications, food quality, food spoilage, food preservation and bioprocessing.)。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概念、分类、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等),掌握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应用的基本理论,掌握微生物与食品污染、食品腐败、食源性疾病关系的基本理论。了解微生物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变异及在基因工程中应用的基本理论。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食品微生物学绪论 1、微生物的概念

预防食物中毒教案

预防食物中毒教案 东后完小2010年6月3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特点和种类,掌握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要点 1、什么是食物中毒? 2、食物中毒的种类。 3、食物中毒的预防。 教学过程 食物中毒,是指由于经口进食了正常数量的含有致病毒,或生物性及化学性毒物和某些植物天然毒素的可食性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或中毒。某些已知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寄生虫病或食物过敏和暴饮暴食等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并不属于食物中毒的范围。 通常可以把食物中毒分为两大类,即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了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或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常是由于食品污染的致病的微生物,这些致病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和营养条件下,大量急剧繁殖,或者产生毒素,如果在食用食品前,不对食品进行加热,或者加热不彻底,就会发生中毒。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奶多,常见的有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毒素、蜡样芽抱杆菌等。

生的肉类和动物内脏中变形杆菌的带菌率较高,在烹调过程中,如不注意,生熟食品使用同一案板或容器时极易造成交叉感染,而被污染的熟食在2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放置较少时间,变形杆菌便大量繁殖。含水分、蛋白质和淀粉较多的食品更容易使葡萄球菌繁殖并产生毒素,如一些乳类、奶制品及含奶糕点,另外还有糯米、凉糕、凉粉、米饭都是适合于葡萄球菌产毒的良好培养基。有人做过实验,葡萄球菌在奶类和碎粥麦中于20℃-37℃下,经过48小时即可产生毒素;而在新鲜的马铃薯羹中只要45小时即可产毒。 (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凡不是由于细菌等微生物所致的食物中毒,均属于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有些人甚至将亚硝酸盐误当食用盐炒菜,这类食物中毒的事例,在我国已有多次报道,其后果相当严重。 各类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不同。一般在吃下食物后,短则数十分钟,长则数十小时,就会发生上吐下泻等急性胃肠道反应或发烧等中毒症状,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发生食物中毒固然可性,然而食物中毒是可以预防的,具体的预防措施见教材。 教学建议 1、可结合实例讲解食物中毒的种类和症状。 2、结合教材有毒植物中毒预防简表及五种动物食品质量鉴别,计述细菌性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3、结合实例,说明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中人”关。

《食品营养与保健》教学设计与教案

《食品营养与保健》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试行)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所在学院:热带农业技术学院 授课班级:2018级食品班 二〇一九年九月

《食品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及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营养与人体需要和健康的关系,熟悉食品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了解食物的体内过程及其代谢,热能来源和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膳食参考摄入量(DRI)相关指标及其制定依据。 掌握食品营养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测评、膳食指导与评估、膳食调查与评价、营养咨询与教育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营养配餐员等技术能力,以便在今后的食品营养与生产及相关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应用营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本课程上承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加工技术等,下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课程。 二、章节设计及内容安排 理论教学内容(章、节)实践教学内容 (项目) 平时考核 安排内容 作业安排 内容 食品营养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讨论/总 结 调研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发展现状食品营养分析方法和内容讨论/总 结 中国传统饮食保健思想与方法传统养生思想与人体 体质辨识 讨论/总 结 作业 国庆期间学生自主开展项目——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讨论/总 结 报告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能量的单位及食物能值讨论/总 结 作业 脂类的生理功能 加工储存对脂类营养的影响讨论/总 结 实验报告

防食物中毒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名称:防食物中毒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学生明白食用了有毒或变质的食物,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往往伴随着头晕、发烧。吐泻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脱水、酸中毒,甚至昏迷、休克等。 2、知道怎样预防。 活动重点、难点: 1、教育学生认识什么是食物中毒,谨防食物中毒。 2、使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同时让他们了解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活动时间:2015年5月10日下午第2节 活动地点:七(3)班教室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黄: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预防食物中毒”。先请大 家聆听一个故事《“瘦肉精”害人精上海毒倒三百人》。2006年9月,上海市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先后有300多人次到医院或医务室就诊,其中有180余人是在单位食堂就餐时吃过猪肉引起中毒的。食用添加“瘦肉精”的动物内脏和肉,会引发中毒,其临床表现为心跳过速,面颈、四肢肌肉颤抖,头晕、头疼、恶心、呕吐等。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可能会加重病情而导致意外。 二、学会预防 食物中毒如此可怕,那我们要了解一下怎样预防。

(1)慎购买。从正规渠道购买新鲜和安全的食品,不要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的食品。(2)小心吃。陌生植物不乱吃,变味(异)食物不要吃,生的食品煮熟吃,水果蔬菜洗净吃。陌生植物是指一些生长在野外的磨菇、鲜黄花或其他不认识的植物;此外,发芽的土豆、发霉的花生、长黑斑的红薯、霉变的淀粉以及末炒熟的扁豆等,都不能吃。春季宜于磨菇等菌类的生长,在我国农村山区,尤其应当心磨菇中毒事件的发生。(3)分开放。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用于处理生食、熟食的刀具、案板也要分开,避免污染。 (4)加热透。储存的熟食在食用前必须再次彻底加热;腌腊罐头食品,食用前应煮沸6分钟~10分钟。 (5)不过期。不要食用超过保持期的食品。 (6)勤清洗。保持厨具和厨房的清洁,抹布经常煮熟消毒,加工制作食品前和间歇后应将手洗净。 (7)避鼠虫。妥善保管食物,避免与鼠类、昆虫和猫、狗等动物接触。(8)严保管。剩余食品要妥善保存,存放农药、鼠药和其他化学物品的瓶子或包装物应有明显标志,而且应放在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不要用饮料瓶、油瓶等储存化学物品,以免误食。 万一发生了,怎样应急呢? 三、食物中毒怎样应急: 一但有人中毒了,要让他大量喝盐开水、浓茶,或叫他抠自己的喉咙使食物吐出来,并赶快去医院。 四、总结: 让我们远离食物中毒,学会保护自己,保护家人,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食品微生物教学大纲与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课程号:0432904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英文名称:Food Microbiology 周学时:5.0 学分:5.0 预修要求:无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阐述了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形态、培养及生理特征;微生物遗传变异与优良菌种的选育与保藏;微生物与食品的相互关系及其生态条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动规律;各种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的不同种类的食品及其功能;食品中污染微生物的种类、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食品引起的人和畜禽类食物中毒的种类及预防措施等。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二部分。 选用教材: 朱乐敏.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参考教材: 万萍.食品微生物基础与实验技术.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董明盛,贾英民.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陈红霞,李翠华.食品微生物学及实验技术.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吕嘉枥.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无锡轻工大学,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张文治.新编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何国庆,贾英民.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食品微生物》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食品微生物是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这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以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研究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技术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胜任食品检验中的有关微生物的检测工作。 基本要求:通过对《食品微生物基础与实验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和应用,能够检测微生物,结合微生物的营养组成和生长的理论,掌握微生物培养、接种等操作技能;学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掌握菌种的保藏。通过微生物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明确其应用的广泛性,帮助学生深入自学食品卫生等质量控制,对今后从事食品卫生方面的检验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及演示教学。 2.实验课单列,每周4学时。 3.每周布置复习重点,主要针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课每周3学时,共16周;实验课每周2学时,共16周。 理论课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微生物概念及其特性1 一、微生物的概念1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 三、微生物在生物学分类中的地位2 四、微生物的特点2 第二节微生物的发现与微生物学的发展4 一、微生物形成前的历史4 二、微生物学的形成4 第三节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5 一、微生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5 二、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5 三、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6 四、食品微生物学研究任务6 第四节微生物的应用与前景7 一、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7 二、微生物与环境7 三、微生物菌体食品(食用蕈菌)7 四、微生物风味物质8 五、微生物与食源性感染8 第二章微生物的主要类群9 第一节原核微生物9 一、细菌9 二、放线菌17 三、其他原核微生物19 第二节真核微生物22 一、酵母菌22 二、霉菌26 第三节非细胞型微生物30

食品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教案 内容: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及基本概念教学,使学生懂得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掌握食品营养学一些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一些生活中的营养误区,从食品营养入手防治慢性病。 教学重点、难点: 食品营养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包括贯穿营养学的参考摄入量等的概念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讨论法提问法 参考书目与资料:略 教学过程:本章(共两课时)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共分七步。 第一步:导入:介绍国内外食品营养学的历史与现状,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入手引发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兴趣(15min) 第二步:讲授概念(共30min):包括贯穿营养学的重要概念:营养、营养素、营养学、营养价值、营养密度、营养标签、营养学评价、恩格尔系数、RDA、ADI、DRIs、EAR、RNI、AI、UL,其中简单介绍制订EAR、RNI、AI、UL取代RDA的渊源和意义。着重讲述DRIs、EAR、RNI、AI、UL。DRIs即dietarly referece intakes,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四项内容:EAR、RNI、AI、UL。讲清EAR、RNI、AI、UL的关系和作用。 EAR:即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RNI:即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5%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

《食品微生物》教案

一、《食品微生物》教学内容 (一)目的和任务 1.教学的目的 学生在学习了解有关食品微生物基本理论知识(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等)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技术、微生物培养基的制作技术和微生物的接种操作技术,进一步掌握利用微生物进行常见发酵食品生产的技术,并能有效进行发酵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教学的要求 1)标准的校内小型生产型实训室,面积200㎡,并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其中,包括:光学显微镜、不锈钢锅、水浴锅、超净工作台、杀菌锅、恒温培养箱、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移液管等)。 2)配备一名实训指导教师。 3)相关教学软件、影像及图片资料。 4)铅笔、彩色染料笔、图画纸、坐标纸等 (二)实训所需设备设施及实验地点 1、校内生产型实训环境 标准的校内小型生产型实训室,面积200㎡,并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其中,包括:光学显微镜、不锈钢锅、水浴锅、超净工作台、杀菌锅、恒温培养箱、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移液管等)。 生产设备先进,配套良好,使用效率高,效果好。 2、校外实训基地: 千禾食品有限公司、苏东坡酒业有限公司、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蒙牛乳业眉山公司等。

(三)教学项目及学时分配 1、理论教学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号理论教学项目名称项目学时项目类型项目要求 1 微生物概论(引入) 2 分组讨论 学习 必修 2 微生物的形态8 实验必修 3 微生物生理10 分组讨论 学习 必修 4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 4 分组学习必修 5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0 设计与实 训 必修 6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8 分组学习必修 7 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4 分组学习必修 2、实践教学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号实训项目名称实训学时实训类型实训要求 1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和干热灭 菌 2 实验必修 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8 实验必修 3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4 实验必修 4 培养基的制作与高压蒸汽灭菌8 实验必修 5 甜米酒的制作技术12 设计必修 6 酸牛奶的制作技术10 设计必修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其中过程考核占60%,包括平时表现和任务考核;结果考核占40%,主要是期末综合技能考核。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1唐艳红,王海伟.《食品微生物》. 2.无锡轻工业学院编写:调味品酿造加工技术

《食品成分概论》教案

《食品成分概论》教案 (第 3 次课 2 学时) 一、授课题目蛋白质概述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蛋白质概念、分类;营养功能。熟悉生理功能;在食品中的作用。了解常见食品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成;常见蛋白质制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蛋白质概念;营养功能。 教学难点蛋白质组成。 四、主要参考资料 饮食与健康,吴永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基础生物化学,郑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蛋白质是氨基酸以肽键连接的高分子化合物。据氨基酸组分分为: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结构物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营养功能:给人体提供必需氨基酸;人体每日需要完全蛋白质30—50克,我国推荐标准为80克。供能。在食品中的作用:持水;起泡;粘性。常见食品的蛋白质含量:大豆40,面粉10,大米8,肉20,蛋14,奶3。蛋白质组成:甘、丙、缬、亮、异亮、苯丙、色、脯、蛋;丝、苏、半胱、酪、天酰、谷酰;天、谷;赖、精、组20种α氨基酸。常见蛋白质制品:腐竹、豆腐(豆腐皮、豆腐干、素鸡)类、奶酪、面筋。 2、教学办法讲授 3、辅导手段本节不需辅导 4、板书

5、学时分配2学时第一节1.5 第二节0.5 六、作业 谈谈你对蛋白质的认识。 七、课后记 导言腐竹、素鸡、油皮、千张、素火腿,都是些啥东西?能提高你学习效果的食品成分都是些啥东西?酱、酱油及酱制品的鲜美成分都是些啥东西?大豆等食品越嚼越香嚼出了啥东西?欲知啥东西,竖耳听仔细! 第三章蛋白质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掌握) 1、定义由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2、分类 清蛋白 球蛋白 谷蛋白 简单蛋白醇溶蛋白 (按溶解度)组蛋白 鱼精蛋白 硬蛋白 据分子组成糖蛋白 脂蛋白 核蛋白 结合蛋白磷蛋白 (按辅基)金属蛋白 血红素蛋白 黄素蛋白 据氨基酸种类 完全蛋白质种类齐全、比例适当如酪蛋白、乳蛋白、卵蛋白肌蛋白、白蛋白

(高考生物)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科技行业)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 准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它属于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食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侧重于研究食品原料化学组成及其性质、食品成分在有生命的原料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食品原料生产的品种改造及其变化规律。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学科。它是以生物化学为基础,与食品化学或食品原料学有一定关系。它的前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是这些基础科学在教学中的综合与发展的运用。它的后置课程有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原理(工艺学)等。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理解生命的变化和发展过程,指导食品原料进行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改造,指导人们合理和科学地膳食。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培养该学科人才的基本理论、科学综合素养和研究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 1.知道《食品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应用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理论,尤其是与食品成分及其在加工、贮运及为人体所利用的静态和动态生物化学过程。 3.学会运用其中的基本原理去指导生产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技术是怎样对食品原料进行生物改造的。 4.养成对与食品有关的生命过程的兴趣和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并能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应用

大学生物化学教案

生物化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含义 生物化学是云应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及其与生理功能相联系的一门科学。 二、生物化学的内容 有关营养专业的生物化学即不同于以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命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生命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规律,以及一切生命现象的化学原理为基本内容的普通生物化学,也不同于研究食品的组成、主要结构、特性及其产生的化学变化为基本内容的食品化学,而是将二者的基本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应由与食品、营养的一门交叉学科。 三、学习和研究生物化学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把握有关食品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注意食品的组成、特性、生理功用以及在加工、贮存、代谢构成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2、正确处理好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3、注意知识的不断总结 4、学会自学 第二章蛋白质的化学 第一节概述 一、蛋白质的概念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构分子有机化合物。 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是构成组织细胞的最基本物质 蛋白质含量占干重45% 2、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抗体是血清中的r球蛋白 C、既有的收缩则是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E、激素也是蛋白质 3、供给能量 每一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为417kj 第二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碳、氢、氧、氮,一些蛋白质含有硫;有些含有磷 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一)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二)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α—氨基酸 天然氨基酸有300多种,但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二十种。 1、及有酸性的羧基(—COOH),也有碱性的氨基(—NH2),因此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带电情况,随溶液的PH值而变化。等电点PH=PI时,氨基酸为中性,最易沉淀,带电量为0。 2、除甘氨酸外,其他氨基酸都有旋光性,蛋白质中为L型。 3、各种氨基酸的R集团结构和性质不同,他们决定蛋白质性质。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它属于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食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侧重于研究食品原料化学组成及其性质、食品成分在有生命的原料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食品原料生产的品种改造及其变化规律。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学科。它是以生物化学为基础,与食品化学或食品原料学有一定关系。它的前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是这些基础科学在教学中的综合与发展的运用。它的后置课程有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原理(工艺学)等。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理解生命的变化和发展过程,指导食品原料进行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改造,指导人们合理和科学地膳食。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培养该学科人才的基本理论、科学综合素养和研究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 1.知道《食品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应用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理论,尤其是与食品成分及其在加工、贮运及为人体所利用的静态和动态生物化学过程。 3.学会运用其中的基本原理去指导生产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技术是怎样对食品原料进行生物改造的。 4.养成对与食品有关的生命过程的兴趣和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并能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应用到指导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在生产和生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有机体内部发生、发展和消亡机制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的说明和解释,能理解生命体内部各种生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生化反应和生命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生化实验。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预防食物中毒教案

预防食物中毒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2、让学生了解游泳时或不小心溺水的预防。 3、在学校安全教育中,要认识道路安全标志,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做到行走安全、外出乘车安全。 教学重难点:目标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8周星期三(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陈述一些因食品卫生而出现问题的学生。(有腹泻、腹痛、呕吐等)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二、重点讲述食物中毒的预防。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

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c不吃变质剩饭菜 d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g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j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2002年起,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2003年下半年,对方便面、膨化食品、罐头、冷饮等10类食品,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 三、强调游泳时或不小心溺水的预防。 为了杜绝因游泳造成溺水,学校规定小学生不准下河、下塘、下溪等游泳。学生由于小,不小心溺水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发现青少年溺水,首先抓紧时间进行救护,不会游泳的,迅速取浮物抛入溺水者最近的水中,会游泳的,在确保安全下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施救。上岸后,就及时倒水,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有运输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运输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运输工具上施行胸外心脏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将病人送往就近的医疗急救单位。为了防止低年级孩子溺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教育孩子:(1)要教育孩子不单独到井边、塘边等有水的地方玩耍,告诉其危险性;(2)有水缸的学校要在学校加盖。

《预防食物中毒》主题班会教案内容最新

《预防食物中毒》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最新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种类和常见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以及怎样预防食物中毒,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预防食物中毒》主题班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预防食物中毒》主题班会1 一、导入: 询问同学们喜欢吃的食物,介绍收到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学生展示周末自己调查的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 教师展示食物中毒的相关新闻报道及数据。 揭示本课学习内容: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有哪些特征?食物中毒的分类有哪些?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二、什么是食物中毒

先提问学生,再明确答案: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所进食物被细菌或毒素污染,或食物本身含有毒素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三、食物中毒的特征 学生先说,教师补充。 食物中毒的原因不同,症状各异,但一般都具有如下特征: ①潜伏期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食入“有毒食物”后于短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一批病人,来势凶猛,很快形成高峰,呈爆发流行; ②病人临床表现相似,且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 ③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病例 ④一般不传染,发病曲线呈骤升骤降的趋势,没有传染病流行时发病曲线的余波; ⑤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发生肉毒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 四、食物中毒的分类

教师用图片展示: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五、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学生先谈,教师再补充。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c不吃变质剩饭菜。 d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g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食品卫生与检验--教案

食品卫生学的概念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从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安全的科学。 什么是食品安全 国际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CFH,Codex Committee on Food Hygiene)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所谓食品安全是指消费者在摄入食品时,食品中不含有害物质,不存在引起急性中毒、不良反应或潜在疾病的危险性。 影响食品安全因素 1.生物性危害 2.有害化学物质 3.物理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的概念 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储藏、经营、烹饪等过程中受到寄生虫或微生物的污染。 1.生物性危害: (1)致病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危害。 (2)微生物危害是食品安全最大的危害 (3)猪囊虫病(米猪肉) (4)神寿螺(广州管圆线虫) 2.有害化学物质 (1)包括天然有毒物质(河豚鱼毒素)、环境污染物和天然植物毒素(如马铃薯中的龙葵素)等;(2)化学污染的造成一般为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金属等。 3.物理性污染 (1) 食品加工时会混入一些金属碎屑,这个可能还比较容易发现。 (2) 另外一个就是,现在国际上规定食品加工人员应将头发包起,不佩戴首饰。 食品卫生要通过食品分析与检验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分析手段,对各类食品(包括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主要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以保证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 同时,作为质量监督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在食品资源的综合利用、新型保健食品的研制开发、食品加工技术的创新提高、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食品分析的内容 食品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2. 食品中污染物质的分析 3.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1)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a 食品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 B 对这些成分的检测是食品分析的主要内容。

《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食品生物化学 课程名称(英文):Food Biochemistry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计划学时:64(其中课内学时:64,课外学时:0) 计划学分:4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选用教材:《食品生物化学》,王淼、吕晓玲主编,2010年;非自编,教育部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开课院部:化工与制药学院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课程负责人:杨芳 课程网站:无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 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食品在人体中变化的学科,它主要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天然食品的代谢变化,食品在人体中的代谢及营养功能,以及加工过程对食品的影响。它是食品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各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它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并提供实验技术和方法。 Food biochemistry is a course to study food changes in the human body, which mainly studies foo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the metabolic changes of natural food, the metabolism and nutritional functions of food in the human body,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processing on food. It is a compulsory course and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and other profession. It can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learning subsequent professional course and provide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三、课程教学要求 序号专业毕业要求课程教学要求关联程度 1 工程知识 2 问题分析对食品加工和检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H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对具体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提出实验设计方案。H 4 研究能根据食品组分变化规律,制定产品研发方案。H 5 使用现代工具

小学生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doc

小学生预防食物中毒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教学重点: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记得有个伟人说过我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未来属于我们,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应该珍爱它,才能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学生飞来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 师:看完以上这些,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指名让个别学生回答。 小结:由此看来,掌握食物中毒方面的知识,学会预防食物中毒,这是非常重要的! 师:那么,你知道什么是食物中毒吗?食物中毒有哪些特征吗?怎样分类?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呢?(课件出示四个问题)请你联系生活和你收集的案例资料,选择一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 二、先让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边讲解边补充。 1、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人吃了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一类急性疾病的总称。 2、食物中毒的分类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于温度较高的夏秋季,因为这个时期的气温适合病原菌增殖和产毒,致使病原菌污染食品而发生中毒。(多媒体出示)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动植物或食用方法不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包括:①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鱼、贝类、动物甲状腺及肝脏等;②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覃、木薯、四季豆、发芽马铃薯、山大茴及鲜黄花菜等。 举例:豆角中毒。 一般豆角不中毒,但食用没熟透的豆角能引起中毒,原因可能与豆角中含有红细胞凝集素没被加热破坏有关。豆角中毒潜伏期短,最快食后10分钟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有的出现胸闷,出冷汗,四肢麻木等。 预防措施:菜豆宜炖食,加工时间要长,可使毒破坏,切不能急炒,更不宜凉拌。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