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经典例子
如何培养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

173神州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李超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王家学校发散思维是以某点为中心向外发散的一种思维形式,它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且通过不同的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最终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人们将这样的思维方式称作发散思维。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这不仅仅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长期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训练学生,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型的人才,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一、运用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指的是思维信息的流通和顺畅,流水一样源源不断涓涓自流。
实践证明:一个人的思维流畅,就能在短时间内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来。
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就是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物理基础知识包括概念、规律、理论等,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强化练习来熟悉掌握物理概念,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如,电流、电阻、电磁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果通过类比水流的方法来讲解这些物质就容易理解了;磁铁周围磁场的排布情况有是看不见措不到的抽象事物,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来演示;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将机械记忆转变为理解记忆。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的变通性指的是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质量指标,它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或者通过多种渠道乃至更大的范围来灵活机动地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扩大了思维的空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例题来训练学生,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例题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出发,发挥学生的聪敏才智,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思维引入到解题的最佳状态中去。
例如:密度题经常出现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在求解时可通过比质量、比体积、比密度,从多个角度来求解。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精品文档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切的科学成果离不开科学家们多角度、多方位的实验探究。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不同方位思考问题、多角度设计实验,则有利于学生开阔学习思路、丰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逐步形成创造性强、思维敏锐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一量多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所谓“一量多测”就是根据有限的几件器材,要求学生能够设计不同的方案来测量同一物理量。
这有利于诱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多方面探究,获得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密度知识的应用”的活动(2)“测硬币的密度”中,教材要求学生从直尺、量筒和托盘天平等实验器材中,选择器材,设计一个“测定一元硬币的密度”的方案。
考虑到学生对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已有一定的基础,在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前我先让学生思考如下的问题:“如何用天平(含砝码)、直尺、量筒和水测量一元硬币的密度?说出你的思路。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理清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根据ρ=m/V,要测ρ,只要测出m和V便可求得。
并按思路设计:方案一:1个一元硬币的质量m可用天平直接测出,而1个一元硬币的体积V无法用量筒直接测出,只要借用水的体积变化,方可用量筒测出。
方案二:1个一元硬币的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出,而硬币的体积也可由V =S?h=π?(D/2)2?h,用直尺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及高度,再计算出体积。
方案三:与方案一同,用天平测出10个一元硬币的质量m总、用量筒测10个一元硬币的体积V总。
比较三种方案,把本节课“自我评价与作业”第4题改为设计型实验,提出了如下的探究课题:“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天平(砝码)、大、小烧杯各一个、足量的水、小木块、量筒、不规则小石块(无法放入量筒)、细线,请你选择合适的器材,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要求:①描述思路;②选择器材;③写出实验步骤并制作记录表记录数据。
巧用物理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题 , 以提出这样 的问题 :同学们还能不能想 m其他的办法 可 “
解这 一 题 呢? ”
教 师 在 解 题 的过 程 中不 仅 可以对 题 目本 身进 行 求 解 , 还
具 体 解题 过 程 可 以 这样 做 , 首先 求 出第 一 问 。 由 串联 电
容 器 的公 式 得 出 :
( ) C1jclC2 2 0X3 0 ( 0 + 0 F 2 F 1 C= C ( + ) 0 0 /2 0 3 0) =1 0 =
最 大 电荷 量 。 Ql l l20×1 X 0 V 01 = U= 0 cX 0 0=. 5 C, Q= 2 23 0×1 X9 0 = .7 2C U= 0 X 0 V 0 C, 0 2
这 道 题 目考查 学 生 有关 于 电 容器 串并 联 方 面 的 知 识 , 第
新控 阅理 沦
X『 i Yj 1 tI _ a l .l { 1 o ; J ; X Ⅲ Tr f J
素 质教 育
巧用物理题 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严 丽华
( 安 职 业 教育 中心 , 苏 海 江 南通 260 ) 2 60
穿 。而 当 C 被 击穿 之 后 10 V 的 电压 将 会 全 部 加 到 C 上 , 。 00
这 样 从 电荷 量 相 等 这 一 角 度 也 得 出 了 C 和 C 两 端 分 得 的 电压 , 解 题 的 同时 也 巩 固 了这 一 知 识 点 , 谓 一 举 两 在 可
得。 经过 与 上 面 一 样 的分 析 过 程 之 后也 可 以得 两 个 电容 都 会 被 烧 坏 的结 论 。
点 去 教 好它 。学 好 物 理 的关 键 在 于掌 握 合 适 的 方法 , 以教 所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一、类比同化概念,实现高层理解把新概念与原知识结构中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加以类比,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等。
比如在学习较难理解的“电容”概念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盛水的容器和底面积”的关系进行比较,通过“水量和电量”、“水的高度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盛水本领与容纳电荷本领”的类比;又如把“电势能”类比为“重力势能”,这样可以降低理解难度,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简单化。
根据概念的相似特征,利用学过的知识同化新概念,不断积累,可收到良好的巩固效果。
例如把“电流强度、电阻、加速度、电势差、电容、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感应电动势”等物理量的定义式与决定式进行纵横比较;把型与型的比值定义进行归类比较,都有利于加深对概念的高层次理解和知识的有效存贮。
二、利用一解多题,强化思维训练探索多种解题方法,固然能激活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探索同源题的“一解多题”亦不失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好办法。
对同一知识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结合不同的模型作出多种命题方式。
因而在浩如烟海的物理问题中,有很多题目存在着共同的解题规律和思维方式,如能找出它们的本质特征,面对各种“变幻莫测”的问题,则可应付自如。
例如:一质量为m并以速度v运动的小球与静止的质量为m的小球发生正碰,我们根据碰撞前后动量和动能守恒,可以得出碰撞后二者的速度分别为:v′=v,v′=v此结果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质量为m装有弧形槽的小车,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以v水平初速沿槽口向小车滑去,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小车右端,则()A.球以后将做平抛运动B.小球将做自由落体运动C.此过程小球对小车做的功为D.小球在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从整个过程看小球势能未变,即系统初、末动能是守恒的,由此可知它与完全弹性碰撞是完全相同的,即会交换速度,可以肯定B、C的正确性。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
它的主要特征是求异性和多样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
当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中学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发做思维能力,培养出新时期需要的开创性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故此,我们在物理课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培养发散思维的习题,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和一题多答等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从而灵活地掌握各知识点,进而达到知识迁移和巧解巧算之目的。
下面结合实例谈一下我们的做法。
一、一题多变──变化发散一题多变,主要包括题型变换、条件变换两种形式。
例如:填空题与选择题的互换,已知与未知的互换等。
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经过思考,把原题变成保持原知识点不变的题。
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变化发散思维。
[例1]如图1所示,紧靠着点光源S有一质点A,在其前方的竖直屏上有A的影P,现将A向着屏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影P在屏上的运动情况是功,可认为完全消耗在列车前部分多走S的距离克服阻力做的功上,考虑到列车开始做匀速运动F牵=KMg,则有:KMgL =K(M-m)g·s,s=ML/(Mm)。
三、一题多问──阶梯发散一题多问主要有:一题多问型,一带几连带性,题组等形式,这是拓宽思路的先导,也是引水入田的渠道。
使设问逐渐加深,引导思维逐渐深化,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3]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v0滑上原来静止在水平光滑轨道上的质量为M的小车上,物体与小车上表面间的摩擦系数为u,小车足够长,求:(1)物体和小车的最终速度;(2)物体从沿上小车到相对于小车静止所经历的时间;(3)从滑上小车到相对于小车静止的这段时间里,小车和物体通过的距离各是多少?(4)物体相对于小车滑行的距离是多少?(5)整个过程中产生了多少热量?解析:本题一题多问,5个问题的难度依次加大,从基本规律到综合解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经典例子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经典例子【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经典例子【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
它的主要特征是求异性和多样性,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
其特点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其功效表现为可以开启心扉、震撼心灵、挖掘深层信息,架设起由已知到达的桥梁,创造出新的思维和解法;其操作要求从一点出发,向四周辐射,心骛八极,思接千载,从而编织起信息、网络达到思维的预想目标。
所谓“求异”就是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异,暴露已知与求知之间的矛盾,提示现象与本质之间差别的一种思维。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呢?一、师生共同营造互动的氛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诱发思维,诱发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动脑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生疑发问,努力开发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教师应适宜给予鼓励与肯定。
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通过逐步提高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和得出正确的结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促使他们钻研教材,还可以开阔他们的思路和开发他们的智力,进而培养自学能力。
同时,更要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人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打破常规思维,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学生由于前概念的存在而形成的思维定势,在学习物理新知识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
容易造成知识的负迁移,影响新知识的接受。
克服思维定势的关键在于把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清楚,即把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适用范围及条件搞清楚。
只有克服思维定势,才能引导正确思维,从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三、注重习题的多向求解多向求解的训练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因为它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多向”,不局限于单一角度和方向,不受一种思维的束缚。
发散思维在初中物理中的培养

发散思维在初中物理中的培养发散思维的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发散思维在初中物理中的培养,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发散性思维是根据所给问题的条件,从多个方面分析、探索,以求得大量新颖思维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
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以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培养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是对思维速度的评价,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即在解决问题时,能从一个方向上流畅地产生多种同类型的方案。
流畅性以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记忆力为基础,是思维量的线性延伸。
① 准确掌握概念实质,确保思维的流畅性在思维流畅性的培养过程中,仅靠学生去件件感受、事事实践、逐步总结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知识要靠循序渐进的教学,尤其是一些知识的关键点,若不能透彻理解,将直接影响其思维的速度和发散的数量。
如,图1、2 电键闭合后如何判断用电器是串联还是并联?怎样判断用电器的串、并联呢?很多同学会感到困惑,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瓶颈”,还得从串、并联的定义来认识。
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是串联,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两点之间就是并联。
判断时因电流表电阻很小可忽略,电压表电阻很大、可看成断路,导线的电阻可忽略,可把导线的长度任意伸长或缩短。
按上述方法把电路整理后,再观察电路元件是逐个顺次地连接在电路中还是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从而判断出电路元件的串、并联。
这样的判断方法能使学生对电路连接这一类问题,拥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从而加快思维速度,促进思维的线性延伸,有效地保障思维的流畅性。
② 一题多解,发展思维的流畅性研究物理习题的多种解法,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例:在国防建设中经常要用爆破技术,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1.2m 长的导火线来引爆炸药,导火线的燃烧速度是0.8cm / s,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立即以4m / s 的速度跑开,问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远的安全地带?根据题意先画一个以爆炸点O 为圆心,以500m 为半径的圆,圆外就是安全地带。
初中物理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初中物理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好重要性在初中阶段,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影响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理解,还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学生需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物理学习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学生需要了解物理概念、定律和原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注意事项1.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应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关注物理现象,发现生活中的物理之美。
2.理解概念:不要死记硬背,要通过实例、图示等方式,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
3.注重实验: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要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实验数据。
4.勤于思考:遇到问题要敢于提问,勇于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模型法: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
例如,用弹簧模型表示弹力,用光线模型表示光的传播。
2.类比法:找出相似的物理现象,进行类比,帮助理解。
如用电流类比水流,用弹力类比弹簧的形变。
3.分解法: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小问题,逐一解决。
例如,将一个复杂的力学问题分解为受力分析、运动学分析等部分。
中考备考技巧1.梳理知识点:系统地复习物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2.做题巩固:大量做题,尤其是中考真题和模拟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分析错误:总结错题,分析原因,避免重复犯错。
4.临考冲刺:关注中考动态,熟悉考试流程和题型,增强自信心。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学习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3.寻求帮助:遇到难题时,向老师、同学或家长请教。
4.坚持课外阅读:阅读物理相关书籍、文章,拓宽知识面。
5.参加竞赛和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以上学习方法和技巧,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物理,提高成绩,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