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听起来很抽象、很神秘,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存在,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习花的时间不是很多,学习效果却很好,而有的学生很刻苦,很努力,学习效果却不是很好呢?成人中,有的人遇到问题反应快,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人却畏首畏尾,难以承担重任呢?归根结底重要原因就是在其成长的相关阶段。

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思维能力主要反应在这样的几个方面:1 思维的深刻性。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为在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

2 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的特点包括:一是思维起点灵活;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三是概括一迁移能力强,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五是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

灵活性反映了智力的“迁移”。

3 思维的独创性。

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造性。

在实践中,除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 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

它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和正确性等五个特点。

正是有了批判性,人类才能够对思维本身加以自我认识,也就是人类不仅能够认识客体,而且也能够认识主体,并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

5 思维的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

有了思维敏捷性,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

物理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用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新课程更新了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渭南
பைடு நூலகம்
740 ) 13 0
作用 是可使我们得 到常规眼光看不到的事物的另一面 , 有助
于 我 们 更 全 面 地认 识 事 物 、 深 入 地 思 考 问 题 , 助 于 我 们 更 有
提 新 的 思想 和观 点 。
2 “ 辟 蹊 径 ” 维 方 式 : 种 思 维 方 式 的特 点 是 面 对 . 独 思 这
结合与物理课本相关 的背景知识 , 教育学生 以物理学家为榜
样 , 论 是 从 物 理 课 本 和教 师 那 里 , 是 从 报 刊 杂 志 学 到 的 无 还
的问题 , 教师可带领 、 引导学生利用辐射思维方式去解 决 , 这
样 既有 利 于学 生 理 解 、 掌握 、 用 所 学 的 物 理 知识 , 能 培 养 应 又 和锻 炼 学 生 的辐 射 思 维 能 力 。
处于错综 复杂 的关 系网中的棘手问题 , 重新审视各环节及其 相互关系 , 打破常规思路 的限制 , 从人们最容易忽视 的角度
人手 , 找 解 决 问 题 的 切入 点 , 建 立 、 善 解 决 问题 思 路 的 寻 并 完
学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方面有着许多 自身优 势 ;同时 ,
培养 学 生 发 散 思 维 能 力 也 是 中学 物 理 教 学 的 重要 教学 目标 。 下 面 , 中 学 物 理 教 学 中 如何 培养 学 生 发 散 思 维 能 力 做 一 些 对 浅 显 的分 析 。


X jT0I {{ u1 , { i X0
素质教育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蝴 志新
( 潼关 县潼关 中学 , 陕西 所 谓发散思维 , 就是指 为解 决某一 问题 , 打破定 势思维

巧用物理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巧用物理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题 , 以提出这样 的问题 :同学们还能不能想 m其他的办法 可 “
解这 一 题 呢? ”
教 师 在 解 题 的过 程 中不 仅 可以对 题 目本 身进 行 求 解 , 还
具 体 解题 过 程 可 以 这样 做 , 首先 求 出第 一 问 。 由 串联 电
容 器 的公 式 得 出 :
( ) C1jclC2 2 0X3 0 ( 0 + 0 F 2 F 1 C= C ( + ) 0 0 /2 0 3 0) =1 0 =
最 大 电荷 量 。 Ql l l20×1 X 0 V 01 = U= 0 cX 0 0=. 5 C, Q= 2 23 0×1 X9 0 = .7 2C U= 0 X 0 V 0 C, 0 2
这 道 题 目考查 学 生 有关 于 电 容器 串并 联 方 面 的 知 识 , 第
新控 阅理 沦
X『 i Yj 1 tI _ a l .l { 1 o ; J ; X Ⅲ Tr f J
素 质教 育
巧用物理题 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严 丽华
( 安 职 业 教育 中心 , 苏 海 江 南通 260 ) 2 60
穿 。而 当 C 被 击穿 之 后 10 V 的 电压 将 会 全 部 加 到 C 上 , 。 00
这 样 从 电荷 量 相 等 这 一 角 度 也 得 出 了 C 和 C 两 端 分 得 的 电压 , 解 题 的 同时 也 巩 固 了这 一 知 识 点 , 谓 一 举 两 在 可
得。 经过 与 上 面 一 样 的分 析 过 程 之 后也 可 以得 两 个 电容 都 会 被 烧 坏 的结 论 。
点 去 教 好它 。学 好 物 理 的关 键 在 于掌 握 合 适 的 方法 , 以教 所

论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论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1 鼓励 学 生 勤 思 、 问 , 于质 疑 . 善 敢
思维从问题开始 。初 中生 的一个 心理特 点是好 问 。 学生头脑 中能产生问题并把 问题 提 出来 , 这说 明他存 在 着求知 欲和疑问 。常言道 : 起于思 , 学 思源 于疑 。存疑 、 质 疑最 能激起 人 的探究反 射 , 引导 人努力 去解 疑 , 并 使 未知转 为已知 。鼓励 学生在学 习中主 动提问 和质疑 , 有 利 于培养他们 独立分 析和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有利 于培养 他们勤思 的习惯 。因此 , 在教 学 时 , 教师 应 注意 对 问题 的分析 和讨 论 , 不划 框 框 , 定模 式 , 发 学 生积 极 思 不 启 维, 使学生勇 于探索 , 于提 出问题 , 善 敢于提 出不 同意见 和相反意见 , 把学生 的思路搞 活。 2 引导学生广 开思路 , 学生富有联想、 于实践 . 使 敢 人 的思想 、 认识是从现实 世界 中的实践 活动 中得 来 的, 实践活动越有成效 , 知识 就会越 丰富 , 因而形成广 阔 思路 的条件也就越优越 , 就越易 于培养发 散思 维。因 也 此 , 教学 中, 在 教师要注意沟通 各部分 知识 间的联 系 , 引 导学生从不 同的角度和不 同的方 向去 思考和 探索 问题 , 拓宽学生的思 路 。联 想 和实践 是 帮助学 生拓 宽思 路 的 好方 法 。如在测小灯泡功率 的实验 中 , 由学生设 计 电路 图, 选择 实验 用具 , 计具体 的操作 步骤 , 亲 自操作 。 设 再 教师 只需 帮 助 学 生找 出电路 图或操 作 过 程 中的不 足。 成功 的经验 或失败 的教训都要求 学生 自己去体会 、 总 去 结 , 样 能很好 地诱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这 拓宽 其思 维 的

发散思维与初中物理知识体系构建论文

发散思维与初中物理知识体系构建论文

浅议发散思维与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图分类号】g633.7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看书看得懂,但在解决问题时一做就容易错的情况。

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笔者发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头脑中没有构建起完整、准确的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

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当运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具有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特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完整、准确的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笔者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发散思维在构建知识结构体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中《质量与密度》中,抽象的密度概念让初中学生难于理解。

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将概念传授给学生,将使这一物理概念孤立于学生自己已经初步构建形成的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之外,且不利于整个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采取以学生动手、体验为主,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我们可以先测出不同体积的铜、铁的质量,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然后通过设问“体积相同的铜块与铁块质量是否相同?体积不同的铜块(或铁块),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初步感知质量不但跟体积有关,还和物质种类有关。

进一步设问:“对铜块(或铁块)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质量与体积之比又有什么特点?铜、铁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否相同?它表明了什么?”通过学生对表格中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讨论,认识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对同种物质来说,质量/体积的值不变,与质量、体积无关,而不同的物质,质量/体积的值一般不同;说明质量/体积的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

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型思维等,是指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进行辐射状态的积极的思考和联想,广泛地收集与这一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和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相关的发明与发现的一种思维品质。

正如古人所说: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

它揭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科学过程和思想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重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各种思维能力中最活跃和最具创造力的就是发散思维。

发展创造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和关键。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体会,谈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性及其方法探究,供同仁参考!一、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意义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内容,而发散思维在整个创新思维过程中起着决定思维方向的指导作用,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新的萌芽和创新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新都起源于发散思维,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遵循正常规则,寻求变化,从多方面探求答案形式的思维,包括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如:丹麦籍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了通了电的导线可以令在其左右的磁针转动,即表明接电导线会使周围产生磁场;同一年法国籍安培也发现两根通电导线之间电流同向时相吸,异向时相斥.而法拉第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想到,既然电可以产生磁,那么反过来,磁也应该可以产生电.正是在这种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的指引下,法拉第经过11年的努力,终于用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设,并且发现了感生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的电磁感应定律。

另外,直升飞机的发明起源于对螺旋桨安装方式的求异思维;航空母舰的创造起源于异想天开的多向思维;新一代治癌药物的出现起源于与传统观念完全对立的逆向思维……一件件的发明创造,无一不闪耀出发散思维的光辉。

浅谈初中生物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 。
1 . 注重开放式提 问, 促进思维发散。 培养 兴趣 力最重要 的环节 , 也是贯穿整个教 学过 程 式提 问 , 学生可以从 多个 不同角度 思考 问
关键词 : 发散思维
开放式提 问是开 发学生 发散思维 能 理实验中的地位 , 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 , 就是指沿 着 各种不 同的方 向去思考 、 重组当前信 息和 记忆 中的信息 , 产生新的信息。 教 育意义不 仅仅是让 学生掌握 物理基本 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 能
维更多的是同发散思 维结 合在一起 的 , 思 生 , 可以使学生不仅具有极高 的思维灵活 维 的创新水平更 多的是通过 思维 的发散 性 , 而 且还 会具备较强 的应 变能 力, 能全 学生 的创新思维能力 ,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 析 、 解 决实际 问题 的习惯 , 以及探 索未 知 力的培养。 本 人认 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 养。
例如 , 验证光在均 匀介 质中是沿直线 比较。然后 , 列举部分实验案例 : ( 1) 部分 同学采用课本实验 ; ( 2 )部分 同学 用小型 激光器沿 白纸板照射 ; ( 3 )部分 同学 用小 型激光器照射水槽 中的水( 为 了能看到水
思维途径 , 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 传播 的 , 可 以鼓励学 生分组设 计 , 并进行
“ 1 5 n 1 A ” 的滑动变阻器一 只 , 电流 表 、
题 多变 ” 就是指从 多角度、 多方位
1 . 努 力创设各种物理情境 , 激发学生 对例题进行变化 ,引出一系列与本题相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
的教 学 方法 。 解 决 这 类 问题 , 能够 促 使 学 生
7 0霞 霉 露i 霸u A o x u E wE N C U I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浅 谈 高 中 物 理 教 学 中 发 散 性 思 维 培 养 的 方 法 与 策 略
韦 燕
( 苏 省 无 锡市 立 人 高 级 中学 江 江 苏 无 锡 21 1 ) 4 61
摘 要 :发散 思维是 指对 同一 个问题 ,沿着不 同的方 向去 思考 ,从不 同角度 ,不 同侧 面对所给信 息或 条件加 以重新 组合 ,横 向拓展 思路 ,纵 向探 索 研究 ,逆 向反 复比较 ,从 而找 出多种 合乎条件 的可能答案 、结论或假 说的展 开性 思维形式 。在 高 中物理教 学 中培养 学生的发散性思 维,应 该从努 力营造 良好的 思维环境、建 构发 散点 两个层 面来具体应 用这一思维 方法与策略 。 关键 词 :高中物 理教学 ;发散 性思维 ;培 养:方
文章编 号:1 7 ~ 9 2( 0 0) 1 0 0 — 1 6 3 0 9 2 1 1 — 0 0 0 重 点知 识就 是整 章 、整节 甚至 整个 高 中物 理知识 的纽带 ,这就 是 所谓 的教 学重 点 。由于 重点 知识 的 内容 是丰 富 的 、深 刻的 ,所 以 发 散点 应该侧 重 于在 重点 知识 中选取 。例 如 ,楞次定 律 是 电磁 学部 分 的重 点和难 点 内容 。重点 在 于楞次 定律 应用 非常广 泛 。难点 在于
淆 。如 一对作 用 力和 一对平 衡力 的 区别 ;作用 力和反 作 用力做 功有 无 必然联 系等 。有必要 选取 这种知 识为发 散点 。 【 】下列是 一些说 法 : 例 ① 一个 物体 受到两 个 力作用 且处 于平 衡状 态 ( 止 或匀速 ), 静
这 两个力 在同一 时间 内的 冲量一定 相 同。 ② 一个 物体 受到 两个力 作用 且处 于平 衡状 态 ( 止 或匀速 ), 静 这 两个力 在 同一 时间 内做 的功或都 为零 ,或者 大小相等 符号相反 。 ③ 在相 同时 间 内 ,作 用力 和反作 用力 做 的功大 小不 一定相 等 , 但 正负号 一定相 反 。 ④ 在相 同时 间 内 ,作 用力 和反作 用力 做 的功大 小不 一定相 等 , 正 负号也 不一定 相反 。 ⑤ 人推 木箱 在水 平地 面上 匀速运 动 ,人 推木箱 的力 和木箱 所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物理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人才的引导下,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方法,更是学生创造性得以培养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物理教师的重视,也成为教学实践的重要研究课题。

下面就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谈谈自己对发散思维培养的肤浅看法。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见到的一题多解,一题多问,逆向思维,其本质就是发散性思维,就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

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活跃思维,能从繁重的题里解放出来,从而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现代教育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全面性、深刻性、灵活性、开放性,能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知识不再是残缺的而是完整的,全面的;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的;不再是呆板的而是充满活力的。

这样的知识,才能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也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涵养。

而学生往往对某些物理知识感到难学,就是因为没真正弄明白其实质和原理,知识上没有上下联系,没有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物理上有很多例子都是通过训练学生的这种横向或纵向的知识联系,最终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那么,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一、要做好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

发散思维训练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因此,知识是前提,只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

另外数学知识也很重要,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就不能发散出运用数学技巧的解题方法。

而知识、经验越丰富,想象力也就越丰富,思维发散的路就越宽广,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当然知识还得有系统性,杂乱分散的知识也无法进行一定的思维活动。

因此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得将相关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融为一体。

二、淡化标准,打破常规,大胆质疑。

学习知识要不惟书、不轻信他人。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全对的。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尽可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设…”、“否则…”之类的问题,引导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这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应倡导让学生提出与教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

在物理上有很多实验,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去猜想,这实际上就是训练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老师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建立自信,同时鼓励学生求新。

训练学生沿着不同方向、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超越固定思维,寻求创造性的思维。

学生往往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用来应付常规性的考试相当有效,但在题型、题设、要求加以改变后,解题也就出现了问题。

因此,“创”与“造”两方面要有机结合起来的,打破常规,创造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方法来。

所以,要鼓励学生的创造,学生创造
性地学,教师创造性地教,将机械性记忆变为理解性记忆,让学生尝到学习、创造的乐趣。

三、重视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灵活机智地运用知识和经验的创造性思维。

不但要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还要有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归类等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加强发展学生的智力。

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智力活动,教师在遵循认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脑力活动,教给学生运用智力的方法,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智力。

同时还要重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四、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形成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加以正确引导。

一方面由于初中生的实践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加上阅历不多,知识不足,所以容易片面地看待问题,也容易将知识割裂开来,没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就会不自觉地形成思维上的片面性。

另一方面就是容易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固定的思维定势,教条化,容易盲目的照搬,套用,也会妨碍对新知识的掌握,无法形成新的解决方法。

只有努力克服这些,思维活跃了,发散思维才能收到实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好知识的归类整理,及时发现学生知识上的断裂、缺漏,然后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当然发散思维还得注意不能不着边际地空想,混乱的瞎想,这样也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