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健康正确自我形象的重要经历
老师
父亲 (家庭生活) 母亲
求学经历 (成长的助力)
社会经历 (同僚、同学)
破坏自我形象的重要经伴、同学) (成长的阻力、破坏力)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从自我意识形和发展的顺序分: • 生理的自我 • 社会的自我 • 心理的自我
• 例如: 我是一个内向、坚强、上进、自信、有理想、 懂事、好学、乐于助人、嫉恶如仇、争强好胜、渴 望成功与优秀、有一点自私、妒忌心强、自制力弱、 说些小谎的大学男生。 在父母眼中:我是一个懂事、有些害羞、不用父母 操心、上进的、不乱花钱、有些懒惰的大男孩; 在兄弟姐妹眼中(只有一个妹妹):我是妹妹心中 可以依靠与信赖的大哥,是一个诚实守信、爱护妹 妹的好哥哥; • 在同学眼中:我是一个大方、乐于助人、受人尊敬、 好人缘、有些懒散、追求自由的人; 在老师眼中:我是一个默默无闻、成绩优秀、自律、 品学兼优的学生; • 在恋人眼中:我是一个懂得爱、有责任感、守时守 信、有幽默感、坚强的好男人。
Ppt宝藏
Ppt宝藏
Ppt宝藏
(二)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 1、自我意识大大地提高了人的认识功能
• 2、自我意识使人形成一个丰富的感情世界 • 3、自我意识促进了人的意志的发展 • 4、自我意识促进品德形成
二、自我意识的理论
(一)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认为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核心问题,解决了特殊 问题,自我意识就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
所以这些问题就成了 千百年哲人思想家不断追寻的问题!
在人类一切知识中,对 我们最有用而知之最少 的是关于人类自身的知 识。
---卢梭
一 自我意识
• (一)概 念 亦称自我,指个体对自身状况,自己与 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产 生的意向。
“自我意识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 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 -----罗杰斯
– 遭遇失败 – 在异性面前 – 社会标定后
2.自我防卫
否认作用:对不愿发生的事加以否定,认为它根本没发 生过或不可能发生。 投射作用:个体把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属于自己的 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 幻想作用:个体面临无法解决的问题,用幻想的方式使 自己与现实脱离,在幻想中处理心理上的纷 扰。 抵消作用:个体用象征性的方式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 快的事情。 文饰作用: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都可以用装饰的方式 来解释。 幽默作用:个体处境困难或尴尬时,以幽默化解。
认识自我——窗口理论
自知
他 知
自不知
B A 公开的自我 盲目的自我
大嗓门
他 不 知
C D 隐秘的自我 未知的自我
我的价值观
健康、亲情、爱情、友谊、自由、快乐、 爱心、勇气、毅力、学习、事业、成功 等 1、选出你觉得最重要、最珍贵的5项 2、在这5项中去掉一项,剩下4项 3、再去掉一项,剩下3项 4、再去掉一项,剩下2项 5、再去掉一项,剩下1项
• • • • •
2
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的概念:是个体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主要 涉及"对自己是否满意、是否悦纳自己"等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种:自我价值感、成功与失败的体验、自 豪感、羞愧感。 (1)自我价值感主要以自尊的需要表现出来。自尊涉及 到:个体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 骄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
3.自我行动
•自我行动是个体在人际互动中以自我满意的方 式表现自己的过程。主要涉及“我怎样改变现
状来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的问题。
自我行动的方式
•1.整饰自己 • 指个体以适当而得体的语言或非语言 行为表现自己,也是印象管理的一部分。 • 人们一般在公众场合或在自己喜欢的 人面前整饰自己。除此之外,有几个特殊场 合:
(四)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认知)
自我体验(情绪)
自我行动(意志)
自我感觉、观察、 分析、批评
自我感受、自爱、自尊 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
自立、自主、自制、 自强、自卫、自律等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的概念 自我认识主要涉及“我是谁”或“我是怎样一个 人”等问题 。 •自我认知的方式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 1 生理自我(物质自我):指个体对自己身体、 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出生8个月左右至3岁 左右基本成熟。 • 2 社会自我:指个体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 角色、地位、权利、义务、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 识。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是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同 时被个体意识到的层面。从3岁到13、14岁形成。 • 3 心理自我:指个体对自己的人格特点、价值取 向、心理状态、心理过程等方面的意识。从青春 期到成年形成。
• • • • • 自我观察 分析外部活动和环境因素 社会比较 自我暴露 自我蒙骗
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身及其与外界关系的认识。


自我概念的测量
“我是谁”
要求:被试在六七分钟内写出15个“我是谁”的叙述句, 这些句子是为自己而写,不是为别人而写,按 照你思考的顺序来写,不必考虑其中的重要性 及逻辑关系。
第三节
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意识
• • • • •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思故我在。 欲胜人者先自胜,凡事之本必先治身。 《梨俱吠陀》:“另有一物,在尔身中。”
你有答案吗
我是谁? 我是否有价值? 我为什么要活着? 我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 生命的意义在那里?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1890年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提出 经典公式: 自尊=成就/抱负×100%
即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成功对个体的意义。
• (2)成功体验与失败体验:由个体的自我 认知与自我期望水平确定,成功与失败的 体验完全是主观的,由个体的内部标准决 定,但内部标准是通过社会因素的影响而 形成的。
• (3)自豪感与羞愧感:个体意识到自己的 行为及其结果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时产生的 情绪情感体验。 • (4)内疚:由于自己的行为违反了社会道 德准则或侵犯了他人的利益而受到自己良 心的责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