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电图

新生儿脑电图

概述

新生儿脑电图主要用于诊断新生儿惊厥、评价新生儿大脑半球的基本功能状态、发

育成熟水平以及判断新生儿脑损伤的预后

方面,具有敏感、可靠、无创、可动态随

访复查等优点。

新生儿脑电图特征

?1.准确计算受孕龄:新生儿期指足月出生后日龄28天之内。对于早产儿受孕龄44周之内为新生儿期。

?受孕龄(CA)为孕龄(GA)+出生后至脑电图检查的年龄。

?脑发育的特征与CA有关,和GA、出生后日龄、出生体征和其他生长发育指标没有绝对关系。

新生儿期脑电图特征

?新生儿脑电图波形的判断

?连续的α节律在新生儿期任何状态都是异常?棘波或尖波在早产儿为正常现象,多数和惊厥无关。

?新生儿期脑电图的评价主要包括睡眠周期、背景活动、不成熟波形和阵发节律性活动。

睡眠周期和结构

?CA30周之前出生的早产儿没有明确的觉醒睡眠周期,早产儿自32周开始出现。新生儿睡眠分为:

AS:活动睡眠

QS:安静睡眠

IS:不确定睡眠

新生儿睡眠周期的特点

?睡眠时间长觉醒时间短

?新生儿入睡时首先进入AS期,即相当于REM期;

?新生儿期AS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50%以上。随着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减少

?新生儿期觉醒和AS期脑电图相似,需依靠行为观察并综合其他生理记录鉴别这两种状态;早产儿的AS期和QS期均为非连续性图形。

?早产儿睡眠周期与多导图记录的生理参数的一致性较差。

背景活动

?连续性

非连续性图形(trace discontinuous,TD).一般非连续型图形消失的时间顺序先后为清醒期、AS期和QS期。CA34周仍表现为非连续性图形,特别是清醒状态出现非连续性图形是一种严重的背景活动异常。

?交替图形(TA):随着CA的增长,非连续性图形在CA34周左右逐渐转变为交替图形。TA 图形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背景活动,分为高波幅和低波幅段。

?连续图形:在35周左右,清醒期和AS期为持续低-中波幅混合波,以α和θ频段为主。

新生儿惊厥及护理

新生儿惊厥及护理 新生儿惊厥多但是不典型,往往体现为两眼注视,眼球震颤,脸上局部肌肉抽动,或四肢不规则的抽动。有的仅体现为面色苍白或潮红,出汗,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皮肤紫绀。那么新生儿又应该怎样护理呢?下面妈网百科为你讲解一下。 1、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来预防。例如癫痫病人需按医嘱服药,如果突然停药,即使是1天~2天,都会导致癫痫抽筋的发作。小儿高热易抽筋,及时退热可预防抽筋;缺钙会引起抽筋,所以小孩要补足钙(多吃含钙食物,必要时服葡萄糖酸钙,钙片等),同时要多晒太阳,服食鱼肝油等。 2、一旦发生全身性突然抽搐,应镇静止痉,同时马上找医生。一般抽筋不会立即危害生命,所以不必过分惊慌,在医生到来前,应采取以下应急方法: (1)立即将小儿平放于床上,头偏向一侧并略向后仰,颈部稍抬高,将患者领口,皮带,腰带等松解,注意不要使患者跌落地上。 (2)迅速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与呕吐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为防止牙齿咬伤舌,应以纱布或布条包绕的压舌板或筷子放于上下牙齿之间.并以手指掐压人中穴位及合谷穴位,以上要求必须迅速完成。 3、防止患者在剧烈抽搐时与周围硬物碰撞致伤,但绝不可用强力把抽搐的肢体压住,以免引起骨折。 新生儿惊厥怎么办 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典型表现为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继而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那么发现新生儿惊厥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妈网百科为你带来应对新生儿惊厥的一些家庭护理办法。 1、正确的体位 将宝宝的枕头撤下,保持侧躺,或平躺并使头部偏向一方。这样的体位,不会让宝宝的舌根堵住呼吸道,并能够有效的防止宝宝呕吐导致的窒息。爸爸妈妈需要注意,此时千万不可以给宝宝灌药,否则就会有宝宝窒息的危害。

脑电图操作规范47503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神经系统疾病,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重危病人监测。 6、睡眠障碍 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 [禁忌证] 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脑电图检查前清洗头发,前一天停用镇静定眠药。检查前向病人解释:脑电图检查无痛苦;检查时应保持心情平静;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静止不动;如何作好“睁闭眼“试验,过度换气及闪光刺激。 2、电极:头皮电极以盘状电极效果最好。针电极因其在头皮下的部位不准确,阻抗高,引起病人痛苦,国际上已不再应用。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应用针电极时必须用一次性针电极以避免感染。柱状电极因其不易固定已很少使用。 3、电极位置:国际通用10-20系统19个记录电极及2个参考电极。应用皮尺测量基线长度后按比例安置电极才能称之为10-20系统(见图1),否则只能称为近似10-20系统。 图1、10-20系统示意图 先用皮尺测量两条基线,一为鼻额缝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联线,另一为双耳前窝的左右联线。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见图2。如图2,从鼻额缝向后10%为Fpz(额极中线)电极,从Fpz 向后20%为Fz(额中线),以后依次每20%为一个电极位置,从Fz向后依次为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Oz与枕外粗隆间的距离应为10%。

新生儿视频脑电图报告的判读

新生儿视频脑电图(VEEG)报告的判读 新生儿视频脑电图在评估新生儿脑成熟度、脑功能状态尤其对新生儿缺血缺性脑病(HIE )及新生儿惊厥的诊断与预后的判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新生儿VEEG呈动态发展过程,随孕龄的增长出现睡眠状态分化、背景波变化、刺激反应增加、枕部优势改变等。新生儿EEG与脑成熟度密切相关,不同孕龄表现不一。主要为: 1.判断脑成熟度:主要取决于受孕龄,CA等于实际的胎龄加上生后时间。新生儿EEG有两个基本规律,一是由未成熟波形组成基本节律(背景活动),二是迅速不断地成熟性波形变化。新生儿脑功能发育状态与EEG之间已建立了严密关系,VEEG 可评价脑发育的程度。 主要基本图形特征 ①交替型图形。交替型图形(交替节律)是新生儿静态睡眠的基本波形,44周后基本消失。 ②连续图形。为受孕龄32周后的早产儿觉醒期及动态睡眠期基本图形。 ③S刷形(手套刷)放电。为未成熟儿脑电图的特征图形。以受孕龄32一35 周的早产儿最明显,受孕龄35周后迅速减少。 ④一过性额区尖波。典型波在受孕龄35周出现。足月儿易见到此波。 ⑤正常型尖、棘波。见于各期新生儿,随EEG成熟而减少。 ⑥一过性不对称或不同步。在正常新生儿EEG中是常见的。 异常新生儿脑电图的特点 新生儿VEEG异常可表现为非特异性异常,包括变异性缺失、成熟延迟及倒退、显著不同步、显著不对称、低电压、脑电波消失、爆发抑制和痛性发作波。一般分为轻度和重度异常。_ 1)轻度异常 主要表现为不成熟EEG,EEG缺乏变异性、多灶尖波、中央区尖波,节律性全脑或局灶性a波等情况,频率不对称,短暂过多尖波以及睡眠周期改变。 2)重度异常 ①背景波明显抑制。低电压,缺乏频率变化;②爆发抑制。③痫样放电。具有重复性、局灶性和节律性,节律性是痫样放电与正常的短阵尖波区别的特征;④单一节律波和重复单一棘波。惊厥性呼吸暂停者为短时程单一节律放电。 新生儿主要疾病与脑电图特点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其脑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 HIE是围生期缺氧导致新生儿脑缺氧、水肿时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病理改变一般1一3天为极期,脑细胞的病理生理改变最明显。 EEG背景活动的主要因素是缺氧缺血性改变引起的持续的脑功能障碍,以后则逐渐恢复,可用1周内脑电图来判断HIE病情轻重。 HIE的EEG改变以背景波活动为主,且背景波异常是HIE预后判断的决定因素之一。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其脑电图异常的类型: ①轻度异常。背景活动紊乱(包括变异性缺失、成熟延迟、睡眠EEG异常),局灶性放电。 ②重度异常。背景活动抑制,电静息、爆发性抑制、低电压、弥漫性慢活动、显著不对称或不同步。 痫样放电指反复或节律性放电,大多为局灶性或发展为全部性。

常见的几种脑电图机

几种常见的脑电图机 赵军胜20085023 一、NT9200-16D数字脑电图仪(普及型) (一)仪器简介: NT9200-16D(普及型)型数字脑电图仪采用UE-16B型放大器,增加了单道放大、时域地形图、频率测量、多用户管理系统等功能,是集脑电图、脑地形图与脑电监护于一体的多功能仪器。它利用生物电放大器采集脑电波信号,运用计算机分析系统加以处理,绘制三维活动脑地形图,定量定位地反映大脑机能变化及大脑发生病变的范围、部位及程度,为颅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本仪器既可做病理性病变诊断又可做功能性病变诊断,弥补了CT和MRI的不足。电脑存贮病历和无笔描记,大大节约使用成本,并为病人复查带来极大的方便。 (二)数字脑电在临床上的应用: 癫痫病、脑肿瘤、脑血管病、脑炎、脑膜炎、脑脓肿、气体农药中毒、脑震荡、脑外伤、脑死亡、中风和再中风预测及老年痴呆的诊断、精神病、神经衰弱及精神分裂等科学研究 (三)性能特点: 1、采用UE-16B型放大器 2、采用windos 2000操作系统,稳定性高。 3、USB接口全数字脑电放大器,支持热插拨,无需插卡,便于携带。 4、采样率可达1000点/秒。超强的抗干扰能力,确保脑电波形不失真。 5、正常参考值。 6、强大的多用户管理功能,确保每位操作大夫病历档案数据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7、强大的数据库管理方式,可支持多种查询检索,方便对病人的各种信息进行检索和统计。 8、用于体检时,可连续采集多个病人并统一打印病例报告。 9、采集过程中,导联列表实时显示,并可随时改变走纸速度及灵敏度。 10、可在采集和回放过程中,随时添加事件标记及医生注释,并可自定义导联方式及诱发事件。 11、可按长度和方向选择EEG波形,边采集边回放; 12、具有多级电影回放功能。可以多种方式快速回放波形。 ①多种速度前后播放脑电图,最高可达100倍数; ②可任意放大脑电波形,测量脑电波幅度、频率; ③可按秒、页、事件及标记多种方式快速回放波形; ④快速进入事件位置,通过事件表直接跳转到对应的波形位置 13、采样长度可达72小时。 14、具有三维彩色脑电地形图、直方图、时域地形图及功率谱阵图。 15、可用不同颜色标识任意导联,避免混淆。并可以每导波形单独放大,方便医生分析。

【实用】新生儿惊厥-诊疗规范

新生儿惊厥 新生儿惊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表现,症状常不典型,反复发作可造成脑损伤而留有后遗症。 诊断 (一)临床表现惊厥发作形式常不典型,尤其是早产儿,更难于辨认。常见的发作形式有轻微发作,表现为眼球斜视、眼球震颤、眨眼动作、吸吮咀嚼、肢体踏板样动作以及呼吸暂停等;局限性阵挛性发作、多灶性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肌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等。 (二)辅助检查根据病情检查血糖、钙、磷、镁、钾、钠、氯、胆红素。脑电图检查对惊厥的诊断和预后尤为重要。 治疗 (一)迅速进行病因诊断,尽可能针对病因给予特异治疗如:低血糖可给25%葡萄糖2-4m1/kg,以每分钟1ml的速度静注,以后用10%葡萄糖5-6mg/kg·min继续静注,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低血钙(7mg/dl)加等量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注,8小时一次,同时监测心率。此外,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惊厥治疗参照有关章节。 (二)一般治疗细心护理、保温、保持呼吸道畅通,给氧,

输液,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心肺监护。 (三)抗惊厥治疗原则上选用一种药物,剂量要足,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用药期间经常监护药物血浓度。 1.苯巴比妥钠为新生儿惊厥的首选药物,对窒息和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脑代谢和能量的消耗,减轻脑水肿。 2.地西泮(安定〉为治疗新生儿惊厥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效果好。但地西泮对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有抑制作用,所以,与苯巴比妥类药物合用时应十分慎重。 3.水合氯醛可作为抗惊厥治疗的辅助剂。 脱水剂的应用;反复长时间惊厥常并发脑水肿,必要时可给20。』甘露醇静注,或速尿肌注或静注。

脑电图简述

脑电图检查法 【原理】 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因而可以反映其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脑电图是目前最敏感的监测脑功能的指标。通过放置于头皮的电极,通过导联选择器、放大器、记录器将微伏(u v)级的电位放大并描记于纸上。脑电图的电位变化来自皮层大锥体细胞垂直树突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而脑电位的节律则由丘脑内板系统通过上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调节。 近年来,又发展了定量脑电图、深部电极脑电图、磁带记录脑电图监测、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等技术,提高了脑电图的临床价值,扩展了脑电图的应用范围。 【方法】 一、常规脑电图 ★在清洁去脂后的头皮上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19个电极 (双侧前额、额、中央、顶、枕、前颞、中颞、后颞以 及额中、中央中、顶中)。 组成两种基本导联: 参考导联--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常用耳垂)相连进入放大器, 波幅、波形失真少; 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相连进入放大器,定位准确。 ★至少记录20—30分钟:包括闭目安静状态、睁眼3秒钟、闪光刺激、过度换气3分钟的记录。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特殊电

极:鼻咽电极或蝶骨电极。 ★分析波幅、频率、波形、位相、各种波出现方式及部位,以及各个电极间的相关性、对称性和同步性。 二、定量脑电图 利用计算机将脑电信号经快速付立叶转换(FFT),将脑电位的时间函数转变为频率函数,以功率谱的形式表现,即各频段的能量值。定时连续作FFT,绘成压缩谱阵,用于长时间监测。 在FFT的基础上经过内插值计算及成像技术可以绘出等电位功率分布图(BEAM),经过统计学Z检验或T检验可绘出显著性概率图(SPM),与药物浓度监测结合成为药定量脑电图。 三、脑电图监测 (一)记录监测:将8道或16道脑电信号记录于随身携带的记录仪上。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而后可以重复分析。优点在于自然活动下长时间记录,但在脑电图有变化时观察不到当时病人行为或病情的变化是缺点。 (二)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在一个荧光屏上同时显视8道或16道脑电图和病人的录像。优点是可以同时观察到病人的情况及脑电图的变化。但缺点为必须住院监测。 【结果判断】 一、健康成年人(20—60岁)清醒状态下的脑电图 ★以α频段(8—13Hz)尤其是9--10 Hzα节律占优势,约占75%(北京55%-90%)(国外0-95%),在枕部呈纺锤状节律出

新生儿惊厥诊疗常规

新生儿惊厥诊疗常规 新生儿惊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表现,症状常不典型,反复发作可造成脑损伤而留有后遗症。 诊断 (一)临床表现惊厥发作形式常不典型,尤其是早产儿,更难于辨认。常见的发作形式有轻微发作,表现为眼球斜视、眼球震颤、眨眼动作、吸吮咀嚼、肢体踏板样动作以及呼吸暂停等;局限性阵挛性发作、多灶性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肌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等。 (二)辅助检查根据病情检查血糖、钙、磷、镁、钾、钠、氯、胆红素。脑电图检查对惊厥的诊断和预后尤为重要。 治疗 (一)迅速进行病因诊断,尽可能针对病因给予

特异治疗如:低血糖可给25%葡萄糖2-4ml/kg,以每分钟1ml的速度静注,以后用10%葡萄糖5-6mg/kg·min继续静注,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低血钙(7mg/dl)予10%葡萄糖酸钙2ml/kg,加等量10%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注,8小时一次,同时监测心率。此外,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惊厥治疗参照有关章节。 (二)一般治疗细心护理、保温、保持呼吸道畅通,给氧,输液,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心肺监护。 (三)抗惊厥治疗原则上选用一种药物,剂量要足,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用药期间经常监护药物血浓度。 1.苯巴比妥钠为新生儿惊厥的首选药物,对窒息和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脑代谢和能量的消耗,减轻脑水肿。 2.地西泮(安定)为治疗新生儿惊厥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效果好。但地西泮对呼吸和心血管系

统有抑制作用,所以,与苯巴比妥类药物合用时应十分慎重。 3.水合氯醛可作为抗惊厥治疗的辅助剂。 脱水剂的应用;反复长时间惊厥常并发脑水肿,必要时可给20%甘露醇静注,或速尿肌注或静注。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监护中的应用

DO I :1013969/j 1issn 1167326710120111041022 基金项目:广东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2006B36030006);广州市科技支撑项目(2009Z12E121) 作者单位:510120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通讯作者:周伟,电子信箱:zhouwei_pu002@1261com ?综 述?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监护中的应用 卢伟能 周伟 近年来,由脑功能监护仪(Cerebral functi on mo 2nit or,CF M )记录得出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 mp litude 2integrated electr oencephal ogra m ,aEEG )在新生儿监护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该理论是以过滤压缩的脑电图为基础,通过相对简便的阅图分析,得出脑电背景活动在一段时期内的趋势和变化,以指导对临床预后的判断。自上世纪60年代Maynard 等应用首台脑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脑电活动起,aEEG 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40多年历史。虽然CF M 开始时只是为成人患者设计,但在新生儿监护的应用也有20多年。然而在国内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能将aEEG 应用于新生儿临床监测及实验研究的单位极少,该项技术在我国仍未能很好地开展。 一、aEEG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一)概述研究表明,新生小鼠生后第1天的aEEG 表现相当于人类胎龄23周的早产儿,生后7天的表现相当于人类胎龄30~32周的早产儿,而生后10天小鼠aEEG 的表现则已相当于人类胎龄40~42周,而且随着日龄增长,暴发间期(interburst intervals,I B I )逐渐缩短,脑电背景活动由非连续性发展为连续性 脑电图[1] 。健康新生儿aEEG 随着胎龄的增长而变化。早产儿aEEG 背景活动亦随着胎龄的增长,从 原来不连续性脑电图逐渐发育为连续性脑电图[2] 。从胎龄26~27周起,健康早产儿的aEEG 会出现背景活动的周期性波动,表现为不成熟的睡眠2觉醒周期(sleep 2wake cycling,S WC )。S WC 随胎龄增加而逐渐成熟,在胎龄31~32周左右,频宽增加,已经可以分辨出睡眠2觉醒状态。窄带代表清醒或活动睡眠期,宽带代表安静睡眠时期。S WC 是成熟aEEG 的重要特征。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90%以上 的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即已存在睡眠2觉醒周期性的 变化,1次睡眠2觉醒周期时程约为70m in 。健康新生儿aEEG 背景波最低电压均>5μV,最高电压均>10μV ,其aEEG 表现不受日龄、性别、分娩方式及 母亲妊娠并发症的影响[3] 。如果早产儿aEEG 出现S WC,提示其远期预后良好。大部分严重颅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 morrhage,I V H )的患儿S WC 常缺如[4] 。 (二)aEEG 在足月儿的应用 aEEG 是比较理想的评估足月儿脑功能、围产期窒息或严重疾病所致脑损伤及其脑恢复情况的手段[5] 。存在循环不稳定(如败血症)、低氧(如持续肺动脉高压)、胎粪吸入、心脏疾病、先天性膈疝、低血糖惊厥等原因需要重症监护的新生儿,易发生脑 部并发症[6] 。 T oet 等[7] 比较了aEEG 和其他一些脑功能监测手段,如脑局部血氧饱和度(regi 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 on,rS O 2),脑组织氧提取分数(fracti onal cer 2ebral tissue oxygen extracti on,FT OE )和近红外光谱(near 2infrared s pectr oscopy,N I RS ),结果显示预后正常的患儿rS O 2和FT OE 保持稳定,而预后不良的患儿生后24h rS O 2增高,FT OE 下降,aEEG 在评估重度窒息新生儿预后方面有更好的相关性。一项Meta 分析显示,aEEG 能很好地提示缺氧缺血性脑病(hy 2poxic ische m ic encephal opathy,H I E )的预后,帮助临床医生制定监护治疗计划,决定哪些患儿需要进一 步治疗以及预测治疗的效果[8]。Luk áskov á等[9] 对围产期有缺氧病史的56例新生儿在生后数小时内即进行持续aEEG 监测,结果显示,未发展为H I E 的患儿和轻度H I E 患儿aEEG 轨迹正常或仅轻度异常;中度H I E 患儿aEEG 监测记录的结果由正常到严重异常;重度H I E 患儿aEEG 的轨迹均为暴发2抑制、低电压或低平的等电位表现。反之,如果新生儿缺氧后数小时内的aEEG 轨迹为病理性,将至少会发展为中度H I E 。53%aEEG 轨迹为低平等电位表 现的新生儿会发展为重度H I E 。刘登礼等[10] 的研究也证实,对于H I E 的足月儿,在生后6h 内进行

新生儿惊厥脑电图及其临床意义

新生儿惊厥脑电图及其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9-10-24T10:03:20.070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作者:李丽琼[导读] 新生儿惊厥及癫痫、颅内出血等肯定的脑器质性病变异常率高,其他则较低。脑电图动态观察发现,其结果与预后有一定关系。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脑电图室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目的:新生儿惊厥脑电图表现与病因密切相关。方法:记录100例新生儿惊厥的脑电图的特点并收集其临床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0例新生儿惊厥的脑电图异常率为28%。异常者多数表现为不规则尖波,棘波,尖-慢波及单节律性放电,少数为低电位异常、平坦波异常。结论:新生儿惊厥及癫痫、颅内出血等肯定的脑器质性病变异常率高,其他则较低。脑电图动态观察发现,其结果与预后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新生儿神经系统,惊厥,后遗症,脑电图。 惊厥是新生儿期最多见的急性症状,及时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及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为优生优育工作者所关注的课题,现将50例新生儿惊厥脑电图及其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00例新生儿惊厥系本院近几年收治的患儿,所有患儿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其中颅内出血18例,癫痫12例,窒息7例,硬膜下积液3例,代谢性紊乱2粒,感染性疾病20例,其他病因4例(新生儿黄疸,先天性心脏病,脑发育不全,脑穿通畸形各1例),原因不明15例。对其中41例患儿进行了临床随访,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8岁。随访结果痊愈,神经系统后遗症(如仍有抽搐发作或智能、语言、肢体活动障碍等),死亡三种情况。 1.2 方法 脑电图检查:全部病例首次脑电图均在临床惊厥发作后1周内进行。其中有29例患儿还进行脑电图复查及临床随访:颅内出血7例,低钙7例,癫痫5例,硬膜下积液1例,肺炎1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不明原因4例,窒息2例,感染后中毒性脑病1例。 2.结果 2.1脑电图异常率及异常表现:100例新生儿惊厥首次脑电图正常72例,异常28例(28%)。脑电图异常表现中,痫性放电25例,常呈阵发性不规则尖波、棘波,尖-慢及棘-慢综合波放电,两侧半球交替出现,局灶不显著者10例,低电位异常2例,平坦波1例。 2.2首次脑电图变化与病因的关系,癫痫脑电图异常率75%为最高,其次颅内出血38.9%,而感染性疾病5%,硬膜下积液、其他疾病所致惊厥脑电图异常率较低,代谢性疾病及病因不明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介于两者之间。 2.3随访与预后:1.首次脑电图结果与预后:首次脑电图异常者21例中,治愈14例,后遗症7例(3 3.3%);首次脑电图异常者,20例中,治愈12例,后遗症7例,死亡1例。后遗症及死亡者占66.7%。2.脑电图动态变化与预后:首次脑电图正常者11例中,复查中8例脑电图仍正常,临床随访5例痊愈,3例有后遗症(智能落后),其中颅内出血1例,窒息1例,不明原因1例。复查中3例脑电图较为异常者,其中1例右侧硬膜下积液。脑电图出现右额中央区痫性放电,临床也有相应左侧肢体惊厥发作,以后随访确诊为继发性癫痫。1例新生儿癫痫首次脑电图正常,以后患儿频繁痉挛发作,脑电图示高峰节律紊乱波形,临床诊断为婴儿痉挛症;另1例低钙,脑电图为轻度慢波增多,但临床一般情况可,惊厥停止。首次脑电图异常19例中,脑电图恢复正常13例,临床随访11例痊愈,2例有智能落后后遗症,此2例均为低钙合并有小头畸形患儿。复查中脑电图持续异常者6例,其中5例(低钙2例,癫痫2例,中毒性脑病1例)预后差,仍有抽搐发作,1例(颅内出血)发作减少,病情在好转中。 3讨论 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功能暂时紊乱的一种常见症状,其发作形式不完全,不典型,有时难以辨认,易延误诊断,脑电图检查对新生儿惊厥诊断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工具,尤其对一些临床上可疑的惊厥患儿作用更大。本文常规脑电图首次记录异常率为28%,多数表现为痫性放电(89.3%),但新生儿惊厥脑电图异常率仍低于一般癫痫患者阳性率,后者常规检查有50~70%的异常率。 新生儿惊厥脑电图表现与病因有密切关系,本文观察发现,以癫痫、颅内出血等肯定的脑器质性病变异常率最高,而对一些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等其他疾病阳性率较低。因此,在新生儿若脑电图有明显异常变化时,尤其当持续异常存在者,应首先考虑脑器质性损伤疾病可能。 不明病因15例患儿中,有3例出痫性放电,其中2例经补钙治疗后好转,脑电图恢复正常,可能系低钙所致。1例脑电图持续异常,并伴临床频繁发作,最后诊断为继发性癫痫。因此,当脑电图持续出现痫性放电异常时,应警惕脑器质性损害可能。 随访发现,首次脑电图阴性者约有1/3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而首次脑电图阳性者上升至2/3,尤其当出现平坦波、低电位异常及频发的灶性痫性波更应密切观察。 总而言之,脑电图检查对新生儿惊厥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价有其不可忽略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自励.新生儿惊厥的现代诊疗.临床儿科杂志.1991.9(3):196 2.蔡云成等.新生儿及幼婴惊厥疾患脑电图及预后价值.脑电图学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1.7(1):25

脑电图检测注意事项

长程脑电图监测的注意事项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高伟 在临床癫痫诊治的日常工作中,长程脑电图监测是不需要的,而在诊断存在疑问和进行术前定位评估时,就必不可少了。但长程脑电图监测不同于常规脑电图检查,由于监测的时间过长,电极的安放妥当和发作的风险都是在监测过程中应该密切注意的。这些工作一般由医生和技师共同负责,但在国内大多数的脑电图室里,此工作是由护士和技术员承担的。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我们总结了长程脑电图监测应该注意的事项: 1、电极的安放方法:因为电极容易脱落,大多数的实验室要求在进行长程脑电图监测时使用火棉胶固定电极,然后用弹性绷带包裹。火棉胶附着固定力非常强,必须在监测结束的时候用丙酮液洗脱。有时在怀疑颞叶癫痫时,监测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到软线样埋藏式蝶骨电极。这种电极在不慎或发作时易受到牵拉、脱出穿刺点,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一方面要交代技术员和患者需小心处理电极连接线,另一方面要仔细地把暴露的电极线用纱布、棉球和胶带牢牢固定好。最好是把电极线在几个转折点处用胶带分别固定,以免一次牵拉就扯掉电极。 2、催眠药物的服用:在常规脑电图检查中往往要求半小时左右的睡眠脑电图监测,目的是增加睡眠时癫痫放电的脑电图检出率。习惯上给患者服用水合氯醛或异戊巴比妥快速诱导睡眠。但在长程脑电图监测过程中就不需要了,因为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等待,患者以自然睡眠为佳。实验室需要的只是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就可以了。 3、视频的使用:部分监测的患者的诊断还存在疑问,所以清楚地记录发作时的症状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因为观察的目的不同,在发作前的预兆和脑电图表现更为重要。这就要求记录者细心观察,当发现患者有可能发作的迹象时,迅速揭开患者身上的被褥,暴露其肢体以便录像记录其发作姿势;同时调整摄像头角度、焦距至最佳状态。 4、长程脑电图监测的时间:根据脑电图监测的目的,监测的时间是不同的,可以是数天到一周。如果是捕捉发作的话,时间可以更长,直到完成监测目的为止。但同时也受到植入式电极的影响,过长的时间则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在以往的文献中,有研究认为4小时的脑电图监测的癫痫放电检出率等同于24小时监测

新生儿惊厥80例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新生儿惊厥80例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以有效控制新生儿惊厥,减少其带来的后遗症。方法:选取2009-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对其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占63.8%(51/80)。出生3 d内发生惊厥的常见原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出生后1周发生惊厥的常见原因为感染、低血糖和低钙血症等。转归情况:痊愈出院65例,治愈率为81.3%,好转后出院11例,死亡4例。结论:新生儿发生惊厥的病因具有一定规律,且治愈率较高,医务人员应该结合临床经验,对新生儿惊厥做出及时诊断,做出正确的处置,降低新生儿惊厥所导致的死亡率及后遗症。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eonatal seizures,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happen of neonatal seizures and reduce their impact on neonatals.Method: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eonatal convulsions were treated in author’s hospital,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The types of seizure by light micro oriented,accounted for 63.8%(51/80). Born in 3 days common causes of convulsion to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an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CH),a common cause of seizures occurred in 1 week after the birth of the infection,hypoglycemia and hypocalcemia etc.Out of the treatment was:65 cases were cured,the cure rate was 81.3,11 cases were improved after discharge,4 cases of death.Conclusion:The etiology of neonatal seizures have certain rules,and higher cure rates,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combine with clinical experience,to make a time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izures,and make the right disposition,reduce mortality and it impacts on neonatals. [Key words] Newborns;Convul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Hospital of Yongnian County,Yongnian 057150,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足月儿发病率约为2%~3%,早产儿发病率可高达10%~15%[1],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暂时性脑功能损害[2]。新生儿惊厥病因复杂,病死率较高且对新生儿脑发育有影响,因此临床上需要对造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做出及时诊断和治疗。为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诊断治疗,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新生儿惊厥

惊厥 惊厥(convulsion)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在早产儿中发病率更高。新生儿惊蹶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可以是良性的,也可是病情凶险的一种表现。近年来研究证明,惊厥对新生儿期后脑的发育有影响,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病因,并立即给予处理。 【临床表现】新生儿惊厥动作与婴幼儿有很大不同,表现很不规律且常为局灶性,有时与正常括动不易区分。检查新生儿有无惊厥。必须把婴儿被包全部打开,仔细观察自然姿势和自发动作。正常足月几肢体均有一定张力,以屈肌占优势,故四肢保持在屈曲状态,两手紧握拳,大拇指内收。被包打开后,由于肢体束缚被解除,皮肤受到寒玲刺激,肢体即出现粗大震颤样自发动作,或徐缓的、无规则的、抽搐样的手足徐动,有时可见躁部、膝部和下颏的抖动。这些无意识、不协调的动作是由皮层下中枢支配,在新生儿期出现并无病理意义,但应注意与惊厥动作区别。突然出现的肌张力改变、持续性的伸肌强直,反复迅速的肢体某一部位抽搐,以及阵发性痉挛是具有病理意义的。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五种类型:微小型、强直型、多灶性阵挛型、局灶性阵挛型和肌阵挛型。按其发生频率敏述如下。 1.微小型是指一群不出现肢体抽动或强直的惊厥发作形式,较其他类型更不引人注意。表现为眼球水平位或垂直位偏斜,限睑反复抽动,眨眼动作,吸吮、咀嚼或其他嘴的动作,四肢呈游泳或踏车样运动,某一肢体震颤或固定在某一姿势,以及呼吸暂停。微小型是足月儿及早产儿最常见的惊厥发作型,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常与其他惊厥发作型同时存在。微小型发作有时难与足月新生儿的正常活动区别。应仔细观察,如某一动作反复出现,便应考虑为微小型惊厥,正常新生儿虽可有不规则、粗大震颤样动作,一般不会多次重复。 2.强直型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有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井伴有头向后仰。足月儿及早产儿均可见,是病情严重的征象,表示有脑器质性病变而不是代谢紊乱引起的,常伴有呼吸暂停和两眼球上翻,脑电图常有明显异常。应与去大脑强直和角弓反张相区别,去大脑强直四肢和躯干呈伸直位,同时两上肢内旋,瞳孔散大,两眼球向下转,是颅内出血的临终期体征。角弓反张是背部持续后弓,不一定伴有眼球运动,主要见于核黄疸。 3.多灶性阵孪型多个局部性阵挛迅速地不固定地从肢体某一部位转移至另一部位,有时可影响呼吸而出现青紫,常伴有意识障碍。阵挛性抽搐可迅速地从一个肢体转向另一个肢体,或由身体一侧向另一侧游走。有时一个肢体的限局性阵挛性抽动持续很长时间,然后出现其他部位的抽动。多灶性阵挛型惊厥需与抖动区别,抖动常见于缺氧缺血性脑病、低血糖、低血钙和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时。抖动不伴眼球斜视,弯曲抖动的肢体时,抖动立即停止,抖动可因声音、皮肤刺激或被动括动某一关节而诱发,惊厥则不困接受这些刺激而发作。 4.限局性阵孪型表现为身体某个部位限局性阵挛,这种惊厥常起自一个肢体或一侧面部,然后扩大到身体同侧的其他部位,通常意识清醒或轻度障碍。限局性阵挛并不表示大脑皮层某一运动区功能异常,并无定位意义,多见于代谢异常如低血糖、低血钙、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局灶性阵挛多见于足月儿,预后一般较好。 5.全身性肌阵孪型表现为肢体反复屈曲性痉挛,有时躯干也有同样痉挛,类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 主要适应症: 1、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患,如癫痫、意识障碍、睡眠相关疾病等。 2、癫痫外科手术前致痫区定位。 3、围产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病人监测(ICU)。 6、脑死亡的辅助判定。 1.设备 (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 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的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

连续脑电图监测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价值

第20卷第9期 2012年9月 Vol.20 No.9 Sep,2012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 ? 30 临床研究 ? ? 连续脑电图监测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王爱芹,徐有俊,孟明珠 (齐鲁医院 脑电图室,山东 济南 250012)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连续脑电图监测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2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早期连续的脑电图监测和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差异。结果 24小时内连续脑电图监测发现急性脑梗死例数和检出率较CT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连续脑电图监测较CT诊断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连续脑电图;脑梗死;CT;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 742 文献标识码:B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患者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而导致部分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脑电图是当前所知的一种十分敏感的监测脑缺血急性期指标,它可以直接反应脑组织的代谢情况[1]。此次实验,我们便着重探讨研究连续脑电图监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2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38例,女30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59.8岁,合并高血压者16例,高血脂13例,冠心病19例,房颤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诊断标准[2],均符合下列条件:①急性起病的前循环或后循环梗死;②患者发病入院在48h内;且排除了伴有发热,癫痫,脑出血或病前服用过抑郁药,精神抑制药物之类的患者。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发病48h内均进行连续脑电图监测和CT检查,我院采用上海世珈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忠言神经监护系统(SP3000-NICU)进行连续脑电图监测,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电极,采用常规单、双极对患者进行描记,配合患者做睁闭眼试验,脑电功率谱:δ频带为0.8-3.8Hz,θ频带为4.0-7.8Hz,α1频带为8.0-9.0Hz,α2频带为9.2-10.9 Hz,α3频带为11.0-12.8 Hz,β频带为13.0-30.0Hz,采样时间不少于120 s,脑电图结果判断依据主要采用吴声伶,黄远桂的《临床脑电图学》[3]。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所有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 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方式24h内检出阳性率差异 68例患者中采用连续脑电图监测,6h内监测患者18例检出阳性11例,检出率为61.1%;6-12h内监测患者22例,检出阳性患者20例,检出率为90.9%;12-24h内监测患者28例,检出阳性患者27例,检出率为96.4%;而CT检查中,6h内18例患者检出阳性3例,检出率为16.7%;6-12h 内22例患者检出阳性6例,检出率为27.3%;12-24h内检出阳性24例,检出率为85.7%,P<0.05.具体见表1。 2.2两种方式24h内与一周内监测结果的检出率差异 68例患者中,CT检查24h内检出阳性29例,检出率为42.6%;连续脑电图24h检出阳性61例,检出率为89.7%,P<0.05;CT检查一周内检出阳性64例,检出为94.1%; 表1 两组方式24h内检出阳性率差异 监测时间 例数 连续脑电图 CT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6h内 18 11 7 3 15 6-12h 22 20 2 6 16 12-24h 28 27 1 24 4 连续脑电图检出阳性63例,检出率为92.6%,P>0.05,见表2.且一周内CT显示病灶部位中19例局限在脑叶,放射冠3例,基底节24例,小脑5例,桥脑3例,大面积脑梗死10例,未显示病灶4例;连续脑电图监测中,一周内脑电图显示异常共63例,其中气度异常27例,重度异常19例,重度异常15例;脑电图表现有弥漫性慢活动,偶见尖波,棘波等。 表2 两种方式24h内与一周内监测结果的检出率差异 检查时间 连续脑电图 CT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24h内 61 7 29 39 1周内 63 5 64 4 3 讨论 脑血管病是当今人类 3 大死亡原因之一, 具有高发病率 高致残率 高死亡率 高复发率, 目前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神经影像学的检查如颅脑 CT 和 MRI, 但早期有部分脑血管病应用神经影像学不能及时发现阳性表现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与脑生物代谢密切相关, 反映的是大脑皮质的脑生物电活动, 能提供与脑代谢异常相关的脑功能信息,我们侧重研究连续脑电图监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意义。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患者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而导致部分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者脑软化,脑组织一般在缺血4-6h时已发生较为明显的功能损害,在12-24h时便发生了肿胀,软化,一般梗死发生在24h内,脑的生理功能发生明显损害但尚无解剖性改变,所以早期的脑电图监测可以较好的检查诊断出急性脑梗死[4]。而24-72h后脑梗死部位的脑组织会出现水肿,坏死等变坏可以被CT所检测到[5-7]。 此次试验,我们选取了2009年1月-2012年2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对其进行CT和连续脑电图监测来比较分析连续脑电图监测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从此次实验结果来看,我们发现在患者发生急性梗死的早期连续脑电图检测的检出阳性例数明显较多,检出率显著高于同期的CT检查,连续脑电图6h内、6-12h、12-24h检出率分别为61.1%,90.9%,96.4%明显高于CT检测6h内、6-12h、12-24h的16.7%,27.3%,85.7%检出率,P<0.05,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脑 收稿日期:2012-07-13 (下转第33页)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 主要适应症: 1、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患,如癫痫、意识障碍、睡眠相关疾病等。 2、癫痫外科手术前致痫区定位。 3、围产期异常得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病人监测(ICU)。 6、脑死亡得辅助判定。 1、设备 (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与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得脑电图仪。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有条件得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得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得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得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得危险。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得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得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 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与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得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与柱状电极。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得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与鼻咽电极。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得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

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得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得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 (3)电极固定:短时常规监测可使用电极帽及导电膏固定,长时间监测时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头皮电极。 (4)电极得清洁、消毒:电极必须保持清洁。在记录完疑为或确诊为传染病病人后,应采取高压消毒或销毁等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5)电极安放:推荐使用国际通用得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电极数不应少于18~21个(16~19个记录电极,2个参考电极)。电极至少需覆盖前额区、中额区、中央区、顶区、枕区、前颞、中颞与后颞区,有条件时还应包括额、中央、顶区得中线部位。新生儿因为头围小,可适当减少电极数目,但应尽可能安放颅顶中央(Cz)电极,以便发现颅顶正相尖波。建议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①电极位置:应根据颅骨标志经测量按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加以确定。 ②电极命名:包括两部分:(a)电极所在头部分区。按头部解剖部位“额、颞、中央、顶、枕、耳垂”等英文名称得第一个大写字母“F、T、C、P、O、A”等来表示。(b)国际上以阿拉伯数字得奇数代表左半球,以偶数代表右半球。接近中线得用较小得数字,较外侧得用较大数字。中线部位为英文小写字母“z”、举例:A1代表左耳垂参考电极,T6代表右后颞区,Pz代表顶区中线。 (6)电极阻抗:待电极安装好后应测定电极与头皮之间得阻抗,一般要求不超过5KΩ。当记录中出现可能为电极导致得伪差时,应重新检测电极阻抗。 3、导联组合 导联组合就是指用不同得导联方式连接电极。常用方法有两种:参考电极导联法与双极导联法。各个实验室根椐需要可采用不同得导联组合法。合理组合方式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至少有8导程,尽量使用10-20系统法中得全部21个电极;(2)导联组合要简洁明了,能清楚显示电位得空间走向;(3)双极导联电极间距应相等;(4)导联排列顺序,应从前向后、先左后右;(5)在一次脑电图检查中,至少应该各有一段如下组合得记录:参考电极导联、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