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分析后质量控制的探讨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要点分析1. 背景介绍血液细胞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类型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对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质控要点和方法。
2. 质量控制要点分析(1)实验室内部校准和质控实验室内部校准和质控是确保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基础。
在进行血液细胞检验之前,实验室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实验室还需要建立内部质控程序,定期对检验结果进行质控,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质控品使用在血液细胞检验中,质控品的使用对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实验室需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质控品,并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进行使用和操作。
定期对质控品进行检验,评估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及时更换和调整质控品,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操作规程和标准化规范的操作规程和标准化是保证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重要保障。
实验室需要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确保所有的检验人员都按照规范操作。
实验室还需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确保血液细胞检验质量至关重要。
实验室需要建立质量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责任人,负责监督和管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
实验室还需要建立质量管理文件和记录,对实验室的各项质量控制活动进行记录和归档,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5)外部质量评价参加外部质量评价是验证实验室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
实验室需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外部质量评价机构,定期参加外部质量评价活动,评估实验室的检验结果与外部质量评价中心的结果是否一致。
实验室还需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环节,对医疗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健康。
本文将就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1.技术水平不足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技术水平不足。
由于医学检验技术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有些医院的技术人员在操作技术及方法选择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
2.设备使用不当检验设备的使用不当也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问题。
有些医院的检验设备使用人员在操作设备时未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导致设备运转出现故障、误差等问题,进而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标本采集质量参差不齐标本采集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一些医院中,标本采集的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医务人员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不严谨等问题,导致标本的质量不佳,严重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质控体系不完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质控体系不完善。
有些医院在质控体系的建立和执行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对医学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不到位,无法有效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人员素质不高二、对策分析1.加强技术培训和教育针对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医院可以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检验技术水平和操作规程的熟练程度,从而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对于设备使用不当的问题,医院可以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使用规程和操作程序,并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工作准确性。
3.加强标本采集规范化管理为了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医院可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标本采集规范化管理,重视对医务人员的操作培训和监督,确保标本采集质量的稳定性和规范化程度。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是保障医疗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就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1. 人员素质不够高:部分医务人员技术能力较差,缺乏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深入理解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导致操作不规范、判读错误等问题。
2. 设备落后:部分医疗机构仍在使用老化设备,性能不稳定、准确度低,无法满足临床检验需求。
3. 质量控制不全面:部分医疗机构只依靠日常内部质量控制,忽视了外部质量评价。
且在内部质量控制方面,有的医务人员缺乏对数据分析和评价的认识,对异常值的处理不当。
4. 缺乏标准化操作:临床医学检验涉及多个环节,如标本采集、标本运输、试剂储存等,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标准化的操作规范,但实际上有些环节缺乏统一规范,导致结果的误差。
5. 检验结果传递不及时:很多时候,检验结果需要多次传递给多个医务人员,存在传递不及时、漏传、传递错误等问题,从而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
二、对策:1.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医疗机构应严格控制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3. 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并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 制定标准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应制定标准操作规范,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减少人为误差。
5. 优化结果传递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结果传递系统,保证检验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避免传递错误。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员素质、设备、质量控制、标准化操作和结果传递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医疗机构应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更新设备,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标准操作规范,优化结果传递系统,以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水平,保障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血液细胞检验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细胞检验的方法也在不断完善,研究人员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血液细胞检验的项目越来越多,检验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的质量控制方法难以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检验项目,研究出更适应的质量控制方法;不同的实验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需要制定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与方法。
研究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保障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将为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提升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血液细胞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由于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如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试剂的质量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现状,比较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并尝试探索新型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验设计与方法以及实验结果与分析,为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提供更加科学、准确和可靠的方法,为临床医学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细胞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评估不同的质量控制策略,提高血液细胞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液细胞检验在临床医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诊断疾病、监测病情进展、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保证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谈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

谈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医学检测是临床医学诊疗工作展开的必要参照,更是决定诊疗工作水准的关键。
在医学检验期间,管理人员若是并未对各环节操作要点有明确认识,则势必会因为诸多不可控因素使样本检验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受损,甚至会导致误诊与漏诊等问题出现,使患者生命健康权益遭受侵害。
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对医学检验各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给予重视。
一、医学检验基本信息的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展开之前,诊疗医师必须搜集患者基本的信息资料,以便确定样本检测的方向,使医学检验资料更具参考性。
期间,若是医学检验对患者身体状况有特殊要求,诊疗医师也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例如,在采血期间,通常医学检验平台要求患者处于空腹状态,期间医师便需要着重嘱咐患者避免摄入血糖血脂较高的食物,以避免对血样检验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受干扰。
二、医学检验准备环节的质量控制1. 检验试剂的质量控制检验试剂是医学检验平台中经常使用的材料,通常需要根据医学样本的特定选择适宜的试剂,突出样本需要的性状,才能使医学检验数据的精准性得以保障。
因此,在检验试剂质量控制期间,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试剂的类型选择适宜的管理与存储方案。
例如,在选用水做检验试剂时,为避免水分对样品造成污染,检测平台可提供整套蒸馏或纯化水设备,以便样品检测质量得以保障。
另外,在选用化学试剂时,则需要对生产厂家、批复文号、生产日期与批次等数据进行管理,以便更好的核对试剂质量同时避免对检验工作造成影响。
2. 实验设备的质量控制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出于不同样本检验要求,通常需要多种且精密的设备作为辅助,并通过严谨的检验操作要求,判断更适宜的检测方式,才能使样本检测数据的详细度得以保障。
基于目前设备系统状况可知,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使得现代医学检测设备的精细度与功能多样性得以显著提升,并且设备操作繁琐程度也得到了极大的简化,以便为目前医学检验工作的展开奠定更好的基础。
而根据调查资料可知,我国部分医学检验平台因为资产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医学检测设备技术性与精准性存在较大的问题,不但难以得到真实可靠的样本资料,同时在数据的充实度方面也存在较多漏洞。
浅析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发展趋向

浅析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发展趋向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是保障临床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需求的不断提高,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从质控发展的历史概况、现状和未来趋向三个方面对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浅析,以期为未来的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质控发展的历史概况医学检验质控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
当时主要是依靠人工操作、经验积累和定期校准仪器设备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工作方式简单、效率低下、易出现误差和漏检现象。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计算机辅助检验系统,这使得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基于国际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方式,这使得医学检验结果的比对和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
21世纪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质量控制产品,这将进一步提高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质控工作的现状目前,医学检验质控工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包括了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价、并行检验和实验室认证等多种方式。
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通过自身的质量控制手段,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外部质量评价是指实验室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和评价,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客观和公正;并行检验是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检验,以达到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实验室认证是指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从而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质控工作的未来趋向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需求的不断提高,医学检验质控工作的未来趋向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质控工具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质控工具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这将使医学检验质控工作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质控工作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
随着医学检验质控工作的不断完善,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要点分析血液细胞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检验项目,通过对患者的血液细胞进行检测,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样本采集、试剂选择、仪器质控和人员操作等方面,分析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样本采集1. 采样管的选择在进行血液细胞检验时,应选择专用的抗凝管进行血液样本采集。
不同类型的抗凝管对于血液细胞的保存和稳定性有所差异,因此应根据具体检验项目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抗凝管。
2. 采样技术在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时,应注意避免过度抽血和血细胞破坏。
过度抽血会导致血液过稀,影响血液细胞的计数结果;而血细胞破坏则会影响血液细胞的形态观察和计数结果。
护士在采集血液样本时应掌握良好的采样技术,避免出现这些情况。
3. 样本保存采集到的血液样本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以避免血液细胞的变形和破坏。
在送样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样本的振荡和突然的温度变化,以确保血液细胞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试剂选择1. 标准品和质控品在进行血液细胞检验时,应选择具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标准品和质控品。
标准品用于校准仪器和验证试剂的准确性,而质控品则用于监测试剂和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试剂保存在使用试剂时,应注意遵循试剂的储存和保存要求,避免试剂的变质和失效。
特别是对于一些易氧化和易变质的试剂,如双氧水和染液等,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保存和使用。
三、仪器质控1. 日常内部质控在进行血液细胞检验时,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日常内部质控制度,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和质控。
这包括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并通过运行质控品进行试剂和仪器的稳定性检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定期外部质控除了日常内部质控外,实验室还应参加定期的外部质控评价。
通过外部质控评价,实验室可以了解自己的检验水平和技术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和水平。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要点分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是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之一,对于确诊、治疗和监测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要点进行分析。
1. 样本采集:样本的正确采集是血液细胞检验的基础。
采血时要选择合适的采血管,保证适当的采血量。
采血过程中要规范操作,避免空气进入采血管,防止血液凝固,影响后续检验。
2. 标本保存与运输:采集好的样本应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
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样本的稳定性,避免温度变化和振荡,防止溶血和凝固。
3. 仪器校准与质控品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器需要定期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每天在实验过程中都应使用质控品进行质控,以确保仪器的准确度。
质控品应由具备参考价值的标准品或稳定样品制备而成,其浓度应与健康人群相接近,可以评估仪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4. 检验方法的正确操作:血液细胞检验方法有很多,包括血涂片染色法、流式细胞仪等。
对于不同的检验方法,操作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与处理:每日进行质量控制后,要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需要查看质控结果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如果超过范围,需要检查仪器是否出现故障,或者检查操作人员是否存在操作错误。
要分析质控图表,观察是否存在趋势和漂移,及时调整仪器或操作方式,以确保质量控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周期性评估:质量控制不仅是日常的操作过程,还需要进行周期性的评估。
可以通过参与外部质量评价和内部比对来评估实验室的检验水平,并对仪器和操作过程进行持续改进。
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样本采集、标本保存与运输、仪器校准与质控品使用、检验方法的正确操作、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与处理以及周期性评估。
严格遵守这些要点,可以保证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学提供有效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医学-9临床2Ol4年2月第11卷第4期Lab Med Clin,February 2014,VoI.11,No.4 续表1 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 ( )] ・565・
4体 会 护士的意识及观念明显改善,一些年轻护理人员认为给患 者擦洗、洗脚、剪指甲等生活护理工作,贬低了护士的职业地 位口],导致护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开展优质护理后,护士从 最初的茫然、不理解逐渐转变为理解、适应。每一项护理操作 都有了具体的标准和流程,工作起来就更加程序化、规范化。 责任护士通过对患者全程连续护理,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和依赖度,同时也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主动服 务的意识明显增强。 由于以前偏重于临床,护士仅停留在打针输液,忽略了患 者的心理状况,更忽视了对患者的生活照顾。而优质护理服务 要求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患者的需求,对护理服务质 量的保证更加有效。让患者感到各方面被关心,时时刻刻被重 视。在做心理护理过程中,了解患者最希望的是什么,最担心 的是什么,有没有自杀倾向。护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成就感 和主动性增强。 患者满意度提升。通过医院病员服务中心、科室、第三方 进行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共计lO项,每项有满意、基本满 意、不满意3个选择,并分别赋予分值(满分100分)。患者满 意度由原来的88.9 上升到97.7 ,科室意见簿上写满了患 者和家属感谢护士的语言。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改善薄弱环 节,可以促进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达到真正让“患者 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的。 检验医学分析后质量控制的探讨 优质护理得到科室医生的认可,开展优质护理后纠纷减 少,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护士观察病情变 得仔细,能够早期发现病情。医生们高度赞同开展优质护理, 认为科室开展优质护理后减轻了他们的压力。 本科在优质护理工作中也忽视了一些问题。神经内科语 言障碍患者较多,肢体语言的不统一造成与患者不能正确的沟 通,特别是文化程度低、不会写字的患者更无法沟通,这也是造 成患者不满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着 重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制订与沟通障碍患者间沟通的流程,力 求成为让患者舒心、家属放心的优质化服务科室,从而将优质 护理服务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禹晓琴,王应珍.浅谈神经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 体会EJ3.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8):99卜992. [2]孙书杰,周春鹤,施伟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 做法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52. [3]刘素芳.试论现行护理工作范畴及界定[J].护理学杂志, 2007,22(1):19-20. E4]王攀峰,张会芝,祖鹏婧.优质护理服务期间家属和患者 陪护意愿调查研究E]3.护理研究,2011,25(6):494—495.
(收稿日期:2Ol3—08—11 修回13期:2013-10—19)
黄克斌,张亚萍,陈 如,徐静静,李陇芬(陕西省宝鸡市解放军第三医院 721004) 【关键词】检验医学;质量控制;分析后 DOI:1O.3969/j.issn.1672—9455.2014.04.063 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672—9455(2014)04—0565—02
检验医学发展较迅速,随着高端技术和高端仪器的大量应 用,为临床准确、客观的检验结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整个检 验质量控制过程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环节,而对 全程质量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检验医师多不够重视。现就检 验分析后应注意的环节加以探讨,以期引起临床注意,为提高 质检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1检验报告单的审核与发出 现代高新技术和全自动高新仪器的使用,减少了以往因填 写报告单造成的误差,同时对检验结果的审核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审核医师必须全面审核该患者的相关信息,杜绝人为性差 错。认真审核每项检验结果,找出假阳性结果,对结果有疑问 或与临床不符的,应重新检查。及时与临床医生和采集标本护 士沟通,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再检测。有些医院已在检验报告 单上印有“此检验结果仅对该份标本负责”,但其在司法实践中 的作用有待证实【 】。对于一些危急值项目如血钾、血钙、血糖、 血气分析等,首先确认临床和检验过程、设备无异常,并立即对 危急值结果进行复查,检测结果应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医护人 员,并做好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检验日期、患者姓名、性别、ID 号、住院号、床号、检验项日、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 姓名、联系时间(具体到分钟)、报告人、临床是否复述等内 容 ]。应提高检验的时效性,缩短整体标本的回报时间,以缩 短危急值的回报时间.3]。 2检验标本的保存与处理 一般对于一份标本只做一次检测,当l临床医生或患者对该 ・566・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2月第11卷第4期Lab Med Clin,February 2014,Vo1.11,No.4 份检验纳 彳『疑问或希望增加检验项目而患者又不愿重新采 样 ,应埘原始标本进行复查。因此,检验后标本应在一定条 件F保仃一 定时间。 3 主动加强与临床医生沟通 脱代医学多学科相瓦融合,检验 生应积极参‘j到临床诊 疗活动巾, 断丰富I临床知识,有助于对检验结果作出正确的 判断和解释…。对有疑问的结果应及时 临床医生沟通,定期 j临床科t任和医牛召开摩淡会,虚心听取临床对检验质量、 对检验项H增减的提议。 4 为患者做好咨询解释工作 现代医学要求检验医生 仅要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还应 为患者对分析前检验项目的咨询以及分析后检验结果进行通 俗、恰当的解释工作,以增强患者对检验工作的支持和信任。 前,卡H当多的医疗纠纷是由于患者对检验项目较多而又不明 由检验¨的及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质疑而引起的。 因此,检验医师应不断丰富l临床知识,努力提高专、世技术 水平,保证检验质量,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客观真实的 检验数据。 参考文献 [1]段秋林,余洲,樊超英.浅淡医学检验中的“诈病”现象及 其防范[J].临床检验杂志,2004,22(2):1 30. [2]陈立刚,陈代钊.检验科危急值制度在医疗安全巾的作片{ 探讨[J].海南医学,2011,22(11):128—129. [3]沈飞英,卢晓佳,冯景.面向危急值的检验流程的优化 [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 4):1782 1784. [4]丛玉隆,秦小玲.检验科管理中的几个主要『口J题 j对策 [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1):649 651.
(收稿日期:2013-07 1 6 修回日期:2013-10 1 9) 流程管理与质量管理对手术室管理的影响研究
钟 雅(海南省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 571100) 【关键词】 流程管理; 质量管理; 手术室; 影响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4.04.06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2—9455(2014)04—0566—02
近年来,患者维护自身权利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刈相关 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提出_『新的挑战。在当前 医疗技术条件下,患者更愿意选择整体服务水平高的医院就 医, 而,服务水平已成为医院形象的标志,是医院在竞争中立 干 败之地的最要保证[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 患行 命的场所,也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因而,越来越多 的 院领导行丌始重视 术室的管理。本研究旨在探讨流程 符胛 j质最管婵在于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进行手 术的289例患者及科室人 32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手术患 作为脱察组,其中男1 58例,女131例,年龄13~79岁。平均 印龄为(44.1 9±10.32)岁;其中骨科手术89例,五官科手术 58例,普外科于术71例,妇产科手术41例,神经外手术3o 例;庥孵 ‘式:复合麻醉151例,全身麻醉108例,局部麻醉3O 例。并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306 例忠肯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7例,女1 39例,年龄1 5~77岁, 平均年龄为(42.56±5.07)岁,其中骨科手术94例,五官科手 术6l例,普外科手术75例,妇产科手术43例,神经外科手术 33例。麻醉方式:复合麻醉16O例,全身麻醉112例,局部麻 醉34例。两绀患者科窜人 均相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 病类 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 nr比 。 1.2 办法 埘照组患者及科室人员均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 丁术卒进"钳胛;观察组患l者及科室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流程 钎 ‘j质 竹胛, 将 紧密结合,具体管理方法如下。 1.2.1 址 T:作小组 选取感染控制科3人,麻醉科4人,手 术审护删人 l2人,病房护J 9人,手术室质量控制人员4 人,共32人成 流程管理与质量管理_L作小组。主要负责于 术室的流程管理与质量控制。 1.2.2 培训考核 通过专家访谈,制订于术室工作的全部流 程并打印成册,利用早会时间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培洲,并 定期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使护十熟练掌握工作流程。 1.2.3管理内容 (1)核心流程:为值班护士、洗手护_l 巡 同护士的职责流程,目的在于制订出从术前到术后,医务人员 进行的会诊、宣教、审核、体位纠正、清点、灭菌、记录、打包及随 访等一系列工作的标准流程。(2)辅助流程:主要针对患者护 理工作,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病情,并作好术前准备等一系列流 程。(3)质控流程:主要是对手术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 1.2.4 优化流程 流程管理工作小组每月召开分析评价会, 对现有流程进行分析,并列出流程巾存在的问题,通过删除、简 化、分散、合并、重组、新增对现有流程进行改进,制订出新 流程。 1.3效果评价 1.3.1患者满意度 采用冯志英等[3一研制的《住院患者护理 工作满意度量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该量表的信 度(Cronbach S“系数)为0.86,经专家认可其效度较好;该问 卷共有20个条目,总分100分,其中,≥9o分为非常满意; 70~89分为满意;≥60~69分为较满意;<6O分为不满意。 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 总例数×100 。 1.3.2护理质量评估[3]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流程管 小组 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其中护理质量包括手术的顺利性、配合度、 患者的术中护理效果及术前、术后访视患者的护理效果等,评 估标准为优秀、一般、较差。 1.3.3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医院感染 的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