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二十八则含译文

《论语》二十八则含译文
《论语》二十八则含译文

《论语》二十八则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a]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并不恼怒,不也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了吗?”

2. 曾[zēng]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

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对工作勤快敏捷,说话却谨慎,又到有道的人那里去辨正自己的是非,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ù]矩[jǔ]。”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岁能知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能从温习已知的知识中有新的体会,开发出新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7. 子曰:“由!诲[huì]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译文】孔子说:“由呀!我教你怎样求知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呀!”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希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自己反省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9.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hào]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号叫…文?呢?”孔子说,“他勤勉好学,不以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0.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piáo]饮,在陋巷,人不堪[kān]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乐趣。颜回真是贤啊!”

11.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鲁;文采多于质朴,就像个管文书的官,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1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他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这在我有什么困难呀?”

1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清楚而又想不通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角落讲给他听而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角,那就不再教他了。”

15.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16.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hóng]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不能不弘大而刚强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路程遥远。以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岂不是很重吗?为此要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岂不是很远吗?”

18. 颜渊喟[kuì]然叹曰:“仰之弥[mí]高,钻之弥坚,瞻[zhān]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xún]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我抬头仰望,越看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他在前面,忽而又到了后面。老师一步步地诱导我,用文献丰富我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用尽了我的才力,像是见到了它高高地矗立在前。我虽然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19.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知道后一辈就一定不如现在这一代呢?如果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那就没有什么可敬畏的了。”

20.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三军之众,可以夺去他的主帅;匹夫立志,却是谁也夺不去的。”

21.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也。”

【译文】孔子说:“天气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22.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a]。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助成别人善的方面,而不促成别人的恶处。小人则正相反。”

23.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孔子说:“不要求速成,不要图小利。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24.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

25.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孔子说:“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先要弄好他的工具。住在一个国家里,就要敬奉那些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26.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加给别人。”

27.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pián]辟[bì],友善柔,友便[pián]佞[nìng],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逢迎谄媚的人交友,同善于装出和颜悦色骗人的人交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友,便有害了。”

28.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考虑的事:看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听清楚了;自己的脸色,要考虑是不是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不是谦恭;言语说话,要考虑是不是忠诚;办事要考虑是不是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考虑向人家请教;忿怒时,要考虑是不是会有后患;看见可以有所得,要考虑是否合于义的要求。”

论语十二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则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国学经典名句500句

国学经典名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7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涉江)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8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9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孟子?梁惠王下) 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9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9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9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9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9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0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10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10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 10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中庸) 10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0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10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说林训) 10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10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1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1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114、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赵策) 1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燕策) 1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国策?齐策) 1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 策?赵策) 1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 国策?荆轲刺秦王) 1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1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2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1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1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太史公自序) 1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2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高祖本纪) 1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1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 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3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1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13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4、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135、有志者,事竟成。 13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1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3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3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14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14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4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14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篇心得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篇心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 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 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 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 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 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 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 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 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 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 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 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 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 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 然会尾随而来了吗?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七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2、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论语全文翻译(拼音版)

l ún y ǔquán w?n j í f ān yì 《论语》全文及翻译 zǐ yuē xu? ?r shí xí zhībù yì shu ōhūyǒu p?nɡ zì yu ǎn f ānɡ lái bù yìla hūr?n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yì w?n kǒnɡ zǐ shuōxu? le y?u shíchánɡwēn xí h? li àn xíbù shì hěn yúkuài mɑyǒu zhìt ?nɡd ào h?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 zǐ yuē qi ǎo yán l ìnɡ sa xi ǎn yǐ r?n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yì w?n kǒnɡ zǐ shuōhuā yán qi ǎo yǔmǎn li ǎn duīxi ào de zha zhǒn ɡr ?n shì hěn sháo y ǒu r ?n d? de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c ?nɡ zǐ yuēwú r ì sān shěnɡ wú shēn w?i r ?n m?u ?r bù zhōnɡ hūyǔ p?nɡyǒu ji āo ?r bù xìn hūchuán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yì w?n c?nɡ zǐ shuōwǒ měi ti ān dōu yào duō cì f ǎn xǐnɡzì j ǐw?i bi ? r?n chū zhǔ yì zu? shìshìf ǒu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 zǐ yuēj ūn zǐ shí wú qi úbǎo j ū wú qi ú ān mǐn yú shì ?r shan y ú yán ji ùyǒu dào ?r zhanɡyān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yì w?n kǒnɡ zǐ shuōj ūn zǐ chī bù zhuīqi ú bǎo zúzhù bù zhuīqi ú ān y ìzu? shìl ínɡmǐn yán t án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 zǐ yuēbù huàn r ?n zhī bù j ǐ zhīhuàn bù zhīr?n yě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yì w?n kǒnɡ zǐ shuōbú pà m?i r?n li ǎo ji ě zì j ǐji ù pà z ì j ǐ bù li ǎo ji ě bi ? r?n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zǐ yuēshī sān bǎi yī yán yǐ bì zhīyu ēsī wú xi?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yì w?n kǒnɡ zǐ shuōshīj īnɡsān bǎi l ínɡwǔshǒu y?nɡ yí j ù huà kě yǐ ɡài ku? j í

国学经典名言名句精选

国学经典古诗文名言名句精选 潘秉雄 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8. 无欲速,不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9.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0.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 11.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12.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1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1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1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1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9.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21.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 2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 23.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5.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26.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2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29.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3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1.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32.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3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3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5.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3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3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 逾矩。(论语?为政) 3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39.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40.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 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4.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老子) 采薇)

学习国学经典论语

学习国学经典论语 为人之道 君子,是孔子提出的做人的理想标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是外表的表现,指的是礼;质是内在 的品质,指的是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是仁的根本 精神,它通过孝悌、忠恕等道德得到体现,而孝悌是仁之本。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不希望别 人这么对待自己,就不要这么对待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则是更积极的一个层面,有一种责任,是要以自己的心 情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即“推己及人”。我们常说将心比心,遇到 什么问题设身处地替别人想一想,这也是一种传统的处世之道。通 过论语,我们知道,仁,一方面是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同时仁又包 含了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等品德细节。 《论语》讲“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中国人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古代从天子的祭天、祭祖,诸侯国之间的会盟、外交、打仗, 到普通老百姓的婚丧嫁娶、坐卧行走、互相称谓等,一切都有礼的 规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因此所有的道德要落实到行为规 范上来。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告诉我们要克服自己不符 合礼的思想行为,照着礼去做,这就是仁。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 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做到这些我想 离“仁”的道德标准也就不远了。 为人之道,仁是灵魂,礼是形式。仁要落实到礼上,而如果礼脱离了仁,那么这些形式也就是毫无意义的存在了。在物质生活丰富、竞争压力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每日三省吾身”,真诚做事待人,少一些投机取巧的套路,做一个正人君子。在精神富足、心理健康、和谐共处、奉献社会的状态下生活和工作,做好自己的为人,让自 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边)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附译文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

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 【原文】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 ,愉快。⑤愠(yùn):生气,发怒。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语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原文】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 【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②吾:人称代词,我。③日,每天。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⑤为,替。⑥信:真诚,诚实。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语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原文】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注释】①十有(yu)五:指15岁。“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②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⑥逾(yú):越过,超过。⑦矩(jú):规矩,规范。

论语三则背景、原文、翻译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全书共二十篇,每篇有若干章,取首章中的两三个字为篇名。一章记一件事或几句话、各章基本上是独立的,没有结构上的关系。你所说的的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则见于《学而》篇,第二、三则见于《为政》篇,第四则见于《公冶长》篇,第五、六则见于《述而》篇。 论语原文 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 1.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2.孔子说:"好品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3.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学《诗经》可以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使人结交朋友,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字词注释

1.知;同"智"。 2.箪(da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3.陋巷:破败简陋的居住区。 4.堪:忍受。 5.《诗》:指《诗经》。 6.兴:抒发情志。 7.观:观察(社会与自然)。 8.群:结交朋友。 9.怨:讽谏怨刺(不平之事)。 10.迩(er):近。 11.识:认识,了解,记。 附加要点 第二则以对颜回这一正面榜样的称赞,倡导了勤学苦学,以学为乐的学习精神。第三则指出了学习《诗经》能够产生的多方面的学习效应。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正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doc

《论语》①十二章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 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 ⑥乎”(《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 20 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 (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④不亦说( 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 ,, 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⑤愠( yùn):生气,发怒。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 “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 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 ⑦不习乎”(《学而》) 注释:①曾 (Zēng)子:即曾参 (shēn)(前 505-436 ),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 (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③日,每天。 ④三省( xǐ 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⑤为,替。⑥信:真诚,诚实。⑦传( chu 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 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 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注释:①十有( yòu)五:指 15 岁。“有”通“又”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 字。②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⑥逾( yú):越过,超过。 ⑦矩( j ú):规矩,规范。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哪些是不能 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为政》) 注释: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为政》)

国学经典名句100句

国学经典名句100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3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3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4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44、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弟子规》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5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5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6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6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6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6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6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学习资料 《论语》十二章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有没有给别人出谋划策但是不尽心尽力呢?有没有同朋友交往却不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独立做事情,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就知道了有些事情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六十岁就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成为老师的."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却不学习,那就会很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于他们不好的地方,应该注意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时间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篇一:论语八则原文 《论语》八则 1.子曰:“,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快乐吗?旁人部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怎样做人。 2.子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知道新知识,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精神倦怠。”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由呀,(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懂得就是懂

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啊。” 段解:这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实事求是。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 就应该自我反省。”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态度: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6.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翻译:子贡向孔子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孔子回答说:“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为‘文’”。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好学者还需不耻下问。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学知识并且不满足,教导别人并且不疲倦,这三种哪一种我能有呢?”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做一名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8.子曰:“,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做我的老师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他们不好的要改正。”(《述而》)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篇二:论语三则原文及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