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新闻事实与叙事方式

合集下载

第六讲:电视新闻消息节目分析

第六讲:电视新闻消息节目分析
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最高奖; (推荐 文章:《世界电影节及电影相关奖项概述》)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剧最高政府奖; (金鹰奖、百花奖等)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界 最高奖;(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承办);
(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承办)——中 国广播电视新闻界最高奖; “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中国广播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奖;
(三)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中国新闻奖”——年度优秀新闻作品的 最高奖; “长江韬奋奖”——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 的最高奖;
短消息的特点:“五个一”
一个事件:短消息所报道的多是一人一事的事件 性新闻; 一个时效:短消息在时效上要求是时新性,即在 时间上的最新报道,是对新闻事件快速反应、第 一时间的报道; 一个现场:短消息报道通常是发生在一个现场的 事而不需要做现场的延伸与拓展; 一个动态:事件性新闻要在现场抓住事件发生、 发展中正在变化着的动态内容; 一个主题:短消息一人一事的报道,主题鲜明单 一,而不追求思想深度的开掘;
2、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是运用单张或成组的新闻摄影图片,结 合文字解说来报道新闻事实,是把报纸、杂志等 新闻图片报道引用到电视新闻中来的一种报道形 式;
美国时代周刊年度百人榜发布 薄熙来韩寒等入选
央视九套改版 让世界了解中国(台标 CCTV-9改为CCTVNEWS)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标识发布:“朝 夕相伴,声声不息”
四、电视新闻消息的主要报道形式
1、口播新闻
口播新闻是以播报员出图像为主,结合画外音, 播报文字新闻稿的新闻报道形式。 目前口播新闻大体有两类: 一是政令文件类。如党和国家的重要公报、决 议、命令通知、新闻发布稿等,常采用屏幕文字配 合播音员画外音播读方式播出。 二是简讯类。有新闻价值但没有形象画面的新闻 信息,还包括报纸要闻等报摘消息。

消息类电视新闻

消息类电视新闻

• 静态是指把文字打在空白底色上,加上播音员的播报。 • 动态则指文字以上下滚动或左右移动的方式叠现在正 常播出的节目画面的下方。 • 3、图片新闻 • 这是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新闻照片并配以文字解说的 新闻报道形式。它把报纸、杂志的新闻图片报道形式 移植到了电视新闻中来。 • 目前屏幕上单纯的图片报道形式已很少使用,它只是 作为一种新闻报道的辅助手段而出现,增强新闻报道 的生动性。 • 4、图像新闻 • 图像新闻也叫影像新闻,它是采用电影摄影或电子摄 像(ENG)的方式,在新闻事件现场摄录声音和画面, 结合文字说明,对新闻进行报道的形式。这是电视新 闻中最常见的新闻报道形式。
• 3、拓展画面的信息量 • 电视新闻画面应该是能传达全新信息的画面,即 那些无可替代的、具有画面语言自身逻辑层次 的画面。万能画面、无信息内容的画面要尽量 少用。 • 4、恰到好处地运用同期声 • 同期声是画面语言的组成部分,画与声的有机 结合可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直接 提升电视新闻的感染效果。恰到好处地运用同 期声,对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性有极其重 要的作用。
• 三、消息类新闻的写作 • 1、解说是对画面的阐释和说明 • 让事实说话,这是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要求。但画面 本身不具备表意的确切性,只有靠解说词的帮助,才能 够准确地概括信息,认识事物,表情达意。 • 2、解说是对画面的补充和引申 • 任何一个新闻事件,总有它得以发生的背景和环境,对 这些因素的交代,会大大拓展节目的容量,因而是不可 或缺的。 • 3、解说是对画面的深化和升华 • 一个节目总要表达一定的主题和思想,不仅要告 • 诉观众“发生了什么”,还要告诉观众“这意味着什 么”。 • 画面显然对此力不从心,而解说具有这样的优势。 • 4、解说要尽量口语化 • 少用长句,多用短语,不能照搬书面语、“报刊体”, 同时,要叙事有序,条理清晰,空话、套话、大话要根除,忌 渲染夸张,华而不实。

电视新闻类型

电视新闻类型
电视新闻基本类型
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不断变革、演进是电 视新闻形式创新的结果,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 与视频报道观念的更新,新的报道形式仍然会 不断涌现。
电视新闻的类型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 比如根据题材划分: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 育新闻、娱乐新闻、气象新闻、时政新闻等; 根据收视对象划分:“三农”新闻、民生新闻、 少儿新闻;也可以根据主要表现元素划分:口 播新闻、图片新闻、影像新闻、字幕新闻、现 场报道、连线报道等等。
发生器,在电视屏幕打出字幕,用简洁文字
向观众传播最新消息,它是电视新闻最简便
的报道方式。”
如:随新闻画面一起出现的标题字幕,
叠加在画面的文字信息或单独的蓝屏字幕信 息。此外,国际上还有一种通用的字幕新闻 形式:“标题新闻”,在CNN、BBC等国际 新闻大台都有运用。

从狭义上看,字幕新闻是独立于电
两条。
3、责任制

凤凰卫视中文台、资讯台的每一次字幕新闻
组前后均有凤凰的台标,在内地,广西卫视则在
每一条字幕新闻前均有台标“引路”。这看似是
小的举措,我们认为是负责任的表现,同时在一
定程度上完成了电视台形象推广的必要环节。
有时可以在每一组新闻后注明编辑人员姓名,
不只是因为要将责任落实到人,这也是对人劳动 的尊重。
(二)现场感强的新闻。

现场感是通过画面和音响传递给观众的,
如果这个素质不突出。观众就不会被吸引,现
场报道的优势也无法体现。如高考考场、学术
讨论会、报告会等。此类新闻就是用现场报道
也无法体现出现场感,体现不出现场报道的优
势,所以,在选择制作现场报道时,一定要注
意到:“现场本身就具有新闻价值。”
电视台获奖新闻《银联营煤矿5名遇险矿工安全脱

电视新闻的报道类型

电视新闻的报道类型

第十二章
电视新闻的报道类型
第四节 电视专题
1 概念 2 电视专题的类型
第四节 电视专题
一、概念
电视专题是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
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心的典型 人物和典型经验,或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表现某一行业、地 区新面貌新气象等内容的新闻报道形式。电视专题的报道时长较 长,短则是10~15分钟的专题报道,长则为30~60分钟的专题节 目。
第三节 电视连续报道
一、概念
电视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新闻事件及所追踪的事态
进行及时、持续的报道。连续报道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的多次新 闻集合,每条报道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互相补充、互相联系, 分段分次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结果展现给观众,使得新闻 事实被阐述得更为清楚深入。
第三节 电视连续报道
社会问题。 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连续报道不同于一般消息,其选择的
题材大多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类新闻事件做多次和长期的报道, 能在某一时期造就一定声势,引起受众的共同关注,产生广泛的 社会影响,促进公众舆论的形成。
第三节 电视连续报道
二、特点与要求
(四)报道层次体现悬念感和递进感 连续报道以“实”见长,其报道内容跟随新闻事件的发展,有着
二、特点与要求
《大国工匠》在拍摄匠人工作时,保留了机器切割金属的声音、车间里 大型机械运作的声音、手握錾子在金银件上雕刻的声音等;在拍摄工匠 的生活时,有他们在厨房炒菜的声音,有孩子们天真的笑声,有家人述 说时的哽咽声。这些同期声的收录以及其与画面的配合使用,使得报道 的情境还原和情感表达都更加到位。
报道为主,要求在短消息基础上在时空上有一定拓展和延伸, 要有一定的立意和深度,同时运用多种电视表现元素。

《电视新闻栏目研究》(公选课)

《电视新闻栏目研究》(公选课)

本文由游走的流浪狗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电视新闻栏目研究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校级公选课周玉兰绪论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电视新闻栏目的解读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直播电视新闻栏目新闻流”直播+ “新闻流”:直播+新闻栏目直播☆现场直播:现场直播:是指事件发生、发展以至结束的同时,是指事件发生、发展以至结束的同时,直接播出电视节目这样一种报道形式。

电视新闻栏目☆电视新闻栏目☆电视栏目是电视台每天播出的相对独立的信息单元,主要是单个节目的组合,单元,主要是单个节目的组合,是按照一定内容如新闻、知识、文艺)(如新闻、知识、文艺)编排布局的完整表现形式。

它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它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即起止时间固)、固定的栏目宗旨每期播出不同的内容,固定的栏目宗旨,定)、固定的栏目宗旨,每期播出不同的内容,来吸引人们的视线,给人们带来信息知识、享受、欢乐和兴趣。

们的视线,给人们带来信息知识、享受、欢乐和兴趣。

在一定时期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开设特别栏目,在一定时期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开设特别栏目,叫做特别报道或特别节目。

特别报道或特别节目。

“新闻流”:直播的新闻栏目☆新闻流”直播的新闻栏目☆《新闻直播间》:全天新闻滚动播出新闻直播间》电视新闻栏目的解读电视新闻栏目的历史与表现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电视新闻栏目的属性和特征电视新闻栏目的历史与表现(电视新闻栏目的历史与表现(一)我国电视是在1958年日实验播出, 我国电视是在1958年5月1日实验播出,而彩色电1958 视是在1973年播出的。

1973年播出的视是在1973年播出的。

1958年电视上播出了我国第一条用16 16毫 1958年6月1日,电视上播出了我国第一条用16毫米胶片拍摄的黑白新闻片《米胶片拍摄的黑白新闻片《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创刊》〈红旗〉杂志创刊》。

新闻消息报道写作技巧分享

新闻消息报道写作技巧分享

新闻消息报道写作技巧分享怎么撰写新闻之新闻消息报道写作技巧分享一、新闻的有关概念〔一〕什么是新闻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广义的,广义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泛指报纸、播送、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评论等。

一种是狭义的,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除了评论等少数议论文,绝大多数新闻都是记叙性文体。

〔二〕新闻的特点概括地说,新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性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那么。

这是由新闻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

新闻所表现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客观存在的事物。

2.新鲜性作为一种信息,新闻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

新闻必须是新鲜的所见所闻。

新闻的“新”包含内容的“新”和时间的“新”两方面。

内容的“新”即要有新意;时间的“新”就是要及时。

3.倾向性一切新闻机构都是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喉舌,都是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进行新闻宣传的,这就给新闻带上了无以争辩的政治倾向。

4.选择性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无疑的,但由于新闻同时又有凭借事实传播一定的思想观点和影响舆论的作用,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集团往往利用新闻作为宣传手段。

因此,对新闻事实总会有所选择。

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围绕国家局的中心工作和指导思想来报道。

〔三〕新闻的五要素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W”。

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新闻要素=5“W”+1“H”,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

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四〕新闻的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新闻包括多种体裁,大致有以下几种:消息〔简讯〕、通讯、报告文学等。

【实务】电视新闻

【实务】电视新闻

【基础】电视新闻(节目类型、专用名词、电视特殊)电子新闻采集(ENG) ENG是英文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的缩写,指的是一种利用便携式摄像及录像设备来采集新闻的报道技术和方法。

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电视界率先使用的,8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运用。

其在制作上的最大优势在于画面与声音的摄录同步、即时成像,报道效果更为真实、可信。

ENG 方式所拍摄的素材一般仍需要在电子编辑设备上进行剪辑,因而分为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制作两个阶段。

数字新闻采集(DNG)DNG为英文Digital News Gathering的缩写,新闻采集方式数字化的产物,指不仅在前期拍摄中的声音和画面由数字技术摄录、采集,后期编辑也是将视音频信号按照数字化、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方式完成制作的。

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目的输出质量。

电子现场制作(EFP) EFP是英文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的缩写,是指在演播室之外、以一整套电视设备系统完成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制作方式。

它所需要的技术条件包括,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台以上的视频信号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他辅助设备(如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

由于这种多机拍摄、即时编辑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强化节目的现场感,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重大事件报道,以及文艺、体育等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

演播室节目制(ESP)(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指使用演播室的摄像机、切换台、调音台、灯光照明等一整套广播电视设备,在演播室内完成节目录制的方式。

它综合了电子新闻采集ENG和电子现场制作EFP制作方法的优点,节目录制环境的设备性能稳定、灯光和音响效果好、特技手段丰富,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新闻、访谈、综艺等各种节目类型的制作,成为电台、电视台各类自办节目的重要制作方法。

挑、等、抢对于电视采访摄影手法的具体概括。

“挑”,即在现场通过采访调查、观察思考、判断预测,挑选出能够反映新闻主题的拍摄对象、拍摄时机和具体的镜头语言;“等”,即为了最佳的拍摄时机而随时作好拍摄准备,要求新闻敏感和耐心。

第四章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分类和写作要求

第四章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分类和写作要求

一、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信息产业部公布手机充电器行业标准
• 主持人:信息产业部出台充电器行业 标准,今后所有的手机都将通用一个 充电器了。
• [解说] 您现在看到的就是基于新标 准的手机充电器。
• [同期声]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中 国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这一端 220伏接电没变,而且支持110伏充 电。逗一端我们做了一个标准化是一 个新加的通用的USB接口,然后在 这条线的另外一端,也就是与手机连 接的端口,没有做标准化,由企业自 行设计。
第四章 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 分类和写作要求
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
(一)广播新闻的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广播新闻写作完全照搬报 纸新闻写作的模式。
• 第二个阶段:广播开始出现自己的新 闻文体。
• 第三阶段:广播新闻的基本格局形成 。
(二)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
二、广播新闻的传播特点

据悉,2005年初,信息产业部委托中
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组织通信运营企业、手
机制造企业、手机充电器生产厂家、科研
机构等业內相关单位,开展手机充电器标
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规范和统一手机
充电器的技术指标和接口。信息产业部有
关负责人指出,这一标准的实施,将为公
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手机使用环境,降低消
费成本,减少电子废弃物污染。

刘淇还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中国
向世界和奥林匹克运动奉献的又一特殊礼
物。它与北京奥运会会徽和口号相应相合
,共同表达着中国人民对和平、友谊、进
步与和谐世界的向往,传递着“北京欢迎
你”的心声;它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表
现了我们多民族大家庭的文化特点,蕴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 郭新文 电视新闻的新闻事实与叙事方式 HUNDRED SCH0OLS IN ARTS 

文章编号:1003—9104(2011)08—0340—03 

电视新闻的新闻事实与叙事方式 郭新文 (江苏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江苏南京210036) 

摘要i新闻叙事作为“表述形式”、“叙述形式”的一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视 新闻作为一种典型的电视节目形态,在新闻事实与叙事方式之间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电视艺术;叙事学;新闻事实;叙事方式;故事化;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 

News Fact and its Narrative Manner of TV News GU0 Xin—wen 

用事实说话仍然是电视新闻的核心原则,电视新闻特有 的表现手段只是作为一种叙事载体(形式、手段),复制、刻画、 摹写现实,以表现其对“社会真实”的忠诚。从叙事学角度来 说,新闻话语是对新近与正在发生的事实的叙述,它拥有标准 的叙事组件——新闻事实与叙述。大众传媒时代,新闻作为 “最普遍、人们接触得最多的一种叙述方式” ,正夜以继日地 为人们提供着外部世界瞬息万变的信息。电视新闻的叙事策 略来源于文学叙事与电影艺术的探索,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 电视新闻叙事模式不断调整的动力,本文试从新闻事实与叙 事方式的角度,来浅论电视新闻兼具真实与美感的本质。 一、电视新闻的叙事学研究 叙事学,通俗的说就是讲述故事,是研究表述方式的一种 学问。叙事学(Narratology)源于法文中的“叙述学”(narratolo— g)r),是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 学)构成的。七卷本的《大拉霍斯法语词典》是这样解释“叙 述学”一词的:“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 学研究”。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该词所下的定义则是: “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现代 汉语词典》中把“叙述”定义为: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记载下来或 说出来。罗吉・福勒认为:“指详细叙述一系列事实或事件并 确定和安排它们之间的关系”,但“一般而言,该术语只用于虚 构作品、古代史诗、传奇和现代长、短篇小说”。② 叙事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越出了文学叙事的框框, 其基本观念和方法为越来越多的领域所运用,开始成为人文 社科领域影响颇大、运用广泛的一门学科。 20世纪70年代,国际学术界将叙事学引入到电影研究领 域。电影叙事学是以“叙事电影”为研究文本,在设定叙述者 和接受者的矛盾的基础上,探讨叙事电影中的叙述者与接受 者、时间与空间、故事与情节、视点与结构等叙事问题。但早 期的传统观念认为,只有文学作品和故事片当中才存有叙事, 而以忠实反映事件真相为基础的新闻节目中,则很难或根本 没有叙事。但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的报道方式也 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20世纪6O年代在西方社会出现了新 新闻主义,用小说的笔法写新闻故事。力主冲破传统新闻报 道观念和写作手法,在报道方式上融合小说的创造想象力及 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强调写作的风格及描述的品质。 电视是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但随着电视文化 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异军突起,学者们开始关注电视媒介中是 否也蕴含着叙事。电视理论家科兹洛夫指出在当今美国社会 里,电视已成为最主要的故事叙述者。“大多数的电视节 目——情景喜剧、动作系列片、卡通片、肥皂剧、小型系列片、 供电视播放而制作的影片等等,都是叙述性文本”,而且“在很 大程度上叙述结构就像是座大门或一只格栅,即使是非叙述 性的电视节目也必须穿其而过。” 国内亦有学者指出,现今的 中国电视节目弥散出一派浓厚的“故事”氤氲,电视新闻节目 

作者简介:郭新文(1973一 ),男,汉,山东临沂人,江苏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341 I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11年第8期总第123期 在寻找新闻背后的故事,“故事”不仅坐上了电视新闻创作领 域的醒目席位,而且成为其市场化攻城掠地的有效手段。当 代电视新闻因其高效快捷地为人们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新闻 故事而成为了叙事研究的绝佳范本。电视新闻是对新闻时空 元素进行声画复制与拼贴的媒介形态,正是在其叙事时空的 流畅性安排中彰显出电视新闻的内在价值。 二、电视新闻的叙事特点 影音是构成电视叙事的重要元素,也是表现主体,原则上 是对现实真实的不加整理的复制。但现实是平淡的,并不是 每天都有新闻。因此,电视新闻并不是现实在时间流上的刻 版摹写,而是经过对新闻事件(非事件新闻在发展趋势上也是 事件)在时空上的重新整理。主持人播报、记者现场报道、新 闻人物的同期声是事件的叙述角度,构成不同言语努力,成为 图像流的旁白和补充。因而电视的叙事没有体现叙述主体, 图像才是叙述主体,人的言语是对图像的解读,满足受众观看 电视新闻的思考惰性。 所有新闻的努力,都在不断打破时空的界限,缩小新闻与 受众的距离。电视新闻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强调新闻的发 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汶川地震、日本海啸等事件虽 远在千里之外,电视新闻在极短时间里对现实的报道,使我们 也体验到死难在顷刻间的震憾。电视新闻用其“图像流”突破 了平面媒体在语言与静观图片上的表现局限,把我们拖到残 酷的现实面前:沉静的死者、痛苦的伤者、焦虑与恐慌的受难 者。让我们体验到这是真实的,真实得好像我们置身其中。 三、电视新闻的叙事方式 1.挖掘故事的叙事 从国外新闻发展的现状来看,一向讲究客观公正的电视 新闻节目已经实现了向故事的转变,新闻报道重视新闻事件 的故事性,突出事件的冲突和矛盾。近几年,国内电视新闻界 也吹来了一股“新闻故事化”的清新之风,在内容上贴近百姓 现实生活,在叙事方式上采用讲新闻故事的手段。 美国叙事学家西摩尔・查特曼较早注意到了底本和述本 的这种二元结构,将它们分别命名为故事(story)和话语(dis— course)。查特曼的定义是前者是“什么”,后者是“如何”。作 为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叙述与建构的产 物,新闻无疑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包括事件、行为者和场 景三个基本元素。在电视新闻中,这三个元素以声、画的形式 表现出来,因此,故事的描述呈现为画面与画面的组合,画面 与声音的组合,新闻事实在不改变要素真实的前提下成为经 记者重新加工后的产物,因而又涉及到故事的顺序安排、叙事 的节奏、故事的叙事频率、内容的建构和评论等多种因素。 例如在民生电视新闻中,比较常见的叙述方法是倒叙,即 把事件结果放到最前面,在追溯原始真相的过程中又不断设 置悬念,在紧张的节奏中一步步揭开事实的真相。这一叙事 结构显然与事件的发生过程是完全颠倒的,但通过情景再现 和利用蒙太奇控制节奏等手法营造了一种现场、真实、紧迫 感,反而让人觉得这种顺序安排更为合理。 HUNDRED SCHO0LS IN ARTS 口 叙事学中的“故事”是指一种稳定的内容,它可以从一种 媒介转移到另一种媒介,从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转移 的过程不会破坏故事自身的稳定性,故事对于受众来说不是 直接可以接受的,只能透过文本所展示的情节来把握。 如今一些调查性电视新闻为了讲好一个故事,除了构建 好故事本身的内容外,还注意回顾和借用相关素材的链接,比 如添加新闻背景资料、历史图片或历史素材等,然后像搭积木 

一样对这些素材进行整合,从整体上设计故事的内容建构,使 故事讲得精彩,吸引观众。而评论性栏目除了讲好主体故事 外,还围绕故事的核心进行评论,或借助新闻中的人物及相关 人物针对事件发表看法和意见,甚至必要的时候电视记者直 接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和意见,更加强化故事的内蕴与涵义。 总之,电视新闻里的“故事”,就是充分运用事件、行为者、 场景等基本成分,确立合适的顺序,把握叙事的节奏和频率, 对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重组、编排的结果。这种故事化在 新闻观念上由传者本位转向受者本位,用老百姓的语言传达 群众的真情实感,新闻通过故事走进了受众的内心世界,让广 大受众产生谐振与共鸣,最终达到无障碍传播的理想境界。 2.建构现场的叙事 较之以文字为载体的报刊新闻,电视新闻有其独特的叙 述方式。作为一种影像媒介,电视新闻借助画面、声音等多种 表现元素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同步记录报道,营造出强烈的 现场感。从而使“事件”与“叙事”之间的距离完全消失,惟有 新闻的“真实”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如果说电视新闻是一种 “逼真的复制”,那么它复制的则是现实生活中一段业已流逝 的时空,并用电视的二维平面再现了现实世界的三维空间。 透过电视画面,观众能身临其境般地感知新闻事发的时空元 素。可以说,电视新闻以“眼见为实”的方式将新闻报道的时 空状语推向了极致,从而创造和释放了图像叙事的威力与作 用。这也迫使报刊新闻叙事不得不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并 追求叙事的“文图结合”与版式的视觉效果。但是,电视新闻 的“眼见为实”也往往让人们误以为其报道是“纯客观”的。 叙事学家认为,一个完整的叙事文本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 个是故事,内容或一连串事件(行为、事件)加上我们可以称之 为存在的东西(人物、环境);另一个是话语,即表达,使内容得 以传达的手段。简单地说,故事就是叙事描述什么,话语则是 如何去描述。” 可见,作为叙事本文的电视新闻依然是话语的 建构。题材的选择,镜头的选取,画面的组接、声音的安排处 理,节目的编排方式等等加工无不使电视新闻沉浸在“建构” 的氤氲里,建构性成了电视新闻叙事的另一特性。这正如西 方学者所说:“媒介不可避免地改变着它所处理的任何事物。” 3.控制节奏的叙事 节奏本来是音乐上的一个术语,它表示一种连续而又有 间歇的运动。受众对于平淡无奇的内容是容易疲倦的,要在 叙事中通过速率和强弱的变化来形成起伏变幻的节奏。以人 物为主的叙事,人物命运中的悲欢离合本身就是一种节奏,应 该让它们凸显,让受众的情绪节奏紧跟着人物命运的节奏;以 事件为主的叙事,事件发展进程本身也是有节奏的,有时候风 平浪静,有时候却狂风骤雨,这种形势缓急的强弱和快慢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