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铺钱庄票号

合集下载

中国钱庄票号发展历程

中国钱庄票号发展历程

中国钱庄票号发展历程
中国钱庄票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当时,中国的货币体系相对落后,缺乏稳定的银行机构来提供金融服务。

为了满足人们的金融需求,一些商业机构开始发行自己的纸币,被称为“钱庄票号”。

最早的钱庄票号出现在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由
私人钱庄或个体商家发行。

这些纸币的面值和外观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

这些钱庄票号主要是地方性的,流通范围受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钱庄票号逐渐发展壮大。

在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一些大型钱庄成立,开始发行面值较高的纸币。

这些钱庄票号的信誉较高,纸币得到了广泛流通,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货币形式之一。

进入民国时期,中国的金融体系扩展,商业银行成立增多。

钱庄票号逐渐退出舞台,商业银行成为主要的纸币发行机构。

但是,在一些地方,钱庄票号仍然存在,主要是供应小额交易和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中国
的纸币发行权逐渐集中到中国人民银行。

纸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和管理,钱庄票号的发行渐渐停止。

至此,中国钱庄票号的发展历程宣告结束。

从最初的私人发行到逐渐被商业银行取代,再到最后归于国家统一发行,钱庄票
号在中国的历史上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尽管如今已不再存在,但它们对中国货币发展的影响仍然可以被追溯和回顾。

钱庄与票号

钱庄与票号
由于票号得到官府和大官僚的直接扶助,地位优越,在全国金融市场上曾煊赫一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高峰,其总资力按资本、存款、发行小票三项估计约达二亿两。
但为时不久,外国银行势力迅速扩张,钱庄业务范围扩大,夺去不少票号营业。光绪末年,各省自设官银钱号,以及中国自办银行相继成立,公款存汇业务逐渐丧失。辛亥革命后,票号失去靠山,存款被提,放款一时无法收回,周转困难,多数票号相继倒闭,终归没落。票号则是中国封建社会金融业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汇兑,为不同地区的资金调拨服务。由于经营的封建保守,再加上新式银行的设立,票号不能随时代而变化,于是逐步衰落。
票号的没落,败于其与现代金融竞争。票号是家庭式企业,而现代化则是应法律的根据而诞生。两者间的差别不仅在于管理机制;更在于集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不管关系网范围多广,家庭式银行的集资主要还是围绕亲戚朋友而展开。资本的来源依赖个人的信用。而扎根于法律的根据的集资方式,赋予投资者法定的权利,明晰与划分所有权和经营权,使得股东在委任管理人员和分配利润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保障。从而,开启了向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集资的方便之门。这是国家可以给资本市场提供的最起码的帮助。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银行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而建设的,因此在财力上远远超过任何山西票号。银行除了发行股票外,还可以在国债的运作过程中扮演发行钞票的角色。在这方面,山西票号也没有竞争的条件。中国银行还以其资本开发各地的分行,争夺最后能与其竞争的票号的汇兑业务。由此观之,山西票号之成败,实为中国企业早期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的一段插曲。
4.钱庄还经营生金银买卖,鉴定金银、银元和各种金属货币的成色、重量和真假,并核定其价格。有些资本雄厚的钱庄还附设或控制银炉、银楼、金店、铸造和买卖金银器饰。钱庄不仅利用其左右兑换的特殊地位,长期操纵银两银元市价,还进行证券、公债、花纱布等等投机。

票号与钱庄之比较[权威资料]

票号与钱庄之比较[权威资料]

票号与钱庄之比较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钱庄与票号,都是中国早期的金融机构,钱庄与票号有区别也有联系,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总结有关钱庄与票号的比较得出的异同点,属于中国金融理论研究,能够也从某种意义上促进中国金融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票号钱庄金融机构提起钱庄与票号,多数人的反应都是这是中国古代时期的金融机构,但问及到这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大多数人并不能明晰这一组概念,这说明这两个概念的相互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其实,同属于中国早期金融领域的还有典当、印局等组织。

典当是一种以货物抵押取得高额利息的贷款业务,是我国出现的最早的一种金融机构;而印局是一种针对中下层阶级的高息贷款机构。

这些早期的金融机构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钱庄与票号。

我们先从钱庄与票号的起源谈起,钱庄兴起的时间要远早于票号。

在明朝甚至更早就出现了钱庄的早期组织。

历史上,我国是一个币种复杂、币材多样的国家,通行的有铁钱、铜钱、银等,各地所铸的银钱成色重量不一致,名称也极为繁杂,生活与官方使用的并不相同,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便产生了大量的钱币的流通与兑换的需要,一些具有钱庄性质的兑换组织便产生了,早期这些组织并不称为钱庄,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才开始称为“钱庄”。

而票号产生于清末,是清末金融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清末时期,由于商品货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商人异地采购规模逐渐扩大,银钱的调动也越来越频繁,当时,银钱的安全调动成为一个大的问题,因此汇兑业务便应运而生。

起初,汇兑业务常常是某些资力较强的商店的兼营业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只有专业的机构才能应对庞大的汇兑要求,增多。

然而自乾隆皇帝以来,社会秩序逐渐不再安宁,原有的保镖运现方式,己无法保证资金的安全。

这就促使商人寻找其他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山西商人凭借其雄厚的商业资本,中国的首家票号―日升昌记票号。

我们看到,票号与钱庄起源的背景不同,所针对的业务也不同。

其次,我们从地域上看,票号以黄河流域尤其以山西晋商的足迹为主,钱庄势力范围则以长江以南为中心。

山西票号

山西票号

山西票号——业务
3、存贷款业务与汇兑结合 “顺汇” “逆汇”
9
4、其他业务:发行银两票 可以随时凭票兑现,可以用于流通
代办捐项 京外人士捐纳官职 平色余利 票号在收取汇兑银子时,挑剔银子成色,在
秤码上小施手法减少分量
山西票号——制度
山西票号的制 度: 2、总号、分号 3、记账制度—
1、股份制

—龙门账
20
结论:弱国无强商
5、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发生在上海的三次金 融风暴 6、动荡社会局势——义和团和八国联军,辛亥革命
盛宣怀开设了中国第一 家现代银行——中国通 商银行
山西票号——灭亡
转型银行失败
21
蔚丰厚票号票号掌柜 李宏龄 看到了票号的弊 病,多次主张把票号改组为银行,可惜壮志未 酬,也是票号失去了转变为现代银行的机会

—龙门账
4、防伪制度
5、用人制度
6、学徒制度
7、铺规、号规
山西票号——制度
2、总号、分号制
1、股、记账制度— 2 、总号 、 分 4、防伪制度 5、用人制度 大掌柜一人 二掌柜一人 三掌柜一人; —龙门账 号制 制 账房先生一人 实习生若干; 文牍先生一人 实习生若干 正跑街一人 副跑街一人 练习跑街若干; 坐掌柜一人 分号机构: 与总号相似,除了固定人员之外,当地雇佣临时人员
8
“长期”——定期 为3—6月 也有一年以上的 月息在三四厘
左右 如提前支取则无利息
贷款:对象多为官员、商号、钱庄 “不图获利,但求稳妥与活动, “无论官商士庶,积有金钱,皆愿储票庄。上 而公款,如税项、军饷、边远各省丁糟等,下 最忌冒险与迟滞” 而私款,如官场之积蓄、绅富之储藏等,无一 不存票庄内” 减少了风险,但限制了存贷款业务的做大

当铺钱庄票号

当铺钱庄票号

当铺钱庄票号:中国金融史上“三姊妹”2007-12-04我国从南北朝起,以分别从事抵押贷款、信用放贷、汇兑为主业的当铺、钱庄、票号,就开始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改朝换代引发的经济波动,他们各领风骚:或此兴彼衰,跌宕起伏;或齐头并进,相互补充;或昙花一现,杳无踪影。

三业兴衰无常,不断演进,描绘出了一部鲜活、厚重的中国金融史。

三姊妹的主要特征是:当铺以抵押放贷为主,钱庄以信用贷款当家,票号以货币汇兑称王。

以生命力和数量讲:当铺居首,钱庄次之,票号为三。

按实有资本排:票号第一,钱庄第二,当铺第三。

从经营对象看:当铺面向穷苦大众,范围最广;钱庄联系小型商贸业,市场较大;票号紧贴官府、钱庄、巨富收益匪浅。

就机构设置说:票号有总号分号之分,广设分号,钱庄少见分号,当铺独立经营,各自为战。

拿资本构成看:三业均为股份制。

可见股份制历史悠久,是国粹而非洋货。

当铺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受前朝延续下来的官府赈贷(朝廷的救济贷款)、民间高利贷的利益驱动,政要、贵族、富商、庙寺僧尼拿起放贷收息这支利器,谋取钱财。

南齐的招提寺和梁朝的长沙寺两个庙宇首先开设“质库”专营抵押放贷。

以后,除隋朝未见记载外,历朝历代直至解放后的1952年,国家以公私合营整顿金融秩序前均有当铺。

各朝代对当铺的叫法不一。

南北朝与唐代叫“质库”;北宋名“解库”、“典库”,元代又称“解库”、“解铺”、“解典铺”等,清代称谓较为一致,多称当铺。

当铺主营抵押小额贷款,兼营货币兑换(古代金、银、铜、绢、帛、纸币市值不一,互换有价差),储蓄存款。

清朝有些当铺还兼营银票、钱票、会票发行及米谷典当,即由穷民拿物当粮,当期一年。

到期本还粮,息付钱。

历朝历代对当铺都有严格管理。

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朝廷禁止当铺在灾荒时关闭,以免“细民急切阙用,无处质当”。

明朝万历年开始向当铺征税。

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规定每家当铺年交当税银5两。

清代雍正六年决定各省当铺由布政使司钤印颁贴,凭贴抽税。

案例:山西钱庄的发生发展及影响

案例:山西钱庄的发生发展及影响

山西钱庄的发生发展及影响一、山西钱庄的产生和发展山西钱庄,明末清初(18世纪初)就已产生,起源比票号早。

在全国范围内也很发达。

山西钱庄历史悠久,势力较大,其前身是银铺和钱铺。

银铺在明代产生,到了清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货币实行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

“民间置房买地,粜籴米粟,贸易货物,用银之处少,用钱之处多,”而完纳银梁则多用白银。

但是流通中银的成色重量不一,使用不方便,需要先交给银铺铸成银锭,然后交纳。

当时在山西私人开设的银铺很多,有的银铺也兼营货币兑换业。

钱铺则是为进行货币兑换而产生的。

钱铺最早是摆钱摊、钱桌办公的,后渐渐有了自己的门面。

山西钱庄就是在这种复杂币制的基础上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

“明末清初,晋省已有钱庄之存在,当时通用货币以制钱为单位,因携带不便,钱庄乃发行钱票,流通市面,其价值与制钱相等,钱庄名称之由来,即基于此”。

山西钱庄,成立最早的有徐沟的“广和隆”、汾城的“恒泰公”、襄陵的“泰盛和”、文水的“合聚永”、平定的“德太兴”、平遥的“复兴公和记”和“永盛庆”。

图3-1鸦片战争后,中国渐渐变为半殖民地封建社会。

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流入和出口贸易的增加,钱庄以其广泛的业务和灵活的经营方式获得了洋行的青睐,成为外国资本深入中国内地的媒介。

山西钱庄也在洋行的资助下进一步发展起来。

在1909年“山西全省每年钱赋税收两项共约1000万两左右,由藩司总管,分发全省各大钱庄存放。

各机关应领经费,持藩司‘批领’,向各指定钱庄领取,每月如此……藩司收入的先进,基本上都归晋泰官钱局存放”。

彼时山西钱庄业务量之大可见一斑。

图3-2辛亥革命后,山西钱庄进入盛行时期。

据前农商部统计:1912年山西的钱庄有412家,1913年增至526家,1914年增至561家,全省大小城镇均有,主要集中在晋中的太原、榆次、太谷、平遥、平定;晋南的曲沃、安邑、洪洞、汾城、霍县;晋北的大同、代县和晋东南的晋城等地。

中国当铺、钱庄、票号发展史的启示

中国当铺、钱庄、票号发展史的启示

《西部金融》2008年第3期中国当铺、钱庄、票号发展史的启示摘要:我国从南北朝起,以分别从事抵押贷款、信用放贷、汇兑为主业的当铺、钱庄、票号,在历史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改朝换代引发的经济波动,她们各领风骚,或此兴彼衰,跌宕起伏。

三业兴衰无常,不断演进,描绘出了一部鲜活、厚重的中国金融史,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深思与借鉴。

关键词:当铺;钱庄;票号;金融发展史中图分类号:F 830.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08(3)-0032-02收稿日期路棣作者简介路棣(56),男,陕西澄城县人,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陕西省发改委体改中心。

(陕西省发改委体改中心,陕西西安710006)当铺、钱庄、票号的主要特征:当铺以抵押放贷为主,钱庄以信用贷款当家,票号以货币汇兑称王。

以生命力和数量讲:当铺居首,钱庄次之,票号为三;按实有资本排:票号第一,钱庄第二,当铺第三;从经营对象看:当铺面向穷苦大众,范围最广;钱庄联系小型商贸业,市场较大;票号紧贴官府、钱庄、巨富收益匪浅。

就机构设置说:票号有总号分号之分,广设分号,钱庄少见分号,当铺独立经营,各自为战。

从资本构成看:三业均为股份制。

可见股份制历史悠久,是国粹而非洋货。

从三者的发展轨迹看,当铺的极盛是钱庄的兴起;钱庄的高点是当铺的让位和票号的诞生;票号的走红是金融业的全盛。

全盛期的当铺、钱庄、票号业务互有交叉,相互借鉴,相互推动,各有市场,余缺互补,均有产生、高潮、衰落甚至灭亡的三个阶段。

一、当铺业的产生与发展南北朝期间,受前朝延续下来的官府赈贷(朝庭的救济贷款)、民间高利贷的利益驱动,政要、贵族、富商、庙寺僧尼拿起放贷收息这支利器,谋取钱财。

以后,除隋朝未见记载外,历朝历代直至解放后的1952年,国家以公私合营整顿金融秩序前均有当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金融改革,当铺以“典当行”称谓复出。

当铺于唐代取得合法地位,成为独立金融机构。

票号、钱庄和近代银行

票号、钱庄和近代银行

票号、钱庄和近代银行作者:陈忠海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6年第01期很多人把票号和钱庄并称,认为它们的性质和特点都一样,只不过一个是北方人开的,一个是南方人开的。

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钱庄和票号还有着很多不同近代中国的落后不仅体现在军事、政治和外交上,在经济方面也十分衰弱。

基础薄弱、列强打压加之观念和体制的陈旧,让中国没能跟上近代工业化革命的步伐,成为积贫积弱的根源,这一点在金融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

票号:有些神秘的金融组织近代中国金融体系主要由票号和钱庄等传统金融组织、外国银行以及姗姗来迟的本土银行构成。

从发展过程看,票号的历史最为悠久。

票号又称汇票庄,经营者大多是山西人,又称山西票庄,从字面上看,似乎是经营“票”的。

在金融上,“票”一般指钞票、汇票,票号所经营的大体是后者。

汇票,是一种结算工具,具体说就是由出票人签发、要求付款人见票时或在一定期限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票据,从名目上看似乎是现代金融的产物,但从操作流程看其实很古老。

明清时期的主要货币是银两,辅币有铜钱、银元,无论哪一种货币都有共同的缺陷,那就是不易携带,商人到外地进货,携带大量银子和铜钱,不仅沉重而且招摇,很不安全。

如能先把钱存在出发地,拿着一纸凭据到进货地就能把钱兑换出来,那不就既省事又安全吗?这种现实需求催生出票号,它就是专门经营这种汇兑业务的。

有人认为票号最早在明代就有了,有人认为产生于清代中期,但至迟于清代道光年间,票号已经出现了第一次繁荣。

随着贸易的发展,市场对汇兑业务的需求大量增加,票号也大量涌现。

据1907年的一次调查,当时全国有票号414家,平均每家资本20万两左右,堪称票号的全盛时期。

票号的设立一般采取“东伙制”。

“东”指东家,由一人独资或数人合伙;“伙”指经营者,从大掌柜到学徒不等。

东家对票号的经营承担责任,但一般不直接参与经营,日常经营委托给大掌柜及其以下的“经营层”。

大掌柜与东家类似于主仆,要么有亲缘关系,要么是师徒,双方以忠义诚信为纽带,绝不背信弃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