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庄、票号不能转变成现代银行的原因

合集下载

探究山西票号的兴衰及启示

探究山西票号的兴衰及启示

探究山西票号的兴衰及启示作者:杨敏杰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4期【摘要】山西票号是清末山西人经营的主营货币汇兑业务,兼营存放款业务的私营金融机构。

从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的诞生到后来被现代银行业的取代,山西票号兴盛了近一个世纪,然而它的消失又是非常迅速的。

文章以山西票号的兴衰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地理位置、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对其兴起原因进行了研究,然后又探究了衰败的原因,最后整合了前文内容,希望以史为鉴,提出一些对当今金融机构的启示。

【关键词】山西票号兴衰启示一、引言商业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的主题,而位居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晋商以其近五百年的光辉历史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纵览近 20 年来的晋商研究,绝大多数专家学者都将目光和方向主要集中在了对晋商的兴衰原因、经营管理之道、金融贸易运行规律、研究方法及晋商文化的研究之上,虽然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可谓成绩斐然,但缺少统一的整理和归纳。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行整合,探讨了山西票号的兴衰过程及启示。

二、山西票号兴起原因探究(一)地理及自然条件。

山西居天下之中,是沟通四方贸易的要冲,又与帝都长安、开封、北京相邻,王者之都,是高消费的城市。

山西地接边塞,为历代与塞外民族通商的桥梁。

因此,山西所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十分适合经商。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

晋商商号遍布全国各地,多数从事长途贩运,商品流转和资本周转慢、垫支资本大,现银运输存在风险、成本高,出于資金调拨和结算的需要,票号应运而生。

著名票号日升昌的前身是“西裕成”颜料行,其规模较大并在多个重要城市设有分庄,不少在外的山西生意人想要捎钱回家,但由于镖局运送现银成本高、风险大且容易丢失,他们便依托“西裕成”进行异地付钱本地取款,雷履泰看到其中商机,最终“西裕成”转型成为经营汇兑业务的“日升昌”。

(三)与封建政权力量相结合。

晋商在其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与封建政权力量相结合,清王朝许多大规模的军事活动都得力于晋商的赞助。

中国票号

中国票号

货币政策工具
• • • • • • 1.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 2.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 3.再贴现制度 再贴现制度 4.再贷款制度 再贷款制度 5.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 6.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服务业务
• 1.经理国库业务 • 2.代理政府债券业务 • 3.提供资金清算业务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
• 1.行长 • 2.分支机构 • 3.货币政策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
天津分行
• 1998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正式挂牌。天 津分行负责监管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下设分行营业管理部及石家庄、太 原、呼和浩特3个金融监管办事处,3个省会城市中心支行, 32个地市级中心支行,311个县支行。 • 辖区金融机构基本情况 • 截至1999年底,天津分行辖区共有中资金融机构 1999 23322家(统计到储蓄所),其中:政策性、国有独资商业银 行、邮政储汇局共有22346家分支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 177家;城市信用社190家(法人机构184家);城市商业银 行481家(法人机构8家);信托投资公司19家(法人机构19 家);财务公司3家(法人机构3家);金融租赁公司2家(法人 机构2家)。外资金融机构(分行级)14家,外资金融机构代 表处13家。 •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117号

中国票号在百余年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一套 独到的经营管理策略。他们创立的“东掌和约关 系”、“人身顶股”制度、“任人唯贤”的用人 制度、“抽疲转快”调度资金、和“预提护本” 防止倒闭的经营方法,以及严格的号章号规和财 东、经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经验,开历史 先河。在开发国内市场、亚州市场和欧洲市场, 促进社会商品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均做出了积 极的贡献。 “日升昌”票号旧址,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现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将向您展示中国 早期民族银行业的形成、发展和百年兴衰荣辱的 历史轨迹。

金融近代化中票号的兴衰与启示

金融近代化中票号的兴衰与启示

★甲午战争后,票号与铁路建设有关, 清末的华资新式银行,例如中国通商 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等的创办也和清 末爱国的保路运动和商办铁路公司的 活动有关,在这方面,票号的作用尤 其突出。
★票号的经营开始出现危机 ☆清末银行业的发展使得票号的竞争对手增 多。 ☆票号面临的竞争威胁主要集中在汇兑业务 上。 ☆票号的经营危机首先表现在其汇兑业务在 市场竞争的冲击下急剧滑坡。 ☆放款倒账才是票号生存的最大威胁。
清朝光绪年“江西银钱号”的银票
1895—1900年北洋铁轨官路总局发 行的中国清代纸币( “北英洋票”)
★票号的组织及经营管理 ☆票号与账局一样实行无限责任的独资或合 伙的企业组织形式; ☆票号在东家与掌柜(总经理)之间实行两 权分离的经营管理制度,总经理对票号实 行高度集权的家长制管理; ☆票号的资本分为正本(名义资本)和护本 (占正本40%的用于弥补资本亏蚀的附加资 本;
日升昌票号(前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日升昌票号(前院)
★日升昌票号成立后,其银钱汇兑业务很兴隆,发 展前景看好,这对其他传统银行的产生起了较好 的示范效应。 ★很快山西平遥、祁县、太谷、介休等县的绸布庄、 茶庄、颜料庄等商业组织纷纷改组为票号,形成 西帮票号,以后又形成南帮票号。可见,日升昌、 聚兴诚等许多票号与商业也有不解之缘。一方面, 票号是商业发展的产物,最初也是从商业资本演 化而来的;另一方面,票号是商业金融,主要为 贸易的发展提供汇兑金融服务。
◆票号的整体衰亡说明,银行必须要完善自身的经 营机制,实行审慎经营,控制倒账率才能控制风 险。 ◆传统银行的家族企业性质以及无限责任制度不利 于银行业的联合并购,不利于银行增强资力和竞 争力。 ◆汇兑等中间业务的竞争是大中型银行业务竞争的 焦点之一。 ◆票号的整体衰亡也表明,建立中央银行行使“最 后贷款人”职能具有必要性。

票号与钱庄之比较[权威资料]

票号与钱庄之比较[权威资料]

票号与钱庄之比较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钱庄与票号,都是中国早期的金融机构,钱庄与票号有区别也有联系,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总结有关钱庄与票号的比较得出的异同点,属于中国金融理论研究,能够也从某种意义上促进中国金融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票号钱庄金融机构提起钱庄与票号,多数人的反应都是这是中国古代时期的金融机构,但问及到这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大多数人并不能明晰这一组概念,这说明这两个概念的相互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其实,同属于中国早期金融领域的还有典当、印局等组织。

典当是一种以货物抵押取得高额利息的贷款业务,是我国出现的最早的一种金融机构;而印局是一种针对中下层阶级的高息贷款机构。

这些早期的金融机构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钱庄与票号。

我们先从钱庄与票号的起源谈起,钱庄兴起的时间要远早于票号。

在明朝甚至更早就出现了钱庄的早期组织。

历史上,我国是一个币种复杂、币材多样的国家,通行的有铁钱、铜钱、银等,各地所铸的银钱成色重量不一致,名称也极为繁杂,生活与官方使用的并不相同,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便产生了大量的钱币的流通与兑换的需要,一些具有钱庄性质的兑换组织便产生了,早期这些组织并不称为钱庄,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才开始称为“钱庄”。

而票号产生于清末,是清末金融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清末时期,由于商品货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商人异地采购规模逐渐扩大,银钱的调动也越来越频繁,当时,银钱的安全调动成为一个大的问题,因此汇兑业务便应运而生。

起初,汇兑业务常常是某些资力较强的商店的兼营业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只有专业的机构才能应对庞大的汇兑要求,增多。

然而自乾隆皇帝以来,社会秩序逐渐不再安宁,原有的保镖运现方式,己无法保证资金的安全。

这就促使商人寻找其他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山西商人凭借其雄厚的商业资本,中国的首家票号―日升昌记票号。

我们看到,票号与钱庄起源的背景不同,所针对的业务也不同。

其次,我们从地域上看,票号以黄河流域尤其以山西晋商的足迹为主,钱庄势力范围则以长江以南为中心。

晋商之道

晋商之道

晋商之道:五百年的经营启示晋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商帮,一个生意场上的传奇故事。

晋商作为商帮之首,起源最早、衰亡最晚,晋商发迹于宋代,明朝时与徽商南北并峙,至清朝晋商便独占鳌头,明清两代辉煌500年。

晋商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晋商不仅店铺遍设全国通都大邑,而且经营范围远涉日本、西亚和俄罗斯等地,控制了史上多个行业如盐、铁、茶、丝绸等,清代的票号经营更将晋商推向史上最为辉煌的顶点,在世界金融史上也据有浓墨重彩的记录。

晋商创造的财富,徐珂在《清类钞》中列举山西富户十四家,加起来“三千万两银子”,相当于大清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

晋商超越于其他商帮的突出地体现在股份制、身股制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以义制利、诚信经商、乐善好施的商业伦理道德也成就了晋商的发展。

(一)晋商的崛起和兴盛为什么中国最早的商人不出现在其他地方,而独出现于山西?自然条件和政策鼓励出现了第一批富裕的山西商人,于宋元年间长足发展,为明清晋商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远古,自然资源是产生贸易的唯一条件,即运城的河东盐池。

山西主要是由于拥有这种自己独有而别人离不开的盐,同时春秋时期,晋国推行鼓励商业的“轻关、易运、通商、宽税”的政策。

因此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出现了第一批商人。

制度变化也为晋商带了历史机遇,北宋时期实行“折中制”放开了盐的运输和销售(折中制:商人把粮食运到边疆,由政府给予“盐引”,然后凭盐引到指定盐场领盐,再到指定的地区销售)。

这种制度为山西商人参与并扩大盐业贸易创造了条件,晋商形成的历史机遇。

除此之外,山西固有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和地理条件等因素一定程度辅助成就了晋商的逐步崛起和兴盛。

自明朝燕王朱棣起兵夺取皇位后迁都北京,北方的政治中心重新确立起来了,这对于经济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晋商也正是从这时起逐步兴起的。

山西历史悠久,人口比较稠密,耕地相对不足,剩余劳动力多;山西地区处在北京和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交通要道的中间位置,同时具备陆路、水路的便利交通条件,有这样好的地理条件,同时存在现实的就业压力,造成了很多人从商。

山西票号

山西票号

山西票号——业务
3、存贷款业务与汇兑结合 “顺汇” “逆汇”
9
4、其他业务:发行银两票 可以随时凭票兑现,可以用于流通
代办捐项 京外人士捐纳官职 平色余利 票号在收取汇兑银子时,挑剔银子成色,在
秤码上小施手法减少分量
山西票号——制度
山西票号的制 度: 2、总号、分号 3、记账制度—
1、股份制

—龙门账
20
结论:弱国无强商
5、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发生在上海的三次金 融风暴 6、动荡社会局势——义和团和八国联军,辛亥革命
盛宣怀开设了中国第一 家现代银行——中国通 商银行
山西票号——灭亡
转型银行失败
21
蔚丰厚票号票号掌柜 李宏龄 看到了票号的弊 病,多次主张把票号改组为银行,可惜壮志未 酬,也是票号失去了转变为现代银行的机会

—龙门账
4、防伪制度
5、用人制度
6、学徒制度
7、铺规、号规
山西票号——制度
2、总号、分号制
1、股、记账制度— 2 、总号 、 分 4、防伪制度 5、用人制度 大掌柜一人 二掌柜一人 三掌柜一人; —龙门账 号制 制 账房先生一人 实习生若干; 文牍先生一人 实习生若干 正跑街一人 副跑街一人 练习跑街若干; 坐掌柜一人 分号机构: 与总号相似,除了固定人员之外,当地雇佣临时人员
8
“长期”——定期 为3—6月 也有一年以上的 月息在三四厘
左右 如提前支取则无利息
贷款:对象多为官员、商号、钱庄 “不图获利,但求稳妥与活动, “无论官商士庶,积有金钱,皆愿储票庄。上 而公款,如税项、军饷、边远各省丁糟等,下 最忌冒险与迟滞” 而私款,如官场之积蓄、绅富之储藏等,无一 不存票庄内” 减少了风险,但限制了存贷款业务的做大

浅谈通过口语教学提高初中英语写作能力

浅谈通过口语教学提高初中英语写作能力
在 1 9 世纪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年 代 ,国 民 党 官 僚
写作是一个高度 复杂 的思维过程 ,是学生表 达 思 想 的 一 种 方 式 ,它对 学 生 的认 知 能 力 、思 维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和组织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 求。从一个学生 的英语写作能力上可以全面地展 示这个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 ,同时也是衡量一个 银 行业 发 展 的 主要 原 因 。 教 师 的 课 堂 教 学效 果 的标 准 之 一 。 当今 社 会 对 学 现 在 对 于 为什 么 钱 庄 、票 号为 什 生的书面表 达能力 与 口头表达能力 的要求越来越 么没能成为现代 的银行 ,一般有一下 高,但是在初 中阶段英语写作还未能受到应有的 几 种观 点 : 重视 ,所 以英语写作一直是学生 的薄弱环节。那 ( 1 )思 想传 统的原 因:明清 的 么如何 通过 口语教学来提高初 中生的英语写作能 票 号 及 商 行 ,通 常 是 由亲 友 或 同 乡 、 力 呢? 我认 为 应 该要 把 握好 以下几 关 : 同行合股开办,甚至股东退出,其股 词 汇 和 口语 份 也 只 能转 让 给 前 述 人 物 。票 号 的业 写作离不开句子 ,句子离不开单词。中国学 务 也集 中 向上 述 人 物 开 放 。而 且 从 业 生学 习英语 主要 的困难和障碍就是单词的拼读、 者并不把票号视为可以传之子孙的家 识记 和 “ 聋哑英语”。在七年级入门教学阶段, 族产业 ,很多从业者在年老后就关掉 采用 “ 突破听 、说”集中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科 票 号 回 乡养 老 。这 种 经 营上 的短 视 行 学记忆单词 , 感知语言意义 , 树立学好英语 的信心。 为导致票号 的规模与利润受到极大制 当学生 突破 了单词记忆难关 ,就为学生的主动学 约,影响了中国古代金融业的发展。 习、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也树立 ( 2)经 营 环 境 的 原 因 :金 融 业 起 学 好 英 语 的心 理 优 势 。 开 学 初 ,本 人 采 用 集 中 与工商业互为依存 ,工商业发展遇到 识词 ,在入门阶段提前教学音标 ,在语音教学 中 阻碍,金融业 自然随之凋敝。虽然明 依据字母 、音素、单 词之间的内在联 系提前按读 朝至清朝前期 中国的手工业及商业发 音规则归纳 的词汇集 中教学 ,让学 生通过 自身实 展 比较 迅 速 ,但 清朝 中后 期 由于 社会 践体验 、感悟 ,在教 师的引导下 自己归纳总结拼 动荡 ,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读规则 , 培养学生 “ 见词读音 ,听音写词”的能力 。 ( 3)鸦 片战争之 后,外 国银行 通过集 中识词 ,培养以拼读 为基础的 自学 能力 , 业进入 中国,凭借庞大 的资本和现代 尽早地 让学生掌握 常见的读音规则 ,帮助学生建 经 营理念 ,更为重要 的是凭借政治经 立 词 汇 的音 、形 、义 的 有机 联 系 ,过 好 语 音 关 和 济上的不平等优势 ( 如外国商品进入 单词拼读与记忆它的难关 ,使学生建立英语不难 中 国不 续 交 厘 金 ,而 本 国商 品 则 要缴 学的 “ 心理优势 ”。 纳相 当于商品价值一倍 的厘金 ),在 二 、 口头 造 句 中国金融行业取得了垄断地位。在这 句 子是文章的基 础。培养学生 的造句能力 , 个过程 中,官僚买办资本与外国资本 应做到三结合。第一是 造句 一句型相结合 。教师 沆瀣一气 ,也借机取得了一定发展 。 应 充 分 利 用 教 材 中 呈 现 的 句 型 ,以 图 片 、实 物 、 ( 4) 屡次爆发的金融风潮促使许 情景、简笔教师的语言等为辅助 , 开展造句联 系。 多钱庄纷纷倒闭并殃及票号。晚清屡  ̄ l f T h e y a I e n o t i n t h e s a l n e c l a s s ( s c h o o 1 . g r a d e ) . H e h s a a 次爆发金融风潮 ,在金融风潮 中,票 r o u n d f a c e ( b i g n o s e , s ma l l m o u t h ) . He i s o l d ( y o u n g , h e a v y ) 号和钱庄 由于金融阻滞,周转不灵, w i t h w h i t e h a i r . 第二 是造 句 与语 法相 结合。语 法 加上遇到 了挤兑 风潮 ,受到了相 当大 教学与造句相联系,使学生通过造句来领会各种 的打击 。 语 法 现 象 ,把 深 奥 难 于 理 解 的语 法 规 则 变 为 易 懂 票号及钱庄所体现出来的弊端太 理解的语法现象。如用事物 图片造句 “ 某地有某 多 ,在不 良的宏 观 环 境 下 二者 举 步 维 物”,让学生用 t h e r e b e 造句 ,如 T h e r e i s a p e ni n 艰 ;再加上外 国反动统治势力 以及 国 m y b o o k . he T r e a r e s o m e l f o w e r s o n he t d e s k . 等。 另外 , 民政府的支持 ,加快了现代银行取代 也 可用 情 景 、 问答 、想 象 等 进 行 重 点 句 型 的 替换 两者的速度。而现代银行在当时体现 训 练。第三是造句与词汇教学相结合。寓词于句 出了许 多 的 优势 ,比如利 于金 融管 制 , 子中,做到 词不离句 ,以提高学生的造句能力 , 在 当 时 投机 盛 行 的情 况 下 的较 好 的利 如用 印 造各种各样不同情景 时态的句子,让学生 益 ,对 于资本 的优 良管理,相对更多 在真实的情景中了解时态的变化 ,如 : 的业务 ,同世界金融体制 的融合等等 , I g ot o s c h ol b yb i k e e v e r yd a y . 均 是票 号 和 钱庄 无 法 比拟 的 。 1 we n t t o s c h ol b yb i k el st a we e k. 在各种 因素的制约下,现代银行 I a m g o i n g t o s c h o o l b y b i k e t o m o r r o w . 等等 。 逐渐发展起来 ,代替了原来 的票号和 三 、背诵 钱庄。票号和钱庄完成 了他们在历史 背诵 是 培 养 写作 能 力 的有 效途 径 。 中的使命 ,而现代银行从此快速发展 英语是结构语言 ,具有其 自身的固定搭 配、 起 来 ,成 为 了主 流 。 习惯用语和基础句型。为了让学生大脑 中输入和 储存更多 的语言信息 ,以便写作时灵活应 用 , 应

票号的兴衰的启迪

票号的兴衰的启迪

票号的兴衰的启迪票号亦称票庄、汇兑庄。

当时其主要经营国内外汇兑和存款业务。

票号盛行于清朝的晚期,它的开创者是清朝中国十大商帮之一——晋商,他们跋山涉水和吃苦坚韧的精神,使其足迹遍布天下,在清朝初年形成了南北两大贸易体系——粮船帮和骆驼帮。

前者主要活动于沿海及江河口岸,后者则远涉蒙古、莫斯科等地,成为了当时中国茶、丝、布、粮最大贸易者,建立了中国最早也是当时最为庞大的贸易网络。

由于当时晋商的贸易网络覆盖面庞大,加上当时交通不发达,资金周转的时间较长,制约了生意的扩大,这就催生了一种远程资金调动方式——票号。

山西第一家票号由雷履泰于道光初年,把日升昌颜料铺改成票号,总号在平遥城西大街路南,分号在北京崇文门外草厂十条南口。

几年后出现蔚字五联号等,为平遥帮票号。

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祁县合盛元茶庄改成票号,继有大德通等,为祁县帮票号。

同年,太谷志成信绸缎杂货庄改成票号,又有协成乾等,为太谷帮票号。

票号存在约百年,前40年(道光、咸丰时期),是晋帮垄断时期;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浙商胡光墉在上海设阜康票号,继有杨源丰等,为南帮票号。

后60年(同治、光绪、宣统、民国初期),是山西票号为主,南帮票号为辅时期。

曲殿元在《中国金融与汇兑》(1930年上海大东书局版)中说:“山西票庄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约百余年。

”票号是随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而发展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商品流通扩大、交通发达、国内外汇兑的客观需要。

票号办理汇兑、存放款,解决了运送现银的困难,加速了资金周转,促进了商业繁荣。

票号商人与官府勾结,代清政府筹措汇解京饷、军饷,筹还外债,收存中央及各省官款,起过代理国库和省库作用。

票商也曾资助民族资本,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助产婆”。

票号不同于先有的账局、钱庄,也不同于后有的银号、银行。

票号主要业务是办理商业汇兑。

前期因华北、华中与蒙俄贸易与年俱增,票号依据经济形势,在内陆30多个城镇设庄200多个,重心在北方,分号以京师为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庄、票号不能转变成现代
金融的原因浅谈


[摘 要]清末票号、钱庄盛极而衰,现代银行逐渐替代了它们,为什么钱庄、
票号不能转变成现代金融的理由。

[关键词]钱庄 票号 现代银行

钱庄、票号不能转变成现代金融的原因浅谈
从南北朝起,我国内的从事信用放贷的钱庄和以汇兑为主业的票号,就在推动社会经济
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变化,各个朝代经济的波动,他们各领风骚:或此兴彼
衰,跌宕起伏;或齐头并进,相互补充,都在我国经济的历史中书画了重要的一笔。钱庄以
信用贷款为主,而票号以货币汇兑为主。
票号开始主要承揽汇兑业务,后来也进行存放款等业务,其中又主要以山西票号
为主。山西票号具体产生的时间,学术界看法很不一致,这些看法主要有:一、明末
清初说;二、康熙朝说;三、乾嘉时期说;四、道光初年说等。而票号的主要功能有
以下几种:一、对商号钱庄存放款;二、对近代工交业发放贷款;三、汇兑京银;四、
汇兑海防经费;五、汇兑铁路经费;六、汇解协饷;七、汇兑河工经费;八、赈款等
等。
钱庄的业务由早期主营货币兑换,有价票据买卖,倾熔银锭,金银买卖,兼营抵押贷款
发展到主营信用放贷,银票、钱票、会票发行、收解汇划,汇兑存款,兼营货币兑换、抵押
放款和金银买卖,初步具有了银行的雏形,在当时的经济地位较高。钱庄银号在各个时期
经营的业务多有不同,就民国时期而言,有的是前朝沿袭下来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发行兑换券性质的庄票是首要业务;二:洋厘和银拆;三:经营存放汇、贴现、
兑换及其他信用业务。
在光绪末年时期,中国通商银行、户部银行、交通银行及各省官银钱局号相继成立。中
央一级的官款及大宗汇兑相继脱离票号,各埠私人银行、钱庄林立,都以高额利息吸收存款。
它们大都尽量降低汇费,晚清政局之动荡,也使得大量官僚、地主、买办、商人将资金转移
到外国银行以求荫庇,这就缩小了票号资金来源,从而大大削弱了票号的经营力量。经济决
定金融,所以清末的票号的发展必然举步维艰。
此后,从中法、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略到内战,我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齐来,战乱

纷飞。“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我国东北三省,炮制了伪“满地国”,作为欺骗和掠夺
东北人民的工具。东北变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在东北大肆推行金融殖民化政策,
掠夺和控制东北经济。战乱直接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贸易发展,也因此间接影响到金融业,
包括票号业以及钱庄的经营与发展。导致了钱庄的衰落阶段,业务萎缩,机构锐减。1935
年金融危机中,多数钱庄周转不灵,国民政府以救济危机,安定市面为名,由中、中、交三
行借款1800万元,由财政部组织“钱庄监理委员会”,对钱庄进行监督管理,实际上是控制
了钱庄。因此钱庄衰落的原因主要有:
(一)官僚资本的金融垄断和控制,限制了钱庄的发展,改变了钱庄同银行分庭抗礼
的格局;
(二)钱庄资本薄弱,无法同银行竞争;
(三)废两改元,钱庄操纵金融市场的能力受到削弱;
(四)美国白银政策和法币改革后白银收归国有,钱庄受到致命打击。
而对于票号来说,当时财政的突出开支有庞大的军费,巨额的战争赔款等。清政府在
资金紧迫之时往往对票号施加压力。清政府为了解决军饷匮乏的问题,增设厘卡,提高厘金
征收率,并命令货捐局严追捐银。这阻碍了商业流通,加剧了“钱荒”,将许多商号推向破产,
进而恶化了票号的业务环境,并危及其放款的回收。银行具有票号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为
银行是有限责任的公司组织,资本比较大,以法人资格经营,管理科学且主要做抵押贷款。
并且票号制定三年不准回家的规定,对于员工来说是非常不人性化的,而银行的员工就不会
被这种规定所累。另外,近代交通事业逐渐发达,火车轮船已经通行,邮局、信局也承做汇
兑业务或以减费兜揽汇兑,屡次爆发的金融风潮等各种原因促使许多钱庄纷纷倒闭并殃及票
号。因此,票号的市场份额下降实属必然。至此,钱庄及票号其实已经衰落了。
在19世纪30年代,国民党官僚垄断金融体系——“四行两局一库”,利用他们的政治权
势,使用各种手段,控制民族资本银行和钱庄,使民族资本银行得以发展,原因主要有:
(一)货币资金集中于沿海沿江的大城市,银行吸收存款比较容易。
(二)钱庄开始衰落,银行少了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业务扩大;实施法币政策后,
发行日渐增长,物价开始上涨,工商业有利可图,银行放款扩大。
(三)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需要银行给予资金周转便利,银行同工业的联系
加强;
(四)政府滥发公债的刺激也是民族资本银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现在对于为什么钱庄、票号为什么没能成为现代的银行,一般有一下几种观点:
一、思想传统的原因:明清的票号及商行,通常是由亲友或同乡、同行合股开办,甚
至股东退出,其股份也只能转让给前述人物。票号的业务也集中向上述人物开放。而且从业
者并不把票号视为可以传之子孙的家族产业,很多从业者在年老后就关掉票号回乡养老。这
种经营上的短视行为导致票号的规模与利润受到极大制约,影响了中国古代金融业的发展。
二、经营环境的原因:金融业与工商业互为依存,工商业发展遇到阻碍,金融业自然
随之凋敝。虽然明朝至清朝前期中国的手工业及商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清朝中后期由于社会
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例如,咸丰年间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政府在商品流通环节
开征厘金税目,一种商品从生产者手中到消费者手中,要重复缴纳厘金十多次。税率之高与
店铺进货价格等值。这项税目直到民国时期方才取消。又如,统治者规定,商人与农民一样
也必须向官府缴纳粮食,这就将商人束缚在土地上。诸如此类,以农立国使工商业和金融业
在历史发展中遇到了重重障碍。
三、鸦片战争之后,外国银行业进入中国,凭借庞大的资本和现代经营理念,更为重
要的是凭借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优势(如外国商品进入中国不续交厘金,而本国商品则要缴
纳相当于商品价值一倍的厘金),在中国金融行业取得了垄断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官僚买
办资本与外国资本沆瀣一气,也借机取得了一定发展。
四、屡次爆发的金融风潮促使许多钱庄纷纷倒闭并殃及票号。晚清屡次爆发金融风潮,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六次:1860年、1871-1873年、1878-1879年、1883年四次金融风潮、
1897年股票风潮、1910年橡皮股票风潮。在这些金融风潮中,票号和钱庄由于金融阻滞,
周转不灵,加上遇到了挤兑风潮,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
我的补充是,除了以上观点外,在中国经济体制逐渐改变的过程中,票号和钱庄在大
环境下的必然衰败是不可避免的。钱庄中的大部分是与商业发生联系的,只有少数钱庄仅仅
从事银钱兑换,不与商业发生关系;而票号则是中国封建社会金融业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进行汇兑,为不同地区的资金调拨服务。这两者的业务都不能够完全满足时代的需
要,并且都相对保守。在越来越开放的时代中它们依然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拒绝改革。总
的来说,钱庄和票号一般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因而在与现代银行的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而在清末至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社会动荡,票号及钱庄所体现出来的弊端太多,在不良的宏观
环境下二者举步维艰;再加上外国反动统治势力以及国民政府的支持,加快了现代银行取代
两者的速度。而现代银行在当时体现出了许多的优势,比如利于金融管制,在当时投机盛行
的情况下的较好的利益,对于资本的优良管理,相对更多的业务,同世界金融体制的融合等
等,均是票号和钱庄无法比拟的。
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现代银行逐渐发展起来,代替了原来的票号和钱庄。票号和钱
庄完成了他们在历史中的使命,而现代银行从此快速发展起来,成为了主流。

[参考文献]
[1] 杨天宏.银庄票号与银行并存的近代中国金融业 2002
[2] 范卫锋.晋商票号的衰亡宿命 商界,2006,(5):44.
[3] 孔祥毅.山西票号衰亡的原因与教训 .中国金融,2003,(19):58.
[4]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5] 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1984:18.
[6] 张国辉.晚清钱庄和票号研究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 杨晓焱,童元松.金融市场学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11.
[8] 姚遂 .中国金融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9-1
[9] 侯文正.山西钱庄的衰败2008-06-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