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应用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应用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应用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应用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用途:

用于沙门氏菌的快速分离和鉴定。(GB4789.40-2010)

显色原理:

蛋白胨和酵母膏粉提供碳氮源和微量元素;氯化钠可维持均衡的渗透压;琼

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胆盐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选择性添加剂增强培养基的抑制

杂菌的能力;混合色素分别与沙门氏菌和大肠菌群所对应的酶发生特异性反应,水解底物,释放出显色基团,在淡黄色平板上沙门氏菌产生品红色的菌落,大肠菌群产生蓝绿色的菌落。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配方(每升):

蛋白胨 19.6g

酵母膏粉 3g

氯化钠 5g

胆盐 1.5g

琼脂 12g

混合色素 6.4g

最终pH 7.0±0.2

培养基使用方法:

1、称取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47.5g,混合均匀加热至100℃,并按常规不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不能持续高温加热,建议不要重复煮溶),不需高压灭菌,冷至50℃,加入10支沙门氏菌选择性添加剂(冻干粉每支需先用1ml无菌水溶解),混匀,倾注灭菌平皿。

2、按国家标准、SN标准、FDA标准或其它方法制备样品液与增菌液。

3、建议使用二步增菌法:

(1)前增菌:将处理过的样品25g置于225mL缓冲蛋白胨水中,混合均匀后37℃培养6~8h;

(2)选择性增菌:取前增菌液1mL加入到9mL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TTB)中,混合均匀后37℃培养18~24h;

4、用接种环取增菌液一环,划线接种于沙门氏菌显色平板上,置于36±1℃培养18-24小时。

5、观察结果。挑取显色平板上呈品红色,扁平透明,边缘光滑,直径约2mm 的可疑菌落进行进一步的试验。

6、可使用MicrogenTMGN-ID或API20E或生化管试验,对疑似沙门氏菌菌落进行生化鉴定。

3种酵母样真菌鉴定方法的比较

1 进修生 收稿日期:2001-04-103种酵母样真菌鉴定方法的比较农生洲 韦柳宏1 陈松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南宁 530021) 为综合评价目前我国实验室常规手工发酵鉴定法(常规法)、生物梅里埃A T B Fug us卡鉴定法(仪器法)和近年国内开始应用的科玛嘉(CHRo M ag ar)酵母样真菌显色培养基鉴定法(显色法)等3种酵母样真菌鉴定方法的优劣。我们同时用这3种方法对实验室保存的122株酵母样真菌标准菌株进行了鉴定比较,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122株实验菌为实验室历年保存的标准菌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53株,热带假丝酵母菌31株,光滑球假丝酵母菌18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1株,克柔氏假丝酵母菌3株,季也蒙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各2株,粘红假丝酵母菌、酿酒假丝酵母菌各1株。 1.2 试剂:沙氏培养基和各种手工用发酵管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Fug us卡及其配套仪器A T B Ex pressio n 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显色培养基则购自郑州搏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3 鉴定方法:常规法鉴定按卫生部医政司颁发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Fug us卡法按配套的操作手册取菌制成悬液,加样后置37℃培养24h后上机鉴定;显色法则取F ugus卡法剩余的悬液直接接种于显色培养基制成的平板上,置37℃培养,每隔24h观察一次结果,据菌落颜色进行判定;翠绿色为白假丝酵母菌,兰灰色为热带假丝酵母菌,紫红色边缘模糊有微毛为克柔氏假丝酵母菌菌,整个菌落湿润且紫红色为光滑球假丝酵母菌,白色为其它假丝酵母菌。 2 结 果 2.1 培养鉴定耗时:常规法和仪器法需预先用沙氏培养基培养出真菌,平均耗时大约72h,再加上鉴定耗时又分别平均约需72h和24h,常规法培养鉴定总共平均约需6d,仪器法约需4d;显色法集培养与鉴定于一体,耗时平均约需4 d。 2.2 鉴定结果:122株酵母样真菌的鉴定中,三法对53株白假丝酵母菌鉴定全部正确。其它69株菌中,常规法有11株无法鉴定到种,占总株数9.0%(11/122)。此外有5株热带假丝酵母菌鉴定错误,3株错定为光滑球假丝酵母菌,2株错定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有3株光滑球假丝酵母菌鉴定错误,1株误定为热带假丝酵母菌,2株误定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有2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鉴定错误,1株误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误为光滑球假丝酵母菌。除无法鉴定到种的11株菌后,鉴定错误率仍有9.0%(10/111);显色法对白假丝酵母菌等该法能鉴定的6种酵母样真菌鉴定准确率达100%,其它菌株却无法鉴定到种,占总株数4.1%(5/122); F ugus卡法全部菌株均可鉴定到种,且准确率达100%。详见表1。 表1 122株酵母菌样真菌3种方法鉴定结果比较(株) 菌名菌株数常规法显色法仪器法 白假丝酵母菌 53 53 53 53 热带假丝酵母菌31273131 光滑球假丝酵母菌18171818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1111111 克柔氏假丝酵母菌3133 粘红假丝酵母菌1111 季也蒙假丝酵母菌2102 葡萄牙假丝酵母菌2002 酿酒假丝酵母菌1001 2.3 成本核算:常规法鉴定每一株菌平均约需10元,仪器法平均约需50元,显色法平均约需15元。 3 讨 论 当前酵母样真菌引起的临床感染正呈逐步增加之势,临床医师急需实验室准确快速地检出病原体以协助诊治[1]。纵观本试验结果,加上预先真菌培养时间常规法鉴定耗时总共需要至少6d左右,且操作繁琐,生化结果判定较困难,即使是标准菌株,结果仍极易出错。而如F ugus卡等仪器测试卡法,虽然鉴定耗时较短,操作也简便,鉴定结果准确率又高且可配套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但因仪器和试卡均为进口产品,价格昂贵,只适合在有大量标本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应用。从本研究可看出,显色法培养加鉴定耗时平均仅需48h,与应用仪器法耗时基本相等,且培养基制备方便,价格适中,结果判定简便快速准确,虽然有一部分菌株无法鉴定到种,但已能鉴定出目前临床感染95%以上的3~4种酵母样真菌感染[2],故不失为一种替代常规法在中小医院普及开展的酵母样真菌检验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周贵民,谢 灵.国内酵母菌感染和实验室诊断的现状及建议.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5):301-303. 2Pfaller M A,Housto n A,Co ffman S.A pplicatio n of CHR OM ag ar Ca ndida for r apid scr eening o f clinical specimens for Candida A lbicans,Candida tro picalis, Candida K rusei,and Candida(T or ulopsis)glabrata.J Clin M icr o bilo l,1996,34(1):58-61. ? 764?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 L OF GU ANGXI M EDICAL UNIVERSIT Y  2002Oct;19(5)

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 1试剂与仪器 1.1所用器具 三角烧瓶、玻璃珠、具塞试管、培养皿、1000μL枪头、5mL枪头、称量勺、接种环、接种针 1.2仪器:分析天平、恒温培养箱、微型振荡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 1.3所用试剂和培养基 1.3.1缓冲蛋白胨水(BPW)培养基 称取BPW培养基20.1g,加入蒸馏水1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以90mL/瓶分装到各锥形瓶,并于121℃灭菌15min,冷至常温。 1.3.2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 取TTB增菌液基础93.6g,加入蒸馏水1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于锥形瓶中,每瓶100mL。 将锥形瓶放入灭菌锅中,121℃灭菌20min;冷至30℃,每100mL基础培养基中加入TTB配套试剂碘液和煌绿各一支(开启前用75%酒精棉消毒西林瓶表面),混合均匀。 2、操作步骤 2.1配制BPW培养基(第一天) 2.2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后,对培养基和整个房间进行紫外灭菌15分钟,关灯60min 后使用。(第一天) 2.3预增菌(第一天) 称量样品10g至含BPW培养基的锥形瓶,并及时盖上盖子,150rpm下振荡10min,于36℃±1℃培养18h左右。 2.4配制TTB增菌液(第一天) 2.5增菌(第二天) 2.5.1接种和培养 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1mL,转种于9mLTTB增菌液内,于42℃±1℃培养18h~24h。 2.5.2培养现象 菌名菌号生长状况 TTB培养特征 静置后浑浊CMCC(B)50071 伤寒沙门氏菌良好 静置后浑浊良好鼠伤寒沙门氏菌 CMCC(B)50115 静置后清亮不生长大肠埃希氏菌 ATCC25922

显色培养基在几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显色培养基在几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显色培养基是一种鉴定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它的原理是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微生物自身代谢生产的酶,根据相应显色底物反应的颜色对菌种进行判断与鉴定。显色培养基较传统培养基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大的优点,是一种新型的分离培养。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沙门氏菌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弧菌显色培养基、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等这几种食源性致病菌已经有效、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卫生、医药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显色培养基尚还存在一些假阳(阴)等问题,这就影响了检测的结果,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标签:显色培养基;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和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与微生物密切相关,微生物可造成食品环境的污染,因此,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已经成为检测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工具。微生物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长,操作步骤繁琐,已经不能满足当今食品、环境卫生、医药等领域检测的需要。研究各种新型微生物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的效率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微生物感染的有效措施[1]。本文就显色培养基在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沙门氏菌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弧菌显色培养基、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等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总结。显色培养基的原理是通过在培养基上加入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生的酶的底物,底物是由发色基团和微生物可代谢物质组成,为无色,但在特异性酶作用下游离出发色基团并显示一定颜色,直接观察菌落颜色,对菌种做出鉴定,减少了对菌株进行纯培养和进一步生化鉴定的步骤[2]。 1 几种食源性致病菌应用显色培养基快速检测的近况 1.1 显色培养基在大肠杆菌应用的研究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大肠杆菌具有β-D-葡萄糖苷酸酶(β-D-Gud),利用β-葡萄糖醛酸酶分解底物,使色源游离出来显色而区分大肠杆菌和其它的细菌。沙门菌、志贺氏菌和耶尔森氏菌不能产生β-D-Gud,因此可以利用β-D-Gud底物有效检测大肠杆菌。底物被β-D-Gud 水解后产生显色物质使菌落呈现特殊的蓝色或黄色。显色酶的底物通常是苯酚的衍生物,如有o (p)-硝基酚、p-硝基苯酚、羟基吲哚、5-溴- 4-氯- 3-吲哚、5-溴-6-氯-3-吲哚、6-氯-3-吲哚、N-甲基吲哚、5-碘-3-吲哚等的化合物[3]。 1.2 显色培养基在沙门氏菌应用的研究沙门氏菌是一类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它能够产生辛酯酶,除沙雷氏菌属外,其它各属细菌不具备这一功能,因此可以鉴别沙门氏菌属和其它肠菌科细菌。根据这一原理,以丙烯乙二醇和5-溴-4-氯-3-吲哚-B-D半乳糖吡喃糖苷酸(X-GAL)为底物来检测沙门氏菌,沙门氏菌能水解乙二醇产酸,但不能水解X-GAL,在培养基上产生特殊的红色菌落。这种显色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高的特点,操作步骤较为简单、检测效率高[4]。 1.3 显色培养基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应用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食源性致

沙门氏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的检验 食品学院14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 刘文敏柳基炜卫杰恒温紫君 2 2 2 2 摘要:本实验采用GB/T4789.4-2010的检测方法测定鸡场中的沙门氏菌。通过本实验学习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了解沙门氏菌的一些生化特性;本实验先用显色培养基找出可疑菌落,再做生化试验找出可疑的典型性的沙门氏菌,再通过血清学试验最终确定是否为沙门氏菌属。 关键词:沙门氏菌接种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 前言 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种之一,其病原沙门氏菌属于肠道细菌科。沙门氏菌是一个统称,泛指 2000 多种有紧密连系的细菌,包括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虽然只有少数人因沙门氏菌而患病,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占大多数。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检验食品中沙门氏菌,已经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1]。国标法(GB4789.4-2010)是目前中国规定的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标准检测方法,也是基层实验室普遍采用的检测方法,它根据沙门氏菌的生长特点和生化特性,采取前增菌、增菌、分离、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5个步骤进行[2]。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仪器设备 均质器、三角烧瓶、平皿、玻璃棒、接种棒 恒温培养箱:36℃±1℃,42℃±1℃ 吸管:1 mL(具 0.01 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电子天平PL602-S,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手提式不锈钢压力蒸汽灭菌锅SYQ-DSX-280B,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1.1.2试剂药品 鸡肠、靛基质试剂、沙门氏菌O和H诊断血清、API20E生化试剂盒或VITEKGNI 生化鉴定卡 1.1.3培养基 蛋白胨水(BPW)、四硫磺酸钠煌绿(TTB)、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亚硫酸铋(BS)琼脂、HE琼脂、三糖铁琼脂、蛋白胨水、尿素琼脂、氰化钾、氰化钾对照、赖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对照、甘露醇、山梨醇、β-D半乳糖苷(ONPG)培养基 1.2 实验方法 1.2.1培养基的制备 1.2.1.1培养基的配制步骤 蛋白胨水(BPW):称取蛋白胨10g、氯化钠5g、磷酸氢二钠9g、磷酸二氢钠1.5g、蒸馏水1000ml,将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搅混均匀,静置约 10 min,煮沸溶解,调节 pH,高压灭菌 121 ℃,15 min。分装10瓶,每瓶90ml 四硫磺酸钠煌绿(TTB):高压灭菌 121 ℃,15 min灭菌冷却后至30℃,每100ml 基础培养液加碘液2ml,煌绿液1ml 1.2.1.2配制培养基的注意事项 (1)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进行换算,称取准确分量的合成培养基粉末; (2)加热煮沸溶解培养基时,留意锅内水位的变化,水位下降可再添加适量的水,以免水分蒸发过多,导致后面分装不够量; (3)往试管中放小导管时,注意处理气泡。 1.2.2 沙门氏菌群检测 1.2.2.1沙门氏菌检测程序

弧菌显色培养基

品种名称:弧菌显色培养基 英文名称:Chromogenic Vibrio Agar 品种编号:CRM008 培养基用途:用于水产品及食物中毒样品中弧菌特别是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和鉴定。 弧菌显色培养基使用原理: 蛋白胨和酵母膏粉提供氮源、维生素、氨基酸和碳源;蔗糖为可发酵的糖类;抑菌剂抑制大部分非弧菌细菌,氯化钠可维持均衡的渗透压;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混合色素与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所对应的酶发生特异性反应,水解底物,释放出显色基团,在淡黄色平板上产生品红色菌落(副溶血性弧菌)和绿-蓝绿色的菌落(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 图册: 弧菌显色培养基配方(每升): 蛋白胨19.8g 酵母膏粉5g 蔗糖20g

氯化钠10g 抑菌剂1.5g 琼脂13g 混合色素3g 最终pH 9.0±0.2 弧菌显色培养基使用方法 1、取瓶内干粉培养基72.3克,用100ml蒸馏水或纯水溶解,可按比例扩增或缩小。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不需高压灭菌,冷至约50℃,倾注灭菌平皿。 2、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 g(mL),加入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225 mL,用旋转刀片式均质器以8 000 r/min均质1 min,或拍击式均质器拍击2 min,或用Pulsifier脉冲式样品处理器均质30秒,制备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如无均质器,则将样品放入无菌乳钵中磨碎,然后放在500 mL的灭菌容器内,加225 mL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并充分振荡。 3、增菌:将1:10稀释液于36 ±1 ℃培养8~18h。 4、分离:在增菌液中用接种环取一环,于弧菌显色平板上划线分离,于36 ±1 ℃培养18~24 h。 5、通过验证试验进一步确认假定性副溶血性弧菌和其他弧菌,如氧化酶、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等。 弧菌显色培养基质量控制: 本品倾注平皿后呈淡黄色,下列菌株接种后36±1℃培养18-24小时生长情况如下表: 质控菌株生长情况菌落色泽 副溶血性弧菌ATCC17802 良好品红色 霍乱弧菌VBO非01 良好绿-蓝绿色 溶藻弧菌ATCC33787 良好无色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 不长- 注:最后的鉴定须做补充试验。

沙门氏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的检验 2.2 恒温培养箱:36 ℃±1 ℃,42 ℃±1 ℃。 2.3 均质器。 2.4 振荡器。 2.5天平:感量0.1 g。 2.6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 mL,250 mL。 2.7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2.8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2.9 无菌试管:3 mm×50 mm、10 mm×75 mm。 2.10 无菌毛细管。 2.11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 3 培养基和试剂 3.1 缓冲蛋白胨水(BPW):见附录A 中A.1。 3.2 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见附录A 中A.2。 3.3 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见附录A 中A.3。 3.4 亚硫酸铋(BS)琼脂:见附录A 中A.4。 3.5 HE 琼脂:见附录A 中A.5。 3.6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见附录A 中A.6。 3.8 三糖铁(TSI)琼脂:见附录A 中A.7。 3.9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见附录A 中A.8。 3.10 尿素琼脂(pH 7.2):见附录A 中A.9。 3.11 氰化钾(KCN)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0。 3.12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1。 3.13 糖发酵管:见附录A 中A.12。 3.14 邻硝基酚β-D 半乳糖苷(ONPG)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3。 3.15 半固体琼脂:见附录A 中A.14。 3.16 丙二酸钠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5。 1 前增菌 称取25 g(mL)样品放入盛有225 mL BPW 的无菌均质杯中,以8 000 r/min~10 000 r/min 均质 1 min~ 2 min,或置于盛有225 mL BPW 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 2 增菌 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1 mL,转种于10 mL TTB 内,于42 ℃±1 ℃培养18 h~24h。同时,另取1 mL,转种于10 mL SC 内,于36 ℃±1 ℃培养18 h~24 h。 3 分离 分别用接种环取增菌液1 环,划线接种于一个BS 琼脂平板和一个XLD 琼脂平板(或HE 琼脂平板或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于36 ℃±1 ℃分别培养18 h~24 h (XLD 琼脂平板、

科玛嘉改良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使用说明书

法国科玛嘉改良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使用说明书 此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O157的分离和鉴定。 一、组分 琼脂15.0g/L 蛋白胨、酵母粉13.0g/L 色素 1.2g/L 添加剂A 1瓶 添加剂B 1瓶 pH 7.0±0.2 二、操作 1.称取瓶内干粉,用1000ml蒸馏水或纯水溶解,可按29.2g/L的比例扩大或缩小。 2.上述干粉缓慢倒入蒸馏水中,充分搅拌溶解。 3.加热至100℃,并按常规不断搅拌。如果用高压灭菌锅,不要加压,加热不能超过100℃, 混合物也可以在微波炉内加热,使用微波炉加热时,煮沸后立即移出微波炉并不断搅拌,而后移入微波炉再加热,直至完全溶解(大气泡代替泡沫产生,大约需要2分钟)。 4.冷却至45-50℃,待用。 5.在添加剂A中加入1ml无菌水和在添加剂B中加入1ml95%乙醇,放置在37℃水浴加 热10分钟,轻轻摇动待内容物全部溶解方可使用。然后以无菌手续分别加入到培养基中,轻轻混匀。(添加剂A和B各1ml,可用于1000ml培养基,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剩余的添加剂可以保存在-20℃冰箱中,有效期半年),然后把混匀的培养基倾入培养皿或试管。 三、贮存 1.添加剂A和B,4℃保存,有效期一年。 2.干粉保存在15-30℃环境下。倾注好的培养基在室温可保存1天,4℃冰箱中可贮存两星期。 四、结果 划线接种(如果培养基刚从冰箱中取出,要恢复至室温后才能使用),37℃培养24小时。初筛微生物菌落颜色 大肠杆菌O157 浅红色至淡紫色,中心灰褐色 大肠菌群铁蓝色 ★建议通过乳胶试验验证可疑菌落。 CHROM agar公司中国区特约经销商:北京赛为思生物技术开发中心

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使用说明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使用说明书 此培养基用于分离和鉴定主要的念珠菌。 【组分】 蛋白胨:10.2g/L 琼脂:15g/L 色素:22g/L 氯霉素:0.5g/L pH :6.1±0.2 【操作】 1、取瓶内干粉,用1000ml蒸馏水或纯水溶解,可按47.7g/L的比例扩大或缩小。 2、将上述干粉缓慢倒入蒸馏水或纯水中,搅拌溶解。 3、将混合好的培养基加热至100℃,并按常规不断搅拌。如果用高压灭菌器,不加压,加 热不超过100℃。混合物也可以在微波炉内加热,用此法加热,煮沸后,混合物立即移出微波炉并轻轻搅拌,而后再移入微波炉加热,直至琼脂等完全溶解(大量大气泡代替泡沫产生,大约需要2分钟)。 4、加热后的培养基水浴冷却至45℃,轻轻地摇动均匀,倾入已灭菌的带盖的培养皿中 (90mm的15ml/皿,70mm的10ml/ 皿),使其凝固。此培养基在室温可保存一天或冰箱内贮存数天(避光,2-8℃)。 5、划线或涂布接种(冰箱内保存的应回复至室温),在25-30℃培养48小时。 【结果】 初筛念珠菌属菌落色彩 白色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克柔氏见丝酵母菌光滑念珠菌 其他念珠菌绿色、翠绿色(直径约2mm)蓝灰色、铁蓝色(直径约1.5mm)粉红色(模糊有微毛菌落较大)(直径约4~5mm)紫色(直径约2mm)白色 【参考文献】 1、Odds,F.C.and R.Bernacts.J.Clin.Microbiol.1994;32:1923 2、Beighton.D.et al.J.Clin.microbiol.1995;33:3025 3、Pfalier,M.A.et al.J.Clin.microbiol.1996;34:58 4、E T S Houangg.et al.J.Clin.Pathol,1997;50:563 CHROM agar公司中国区特约经销商:北京赛为思生物技术开发中心

鉴别培养基

麦康凯琼脂 麦康凯可能是世界上常用的一种鉴别培养基,它主要通过乳糖发酵鉴别肠道致病菌,还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发酵乳糖的细菌能使培养基变红,这是因为细菌发酵乳糖产酸而使培养基的PH值变成酸性的。不发酵乳糖的细菌没有颜色的变化。 麦康凯抑制阳性菌的生长,是因为其中加了结晶紫。 MACCONKEY AGAR MacConkey agar is probably the most popular solid differential medium in the world. It is mainly used in identification of lactose fermenting, Gram-negative enteric pathogens and for inhibiting growth of Gram-positive organisms. Bacterial colonies that can ferment lactose turn the medium red. This red color is due to the pH indicators response to the acidic environment created by fermenting lactose. Organisms that do not ferment lactose do not cause a color change. 配方g/l 蛋白胨 20.0 乳糖 10.0 胆盐 5.0 氯化钠 5.0 中性红 0.075 琼脂 12.0 pH 7.4±0. 配制 取52克CM7,加1升蒸馏水,加热至溶解完全,121℃灭菌15分钟。待琼脂表面变干方可接种。 特点 CM7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培养基。工业用于检测水、乳制品和生物标本的大肠菌群和肠道致病菌,临床用于分离肠细菌。此培养基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可区分乳糖发酵性和非发酵性菌。还可以区分耶尔森菌和巴斯德氏菌,巴斯德氏菌不能生长。 以下是各菌种在麦康凯琼脂经35℃培养24小时后的菌落外观: 菌种形态菌落颜色、 大肠杆菌红色、非黏液样有胆盐沉淀环 产气杆菌粉红色、黏液样 肠球菌红色、微小、圆形 链球菌苍白粉红色、不透明 绿脓杆菌棕绿色、荧光绿 乳糖发酵性菌红色 乳糖非发酵性菌无色 沙门氏菌无色大菌落 使用 按常规操作,将尿液、粪便、污水等标本接种至麦康凯琼脂,分离单菌落,35℃培养18-24小时。 其实该菌最重要的用途还不只是在肠道细菌的鉴别上,对于非发酵菌的鉴定中就有一项是麦康凯生长,主要是观察细菌对胆盐的耐受性的,在这里是作为一项生化反应试验而应用的。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巧妙的利用不同细菌在各种不同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就可以快速的对细菌进行初步分群和鉴定: 例如:痰标本,直接接种标本后的第二天,如果在血琼脂上形成针尖状透明小菌落,在巧克力培养基上形成无色到灰色半透明,光滑闪光菌落,在麦康凯上不生长,直接涂片均为G-细小杆菌,或者细丝状杆菌的就多半是嗜血杆菌; 而如果在CSF标本,血琼脂上生长良好,含万古霉素巧克力不生长,麦康凯上不生长,直接涂片是杆菌,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动力阳性,哪怕染出来看起来是“G-杆菌”,我也不会考虑G-,而会毫不犹豫的判断为G+杆菌,李斯特菌!

显色培养基在微生物检测中的优势

微生物检测显色培养基在应用中的优势 显色培养基介绍: 随着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加大了投入,通过与科研单位的广泛合作,国际和国内研发出了显色培养基产品,显色干粉培养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培养基。在传统培养基制作基础上,添加了新型组合式特异性发色酶底物,当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酶分解特异性发色底物后,目标菌形成不同颜色的菌落,从而对目标菌得到快速的分离和鉴别,同时也可以进行计数。该项技术是将现代化学合成技术、细菌代谢组学与目前尚不可替代的传统方法相结合应用于细菌检验领域的一项新技术。 与传统培养基相比,显色培养基克服了传统培养基在各种细菌分离、鉴别、计数等操作过程中比较复杂(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敏感性低和特异性差的缺点。显色培养基在检测细菌时,培养24小时通过观察菌落颜色即能用肉眼对细菌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既缩短了检测时间,又免除了后续生化鉴定的过程,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常用的几个显色培养基如下: 1、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可替代传统的沙保罗培养基;肉眼观察菌落颜色即可鉴定白色、热带、克柔氏及光滑念珠菌;对确定混合感染更为有效;培养基的配置简单,煮沸即可,无须高压灭菌; 操作简便,划线接种,37oC培养,36-48小时出结果; 是临床上诊断常见念珠菌感染的最好帮手。 2、沙门氏显色培养基 可替代传统的SS培养基; 肉眼观察菌落颜色,能初步鉴定包括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在内的沙门氏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摒弃大量假阳性,减少漏检; 对确定混合感染更为有效; 培养基的配置简单,煮沸即可,无须高压灭菌; 操作简便,划线接种,37oC培养,24小时出结果; 对暴发性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尤为适用。 3、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 可替代传统的高盐甘露醇及血平板培养基,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可消除假阴性及假阳性;肉眼观察菌落颜色即可用于金葡菌的初步鉴定,在此培养基中添加妥布霉素或甲氧西林等抗生素,可筛选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培养

对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效果的评价

对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效果的评价 温晓峥,谢仲丽 (广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广安638001) [摘要] 目的:评价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的效果,采用该培养基鉴定48株临床分离的酵母菌,并与AP I20C A UX鉴定结果作比较。结果:48株酵母菌总的鉴定符合率为79 2%,白色念珠菌为93 1%,光滑念珠菌为76 9%,热带念珠菌为33 3%。结论: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可基本满足临床对酵母菌鉴定的需要,且价格适中,需时较短,宜于在基层推广使用。 [关键词] 酵母菌;鉴定;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中图分类号]R446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03X(2000)04-0253-02 酵母样真菌已成为临床及细菌学实验室高度重视的一类病原菌。由于不同菌种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对临床分离株鉴定到种,对于临床用药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但传统鉴定方法繁琐而自动化鉴定系统昂贵,在临床的应用均很受限,因此快速鉴定的推广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郑州博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法对临床分离的48株酵母菌进行鉴定,并与生物梅里埃API 20C AU X试纸条鉴定结果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菌株来源 从324份痰、尿、分泌物、腹水等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8株酵母样真菌。 1 2 菌种分离鉴定 按常规方法根据标本直接接种或增菌后接种沙氏琼脂和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显色基),28 培养24小时后挑取可疑菌落作革兰染色,确定为念珠菌后作进一步鉴定:按说明接种API20C AUX试条,30 培养24h、48h、72h后读取结果,使用APILAB Plus软件鉴定到种;在显色基上生长的翠绿色菌落为白色念珠菌,兰灰色菌落为热带念珠菌,粉红色菌落边缘模糊有微毛的为克柔氏念珠菌,紫红色菌落为光滑念珠菌,乳白色菌落为其它念珠菌。 2 结果 2 1 显色基的分离效果 本文的48株酵母菌在沙氏琼脂和显色基上均能生长,二者对杂菌的抑制率一致。 2 2 显色基的鉴定效果 经显色基鉴定为白色念珠菌的29株中,有27株与API鉴定结果一致,其它2株分别为光滑念珠菌和土生念珠菌;经显色基鉴定为光滑念珠菌的13株中,有10株与API一致,其余3株分别为2株酿酒酵母菌、1株无名念珠菌;显色基鉴定的3株热带念珠菌,仅有1株与API相符,另2株为土生念珠菌和无名念珠菌;此外,尚有3株菌显色基无法鉴定,经API鉴定为2株无名念珠菌和1株土生念珠菌。 3 讨论 酵母菌生长较慢,传统的鉴定方法繁琐、需时较长且准确率不高,而采用YBC鉴定卡或API试纸条等自动或半自动的方法进行鉴定虽然能将菌鉴定到种,但价格昂贵,不适宜中小医院。 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中含有多种底物,可分别与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不同酶类作用,呈现不同的颜色反应,从而达到在分离菌株的同时进行鉴定[1]。这一过程需时约24~ 48h,可比传统鉴定法和API试纸条法提前1~3天出报告,这对于及时给临床提供治疗依据具有重要意义。该培养基制备简单,使用易于掌握,价格较为适中,适合在基层单位推广。 通过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基可鉴定的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是目前临床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95%以上[2],根据我们目前的应用情况,该培养基对前三种菌的总鉴定率达到84 4%,对白色念珠菌的鉴定率更达到93 1%,所以使用该培养基对临床疑真菌感染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基本可满足需要。由于热带念珠菌分离株数过少,克柔念珠菌未分离出,所以对这两种菌株的鉴定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总结。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的另一优点是可方便地发现真菌的混合感染(本文的一株白 253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的一个大属,有2000多个血清型,我国发现的约有100个。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猪、牛、羊、家禽、鸟类、鼠类等多种动物的肠道和内脏中。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伤寒杆菌,1885年Salmon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Salmon发现本属细菌的时间较早,在研究中的贡献较大,遂定名为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本属细菌绝大多数成员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败血症与胃肠炎,甚至流产,并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是人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 根据沙门氏菌的致病范围,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群。第一类群:专门对人致病。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丙型)。第二类群: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群,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等。第三类群:专门对动物致病,很少感染人,如马流产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一、沙门氏菌属的生物学特征: 1.形态染色特性:G-无芽孢杆菌。大小通常为 0.7~1.5μm × 2.0~5.0μm,菌端钝圆,散在,偶有短丝状,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均有周身鞭毛,能运动,绝大多数菌株有菌毛。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普通琼脂: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或不太整齐的中等大小(2 ~ 4mm)菌落。鸡白痢、鸡伤寒、猪副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只能长成细小菌落。§麦康凯琼脂和伊红美兰琼脂(EMB):菌落无色半透明

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的临床应用评价

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的临床应 用评价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吴庆,陈栎江,黎丽,周铁丽 【摘要】目的:评价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在大肠埃希菌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和VITEK-GNI卡鉴定267株革兰阴性杆菌,比较两者鉴定大肠埃希菌的符合程度,并评价显色培养基对大肠埃希菌的鉴定效率。结果:两种方法对大肠埃希菌的鉴定符合率差异无显著性;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鉴定大肠埃希菌的特异性为100%,灵敏度为96.2%;6 h、9 h为70.2%和85.5%。结论: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具有快速、准确鉴定大肠埃希菌的功能。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VITEK-GNI 卡 大肠埃希菌栖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为条件致病菌,一定条件下,可通过各种途径引起机体多部位感染,导致尿道炎、创伤感染、败血症等,并使免疫力低下的住院病人并发肺炎和新生儿脑膜炎[1],因而大肠埃希菌的快速鉴定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科玛嘉大

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是通过菌落的显色反应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快速鉴定的一种选择性显色培养基,为了全面评价这一培养基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267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同时用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和VITEK-GNI卡鉴定,以评价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在临床大肠埃希菌鉴定中的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267株革兰阴性杆菌分离于本院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包括尿液(147株)、痰液(42株)、脓液(32株)、血液(18株)、胆汁(15株)、胸腹水(8株)和创面渗液(5株)。 1.2 培养基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购自郑州博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按说明书进行配制。 1.3 仪器 VITEK细菌鉴定仪和GNI鉴定卡为法国梅里埃公司的产品。 1.4 培养方法标本按常规划线接种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培养3~24 h,观察结果。 1.5 鉴定 1.5.1 VITEK-GNI卡鉴定:血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经革兰染色及菌落形态确认为革兰阴性杆菌后,挑取单个菌落用生理盐水调节到1.0麦氏浊度后,将菌液冲入GNI鉴定卡并用VITEK鉴定仪鉴定。 1.5.2 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鉴定:按说明书操作和判断结果,在培养基上菌落呈蓝色的为大肠埃希菌。

显色培养基

显色培养基 显色培养基(Chromogenic/Fluorogenic Culture Media)是一类利用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生的酶与相应显色底物反应显色的原理来检测微生物的新型培养基。这些相应的显色底物是由产色基因和微生物部分可代谢物质组成,在特异性酶作用下,游离出产色基因显示一定颜色,直接观察菌落颜色即可对菌种作出鉴定。它是一种新型分离培养基,利用显色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筛选分离,其反应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大大优于传统培养基。 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 E.Coli Chromogenic Medium 用途:用于快速、准确检测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培养24小时,大肠杆菌显蓝绿色 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是青岛海博生物公司改良的培养基,用于食品、水、牛奶、冰激凌和肉制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大肠杆菌显蓝绿色,大肠菌群显无色,其它菌显黄色或无色,革兰氏阳性菌被抑制。 成份(g/L) 此配方可以进行改良或增加营养成份以获得最佳的结果。 注意 此培养基仅供实验室使用。 用法 称取本品50.1g 加入1000ml 蒸馏水,加热溶解并不停搅拌,煮沸不要超过1 分钟。分装三角瓶,121 ℃高压灭菌15 分钟。取1ml 制备好的样品液加入直径为9cm 无菌平皿中心,倾入冷却至45 -50 ℃培养基约15ml ,混匀,凝固后,36 ± 1 ℃倒置培养18 ~24h 。或冷却至45-50 ℃时,倾入无菌平皿,琼脂完全凝固后,在37 ℃的培养箱中倒置放置1-2 小时,加入适当稀释度的样品液1ml ,涂布于培养基上,36 ± 1 ℃培养18 ~24h 。贮存 制备好的平板应立即使用,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干燥培养基应放置于阴暗干燥处,保存温度2-8 ℃,注意避光保存。 失效 干燥培养基超过保质期、结块和颜色变化都不能使用。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修订稿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沙门氏菌生化试验判定步骤 表1 三糖铁琼脂 赖氨酸脱羧酶初步判断斜面底层产气硫化氢 产碱红产酸黄+(-)+(-)黑+紫可疑沙门氏菌产碱红产酸黄+(-)+(-)黑-黄可疑沙门氏菌产酸黄产酸黄+(-)+(-)黑+紫可疑沙门氏菌 三糖铁琼脂原理分析:本培养基适合于肠杆菌科的鉴定。用于观察细菌对糖的利用和硫化氢(变黑)的产生。该培养基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的比例为10:10:1,只能利用葡萄糖的细菌,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而发酵乳糖的细菌,则产生大量的酸,使整个培养基呈现黄色。如培养基接种后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和培养基中的铁盐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沉淀。 底层产酸:是因为细菌分解糖类物质使酚红退色变黄。 斜面产碱,低层产酸:是细菌分解葡萄糖(不能分解乳糖和蔗糖),由于量较少进而分解蛋白胨而产碱变红。因为底层是厌氧环境,葡萄糖分解慢,24小时培养后还没分解蛋白胨产碱;而斜面是需氧环境分解较快,一般8小时左右就把葡萄糖分解完(此时斜面也是酸性),但继而分解蛋白胨产碱,斜面又转为碱性。 2-志贺氏菌: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乳 糖,不产生H2S。 4-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大多数能分解乳糖,不 产生H2S。 3-沙门氏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大多数产生H2S, 多数产气。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1、试验管及对照管均要加一层约10mm厚的灭菌石蜡或矿物油以覆盖表面,此可使培养基中的溶解氧通过细菌消耗掉,并控制培养基的pH。 2、阳性试验管培养初期(10—12h)因发酵葡萄糖产酸变黄,继续培养由于氨基酸脱羧产生胺类而使培养基由酸变碱,故又由黄变为紫色。阴性试验管则始终呈黄色。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1)原理:某些细菌可产生氨基酸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生成胺和二氧化碳。由于胺的生成使培养基变为碱性,可用指示剂指示出来。?(2)方法:将待检菌分别接种于1支氨基酸(赖氨酸,鸟氨酸或精氨酸)脱羧酶试验管和1支氨基酸脱羧酶对照管(无氨基酸),各覆盖至少高度的无菌

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使用说明

编码:CRM011 中文名称: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 英文名称:Shigella Chromogenic medium 用途:用于志贺氏菌的选择性分离和初步鉴别。 图鉴: 原理:蛋白胨和酵母膏粉提供碳氮源和微量元素;氯化钠可维持均衡的渗透压;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抑制剂抑制杂菌的生长;酚红是pH指示剂,发酵糖产酸的菌呈黄色;混合色素对应的酶发生特异性反应,水解底物,释放出显色基团。 配方(每升): 蛋白胨 9 g 酵母膏粉 3 g 氯化钠 5 g 糖类 15 g

琼脂 15 g 酚红 0.1g 混合色素 2.1g 抑制剂 2 g 添加剂10 g 最终pH 6.8±0.2 使用方法: 1、称取51.2 g培养基基础,加入970 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可按比例扩大增或缩小),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避免过度加热),无需高压灭菌,冷至 50~55℃左右备用; 2、用30 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溶解1瓶添加剂(SR0440),充分混匀直至溶液变成淡黄色,使用0.45 μm或0.22 μm的滤膜过滤除菌,无菌操作加入到已冷却至50~55℃的970 mL培养基基础中(可按比例扩大或缩小),充分混匀后倾注平板备用; 3、待检样品按照相应的标准(GB、SN、FDA等)进行取样及前增菌,挑取一环增菌液划线接种于制备好的该培养基上,于36±1℃培养20~24 h,观察结果,挑取典型或可疑志贺氏菌单菌落进行生化验证试验。 质量控制:本品倾注平板后呈橙红色,下列菌株接种后于36±1℃培养20~24 h生长情况如下表。 菌属菌落特征 志贺氏菌白色-粉红色/清晰的菌落,大小为1~3 mm,周围培养基变为紫红色 沙门氏菌黄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变为黄色 产气肠杆菌绿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变为黄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受抑制 贮存:贮存于2~8℃、避光、阴凉干燥处,用后立即旋紧瓶盖。贮存期二年。 规格:可配置1000 mL的培养基干粉。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

培养基名称: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 英文名称:Chromogenic Salmonella Agar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用途:用于沙门氏菌的快速分离和鉴定。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使用原理: 蛋白胨和酵母膏粉提供碳氮源和微量元素;氯化钠可维持均衡的渗透压;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胆盐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选择性添加剂增强培养基的抑制杂菌的能力;混合色素分别与沙门氏菌和大肠菌群所对应的酶发生特异性反应,水解底物,释放出显色基团,在淡黄色平板上沙门氏菌产生品红色的菌落,大肠菌群产生蓝绿色的菌落。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配方(每升): 蛋白胨19.6g 酵母膏粉3g 氯化钠5g 胆盐 1.5g 琼脂12g 混合色素 6.4g 最终pH7.0±0.2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使用方法: 1、称取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47.5g,混合均匀加热至100℃,并按常规不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不能持续高温加热,建议不要重复煮溶),不需高压灭菌,冷至50℃,加入10支沙门氏菌选择性添加剂(冻干粉每支需先用1ml无菌水溶解),混匀,倾注灭菌平皿。 2、按国家标准、SN标准、FDA标准或其它方法制备样品液与增菌液。 3、建议使用二步增菌法: (1)前增菌:将处理过的样品25g置于225mL缓冲蛋白胨水中,混合均匀后37℃培养6~8h; (2)选择性增菌:取前增菌液1mL加入到9mL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TTB)中,混合均匀后37℃培养18~24h;

4、用接种环取增菌液一环,划线接种于沙门氏菌显色平板上,置于36±1℃培养18-24小时。 5、观察结果。挑取显色平板上呈品红色,扁平透明,边缘光滑,直径约2mm的可疑菌落进行进一步的试验。 6、可使用MicrogenTMGN-ID或API20E或生化管试验,对疑似沙门氏菌菌落进行生化鉴定。 质量控制: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倾注平皿后呈淡黄色,下列菌株接种后于36±1℃培养18—24h生长情况如下表。 菌名菌号生长状况培养特征 鼠伤寒沙门氏菌CMCC50115良好菌落品红色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良好菌落蓝绿色 奇异变形杆菌CMCC(B)49005良好菌落无色 粪肠球菌ATCC29212受抑制----- 贮存:贮存于避光、阴凉干燥处,用后立即旋紧瓶盖。贮存期二年。 规格:可配置1L的培养基干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