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英语言禁忌.

合集下载

浅析英汉禁忌语文化

浅析英汉禁忌语文化

浅析英汉禁忌语文化系别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班级12级06班学号20姓名丁香浅析英汉禁忌语文化摘要:禁忌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语言现象,它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禁忌语存在较大的差别。

本文着重介绍中西方禁忌语的相似与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完美地掌握交流用语,不至于说出一些对方反感的言语。

关键词:禁忌语相似差异一、英汉禁忌语的概况禁忌语是语言的一部分,就是指在日常交际中不能涉及到的特有的话题,可以说凡是在交往和公共场合中那些引起对方或公众反感或不快的一些词或表达方式都属于禁忌语的范畴。

在英语中,“禁忌”(Taboos)一词源于波利尼西亚语,原意指“神圣的”和“非凡的”,后引申为“禁止的”和“危险的”。

夏威夷语指导禁忌读作“卡普”(Kapu)。

在波利尼西亚文化中,禁忌是指“任何与帝王有关的而普通百姓接触后会有危险的事,或者帝王碰过后,从而变得具有威力的任何事”。

甚至帝王的影子对他来说也是危险的。

除此之外,波利尼西亚人还对其他一些显示力量的地方和事物用禁忌予以表示,例如某些食物、山脉或泉水。

“禁忌”这个词历史悠久,在各类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

汉王符《潜夫论·忠贵》:“贵戚惧家之不吉而聚诸令名,惧门之不坚而为铁枢,卒其所以败者,非苦禁忌少而门枢朽也,常苦崇财货而行骄僭,虐百姓而失民心尔。

”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今俗间多有禁忌,生三子者、五月生者,以为妨害父母,服中子犯礼伤孝,莫肯收举。

”《后汉书·郎顗传》:“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

”唐苏拯《明禁忌》诗:“阴阳家有书,卜筑多禁忌。

”随着社会的发展,禁忌语在发展变化。

比如在中国人的俗信中,以为人的影子既和人的身体相像又和人的身体相关。

身体为阳,影像为阴,觉得影子大约就是自己的灵魂,所以古代有禁忌别人踩踏自己的影子。

而现在,这种说法已经少为人所知了。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禁忌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导致了不同的语言禁忌。

在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是指因为特定原因而被视为不适当或不礼貌的言辞或用语。

这些禁忌语言可以包括对特定人群的称谓、特定事物的称呼、以及对某些话题的谈论等。

本文将对中西方的禁忌语进行对比,探讨其不同之处。

中西方在对待称呼的禁忌上有着不同的标准。

在西方文化中,称呼他人时通常会避免使用过于亲昵的称呼,尤其是在初次见面时。

直呼对方姓氏或称呼对方为先生、女士等都是很普遍的。

相比之下,在中国文化中,称呼对方通常会更加注重亲热和尊敬。

在称呼长辈或客人时,通常会加上尊称词如“阿姨”、“叔叔”等。

在亲密关系中,也常使用昵称来称呼对方,这在西方文化中是不太常见的。

在谈论某些特殊话题时,中西方也存在着不同的禁忌。

在西方文化中,谈论个人隐私、金钱、宗教信仰等话题都是比较敏感的。

在社交场合中,很少会有人主动谈论这些话题,通常会避免触及。

相比之下,在中国文化中,谈论个人隐私相对更加私人化,一般在不熟悉的人面前不会主动提及。

谈论金钱、宗教等问题在中国文化中通常并不是严格的禁忌,有时候人们之间也会就这些话题进行交流。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群,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称呼禁忌。

在西方文化中,谈论他人的年龄、财富等属于隐私问题,通常不会在公众场合涉及这些话题。

而在中国文化中,对于长辈、领导等身份的人,通常会特别尊敬对待,避免直呼其名。

在西方,通常会使用尊称词如“sir”、“madam”等,而在中国,称呼长辈或领导时通常会使用尊称词如“老师”、“领导”等。

中西方文化在禁忌语言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称呼、谈论话题、对待不同身份人群等方面,中西方都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规范。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禁忌,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了解中西方的禁忌语言差异,并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更加得体。

中英人之间的语言禁忌差异

中英人之间的语言禁忌差异

中英人之间的语言禁忌差异——不同的地域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了解的知识。

由于中西方人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的不同,禁忌语(verbal taboos)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禁忌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是在生活起居中被禁止的行为和思想,被禁止的某些词汇就是禁忌语。

禁忌有两种解释:一为“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语言或举动有所顾及,久积成禁忌”,二为“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不愿说出或听到某些引起不愉快的字眼”,禁忌的一般都是崇高、神圣而凛然不可侵犯的,或被社会认为是神秘、罪恶、肮脏的事物或内容。

在中英两国的交际中间,因为历史与风俗习惯的不同也有很多禁忌需要我们了解。

一、数字禁忌对于数字的禁忌,中国人通常用谐音和典故来解释数字的意思,就像中国人大都喜欢2、6、8、9等数字,2表示好事成双,6表示六六大顺,8表示发财,9是长久,7和8在一起就是“七上八下”,1、6、8在一起就是一路发……最明显的还有4,4与“死”谐音,所以4无形中也就成了一种禁忌,在选电话号码时也会优先2、6、7、8、9这样的数字。

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因典故形成的数字禁忌也普遍存在。

就如数字 13 在英国就是禁忌。

据《圣经》记载,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对他的十二门徒弟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结果出卖耶稣,使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的卑鄙小人就是第13位,犹大.从此,13就成了不吉祥、不道义的代名词。

因此,酒店不设13号房;重要的活动避开每月13号;请客人吃饭时,一桌的客人若满了12人,就不会再加人,因为他们认为第十三个人会给他们带来厄运。

5也是英国人所禁忌的,耶稣死的那一天正好是星期五,所以当星期五和十三号遇到一起时,就会被认为是最不吉利的。

英国人还不喜欢数字六,因为人是在第六天上帝被造出来的,拥有很多缺点。

二、称谓避讳制度中国,从商代开始就有“生名死讳”的制度,秦汉以后这种忌讳扩大到了活人身上,逐渐形成了“称谓避讳制度”。

语用学角度下英汉交际中的禁忌语

语用学角度下英汉交际中的禁忌语

语用学角度下英汉交际中的禁忌语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在交际中的应用和理论的学科,它对于研究语言交际中的禁忌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禁忌语言是指不受欢迎或令人反感的语言,由于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及不同时期等因素的影响,禁忌语言在不同语境和语言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英汉交际中的禁忌语,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禁忌语言的使用。

一、社交禁忌语在英汉交际中,社交禁忌语是指可能导致或被认为导致犯忌的文化语言。

比如,中国人在生日时,听到别人祝福自己“生日快乐”会回答“谢谢”,而英语中“happy birthday”和中文不同,不属于一个可以直接回答的禁忌语,回答“谢谢”会显得很奇怪。

另外,在英语国家中,问别人年龄或身高体重等也是不被允许的,而在中国很普遍,这些问题可以直接问。

在社交场合,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我们应该注意遵守当地文化礼仪和规矩,避免使用不含善意的暴力语言,比如歧视某个族群、某种性别和宗教信仰等。

此外,还要注意吐痰、打嗝、打哈欠、咳嗽等不雅行为,这些举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中也有所不同,应该尽量避免。

二、性别禁忌语在英汉交际中,性别语言禁忌主要指使用差异不当或不考虑别人性别感受的语言。

我们应该避免使用一些暗含性别歧视的语言,如“男子汉气概”“窝囊废”等,因为这些语言不仅可能会让性别敏感的人感到冒犯,同时也不符合人类平等和尊重的原则。

在语言交际中,差异化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不该过度强调或者是值得注意的是,性别问题,和其它问题一样,应当尊重别人的性别选择和性别认同。

对于跨性别等特殊群体,在日常交往中要注意使用正确的称呼及用语,尊重其自我认同和平等权利。

三、宗教禁忌语在英汉交际中,宗教禁忌语的使用要特别注意,因为宗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底线、界限和约束都较为明确。

我们要注意避免在交际中涉及到诸如某个国家的宗教血统、教派争端、圣约、教义、神话、神明等方面的话题或用语。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3、功能
英汉禁忌语均具有维护社会秩序、遵循社会规范的功能。通过使用禁忌语, 人们可以避免谈论令人尴尬或冒犯的话题,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此外, 禁忌语还可以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提醒人们在不同场合下应该保持适当的言 谈举止。例如,在汉语中,“妄议中央”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禁忌语,旨在引导人 们不要随意发表不当言论。同样地,英语中的“鞭打禁锢”等禁忌语也旨在维护 社会道德和秩序。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的应用
1、语言教学
英汉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在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英汉 禁忌语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和交际方式。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禁忌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 能力。
2、翻译实践
在翻译实践中,英汉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同样具有指导作用。译者需要具备跨 文化意识,了解两种语言中的禁忌语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在忠 实原文的基础上,准确地传达原文中的信息。例如,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关于 “死亡”的禁忌语时,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 达方式。
英汉禁忌语在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英语中的禁忌语多 采用委婉语和替代词,以避免直接提及禁忌话题,如用“pass away”代替 “die”。而汉语中的禁忌语则更多地体现为避讳和省略,如对年长者的称呼中 会避免使用不吉利的字眼。
四、应用实践:跨文化交流的技 巧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英汉禁忌语的异同十分重要。在语言交流中,我们应 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避免使用冒犯性的言辞。同时,掌握相应的交流技巧,如 采用间接、委婉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需充分考虑原文中的禁忌语,确保译文准确、得体。

中西文化语言禁忌

中西文化语言禁忌

中西方文化中使用语言的禁忌在许多语言里都忌讳诅咒、骂人的话。

英语和汉语都是这样的,但还要说明一下:第一,有些骂人的话过于粗鄙、难听,所以受到社会更严格的限制。

英语中的Jesus Christ, Holy Mary, Son of a bitCh就是这种话;而Damn, Damn it,Hell这样的话在语气上就稍微轻一些。

请注意,在英语中,大部分诅咒、骂人的话与基督教的词语和名称有关。

在汉语中这种固定的咒骂或骂人的话似乎少些,最常用的是“他妈的”,但听的人不会引起很强烈的反感,因为有时它巳转化为无教养的人的口头语。

第二,诅咒、骂人的话受到年龄、性别、职业的限制。

孩子骂人马上会受到大人责备。

妇女骂人会被人认为粗俗失礼。

教师骂人被认为有失体统。

第三,这种话也受环境和场合的限制。

在当众发言、课堂教学或和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在一起时,人们就不大会说诅咒、骂人的话。

在家里、在劳动场合、在办公室、在公共汽车上或市场上,说的人就比较多。

应当指出,人们对诅咒、骂人的话反应并不始终如一。

有些这样的话听得多了,也就不那么刺耳。

现在人们常听到年轻人用骂人活。

不过,对非本族人还是少讲祖活为妙。

现在谈一下英语和汉语在禁忌方面的不同处,先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50来岁的美国妇女在中国任教。

有一位年轻的中国同事请她到自己家里来吃饭。

一进门。

女主人就把4岁的女儿介绍给客人。

小姑娘用英语说:“阿姨好”!她妈妈跟她说过,见了成年妇女要这样问好。

“不对,不能叫阿姨”,妈妈连忙纠正说,“要叫奶奶。

”“不要叫奶奶。

就叫我阿姨好了。

”“那太没有礼貌了。

您比我年纪大多了。

”美国妇女脸红了,笑笑说:“就叫我阿姨吧。

我喜欢这样”。

为什么美国妇女在这种场合会感到尬尴呢?因为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年龄问题的态度不同。

对大多数英国人和美国人来说,打听陌生入或不大熟悉的人的年龄是不得体的。

此外,收入多少、是否已婚、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除非对方表示不大意,这些情况也不宜过问,否则就是失礼。

浅析英汉禁忌语的异同

浅析英汉禁忌语的异同

那么 交 流 中 的误 解 和 冲 突也 会有 所减少

通 常会将 李老
’ , 、


字 添加在 一 个 人 的姓 氏后 面

张老 代

是对 一个 国 家 和 民族 的一 些历 史
文化 以及其他事 物 的有效

王老
,
等等
在 中国 人 眼 里





字还 意 味 着权
’ , 、
表达 其次
,
只 有 熟悉 掌握 禁 忌 语 才 能 有效 地 避 免 不 必 要 的冲 突
这 是 中 国 的传 统美 德
吾 幼 以及 人之 幼
, ,

老吾 老
,
,
以及 人之老
,

;
,
家 的 禁 忌 语表 达 也 有 所不 同
文化 交 际 的顺利进 行 的 作用 话
,


对禁 忌 语 的熟练 掌握 有 助 于 跨
’ , 、

挟泰 山 以超 北海 此 不 能 也 非 不 为 也
’ , 、 “
语言 研究
浅 析 英 汉 禁忌 语 的 异 同
许晓艳
摘 要
:
河 海大 学
u e j dg m n
随着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全 球 化 进程 的 加快
,
,
人们之 人们不
t


由此我 们 可 以 看 出 单 词
,

hi
s ”
代 指 了男 女 两 种
间 的 跨文化 交流 日益 频繁
可避免地要 使 用 禁忌 语 存在 的 文化 现象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禁忌语在各个国家和文化中都有存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禁忌语。

然而,不同文化之间的禁忌语也是有很多不同的。

中西方的禁忌语对比,虽然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是在一些特定场景中,却也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我们就来简要讨论一下中西方的禁忌语对比吧。

首先,中西方的禁忌语对比在敬称方面就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称呼对方的时候,不用加上其他限定词,例如 Mr.或 Ms.。

而在中文中,我们称呼对方时则通常会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所以,在某些场合中,如果没有加上敬称,会显得不礼貌或者有点失礼。

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却不一样,要强制要求对方使用敬称通常不是一种常规行为。

其次,在言语语调方面,中西方的禁忌语对比也存在差异。

用中文进行交流时,通常需要避免使用刺耳或尖锐的语调,因为这种说话方式会显得不友善或者有攻击性。

因此,在进行交流时,我们通常会更注重控制语调,避免说话过于激烈或者不礼貌。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更喜欢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语调多变不被认为是有问题的。

另外,在讨论话题方面,中西方的禁忌语对比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关于政治、宗教和种族等话题通常是很敏感的话题,而且很容易引发争议。

因此,在进行交流时,通常要避免讨论这些话题。

而在中文中,虽然也存在这些禁忌话题,但还应该注意到一些其他的话题,例如感情、家庭、性等,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公开谈论。

所以在中文交流中,我们也应该更加谨慎地选择话题和对话。

最后,在礼仪方面,中西方的禁忌语对比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重视独立和自主,因此在礼仪方面也会有所区别。

例如,在西方的婚礼上,新娘通常不会选择红色婚纱,因为在西方文化中,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性欲,并不适合当做婚礼的主题色。

而在中文文化中,红色则通常代表着喜庆和福气,并且婚礼上的红色装饰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礼仪方面,中西方也存在不同的禁忌语。

综上所述,中西方的禁忌语对比虽然有很多差异,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是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