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生平及思想
嵇康不仅是魏晋南北朝玄学思想家,他还是否定儒学的第一人

嵇康不仅是魏晋南北朝玄学思想家,他还是否定儒学的第一人▲嵇康说起嵇康,大家一定会把他与魏晋南北朝的主要社会思潮“玄学”联系在一起。
不错,嵇康与阮籍、刘伶、向秀、山涛、阮咸、王戎合称“竹林七贤”,同为魏晋名士。
玄学与嵇康“竹林七贤”生活的魏晋时期,正处于社会政治大动乱,两汉以来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纲常名教受到冲击,以嵇康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对两汉以来的繁琐学风、谶纬神学以及三纲五常等陈词滥调感到非常厌倦,于是转而寻找个人精神的家园,醉心于形而上学的哲学辩论,在与风雅名士的辩论中寻求精神慰藉。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经常聚集在一起,谈玄论道,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清谈的内容涉及生与死、有与无、动与静、名教和自然、圣人和常人、有情或无情、言能否尽意等哲学问题,谈论内容与老子《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众玄之门”一样幽深微妙,故后人称之为“玄学”。
嵇康(公元223-262年),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
好文论、赋诗歌、弹琴咏唱,好读老庄,倾向玄学,寄情山水,尚奇游侠,风度潇洒。
曾在太学中活动,评议时政,对司马家族诛杀异己、图谋篡位而又盛倡“名教”强烈不满,进行揭露、批判和抵制,最后为司马集团所不容,惨遭杀害,死时年仅四十岁。
嵇康不止于“谈玄论道”,他针对当时儒学“名教”教育,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批判教育思想,发人深省。
嵇康的教育批判思想▲赵孟頫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局部)嵇康在其著作《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和《释私论》等篇章中提出自己的教育思想,批判当时传统的儒学教育和世俗教育。
一、大胆抨击名教所推崇的“圣人”偶像▲画像石中的尧舜禹“将如箕山之夫,颖水之父,轻贱唐、虞而笑大禹乎?”——嵇康《卜疑》“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老子、庄周,吾之师也”——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对于传统儒家所推崇的“圣人”唐尧、虞舜和夏禹抨击一通,还常常要说一些非难成汤、周武王和轻视周公、孔子的话,足见其对儒家“圣人”的厌恶。
阮籍嵇康简介及作文材料

【稽康简介】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
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
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1、博才嵇康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
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
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
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
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
”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2、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3、竹林七贤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
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4、嵇康饮酒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
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
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
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
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5、嵇康服药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
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
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
嵇康

嵇康(223-262)三国魏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字叔夜。
谯国至(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
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他的朋友山涛(巨源),后来投靠司马氏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官,他遂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
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集团,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
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
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
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
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
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
”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
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
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
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
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
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
嵇康留下的精神品质

嵇康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他留下了许多令人钦佩的精神品质。
以下是一些嵇康所展现的精神品质:
1.追求自由:嵇康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他反对虚伪的礼教和
封建制度对人的束缚,倡导自然、真实的生活。
2.坚守原则:嵇康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和价值
观,不为权势和利益所动摇。
3.博学多才:他通晓文学、音乐、玄学等多种学问,展现了
广博的知识和才华。
4.率真洒脱:嵇康性格率真,不拘泥于世俗的规矩,他的诗
文和行为都透露出一种洒脱的气质。
5.刚正不阿:嵇康面对权贵的压迫和不公,毫不退缩,敢于
直言,表现出坚定的正义和骨气。
嵇康的人生态度

嵇康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他的人生态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追求自由:嵇康一生追求自由,他不愿意受到礼法的束缚,曾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自己的立场。
2. 崇尚自然:嵇康崇尚自然,喜欢隐居生活,他认为自然是最真实、最美好的,人们应该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
3. 反对礼教:嵇康反对当时的礼教,认为礼教是对人性的束缚,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追求人性的解放。
4. 热爱音乐:嵇康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擅长弹奏古琴,创作了许多著名的琴曲,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可以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总的来说,嵇康的人生态度是追求自由、崇尚自然、反对礼教、热爱音乐,他的思想和行为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嵇康文言文翻译

原文:嵇康,字叔夜,会稽上虞人也。
幼而聪慧,博览群书,好学不倦。
弱冠之年,便有文名,世人皆称其为“神童”。
康性高洁,不慕荣利,常以琴书自娱。
后因兄事而涉世,遂游名山,结交贤士,广结善缘。
康少好老庄之学,尤喜《庄子》。
尝谓:“吾闻庄子之言,犹如闻天地之音响,心胸为之豁然开朗。
”其思想深受道家影响,主张顺应自然,反对束缚人性。
康曾作《养生论》,提倡“养生之道,在于调养性情,顺应自然,不为物欲所困。
”此论影响深远,至今仍被世人传颂。
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等七人为友,号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性情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常聚于竹林,饮酒赋诗,清谈玄理。
嵇康在其中最为杰出,其才华横溢,令世人敬仰。
嵇康曾任中散大夫,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安西参军。
在任期间,康屡次上书,弹劾权贵,直言时弊。
然终因直言进谏,触怒朝廷,被诬陷谋反,于公元263年被司马昭所杀。
嵇康临终之际,神色自若,从容就义。
其妻曹氏哭之甚哀,康曰:“人死何足悲?吾生亦何足喜?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
吾辈当珍惜光阴,畅游于天地之间。
”康言辞之间,透露出超然物外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
译文:嵇康,字叔夜,是会稽上虞人。
自幼聪慧,广泛阅读群书,好学不倦。
弱冠之年,便已有文名,世人皆称其为“神童”。
嵇康性格高洁,不追求名利,常以琴书自娱。
后来因兄事而涉世,于是游历名山,结交贤士,广结善缘。
嵇康年少时喜欢老庄之学,尤其喜欢《庄子》。
他曾说:“我听说庄子的言论,就像听到天地之音响,心胸为之豁然开朗。
”他的思想深受道家影响,主张顺应自然,反对束缚人性。
嵇康曾写《养生论》,提倡“养生之道,在于调养性情,顺应自然,不为物欲所困。
”这篇论文影响深远,至今仍被世人传颂。
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等七人为友,号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性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常聚于竹林,饮酒赋诗,清谈玄理。
在竹林七贤中,嵇康最为杰出,他的才华令世人敬仰。
嵇康简介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的,所以沉至痛切。在写法上,它采取了回环往覆的多层次结构,强调了 诗人愧恧的心情和守朴全真的志向,充分表达了他内心的郁闷愤懑。 嵇康往往在诗中抒发他强烈的愤世嫉俗心情,因此他的一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写得比较直 露,语含讥刺,锋芒毕现,表现出清峻警峭的特点。而他的另一些诗作夹有谈玄的成分,如“俯 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之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他诗歌形象的生 动性。不过总的来说,嵇康的诗歌,特别是四言诗,在文学史上还是有相当地位的。 嵇康的散文成就超过诗歌。他的论说文、书信、传记写得都好。论说文今存 9 篇,多为长 篇,以《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等最为著名。这些文章多是阐弘他的哲学、政治、伦理思 想的,如《养生论》是宣传“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的;《声 无哀乐论》论证情感与声音的关系,认为哀乐之情的产生,“自以事会,先遘于心,但因和声 , 以自显发”,文章批驳了声音本身具有哀乐的观点;《管蔡论》是篇政治历史论文,《明胆论》 又是篇心理学论著。这些文章的共同特色是“师心以遣论”(《文心雕龙·才略》),即敢于 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文风犀利。如上述《管蔡论》、《声无哀乐论》等,都是对 传统的名教观念的挑战,表现了极大的勇气。 书信今存 2 篇,即《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前一篇是写给友人山涛的。 当时山涛将离吏部郎之职,举嵇康自代,康即写此书谢绝。书中列述自己不能任职的理由,有 “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述说自己性格刚直,脾气怪僻,与“俗人”即礼法之士不 合。此书写得泼辣而洒脱,向来被认为是嵇康散文中的代表作。后一篇是致吕安之兄吕巽的, 书中大义凛然地斥责吕巽行为污秽,而且包藏祸心、反诬无辜的弟弟,愤怒地声明同他绝交。 嵇康曾著《圣贤高士传》。书中所写人物,自混沌至于管宁,凡 119 人。但是今仅存 52 传、 5 赞。传文颇简练,有些还相当有文彩,如《井丹》,通过对两件事实的扼要介绍,比较生动地 写出了井丹的高洁性格,堪称是一篇优秀的传记文学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又如《被裘公》、 《汉 阴丈人》、《蒋诩》等传,也都是较好的篇章。 嵇康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 13 卷,又别有 15 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存 10 卷 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嵇中散集》 (收入《汉魏六 朝二十名家集》中),张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等。 1924 年,鲁迅辑校《嵇康集》,1938 年收入《鲁迅全集》第 9 卷中。戴明扬校注的《嵇 康集》1962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
嵇康的有趣小故事

嵇康的有趣小故事嵇康,字文靖,生活在东晋时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
他以其才华横溢和独特的思想见长,在当时享有盛名。
然而,他的一生却饱受波折和悲剧的困扰。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探索嵇康的有趣小故事。
嵇康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他擅长文学、音乐和书法,被誉为文艺三绝。
他的诗词优美而深邃,对当时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除了文学方面的造诣,嵇康还对史学着迷,他热衷于研究历史文献,并尝试将历史与哲学相结合。
他的思想深邃而独特,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然而,尽管嵇康的才华备受赞赏,但他的一生却注定不平凡。
在嵇康的成年之初,因东晋政治动荡,他一度陷入困境,被迫流亡。
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继续努力创作和思考。
他的作品在流亡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也赢得了更多人的赞赏。
终于,嵇康的才华被东晋朝廷所看中,他被任命为朝廷要职。
然而,嵇康在政治上并不妥协,他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畏权贵。
他曾公开向权臣谏言,对朝廷的腐败和不公进行了批评。
这种公正和坚持让嵇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但也引来了强大的敌对势力。
嵇康的一生注定是悲剧的。
在权臣之间的政治斗争中,他成为了牺牲品。
嵇康被控以“参与叛乱”的罪名,并在绞刑台上成为残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他的死引起了广泛的愤慨和反抗,成为东晋政治势力斗争的转折点。
嵇康的悲剧人生告诉我们,才华和正义并不总能保护一个人免受困境和不公的伤害。
然而,嵇康所坚持的思想和信仰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追求真理和公正。
嵇康的有趣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才华和坚持的文化人物遭受政治残酷的命运,同时也见证了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嵇康的故事提醒我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并且勇敢捍卫我们的信念和原则。
无论何时何地,正义和真理都是值得追求的。
嵇康用他的一生向后人传达了这个重要而永恒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嵇康生平及思想
余景盼 5502210074 应物101
作为本学期选修的一门课程 ——魏晋名士与玄学。课程涉及了魏晋时代的多名名士,
以及整个时代和各自的玄学思想。清谈,服散,啸歌,饮酒。毋庸置疑,其中“竹林七贤”
可谓集大成者,而谈到魏晋玄学,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不得不提.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原籍会稽绍兴,谯国铚县(今安徽
宿州西南)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
“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
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和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嵇康是著名
的琴艺家和哲学家。他精通音律,“广陵散绝”体现的是嵇康作为一个伟大音乐家的悲剧。
嵇康的生平:
嵇康幼年丧父,成年后娶长乐公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沛王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
曹林之孙女)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并有一子嵇绍。嵇绍被其父于狱中交付与山涛抚养,
并且被山涛推荐为官,但他的为官之道与其父亲截然不同,他成为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
驯臣。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唯有嵇绍衣冠端正的以自己的身躯保
护了皇帝,死的忠心耿耿。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一说以此谋生)。大将军司马
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 司隶校尉钟会想结
交嵇康,轻衣肥乘,率众而往。嵇康与向秀在树荫下锻铁,对于钟会不予理睬。等候很久也
没有回音后,钟会准备离开。嵇康开口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
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结下仇隙。 景元二年,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由大将军从事中郎
迁任吏部侍郎,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
自己的心志。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原本准
备休妻并起诉吕巽。吕巽请嵇康从中劝解,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康劝说了吕安将
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反悔,于是抢先告吕安不孝。嵇康义不负心,写信
与吕巽绝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此也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嵇康入
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
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
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但最终司马昭还是判决其死刑。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
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
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
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戮,于公元262年,时年三十九岁.
更简单来说嵇康的特点和生平的几件大事可以用以下的语言来叙述:
相貌堂堂,狂放任性,长于诗文,善于琴乐,工于书画,醉于玄学,纵情于酒,鄙视权
贵,隐于竹林,服食养生,偶得古曲,绝交山涛,仗义执言,临死托孤,广陵绝散。
作为玄学代表人物,嵇康的成就很多, 嵇康通晓音律,尤其喜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
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
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
遇神》亦为嵇康所作。又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曲,被称为“嵇氏四弄”,
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
弄”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并曾弹奏一名曲《广陵散》。 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品为草书第二。又善丹青,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其时有嵇康《巢
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可惜现在俱已失佚。
当然以上是音律和丹青方面,至于文学创作,嵇康在整个魏晋时代相对来说可谓硕果
累累。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他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律诗为多,占一
半以上。 嵇康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又别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
存10卷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嵇中散集》(收
入《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张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等。
1924年,鲁迅辑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 卷中。戴明扬校注的《嵇康
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
嵇康的思想;
嵇康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很具有当时的代表性,也正是因为其地位,也
决定了其和一般的名士的思想的一些在深层次的不同。
作为“竹林玄学”的代表人物——嵇康在老庄道学的基础上阐发其对黑暗现实的理解和
人生选择,醉于醇酒而不沉溺,超脱隐逸,其作品中洋溢对自由的精神追求和对权贵当道社
会现状的批判,与同时期其他玄学人物相比不同的是,嵇康的“养生论”和对世俗名教等的
清醒认识使其作品及思想有着更浓厚的现实意义和深刻内容。
玄学,又称“玄远之学”,于曹魏正始年间兴起。嵇康作为竹林玄学的代表有诗作《忧
愤诗》、《述志诗》、《六言诗》等,论文《乐论》、《达庄论》、《通易论》、《大人先生传》等。
《释私论》中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思想的中心命题,也是最为人所称道的主张。
玄言诗因其体现了崇尚自然和真情的时代审美风尚而为当时人们推崇。“任自然”即任从自
然本性。嵇康以气言性,自然本性为气所规定。嵇康擅长思维论文创作,即“师心以遣论”,
语言富含诗意,无意雕饰重在自然流露,如《与山巨源绝交书》、《养生论》,从诗文之中透
露内心情感。
玄学强调超越自然和宇宙本体之上的“道”、“无”的精神追求和哲学境界。玄学的兴起
与汉末社会危机的加深、汉王朝的解体和经学的衰败有重要的联系,因受正始玄学的影响,
嵇康诗文常以对自由神化的仙境描绘表现其崇尚无拘大道贵无、超越现实远离世俗,“冲静
得自然,荣华安足为”、“高情远趣,率然玄远”(嵇康·《述志诗》)的理想境界。嵇康等名
士的荒诞异行实为释私显公的表现,自我意识、精神的觉醒和提升。嵇康以其独树一帜的风
格展现“竹林玄学”的狷狂名士风流自得的精神世界,刘勰《文心雕龙》评到“及正始明道,
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肤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仙心”中显露“飘
忽俊佚,言无端涯”的风格,从嵇康诗作文论中可一窥魏晋名士的玄远气度和名师风采,对
后世影响深远。
在嵇康的思想中,养生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进行实践颇
有心得,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
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
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社会上有两种相对立
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
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论可及的看法。 在他
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精辟地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一、
提出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了几个例子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
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
住了养生的根本。二、指出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嵇康认为万物禀天
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
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三、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
易夭折。“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
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
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可见,嵇康在养生问题上研究颇深。他自己也身
体力行,其友人言:“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
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令人惋惜不已。
是的三十几岁就死于权贵的屠刀之下,英年早逝的嵇康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风
骨,他的死也似乎表明这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是同时他的思想却流传了下来,在当下,面对
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的思想理所当然太理想化,然而心燥之时偶尔读一下他的作品,对
于浮躁的心灵确实有良药偏方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