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笔记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

一、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 解释 预测 控制

描述: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和精确的观察和了解。

注:描述要客观,必须忠实于可观察到的信息

解释:寻求心理和行为的原因,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或行为。

注:解释要合理,谨慎地超越被观察到的现象。

预测:是对某种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或某种特定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控制: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或者影响它的形式、强度、发生率等。

二、心理学简史:

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科学和技术

哲学和宗教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冯特:科学心理学之父。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当代心理学流派:

结构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因果性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其结论必须建立在依靠科学方法收集和处理的证据基础之上。

科学的方法包括一整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

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从中发现行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有方向地严格控制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特定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出现,从而研究心理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测验法

⑴作业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质量对其

特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 能力测验 学绩测验

自陈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成一些自我评估的题目,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情况对其特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 人格测验 心理健康测验

、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根据研究的需要,既可以向被研究者本人作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研究者的人作调查。

四、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既研究人,也研究动物,但主要研究人。

既研究个体,也研究群体。

既研究心理,也研究行为。

第二章 人的心理的实质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脊髓:是将脑和周围神经系统联系起来的神经元干线

脊髓的主要功能:

躯体与脑部之间神经传导的通路

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刺激,经过脊髓到达大脑,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脊髓到达效应器。

简单反射中枢

感觉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入脊髓后,中间神经元不把它传入大脑,而是直接传给运动神经元,至效应器形成反射。

、脑干

延脑:生命中枢,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

桥脑:传递身体运动的信息,对注意、睡眠有调节的作用。

中脑:存在着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

、小脑:与大脑皮质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运动,调节身体姿势与身体平衡,在控制身体运动的运动技能的学习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间脑:

⑴丘脑:皮层下高级的感觉中枢,除嗅觉外的所有输入信息都要经过丘脑导向大脑皮层。丘脑也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具有控制睡眠、觉醒的功能。

下丘脑: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中枢,管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与饥饿、渴、性等生理动机有密切关系,与情绪、心理健康也有重要的关系。

边缘系统

⑴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等组织。

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行为有关,如捕食行为、攻击行为等,也与记忆、情绪有关。

、大脑

大脑由表面的灰质和深部的白质组成,表面的灰质部分叫大脑皮层。

大脑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体积的一半以上, 重量为脑总重量的 左右。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一 感觉与知觉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特点:

感觉是一种直接的反映形式。

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感官活动,产生不同的感觉。

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及其所作用感官的性质,可以将感觉分为: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其中视觉、听觉、嗅觉接受远距离的刺激,又叫距离感觉。

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二)什么是知觉

定义: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基本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或一定的程度上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恒常性。

类型: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联系:

、均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区别:

、反映的内容不同(个别属性 整体属性)。

、生理机制不同(单通道 多通道)。

、产生的性质不同(先天经验 后天经验)。

二.感受性的变化

(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觉察)能力,即感觉的灵敏度。

两者的关系:数值上成反比。

公式:

绝对感觉阈限值并非是绝对不变的。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例如:两手掂 克物体,重量感觉一样,一手增加重量,直至产生两手重量不一样的感觉,增加的重量就是原重量在 克时的差别阈限。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