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笔记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美】劳伦·B.阿洛伊第一章,变态心理学:历史上的观点一.变态心理学定义:马厄指出,有四种基本分类,→1,对自己无益,而且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2现实适应不良——例如,深信别人没有的信仰,感觉到别人无法感知的东西。

→3情绪反应和个人的情况不相称。

→4古怪的行为——行为变换没有规律且难以预料。

二.摘要(1)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变态行为的定义是不同的。

普遍接受的定义是:违反社会准则或违背正常行为的准则,这些行为从统计上来看是偏离正常范围的行为,并让自我感觉不好或不适应,这样的行为称为变态行为。

(2)对于不同文化、种族、性别和年龄来说,心理变态会有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人群对不同障碍的发病率是不同的,他们体验和表达疾病的方式也有区别。

他们也可能采取会影响诊断的不同标准。

(3)就像变态行为有很多定义一样,对他的解释也各种各样。

从医学角度来看,变态行为就像生病:即使生理器官病变不是精神障碍的必然条件,但精神障碍仍然被作为疾病来诊断和治疗。

神经科学对医学模式进行了修正,力图寻找出精神病人在生理上与正常人不同之处,但否认生物起因的唯一性。

(4)心理学理论认为变态行为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最著名的心理理论有心理动力学,强调童年期潜意识的冲突;行为主义,关注不恰当的条件刺激;认知理论,聚焦于对自身和环境不良的认知方式;人际关系理论,认为行为变态是人际关系混乱导致的;社会文化观理论,则偏重于社会对行为和诊断的影响。

(5)社会决定了变态行为的治疗方法,以及诊断变态行为的标准和社会对变态行为理解。

(6)自从20世纪60年代起,心理学家开始研究预防,或如何避免导致变态的最初环境变化,包括家庭和个人。

这些因素包含在一级预防里,一级预防试图影响整个群体。

二级预防是降低高危人群的发病率。

变态心理学笔记整理

变态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概论■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的异常活动及其原因。

通过对异常心理现象进行分类和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即研究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区别:精神疾病的特点:1.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3.缺乏症状自知力精神疾病分为功能性精神病和器质性精神病,属于精神病学讨论的范畴;心理障碍只有功能性心理障碍,属于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五章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Ⅰ■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通过各种手段对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主要是行为)进行取样和描述,进而综合各种信息所做出的系统评定和判断。

■评估心理障碍的常用方法:1.会谈法2.调查法3.观察法4.心理测验及临床评定量表(每种测评工具的使用范围要弄清楚)5.神经系统和实验室检查■心理障碍的评估流程:当前主要问题—>初步的评定方案—>会谈、测量、行为观察、其他检查—>归类、评价—>干预、治疗—>反馈Ⅱ■心理障碍的分类方法:一是按心理过程来区分,分为认识过程障碍、情绪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一是从病因和症状的角度来分,属于医学的分类方法,以以下几个诊断分类系统为代表。

■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1.ICD-10 国际疾病分类MD-3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共分10类,诊断顺序如下:1)确定有无异常2)躯体与异常有无关系3)异常情况分类(大类)4)在类别下诊断名称(具体到病名)3.DSM-4 美国精神病学会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其主要内容为:这些分类又分为五个轴,按轴的顺序进行诊断:它可能会影响精神障碍的诊断处理和预后*轴1、2为症状诊断,轴3、4为病因诊断。

*CCMD-3和DSM-4的区别:前者没有将人格障碍独立出来,后者将人格障碍独立出来,这样,医生就可以知道那个病人在患有某种精神障碍的同时是否还患有人格障碍。

■心理障碍的诊断过程:个体心理评估(看正常还是异常)—>对照CCMD-3—>个体归类■心理障碍的界定: 1.统计上罕见2.违背社会规范(没有明确目的动机,做出违背社会规范和法律的事)3.个人感觉不适4.行为反应不良5.医学及症状学标准必须综合使用上述5条标准,否则是片面的。

变态心理学读书笔记

变态心理学读书笔记

变态心理学读书笔记篇一:变态心理学笔记整理第一章变态心理学:历史上的观点? ? violation)准则:告诉我们何为对错、何时何地应与谁在一起的规则被接受和不被接受的行为,其分变态行为的定义违反社会标准概念简史? 古代社会:AB是异常和超自然的产物? 古希腊及科学兴起时期:Hippocrates: 观察并记录了精神? 民事关禁55%的精神病院患者都不是自愿的关禁的判断标准:1970年之前[有心理疾病即住院],之后[还要有危险性才住院]关禁相关的问题:门诊病人可能被迫被关禁? 病人的权利界线在哪里什么样的不被接受的行为才被认为是“失调” 准则是十分可变的,但在定义变态中又相当重要? 统计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处于“黄金平均数”之外的就是变态;精神发育迟滞缺陷:没甚价值。

无法区分优劣,分数论本身也是危险的,不应以分数完全评判一个人? 个体不舒适感(这条标准应用最广泛)判断青年吸毒成瘾者个体会被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所折磨,故可以让人们自己判断是否变态缺陷:评估行为时没有标准? 行为适应不良一个人能否运用他的方式来适应他的生活,与违反社会标准有所重叠关注实际中的行为,故很有效,但应适用范围广就意味着价值不高? 综合标准(要全面考虑)注重价值:norm violation & 个体不舒适感注重事实:统计标准、行为适应不良? 与群体有关的变态行为不同群体间1)失调的分布不同;2)对心理失调的经历和表达方式不同;3)参照的准则不同会影响诊断? 文化和种族之间的差异美国的抑郁率是台湾农村的4倍,是新西兰的三分之一而且所有术语都是医学的)变态行为是一种病,每种行为都有具体的病因和一系列症状变态行为是生物原因的,由身体功能损害而造成批判:1)大多数变态行为仍未找出生物原因;2)医学模式助长了严重的恶习发展成神经科学? 心理学的方法把异常归于个人在和环境互相作用中的心理过程起因:忽视教育、创伤经历、社会知觉偏差、太多压力等心理动力学:变态行为来源于童年的潜意识心理冲突行为主义:来源于不良的学习,适应不良的行为得到强化,适应良好的行为却没被强化认知理论:变态行为是对自己和环境的知觉和想法不适应所导致的人际关系理论:是人际关系混乱的结果是社会和文化力量的产物,关注影响到诊断的歧视?变态行为的治疗:最好是综合治疗影响因素:1)社会的性质(大v.小);2)如何解释这样的行为(不同解释引向不同治疗模式)?变态行为的预防:许多精神障碍一旦发生,几乎不可能治好一级预防:面对所有人群营造心理健康的环境,加强个人自身的力量来避免心理疾病,教给人们应对危险因素的技巧二级预防:特定疾病的高危人群减少某一特定精神失调?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心理异常和流血有关? 18世纪及其后:精神病院的出现与改革、与医院的关系,并最终脱离医院? 预防运动的兴起:为了控制治疗变态行为的费用?现代变态心理学的基础? 对变态行为的实验研究? 生物起源理论:心理疾病可以分类,各疾病可以通过不同的综合征来识别? Mesmer和催眠? Nancy学派:与Paris学派展开对癔症的辩论,导致人们对情绪状态更注意? Breuer和Freud:谈话疗法,自由联想,心理分析?变态心理学领域的法律、伦理问题? 变态行为和法律如果变态行为是违反社会规范,那么其可能是违法的刑法的职责就是惩罚道德、社会层面不被容许的行为Insanity defense: 实际犯法,但精神层面却不愧疚,是否应该赦免罪责?对精神病的法律诊断:Naghten rule: 针对一方面:自我控制及认知对Naghten test的批判:人脑是一个整体,不可以仅根据认知能力(还有情绪什么的)对insanity defense的批判:辩护者的精神状态不一定良好;通过精神病辩护的人可能犯下更严重的罪得到治疗的权利[以下为法律进程,个性化的治疗、非限制性的住院条件] Wyattv.Stickney,1972;O’Connor[大法官之一!] v. Donaldson, 1975; Youngberg v. Romeo, 1982拒绝被治疗的权利: Washington v. Harper, 1990隐私权、尊严、宗教信仰、充足营养、私人寝所、独立卫生间、收发信件…太杂了没意义背不知什么意思?行为治疗、操作、违背自由意志? 伦理及精神健康职业规范心理学家的伦理守则及行为法典BJ-FIR, Beneficence, Justice, Fidelity&responsibility,Integrity[正直], Respect for people’s rights and dignity 保密原则:保护私人的、敏感的信息;例外知情同意,不要发展处多重关系第二章诊断和评估?心理评估心理健康专家的首要任务:观察人们所说所做,发现有价值的内容数据收集、组织、解释信息,把人们分入不同类别?为什么要评估1)描述:对人格、认知、行为、情绪进行准确描述2)预测:现实应用,病人应该被再次评估,检查治疗效果? ?精神障碍的诊断1)个人态度和表现会影响被试;2)对证据的解释会直接影响评愿参与、知情同意(解释目的、解惑、随时可退出、数据机密性)社交恐惧症:损害自信心、限制人们的变态行为的分类Kreapelin系统、DSM-IV-TR、ICD ?诊断的应用决定哪个疾病可能性最大,找出相应诊断标准,看病人符合哪些标准,如果符合某个具体疾病的某些标准,而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很小,那么病人就确诊为该病? 对诊断的批判1. 歪曲了事实,暗示变态行为与正常行为有本质区别2. 不同疾病之间不好区分3.提供了错误的解释,所谓疾病的术语都不是对疾病提供的解释4.诊断标签可能伤害个人解决方案:用因此分类代替绝对分类,更关注量而不仅质,将不同群体、不同信息来源具体化,诊断过程复杂化?维护诊断DSM-IV-TR的特点1. 具体的诊断标准:疾病的基本特点以定义疾病、相关特点、罗列症状以作为诊断标准、不同诊断标准的信息以区分不同疾病和类似疾病2. 诊断的五个轴:临床症状、人格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通常的药物问题、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全面的功能评估3. 避免暗示任何病因,除非原因明确? 对评估标准的评估:信度和效度?信度:代表这个结果可以重复测量的程度内在一致性、重测信度、评分者信度?效度:测量工具在不同的环境下测量的一致性描述效度(保证某种疾病的典型症状不会出现在其他疾病中)、预测效度? 评估中的问题? 评估员估结果;3)其他实际情况的干扰?改进办法诊断标准具体化、每个疾病建立强制的要求、更多依靠统计方法或事实判断而非临床判断? 评估方法?面谈法面谈人员对某一具体群体或职业的偏见结构化面谈:限制面谈人员的反应和直觉MSE:对病人外表、语言、情绪、感知觉、思考内容、认知加工定等级?心理测验结构性更强,可以勾画潜在的稳定的特征或特质IQ测验、投射测验、人格自陈问卷、检查神经心理损坏的心理测验?实验室测验EEG、MRI、GSR、EMG ?自然环境观察法关注情景变量而非个人变量缺点:耗时、可能会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 评估中的文化歧视?黑人更容易被贴上精神病或酒精中毒的标签看,白人的诊断则是抑郁症之类较轻的诊断病人在诊断中使用第一语言或第二语言,会戏剧性地导致不同的诊断?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怀疑的态度:行为是复杂的,由许多因素引起? 科学研究的客观态度: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步骤?科学的过程:假设、操作性定义、控制的方法(自变量因变量,操作/平衡,减少期望效应,统计推断)?伦理问题:被试必须是自? 相关研究:包括个案对照设计、纵向研究、前瞻性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应随机抽样):研究在某一特定群体中研究精神障碍发生的频率和分布发生率:在一段时间内(如1年)新发生的疾病个案数患病率:某一时间点,群体中精神障碍人数的百分率?实验设计模拟实验:创造一个类似于真实情境的实验情境——相对于人工环境设置,更符合伦理?个案研究:基线阶段—治疗阶段;ABAB设计,多基线设计;——外部效度太弱Oct. 17th, 2011, 情绪与行为障碍? 焦虑障碍?焦虑:一种可怕的、令人痛苦的担忧感,它的对象是模糊的、未被认识的威胁和困难。

变态心理学第九版读书笔记摘抄

变态心理学第九版读书笔记摘抄

变态心理学第九版读书笔记摘抄一、导论1.1 内容介绍变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异常行为和心理问题,尤其关注于那些超出正常范围的行为和念头。

本书为第九版,涵盖了变态心理学的各个方面。

1.2 为何研究变态心理学•了解和预防犯罪行为:通过了解变态心理学,我们能更好地了解犯罪者的心理,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探索人类精神极限:变态心理学帮助我们探索人类心理的极限,理解人类的阴暗面和异常行为的成因。

•个人成长和治疗:通过研究变态心理学,个人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并获得适当的治疗和帮助。

1.3 研究方法和伦理考量•科学方法:变态心理学的研究需要科学方法的支持,包括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

•伦理考量:研究变态心理学时,必须尊重被研究对象的权利和隐私,遵循研究伦理的原则。

1.4 本书结构安排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异常心理学的概念、心理障碍的特征、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分类、心理障碍的成因、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心理障碍的预防。

二、异常心理学的概念2.1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定义: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异常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异常行为与正常行为的区别:变态心理学主要关注超出正常范围的行为和念头,这些行为和念头可能对个人、家庭或社会造成伤害。

2.2 变态心理学的历史•古代观念:在古代,人们对异常行为有着超自然的解释,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或邪恶力量的作用。

•近代观念:随着科学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和理解异常行为,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3 变态心理学的应用•心理咨询和治疗: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应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

•社会政策和法律: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制定更好的社会政策和法律,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和安全。

三、心理障碍的特征3.1 异常行为的定义和特征•异常行为的定义:异常行为是指与常人相比超出正常范围的行为。

•异常行为的特征:异常行为可以表现出多种特征,包括行为上的不适应、情感上的困扰和认知上的失调等。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对这些异常进行分类和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简单地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联系与区别: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一种有益的促进。

而精神病学侧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和预防,它也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假设。

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1)严重的心理异常;(2)轻度的心理异常;(3)心身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5)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

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精神病症状重轻社会适应丧失(严重适应不良)部分丧失人格改变明显部分自知力没有有主动求治不会会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心理异常的实质: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的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

其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大脑的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的高级机能和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是有机联系的。

再次: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心理异常是不健全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应,所有症状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取材于现实生活。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概论概述:变态心理学,又称异常心理学。

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工作重点:描述: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

发现原因:考察生物、心理、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等。

治疗:不同治疗的途径及效果等。

几个概念的区分神经病(neuropathy)精神病(psychoses)神经症(neurses)心理障碍(mental-disorders)正常与异常的界定标准下面那些行为是异常的?一位男性与另一位男性在街上见面时互相亲吻。

(正常)一位妇女在喃喃自语。

(可能正常)一个年轻人在奋力砸碎一座文物雕像。

一位年轻女性连续多日拒绝进食。

一位中年男性披头散发手舞足蹈地对天大声呼喊。

以经验为标准;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为标准;以统计个测量结果为标准;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

变态心理学的历史变态心理学在古代历史早期的解释:埃及、早期的希伯菜人和希腊人的观点;Hippocrates(希伯克拉底)的观点;Galen(盖伦)的观点。

中世纪的情况:巫术(witchcraft);对于女巫的迫害。

治疗:驱魔;冒险式治疗;其他治疗。

变态心理学的诊断、评估方法观察法:实验观察、自然观察;会谈法:结构式、非结构式;心理测量:各种临床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

科学的研究包括下列几项内容:1、明确研究问题;2、提出研究假设;3、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4、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5、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得出对假设的结论(徐淑莲,1989)。

采用实验法进行的实验是在良好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研究包括实验组、对照组,并通过控制其他无关变量,使得自变量的变化可以引起因变量的改变。

实验法研究例子返回抑制(IOR)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所作的反应表现出的滞后的现象。

研究的假设为:1、与正常被试不同(正常被试在200--300毫秒出现返回抑制现象)。

精神分裂症被试返回抑制现象消失或延迟;2、不同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返回抑制效应不同。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变态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所以也可以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不仅要对心理异常的各种现象加以描述,进行分类和解释,而且要试图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调查法实验法:病程实验病程的治疗儿童自然实验动物实验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心理测验评定量表和行为评定法三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统计学指标社会适应性指标以个人经验为指标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四心理行为异常表现的类别(六):1行为和人格偏离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2特殊意识状态3轻度心理异常4心身障碍或称心理生理障碍5大脑病患及躯体缺陷时所表现的心理行为异常6严重的心理异常五变态心理学与相关学科(一)变态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我国心理学倡导人丁瓒曾提出这一学科的任务:是以心理学特征基本规律的知识来帮助医学阐明疾病的发生和痊愈等问题,更全面地揭示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科学原则。

(二)变态心理学与精神医学六、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简述(一)中国古代的记载1我国古籍中的变态心理学思想2.我国古医籍中的变态心理学思想成书的《素问》和《灵枢》,合称《内经》(二)西方变态心理学研究历史简述阿克列比亚德首先使用“心理障碍”与“心理缺损”等名称,而另一位医生格伦区分了“感觉病症、记忆病症心理错乱等三种类型的障碍现代变态心理学经历了几次变革,从黑暗愚昧走向复兴的比奈尔时代的变更;从思辨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的变更;从病人的外部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的变更;从医院走向社会(社区)的阿尔比和卡普兰等人的现代的变更。

二章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心理活动一方面受人体,特别是大脑生理,生化机制所制约,另一方面受其社会实践环境所制约,这是心理现象赖以产生和变化的物质根源。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目录第一章正常与异常重性精神病 (4)一、正常异常的界定及标准 (4)(一)概念 (4)(二)变态心理的界定。

(4)二、重性精神病界定 (4)第二章焦虑障碍→集病群 (4)一、焦虑分类、特征。

(4)(一)弗洛伊德:焦虑是危险引起的一种主管情感状态。

(4)(二)焦虑的特征: (5)(三)焦虑的作用。

(5)(四)补充知识。

(5)第三章恐怖症 (5)一、恐怖症(恐惧症) (5)(一)概念: (5)(二)特征 (5)(三)集病群:广场恐怖、社交恐怖、单纯恐怖。

(5)二、强迫症 (6)三、惊恐障碍(惊恐症) (7)(一)概念: (7)(二)临床表现: (7)(三)病因: (7)(四)治疗: (7)四、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8)(一)概念 (8)(二)病因 (8)(三)治疗 (8)五、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8)(一)概念:对创伤经历的延期的、适应不良的反应 (8)第三章心境障碍(情感障碍) (9)一、概念: (9)(一)包括抑郁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和心境恶劣障碍) (9)二、单项情感障碍 (9)(一)重性抑郁障碍:majior depressive disorder (9)(二)心境恶劣障碍:DSM-5诊断 (9)(三)抑郁症和心境恶劣障碍 (9)(四)病因 (9)三、双相情感障碍:Ⅰ型、Ⅱ型 (9)(一)以躁狂症交替发作为特点,一般持续数周到数月。

(9)(二)完全的躁狂发作:情绪高涨超过一周,社会功能受损。

(9)(三)双相Ⅰ型 (10)(四)双相Ⅱ型障碍: (10)四、环性心境障碍: (10)五、心境障碍治疗 (10)六、心理治疗:自知力仍存在的患者。

(10)第四章进食障碍 (10)一、厌食症和贪食症 (10)(一)特征 (10)(二)贪食症、神经性贪食 (10)(三)厌食症、神经性厌食 (10)四、病因 (11)五、治疗 (11)(一)生物医学治疗 (11)(二)心理治疗与干预 (11)第五章人格障碍 (11)一、定义 (11)二、诊断要素 (11)三、分类: (11)(一)类型A:行为古怪和反常、独处 (11)(二)类型B:行为戏剧化,情绪化或怪癖,喜欢被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第一章、绪论一、心理障碍与病理心理学1、心理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而出现。

定义心理障碍的三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心理障碍的基本元素:•痛苦(suffering)•适应不良(maladaptiveness)•不合理(irrationality)•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unpredictability and loss of control)•少见的和非传统性(rareness and unconditionality)•观察者不适(observer discomfort)•违背标准(violation of standards)3、心理状态:主要包括两大类: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出发,划分为:①心理健康(健康心理);②心理不健康(不健康心理):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③心理不正常(异常心理):变态人格、神经症、其他精神障碍4、判定建议注意判定标准的社会性,注意判定标准的主观性,注意判断这的不同角度,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要对行为异常的各种表现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尽量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其研究的理论任务是帮助揭示正常心理活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实践任务是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三、变态心理的定义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一、生物学理论1、生物理论学家认为异常行为是脑和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失调的结果。

他们主要从遗传基因和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行为异常的现象。

2、生物理论学家认为脑的功能失常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①脑部结构与心理障碍-海马控制情绪和记忆,杏仁核与恐惧有关等;亨廷顿氏病是一种典型脑部退化的疾病,表现为情绪爆发性、记忆力丧失、认知困难、自杀想法、不随意动作、以及怪异的想法。

②神经递质与心理障碍血清素/5-羟色胺:负责调节行为、情绪和思维过程,过低减少对行为的抑制。

γ-氨基丁酸:缓解焦虑和身体警觉状态、情绪反应。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3、生物学的治疗持生物学观点的临床心理学家面对患者会了解:家族史、病程、行为产生是否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电休克疗法(主要治疗抑郁症)和精神外科学。

药物:抗焦虑药(安定diazepam和阿普唑仑alprozolam);抗抑郁药(三氮烷fluoxetine和舍曲林联sertraline);抗双向障碍药物(锂盐lithium);抗精神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和氟哌啶醇haloperidol)。

4、评价促进生物学治疗方法的发展,但过分强调,限制了人们对异常行为的了解。

很多证据不可靠。

5、克雷佩林E.Kreapelin 【德】现代精神病学奠基人,认为遗传在精神疾病中起关键作用。

二、心理动力学理论1、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2、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①弗洛伊德自己的一套研究、改变人格的方法,以及他学生的这些方法被称为精神分析,又被称为“心理动力”(有意识)。

②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本我(id):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

由先天的本能和基本欲望组成,以性本能为主。

遵循快乐原则。

动力是“力比多”的性能量。

自我(ego):代表理性,帮助本我通过可接受的方式达到满足的目的。

力量来源于本我。

自我在为本我的服务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很多策略,称自我防御机制。

用来控制不能被接受的本我冲动,并避免或减少这些冲动引起的焦虑。

超我(superego):遵循道德原则。

③潜意识学说意识(conscious):个体心理活动有限的外显部分,与直接的感知有关的部分。

是人格的最上层,能被人知觉,如我们觉察的记忆、思考和情绪等。

前意识(preconscious):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

潜意识(unconscious):被压抑到意识阈下面、无法从记忆中召回的部分,是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与本能有关的欲望.人格结构的下层,作用比意识大。

它包含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梦及幻想等。

•心理动力在人格三成份上不同的分配方式,可以区分出正常与变态人格。

•在正常人格中,心理动力平均地投射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上。

•在变态人格中,心理能量分配不合理,不是本我太强,就是超我太强,自我很难控制欲望和良知。

④性心理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包括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表现为满足我们不同的基本需要并让生理愉悦的驱力得到满足。

在弗洛伊德看来,所有非精神病的心理障碍都是由潜伏的无意识冲突引起的,他把这些障碍叫做神经症性失调。

固着: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利比多不能满足或过分满足而停滞在早期的发展阶段。

倒退: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力比多受挫而退至先前发展阶段。

3、其他心理动力学者①阿德勒致力于自卑感和对自尊的寻求研究。

荣格反对Freud中关于性欲的观点。

4、心理动力治疗: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宣泄、重构。

5、评价:首次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异常现象,其理论、概念、方法等至今仍具有影响力,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局限。

三、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人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地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他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

他们认为,如果个体选择躲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是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

1、罗杰斯的人本理论他指出我们都有从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获取积极关注的需要。

采用当事人中心疗法。

2、完形疗法,通过挑战使患者受挫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3、存在主义认为心理功能失调是由于个体逃避生命的责任,认识不到生命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

存在疗法鼓励患者为自己的生活和问题承担责任,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有自由选择不同生活使自己活得有意义。

4、评价:称患者为来访者,对人性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探究问题过于抽象,很少得到实验验证支持。

四、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把异常行为看成是通过过去经验习得的结果,因此,他们对人的行为的改变持乐观主义态度。

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实验发现什么样的环境会引发异常行为,如果改变那些环境因素,个体将不会再学习旧的不适宜的行为习惯,而学习新的适宜行为。

1、基本假设:环境决定论、实验化、乐观主义。

2、学习过程: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

3、治疗:系统脱敏法(从轻到重逐步减除过敏的情绪或行为反应),交互抑制法。

4、评价:强调人的外显性为,不注重内在心理过程。

在特殊恐惧症、社交技能缺乏、智能障碍方面疗效不错。

见效快复发率高。

五、认知理论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想法、信念、期望、倾向以及对时间的解释会影响他的行为。

他们主张症状是失调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这些障碍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消除。

1、艾利斯将不合理信念看做是导致个体心理障碍的原因: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2、贝克认为精神障碍患者在认知过程中常会有系统性的消极偏向:非此即彼,灾难化,贴标签,毒人之心。

3、治疗:认知疗法,来源于贝克的抑制症治疗实践。

改变效能预期,改变消极评价,改变归因,改变长期信念。

4、评价:较有影响的方法,不能过分强调认知。

六、社会文化理论1、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社会生活变动或社会生活事件、人口流动、家庭结构和沟通、社会网络和支持、社会条件、社会标签和角色。

2、治疗:团体治疗(自助互助团体),家庭治疗,夫妻治疗,社区治疗。

3、评价:难以确定特殊心理障碍与某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因果关系,同时社会文化不能预测特定个体的心理异常。

第三、四章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评估与诊断一、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怀疑的态度、客观的原则、科学的程序(研究假设、研究设计、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

2、科学研究的范式遗传学研究: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寄养子研究、遗传关联与相关性分析跨时间:横断设计、纵向设计、聚合交叉设计3、常见研究方法①个案研究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对处于自然环境背景中的个体,在微观层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动态描述与分析的研究类型。

优势:内容丰富;可记录独特的个体经验;促使研究者从当事人角度了解其看法。

不足:无法推广;被试本身对其经历或体验的报告可能有偏差;因果关系变量不好控制,得出不同因果关系,偏差个案分析。

②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相关关系的研究类型。

局限:无法从相关联系中分离出因果关系。

③实验研究指对变量做系统的操纵以建立起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类型。

要素:实验组与对照组;操纵自变量,引起因变量的变化;控制其他无关变量。

二、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1、心理评估:指评估这主要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点及状态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诊断的过程。

2、心理诊断:指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评定个体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并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判断异常心理的程度与性质,以做出一个心理障碍或疾病的诊断。

3、心理评估三要素:评估者(足够的理论知识;一定的评估与诊断经验;熟悉测试技术;良好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评估对象;评估工具(效度、信度、标准化)。

4、评估内容:5、临床评估的价值依赖于:信度:测量一致性的程度效度:测量它预计要测量东西的程度标准化:用一定的标准来保证不同测验的一致性6、常用的评估方法:(1)临床访谈法:临床访谈帮助临床工作者收集个体在行为、态度和情绪方面的信息,以及有关个体的总体生活状况和当前问题的资料史。

它是大多数临床工作的核心。

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访谈三种形式。

(2)行为评估: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的思维、感觉和行为。

(3)身体检查:进行身体检查室因为身体状况的异常有时候与心理上的障碍有关。

(4)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用来收集与个人有关的心理功能信息的工具,它包括特定的与某种障碍有关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面的测验,以及更广泛的测量人格特点的测验。

(5)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更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法。

(6)脑成像技术:通过脑成像技术能够得到大脑组织和结构的清晰的“图像”。

7、心理障碍的诊断①ICD系统(International List of Causes of Death)②DSM系统(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③CCMD系统8、影响因素:文化偏见、诊断者的专业背景、诊断者的理论取向、被诊断者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