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在南川

合集下载

让“三线精神”在新时代教育一线绽放光彩——以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宁江小学校为例

让“三线精神”在新时代教育一线绽放光彩——以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宁江小学校为例

让“三线精神”在新时代教育一线绽放光彩——以重庆市南
川区水江镇宁江小学校为例
伍星平;李静
【期刊名称】《进展》
【年(卷),期】2024()3
【摘要】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宁江小学校是伴随国家“三线建设”成立、发展起来的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学校紧跟党和国家发展需要,培养时代所需人才,在传承“三线精神”50余年教育实践探索中,确立“守正出新”理念体系、开发“五位一体”课程体系、构建“五维一度”教学体系、形成“五点一线”协同体系。

为学生播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市内外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力求在新时代教育一线绽放光彩。

【总页数】3页(P259-261)
【作者】伍星平;李静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宁江小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0.1
【相关文献】
1.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可贵尝试——以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为例
2.季会制:乡镇人大履职破冰之旅r——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人大履职路径探索与实践
3.打造“361阳光教育”诠释快乐教育真谛——记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
4.用赏识教育
让每个孩子绽放光彩——北京市朝阳区苇沟小学校长邵理田谈“赏识教育”5.浅析城郊小学的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以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小学校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地区三线建设遗产文化再生路径初探-以816地下核工程改造为例

重庆地区三线建设遗产文化再生路径初探-以816地下核工程改造为例

重庆地区三线建设遗产文化再生路径初探-以816地下核工程改造为例发布时间:2022-03-18T08:02:02.185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0期作者:刘彦龙12 张慧玲12[导读] 新一轮的城市竞争是软实力的竞争,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刘彦龙12 张慧玲121.重庆工商大学商业策划与服务设计研究所2.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摘要:新一轮的城市竞争是软实力的竞争,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将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与西南地区软实力提升结合起来,将其提高到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是提高西南地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当前城市建设中三线建设遗址"再生"就是通过"文化更新"这个途径演变成一种符号化的资本,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既保留了历史遗址自身的价值又能创造出一定的社会价值。

本文拟以816地下核工程改造路径为例进行分析,探究重庆地区三线建设遗产文化再生路径。

关键字:三线建设; “816”地下核;文化再生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内实施了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属于当代工业遗产类型之一。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段重要的历史,广大三线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线建设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的大山深处,许多企业经过关、停、并、转后,留下的场址、厂房、设备与设施以及生活区建筑等。

一、重庆地区三线建设遗产发展历程及现状重庆因其靠山隐蔽的地理面貌,实力较强的工业基础,加之拥有丰富的能源条件,因此成为全国重点建设三线企业的核心地域之一。

(一)发展历程重庆周边兴建了一批兵器、核工业、船舶、冶金、化工、机械、仪器仪表等国防企事业单位及民用企业,如长安机器厂,62、54两个研究所和四川仪表总厂,816核工业厂等。

所建项目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同时具有一定的规模,构成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极大的促进了重庆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重庆在西南地区的经济实力。

三线建设的故事

三线建设的故事

三线建设的故事三线建设是指中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初期,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加强中国国防力量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建设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包括了大量的矿山、工厂、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故事一:攀枝花建设传奇攀枝花市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曾经是三线建设的重要节点之一。

在攀枝花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故事是关于攀枝花钢铁厂的建设。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中国面临着苏联的威胁,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中国决定建设一座大型钢铁厂,以满足国内钢铁需求。

攀枝花钢铁厂的建设地点选在了四川省攀枝花市境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在当时的情况下,攀枝花市还是一个偏远的山区小镇。

为了建设这座钢铁厂,几十万人来到了这里,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奋斗。

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包括地理环境恶劣、生活设施不足等等,最终在攀枝花市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钢铁厂。

故事二:兰州铁路局的奋斗兰州铁路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铁路枢纽,也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之一。

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兰州铁路局的员工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为铁路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铁路技术还比较落后,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兰州铁路局的员工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断地进行铁路修建和改进工作。

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包括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等等,最终建成了一条条高质量的铁路线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线建设是一段具有历史意义的建设过程,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这些故事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精神,也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地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利用——以天兴仪表厂为例

重庆地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利用——以天兴仪表厂为例

No. 11 Vol. 34Nov. , 2019第34卷第11期2019年11月乐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DOI : 10. 16069/j. cnki. 51-1610/g4.2019. 11. 010重庆地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利用——以天兴仪表厂为例王毅(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31)摘 要: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三线建设,是我国内地开展的一场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 经济建设。

重要的战略地位使重庆成为三线建设常规兵器工业的建造重镇。

天兴仪表厂是重庆军工企业“钻山进沟”的代表,从选址到搬迁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该厂在后期调整改造中革新理念,根据市场需求 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走出困境,成为重庆地区三线建设军工企业通过自我革新走向成功的典型。

该文在实地考察的基 础上从历史地理学、社会学角度初步探讨了天兴仪表厂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利用。

关键词: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天兴仪表厂;重庆中图分类号:TK730.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 (2019) 11-0066-0520世纪60年代初,在严峻的国内外局势下, 中共中央作出“集中力量,争取时间,建设三线,防止外敌入侵”的战略决策。

⑷9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四面环山,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加之,兵器 工业基础雄厚,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指定为常规兵器工业的建造重镇。

经过三线建设①,重庆建立 起了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

三线建设给重庆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工业遗产,如西南铝加工厂、四川仪表厂、重庆钢铁厂、816核工厂、长 安机器厂、重庆特钢厂、四川维尼纶厂、天原化工厂等。

有的工业遗产已改制或拆迁,有的工业遗产已闲置或破产。

本文以改制的天兴仪表厂为 例,从历史地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重 庆地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利用。

三线建设与内地城乡发展的调查

三线建设与内地城乡发展的调查

2.后三线建设时期川仪九、二十一、二十二厂对澄江镇的发展的影响
(1)后遗产化的合理利用
川仪二十一厂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民营企业,重庆荣凯川仪充分的利用了三线建设时期的厂址与家属院,并且改善并 优化了工作与住宿环境。工厂先主要从事轨道交通的仪器生产。并且工厂的生产效益比较稳定。是后遗产化的典型优秀 范例。川仪九厂已经在原址的基础上,经过翻新加固,被改造成了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优侍高龄社。厂区内的环境得 到了改善,许多原有的厂房变成了活动室和住宿区,原有的大部分家属院都得到了最好的修整,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 产业集群。为澄江镇带来了巨大的税收收入。川仪九厂的创新性发展,拉动了澄江镇的经济产业链,澄江的产业规划得 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四条铁路线将云贵川渝地区有机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 口字形铁路运输网,将铁路沿线的重要主要城市连接起来,城 乡之间的人口流转得到加强,农村居民的城市化,工人化程度 不断的加强,乡镇地区的闭塞发展被彻底打破。乡镇发展的形 式多样化。乡镇产业有了巨大的改变,纯农业化的自然发展模 式,嵌入了新鲜的工业产业。加快了城乡的快速发展,场镇的 功能化更加的明确。
一.三线建设
•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 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 的攻势。
• 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业单位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极为困难,但 是三线建设也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2)城镇对工厂依赖程度的减小
澄江镇本身拥有较多的民营加工企业,其工业产量占澄江镇的GDP比重较高。川仪九、二十一、二十二厂对当地工业的 影响已经急剧下降,当初的工业重心已经不复存在,现存的多点是工业集群发展。已经使澄江镇变成了一个工业强镇。 后三线建设的影响已经逐渐的消退,澄江的发展,以及迈上了新的轨道。

三线建设在南川

三线建设在南川

三线建设在南川三线建设在南川重庆市南川区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卢华丽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中央针对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做出了“调整一线,建设三线,改善工业布局,加强国防,进行备战”的重大决策,从而在中国在内陆地区进行了长达15年之久的三线建设。

地处西南的重庆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南川又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

196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用三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把重庆地区,包括从綦江到鄂西的长江上中游地区,以重钢为原料基地,建设成能够制造常规武器和必要机械设备的基地。

”[①]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的建设,包括国防工业内部配套项目,以及为兵器工业服务的基础工业和机械工业配套项目。

其中,新建红山、庆岩等兵工企业14个[②],在南川的就有5个(国营天兴仪表厂、宁江机械厂、庆岩机械厂、红泉仪表厂、红山铸造厂)。

通过三线建设,重庆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备的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在较大程度上加快了重庆的现代化进程。

一、南川建设三线的区位优势南川历史悠久,春秋时为巴国属地,唐贞观十一年(637)始置县。

解放后属四川省涪陵地区管辖,1994年撤县设市,1997年划归重庆直辖市管辖,2006年撤市设区,拥有1370年的建置史。

南川具有建设战略大后方所必须的地理环境和基本条件:南川位于川黔交界的大娄山脉西北侧,地处云贵高原末端,是内陆腹地大山区。

东承重庆武隆县和贵州省道真县,南连贵州省正安、桐梓县,西及重庆巴南区、綦江县和南桐矿区,北接重庆涪陵区,自古以来就是渝南黔北的交通要道。

早在1937年,川湘公路就从南川境内中部通过,距重庆主城区仅170余公里。

通向贵州省遵义、贵阳两市的又有省际公路相连,距长江水运涪陵水码头也只有百公里,距铁路运输万盛火车站仅有40公里。

其南部以金佛山、柏枝山、顶箐山为屏障,山势高峻,切割强烈。

境内有大小溪河91条,属长江流域乌江、綦江水系,水资源较丰富。

大三线建设宏伟深远的超级战略工程

大三线建设宏伟深远的超级战略工程

大三线建设——宏伟深远的超级战略工程工程总投资:2053亿元工程期限:1958年——1978年“三线建设”,这个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为保密,是不见于报端的。

即使当时的人们说起,也十分神秘。

今天的年轻人,更是少有所闻。

何谓“大三线”建设?大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在1964年至1978年间,展开的、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工业体系建设。

简单地说,就是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相对于全国独立的、“小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

什么要这样做?一句话,就是建立中华民族的“战略大后方”。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

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

假如我们遭到强敌的夹击,发生象日本侵略那样极端恶劣的形势,东北、华东工业区相继失守、大片国土沦丧的极端情况,我们依然能够退守于高山大川,保存一个“微缩中国”,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保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至于被彻底打断,然后伺机反击。

用心可谓极其良苦!中国古代几千年处在“陆权”时代,中原王朝遭受入侵的威胁大多来自西北部游牧民族。

在东部,浩瀚的大海形成可靠的天然屏障,十分安全。

当世界进入“海权”时代,中国的安全格局发生了180度大转变。

从1840年至1945年的105年中,中国遭受侵略的七次大规模战争,无一不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发端。

而我国最发达、富庶的经济区域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又都集中在东部沿海柔软的腹部。

国家没有可靠的战略后方。

1938年到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对中国进行战略合围时,国民政府才仓促把华东和华中250余家工厂迁入四川。

三线建设心得体会

三线建设心得体会

三线建设心得体会三线建设心得体会篇一:加强党性修养守住三线_学习心得体会加强党性修养守住"三线"_学习心得体会习总书记强调: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

当前时期,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党性修养,守住道德底线。

领导干部的道德是成就事业的根本,面对各种诱惑,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守道德底线。

领导干部面对各种诱惑,一旦守不住道德底线,就可能犯错误甚至于走上犯罪道路。

近年来出现的雷政富、秦国刚等人就是党性淡漠,没有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最终不仅道德丧失,更是触碰了党纪国法。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要把加强道德修养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防微杜渐,守住道德底线,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在工作生活中始终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警钟长鸣,时刻保持防范警惕之心,不抱侥幸心理,不越雷池半步,不断增强自身免疫力。

强化廉政意识,守住纪律红线。

领导干部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和清廉,顶得住诱惑。

面对各种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的领导干部一是要加强学习,强化廉洁从政的意识。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政治理论学习与作风建设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与廉政建设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法律观念,强化廉政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二是要严于自律,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保持两袖清风,清正廉明,自觉远离权利、金钱、美色的诱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品德;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侵袭,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三是要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带头遵守《党章》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遵守法律法规,不碰"带电高压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167 155
5 178 106
2 159 153
26 248 186
16 277 215
34 539 350
23 479 360
73 476
50
263 2600 1658
(二)国营天兴仪表厂[④] 国营天兴仪表厂原名国营东方红机械厂(以下简称天兴),由西安 国营东方机械厂包建,主要生产常规武器及配件。从1966年建厂至今,
1973 年
2283 3176
739
717
22
34 -23
1974 年
2279 3239
629
629
0
38
55
1975 年
2194 3255
723
723
0
65
45
1976 年
2290 3337
671
671
0
92
97
1977 2215 3389
593
589
4
41
49
年 1978 年 1979 年 1980 年 1981 年 1982 年 1983 年 1984 年 1985 年 总计
2、单一军品生产时期(1975~1980年) 这个时期全部生产军品。企业建厂时引进了多个国家的高精设备, 拥有地方企业难以相比的军工优势。从1975年起开始少量投产,以后逐 步上批量,并在1979年首次实现盈利。之后该军品转产。 3、军民结合多品种生产时期(1981~1989年) 在老军品转产之际,恰逢国家第一次提出“保军转民”的战略方 针,企业在转产新军品的过渡时期,首先集中精力上民品。第一次上的 民品是“铁塔牌”机械报时座钟和定时器。企业充分发挥军工实力,零 部件从内到外全部自制,封闭生产,在一两年的时间里就形成了年产20 万台座钟的能力。该产品后因市场变化而转产。 从1981年开始,企业开发的新军品需求量增加,很快形成批量生产 能力。在座钟下马之后,新军品发展成为主导产品。依靠新军品,企业 从1984年至1989年连续6年实现盈利,为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这一阶段,企业以军品为基础,又开发了一系列新的民品,包括电风 扇、公安产品、汽车制动器、车用仪表等。其中,摩托车仪表、汽车仪 表得到突出发展。由于军品任务较重,民品车用仪表在起步的前5年
2249 3473
924
886
2274 3611
987
982
2257 3683
1078 1076
2594 3815
1284 1258
2596 4006
1365 1349
2654 4206
1791 1757
2555 4566
1830 1807
2593 4762 1908.5 1835.5
15315.5 15052.5
经过“八五”、“九五”时期的发展,工厂在资产规模上由多年的 四五千万元上升到4个亿;在企业体制上,组建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 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兴仪表”,于1997年4月22日在深圳证券 交易市场上市),成为中国兵工车用零部件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和中国 车用仪表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2000年5月,天兴仪表厂全迁至成都市龙泉驿区。
1966年10月,天兴厂基建破土动工,1966年底至1967年初形成建设 高潮。但是由于“文革”的影响,随后的现场建设处于半停工状态达两 年之久。1970年工厂形成新一轮建设高潮,同时加紧进行军品试制生 产。1974年工厂通过竣工验收,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 方米,职工人数2500人。
军转民初期,国营红山铸造厂生产过脚手架、电风扇、滑轮、摩托 车合金铸铁件和铝硬模铸件等,并形成了XM50型摩托车铸件、PSM90-I 型摩托车铸件、SC2030型汽车铸件、SC110微型汽车铸件等几种支柱民 品。摩托车铸件和微型汽车铸件对工厂的生存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至1985年底止,红山厂实际达到(年产)精密铸钢件215吨,铜合金铸 件15吨,铝合金铸件1195吨,铁合金铸件289吨,共计1714吨。总建筑 面积9.44万平方米,征地面积22.2万平方米。军品、民品铸件随产品遍 及全国各地,有的随产品远销国外。
三线建设在南川
三线建设在南川 重庆市南川区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 卢华丽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中央针对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做出了“调 整一线,建设三线,改善工业布局,加强国防,进行备战”的重大决 策,从而在中国在内陆地区进行了长达15年之久的三线建设。地处西南 的重庆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南川又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 196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用三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把 重庆地区,包括从綦江到鄂西的长江上中游地区,以重钢为原料基地, 建设成能够制造常规武器和必要机械设备的基地。”[①]以重庆为中心 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的建设,包括国防工业内部配套项目,以及为兵器 工业服务的基础工业和机械工业配套项目。其中,新建红山、庆岩等兵 工企业14个[②],在南川的就有5个(国营天兴仪表厂、宁江机械厂、 庆岩机械厂、红泉仪表厂、红山铸造厂)。通过三线建设,重庆建立了 门类较为齐备的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 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 局,在较大程度上加快了重庆的现代化进程。
为了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工厂还不断向微车、轿车减震器发展。 新增生产及检测设备400余台,使微(轿)车减震器生产量和产品质量 逐年提高,具备了年产15万车套的生产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搬迁 成都后支柱民品的发展方向,增强了发展后劲和竞争实力。
根据国家三线建设调整规划,1992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工厂 列入国家“八五”三线调整迁建计划。1999年3月,工厂全迁至成都市 龙泉驿新厂区。
天兴的发展以生产经营为主线,划分为四个时期: 1、基本建设和军品生产准备时期(1966~1974年)
1966年5月,天兴厂第一任厂长盛金福率队从西安老厂赴重庆,先 后在合川、壁山、铜梁等地选址,但由于不隐蔽而被上级否定。为此, 选址工作由川北转向川南,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1966年8月15日,经 上级行文批准,同意天兴及红山厂、红泉厂、庆岩厂选址在南川县。其 中天兴选址在三汇公社工农大队(后改为天星大队)的天星沟。
际公路相连,距长江水运涪陵水码头也只有百公里,距铁路运输万盛火 车站仅有40公里。其南部以金佛山、柏枝山、顶箐山为屏障,山势高 峻,切割强烈。境内有大小溪河91条,属长江流域乌江、綦江水系,水 资源较丰富。拥有丰富的煤矿、铝土矿、石灰石、石英砂、耐火粘土等 资源,高储量的煤矿使南川成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高品位的 铝土矿使南川成为目前重庆市规划建设的铝工业基地。 按照“以重庆为中心建设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指示精神和党中央提出 的“散、山、洞”选厂原则,充分利用南川的纵深位置、险峻地势和富 饶沃野来建立国家的战略后方,将军工厂分散、隐蔽在南川高山之间与 山洞之中,以防止世界大战的袭击,是比较符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选 择。
(一)国营宁江机械厂[③] 1964年4月,经原五机部批准,由国营七二四厂主包和国营一五二 厂副包,共同筹建国营宁江机械厂。生产纲领为轮番生产爱-3引信和 伏-429引信,年产70万发。工厂位于南川县水江镇北侧,经由水江镇可 达川湘公路,沿川湘公路西南行26公里到达南川县城。 从1966年2月到年末,绝大部分单项工程主体基本完成,1971年正 式投产,1974年通过竣工验收,实际完成基建投资3263万元,占地面积 71万平方米,从各地向新厂调拨设备1600台。 在十年动乱期间,广大工人、干部以保卫国家安全为重,克服“四人 帮”干扰破坏给工厂带来的种种困难,先后生产出军用常规武器装备零 件,按时完成了五机部下达的紧急战备任务。1981年,工厂在接受国家 军品订货、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又接受了紧急外贸订货任务。 自1979年以来,为了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 养军”方针,工厂根据本厂特点和专业化协作原则,发挥军工企业优 势,先后开发生产了块规、沙发、眼镜、照相机、摩托车和微型汽车系 列减震器等民用产品。JH70型摩托车减震器于1989年11月通过部级生产 定型,达到日本同类产品质量。 从1971年投产至1985年,工厂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5315.5万元, 全厂有固定资产4161.9万元,总投资达到5124万元,比1965年建厂初步 扩大设计总投资的1650万元增长了两倍多。工厂先后生产和试制了6种 军品,其中列入正常生产的4种,为国家生产上缴引信7681697发。1981 年榴-5引信荣获兵器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试制和生产的民品有4种, 生产峨嵋牌SF-1型120照相机5910架,精密标准量块417台,变色眼镜 1000副。 “八五”、“九五”期间,工厂抓住摩托车、汽车大发展的机遇,通过 两期技术改造上规模、上档次,新增设备470台(套),新增车用减震 器生产能力50万车套(200万支),居行业领先水平,形成支柱民品车 用减震器,并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使工厂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一、南川建设三线的区位优势 南川历史悠久,春秋时为巴国属地,唐贞观十一年(637)始置 县。解放后属四川省涪陵地区管辖,1994年撤县设市,1997年划归重庆 直辖市管辖,2006年撤市设区,拥有1370年的建置史。南川具有建设战 略大后方所必须的地理环境和基本条件: 南川位于川黔交界的大娄山脉西北侧,地处云贵高原末端,是内陆 腹地大山区。东承重庆武隆县和贵州省道真县,南连贵州省正安、桐梓 县,西及重庆巴南区、綦江县和南桐矿区,北接重庆涪陵区,自古以来 就是渝南黔北的交通要道。早在1937年,川湘公路就从南川境内中部通 过,距重庆主城区仅170余公里。通向贵州省遵义、贵阳两市的又有省
表1
指标 名称 年份
年末 职工 人数
国营宁江厂1971年至1985年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人、万元
固定 资产 原值
工业总产 值
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产 值
利润 民品产
值 全年实 全年上 现利润 缴利润
1971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