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民间美术造型的语言特征

解析民间美术造型的语言特征
解析民间美术造型的语言特征

解析民间美术造型的语言特征

武星宽欧阳依妮

【摘要】:民间美术作为民间文化的物化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特征。本文分别从造型的思维观念、形体特征、组合方式、色彩搭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用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理念。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观念、形态

民间美术作为民间文化的物化形式,决定了其审美意识的特殊性。这种不同于一般审美意识的特殊性和民间文化共同构成了民间美术造型语言特征的内在根源。民间文化又因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稳定性决定了民间美术造型的稳定性、程式化、规范化,使广大民众的艺术表现和审美趣味呈现出较大的趋同性,从而使民间美术造型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规律和语言特征。

一、造型思维观念

达·芬奇说:“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将自己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1[①]这是一种西方的真实再现描绘客观世界的理论。与之不同的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思维观念中的再现是相对主观并重视心理因素的,对反映的主题和对象有一种知觉的选择,是带有主观情感的、对现实与自然的解释和评价。也就是说,民间美术作品不是采用事物的真实形态去表达作者的观念,而是用观念去看待和分析事物使之成为一种概念化的形态,用并不客观存在的物体形态去表述客观存在的主题内容,即“概念真实”。比如,在民间艺人看来,他们认为侧面长两只眼睛的牛、大老虎肚子里套着小老虎的形象是真实存在的: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大老虎怀孩子的时候肚子里就有小老虎。民间美术通常表达的是生活中质朴的思想和原始的情感,以生活中最朴实平常的元素展现,因而具有极强的震撼力。

民间美术的造型思维观念不仅反映出民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反映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2[②]这种重自我、重心性的文化精神表现在民间美术上就是注重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画随心走”、“言为心声”。年画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它是人们精神领域和心理要求的理念性的满足和替代性的实现,表达人们向往吉祥的心理。

二、造型形体特征

1、以大突出形体特征。中国人原始的审美意识起源于古人的味觉感受,以考察“美”字为例。“美,从羊从大”,即由“羊”、“大”二字组合而成。也就是说,“美”字的本义表现了“羊之大也”——“躯体硕大之羊”的意思。3[③]那么,中国人最原始的审美意识,可以说是起源于对“羊大”——对形象丰硕、羊毛浓厚、象征旺盛的生命力的膘肥体壮的羊的姿态的感受。

中国的民间审美意识亦是以大为美,大是气派,大是吉利。在美术造型中注重以硕大为美,讲究健壮、丰满。在人物造型中强调夸大头部,头部中又往往强调夸大眼睛,夸大“点睛”之处最能体现作者高超的造型概括本领。

2、富有生命力。民间美术注重生命力的表现,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最高的人生哲学。面对苦难,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能量去战胜它——即使是用超自然的宗教和荒谬的巫术——这是一种真正属于万物之灵——人的生命哲学。

民间艺术家为追求这种人生哲学,摆脱死的恐惧、向往永恒的生,在自己的艺术中高扬生命旗帜,一切造型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活力。“生命树”上结出了露核的果实;莲花里生出了白胖的娃娃;“五毒”钻进了公鸡的肚里。还有许多隐喻生殖繁衍的主题纹样,如“老鼠嫁女”,“狮子贯钱”、“猫儿卧莲”等等。为了直接表达生命的含义,民间创造了“复合形”,从原始艺术到现代民间美术,“复合形”造型屡见不衰,如剪纸中的“鸡头鱼”、“莲花娃娃”;泥塑玩具中的“猴头雁”,“人面猴”;布制什物中的“双头虎枕”、“虎头帽”等等。无论是直露的表达,还是隐含的寓意,都反映出民间劳动者对生殖、生命的真挚向往和渴求。

3、讲究圆满。古代太极阴阳哲学观念对中国人观念影响甚深,这反映在民间美术上,即表现出讲求完整圆满、对称偶数、动静结合、黑白相守等概念。

民间艺术家讲究完整,忌讳残缺不全。民间美术造型中出现了“三面脸”“多头马”,出现了四肢完整的人物和四只腿一般齐的动物,也出现了互不遮挡的娃娃、老汉和羊。

民间艺术家讲究对称、偶数,忌讳形单影只。民间美术造型不论人物、动物还是植物,常常是成双成对,如“门画”人物,“双龙”、“双凤”、“并蒂莲花”等等。因为对称和偶数蕴涵着平和、完美与吉祥。

民间艺术家还通晓阴阳、动静、黑白等辩证哲学关系,并在民间美术造型中体现得惟妙惟肖。如剪纸纹样“蝶采莲”、“老鼠上灯台”、“猴吃葡萄”以及剪纸造型的黑白处理和年画线条的疏密关系等等,都生动地表现了他们驾驭阴阳、通晓疏密黑白的造型能力。

4、求美。“画画儿无正经,好看就中。”一句北方民谚非常形象地表达了民间劳动者爱美、求美的心理。

在农村,描云绣花是妇女的天赋,“画画全靠心思巧,农村妇女绣的花都是心里的花,不比真的像,但是比真的好看得多。”4[④]他们在审美创造中既尊重审美客体,又不受具体形态的制约,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重新组织安排客观世界的存在状态,使它们转化为合目的性的存在。民间木版年画在描绘武将时,不惜缩减比例,为的是表现男子的阳刚美;而表现妇女形象时,却运用细腻写实的手法,极尽婀娜秀美之态。民间剪纸不论男人、女人、小孩,就连动物身上也装饰上花朵。不难看出,民间劳动者不仅爱美,也懂得美,他们懂得调动一切手段来美化自己的生活。

5、以少胜多。

民间美术以少胜多,将虚化实,节外生枝,含表求里,移花接木,强调自我意识和对事物内在本质认识的鲜明造型特征以及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不规则性。《心中的歌》是表现农村题材的一幅作品,画面中,几颗玉米象征着满山遍野的庄稼,几头牛羊寓示着六畜兴旺,而歌手则夸张处理成四个对称的头形,田野、庄稼、牛羊等图形符号形成流畅的曲线贯穿于头形之中,形成前后层次的透叠,并突出五官的部位,更能显示出放声高歌的欢乐心情。这样的表现方法既保持了画面构图上的美观,又充分体现了作品的内容。

三、造型组合方式

在画面组合上,民间美术表现为自由时空的组合方式。民间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不受特定时间、空间观念的束缚,他们把不同时间的事情放在一个画面,把屋里屋外不同空间的东西放在一个画面,平面铺开,互不遮挡,完整的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他们在表现一座山时,会把山上、山下、山前、山后的动物、植物和人,陈铺在一块平面空间里;在描绘一间房子时,会拆墙揭瓦透现出屋内的人物活动;在刻画一个动物时,会添上几个活泼的小动物。他们能把一个农民一天到晚的劳动生活表现在同一画面,能把种苹果从犁地到收获表现在同一画面里,也能把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统统表现在同一画面里。这种打破时间、空间常规的造型方法只有在民间美术中出现,才显得那么入情入理、那么和谐统一。

这种自由空间的组合方式,具体到透视学上,一种是散点透视,一种是透明透视。这两种透视都表现出与西方写实主义迥然不同的构图方式。散点透视的特点是不固定视点,视点在围绕对象作环形运动,因而能把对象的各个侧面及背面作全

方位的展示,这种散点透视在传统民间美术中是最为常见的。例如,唐长安小雁塔明代重修碑之阴线刻四合院,也是把上下左右的殿宇迴廊平面铺开,朝向画面的中心、战国狩猎攻战铜鉴图样和内蒙阴山氏族社会岩画行猎运载图,也是把车平面展开,把左右两匹驭马平躺下来,四足朝向画面的外边。透明透视是所描绘的对象内外重叠或前后重叠,互不遮挡。例如,透过虎、牛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内的小仔,透过房屋的墙面可以看到屋内的景象等。民间美术之所以能突破透视规律的局限,在于民间美术抛开了自然对象的实体真实,即立体的、占有一定空间的真实,而是以全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观看得真实已让位于观念的真实,客体形象的真实已让位于心象的真实。

四、造型色彩搭配

从色彩上看,民间色彩是源于人的原始本能的色彩反映。民间色彩多用红、绿、黄、黑、白等色,纯度越高,越使人感到悦目。民间美术在色彩的使用上,大都充满着强烈的对比。如山东木版年画白色底子上的红、绿、黄、紫色;河南淮阳泥玩具黑色底子上的红、绿、黄、白色以及晋南民间刺绣红色底子上的黄、绿、蓝、黑等色的运用,在视觉上形成了补色对比、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及共同作用强烈的同时对比的色彩效果。民间画工以“好看”和“难看”来区分色彩搭配的优劣,反映出民间色彩粗犷、质朴的阳刚之气。作品《心中的歌》选用了民间色彩中红与黑两个对比色,象征着火热的激情和充满希望的田野,黑、白、灰在红、蓝两色中穿插使用,起到了画面的稳定调和作用。

通过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四个层次的分析,使读者们更深层地理解作品内在的涵义,了解中国民间文化富有生命力和神秘感的一面,帮助艺术家挖掘出其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补充现代艺术创作和设计中的养分,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民间文化。

【参考文献】:

[1]《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唐家路,《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中国民间美术造型》,左汉中,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3]《民间美术造型语言独特的真实性》,范淘;

[4]《谈民间美术造型特征与现代构成的结合》,李雷;

[5]《吉祥剪纸的造型与观念》,刘亚平,美术观察,1997。

(欧阳依妮: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艺0402班学生)[①]达·芬奇:《芬奇论绘画》,戴勉编译,4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②]《传习录》。

[③]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④] 吴形章:《金山农民画的艺术特色》,出自《中国民间美术研究》,311页,贵州美术出版社,1987。

试论民间绘画独特的造型语言

试论民间绘画独特的造型语言 摘要:本篇论文着重从自然的空间与规律、精神层面的挖掘与感受、绘画的造型与构图、色彩的视觉与搭配等方面阐述了民间绘画的造型特点与表现方式。作者以物象与抽象的方式,从物质感觉与精神内涵的层面,总结与分析了民间绘画的造型特点,拓展了民间绘画的艺术空间,对民间绘画的创作、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造型;精神;构图;审美;视觉。 民间绘画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蕴涵着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充分体现着劳动人民对生命的真情颂扬,对幸福信念和希望的热情追求。 民间绘画的造型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而存在的,民间绘画文化观念同时决定了民间美术造型的面貌。大致来说,其造型的形式特征及方式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独特魅力,幽默、夸张的造型,喜庆、热烈的色彩,儿童般天真的“环行透视”,都为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那质朴,粗犷,纯真,清新的画面背后,洋溢着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淳朴的古风。独特的造型语言,活泼多彩的表现形式,更给机械时代的人们以心灵的抚慰,让人们怀念乡土的温暖,重新燃起对

家园故土的眷恋。 一、民间绘画打破自然规律的造型语言 人们常将民间绘画的造型方法概括为变形、夸张、打破时空、表现动感等形式,并且将民间绘画的造型与西方现代派的毕加索、马蒂斯相联系,实际上二者的造型观念有着天壤之别,老百姓常自豪到说:我爱画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以画。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各种造型并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而是一种主观的随意创造。劳动者不会用静止的眼睛去看物象,不仅能将一个物体的几个特征同时表现出来,还特别善于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几种不同事物,并将他们的特征在同一画面中进行综合表现,把物象之间所占有的时空体验尽情尽兴地整合起来。比如: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三头六臂,七八条腿;把一个人从早到晚的劳动生活组织在一个画面空间里;把山前山后的动物,植物和人物形态都平铺在一个画面空间里,把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统一在一个画面空间里…… 诚如庄子所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打破时空概念的营造方式,是通过对物象实际接触后所获取的多方面有表及里的感性理解,以平面的表现手法肯定下来,构成一种解决多维感受的特殊格局,为大千世界丰富多样的物象相通、相融、置换等等,开辟了和谐的、理想的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文化大交融的情况下,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的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难点: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 学生准备:自己家中部分民间美术工艺品一二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刚走进教室就感到这间教室的气氛与众不同。 问:走进这间教室有什么感觉? 答:有一种热烈的节日气氛。 问:为何有这种感觉?

答:通过四周的玻璃窗上贴满窗花(属剪纸艺术)。剪纸艺术属民间美术。 二、课堂发展 1、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 中国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农民画、刺绣、印染、服装缝制、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传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2、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点: (1)实用简洁,因材施艺。 (2)质朴率真,随意大方。 (3)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它在艺术上集中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那种内在的真挚、善良、坦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3、欣赏民间美术: (1)因民间美术是民俗的载体,我们要结合各民族各地风俗民情欣赏。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各地、各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与节日活动的内容。民间美术与这些节日紧密结合着。我们要欣赏它是如何“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 (2)民间美术是表意的艺术之一。(即“想着怎么着就怎么着”不能用科学的解剖透视法去衡量它,也不能用专业美术的标准欣赏它的好坏、美丑而应通过民间美术特有的“吉祥美好”等情趣及稚拙的表现手法去感受、体会、鉴赏。) 4、欣赏作品 (1)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版彩色夸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

美术论文————浅谈中国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创作特点 摘要:源自中国农业社会的民间美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民间美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民间美术表达了创作者真挚,朴素的情感,并使这种艺术形式最终实现了大众化。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表现;创作 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美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随意性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民间美术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这类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乎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让理念服从于意念、情理服从于情感。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老百姓常说,“我想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画在纸上”。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表达了民间美术创作的自由性、随意性,同时又反映了老百姓对待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当你询问民间剪纸艺人,为什么侧面牛的眼不是一只?他们说: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有一只小牛?他们说:牛怀着孩子就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所见,在他们眼里,这是最写实的。民间美术创作的随意性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艺术世界: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可以三头六臂、七八条腿;老虎可以赶来拉碾,耕地的两头牛背靠背躺在地上;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都在一起,鹊桥相会里有牛郎织女、天上人间、日月星辰、银河、燕子,河里还有牡丹鲤鱼等等。不同时空、人神鸟兽都可以集聚成一个整体,这种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创作令人难以想象。他们以为自己的剪纸、绘画、泥塑最正确地再现了客观现实。他们没有像专业艺术家那样有意识地概括、简化、夸张、重新组合。民间美术造型的“心里有”、“爱啥就画啥”是他们自由无羁、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心理写照,他们并没有将自己心灵的感悟当作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所表达的只是“心里有”的东西。在审美创造活动中自己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客观的观察者;既可以自由地面对审美客体,又在冷静地注视自己。“爱啥就画啥”是一种“心上之音”、“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强调审美创造的自我意识;而在艺术表达的时候则是积极主动的,客观现实物象都被纳入到作者的审美范畴中,各种造

2021年七年级美术 民间美术教案

2021年七年级美术民间美术教案 课业类别: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常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把教师、学生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览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今天我们要在六个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我们学生自己筹备的中国的民间美术馆。 最后要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二、新课内容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学院派美术等形式而言,它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视觉形象艺术。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美学、历史和人类文化等内涵,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结晶,也是中国美术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创造者来说,它是亿万劳动者创造的群体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匀称、光洁、锋利的工具用起来既方便又顺手,因此各种工具的制作都按着这 种标准发展,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并在实用造物 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需求。 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它很自然地反映劳动人民 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强烈地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 集体的,既有传统性又有变异性;它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它与宗教、风俗有着密 切的联系,但它不是迷信品;它在艺术创作上集壮美和朴素美于一体,常为专业美 术家们所吸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 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 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 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

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美术的痕迹,今天我们看到的民间剪纸、刺绣、年画、瓷器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的遗留痕迹,如古代陶器上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匀称、光洁、锋利的工具用起来既方便又顺手,因此各种工具的制作都按着这种标准发展,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并在实用造物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项链来装饰自己,吸引异性。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具有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逐步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如竹编、竹刻、草编、蜡染、泥塑、面塑、糖人、剪纸、年画、风筝、蓝印花布、绣帐帘、肚兜,挑花头巾、皮影等,这些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又融入了审美性,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发展中显示了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是我国民族艺术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有着那些掌握高超技艺的职业艺术家们难以感悟、体验和表现的方面。最贴近生活的民间艺人能用最朴素、最纯真、最强烈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对生活的最深刻感受,这才是艺术的真谛。民间美术也一直受到艺术家的关注,历史上多少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向民间美术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创造了许多优秀作品。高更、马蒂斯、莫底力阿尼、毕加索、亨利·摩尔等伟大

《中国民间美术》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案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课业类别:美术欣赏操作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剪纸、年画、风筝、玩具、编织、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组织教学: 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根据实物作品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展开讨论。 3、检查学生回答得问题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把教师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览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自我介绍 2、(把实物摆放在讲桌前展示-------)导入主题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中国的民间美术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留下来的具有东方特色的遗产,是中华民族不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二.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文化大交融的情况下,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的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2.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4.教材的创造性运用: ①运用大量的实物资料进行教室环境的布置,创设情境。 ②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民间美术的工艺制作过程,促进教学目标的实

现。 ③播放反映现代福州民间美术状况的录像,使学生意识到在当今世界文化大交融的情况下,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的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意义。5.教学方法:直观法、启发法、观察法、归纳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具:部分民间美术工艺品、有关录像、多媒体课件 学具:自己家中部分民间美术工艺品一二件 三.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 展示剪纸图片: 问:走进这间教室有什么感觉? 答:有一种热烈的节日气氛。 问:为何有这种感觉? 答:通过四周的玻璃窗上贴满窗花(属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属民间美术 2.讲授新课: 过程(出示课题:第十六讲乡土情浓——民间美术) (1)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播放有关录像) (2)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民间美术基本审美特点: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②质扑率真,随意大方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它在艺术上集状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那种内在的真挚、善良、坦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3)如何欣赏民间美术?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考点解读★★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 ?答题步骤 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 【语言风格分类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 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 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语言风格分类3】 1、常见作家语言风格: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恬淡优美、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论民间艺术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论民间艺术的形成发展和创新 姓名:唐梓铭 班级:12级文化产业管理1班 学号:28

摘要: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复,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民间艺术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民间艺术的形态和形式包容了各种艺术门类,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民间杂技等等。 关键词:民间艺术、传统艺术、创新 正文: 民间艺术遍布农村,在那里,几乎没有一个人不与民间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或者是创造者,或者是享用者,无不身置其中。然而,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高科技和先进的工业文明带来了物质财富的丰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渐趋消亡,随着人类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生存于民间的诸如手工艺品、民间交通工具、生活用器、生产工具每年都在遭受人为的手工艺丢弃和破坏,我们有理由像保护生态环境那样保护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根,它来自生活来自民众。民间艺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各种世事变迁而得而复失。在一个文化软实力竞争激烈的时代的到来,抓起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民間艺术贯穿于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结合。民間艺术的随意性和意象性的造型方法,表现在大胆的夸张和变形,毫不受自然形态的束缚,可是又不使人感到荒诞,反而使人感到更可信、可爱。民間艺术创作中的随意性,并非是乱来,而是有其发展规律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造型浅析中国民间工艺美术造型浅析中...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造型浅析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Models in Chinese Folk Arts and Crafts 一、民间工艺美术造型溯源Tracking Back to the Source of Folk Arts and Crafts 原始美术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美术形式。原始美术真挚淳朴,注重情感表达。绝假纯真,尤似童心,以最初一念之本心进行创作。民间工艺美术是直接脱胎于原始美术的艺术样式。惟有它,至今依然保留着原始美术“真挚与淳朴”的特色。The primeval art is the artistic form that was created by laboring people when they work and live. It is sincere and simple, focusing on the expression of love and emotions. It is also pure and childlike innocent, which was created with the original idea. The folk arts and crafts directly emerged from the womb of primeval art’s artistic styles, which is the only art that still keep the “sincere and simple” features of the primeval art. 1、民间工艺美术源于原始宗教与图腾崇拜Folk Arts and Crafts Originated from Religion and Totem Worship 在人类童年时期,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化混沌一体。原始美术初始,宗教是其直接的动因。原始美术是在原始宗教的母腹在孕育、诞生的。The primeval art and the primeval culture were mixed together when human beings just appeared on the earth. Religion was the direct driving force of primeval art when it is just created. The primeval art was emerged from the womb of primeval religion. *安顺傩戏面具Masks in Anshun Nuo Show *岩画Rock painting 剪纸Scissor-cut *彩陶Painted pottery 剪纸Scissor-cut *剪纸Scissor-cut 2、民间工艺美术源于原始神话与传说Folk Arts and Crafts Originated from Primeval Fairy Tales and Legends 神话与传说产生于远古时代。包含着原始人的信仰、哲学、审美等多种意识因素。民间工艺美术创造中许多神奇美妙的题材,怪诞可爱的形象,与原始神话有着极密切的渊源关系。Fairy tales and legends were created in the remote antiquity, which have a number of awareness factors of primeval people, such as, believe, philosophy, aesthetic conception, etc. There are a lot of magical and wonderful topics, as well as many fantastic and lovely looks in the creations of folk arts and crafts, all of which are very closely related with primeval fairy tales in the sense of their origins. *蜡染Wax printing ——神话故事Fairy tales *苗绣The Miaos’ Embroidery ——神话故事Fairy tales *泥塑Clay Sculpture ——兔爷A clay figurine with the head of a rabbit, 兔王The rabbit king *河南淮阳泥泥狗Henan Huaiyang Clay Dog *剪纸猪八戒背媳妇Scissor-cutting “Pigsy carrying his wife” *织锦老鼠嫁女Brocade “Mice get married” 二、民间工艺美术造型形态是原始美术造型的延续The Model Formations of Folk Arts and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一)设问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二)分析思路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doc论文.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 内容简介: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想要学好设计做出好的设计,就该都了解具有民族代表的文化,下来我会向大家介绍关于中国民间艺术相关知识。大概内容分为这样几大块,先大概谈谈民间美术,接着再聊聊民间美术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几类,最后着重介绍一下剪纸艺术。 民间美术是我国原始艺术的延续,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中,民间美术是非常重要的,它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实质。民间美术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注重造型,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带有浓郁的民间气息,是人类劳动生活里最质朴的艺术体现。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民间美术是艺术与生活的最直接的触点,它以最粗糙,最原始,最朴素的方式从生活中诞生的。就它的现实功能来说,它是用以理解民族审美理解和普通群众的喜好的引导。 民间美术是千百年来集体意识和劳动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结晶,民间美术是劳动群众和民间艺人,其中决大多数是在劳动之余创作的,主要为劳动者因此表现了他们的愿望、心理、信仰和生活观念。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自己欣赏、使用。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间美术是在生活中发生、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文化表现形式,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始终无法摆脱创造者的群体意识、情感气质和习俗心理,它是为生活而创造的艺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这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而是用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民间美术是最自由、最有生命的艺术,是没有雕琢、不做作,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古老的民族风俗的艺术。 正是民间美术是普通群众劳动结晶,所以民间美术就有大众性的特点,民间大众性,是指它的产生、消费和传播形式的外部特征。当然民间美术群众性特征也不排斥个人的因素,优秀的民间美术家及其代表会在民间美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也就随着而千差万别,呈现出多类型、多

民间美术造型上的完美性

民间美术造型上的完美性 民间艺人对事物的完整、全面的追求一一崇尚完美,这便是“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主观情感同外界事物同形同构的关系所致。圆满完美的造型观,反映出民间美术“求垒”、“求美”的特点。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有一基本信条:就是一切事物莫不在变化之中,宇宙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中国人自古形成了往而复返的空间观念和周而复始的时间概念。古人的这种宇宙观与人生观与佛教哲学上“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的人生观不谋而合,表现在民间美术造型上即崇尚圆满完美,浑沌思维的整体性。民间艺人对事物的完整、全面的追求一一崇尚完美,这便是“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主观情感同外界事物同形同构的关系所致。圆满完美的造型观,反映出民间美术“求垒”、“求美”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创作是以全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把长期观察所得到的体验充分表现在造型中。其一是通过透明透视,把对象的各个侧面和背部进行垒方位的展现,体现了崇尚完整、圆满的观念。所描绘的对象内外重叠或前后重叠,互不遮挡。例如:透过虎、牛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内的小仔,透过房屋的墙面可以看到屋内的景象等。民间美术之所以能突破透视规律的局限,在于民间美术抛开了自然对象的实体真实,即立体的、占有一定空间的真实,而是以全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观看得真实已让位于观念的真实,客体形象的真实已让位于心象的真实。这种造型的完美特征在各地的民间美术作品中都有体现,山东潍县木牌牟画中的骑虎,湖南年画“老鼠嫁女”不是在侧面身上出现正面头,就是在侧面头部出现正面的两只限,产生二维平面上的多维感。质朴的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形成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完美性要求。其二是通过看不见的内部真实,表现出造型上的求全求美,在表现石榴、葫芦、南瓜一类的瓜果时往往剖开物体,使其露出籽来,透过母鸡可以看到腹内的鸡蛋,公鸡肚子吞下了五毒,在老虎、牛、羊、鹿身上装饰梅花等图案。把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其三是民间美术对事物完整、圆满的理想化审美定向。因此,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很少看到残缺的人物形象,讲究构图的完整性,常将画面看成独立的舞台,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小天地,通过完整形象的巧妙组合,达到集中、内向、充实、饱满的艺术效果。山东潍坊木版年画《男十忙》里描绘了十三个庄稼汉在耕田、耙地、种麦、锄草、轧垄、收割、运粮等田间劳动情景。《女十忙》画面中的十一个妇女,有的弹棉花,有的纺纱、捻线、织布,其间穿插有儿童、花猫、黑狗既填补了画面空白又活跃了气氛。在剪纸中男女老妇,衣服都饰以花纹,连老虎、狮子、鹿、狗动物身体上都描画出花草的形象,为的是使画面丰满、完整、突出喜庆热闹的主题。 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民间美术的造型不拘泥于一般生活现象,创造出异想天开的画面,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与统一的美学境界。 培养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需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练习,通过对比让学生感知区分什么是美,什么更美,使学生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现出美,并给他们足

《多彩的民间美术》名师教案

《多彩的民间美术》名师教案 郑州市75中小学部王倩倩 一、课题:《多彩的民间美术》 二、目标分解依据: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针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应知道重要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文化的关系,同时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反映了《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的文化特质特别关注,无论是从多元文化观的养成,还是从深度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角度,都强调欣赏课教学中的文化情景是必要的。 2、基于标准的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了多样的民间美术形式,如年画、剪纸、玩具、刺绣和雕塑等,学生感受多种形式的民间美术,通过比较分析、观察欣赏等方法,了解民间美术造型的艺术性、表达的装饰性、图案的夸张性、纹样的抽象性、色彩的丰富性等特点。在表达自己对民间美术感受的同时,关注民间美术在形式上向人们传达的质朴、率真之美,体会民间美术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 3、基于标准的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民间美术作品,但对民间美术缺乏系统的认识,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三年级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充满好奇,但是语言表达和阐释作品都有较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不同形式,并能简单评述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色彩、图案、寓意、用途、材质等方面的特点。 2、利用搜集资料、游戏探究、分组讨论、对比分析等多种形式,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在图案、色彩、寓意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的吉祥寓意和多元的造型特点。 2、教学难点:评述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概念分析

民间美术的概念:。民间美术是相对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的一个概念,是由以农民为主的城乡劳动者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特征:一、原发性特征:特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互交织。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原发性,带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点。 二、集体性特征:劳动者始终是民间美术的创作者、使用者、传播者和欣赏者。劳动者集体的社会生活需要,是民间美术创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创造体现着劳动者集体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 三、传承性: 四、实用性区域性会文化传统塑造着区域内居民的文化性格,制约着民众的生活习性,从而形成了各自的区域性特征。 五、工艺性特征:工艺性特征主要是材质、制作技艺对于民是美术造型和功能的意趣天成,创作过程中,始终包含着对材料的人文开发和充分利用,体现出材质自身的肌理、纹饰、光泽等自然形态特征。 民间美术的价值:一、实用价值:民俗文化则是民间美术发展的动力。民间美术的创作与传统农村的生活方式相契合形成了原始的图腾崇拜、深厚的民族心理、古老的生活方式和淳朴的民风。民间美术的创作作品往往就地取材、因漏而简,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回忆。 二、艺术价值:民间美术以艺术的形态服务于社会,形成自己的文化范畴和价值体系。它是原生态的、基础性的,以混沌的思维、朴素的造型、综合的品类为专业美术提供了创作源泉。民间美术的作者大都是农民,文化水品低、经济收入少,其创作完全是自发的,在集体无意识的支配下,受情感的驱使,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直接表达出来,作品以圆满的构图、流利的用色、和谐的色彩、奇幻的想象充分显示了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三、文化价值: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民间美术作为普通劳动者的创作,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学、艺术等上层文化一起共筑了我们辉煌的民族文化。为之提供了场景、道具、服饰和布景。如少数民族节日、春节、端午节、宗教、农耕风俗、人生礼仪等等。 四、历史价值:民间口传文学和民间美术,民间美术多繁盛于偏僻的乡间村野,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自身的传承发展中较多地保留了原始的形态,具有活化石的性质 五、经济价值: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时代,与衣食相关的生产和家庭紧密相关,是基本的生产结构形式,构成了民间美术所依存的社会基础。民间美术的主要作者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妇女比例较重,是用来补贴家用或换取生活必需品。随着民间美术进入城市,被视为旅游产品成为商品,价格也不断攀升。在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社会效益 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艺术样式 剪纸、年画、刺绣、玩具、建筑陈设、民间雕塑、民间陶瓷

诗歌语言特色

鉴赏诗歌语言学案(一) 【复习目标】 1.明确诗歌语言特色。 2.掌握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歌语言的答题步骤并规范组织答案。 【考点解读】 一、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诗歌语言鉴赏题目类型 考查方式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④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1.诗歌语言特色包括 、、、、、、、。语言风格主要包括、。 、。 、。 、。 、。 、。 、。2.说说下列诗歌各体现什么语言特色?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3.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文人的语言风格体现了文人的个性,掌握文人的语言风格是另一层面上的知人论世。 学习活动二:探究学习,完成例题,总结概括鉴赏语言的方法和步骤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请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宫词(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1.自主尝试写出答案: 2.总结鉴赏方法: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自主尝试写出答案: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 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民间工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间工艺有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我国的民间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原始艺术的一种延续,民间工艺中有很多原始艺术的影子。它同样继承了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特点,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乐观向上、淳厚、真实的感情色彩,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光彩夺目。 一、民间工艺的分类 1.美化日常生活用品的民间工艺 为了美化日常生活,勤劳的民族围绕着直接的衣食住行制作了很多必需品,如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服饰鞋帽、房间装饰品、器皿家具、雨伞、扇子、帐子、帘子等。这些民间工艺有很多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而成,简练质朴,明快大方。“在汉族地区的印蓝花布和花格土布,少数民族的蜡染和织锦,都是富有特色的染织品。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画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2.装饰与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 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有木版年画、剪纸、帐沿、挂饰等。民

间木版年画分布于全国各地,是用于春节期间张贴而常年欣赏的,色彩艳丽富有装饰性。剪纸的种类很多,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等。帐沿有画的、绣的和彩印的数种。挂饰如陕西省的泥塑虎头挂片、山东省的刺绣门帘挂饰等。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很浓。“像民间剪纸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山东黄岛剪纸粗犷豪放;山西浮山剪纸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江苏扬州剪纸是民间专门用做鞋花的艺术品,其特点是秀丽洒脱,光洁干净,构思新颖,布局完美。” 3.体现节令风俗的民间工艺 在中国传统节气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一年里有许多的节令,并有相应的民间工艺产生。如春节的年画、门神、春联等,元宵节的灯彩,清明节的风筝,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船、扎彩粽、绣香包等,七月七日乞巧、刻花瓜、剪牛郎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做瑞饼花馍,九月重阳登高、做重阳糕、插重阳旗,等等。这些带有民俗特点的艺术年复一年地出现,其形式既有明显的传承性,又不断地翻新,在民间的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传统年画色彩鲜艳,画法工整,构图集中,人物突出,形象优美。它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夸张手法,表现欢乐、幸福、祥和、劳动和勇敢等题材,是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此外,在民间工艺中有些是用来表达情谊和用作纪念的,如荷包、鞋垫、织的手帕、缝的绣球、花包等。有的是用于儿童玩耍的,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