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诊治ppt

合集下载

子宫内膜癌培训演示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培训演示ppt课件

社会支持
03
利用社区资源,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互助小组等社会支持网
络,让患者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但研究表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雌激素过度刺激、遗传因素、肥胖、 高血压、糖尿病等。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子宫内膜癌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 瘤中占比较高,发病率逐年上升

年龄分布
子宫内膜癌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和绝 经后女性,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
地域和种族差异
不同地域和种族间子宫内膜癌的发 病率存在差异,发达国家发病率高 于发展中国家,白人女性发病率高 于黑人女性。
02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生理
病理分型与特点
内膜样腺癌
占80%~90%,根据腺体分化程 度分为3级,属高分化腺癌。
浆液性癌
占1%~9%,恶性度高,易有深 肌层浸润和腹腔播散,以及淋巴 结及远处转移,无明显肌层浸润 时也可能发生腹腔播散,预后差

01
03
02 04
黏液性癌
占5%,肿瘤50%以上由细胞外 黏液组成。
淋巴结转移
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较差 ,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
肌层浸润深度
肌层浸润越深,预后越差。当肌层浸润深 度≥1/2时,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03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通过经阴道或腹部超声,观察子宫内 膜厚度、形态及回声情况,判断是否 存在异常。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放化疗相关并发症应对
放射性肠炎
表现为腹痛、腹泻等,可给予止泻药、抗炎药等治疗,同时调整 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骨髓抑制

妇产科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与护理PPT课件

妇产科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与护理PPT课件

感谢聆听
汇报人姓名
妇产科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与护理
演讲人
汇报日期
目录
Contents
概述 诊断 治疗 病情观察 病历记录 注意事项
01
概述
概述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 瘤的20%~30%,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02
诊断
诊断
01
临床表现
02
诊断要点
03
鉴别诊断
诊断
临床表现
01
子宫出血。绝经期前后的不规 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 要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出 血,很少为大量出血。不仅较 年轻或近绝经期患者易误认为 月经不调,不及时就诊,即使 医生亦往往疏忽。个别也有月 经周期延迟者,但表现不规律。 在绝经后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或 间断性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 患者一般无接触性出血。晚期 出血中可杂有烂肉样组织。
注意事项
经验指导
01
放射治疗目前多用于年老体弱或全 身状况差、不适于手术(如伴严重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以及 较晚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 疗和放射治疗可以相结合,只是在 时间上有所先后,可以是先放疗然 后手术,也可以是手术当中放疗或 者手术后放疗,这需要根据患者情 况来加以选择,但最终的目的总是 最大限度地消灭癌灶。
06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医患沟通
经验指导
注意事项
医患沟通
子宫内膜癌一旦确诊应首选手术治疗,一般行子宫加双附件 切除,同时行淋巴清扫。由于手术范围比较大,相对来说其
01 风险就大,因此术前必须如实告诉患者以及家属可能存在的
危险性、并发症,尤其对年龄比较大的妇女。同时也让患者 了解手术范围,做好思想准备。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PPT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PPT

内分泌及肿瘤标志物检查
内分泌检查:检测激素水平,如雌激素、孕激素等 肿瘤标志物检查:检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99等 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流情况 宫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子宫内膜病变情况,并进行活检 病理检查:对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 手术方式: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术后并发症等 术后护理:注意伤口愈合、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II期:肿瘤侵犯子宫肌层,无淋巴结转 移
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 转移情况等,分为I期、II期、III期和IV期
III期:肿瘤侵犯子宫外,有淋巴结转移
I期: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无淋巴结转 移
IV期:肿瘤广泛转移,包括肺、肝、骨 等器官
诊断方法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 刮宫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 检查
放射性脑病: 症状包括头痛、 头晕、记忆力 减退等,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等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避免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 合理饮食等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顺铂 等,用于杀死肿瘤细胞
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贝 伐珠单抗等,用于抑制肿瘤生
长和扩散
激素治疗:如雌激素、孕激 素等,用于抑制肿瘤生长
免疫治疗:如PD-1/PD-L1抑 制剂等,用于激活免疫系统对
抗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胞, 适用于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的诊治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的诊治PPT课件

放疗
药物 治疗
2019/11/2
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有效方法之一,分腔内照射和体 外照射;单纯放疗、术前放疗和术后放疗
分为化学药物和激素治疗
.
治疗(二)
PAGE 21
2019/11/2
.
术后治疗(二)
PAGE 22
2019/11/2
.
2019/11/2
小测试
PAGE 23
分期? 术后治疗方案?
.
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指征
PAGE 24
2019/11/2
完成生育后或内膜活检有进展者,即行内膜癌分期手术 .
内分泌治疗
PAGE 25
2019/11/2
.
26
(1)阴道流血 (2)阴道排液 (3)下腹疼痛 (4)全身症状
2.体征
(1)早期妇科检查可无异常 (2)晚期可有子宫明显增大,合并宫腔积脓时明显触痛 (3)侵犯周围组织时,子宫固定或扪及不规则结节状物
2019/11/2
.
PAGE 11
诊断方法
PAGE 12
B超 宫腔镜检查
分段诊刮
诊断方法
细胞学检查 CA125
弥漫型 子宫内膜大部分或全部受
侵犯,突向宫腔,较少浸润肌层
2019/11/2
.
局灶型 多见于宫底或宫
角部,易浸润肌层
病 理(组织学)
PAGE 8
(1) 内膜样腺癌
I级 (高分化,G1) II级 (中分化,G2) III级(低分化,G3)
(2) 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
1.腺角化癌 2. 腺鳞癌
腺癌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
MRI、CT
2019/11/2
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依据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精选编辑ppt
转移途径
➢血行转移
• 少见 • 晚期转移至肺、肝、骨等处
精选编辑ppt 14
子宫内膜癌FIGO-2009分期
精选编辑ppt 15
临床表现
阴道 流血
绝经后 阴道流血
未绝经 者经量增 多、经期 延长或经 间期出血
阴道 排液
疼痛
全身 症状
早期多为 浆液性或 浆液血性 排液
晚期合并 感染脓血 性排液, 并有恶臭
癌瘤浸润 周围组织 或压迫神 经 侵犯宫颈, 宫腔积脓 时,下腹 胀痛及痉 挛样疼痛
晚期病人
消瘦 发热 贫血 恶病质 全身衰竭
16
精选编辑ppt
诊断
诊断根据: 病史、症状、体征
确诊: 分段刮宫病理检查
➢ 病史 高危因素 老年、肥胖、长期服用雌激素, 他莫西芬 绝经延迟、不孕或不育
➢ 临床表现 症状 体征
60-70岁 不常见 萎缩 乳头状浆液性或混合 性、透明细胞癌等 不清楚 迅速
腹膜 不常见 差 10%~20%
精选编辑ppt
内膜癌与HVPCC
遗传性非息 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
子宫内膜腺癌 是HNPCC的部 分症状,约60% 的HNPCC妇女 发生子宫内膜
病变
16%以上的子宫 内膜癌患者有 患子宫内膜肿 瘤的一级亲属, 其中部分病例 可能是继发于 HNPCC
5.2%呈冲洗液阳性,5年生存率67%;而没有阳性冲洗液 的肿瘤5年生存率为85%
24
精选编辑ppt
治疗---手术加放射治疗
➢ Ⅰ期患者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 淋巴结可疑或已有转移 ➢ 深肌层已有癌浸润
术后加用60Co或直线加速器外照射 Ⅱ、Ⅲ期患者根据病灶大小,可在术前 放疗,放 疗结束后进行手术

【精编】子宫内膜癌的规范化治疗PPT课件

【精编】子宫内膜癌的规范化治疗PPT课件
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03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是最基础的 手术方式,根据病情可进行淋巴 结清扫。
手术目的
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并确定病理 分期,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案
化疗、激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根据 病情和病理分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患者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疏导
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
者缓解不良情绪。
提供信息支持
向患者提供关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知 识,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减少恐惧和焦虑。
鼓励积极面对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病情,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
组织交流活动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型
子宫内膜样腺癌
最常见,占80%-90%,恶 性程度因分化程度不同而 异。
腺鳞癌
较少见,恶性程度高,预 后较差。
其他类型
如透明细胞癌、未分化癌 等,较为少见。
02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诊断方法
病理组织学检查
通过子宫内膜活检或手 术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 诊断,是确诊子宫内膜
癌的金标准。
药物治疗目的
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 状,延长生存期。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方式
包括体外照射和腔内照射,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式。
放射治疗目的
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胞,缩小肿瘤,缓解症状。
04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期的妇科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子宫 内膜异常病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组织患者之间的交流活动,让患者分 享治疗经验和康复心得,互相支持和 鼓励。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个体化治疗
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组、表型和临床特征,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 作,以加速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进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调有关。
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通过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肿 瘤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深浅等特 征,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化程度。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细 胞表面的抗原标志物,有助于鉴别肿 瘤的类型和来源。
分期与分级
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侵犯的深度和范围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国际妇产 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
内分泌失调
遗传因素
长期无排卵或稀发排卵,以及雌激素水平 过高,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可能与遗传有关。
炎症与感染
其他因素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宫颈糜烂、宫颈息肉 等慢性宫颈炎,以及阴道滴虫、真菌等感 染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是子宫内膜癌 的高危因素。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目录
• 子宫内膜癌概述 •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与护理 • 子宫内膜癌的科研进展
01 子宫内膜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 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 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分类
根据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可 分为腺癌、腺鳞癌、透明细胞癌 等。
放疗与化疗
放疗
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
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胞,适用于晚期 或局部复发的患者。

子宫内膜癌科普宣传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科普宣传PPT课件

靶向治疗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逐渐应用于子 宫内膜癌的治疗。
这类治疗方法的效果和适应症正在不断研究 中。
如何改善生活质量?
如何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癌症患者需重视心理健康,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参与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可以减轻焦虑。
如何改善生活质量? 营养管理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耐受性。
谁会得子宫内膜癌?
高风险人群
绝经后女性、肥胖女性和有家族史的女性等 属于高风险人群。
此外,长期服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也需 特别关注。
谁会得子宫内膜癌? 症状
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症状包括异常阴道出血、 经期延长和盆腔疼痛。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检查。
谁会得子宫内膜癌?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体重、定期体检和合理饮食是预 防子宫内膜癌的方法。
建议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减少高糖高脂饮食。
如何改善生活质量? 定期随访
治疗后定期随访以监测复发情况和身体状况。
遵循医生建议,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
谢谢观看
确诊后,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有哪些?
治疗方案有哪些?
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通常包 括子宫切除术。
手术后可能需要进行放疗或化疗以进一步降 低复发风险。
治疗方案有哪些? 放疗与化疗
放疗可用于局部控制癌症,而化疗通常用于 转移性疾病。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降低风险。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就医指引
如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其他相关症状,应及时就 医。
早期发现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
何时就医?
检查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0.625 mg结合雌激素3年:62%出现子宫内膜增生; 发生率: 第1年 21% 、第2年24% 、第3年17%; 1/3为伴或不伴非典型增生的复杂性增生; 安慰剂对照组仅2%。
低剂量雌激素发生内膜病变的危险性小,且发生时间推迟。
* 低剂量0.3 mg/d×2年,未见增加,均为1.7%; *高剂量(0.625 mg和1.25 mg)增加达28%和53%。
13
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年龄分布 绝经后50~59岁妇女最多; 60%绝经后, 30%绝经前; 高发年龄58岁,中间年龄61岁; 40岁以下患者仅占2% – 5%; 25岁以下患者极少 。
14
年龄分布
15
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的10%~20% ↑ 2×
超过标准体重的21%~50% ↑ 3×
3
Ⅱ型:非激素依赖型,占10%。 发生在绝经后(>60y),为特殊类型
子宫内膜癌 伴有萎缩性内膜和不典型增生
(EIN), 分化差,侵袭性强。 包括:浆乳癌、透明细胞癌、腺鳞癌
等。
4
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正常子宫内膜周期性再生、分化、剥脱,依赖女性 激素作用。
子宫内膜由无对抗的雌激素刺激所引起:长期受雌 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引起增生; 单用雌激素一年,20%子宫内膜增生;
超过标准体重的
50% ↑10×
雌激素替代
↑4~15
糖尿病
↑3.0
高血压
↑1.5
三苯氧胺( > 5年 )
↑7.5
晚绝经
↑2.4
初潮早
↑1.6~2.4
不孕
↑1
16
三苯氧胺与子宫内膜增生
服用tamoxifen的妇女 患子宫内膜增生、 患子宫内膜息肉、 患内膜囊性变、 患内膜癌的几率增加。
子宫内膜癌
1
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 瘤,
仅次于子宫颈癌在欧美发达国 家已上升为第一位。
2
子宫内膜癌分为两型
I 型:雌激素依赖型,为子宫内膜样 腺癌,约占子宫内膜癌80%。 发生在绝经前或围绝经期妇女 (<60y)、 伴有子宫内膜增生(AH)、 分期早、进展慢。 包括:分泌性腺癌、粘液腺癌等。
外源性雌激素: 每用一年雌激素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7%; 未切除子宫并接受无孕激素对抗雌激素治疗的妇女子 宫内膜增生和癌均增加10倍。
10
绝经后妇女口服雌、孕激素与内膜增生
(The postmenopausal estrogen/progestin interventions,PEP族史 非特异性肿瘤聚集:
同代或两代亲属中有2~3人患不同类型肿瘤。 家族性肿瘤(占<6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中3.1%)
连续两代或两代以上亲属中有3或3人以上肿瘤患者, 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可能,无遗传性肿瘤的特征。 遗传性肿瘤(占<6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中3.1%) 连续两代或两代以上亲属中至少有3人一级亲属患 子宫内膜癌或结直肠腺癌(HNPCC),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至少有一患者确诊时<50岁。
不典型增生 癌前病变、细胞异型性、无间质浸润。 包括单纯性增生与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
8
内膜增生与内膜癌
单纯增生、复合增生为良性病变,绝大部分预后 好,仅有少部分可在10 年左右发展为癌 单纯增生 随访15年1%可发展为癌
80%病变可自然消退 复合增生 随访13年,3%可发展为癌,
83% 消退,经孕激素治疗85% 可逆转
内膜增生以腺体病变为主、伴有少量间质病变,少 数可以发展成癌。其特征为腺体形状、大小不规则, 腺体/间质比例升高。
伴有细胞学不典型性的内膜增生常可发展为子宫内 膜癌。
5
正常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月经期 增殖期 排卵期 黄体期 6
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WHO)
1975年分类
1994年分类
腺囊性增生 腺瘤性增生 不典型增生
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分级与癌: 轻-15%;中-24%;重-45% 对孕激素治疗反应
9
子宫内膜增生和癌的病因学
长期持续无孕激素对抗的雌激素刺激。部分具有时间 和剂量依赖性。
内源性雌激素: 1)长期无排卵,卵巢持续分泌雌激素,并将雄激素 转化为雌激素。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绝经前功血。 2)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如颗粒细胞瘤。
18
病理特点 大体表现(1)
可发生在子宫各部位,宫体部位较多 不同组织类型的癌肉眼无明显区别 侵肌时子宫体积增大, 浸润肌层癌组织境界清楚,
呈坚实灰白色结节状肿块。
19
局限型
弥漫型
20
子宫内膜癌 III 期
侵肌全层、宫颈、附件
侵肌
This adeno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 is more obvious. Irregular masses of white tumor are seen over the surface of this uterus that has been opened anteriorly. The cervix is at the bottom of the picture. This enlarged uterus was no doubt palpable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Such a neoplasm often present with abnormal bleeding.
( Genant,1997)
但即使低剂量如长期应用仍不安全。 *低剂量0.3 mg×8年:内膜癌危险性增加9倍,但内膜增生的 危险性未增加。 (Cushing,1998)
11
孕激素治疗预防
孕激素可使ERT妇女发生子宫内膜增生和 癌的几率大大下降。
PEPI:联合应用雌、孕激素使 单纯性增生(0.8%:27.7%)、 复杂性增生(0.8%: 23.7%)、 不典型增生(0:11.8%) 显著减少。
单纯性增生 复杂性增生 不典型增生
7
国际妇科病理协会分期(ISGP,1987)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Gynecology Pathology)
单纯性增生(原腺囊性增生)良性病变。 腺体不规则,扩张呈囊性,无细胞异型性。
复杂性增生(原腺瘤性增生)良性病变。 腺体高度增生,成芽状或乳头状,无细胞异型性。
低剂量孕激素每月至少要用12天才有效。 短期孕激素治疗无保护作用。
12
发病机理
雌激素是突变诱导剂。 雌激素可诱导分裂刺激细胞分裂和器官生长。这
一效应似通过刺激cyclin D转录基因、原癌基因、 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起作用。 雌激素可能影响多种基因表达,导致子宫内膜增 生发展中的细胞信号改变。 P53与雌激素关系不大。在内膜增生中不存在,但 在20%的内膜癌中可见,在浆液性内膜肿瘤,高达 90% 。 子宫内膜浆液性肿瘤由萎缩的子宫内膜发展而来, 对雌、孕激素无反应者,几乎均有P53基因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