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学_复习重点

水土保持林学_复习重点
水土保持林学_复习重点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重点

绪论

1、水土保持林学:是根据林学和生态学原理,结合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和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阐述造林基本原理与培育技术,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与体系配置建设技术,以及水土保持林体系多种功能与效益的一门应用学科。

2、水土保持林: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副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3、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

(2)成活率、保存率低。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3)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

(4)科学研究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

(5)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

(6)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

(7)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造轻管

第一章水文效应

1、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指水土保持林对一个流域或区域的水文要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对这些要素(如降水、蒸发和径流)进行改变、调控,最终改变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分配比例,从而改变水文过程,调节地表径流,保持水土。

2、对降雨的三次分配

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灌木和活地被物)

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

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

3、林降雨量包括(林冠通过雨量)和(林冠滴下雨)

4、影响林冠截留量的因素(看一眼得了)

(1)林冠特性

林冠结构:重叠多、孔隙少,截留量多;枝叶量:多>少;湿润程度:干>湿

(2)林分特征

树种:针叶>灌木>软阔>硬阔;郁闭度;

林龄:同一树种因林龄不同,枝叶茂密程度不同,截留率也不相同。

(3)雨量、雨的性质

雨量与截留量:正相关关系、非直线性(当林冠截留量IC< C林冠贮水量时)

林冠贮水量C:一次降雨中林冠所能容纳的最大降水量。

降雨性质与截留量:

雨强越大,降雨越集中,截留量越小;

雨强越小,历时越长,有利于林冠充分吸水和吸水后蒸发,截留量越大。

另外,由于“附加截留”的存在,林冠的总截留量有可能超过林冠的饱和截留量的那个极限值。

附加截留指的是对于历时长的降水在这个阶段中枝叶体还将水继续蒸发到大气中去,它由湿而变干,这样一来又增加了截留雨水的潜力,这种因蒸发而增加的截留称为“附加截留”。

(4)雨前林冠的湿润程度和林冠截留

在雨前林冠愈干燥,存留雨水的潜在能力愈大;反之,与前次降水相隔的时间愈短,则林冠含有较多的未来得及蒸发的前次截留量,存留雨水的潜在能力就小了。

5、林冠截留的作用

增加大气湿度

直接消减径流量,推迟林下降雨和出流,减少洪水径流,控制水土流失;

改变林下降雨的雨滴动能

相对延长降雨历时

6、枯枝落叶的水土保持作用

①截留、吸收部分降雨;(1kg枯枝落叶可吸收2-4kg水分,最高可达其6倍)

②彻底消灭降雨动能,形成地表保护层,维持土壤结构稳定;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④增加地表粗糙度,分散、滞缓、吸收过虑地表径流,起到调节河川流量和削弱洪峰的作用;

⑤拦截过滤固体径流,沉积沙粒,避免土沙流入河川和水库;

⑥防止土壤蒸发,稳定土壤湿度和温度,利于树木生长;

⑦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增加土壤入渗量,减少地表径流;

⑧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

7、森林对土壤水文性质改良作用

林地土层是产生森林水文效应的第三个活动层,降雨在这里进行第三次再分配。先后产生入渗、填洼、贮存、径流以及蒸发、蒸腾等水文过程。这些过程在流域的水文循环中对贮存量和输出量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降水通过林冠层和枯枝落叶层的再分配之后,一部分水分将进入土壤中被贮存,被林木及植物吸收蒸腾或通过地面直接蒸发掉;或者作为土径流流走或渗入到地下潜水层中;而另外一部分将作为直接径流从地表流走,参与流域的汇流过程形成流域出口的洪峰流量。

降雨第三次再分配的效果不仅是影响坡面径流和流域出口流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水蚀强度的重要因素。

8、水源涵养作用:森林减少地表径流,促使水流均匀进入河川或水库,在枯水期间仍然维持一定量的水进入河川或水库的作用。

第二章改良土壤、防止土壤侵蚀效应

1、水土保持林是控制土壤侵蚀的重要生物措施,其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庞大的根系固持、网络、改良土壤;

②枯枝落叶层消灭降雨动能,拦截、过滤、分散径流;

③树干对土壤起到机械固持作用;

④林冠及地被物对降雨的拦截;

⑤可以保护土壤免受雨滴的机械破坏作用;

⑥土壤具有较高的渗蓄能力;

⑦可以减少土壤结冻深度,延缓融雪,增加地下水贮量;

⑧林分的生物小循环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

2、影响土壤抗蚀性的因子(土壤性质)和(植被状况)

3、树木根系对土体固持的实质:

土壤抗剪强度的增强,改变了抗剪力对剪切力的比值,从而起到了防止边坡土体滑动,增强边坡稳定性的作用。

4、影响林木固土作用的因子分析

(1)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重点)

①树种

根型主直根型﹥散生根型﹥水平根型

根系发育状况

根系的穿透能力

根系的表面积根径相同情况下,须根发达的根系比主直根系抗拉强度大。

②根系的物理特性

根系的直径根的抗拉力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增大

根系的抗拉强度随着根径的增大而呈减小的趋势

根系的通直性根系分枝角度大,拐点多,受力时易断裂

③穿过剪切面的根量

穿越剪切截面的根截面积率越大抗剪强度越大

地上生物量与地下根系量紧密相关

④树木的年龄

树木的年龄与根系的固土能力有紧密关系

幼林:小;中状林:大;老林:下降

⑤采伐对根系固土能力的影响

采伐后,根系逐渐腐烂,根系的固土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采伐后4~5年易发生滑坡

(2)环境因素(了解)

(3)地质条件(了解)

第三章森林立地

1、立地是指一个地方环境的总体;

2、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和植被。

3、立地指数: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4、立地条件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或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

5、立地分类指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基本相同、立地生产力水平基本一致的地段的组合。

6、森林立地的三大因子: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一)物理环境因子:包括气候、地形和土壤。

(1)气候

大气侯主要决定者大围或区域性森林植被的分布,而小气候明显地影响树种或群落的分布。因此,在立地分类系统中气候一般作为地域分类的依据或基础,在立地类型的划分中并不考虑气候因子。

特点:稳定、简单

(2)地形

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

地形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

特点: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是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

地形是划分立地类型和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

(3)土壤

土壤是林木生长的基质,是森林立地的基本因子。

土壤厚度:厚层 100cm以上中厚层 80-100cm

中层 40-80cm 薄层 <40cm

腐殖质层:厚 >20cm,中 10-20cm,薄 <10cm

特点: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综合性强。

(4)水文

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

在平原地区该因子特别是地下水位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植被因子(了解)

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水热有不同的要求,从而反映到不同大气侯带的植被差别。从树种分布讲,红松代表温带湿润地区的树种,油松代表温带耐旱树种,马尾松、杉木则代表喜湿热的亚热带树种。

在植物未受严重破坏的地区,植被状况能反映出立地的质量,因此,可根据植被类型、指示植物种、建群种(或优势种)、林木优势高、生物量、收获量等也可衡量立地的质量。(三)人为活动因子(了解)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如取走林地枯枝落叶、严重开采地下水,会使立地劣变,发生土壤侵蚀,降低地下水位。

特点:多变性;不易确定性。

7、森林立地主导因子

对林木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之为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确定方法:

一方面是逐个分析各环境因子与植物必需的生活因子之间的联系,从分析中找出对生活因子影响最广、影响程度最大的那些环因子;

另一方面则是找出处于极端状态,有可能成为限制植物生长的那些环境因子(如干旱、严寒、过大的土壤含盐量等)。按照一般规律,成为限制因子的多是起主导作用的因

8、立地分类的途径

(1)植被因子途径:利用林木生长效果(地位级或地位指数)和植被各种性质特征区别立地类型,鉴定立地质量。

(2)环境因子途径:利用土壤和地形变量来直接预测森林生产力。

由于环境因子相对比较稳定,根据它们的差异性,可从性质上划分

各种立地类型。

气候:在同一气候区,大气候条件趋于一致,小气候差异一般可通过地形、土壤因子反映。

地形:在山区条件下,气候和土壤可通过地形来反映。

土壤:在相对一致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对森林生产力具有决定性的直接影响,常被作为立地类型划分的重要依据。

(3)综合多因子途径: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即通过对气候、土壤、地形、植被的综合研究,划分立地类型或立地单元。

9、森林立地分类的原则

(1)地域分异原则

森林立地分类应以光、热、水分、土壤与植被的地域分异为主要依据。立地类型之间在主要立地因素上有明显的差异,相同立地类型在地域上可不连接,但立地条件必须基本一致,而且相对稳定,要求采取相同的造林和营林措施,有基本相同的生产力。

(2)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森林立地是一个自然综合体,所以其分类必然取决于自然综合体特征的

差异,必须综合立地的各构成因素,找出立地的分异特征,只有这样的分类才能反映立地的固有性质,只考虑单个或几个自然因子做出分类,往往是片面的。

然而,仅根据综合分析又很难进行具其的分类,因为综合特征又难以简要表明,综合指标也难确定,尤其在确定类型界限时难以着手。

因此,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一、两个主导因子及其划分指标,就能够容易地将类型区分开来。

(3)简明实用原则

要求建立系统时以最简明、最准确、最直观的命名和文字描述表达出来,确定的主导因子要求容易鉴别,以达到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分类中各级类型划分的依据和指标都要紧密地考虑树种、造林和营林上的差别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10、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

(1)按主导环境因子的分级组合;

方法:选择主导环境因子若干,对每个因子进行分级,按因子、因子水平组合成一立地条件类型表。

命名:因子+级别(程度)。如黄土阴沟坡、阴斜坡薄层土等例:因子: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坡度……)

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理化性质……)

水平:坡位(上部、中部、下部、坡角)

土层厚度(<25cm薄、25-60cm中、>60cm厚)

(2)按生活因子的分级组合;

(3)综合法;

(4)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条件类型。

第四章人工林种类及造林树种的选择

1、造林目的:为了维持、改进和扩大森林资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木材和各种林产品,并发挥多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人工林: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和培育而成的森林。

3、天然林:原始林、天然次生林;

原始林---未经人工培育或人为干扰在原生裸地上自然发生的森林。4、人工林种类:根据培育目标的不同,将人工林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称为林种。一级林种: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二级林种:

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用材林:普通用材林、纤维造纸林、胶合板用材林、矿柱林、珍贵用材林……

5、人工林的特点

(1)人工选择的苗木具有良好的遗传特性;

(2)林木分布比较均匀,营养空间利用充分;

(3)空间结构合理,郁闭后分化比较小;

(4)集约程度高,生长速度快。

6、人工林培育目标

成活、成林、稳定、多功能、高效益

7、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

中国面积大,条件复杂,树种资源丰富;

历史上有树种选择不当造成大面积损失的教训;

树种选择不当,不易很快显示出来,几年或几十年后才显示,后果严重。8、树种选择的基础

(1)生物学特性(指形态学特性、解剖学特性、遗传学特性)

如径柳属和匙叶草属植物有泌盐功能

(2)生态学特性(指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3)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9、树种选择的原则

(1)经济学原则:满足造林目的的要求,即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林业的要求(2)生态学原则:即适地适树的原则

(3)林学原则:种苗来源;栽培技术;有无栽培经验和习惯;造林成本。10、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2)水土保持林树种的选择(重点)

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任务:减少、阻拦及吸收地表径流,涵蓄水分,固定土壤免受各种侵蚀。

土保持林对树种的要求:

①根系发达,能笼络固持土壤;在表土疏松、侵蚀作用强烈的地方应采用根蘖性强(如刺槐、旱冬瓜)的树种或蔓生植物(如藤);

②枝叶量大,枯落物多,且易分解,具有改良土壤的性能(如刺槐、胡枝子、沙棘、紫穗槐等),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③生长较快,树冠浓密,避免雨点直接冲击地表,能在林下形成良好的枯枝落叶层,保护土壤;

④适应性强,能适应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林的特殊环境。如护坡林的树种要能耐干旱瘠薄(如柠条、杜梨等),沟底防冲林及护岸林的树种要能耐水湿(如柳树、柽柳、沙棘等),抗冲淘(旱柳、青、杞柳、沙棘等)。

11、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12、适地适树的标准

(1)一般标准(客观标准)

用材林:成活、成林、成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对间歇性灾害因子有一定的抗衡力);

防护林:防护效益能充分发挥出来。

(2)数量化标准

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长量;

立地期望值相当于一定的使用期立地的价值。用以评价经济效益水平。

13、适地适树的途径

(1)选择(单纯适应)

①选地适树②选树适地

(2)改造(相对适应)

①改地适树②改树适地

14、适地适树方法

调查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林生长情况,是探索适地适树的主要方法。

调查方法有:

(1)单因子对比法:就是在其他因子相同而只有一个立地因子不同的情况下,对比调查相同树种人工林生长效应的方法。

(2)立地类型对比法:采用分类型(或等级)对比调查人工林生长效应的方法

(3)运用多变量的分析方法

应用大量样地调查,然后进行多变量分析的方法。

此法既可了解各因子对林木生长的作用程度和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可配制各因子综合作用于林木生长的数学模型,用于立地评价和生长预测,为适地适树提供依据。15、适地适树方案的确定

(1)主要造林树种的确定

最适生(实用面最广)、最高产、经济价值又最大树种列为主要造林树种。

每个经营单位根据经营方针、林种比例及立地条件特点,应考虑:

①速生与珍贵、针与阔、对立地条件要求严与广域性树种搭配;

②确定合适的发展比例,使树种选择方案即能发挥多种立地条件的综合生长潜力,又能满足经济多方面的要求。

(2)造林地的安排

原则: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留给经济价值较高而且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的树种;生态适应性较广的树种安排在立地条件比较差的造林地。对同一树种有不同要求时,应分配给不同的造林地。

第五章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

一、造林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也叫初植密度。

二、初始密度:指森林起源时形成的密度。它是各种密度的基础。

三、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

(一)造林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的作用

(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

1、密度对树冠生长发育的作用

密度不同的林分,首先表现在对林分树冠发育的巨大影响。

(1)造林初期个体基本上处于孤立状态

(2)随着年龄的增长密度大的林分,平均冠幅小;密度小的林分,平均冠幅大。

2、密度对树高生长的影响

(1)密度对树高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树木的高生长主要由树种的遗传特性、林分所处的立地条件来决定。

(2)不同树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因其喜光性、分枝特性及顶端优势等生物学特性的不同,而对密度有不同的反应。

(3)不同立地对密度的反应不同特别是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

(4)其作用取决于密度围郁闭初期,在一定密度围,适当加大密度,有促进主干高生长的作用。到中、后期随着密度提高,树高反而减少。

3、密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

(1)通过密度对树冠生长的影响而发生的。

冠幅与直径生长成正相关 CW=0.6348+0.2481D

(2)在树木间开始有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

(3)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还表现在直径分布上密度加大使小径阶林木增大,而大、中径阶林木的数量减少。

4、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

(1)单株材积

水土保持的方案.docx

九绵高速公路LJ20合同段项目 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九绵高速公路LJ2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八年四月二十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1、法律法规 (1) 二、编制目的 (1) 三、项目及地区概况 (2) 1、项目概况 (2) 2、地区概况 (2) 四、管理体系及责任制度 (3) 1、管理体系 (3) 2、责任制度 (4) 五、水土流失预测 (8) 1、项目水土流失特点 (8) 2、预测时段 (9) 六、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10) 1、水土流失防治原则与防治目标 (10) 2、弃碴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1) 3、隧道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2) 4、区间临时道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3) 5、临时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止措施 (13) 6、桥梁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4) 七、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14) 1、水土保持经常性监测 (14) 2、措施 (15) 3、奖惩 (16)

水土保持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编制目的 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地表造成区域水土流失,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我项目部编制本《水保方案》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 (1)编制本《水保方案》,有利于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的同时必须承担对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责任,达到“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目的。 (2)该《水保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建设范围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提出适宜于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防治项目区自然和建设场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建设场地水土保持工程的监测监理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3)该《水保方案》的全面落实,可有效防治建设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4)该《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水土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发改农经〔2011〕170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中央补助地方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24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8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程根据经批准的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强化管护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实施。 第四条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区群众共同承担。各地应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第五条各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对中央补助地方点多、面广、单项资金少的小型水土保持项目,实行中央切块下达投资规模计划、地方分解安排具体项目的管理办法,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衔接平衡、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建设管理综合监督等工作;水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编制、项目前期工作文件审查、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具体组织和指导项目实施,有关流域机构做好技术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六条水土保持工程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前期工作文件组织实施,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第二章前期工作

水土保持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水土保持结业论文 题目有关水土保持的策略 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生姓名郑羽莎 学号03308308 指导教师 职称 2009-11-26

题目 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本文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水利

目录 1. 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2. 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3. 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3.1 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3.2 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3.3 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3.4 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3.5 水环境质量下降 4. 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5. 结论 6参考文献

1. 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但是,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接近16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达到和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对水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第二,洪涝、干旱灾害频繁。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少,灌溉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较低。第四,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第五,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 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1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工程的运用与管理、水利的投资与建设、人才的开发与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涝、体制与机制、科教与法规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其中受水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65万km2,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有26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为水蚀、风蚀交错区。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以三峡库区为例,库区总面积约为5万km2,涉及重庆、湖北两省市的19个区(县、市),其中重庆为16个区(县、市),总面积为4.6万km2。库区重庆部分水土流失面积为3.06万km2,年土壤侵蚀模数为3751t/万km2年侵蚀量为11481万t

农地水土保持

第一章 1.农地水土保持:在有水土流失危害的农耕地上,通过实施农地水土保持技术措施,防治 水土流失和养分消耗等土壤退化现象的发生,并且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确保土地生产力经久不衰,获得高效、丰富和永续的生产。 第二章 5.土地合理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过程,是人类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转换的过程,是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行为。 7.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依据(1)以特定区域的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2)农、果、茶、林和水产养殖各业生产队土地的要求(3)土地利用现状(4)土地自然生产力的高低为主要依据 8.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评价系统拟定,我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一般由土地适宜类,土地适宜等和土地限制型三级组成 (1)土地适宜类:反映土地对各种预定用途的适宜和不适宜,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适宜类分为a宜耕类b宜园类c宜林类d宜水产养殖类e不宜类 (2)土地适宜等:在土地适宜类范围内,根据土地适宜程度来划分,一般分为一等、二等、三等a一等地:土地对某类用途高度适宜,可持续利用且基本无限制,土地生产率较高且经济效益较好b二等地:土地对某类用途中度适宜,有一定限制,经济效益一般,持久利用且不采取相应改良措施会引起土地退化c三等地:土地对某类用途有较大限制,勉强适宜或临界适宜,土地生产率或经济效益很低,利用时易产生土地退化 (3)土地限制型:反映土地对某类用途的主要限制因素及其限制强度。 9. 9.土限制型的确定:砂限制型:土壤地质为砂土 黏限制型:土壤质地为黏土,保水保肥,不利于养分运输 酸限制型:土壤反应强酸性,ph小于5 浅限制型:土层浅薄,宜耕类耕层<10cm(水田),或15cm(旱田),宜园土层厚度<60cm,宜林类土层厚度<40cm。 瘦限制型:土地瘠薄,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1% 渍限制型:地下水位<30cm,土壤排水不畅,土层终年渍水。 旱限制型:水源不足,水利设施差,灌溉不能保证。 冷限制型:土地温热水平低,宜耕和宜园类(果)>=10度。 第三章 2.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植物消耗单位水量生产出的同化物质量 水分利用效率:每单位蒸散的水分在一定面积上所产生的经济产品的重量 WUE=Y/(ET) Y-作物的经济产量ET-水分的蒸散量或生产期间的实际耗水量 影响Y因素:内因—品种特性外因—水分、肥力、栽培耕作措施 3.降水与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1)凉爽季节水分利用效率大于温暖季节 (2)有效降水:自然界中实际补充到植物根系分布层可被植物利用的部分 (3)有效降雨量=实际降雨量-树冠截留-径流-渗漏 5.作物的基本生活因素:在影响作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有一些是作物生命活动所绝对必要的,没有他们,作物就不能很好地生活甚至生存,这些因素可称为作物的基本生活因素或生活条件,他们是光、热、空气、水分和养分 作物基本生活因素的特性(1)基本生活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2)限制因素:相对最少的因素(3)最低因素法则:作物的产量水平不会超过作物基本生活因素中最受限制的因素所允许的程度(4)因素的综合作用 6.作物生产力:指某一地的气候、土壤、社会经济及最优的管理水平、无杂草病虫害条件下,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内容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9年月日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1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 努力把工程设计和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沿线景观不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噪声、振动和扬尘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做到环保、水保设施与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2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建立由项目经理部负责领导、部室分工管理、安全质量部、机械物资部监督指导、各作业架子队实施,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完整的环境保护及节能保证体系,详见图 1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框图。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及节能管理组织机构 管理机构 项目部将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节能领导小组,各作业架子队对应成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节能实施小组,配备必要的环保设施和环保专业人员,详见图2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组织机构框

图。 主要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贯彻执行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人民政府、建设单位、工程监理环保规定中的强制性条款;严格执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健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制定环保及节能目标和有关规章制度,对本标段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及节能工作负总责。 负责施工期间环保、水保、节能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讨论、研究和解决重要环保及节能事宜。 保持与业主、环境监理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联系,接受监督检查和指导。 负责环保体系标准及节能和有关规章的贯彻落实,确保环保及节能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组织对下检查和指导工作,深入基层认真调查和收集环境保护及节能好的做法,并在本标段推广应用。 (2)组长职责 对施工中的施工环保、生态环保及水土保持、节能工作负总责。 制定和签发本标段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节能实施性计划。 领导和带头贯彻执行国家/行业/环保政策法规,保证环保管理体系及节能措施有效运行。分解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节能目标并进行实施。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省级实施规划(2013-2017年)编写提纲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 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规划(2013—2017年) (编写提纲) 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 二○一二年六月

项目名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规划(2013—2017年) 编制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 审定: 审查: 报告编制: 典型设计: 投资估算: 制表: 制图: 参加人员: 参加单位:

前言 简述规划编制的缘由(依据),编制过程,规划的范围,编制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及建设规模,投资估算与筹资方案,预期实施效益等。

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特性表

目录 前言 1项目区概况 (1) 1.1项目县及项目区选取原则 (1) 1.2项目区选定及布局 (1) 1.3项目区自然条件 (3) 1.4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4) 2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 (6) 2.1水土流失状况 (6) 2.2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7) 3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任务 (9) 3.1 指导思想 (9) 3.2规划依据 (9) 3.3规划原则 (9) 3.4规划水平年 (9) 3.5规划目标任务 (9) 4规划分区与治理模式 (11) 4.1 类型区划分 (11) 4.2 治理模式 (11) 5 建设任务与总体布局 (12) 5.1 各类型区典型小流域设计 (12) 5.2建设任务 (13)

5.3总体布局 (13) 6水土保持监测规划 (14) 6.1 监测目的 (14) 6.2监测技术路线 (14) 6.3监测时段、内容和方法 (14) 6.4 监测机构及管理 (15) 7 科技示范推广规划 (16) 7.1技术引进与示范推广 (16) 7.2 技术培训 (16) 8 环境影响评价 (17) 8.1评价的目的、依据和指标 (17) 8.2评价分析 (17) 8.3环境影响防护措施 (17) 8.4评价结论 (18) 9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9) 9.1 投资估算 (19) 9.2资金筹措方案 (20) 9.3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20) 10 保障措施 (21)

水土保持林学

植被条件对产流的影响 摘要:植被是影响坡面流水力特性的重要因子,目前国内外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李毅等通过室内人工降雨试验研究,指出植被有增加入渗率、减小径流系数、明显降低径流流速等作用;郭雨华等通过野外放水试验,得到相同的结论;周星魁等研究指出,稳渗率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并给出了关系表达式;李毅等研究了不同草地覆盖面积比与坡面流出流时间、终止时间的关系,得出草地覆盖面积比与坡面流出时间和径流终止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草地覆盖面积越大,对坡面流的延滞作用越显著;放水流量越大,草地覆盖对坡面流的延滞作用越小。总之,植被的覆盖改变了坡地径流的形成过程和不同径流成分的比例,从而使坡地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和溶质运移发生了变化。所以对植被条件对产流的影响的研究对防治水土流失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流参数植被类型植被格局产流 水力侵蚀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土壤侵蚀类型。坡面土壤侵蚀主要是由雨滴击溅、坡面径流引起,而森林植被作为陆地上最萤要的牛态系统以其林冠层、林木茎杆、林地上富集的枯枝落叶层、根系层以及发育疏松而深厚的土壤层截持和蓄储大气降水,发挥着其特有的水文生态功能,从多个角度影响降雨和坡面流的水力特性,在防治土壤侵蚀方面有其不可缺少的意义,然而目前对森林植被防治坡面土壤水蚀机理系统的研究还较少。系统的总结了森林植被各个垂直层次对坡面水蚀作用的动力学机理以及不同学者在此领域所做出的研究成果及此项研究的研究现状,并从以下儿个方面指出了林地坡面水蚀作用动力学机理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林冠对降雨重新分配出现林冠截持和干流等现象,降雨雨滴的大小、分布、降落速度和动能等性质发生变化,林冠层通过改变雨滴特性来影响坡面流水力特性,进而改变坡面流对坡面的侵蚀机理;森林植被茎干对径流的分散阻止作用,增大地表径流的阻力系数,茎干绕流现象对坡面土壤侵蚀的作用有正反两方面,林木在一定种植密度内,会使得泥沙起动流速减小,增加坡面侵蚀,因此应合理选择林木的种植密度才能起到减少坡而水蚀的作用;坡面流在枯落物层中流动并穿过枯落物层后下渗进入土壤的过程,类似于水流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枯落物的物理性质如分解程度、空隙度等的变化,引起水流流动的状态变化复杂,有必要应用渗流理论来深入研究以搞清其流动机理;根系层的存在能逐步改善土壤的内在特性,稳定表土层结构、提高

我国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讨

我国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讨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区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大大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这种情况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带来了一大难题。基于此,以下对我国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治理体系;治理能力;途径 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区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大大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这种情况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带来了一大难题。在此,只有将水资源以及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充分重视起来,积极解决当前的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才能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保障。 1水土保持重要性分析 水土保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繁衍生息和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加大水土保持力度,维护生态环境健康,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水土保持的根本任务在于防治水土流失,这是资源与环境的高度融合,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起点和焦点。水土流失严重将导致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2大制约因素。搞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水土流失是人与自然不再和谐的重要体现,是人类不合理开发水土资源或者滥用水土资源产生的严重后果。水土流失具有难以逆转的破坏性,即破坏耕地、削弱耕作层结构,从而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引发河流、湖泊和水库淤积,加剧自然灾害。因此,水土保持不仅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还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坡耕地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水土流失严重会导致耕作层土壤养分流失,降低土地生产力和土壤潜在肥力,这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坡耕地的水土保持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有关,应予以高度重视。 2我国水土保持治理体系 2.1管理体制体系 水土保持法明确规定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体制。其中,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第五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范围内承担监督管理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依据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水土保持机构。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强跟踪监测、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改革发展。 2.2技术标准体系

水土保持恢复方案及措施

目录 项目简介 (2) 项目水文特征 (2) (一)水土保持工作指导思想 (3) (二)水土保持的方针和目标 (3) (三)水土保持工作体系 (3) (四)、水土保持措施 (4) (五)、重点水土流失区域保护方案(计划、措施、投入) (5) 1、取、弃土场处理 (5) 2、路基边坡防护及绿化措施 (8) 3、桥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8) 4、项目临建设施的保持措施 (8)

水土保持方案及措施 项目简介 1、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中交一公局林米A段。 项目水文特征 1、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的交汇部,是青藏高原隆升、侵蚀最为强烈的地区,地形起伏大,河谷深切,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平均海拔达到4000~5500m,常年雪线在4800m上下。海拔5500m以上的山地往往发育现代冰川,是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发育的中心之一,峰、刃迹、古冰斗、冰斗湖、古冰川槽谷等各种冰川地貌极为发育。路线走廊带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及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区,路线主要位于河谷阶地及漫滩上,部分位于山坡坡脚与河谷阶地边缘。路线起点处最高,海拔2980m,路线止点位于林芝机场外侧,海拔2933m,最低点位于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海拔2920m. 2、气候及水文: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受印度洋季风和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林芝地区平均气温7~16度,年降水总量400~220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650毫米。林芝地区东南部属于热带、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地区,西部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地区,东北部为高原温带季风湿润地区。境内河流、湖泊、溪流广布,河流水域面积78.37万亩,占土地面积的0.46%。本项目路线所经水系多为尼洋河及雅鲁藏布江河谷两侧雪山融雪形成的山谷汇水,洪水主要由降水、融水形成,在7-8月份降水较大时容易形成较大洪水,在6-7月气温较高时,流域冰雪融化也容易形成较大洪水,当降水与气温同期时,流域将形成大洪水。 3、工程特点: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划分

(上接表8) 填表说明: (1)总概算表(表1),是由分部工程概算表(表2)汇总加预备费而成。(2)分部工程概算表(表2),适用于编制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措施和独立费用概算。按项目划分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措施均应列至三级项目。 (3)分年度投资表(表3),按项目划分列至一级项目。 (4)独立费用计算表(表4),按项目划分列至二级项目。 注:表1-表8作为编制设计概算的基本表格,插入小流域初设报告中。

2.2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划分 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按治理措施划分为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育治理措施三大类。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算由工程措施费、林草措施费、封育治理措施费和独立费用四部分组成。 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育治理措施各部分下设一、二、三级项目,如工程措施包括梯田工程、谷坊水窖蓄水池工程、小型蓄排引水工程、治沟骨干工程、其他工程等一级项目;梯田工程包括人工修筑梯田、机械修筑梯田、客土等二级项目;人工修筑梯田包括三级项目人工土坎梯田、人工石坎梯田、人工土石坎梯田、人工修植物坎梯田。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育治理措施项目划分详见《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中项目划分表p57-p65。 2.3水土保持投资总概算表的编制 总概算表包括工程措施费、林草措施费、封育治理措施工程费、独立费用四部分。 1、第一部分工程措施费 按照项目划分一级项目计列工程措施费用,梯田工程、谷坊水窖蓄水池工程、小型蓄排引水工程、治沟骨干工程、其他工程等。 2、第二部分林草措施费 按照项目划分一级项目计列林草措施费用,如水土保持造林工程、水土保持种草工程、苗圃。 3、第三部分封育治理措施工程费 按照项目划分一级项目计列封育治理措施费用,如护栏设施、补植(补种)。

林学试题A卷答案

林学试题A卷 一、单选题20道(每题1分) 1.《森林法》规定,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A 清查,建立资源档案制度,掌握资源变化情况。 A 森林资源 B 资源 C 林地 D 树木 2.违反《森林法》规定,在特种用途林和 D 内砍柴、放牧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 A 薪碳林 B 防风林 C 防火林D幼林地 3.枸骨是良好的观叶、观果树种、它的花小( A )。 A 单性异株 B 单性同株 C 两性 D 杂性 4.可攀援于墙壁的藤本树木是( D )。 A、葡萄 B、紫藤 C、忍冬 D、爬山虎 5.炭疽病具有( A )的特点。 A 潜伏侵染 B 隐症现象 C 系统侵染 D 隐症现象和系统侵染 6.在营造水土保持林时,最好选用的混交类型是(B)。 A 乔木 B 乔灌 C 综合性 D 主伴 7.在土层薄、坡度陡山区应采用的整地方法是(D)。 A 块状 B 反坡梯田 C 水平阶 D 鱼鳞坑 8.与植苗造林的苗木能否成活最有密切关系的主要(C )。 A 苗木大小 B 苗龄 C 能否维持苗木本身的水分平衡 D 苗木种类 9.幼苗除草松土的年限,一般应进行到(A )为止。 A 幼林全面郁闭 B 高生长速生期 C 材积生长速生期 D 壮龄期 10.造林时密度要小一些的树种是(A )。 A 阳性、速生 B 阳性、整枝不良 C 阳性、慢生 D 阴性、整枝良好 11.下列树种中,属于松科的是(B)。 A 香榧 B 日本冷杉 C 南洋杉 D 池杉 12.“只有此花开不厌,一年四季总占春”,该诗句描写的是(A )。 A 月季 B 山茶花 C 杜鹃花D紫薇 13.在造林地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叫(C)。 A 生态因子 B 生长条件C立地条件D农林复合经营 14.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B)。 A 增加B减少 C 不变D无关 15.树冠与单株材积的关系是(A ) 。 A 正比 B 反比 C 无关系 D 关系不大 16.马尾松与油茶混交种间关系实质是一种(D ) 关系。 A 机械 B 生物物理 C 生物化学 D 生态位 17.(A ) 整地方法适用于土层薄,地形破碎的干旱山地。 A 鱼鳞坑 B 水平沟 C 穴状 D 反坡梯田 18.造林技术规程规定,成活率达不到( B ) 都要进行补植。 A 80% B 85% C 90% D 95% 19.应营造混交林的是(B)。 A 速生丰产林 B 水源涵养林 C 经济林 D 纤维林 20.种间矛盾比较缓和的混交方式是(A)。 A 耐贫瘠与耐贫瘠树种 B 喜肥与喜肥树种 C 喜光与喜光树种 D 耐水湿与耐旱 二多选题15道(每题2分) 1.《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发生大面积( B C )森林病虫害时,省、自治区、

常用水土保持植物简介

常用水土保持植物简介 1、三叶草, 2、南方护坡草种百喜草 3、柠条 小冠花 台湾相思 假俭草 马尾松 马棘 多花木兰 胡枝子 沙打旺 香根草 紫穗槐 狗牙根 沙地柏 狗牙根 ◆狗牙根是最重要、也是分布最广的暖季型草坪草之一,又名行义枝、拌根草(上海),爬根草(南京)。我国黄河流域以南、新疆的伊犁、喀什、和田亦有野生分布。

◆狗牙根为禾本科狗牙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发达的根状茎和匍匐枝,匍匐枝扩展能力极强,狗牙根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热(可耐43℃的高温),稍耐荫,有一定的抗旱、抗盐碱能力,侵占性和抗杂草侵入能力很强,但不耐寒,易遭受雪霜冻害。在日均温24℃以上时生长最好,当气温下降到6-9℃,生长缓慢;-2-4℃时,地表上的茎叶枯黄;气温低于-14℃,地上部植株大多凋萎枯死,常以匍匐茎和根茎越冬。狗牙根的适应性、生长势和扩展性强,在年降水量600-1600毫米的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区生长良好。狗牙根耐践踏,喜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在轻盐碱地上也生长较快。 ◆狗牙根在我国广泛用于高尔夫球场的果领、发球台、球道、高草区及其他高强度践踏的运动场、庭院、公园、机场、道路和水库堤岸等草坪绿地及水土保持。 ◆狗牙根草坪的建植可用种子直播,也可用匍匐茎或根茎等方法进行无性繁殖。用种子直播时,由于狗牙根种子细小,播前需要精细整地。种子在日均温大于18℃时发芽最好,因此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确定播种时间。播种量为10-12克/平方米,播后10-14天出苗。狗牙根的根系较浅,气候干旱时要及时浇水。适宜的修剪高度为。 紫穗槐 豆科多年生落叶丛生小灌木,又称绵槐、鼬荻、紫花槐、紫翠槐。是

818水土保持及防护林学(最新整理)

南京林业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8 科目名称:水土保持及防护林学满分:150 分 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名词解释(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水土流失2.土壤侵蚀程度3.正常侵蚀4.径流系数5.年土壤侵蚀模数 6.林带胁地7.林带结构8.输沙率9.透风系数10.荒漠化 二、填空题(10题,每格1分,共30分) 1.根据土壤侵蚀的成因和发展速度,可将土壤侵蚀分为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对象是。(3分) 2.重力侵蚀的形式主要有、、和。(4分) 3.切沟侵蚀的特点是横断面初期呈形,并形成一定高度的,长、宽、深三方向的侵蚀同时进行。(2分) 4.沟蚀有、、、等几种形式。(4分) 5.防护林带的结构类型主要有:、、。(3分) 6.按断面形式分类,梯田主要类型有:、、。(3分) 7.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类型主要有、、。(3分) 8.在林带的不同方向胁地程度不同,其规律是、。(2分) 9.风蚀发生时沙粒有三种移动方式:、、。(3分) 10.主林带方向应该与垂直,副林带方向主林带;辅助林带位于两条之间。(3分)、、简答题(5题,每题9分,共45分) 1.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2.我国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包括哪几个方面,其相互关系? 3. 写出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并说明K值的确定方法? 4.坡地改成梯田后,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5.林带横断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其防风特点是什么? 四、问答题(3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谈谈我国水土流失的形势及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2.试论述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机制? 3.试论述风沙流活动的规律?流沙治理方法主要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黄梅县沿江一级路小池段通用函件发函单位:新七建设集团编号:

小池滨江新区吴楚大道及园区路网工程第一标段 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新七建设集团 黄梅县沿江一级路小池段吴楚大道项目部 2013年11月28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编制围 (2) 四、公路施工与环境保护 (2) 五、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3) 5.1、强化公路环保功能 (3) 5.2、切实落实环保措施 (4) 5.3、水土流失预治 (5)

一、吴楚大道工程概况 吴楚大道工程概况:项目起点位于黄梅与小池镇交界处,与S105 平交,沿跨江公路大桥布线,经万家津、在河桥与大道平交,再经黄家墩、戴营村,于小池镇与佐乡交界处进入本项目终点。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60km∕h;路基宽度:50米;车道数:主路双向六车道;荷载等级:公路—Ⅰ级;沿线建有中桥12座,大桥1座;涵洞17道;通道2道;全线设置:电力通讯管线、供电照明、交通安全及沿线设施、道路排水、景观绿化等配套设施。 二、编制依据 《小池滨江新区吴楚大道及园区路网工程第一标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小池滨江新区吴楚大道及园区路网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自行组织的施工工地有关情况调查、现场调查资料; 公路设计、施工规、技术规及验收标准; 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施工经验; 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施工技术规质量、验收标准及我公司有关质量、施工管理文件; 对现场的实地考察等。 三、编制围 小池滨江新区吴楚大道及园区路网工程第一标段路基土石方、桥梁

工程、涵洞通道工程、排水防护工程等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护措施。四、公路施工与环境保护 伴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面对存在的实际问题,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平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公路环境保护就是要根据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正确处理好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强化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将沿线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在水土保持方面,公路工程的水土保持分两部分:坡面侵蚀控制和泥沙沉淀控制。裸露的坡面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施工中必须采取以绿化为主的防护措施,以控制面蚀和沟蚀的形成。而目前这方面问题较多,公路山体滑坡、路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我项目部将就此拿出专项资金,对本合同段沿线的水土环境进行严格防护。 五、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5.1 强化公路环保功能 一般情况下,一条公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及《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进行设计,按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

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五、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1章编制依据 (032) 第2章工程概况 (033) 第3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034) 第4章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035) 第5章总工期、进度计划 (043) 第6章主要劳动力、施工设备及检测仪器配备 (050) 第7章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054) 第8章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058) 第9章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 (063) 第10章环境保护措施 (065) 第11章水土保持措施 (068) 第12章施工期安全度汛措施 (070) 第13章现场施工协调处理 (072) 第14章项目风险预测与防 (075)

第15章应急救援预案 (077) 第16章冬雨季施工方案 (081)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086) 附表二:拟投入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087) 附表三:拟投入本标段的劳动力计划表 (088) 附表四:计划开工日期、完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网络图 (089)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090)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091)

第1章编制依据 本投标文件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容进行编制: 1、依据《2015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2、国家、部委和各行业现行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为:《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1992)、《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176-2007)、《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 3、我公司已承建的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第2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建设容 本次工程治理围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14km2,其中基本农田84.37hm2,水土保持水窖2个,沟头防护0.69km,植物护埂0.89km,生产道路4.73km。林288.32hm2,经果林128.01hm2,水土保持种草27.52hm2,封禁治理813.1hm2。 (二)建筑材料 工程所需施工用砂子需在当地附近砂厂购买,其他的如水泥、柴油、汽油等材料在附近县城或集镇采购供应,其余零星材料均可在当地市场购买。 (三)施工条件 项目区外围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对外有国道,对有村镇道路可达工程区上、下段,为施工建材和机械转运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场地较为开阔。工程区可按照工程划分区域选择施工用电接线,其余段可从附近村庄农网中接线。为防止突然停电影响施工,施工单位可以配备柴油发电机。施工生产用水可以就近采用农灌井水源,生活用水从工程处附近的村子购买。交通、水电路、气候等条件优越均满足施工要求。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新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思考题 (修改稿) 1、什么是水土保持林? 以调节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保障和改善山区、丘陵区农林牧副渔等生产用地、水利设施。以及沟壑、河川的水土条件为经营目的地森林。 2、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 ②成活率、保存率低。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 解决的问题 ③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太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 ④科学研究远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 ⑤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 ⑥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 ⑦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治轻管 3、水土保持林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防护作用:调节地表径流作用、水源涵养作用、减灾作用;固持土壤、地表侵蚀防治作用、重力侵蚀防治机理与作用;区 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对气候要素的影响。 2)营林技术:立地条件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造林密度与种植点配置、整地技术及季节、造林方法与季节、幼林 抚育管理。 3)空间配置技术:防护林体系及林种划分、坡面配置、沟道配置、水边周围配置、径流林业、快速绿化。 4、简述水土保持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①优质高产林木生长木材形成的机理及调控 ②森林植被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研究 ③森林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基础理论研究

④土地荒漠化形成的生态学机制 ⑤森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的研究 ⑥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和预防机理的研究 ⑦人工生态林植被演替及近自然人为干扰机制研究 ⑧林木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⑨林业生态工程构建与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⑩荒漠化预防及综合治理技术 11 优质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 12 经济林、竹藤、花卉良种栽培与高效利用技术 13 森林灾害防治技术 14 美国的“新林业” 15 德国的“近自然林业” 16 印度的“生态林业” 17 以色列的“径流农林业” 5、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是什么? 降雨、水分贮存、径流、水分消耗 6、降雨的三次再分配是什么? 1)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下木、灌木和活地被物) 2)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 3)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 附:(1)林冠截留作用* 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2)林冠截留量 在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 (3)截留率 该时段内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水量之比。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其作用研究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水土保持的对象不只是土地资源,还包括水资源。水土保持的内涵不只是保护,而且包括改良与合理利用。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地定义: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涉及预防、治理以及成果管护3个层面。预防主要是针对一些尚未造成水土流失或水土流失状况较轻的地区,在这一地区除了要采取植物"工程等技术措施外,还要加大水土保持宣传,激发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以及保护意识。而治理则是针对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地区,这一地区会采取植物、工程以及耕作措施等进行治理。成果管护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可以有效巩固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 一、水土保持的目标和任务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深、治理难度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天然草场退化、山区生态屏障破坏导致的水资源涵养功能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新的形势下,水利部确立了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本思路,明确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三大目标”、“四项任务”。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大目标 (1)在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减少进入江河泥沙的同时,加强对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的控制和对重点江河湖库周边的水源保护及生态改善。 (2)在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突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3)在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干旱、洪涝灾害的同时,重视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四项任务 (1)预防监督 重点加强对主要供水水源地、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能源富集、开发集中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为保证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顺利实施,控制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使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良性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保证措施。 1、落实设计 《水保方案》批复后,应由具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完成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工程设计的变更应按规定报批。 2、明确施工责任 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项目的发包标书中应有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要求,并列入招标合同中,《水保方案》实施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承包商具有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对施工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负责临时防护及治理。 3、水土保持工程监理 根据水利部水保[2003]89号文件精神,本水土保持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水土保持监理。监理人员必须取得水土保持监理工程师证书或监理资格培训结业证书;工程监理单位应具有水土保持监理资质;水土保持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监理意见作为水土保持设施评估及验收的基础。水土保持监理单位由建设单位通过招标确定,监理单位要定期将监理报告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 4、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要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监测机构完成。承担监测任务的单位应按本《水保方案》中关于水土流失监测的要求编制监测计划并实施;对监测成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作出评价。监测结果定期报送业主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时,监测单位应提供竣工验收监测专题报告。 5、监督管理 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后,业主应主动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将批复后的水土保持方案送达建设项目所在的XX区水利局、XX市水利局。业主要接受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水保方案》的按期实施。并作好水土保持安全教育工作,动员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积极参与项目周边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 6、方案组织实施方式 本《水保方案》作为主体工程的组成部分,由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实施。 7、竣工验收 项目实施中业主应贯彻水保工程“三同时”制度,落实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培训专门的技术队伍,对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行科学指导,对工程全过程进行把关,使工程始终处于质量保证体系的控制之下,确保水土保持工程达到设计标准。项目投产前必须进行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竣工验收内容、程序执行《开发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