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

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
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

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莱耶错觉实验报告

姓名:贵亚盼学号:2011511773 汇华11心理

姓名:于乔石学号:2011511774 汇华11心理

姓名:李锦园学号:2011511794 汇华11心理

一、题目

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莱耶错觉

二、引言

平均差误法是费希纳提出的测量感觉阈限的又一种方法,这个方法的经典实验程序是让被试任意调节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相等,因此,平均差误法又叫调整法。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错觉的种类很多,缪勒-莱依尔错觉是其中一种经典的几何错觉。缪勒-莱依尔错觉是指左边中间的线段与右边中间的线段是等长的,但看起来左边中间的线段比右边的要长,(黄希庭,2007)。

平均误差法典型的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朱滢,2009)。

为了加深对缪勒-莱依尔错觉原理的认识巩固,也为了学习、应用平均差误法来表示差别感受性,借用缪勒测试仪的使用完成实验,想通过实验揭示不同角度对错觉的影响不同。

三、实验方法

1、被试:被试1:于乔石,20岁,女,其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

被试2:李锦园,20岁,女,其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

被试3: 贵亚盼,20岁,女,其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

2、实验仪器:计算机、”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莱耶实验程序”。

3、实验材料:计算机呈现的不同角度的缪勒-莱耶错觉图形,本实验的标准刺激长度为80厘

米,比较刺激一半比80mm长,一半比80mm短;刺激变化的最小单位为1mm,正式实验的

箭头的度(度)分别为15、30、60、90,每种角度做16次,三个被试在四个角度上采用

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见表1-1。

表1-1拉丁方设计表

4、实验程序:

本实验可以从性别、角度等方面考察被试的缪勒-莱耶错觉量的大小。其中性别为被试间因素、角度为被试内因素。

(1)为了避免动作误差,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长和短的次数各半;为了避免空间误差,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在左和右的次数各半。

(2)为了避免四个角度的实验材料造成顺序误差,四个角度采用拉丁方设计。3个被试的实验顺序见表1-1。

(3)所有实验用计算机的显示器的显示尺寸设置应该相同,而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显示器的属性应保持恒定不变。

(4)具体实验程序如下:

①用鼠标双击实验程序图标,进入实验状态,在“编辑实验材料”菜单中选择“缪勒—莱耶

错觉”便会出现实验材料设计窗体。在实验材料设计窗体中按照上述的实验参数定义比较刺激、标准刺激、刺激变化单位、刺激角度和呈现方式(是水平呈现还是垂直呈现)。定义完毕按“确定”按钮准备实验。

②练习实验:在正式实验前,按照①的过程,定义练习实验材料,练习材料的次数为8次,

角度为45度,其他参数同上。

③正式实验:在“正式实验”中选择“缪勒—来莱耶错觉”,屏幕上出现如下指导语,被试仔

细阅读指导语:

“下面呈现的是两个带箭头的水平线。其中箭头向内的是标准刺激(如图:“>-<”),箭头向外的是比较刺激(如图“<->”),有时比较刺激在左,有时比较刺激在右。要求你对呈现的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水平线段的长度进行比较,然后调节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的长度相等,并按空格键报告相等。如果你认为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长”,你就按箭头“↓”

使比较刺激变短;如果你认为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短”,就按上箭头“↑”使比较刺激变长;

这样要做好多次。明白上述指导语后,按~开始实验~键开始实验。”

④其他三种角度的实验过程同上。

⑤结果记录:计算机自动记录。

四、实验结果

被试1 被试2 被试3

从表中得出不同角度水平对错觉误差有影响,角度越大,平均差值越小。但此实验因人而异,存在误差,例如被试2角度为15时平均差值最小。

五、讨论

通过实验,得出不同角度水平对错觉误差有影响,并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角度影响不同,150影响最大, 900影响最小。实验中为了消除空间误差,实验已采用ABBA法,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各占一半,而且ABBA法同样消除了被试的顺序效应。所以实验结果还是与实验预期结果相同。但平均误差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比较刺激是由被试调节的,所以严格说实验条件就不那么恒定了,所以平均误差法对于测量差别阈限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六、结论

得出不同角度水平对错觉误差有影响,并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角度影响不同,角度越大,平均差值越小。

七、参考文献

《实验心理学实验指导书》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实验室

朱滢. 2009. 实验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希庭. 2007. 普通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附录

执笔人贵亚盼

实验05 全圆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

姓名:班级:学号(短号): 实验五全圆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水平角观测原理。 2、掌握全圆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 二、实训设备及器件:DJ6经纬仪、三脚架、标杆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实验步骤及要求 1、如图所示,在o点安置经纬仪,选取一方向作为起始零方向(如图中的A方向)。 2、盘左观测:照准A方向,并拨动水平度盘变换手轮,将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设置在接近00°00′00″附近,然后顺时针转动照准部1-2周,重新照准A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方向观测法记录表中。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C、D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表中。继续旋转照准部至A方向,再读取水平度盘读数,检查上半测归零差(绝对值小于18″)是否合格;如超限,上半测回应重测。 3、盘右观测:盘右位置观测前,先逆时针旋转照准部1-2周后再照准A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记录表中。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照准D、C、B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表中。逆时针继续旋转至A方向,读取零方向A的水平度盘读数,并检查下半测归零差(绝对值小于18″);如超限,下半测回应重测。 B A O D C 零方向 图1 全圆方向法测水平角图示

. '. 4、完成一测回后,进行第二个测回,必须注意:第二测回的起始方向应调节水平度 盘为180°/n的整倍数来观测,本实验2个测回,则起始方向调节水平度盘接近180°/2=90°。 5、两个测回结束后,计算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是否满足绝对值小于24″ 五、实验成果记录 表1 水平角测量观测记录(全圆方向法) 六、实验误差计算(结果是否满足限差要求,并说明原因?)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起止日期:2009年4月1日————2009年9月2日 实习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制剂室 指导老师:许迎久 毕业实习科目:中药药剂 毕业实习主要内容:学会了药材前处理的方法。懂得了中药药材提取、分离、纯化、烘干所用设备的构造以及性能。熟悉掌握了关于针剂、片剂、浸出制剂、丸剂、散剂的生产工艺和所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其构造。知道了关于产品质量控制的项目和检验方法。并掌握了医院药房临时用药的配制方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散剂制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指导 散剂系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局部用。内服散剂一般溶于或分散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服用,亦可直接用水送服。局部用散剂可供皮肤、口腔、咽喉、腔道等处应用;专供治疗、预防和润滑皮肤为目的的散剂亦可称撒布剂或撒粉。 操作要点: (1)称取:正确选择天平,掌握各种结聚状态的药品的称重方法。 (2)粉碎:是制备散剂和有关剂型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使用要求,合理地选用粉碎工具及方法。 (3)过筛:掌握基本方法,明确过筛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4)混合:混合均匀度是散剂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含少量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的散剂,为保证混合均匀,应采用等量递加法(配研法)。对含有少量挥发油及共熔成分的散剂,可用处方中其他成分吸收,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5)质量检查:根据药典规定进行。 三、实验内容 1.痱子粉的制备(含共熔散剂的制备) [处方] 薄荷脑 0.2g 樟脑 0.2g 硼酸 5.0g 氧化锌 4.0g 滑石粉适量 制成 30g [制法] 取薄荷脑、樟脑混合研磨至共熔液化,先加少量滑石粉吸收研匀,再将硼酸、氧化锌研成细粉,加入上述混合物中研匀,最后加滑石粉至30g,过筛(100目)混匀,即得。 [附注] (1)处方中成分较多,应按处方药品顺序将药品称好。

心理实验操作指南之平均差误法测量

心理实验操作指南之平均差误法测量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是教育部“实验心理学”名牌课程课题科研成果之一,开发于2000年左右,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完成,最初用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软件。经过10多年的应用与探索,目前有超过200所高校与单位在使用。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配有更明了的教学指南:每个实验都配有针对实验本身的帮助文件,内含实验背景、实验设计范式、结果数据含义及处理方法、参考文献、软件操作指导等内容(见附录)。 附: 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莱耶错觉 实验背景知识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错觉的种类很多,缪勒-莱耶错觉是其中一种经典的几何错觉。缪勒-莱耶错觉是指左边中间的线段与右边中间的线段是等长的,但看起来左边中间的线段比右边的要长。 平均误差法典型的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 实验介绍 一、实验设计和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装有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的计算机,键盘。 计算机呈现不同角度的缪勒莱耶错觉图形,标准刺激为80mm,比较刺激一半比80mm长,一半比80mm 短;刺激变化的最小单位为1mm。正式实验的箭头角度分别为15度、30度、60度、90度。 2、实验设计: 本实验可以从性别、角度等方面考察被试的缪勒-莱耶错觉量的大小,其中性别为被试间因素、角度为被试内因素。在实验中,每种角度做16次,被试实验顺序为: 被试1:15度、30度、60度、90度 被试2:30度、60度、90度、15度 被试3:60度、90度、15度、30度 被试4:90度、15度、30度、60度

(简公开课)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第3章角度测量 第三节角度测量方法——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授课老师:王金福授课时间: 2011年12月19日教学目的: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基本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数据记录及内业计算。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较为直观地展示图、表,利于学生理解。进行现场示范操作,直观展现测量方法。利用日常物品作为教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水平角测量原理(教室内取点讲解) 水平角定义:地面上相交的两条直线投影到同一个水平面上所夹的角 度称为水平角,用β表示。 特点:顺时针0°~360° 计算公式: =b-a 当b≥a时β= b-a 当b<a时β= b+360°-a 2、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 a)对中整平装置(基座、垂球或光学对中器、水准器) b)照准装置(望远镜、支架、转动控制装置) c)读数装置(水平度盘及控制装置、竖直度盘及控制装置、读 数显微装置) 3、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操作: 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二、讲授新课 的单个水平角测回法:两个方向之间上需要观测多个方向方向观测法:一个测站量{ 水平角测 盘左(正镜):竖直度盘位于望远镜视准轴方向左侧 盘右(倒镜):竖直度盘位于望远镜视准轴方向右侧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具体操作步骤:(现场操作演示) (1) 在角顶O 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 (2) 以盘左位置瞄准左边目标A ,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 左。(样表: 教案P3表3-2) (3) 顺时针转动仪器,瞄准右边目标B ,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 左。 则盘左所测得角值为β左=b 左-a 左。 以上完成了上半测回。为了检核及消除仪器误差对测角的影响,应以盘右位置再作下半测回观测。 (4) 先瞄准右边目标B ,得水平度盘读数b 右;逆时针方向转动仪 器,瞄准左边目标A ,得水平度盘读数a 右,完成下半测回。盘右 时水平角值为β右=b 右-a 右。 计算角值时,均用右边目标读数b 减去左边目标读数a ,不够减时加上360°。 上、下半测回合称一个测回。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上、下两个半测回所测角值之差不超过±40"时,取盘左、盘右两次角值得平均值作为一个测回得测角结果。即 β=(β左+β右)/2 若两个半测回得不符值超过±40"时,则该水平角应重新观测。 当测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需要观测n 个测回。为了减小度盘刻划不均匀的误差,每个测回应按180°/n 的差值变换度盘起始位置。

部分报告法实验报告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1引言 过去的再现法实验是在被试识记完项目后,要求他尽量多地再现全部项目(全部报告法),以此确定其保存量,但此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极为短暂的记忆(毫秒级)。部分报告法的特点在于:它不要求被试再现全部项目,而只要求再现指定的一部分,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保存的总量。 在Sperling的实验中,他比较了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记住4-5个,而部分报告法则可多达8-9个。 Sperling还做了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即在呈现识记材料之后过一段时间再让被试部分报告。结果发现,当延迟0.5s时,部分报告法所得结果与全部报告法接近;当延迟1s时,两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2 方法 2.1 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某大学本科学生一名,20岁,男生,矫正视力正常。 编号:201104021219 性别:男年龄:20 姓名:刘一玉学历:出生日期: 1992-10-20 所属:职业:测试日期:2013-06-14 11:16:40 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实验仪器:计算机, 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 实验材料:三行英文字母,每行4个(12个字母之间没有重复)

2.3 程序 屏幕上出现三行英文字母,每行4个(12个字母之间没有重复),呈现时间为75ms。实验为组间设计。 字母呈现完之后,在屏幕左边会出现一个箭头,指向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的位置,即表示要被试回忆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箭头的颜色分别是红、黄、绿)。让被试立即将回忆的结果输入到输入框中,然后按“确定”键开始下一次。 两次实验之间间隔约十秒钟,共做30次实验,实验中间阶段,被试适当休息。 3 结果 总量: 4.10 上: 1.10 中: 1.50 下: 1.50 4 讨论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用来说明人的感觉作用和记忆形成的术语。刺激物体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管,使得到暂时的存贮,这种存贮形式便叫做感觉登记。 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不存在显着差异。对于实验方法,认为部分报告法可以将材料纵向呈列,随机让被试报告一列的字母。原因是大多数人习惯于横向阅读,而横向阅读可能出现被试根本来不及看注意以外的那两行字母,并且被试可能在实验中转移了注意。因此可能导致被试在报告第一行的结果时较差。 按照Spering的理论,被试能够识记所有刺激,实验结果也表明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是没有显着差异的。 5 结论

平均数标准差计算例题

例1 测定蚕豆根在25℃的逐日生长量(长度)于表1,试求根长的每天平均增长率及第7,11天的根长 表1 蚕虫根长的每天增长率 求出日平均增长率(几何平均数) G=1.31021 即日平均增长率为1.31021毫米。 第7天的根长应为 17×(1.31021)6=85.9992=86.00毫米。 若用算术平均值计算,则第7天的根长应为 17×(1.31205)6=86.7266毫米,与实际不符。 第11天的根长应为 17×(1.31021)6=253.4306=253.43毫米

未分组资料中位数求法: 例2 观察某除草剂对一种杂草的除草效果,施药后对10株杂草观察,发现其死亡时间分别为7、8、8、9、11、12、12、13、14、14小时,求其中位数。 即10株杂草从施药到死亡时间的中位数为11.5小时 已分组资料中位数求法: L — 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 i — 组距; f — 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 n — 总次数; c — 小于中数所在组的累加次数。 例3 取三化螟初孵幼虫204头,使其在浸有1:100敌百虫的滤纸上爬行(在25℃下),得不同时间的死亡头数于表2中,试求中位数。 表2 敌百虫的杀螟效果 ) 2(c n f i L M d -+=5.112 12112265)12/(2/=+=+=+=+x x x x M n n d

由表2可见:i =10,n =204,因而中位数只能在累加头数为118所对应的“35—45”这一组,于是可确定L =35,f =36,c=82,代入公式得: (分钟) 即50%的三化螟幼虫死亡时间的中位数为40.6分钟。即致死中时间,致死中量。 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 式中: y i —第i 组的组中值; f i —第i 组的次数; k —分组数。 例:某村共种五块麦地,各地块的面积分别为0.1,0.2,0.4,0.15,0.15公顷,其相应的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为2250,1900,1500,1700,2300公斤/公顷,求该村小麦的平均产量? 例:欲了解春季盐碱土的盐分分布动态,在某地对一米土体内进行盐分分析,每个剖面共分8层取样,重复两次,测得结果(%)如下表,求:(1)0-10cm 土层的盐分平均含量(%);(2)一米土体内的盐分平均含量(%)。 6.40)822204 (361035)2(=-+=-+=c n f i L d M ∑∑∑∑= = ++++++===f fy f y f f f f y f x f x f y k i i k i i i k k k 1 1212211权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摘要:通过同时呈现两条线段,被试在主观上调节比较刺激的长度,使之与标准刺激相等,让被试学习使用平均误差法测量差别阈限。实验采用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实验设计,记录山西师范大学14150201班46名被试的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标准刺激长度为300的平均差别阈限值以及标准差明显高于100,说明标准刺激的长度的增加使被试的主观感觉准确度减弱;标准刺激长度为100和300时,它们的心理量(即韦伯分数)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显示,平均差误法可以测定线段差别阈限。 关键词: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比较刺激标准刺激 1.前言 差别阈限是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但是被试对某一特定强度的刺激往往会出现不确定答案,所以,面对阈限的概念,实验者需要借助它的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这是基于这个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1.最小变化法,2.恒定刺激法,3.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平均差误法即是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也可用于测量差别阈限。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如光的明暗、声音强弱高低、线条长短等。其调节幅度是连续变化的,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以等间距、间断变化的,也不像恒定刺激法那样是几个固定刺激按随机顺序出现,平均差误法是由被试操作,被试积极性较高。 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通过研究人对重量的感觉发现,对于同一类刺激,刺激的差别阈限是刺激本身强度的一个线性函数,因此提出了韦伯定律。

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实验报告

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实验报告 2 第五小组《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 第三次《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方向法观测法测水平角实验内容:

年级专业:__12交通工程___________ 组别:No.______5______________ 组员:彭杏华学号:12308028 林加贤 12308021 潘兴龙 123080 钱粮 123080 龙礼 12308024 郑艺宜 123080 报告日期:_2014_年___10_月__28_日 3 第五小组《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顺序、记录及计算的方法; 2.掌握方向观测水平角内业计算中各项限差的意义和规定; 3.进一步熟悉电子经纬仪的操作。 4.本次实验要求的限差为: 1)光学对中法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 2)半测回归零差不超过±18″; 3)各测回方向值互差不超过±24″。

二、仪器准备 主要设备: DT-02电子经纬仪(编号T45290) 1台 三角架 1副 杆花 2根 记录表 1张 三、方法与步骤点位置。然后在场地O为测站点,用记号笔桩定O在开阔地面上选定某点1. 、,分别用ECBA5四周任选个目标点、、D和(距离点各约O15~30m)明显标志点或记号笔桩定各目标点; 2.O在测站点上安置仪器,对中:旋转脚螺旋目 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可以移动脚架、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整平:电子经纬仪目的是使仪器竖轴铅垂,水平度盘水平。 根据水平角的定3. 义,是两条方向线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以水平度盘一定要水平。 4.粗平:伸缩脚架腿,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检查并精确对中:检查对中标志是否偏离地面点。如果偏离了,旋松三角架5.拧紧连接上的连接螺旋,平移仪器基座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螺旋。 6.经纬仪精平: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的读数,作A盘左:瞄准起始方向7.,将水平度盘读数配置在略大于0°00′00″各方向读取、B、CD为起始读数记入表格中。顺时针旋转照准部依次瞄准,再次读取水平度盘读A水平度盘读数记入表格中。最后转回观测起始方向“数,称为”归零。检查归零差是否超限;各方向,依次读取各目标的水D、E、A盘右:逆时针依次瞄准8.、C、、BA 4 第五小组《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 平度盘读数并记入表格中,检查归零差是否超限。此为一测回观测; 9.计算同一方向两倍照准差2C;

科学实验报告

暑假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1:家庭自制汽水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3: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4:书包的基本要素 5:将白花“变”红花 6:铜丝灭火 7:书写无字天书 8:自制热气球 9:塑料瓶底1号-7号的意思 10:可乐瓶水是否会流出实验

1.家庭自制汽水 实验 名称 家庭自制汽水 实验材料半瓶果汁,半瓶矿泉水,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柠檬酸,砂糖,矿泉水瓶,塞子 实验过程1:在矿泉水瓶内加入矿泉水和果汁,进行搅拌 2:加入砂糖和一小包小苏打,进行搅拌 3:加入一小包柠檬酸,马上塞上塞子,防止汽水冲出4:2分钟后,就可以饮用了 实验 结果 瓶内出现气泡,瓶壁上有气泡附着,打开瓶盖后就有气泡冲出。 实验感想:平时生活中经常喝的饮料居然可以自己制作出来,并且口感很好,心里很兴奋,也可以试着做做其他口味,品尝品尝。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名 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材 料 两根不同长度的蜡烛,一个水瓶,一根木条,白瓷板 实验方法1.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 2.先将蜡烛熄灭,再把火柴点燃 3.将一根蜡烛点燃,再用水瓶盖上,观察产生的现象 4.将两根不同长短的蜡烛点燃,再用水瓶盖上,观察产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1.白瓷板上会出现一层黑色固体 2.蜡烛熄灭后,火柴可以点燃 3.水瓶盖上后,蜡烛会熄灭 4.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熄灭 实验感想:蜡烛是生活中常用的照明工具,一旦与氧气隔绝,蜡烛就不会燃烧,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实验名 称 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实验材 料 洗净的鸡蛋壳,白醋 实验方法1.将碎鸡蛋壳洗净,放在一个玻璃杯内 2.准备白醋 3.将鸡蛋壳和白醋放在一起,观察产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鸡蛋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和白醋中的醋酸产生反应,出现大量气泡 实验感想:平常最不起眼的鸡蛋壳都有如此的科学秘密,实在是太奇妙了。

MATLAB 标准差 均值

Matlab标准差std函数 std(x)算出x的标准偏差。x可以是一行的matrix或者一个多行matrix矩阵; 如果只有一行,那么就是算一行的标准偏差,如果有多行,就是算每一列的标准偏差。 std(x,a)也是x的标准偏差但是a可以=0或者1.如果是0和前面没有区别,如果是1就是最后除以n,而不是n-1.(你参考计算标准偏差的公式,一般都用除以n-1的公式。) std(x,a,b)这里a表示是要用n还是n-1,如果是a是0就是除以n -1,如果是1就是除以n。 b这里是维数,比如说 1234 4561 如果b是1,就是按照行分,如果b是2就是按照列分 如果是三维的矩阵,b=3就按照第三维来分数据。 Matlab均值Mean函数 函数功能 求数组的平均数或者均值 使用方法

M=mean(A) 返回沿数组中不同维的元素的平均值。 如果A是一个向量,mean(A)返回A中元素的平均值。 如果A是一个矩阵,mean(A)将其中的各列视为向量,把矩阵中的每列看成一个向量,返回一个包含每一列所有元素的平均值的行向量。如果A是一个多元数组,mean(A)将数组中第一个非单一维的值看成一个向量,返回每个向量的平均值。 M=mean(A,dim) 返回A中沿着标量dim指定的维数上的元素的平均值。对于矩阵,mean(A,2)就是包含每一行的平均值的列向量。 《Simulink与信号处理》 应用举例编辑本段回目录 A=[123;336;468;477]; mean(A) ans= 3.0000 4.50006.0000 mean(A,2) ans= 2.0000

4.0000 6.0000 6.0000 mean(A) 当A为向量时,那么返回值为该向量所有元素的均值当A为矩阵时,那么返回值为该矩阵各列向量的均值mean(A,2) 返回值为该矩阵的各行向量的均值。

平均差误法实验报告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摘要:以37名大二本科学生为被试,用平均差误的方法来测定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是传统的心理物理法之一。差别阈限则是指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结果得出了37名被试的差别阈限,实验中未出现空间效应、练习效应、疲劳效应,性别主效应不显著 关键字: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空间效应练习效应疲劳效应 1 引言 平均差误法(或均误法)又称调整法(method of adjustment)、再造法(method of reproduction)、均等法(method of equation),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它的实验程序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由于平均 差误法要求被试亲自参与,因此这种方法更能调动被试的实验积极性[1] 。在测定差别阈限的 试验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被试开始调整比较刺激。但是平均差误法的调节刺激必须是可连续变化的,如光的明暗、声音的强弱高低、线条长短等。它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是以等距离、间断变化的,也不像恒定刺激法那样是几个固定刺激按随机顺序呈现的。因此,本实验研究采用的刺激为线段长短。 差别阈限是指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即被试辨别两种刺激强度不同时所需要的最小差异量,差别阈限值也称最小可觉差。它的操作性定义是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 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2]。 接近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满意为止。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 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2]。 由于实验中可能会产生空间误差的效应,通常采用比较刺激分别在标准刺激左右各半来消除。此外为了消除动作误差,通常使一半比较刺激长于标准刺激,另一半则短于标准刺激。同时被试在实验中还可能产生期望效应和练习效应,因此常采用多层次的ABBA法或AB法来消除。时间误差则采用同时呈现来消除。被试个体方面的差异则采用指导语来进行控制。 2 方法 2.1 被试

(完整word版)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

实训 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 一、 目的与要求 1、学会方向观测法的观测程序。 2、了解方向观测法的精度要求及重测原则。 二、 仪器设备 1、由仪器室借领: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 2、自备:计算器、铅笔、记录表格、草稿纸 三、 方法与步骤 1、观测程序: (1) 在O 点安置经纬仪,选A 方向作为起始零点方向。 (2) 盘左位置照准A 方向,并拨动水平度盘变换手轮,将A 方向的水平度盘配置在0°10′ 00″附近,然后顺时针转动照准部1~2周,重新照准A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方向观测法记录表中。 (3) 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 、C 、D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 表中。 (4) 继续旋转照准部至A 方向,再读取水平度盘读数,检查归零差是否合格。 (5) 盘右位置观测前,先逆时针旋转照准部1~2周后,再照准A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 数,记入记录表中。 (6) 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照准D 、C 、B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 表中。 (7) 逆时针继续旋转至A 方向,读取零方向A 的水平度盘读数,并检查归零差2c 互差。 2、起始方向度盘读数位置的变换规则 为提高测角精度,减少读盘刻划误差的影响,各测回起始方向的度盘读数位置应均匀的分布在度盘和测微尺的不同位置,根据不同的测量等级和使用的仪器,可采用下列公式确定 起始方向的度盘读数,即每测回起始方向盘左的水平度盘读数应设置为(n n 60 180+?)的整倍数。 3仪器型号 光学测微器两次 重合读数之差 半测回归零差 半测回同方向 2c 值互差 各测回同方向 归零方向值互差 DJ 2 3 8 13 9 DJ 6 18 24

实验报告模板

正文 实验报告要求与排版字号: 1.实验报告按实验项目填写,每个学生做完实验必须填写 2.实验报告可参照如下内容格式写作: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结果预测、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结论。 3.实验报告排版打印统一用A4(21 X 29.7cm)格式。 4.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加粗,正文用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 5.页面上边距2.54cm,下边距2.54 cm,左边距3cm,右边距2.2mm; 6.实验报告页码从正文页面起计算。页码字号,选用小四号粗黑体并居中。 异方差性 一、实验目的掌握异方差模型的检验方法与处理方法. 二、实验要求 应用老师提供的《各章数据汇总》中的第五章表5.4的数据做异方差模型的图形法检验、Goldfeld-Quanadt检验与White检验,使用WLS法对异方差进行修正; 三、实验原理 异方差性检验:图形法检验、Goldfeld-Quanadt检验、White检验与加权最小二乘法; 四、预备知识 Goldfeld-Quanadt检验、White检验、加权最小二乘法。 五、实验步骤

1、建立Workfile和对象,录入收入额X和储蓄额Y如下图示 2、参数估计 按住ctrl键,同时选中序列X和序列Y,点右键,在所出现的右键菜单中,选择open\as Group弹出一对话框,点击其上的“确定”,可生成并打开一个群对象。在群对象窗口工具栏中点击view\Graph\Scatter\Simple Scatter, 可得X与Y的简单散点图(如下图),可以看出X与Y是带有截距的近似线性关系。

点击主界面菜单Quick\Estimate Equation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y c x ,点确定即可得到回归结果(如图)。 估计结果为: (2.3.1) 22291.5462)0.644239)(-1.930646)(8.339811)0.785438,0.774145,69.55245,19 ( ( t R R F df =====

相关性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回归线及最小二乘法概念

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回归线及最小二乘法相关性 线性相关 数据在一条直线附近波动,则变量间是线性相关 非线性相关 数据在一条曲线附近波动,则变量间是非线性相关 不相关 数据在图中没有显示任何关系,则不相关 平均值 N个数据的平均值计算公式: 标准差 标准差表示了所有数据与平均值的平均距离,表示了数据的散度,如果标准差小,表示数据集中在平均值附近,如果标准差大则表示数据离标准差比较远,比较分散。标准差计算公式: x、y两个变量组成了笛卡尔坐标系中的一 坐标(x,y),这个坐标标识了一个点的位置。 个 各包含n个常量的X,Y两组数据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以n个点来进行表示。 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用字母r来表示,表示两组数据线性相关的程度(同时增大或减小的程度),从另一方面度量了点相对于标准差的散布情况,它没有单位。包含n个数值的X、Y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r的计算方法: 简单的说,就是r=[(以标准单位表示的x )X(以标准单位表示的y )]的平均数 根据上面点的定义,将X、Y两组数据的关系以点的形式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画出,SD线表示了经过中心点(以数据组X、Y平均值为坐标的点),当r>0时,斜率=X的标准

差/Y的标准差;当r<0时,斜率=-X的标准差/Y的标准差;的直线。通常用SD线来直观的表示数据的走向: 1、当r<0时,SD线的斜率小于0时,则说明数据负相关,即当x增大时y减少。 2、当r>0时,SD线的斜率大于0时,则说明数据正相关,此时当x增大时y增大。 3、相关系数r的范围在[-1,1]之间,当r=0时表示数据相关系数为0(不相关)。当r=正负1时,表示数据负相关,此(x,y)点数据都在SD线上。 4、r的值越接近正负1说明(x,y)越靠拢SD线,说明数据相关性越强,r的值越接近0说明(x,y)点到SD线的散度越大(越分散),数据相关性越小。 回归方法主要描述一个变量如何依赖于另一个变量。y对应于x的回归线描述了在不同的x值下y的平均值情况,它是这些平均值的光滑形式,如果这些平均值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则这些平均值刚好和回归线重合。通过回归线,我们可以通过x值来预测y值(已知x值下y值的平均值)。下面是y对应于x的回归线方程: 简单的说,就是当x每增加1个SD,平均而言,相应的y增加r个SD。 从方程可以看出: 1、回归线是一条经过点,斜率为的直线。 2、回归线的斜率比SD线小,当r=1或-1时,回归线和SD线重合。 当用回归线从x预测y时,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叫预测误差。而均方根误差就是预测误差的均方根。它度量回归预测的精确程度。y关于x的回归线的均方根误差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由公式可以看出,当r越接近1或-1时,点越聚集在回归线附近,均方根误差越小; 反之r越接近0时,点越分散,均方根误差越大。 最小二乘法寻找一条直线来拟合所有的点,使得这条直线到所有的点之间的均方根误差最小。可以看到,当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最小二乘法求出的直线实际上就是回归线。只不过表述的侧重点不同:

平均差误法测差别阈限

感觉阈限的测量报告一 弓欣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心理1401班,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本实验是通过平均差误法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被试采用心理1401班48名同学,平均年龄20岁。全部同学按学号分为单双号组。实验由电脑呈现两条直线,被试需根据个人感觉判断线段的长短并进行调整,使线段在其感觉上长度相同,20次实验之后记录差别阈限,单号组的标准刺激为200mm,双号组为300mm。随后收集全部同学实验数据进行计算。结果单号组的平均差别阈限为5.83,双号组为7.29。实验结果验证了韦伯定律,差别阈限随标准刺激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 1.前言 感觉阈限,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为了对实验心理学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巩固,并培养学生在心理实验方面的能力和做实验主试的意识,本实验用平均差误法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平均差误法是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试验方法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复制、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在自我感觉上相同。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其差别阈限。 2.方法 2.1 被试 选用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1401班48名同学为被试,平均年龄20岁,男7人,女41人。并按照学号单双分为单号组与双号组。 2.2 仪器与材料 仪器采用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包括计算机),和与其配套的1号反应盒。实验材料为电脑呈现的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单号组被试的标准刺激(线

段)长度为200mm,双号组为300mm,其余参数设置相同。 2.3 实验过程 被试将1号反应盒安装好后进入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的实验。进入试验后,屏幕将并排呈现两条线段,分别标注着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被试需按反应盒上的“+”“-”按钮来调节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在自我感觉上有相同长度。由于被试在试验中可能产生练习效应,所以实验采用ABBA的方法,使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的位置左右发生变化。首先,每位被试进行10次练习,防止因不熟练操作与视觉不适应而导致的误差。练习之后,每位被试均进行20次试验,实验过程被试需集中注意于屏幕中的线段。实验结束后,记录每位被试的差别阈限数值。 3.结果 统计全部差别阈限,得出单号组(200mm)的平均数≈5.83,双号组(300mm)的平均数≈7.29。并将其除以标准刺激量,单号组k=0.02915,双号组k=0.0243。 4.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了韦伯定律,差别阈限随着标准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差别阈限除以标准刺激所得常数k不变。 本次试验所得常数k基本一致,但未完全相同,原因可能在于被试的个体差异以及实验中其他不可控的因素。 参考文献: 郭秀艳,杨治良.(2015).感觉阈限的测量.实验心理学,231-240.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1.体验静电现象(P2)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1操作步骤:生。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2生。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名称2 ;不一样的电荷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1 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步骤: 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实验器材小灯泡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 让小灯泡发光(P5)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 1 根、电池 1 节、小电珠 1 个。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2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3观察现象。 、整理器材。4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P7)连接带灯座的电路5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实验原理根。1 实验材料:小灯

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个、导线 2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1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6 连接串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 个、导线 4 根。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7 连接并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并联方式连

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和单次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差的区别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不等精度直接测量时,由各测量值x i及其标准差σi计算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时,有两个计算公式 式中:p i——各测量值的权;σi——各测量值的标准差;σ——单位权标准差;——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但这两个公式的计算结果有时会相差很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哪个公式更为合理呢?本文对此从公式的推导到公式的选用进行探讨,并给出了一般性的原则。 二、公式的数学推导 在不等精度测量时,各测量值的权的定义式为: 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为: 则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为: 对式(5)求方差有 设各测量值x i的方差都存在,且已知分别为,即D(x i)=

由(4)式有=σ2/p i 从公式(1)的推导,我们可以看出,此时各测量值的方差(或标准差)必须是已知的。而在实际测量中,常常各测量值的方差(或标准差)是未知的,无法直接应用公式(1)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但是,从分析来看,如果能由各测量值的残差(其权等于测量值的权)求出单位权标准差的估计值,并将其代入公式(1)中,就可计算出加权算术平均值标准差的估计值。为此,作如下推导: 由残差νi=x i-i=1,2,……n 对νi单位权化 由于v i的权都相等,因而可设为1,故用v i代替贝塞尔公式中的νi 可得单位权标准差的估计值 将此式代入公式(1),即得到加权算术平均值标准差的估计值

从上面的推导我们可以看出,公式(1)是在各测量值的标准差已知时计算出的不等精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准确值;而公式(2)是在各测量值的标准差未知时计算出的不等精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估计值。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可知,只有在n→∞时,其单位权标准差的估计值才能等于单位权的标准差,而由于测量次数的有限性和随机抽样取值的分散性,这两者是不相等的,所以由公式(1)和公式(2)确定的不确定度的值是也不相同的。 三、公式选用的一般原则 笔者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进行公式的数学推导,主要是为了说明这两个公式推导的前提是不一样的,其应用当然也就不同。我们分两种情况来进行讨论。 1.各测量值的标准差未知时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其测量值的权是由其他方法得到的,而各测量值的标准差未知,无法应用公式(1)来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而只能用公式(2)。 2.各测量值的标准差已知时 当已知测量值x i和其标准差σi时,有两种方法计算的标准差:第一种 方法是用公式(1)进行计算,第二种方法是用公式(2)进行计算。前面已述这两种方法在理论上是不相等的。两种方法的区别是: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已知的σi计算,没有用到测量数据x i。而第二种方法既用到了σi(确定权),也用到了测量数据x i(计算残差)。公式(2)是一个统计学公式,与观测次数n有关,只有n足够大,即观测数据足够多时,该公式才具有实际意义。所以,根据前面的推导分析,当测量次数较少时,考虑到随机抽样取值的分散性,建议采用公式(1)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当测量次数较多时,采用公式(2)评定不确定度更能真实地反映出这一组数据的不确定度值,它包含了由随机效应引起的不确定度,也包含了由系统效应引起的不确定度,因而更具有实验性质。现在的问题是,测量次数究竟为多少时才是较少或较多呢?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单次测量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标 准差的关系为:,当σ一定时,n>10以后,已减少得非常缓慢。所 以常把n=10作为一个临界值。综上所述,当测量次数n<10时,用公式(1)进行计算效果较好;当测量次数n≥10时,采用公式(2)来评定不确定度会更客观一些。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不等精度测量本来就是改变了测量条件的复现性测量,这些改变了的测量条件有可能带来系统误差。当n足够大时且本次测量条件与以前的测量条件变化不大时,两个公式计算的结果应近似相等。否则本次测量数据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四、实例

平均差误法

平均差误法 1 引言 平均差误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有三个特点:(1)在测定差别阈限时所呈现的变异刺激,如光的明暗、声音的强弱高低、线条的长短等,是连续变化的,不象最小变化法那样是以等距离、间断变化的,也不象恒定刺激法那样是几个固定刺激按随机的顺序呈现的。(2)平均差误法的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的量的变化。由于这个特点,这个方法又叫调整法。由于被试参与操作,也容易产生动作误差。例如,从小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和从大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其结果就可能不同。(3)被试调整得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即平均误差,AE),就是所求的阈限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AE=∑∣X-S∣/N 式中,X----每次测定所得数据;S----标准刺激;n----测定总次数。平均差误法就是因此而得名的。用这个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其它两种方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因为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而绝对阈限则50%次感觉到的强度之下。由于平均差误法获得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它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阈限的近似值。因此,用此法测得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阈限进行比较。本实验通过长度差别阈限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平均差误法测量差别阈限。 2 方法 2.1 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某大学本科学生两名,20岁,女生。 2.2 仪器 长度估计测量器 2.3 程序 (1)用长度估计测量器呈现白背景上的黑色线条,线条分左右两半。两半分别用活动套子盖住,背面有以毫米为单位的刻度。主试移动一个套子使该边的直线露出10厘米作为标准刺激。又用同法使另一边的直线露出一个明显地短于或长于标准刺激的长度作为变异刺激,被试借助于移动套子调节变异刺激,直到他认为与标准刺激长度相等为止。主试记下被试调好的长度。 (2)在安排实验顺序时,要注意几个控制变量:为了消除动作误差,在全部实验中应有一半的次数呈现的变异刺激长于标准刺激(套子向“内”);另一半次数呈现的变异刺激短于标准刺激(套子向“外”)。①为了消除空间误差,在全部实验中应有一半的次数在中线的左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左”);另一半次数在中线的右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右”)。上述呈现变异刺激的办法可组合为“左外”、“左内”、“右外”、“右内”四种方式。③为了消除系列顺序的影响,实验如下进行:右外→右内→左内→左外→左外→左内→右内→右外,共八组,每组做五次,全部实验要做两个循环,共计八十次。每做完二十次,休息两分钟。 (3)在实验过程中,主试不要告诉被试调整出来的变异刺激的长度是否和标准刺激相等,也不要做任何有关的暗示。 (4)换被试,再按上述程序进行实验。 3 结果 用前述公式计算两个被试的平均误。他们的长度差别阈限分别为:2.3875毫米和3.50毫米。对两个被试的平均误的差别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t=1.865,P>0.05。 4 讨论

实验05全圆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

姓名: 班级: 学号(短号): 实验五全圆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水平角观测原理。 2、掌握全圆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 二、实训设备及器件:DJ6经纬仪、三脚架、标杆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实验步骤及要求 1、如图所示,在o点安置经纬仪,选取一方向作为起始零方向(如图中的A方向八 2、盘左观测:照准A方向,并拨动水平度盘变换手轮,将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设置在接近00° 00' 00〃附近,然后顺时针转动照准部1-2周,重新照准A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方向观测法记录表中。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C、D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表中。继续旋转照准部至A方向,再读取水平度盘读数,检查上半测归零差(绝对值小于18〃)是否合格;如超限,上半测回应重测。 3、盘右观测:盘右位置观测前,先逆时针旋转照准部1-2周后再照准A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记录表中。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照准 D C、B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表中。逆时针继续旋转至A方向,读取零方向A的水平度盘读数,并检查下半测归零差(绝对值小于18〃);如超限,下半测回应重测。

D 图1 全圆方向法测水平角图示

姓名: 班级: 学号(短号): 4、完成一测回后,进行第二个测回,必须注意:第二测回的起始方向应调节水平度 盘为180° /n的整倍数来观测,本实验2个测回,则起始方向调节水平度盘接近180 /2=90 °。 5、两个测回结束后,计算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是否满足绝对值小于24〃 五、实验成果记录 表1 水平角测量观测记录(全圆方向法) 六、实验误差计算(结果是否满足限差要求,并说明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