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笔记上

四年级数学笔记上
四年级数学笔记上

四年级数学笔记上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一、大数的认识

【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数位。

【数级】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读数】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它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比较大小】 (1) 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2)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同数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

止。

整万数: 4个0可换成一个“万”字;如:90000 = 9万

整千数: 3个0可换成一个“千”字;如:6000 = 6千

【四舍五入法】

关键是找准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即省略到哪一位,就看那一位的下一位)。

比如:要求省略到万位,那么要看万的下一位:千位。千位是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

659230,要省略到万位,就要判断千位上的数字9≥5,所以要“五入”,

659230 ≈ 660000

43482,要省略到千位,就要判断百位上的数字4<5,所以要“四舍”,

43482 ≈ 43000

【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都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

数是无限的。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一般情况下,进率是几,就叫几进制。

【计算工具】

算盘: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传统计算工具。1颗上珠表示5, 1颗下珠表示1。

二、公顷和平方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00m 1cm 1cm x 1cm =

100m x 100m = 10000m2 = 1公顷

1平方公里 = 1km x 1km =

1000m x 1000m = 1000000m2

= 100公顷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 = 100公顷 = 1000000平方米

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因为:400米是跑道的周长,可看成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其面积恰好是1公顷。

一套三居室的楼房面积大约是100米2。

房屋面积通常用平方米表示。广场、园区等面积通常用公顷表示。城市、国家面积通常用平方公里表示。

三、角的度量

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顶点 1

角用符号“∠”表示,如上图的角记作“∠1”,读作“角1”。

注意符号“∠”和小于号“<”的区别:角符号下边是平的,小于号下边是斜的。

【度】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量角器】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都是1°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分为:内圈刻度(逆时针方向)和外圈刻度(顺时针方向)。

【度量方法】两重合,一对应:量角器的重心与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0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所对应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注意:要从与0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开始读取度数)

【时钟钟面的角度】时钟上的时针和分针构成角的两条边,1点~12点组成了360°的圆,共分为12等份,所以每两个数字之间(1个大格)是360 ÷12 = 30°

查看时针和分针夹角的度数,可以简单转化为查看时针和分针之间有几个大格,再乘以30°,即可计算得出时针和分针夹角度数(不用量角器测量)。

注意: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夹角分为两个方向:较小的夹角和反向的较大的夹角。通常不做特别说明时指的是较小的夹角。

【角的分类】

直角:直角的两条边相互垂直。1直角 = 90°

平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 1平角 = 180°

注意:平角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的角。

周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行程的角叫做周角。 1周角 = 360°

注意:周角看起来是一条射线,其实是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了。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1周角 = 2平角 = 4直角锐角 < 直角 < 钝角 < 平角 < 周角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

1 4 5

x 1 2

_______________

2 9 0 ……先用12个位上的2乘145,表示2个145

1 4 5 ……再用12十位上的1乘145,表示10个145(注意数位对齐)

_______________

1 7 4 0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表示12个145

【数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德末位就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例如:第二个因数12,当用2去乘145时,乘积290要和2对齐;当用1去乘145时,乘积145要和1对齐。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德末尾添上几个0。

例:计算 21600 x 130。

2 1 6 0 0

x 1 3 0

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进行乘法运算

6 4 8

2 1 6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8 0 8 0 0 0 ……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3个0,添加到积的末尾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例如: 12 x 3 = 36 120 x 3 = 360 12 x 30 = 360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同时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它们的积不变。这就是积不变的规律。

例如: 12 x 3 = ( 12÷ 4 ) x ( 3x 4 ) = 3 x 12 = 36

【总价问题】

单价:每件商品的价钱;(相当于每份数)

数量:购买了多少;(相当于份数)

总价:一共用的钱数;(相当于总数)

总价 = 单价 x 数量单价 = 总价÷数量数量 = 总价÷单价

【路程问题】

速度: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相当于每份数)

时间: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相当于份数)

路程:一共行了多长的路;(相当于总数)

路程 = 速度 x 时间速度 = 路程÷时间时间 = 路程

÷速度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情况(相邻两条边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特殊情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梯形是四边形的特殊情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不相交 ------ 相互平行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关系】垂直

相交

不垂直

【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

行。

【互相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

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a

a

O

直线a与b互相平行, b 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直线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

直线的距离。

点A到直线的距离是AC线

段。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

行四边形的高。

【底】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具有不稳定性

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5.平行四边形能画出无数条高

6.同一底边上的高的长度都相等

7.高与底是相对应的(同一组对边的高相同;相邻两条边做底时对应的高不同)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上底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腰高

【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底】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下底【上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上底。

【下底】通常把较长的底叫下底。

【腰】不平行的一组对边。

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试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通常来说,用“四舍”估计的商容易偏大;用“五入”估计的商容易偏小;具体需要根据估计出的商来灵活调整。

例如:计算197 ÷ 28时,除数28是两位数,可按四舍五入临时看成是30;

先计算197 ÷ 30,比较容易得出商是6(30 x 6 = 180很接近197),

接下来197 ÷ 28就可以从6开始试商,发现6小了,改商为7。只要两次即可确定正确的商(如果从1开始试商需要试7次才能找到准确的商),提高了效率。

【除法简化】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那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相当于抵消)。注意:一定是去掉相同个数的0。

例如:800 ÷ 20 = 80 ÷ 2 = 40

被除数800去掉1个0,除数20同时也去掉1个0。

【两位数除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

再试除前三位数;

----除数好比是来了几位敌人,先派出和敌人一样的人数对阵,打不赢(不够除)的话就再拉一个帮手去对阵;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商;

----被除数就是己方部队,哪一位帮手加入战斗打赢(够除)时,战果(商)就要挂在那一位帮手头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商不变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例如:60 ÷ 30 = (60 ÷ 10) ÷ (30 ÷ 10) = 6 ÷ 3 = 2

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但如果有余数的话,余数会发生变化:去掉几个0,余数的末尾就要加上几个0。

例如: 8400 ÷ 500

= 84 ÷ 5 ---- 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去掉2个0

= 16 … 400 ---- 本来84 ÷ 5的商是16,余数是4;

---- 但本例中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去掉了2个0,

---- 商保持16不变,但余数需要在4后面补上2个0;

七、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据,根据数据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读条形统计图】

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信息和数据。

【统计数据的不同表达方式】

例:正字计数,需要数出笔画数,不够直观。

统计表,可通过数字清楚看出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

象形统计图,需要数出图形的个数才能知道具体数据,不够直观。

多云 阵雨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比较。

绘制条形图时根据情况来确定1格代表几个单位。数据大时,1格可代表多个单位。

八、

数学广角 --- 优化

【合理安排时间的步骤】

(1) 确定完成一项工作要做哪些事情(例如下图中沏茶需要做6件事情); (2) 分析每件事情各需要多长时间;

(3) 合理安排每件事情的工作顺序,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同时做; 【烙饼问题】 已知条件:

锅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饼的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3分钟;一共要烙3张饼。

分钟

3分钟

烙饼问题的方法技巧:保证锅中烙饼始终或者尽可能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节省时间。【对策论问题(田忌赛马)】

田忌的马,同等级别下都弱于齐王的马。田忌是较弱的一方。

齐王的马较强,田忌的智慧较强。只要谋略得当,扬长避短,就能够做到以弱胜强。田忌赛马策略的成功实施有两个前提条件:

(1)齐王先出马,田忌后出;

(2)田忌需要全盘考虑,做到局部放弃,最后整体取胜;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笔记

人教版 数学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 班级 姓名 2018年9月3日--2019年1月25日

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 3.5元 × 3 10.5元 0.72 × 5 3.60 72 × 5 360 ÷100 方法2 方法1 0.72 0.72 0.72 0.72 + 0.72 3.60 ×100 最后的0可以去掉 35角 × 3 105角

2.4×0.8=1.92 0.56×0.04=0.0224 2.4 × 0.8 1.9 2 ×10 ÷100 ×10 2 4 × 8 1 9 2 0.5 6 ……两位小数 0.5 6 ×0.0 4 ……两位小数→×0.0 4 0.02 24

第4节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是多少及验算 1.小数倍的意义: 56×1.3表示56的1.3倍是多少。 67的4.5倍是多少?列算式为:67×4.5 2.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3.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56×1.3=72.8(千米/时) 5 6 × 1. 3 1 6 8 5 6 7 2. 8 答: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时. 第5节 积的近似数 一、取近似值的三种方法: 1、四舍五入法。 2、进一法。 3、去尾法。 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步骤: 1、先求出准确的积, 2、审清要保留到哪一位,就看它的下一位; 3、如果小于5,就将后面的数舍去,如果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1。 4、计算结果要用“≈”表示。 三、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0.049×45≈2.2(亿个)。 0 .0 4 9 方法:先求出准确的积,再用“四舍五入”法求 × 4 5 出结果。 2 4 5 1 9 6 注意:计算结果要用“≈”表示。 56千米/时 是非洲野狗的1.3倍 ?千米/时 非洲野狗 鸵鸟

小学四年级数学 《学习用画图和列表方法整理信息》教学设计

《学习用画图和列表方法整理信息》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画图和列表的价值,并初步学会运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运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一、复习 ⒈ 解决下列应用题 (1) 一本书6元,买3本用了多少元? (2) 一本书元,18元可以买几本? ⒉学生列式解答,老师板书. 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要求买3本书用多少钱,要知道有什么条件?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第(2)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第1个问: (1) 出示例图.

指名学生说图意 提问:图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图中的哪些信息是有用的? (2) 小组讨论:如何将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 (3) 全班交流,老师板书并进一步讲解。 a) 小明: b) 小华: 讲解:每一小格表示的是什么?说明什么? 请同学看图口述题意. 提出:这样的图,也可以用线段的形式表示: 小明: 小华: 列表整理.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4) 请同学们列式解答,并说说解题思路 提:要求小华用去多少本,是先求什么?这也就说明小华和小明买同一种笔记本. 提问:那么我拉求出小华用去多少钱后,如何检查我们算的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根椐结果看看它们的单价是不是相同的.

学生检验. 说明:此问题才算解决完。 2. 教学例题第2个问: (1)出示第2个问题“小军买了多少本?”提: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 (2)同学们整理所需的条件,并说说你打算怎样解答。 (3)学生解答 (4)将两次求出的结果填写在书第65页上,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生笔记

四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小数。也就是说,小数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把单名数化成小数,先把单名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写成小数。 3、把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先把高级单位的数写在小数的整数部分,然后把低级单位的数化成小数写在小数部分。 4、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也可以表示为(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也可以表示为(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也可以表示(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基本性质。 6、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依此类推。 7、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注意最后结果要化简。 8、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1、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2、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易变形的特性。 3、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三角形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笔记空

1、《长江之歌》是电影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词,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情境,显示出它 ()歌颂了()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 2、第一小节从()入手,抓住了长江 ()特点。第二小节从()入手抓住了长江()的人文特点。 3、“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写出了长江()的情怀,写出它无私的力量。 4、第2小节中“远古”“未来”写出了()“巨浪荡涤着尘埃”写出了()“灌溉花的国土”“推动新的时代”再次见证了 ()不仅()还 ()。 5、“春潮”“惊涛”是长江的() 6、“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写出了长江()的情怀,写出了她的无私力量。 7、诗歌的情感主线是()诗句是 ()。 8、有关长江的诗句( )。 第二课《五彩池》 1、表现颜色的词语中带有水果颜色的有( )等。 2、作者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 )表达了作者对()。 3、五彩池的特点是()。 4、五彩池是美丽的,美就美在(),神奇就神在()。 5、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一是:()二是:()三是:( )。 6、第三段中的比喻和排比,写出了()。 7、第四段中的比喻写出了()。排比写出了()。 8、第五自然段中比喻排比写出了()。 9、理解开头和结尾( )。

1、课文的写作思路是( )。 2、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3、作者重点从天山的()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美景。 4、第三段“蓝天衬着……银灰的暗花。”作者把()比喻为()()比喻成()说明( )。作者的想象是()。 5、第三段中“那融化的雪水……开的莲花”连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了雪水()溪流抛起的浪像()。 6、第四段中的“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细碎的日影。”“白皑皑”写出了( )“蜿蜒无尽”是说();“重重叠叠”说明了()。()与()相照应,“重重叠叠驳驳”重叠词的运用()。 7、第五段中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作者精确用词把天山的(),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写出了()赛过八寸的玛瑙盘写出了花的(),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写出了花的()。 8、第三段的写作顺序是()。 第四课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1、本文的语言比较独特大量用叠词,对偶句不仅使文章(),还使文章具有一种(),使我们在诵读时,在脑海中就浮现出( )感受到水乡孩子那份()。 2、绍兴的乌篷船是(),是(),是(),是( ),是()是()。 3、绍兴的桥(),载满了()承载了(),留下了()。 4、暗下来了,这是进了桥孔了;亮起来了,亮起来了,这是出了桥孔了。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写法,写出了(),让我们感受到了()。 5、开头的童谣()结尾的谜语与开头(),尽现了( )。 6、上下桥的规矩让我们感受到了()让人()。 7、课文第三段从()等角度写作者()“滑过去”突出了()。 8、第四段作者对船夫的()描写,写出了()动作描写写出了()。 9、第六段的比喻句,写出了()。 本文通过对绍兴的船和桥及其与孩子们生活联系的描写,抒发了( )的情感。

五年级上册数学笔记(北师大版)

一、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做题注意事项: 1、列竖式时,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面,除数写在除号外面。 2、除数是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可以在余数后面添零继续除。 3、除数是小数,先将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用零补足,在个位的右下角加上小数点。 4、看除数是几位数,看被除数的前几位,是否够除,如果够除,把除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试商。如果不够,把被除数多看一位。试商时,默背相应的乘法口决。把商上在前几位的最右边一位上。 5、所试的商与除数相乘所得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个位与所看被除数前几位的最右边一位对齐,不可随意移动。若所得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上的商太大了,减少一点再试。 6、看被除数与积相减的差,若小于除数,把被除数的后一位移下来,按前面的方法继续除。若被除数与积相减的差大于除数,就说明上的商太小的,增加一点再试。 7、被除数除不尽的,后面添零继续除。 8、商的小数点与扩大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的无限小数叫循环小数。其中依次循环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循环节。循环小数可以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首位和末位上各点一个圆点。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三、倍数与因数 1、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个位上是0、 2、4、6、8的数) 2、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个位上是1、 3、5、7、9的数) 3、0也是偶数。 4、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 5、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不确定)【6÷2=3,8 ÷2=4】 6、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7、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8、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同时是2和5 倍数。 10、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 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和3的倍数。 11、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 个数就同时是3和5的倍数。 12、同时是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 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

【数学】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

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8.射线: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如下图所示: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运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假如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连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运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运算。 3、在小数除法中的发觉: ①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4、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5、商的近似数:依照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依照“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6、循环小数问题: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 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显现,如此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 5.333…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那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那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 作5.3。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 7.4 3。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 10.732。 7、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

小学四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优秀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优秀教学教案三篇 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明确数学学习的各项要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优秀教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回顾上学期的数学成绩,明确取得成功(或造成失败)的原因。 2.了解本册数学书的内容。 3.了解有趣的数学小知识。 过程与方法: 1. 说说自己在寒假中的收获。 2. 说说自己对数学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自己本学期应有的学习态度,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2.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在寒假中的收获。 大家在寒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在春节里的小插曲,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自学中取得的收获。 二、明确取得好成绩或考试失利的原因。 1.回顾上学期的数学成绩。

2.由成绩优异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 3. 以不点名的形式向平时懒于学习的同学提个醒:不能将过多的心思花在学习以外的地方。 三、了解本册数学书的内容,认识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明确本学期的打算。 学生看书,师和学生一起说。 四、对学生的常规数学课堂进行要求: 1.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2)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 2.上课的要求: (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2)大胆发言、质疑。 3.课后的要求: (1)课后复习;(2)独立完成作业; 五、观看课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件内容有数字的由来,生活中的趣味数学,养成好习惯的作用,及粗心的危害。 六、课堂小结: 通过开学的第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预习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全册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出一定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寒假之后,又迎来了新的一个学期。在这个学期,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也回到了课堂,准备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畅游数学王国,你们瞧,他们来了。

四年级数学笔记上

一、大数的认识 【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数位。 【数级】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亿级万级个级 …万千百十个十亿千百十亿位位位位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 【读数】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它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比较大小】(1) 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2)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同数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整万数:4个0可换成一个“万”字;如:90000 = 9万 整千数:3个0可换成一个“千”字;如:6000 = 6千 【四舍五入法】

关键是找准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即省略到哪一位,就看那一位的下一位)。 比如:要求省略到万位,那么要看万的下一位:千位。千位是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 万千位上的数字9≥5,所以要“五入”,659230,要省略到位,就要判断659230 ≈660000 千百位上的数字4<5,所以要“43482,要省略到四舍位,就要判断”, 43482 ≈43000 【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都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一般情况下,进率是几,就叫几进制。 【计算工具】. 算盘: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传统计算工具。1颗上珠表示5, 1颗下珠表示1。 二、公顷和平方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cm 100m 1cm 1cm x 1cm = 1cm2 100m 100m x 100m = 10000m2 = 1公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笔记 2010.8.31 Lesson 2 一、祈使句 1、有呼语的出现:Tom, open the door. Tom is opening the door. 2、否定句的变化:动词前加don’t. Please don’t do it like this. 3、祈使句中be的出现:Be early .Be active .Be careful. Be quiet. Don’t be late. 4、祈使句的反义疑问句: ①.Let me have a look , shall I ? ②.Let’s go to the zoo, shall we ? ③.除此以外,无论肯定句和否定句都是will you ?Let us go home , ? Don’t watch TV , ? 二、形容词与副词的用法 1、通常形容词后加ly即可变成副词,但是有的词既是形容词又是副词,例如: ①hard 艰苦的,努力地hardly 几乎不 ②early 早的,早地 ③fast 快的,快地 ④easy 容易的,容易地 2、用法 形+名be+形动+副 2010.09.01 Lesson 1 一、everyone in school(同义) 1、all of us (复) 2、each of us (单) 二、in class 在课上(时间) in the class 在班里(地点) 三、宾语从句,从句用陈述句 1、Do you think they are right? 2、I know how old he is. 四、让某人干某事 1、Let sb. do sth. (否)Let sb. not do sth. 2、make sb. do sth. 3、tell sb. to do sth. (否)tell sb. not to do sth. 4、ask sb. to do sth. (否)ask sb. not to do sth. 5、keep sb. doing sth. 2010.9.2 Lesson 4 一、should句型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分类)梳理汇总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负数的初步认识 负数的初步认识(一) 正负数及零的意义:像+20,+8848,+3260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422 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的初步认识(二)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像零℃以上与零℃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2.初步认识数轴:(1)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 (2)-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二)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公式推导:沿着平行四边形任意一条边上的高,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部分,再经过平移或者旋转,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通过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是原平行四边形的高。

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果用S表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可以得到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为:S=a×h。 2.平行四边形拉伸和平移问题: (1)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3.两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等底等高的两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但面积相 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三角形的面积: 1.公式推导: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 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观察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三角形的底 相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相同。 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果S表示三角形 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a×h÷2。 2.两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等底等高的两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但面积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3.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一、教育目标: 1.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师生氛围。 2.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4、明确数学学习的各项要求。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在黑板上画出一颗心,请学生说说与心有关的词语 例:静心……我们学习功课时要静心。 爱心……对待同学要有爱心,互相帮助。 …… (二)重温数学课堂听说读写的要求 一、听的要求 1、听讲时身体坐正,双手抱胸,双脚放平,注意力集中,不随便交谈、打闹、下位,不做小动作,不伸懒腰,不做与上课内容无关的动作。(训练坐姿) 2、珍惜课堂每一分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质疑,不但学懂学会,还要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做到会学。我们是中年级的高段学生,应有选择地做好听课笔记,写在书本上,以提高学习效率。 3、听同学发言或提问时,做到不观望、不插嘴、不嘲笑。当听到见解、观点一致时,自然地表示认可或赞许;当听到不同意见时,待同学发言结束后,再提出建议或进行补充,“我补充……的意见”,不允许插话、抢嘴,随意地打断同学发言。 二、说的要求

1、课堂上回答提问与提出问题规范地举起右手示意,不能站着举手或是边举手边喊,经教师允许后起立站直回答,如果不知道怎样回答,应礼貌地如实告诉老师:“对不起,我不懂(我没想好)。”发言完毕,经老师同意后轻轻坐下。 2、答题或提问态度严肃认真,立姿自然得体,讲普通话,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答题形式讲究规范,用上“我认为……”、“我发现……”、“我补充……的意见”等说话形式,做到说话完整,条理清楚,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三、读的要求 读题,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四、写的要求 1、在课堂上做作业时应该听清要求,明确格式,不擅自离开座位或窃窃私语,保持教室的安静。 2、作业格式规范、行款整齐,独立、按时完成。 3、作业若有差错,需要更改之处,不可乱涂乱改,只须在错误部分划两条斜线或直线,删去即可,再在规定区域订正。 4、作业姿势要端正,左手按住作业本或是平放桌上,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自觉保护视力。 5、作业本要妥善保管,不能乱扔、乱写、乱画与撕毁,保持作业本的卫生与整洁。 五、合作学习的要求 1、围绕主题人人参与小组讨论,主动有序地发表个人意见,认真听取他人发言,待同学讲完后再补充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2、在班里发表小组意见时,用上“我们认为、我们觉得”等说话形式,尊重合作学习的劳动成果。 3、评优奖励 1、课前准备:口卡课前备好 2、作业批改标准:全对A (A+) 有错B 改错后B+ 3、改错标准:铅笔改错原错保留改错附竖式 4、奖励标准: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20200514080922)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 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 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 0÷a(a≠0)=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 A÷A=1(a不为0) 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 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 体的现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 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 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 形状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位置观察不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 形状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 个物体。 6、时间×速度=路程路程÷时间=速 度 路程÷速度=时间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 = b+a 2、加法结合律:(a+b)+c = a+(b+c) 3、连减的性质: a-b-c = a-(b+c)。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 = b×a 2、乘法结合律:(a×b)× c = a× (b×c )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a+b)×c = a×c+b×c(a-b)×c=a×c-b×c(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 (a-b)×c = a×c-b×c。 4、除法的性质:a÷b÷c = a÷(b×c)。 5、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 (a+b)×c= a×c+b×c (a-b)×c= a×c-b×c ②类型二:

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学习笔记.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学习笔记 遂城三小叶寿文 通过学习本册教材我认识到编者能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 能正确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 在保持第三学段整体风格的基础上, 做了一些新的探索。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 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感受自然 , 祖国在我心中 , 心灵之歌 , 珍爱我们的家园 , 初 识鲁迅 , 轻叩诗歌的大门 , 人与动物 , 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 “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 , “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 , 采用的是 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 , 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 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 , 共有课文 28 篇,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 14 篇。这七组教材 , 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 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 4 篇课文 , 精读课文两篇 , 略读课文两 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 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 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 , 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 回顾 ?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 ,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 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 其中 , “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 “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二、教材的基本特点 1、选文质量更高

本册教材保留了老教材的一些优秀文章 , 如《詹天佑》、《穷人》等 , 新增选了一些课文 , 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篇土地是神圣的〉等 , 特别是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 精选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为阅读的材料 , 让学生通过学习 , 对诗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还在“回顾 . 拓展”中编入了古诗词、名言警句等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教材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 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的“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的“心灵之歌”、环境保护的“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情操的“艺术的魅力”等 , 还有关于人物的“初识鲁迅”。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 都根据语文学习的目标, 既充分关注人文内涵, 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 使学生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掌握了读写的方法。 本册的读写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 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 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 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 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 学习的重点。 2、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材编写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情况 , 尊重学生书写发展的特点和认知的规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工程为目标,认真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内涵,掌握新课改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思考,勇于开拓,寻求突破,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加强学习、把握方向 1. 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把课改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思想上要趋于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活动为重点;过程上趋于开放和灵活;组织形式上要趋于宽松民主;评价上要趋于多元。课堂教学目标要重新定位,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除关注学生的一般能力外,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意志、毅力等。通过不断学习,使组内的每位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都得到更新。 2. 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要通过比较,研究教材的变化,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让全体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法和学法。 3. 认真对待研究课,切实提高研究课的质量。加强集体备课,针对课改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说课、评课、撰写教学随笔等多种形式的反思,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听课教师在研究课结束后认真填写好总评,并实事求是、真诚以待地参加评课交流,以期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三、教研工作

1. 坚持合作:备课组成员间资源共享,真诚合作,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2. 精心备课:坚持超周备课。上课前一定要复备,理清上课思路,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在备课笔记上作出修改调整意见,并及时保留资料。 3. 质量监控:以积极心态迎接学校教导处的教学质量常规抽查,注重抽查对质量的诊断作用。并时刻准备接受上级部门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检测。 4. 作业:作业布置要适当,要精心设计,切忌机械重复,要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习负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注意讲评。 5. 辅导:课外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因此,要加大拉差补缺的力度,提高合格率。 四、备课组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双周周四下午 第1周制定教学计划、进度 第2周集体研究导学案模式 第3周备课《》 第4周集体备课《第四单元-----学习课改文章 第5周 第6周集体课题研究 第7周备课《平行与相交》 第8周集体备课《找规律》 第9周期中试卷命题 第10周期中考试分析

四年级数学日记13篇_日记

《四年级数学日记》 四年级数学日记 (一):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 (做作业)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业闲着没事,妈妈就给我出了一个问题: 你明白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我一听,一下子就回答了出来: 他们都是双数。那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妈妈又问。它们的个位上都是 0、2、 4、6、8。妈妈说: 你真了不起。 那你明白4的倍数懂得特点吗?这下可把我难倒了。 于是,我就找了一些4的倍数,发现他们的个位上也都是 0、2、 4、6、8,于是我就把这个规律告诉了妈妈。可妈妈随口说了一个数,就推翻了我的发现。 妈妈让我继续观察,可我左看右看还是找不出来。妈妈就给我一个提醒: 你看看这些数的最后两位。我根据妈妈给我的提示,右这些数观察了一番,顿时恍然大悟。 原先,4的倍数的特点是: 一个数的最后两位是4的倍数,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然后,我找了一些数来试了试,例如:437,37除以4=91,照规律来说437就不是4的倍数,我

随后用437除以4=1091,贴合这个特点。我又找了一个数1024,24除以4=6,找规律1024就是4的倍数我又用除法验证了一遍:1024除以4=256,所以1024就是4的倍数。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就是我的发现,同学们不妨也去试一试。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 (数学中的诗情画意) 在数学兴趣课上,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搞笑的题目: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寿星。 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皇帝便赠了一联给老人: xx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皇帝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 古稀xx,更多一度春秋。 老师说: 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了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先,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四年级数学日记 (二): 6月6日星期三晴

六年级上册笔记

1、山中访友 一、正音字 栀.子花幽径.树冠.旋转.吟.诵 汩.汩吟咏.唱和.血.液扎.进细数.二、理解词语: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三、知识点: 1、题目:()作者()体裁()。 2、填空: (1)这是一篇构思()、富有()、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 )。 (2)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 称呼,从而使()。 (3)本文()、新奇,又浪漫色彩。同时,作者还采用()、()、()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 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3、理解重点句: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2、山雨 一、正音字: 湿润.清晰.嫩.绿倾.吐啼啭. 3、草虫的村落 一、正音字: 静谧.散.步熙熙攘攘洞穴.僻.静勤勉.红鸠.鸟 二、理解词语: 熙熙攘攘: 花色斑斓: 驻足痴望: 行色匆匆: 三、知识点: 1、课文题目()作者()体裁()。 2、作者以()的想象,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从中反映了作者()。 3、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看到了();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看到了()……最后表达了对草虫村落的深深依恋。 4、作者充分发挥(),运用()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5、表达特点:(1) (2) 6、本文行文的线索: “奇异”概括了。 7、本文有两个场景:(1)小甲虫迷路的()。(2)课文的主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笔记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末尾对齐。 (2)小数乘法的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验算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 (3)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4)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利用'“四舍五入"法。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大数求近似数时,先化单位,再按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进行。 (6)四则运算顺序 Ⅰ、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Ⅱ、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Ⅲ、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7)乘法运算定律 ⒈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 ⒉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再乘第一个数,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b×c) ⒊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⒋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⒌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这个数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a÷b÷c=a÷(b×c) ⒍25×4=100125×8=100025×8=200125×4=500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方法:如果除数是小数,先把除数化成整数(除数化成整数扩大多少倍,被除数也扩大多少倍),再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再点上小数点。如果被除数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循环小数的概念: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3)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4)无限小数概念: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5)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6)总价=单价×数量

2020四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精选

篇一 一、教育目标: 1.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师生氛围。 2.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4、明确数学学习的各项要求。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方法 ·1、首先在黑板上写上了“数学”两个字,介绍了自己姓“申”,“你知道老师的姓几划吗?”“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数出来的)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数数,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离不开数数的。 2、“请你猜猜沈老师大概几岁?”“你为什么猜我35岁的?”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观察(板书:观察),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常用的并且是相当重要的方法。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3、“你为什么猜我28岁的?”学生一脸自信说:“老师比我妈妈要年轻,所以猜28岁。”这位同学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比较(板书:比较),在数学学习中比较也是数学学习常用的方法。 4、“你为什么猜我30岁的?”学生解释着:“我知道沈老师的儿子读幼儿园,所以猜30岁。”请问:这位同学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类推,从沈申老师儿子的年龄推测出老师的年龄,也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并告诉学生我的实际年龄,并表扬了那些猜得比较准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自己的想法,是肯定能够学好数学的。 5、总结:看来数学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学好数学。 (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 讲故事《木匠的房子》。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还留恋那份优厚的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他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 木匠完工了。雇主来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对他说:房子送给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盖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个木匠。你每天钉一枚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终于,你吃惊的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 如果可以重来…… 但你无法回头。 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听后,让学生说说想法,明白什么?老师为什么讲这样一个故事?我想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希望小故事比说教有力量有效果。 (三)重温数学课堂听说读写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